📖 ZKIZ Archives


湯同仁手記系列:新世界發展(17) 私有化新世界中國(917)三問三答

2年3月13日,新世界(17)突然宣佈以3股供1股比例,每股供股價6.2元,集資139.9億元,並同時提出以每股6.8元,總價186億,全面收購新世界中國(917) ,關於這項收購的解釋,特製作幾項問答,供大家參考。

(1) 收購有沒有內幕交易嫌疑?
公司在3月13日私有化,但在3月10日已停牌,所以仁者特地查找了前1個月的股價紀錄、成交紀錄及中央結算紀錄,有以下發現:
a. 股價表現
在前1個月的成交方面,公司在前1個月的21個交易日中,其中只有7日跑輸恆生指數,另外14日均跑贏大市,可見他有強於大市的行為,相對其他內房股如富力(2777) 、碧桂園(2007)、恆大(3333) 等大型內房股呈下跌或平穩的情況,均表現反常。雖則在2月底公佈的中期業績優異,但在碧桂園業績不俗,不過股價並無重大反應,或許有內幕交易的嫌疑。

 


b. 成交紀錄
根據過去1個月成交892.73萬股,扣除業績公佈當日和前後一日的數字約為513.56萬股,但停牌前幾日成交均不到500萬股,成交表現都合理。
2月11日,有3,804萬股的股票由渣打銀行(2888)、摩根大通及花旗銀行轉移至摩根史丹利,相若數量的股票在3月13日又轉回摩根大通及花旗銀行、渣打銀行(2888)及匯豐銀行(5)及美林遠東。2月24日,有5,500萬股由創興銀行(1111)轉移至前鄭裕彤旗下、前稱大福證券的海通證券(665),除此之外,大手反常行為較少,前者應該只是正常調動,但後者的交易也有一些特別。








綜合來說,除了中央結算紀錄有一些懷疑外,成交沒有特別變化,股價上升方面也許可以以業績變化解釋,相信可以被解作沒內幕交易嫌疑。

(2) 今次私有化值得嗎? 為甚麼2011年不值得私有化? 供股意圖為何?
今次私有化價格約為1.02倍PB,相對於新世界發展現時的PB 0.43 倍,還高137.2%,況且今次尚需要供股集資,所以今次供股加私有化是不利的。
如果以2011年新世界中國供股前價格溢價32.3%,即2.96元私有化,所花的資金大約45.37億,相對當時新世界發展集資113.32億元,其實當時私有化時機更有利,但是可能由於恐怕基金和內部人對賤價私有化有反彈,故此當時並未私有化,加上當年主力負責營運新世界中國的杜惠愷在2013年辭任,轉任母公司新世界發展,相信為整合管理資源,故現時才進行私有化。

筆者認為,今次供股及私有化的意圖其實是讓內部人以高估價售出新世界中國套現,並以低估價購回新世界發展的,實際只是利用股東的錢轉回給內部人,然後讓內部人進行更好的投資,他們既然這樣做,為何不跟進?

(3) 供股後的股價走勢會如何?
從供股往績看來,根據明報的報導,2004年股5供2,每股5.4元,供股後其後因港股進入多年的大牛市,股價節節上升,2007年11月中已達28.7元,回報達4.3倍,讓投資界大跌眼鏡。之後該股在2011年再進行2供1,每股供5.68元,雖然供股入場費「加價」,但是到去年1月下旬股價高見15.08元,回報率仍然高達1.65倍。今次條款方面,大股東也有額外包銷股票,但礙於2%的增持限制,故餘由前一次供股的包銷行匯豐餘額包銷,所以今次供股相信也算是利好,但在政府打壓香港樓市下,中國內地房市也回軟,究竟會否再重覆奇跡,也很難定論。

綜合來看,這次供股應該相信是利好的,值得期待,但仁者認為,也需要留意最後的供股反應才可作定論。如果反應不佳,利用相反理論,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