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1137)在3月11日停牌,因開台再遇挫折,無法如期在今年7月1日啟播。通訊事務管理局表示,港視的廣播制式令全港超過5000個住宅及「指明處所」收看,要求港視必須取得免費或收費電視牌才可提供服務。港視主席王維基直斥政府多次「搬龍門」修改規則,令港視「走投無路」,被迫推遲啟播日期及停止製作新節目。
港視復牌後股價裂口式下跌,重回公布發展流動電視業務前的$2.1至$2.5波幅區間,市場期望近乎幻滅。王維基在本輪事態發展中,處理手法出現問題,先裝作受害者,大呼「走投無路」。資深傳媒人周融行文提出疑問:『……香港電視這次改制式太明顯了,加上市場上又明刀明槍,講到明。暗渡陳倉怎可能大鑼大鼓?不過,不講明,又吸引不到廣告商支持。打草驚了蛇,給人家看通了,又怎可能不喝止?始終違規嘛!
王維基說他「走投無路」,我又不太明白。香港電視的強項是節目,因為支持王維基的製作隊伍有創意,更是「搏到盡」。他買回來的流動電視牌照,以往沒有什麼好節目,所以大家不知道,更沒有收看。今天情況不同,大家都支持王維基,7月1日密切期待他開台,收視應有一定保證。
流動電視的潛在觀眾近七百萬人,因為智能手機誰不是人手一部?香港有近千萬部「電視」手機及平板電腦,只待王維基的好節目一出,馬上可以追看。何解突然一聲喝令,馬上停拍節目,令數以百計支持他的製作人及演藝員工手停口停,更令我們沒新台可看?我早有一部可以收看流動電視的手機,也預備在我的iPhone及iPad加天線接收器,如今落空了。
王兄,香港有幾百萬部手機可收看香港電視節目,為何不為我們設想?流動電視牌是為這幾百萬人和手機而設的,有了牌,為何你要停拍停播?你不是沒路可行,只是用流動電視牌去經營免費電視這「僭建路」不通而已!何必因此懲罰為你賣命的員工,以及支持你的電視觀眾?請三思!』
被看穿後,王氏又玩賴皮,表示港視沒有入屋打算,但技術做不到;同樣的,目前兩間免費電視台,理應只是入屋,而實際在街上流動電視亦能收到訊號,當局卻不執法。他質疑政府未能一視同仁。
《信報》專欄作家方卓如指出:『香港電視入屋犯規事件,代表香港與以前唔同,叻仔冇運行。王維基搞電視搞到走投無路,連日來事實多重披露後,原本奸嘅角色繼續無變,但忠嘅角色亦非純情羔羊,他肯定並非來自星星,對擦邊球灰色地帶曲線殺敵毫無所知。……』方卓如總結:以後鑽政策漏洞要睇路,因為此路多數唔通!
香港新聞政治評論員王岸然甚至認為,『……王維基以1.4億元收購擁有流動電視頻譜的中移動子公司時,是否已經留意到《廣播條例》規定,只要超過五千戶住宅在室內可以接收電視節目,便須領取牌照?法例通常追不上科技和時代的改變,這正常得很,否則也不用設立法律改革委員會,立法會也毋須天天「維修」現行法例,作出這樣那樣的修改。法治,就是要跟現行的遊戲規則玩遊戲,規則不合理,便只能設法先改規則再行參與,而不是像王維基一樣,由於自己疏忽,下錯遊戲場而要求更改遊戲規則適應自己。
……筆者對王維基的處境絕對同情,但對他個人也從高度欣賞變為非常失望,因為成功的企業家應有大氣魄,爭取電視牌他得到全港支持,本應一往無前,力爭到底;但他太計算、太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入進退維谷的絕地。成功的企業家也應有承認失敗、捲土重來的勇氣,而不是挖空心思想出一堆似是而非、邏輯謬誤的理由企圖諉過於人,逃避責任。
如果法律上王維基得到的意見是他有理,他只須按原定計劃進行便可,筆者沒有資格代法庭作出裁決,王維基也沒有,但法律風險顯然太大,令他今天寸步難行。王維基把所有責任推給通訊辦,並指是梁振英在迫害他,政治上符合主流民意的想像,但卻是轉移視線的技巧,把自己包裝成受害人,令人未留意他負有非常嚴重的疏忽責任。
不要以為他是香港電視的主要投資者,就是唯一的受害人,購入港視股票的小股東更加無辜,因為令股價上升或下跌的資訊他們全不知情,而王維基卻十分清楚,對他們負有責任。通訊辦在反駁王維基的聲明中指出,早已在兩個月前通知港視有關的法律問題,王維基沒有轉告投資者,投資者未能及早出售股票的損失,把消息保密的人可有責任?更令人質疑的是保密範圍多大?這兩個月期間可有有違小股東利益的股票買賣?
……大家回憶一下五個月前港視被拒發牌時所引發的全城震怒,王維基當時若肯振臂一呼,效法學民小朋友包圍政總不走,梁振英不想下台就只有補發給港視一個牌照;就算梁振英個人千個萬個不願,中央也不會坐視香港民變而下令梁振英發牌。
當時的王維基成了人民英雄,成了港人成功的代表,得到各界(包括筆者)毫無保留的支持。其實,大家只是錯誤地寄情予一個功利計算的商人,大家的公義之心,成為商人追逐私利的籌碼,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吧!
王維基明言他不欲行公義,這一點他倒是一貫的,是港人及一眾政治評論員智商低,一廂情願。無論遊行或是政總集會,他並無出現,大家還是視他為英雄人物。王維基一直小心保持與中共的關係,直到今天他半句也沒有抱怨中央,他只是抱怨梁振英政府安排一個陷阱讓他踩進去,可見其人心思的謹慎,亦反映出一眾反共評論員何其天真。
若王維基取得重要的電視牌照之後,是否維護言論自由,還會一如正義朋友的幻想,他會加入反共行列,現時已是太遙遠的話題了。肯定的是,由於他自己的進退失據,已經失去群眾支持,能否翻身,只視他能否進一步向中共交心,而非一如眾評論員的期望,進一步反共。……』
我們早在港視失落免費電視新牌照時已提出,只要王維基伙拍內地資金,障礙應該少很多。然而,可能是王維基太自負,也可能是王維基太顧全形象,不欲與內地拉上關係,令他一心只想鑽政策漏洞,但這同時也令他露了底牌。王維基若不能扭轉劣勢,公眾對他的熱誠和支持遲早也會淡出,港視啟播無期,香港人也會失去一個收看具潛在創意節目的機會。希望他可以清醒地想一想,不如放棄從TVB手上搶奪師奶觀眾的想法;現階段盡心以節目製作公司定位,吸取經驗與口碑,或許可在下一次發牌前,殺出一片生機。
| ||||||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計劃屢受阻撓,開台無期,商業事件演變成社會事件。這件事看似黑白分明,多一個電視台給公眾選擇,一定是好,但在今日香港,黑與白已變得陌生。不少朋友立場是,撇開喜歡王維基與否,在港視事件上,站在他一邊,一個創業者投資時間和金錢,當然值得支持。站在另一邊,除了政府,還有代表原有勢力的TVB。很少人接受政府審批過程沒牽涉政治考慮,公眾遷怒於政府,合情合理。至於TVB角色,卻較複雜。 幾十年來,TVB免費電視唯一競爭對手,是亞視,一直享受一台獨大位置,突然間可能要面對新對手,況且新對手是以破壞見稱的王維基,則是大件事。發牌過程中,TVB循法律途徑提出反對,並以其他手段打擊新對手,屬無可厚非商業行為,古今中外,各行各業也出現過。作為市民,被剝奪收看港視的選擇,TVB行為乞人憎;作為TVB股東,TVB行為未必合情,但相當合理。從港視事件看到,新對手除了面對正常商業挑戰,還須面對原有勢力阻撓,而這些阻撓的力度可以大至致命。原有勢力擁有大量資源,包括財力、政府關係、行業知識等,代表原有勢力堅固的防線。相反,新對手資源多數不及原有勢力,單是經驗這一環已差一截。面對新對手,原有勢力使出無所不用其極手段打擊,歷史上屢見不鮮,我印象最深例子來自電動車發展。我身邊朋友都感奇怪,我不是車迷,卻將成為Tesla車主,其實我是對電動車整個概念感興趣。我初次深入瞭解這課題,是幾年前看了一套紀錄片《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顧名思義,電動車曾被謀殺。
1990年,美國加州政府通過法例,強迫汽車生產商推出電動車。電動車不是石破天驚概念,自有車以來,便有人希望生產能普及化的電動車,但一直礙於各方面技術限制。既然電動車符合環保和其他需要,為何傳統車廠不一早發展電動車?答案是電動車破壞汽車工業的利益,原有勢力刻意壓抑電動車發展。加州立法後,由GM為首傳統車廠不得不認真研究電動車,《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記錄這場母親殺親生仔的謀殺案。1996年,GM率先推出EV1電動車,當時只租不賣,主要供應加州市場。紀錄片訪問多位參與EV1的工程師,這些落手落腳的工程師當然想EV1成功,但當時他們也察覺到高層態度曖昧,摸不清GM是否真心想EV1成功。自1996年推出,EV1技術問題甚多,但也吸引為數不少的車主,為這套紀錄片製造對抗的張力,一邊廂車廠想殺死電動車,另一邊廂車主想保護它。這些車主包括知名人士,最出名是演員湯漢斯,他有為紀錄片出鏡。加州政府推出法例後,汽車工業群起反攻,在這個由石油工業帶領的龐大利益集團發功之下,加州政府推動政策的意志不停被動搖。GM一面研製電動車,一面想殺死電動車,這就是EV1的奇怪生命。
最後加州的強制電動車法例無疾而終,車廠乘機叫停電動車研究計劃。GM於2003年終止電動車計劃,宣佈收回市場上約五千部EV1。很多EV1車主提出購買,但GM不接受,選擇把EV1送往廢車場。紀錄片拍攝多個EV1車主無奈看著心愛的汽車被拖走,有些車主甚至上街抗議。GM一意孤行,火速收回並毀滅所有EV1,今日只有博物館存有幾部EV1。殺死電動車的兇手是原有勢力,包括石油工業和環繞汽車工業的眾多企業。電動車經驗可否套入香港情景?這問題很有趣,因為電動車沒有隨著EV1被毀屍滅跡死去,一代又一代電動車勇士前仆後繼,誓要保存電動車夢想,其中表表者是Tesla。假如王維基代表電動車推動者,他未死,只是時機未到。最近關於Tesla的新聞,是新澤西州立法禁止Tesla直銷電動車予消費者,法例指必須經過中介代理商,原因是為保障消費者。廠商直銷予消費者,被判不能保障消費者,在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竟仍有這種扭曲自由市場的無稽事情發生,可見原有勢力的威力。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
| ||||||
日前,《富比世》(Forbes)報導,美國九月的成屋銷售創下今年新高,帶動家居裝潢需求。在眾多選擇中,線上業者好屋網(Houzz)挾五十萬名設計師隨客選的優勢,成為潛在顧客最想指定合作的業者。 就以在這一行打滾十五年的人氣設計師之一艾布倫斯(Michael Abrams)為例,好屋網每月瀏覽量超過二千五百萬人次,平均每一位設計師有五十名粉絲追隨,但他的追蹤人數就將近九千人。他坦承,全年收入大約七成來自好屋網,事業版圖也因此從芝加哥延伸至杜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將好屋網比喻成「裝潢界的維基百科」,因為它蒐羅超過四百萬張裝潢圖庫,以供顧客發想靈感。後來它進一步跨入電子商務領域,推出一條龍式的服務,除了媒合買、賣雙方,也陳列並代銷設計師作品。 不過,《富比世》分析,同類網站不勝枚舉,好屋網能黏住顧客的不二心法僅是「只賣產品、不賣廣告」。任何設計師都可以在這裡免費開設專屬商場並上傳作品圖檔,超出額度才另外支付刊登費用;一旦商品或服務成交,它再從中抽取一五%佣金。 堅持只賣產品,謝絕廣告 至於謝絕廣告部分,隨著名氣越來越響亮,捧錢上門的客戶多了,創業夫妻檔甚至還為此互槓。最後女方力抗伴侶與天使投資人得分,堅持不讓眼花撩亂的廣告破壞使用者體驗的樂趣,保住「顧客第一」的創業初衷。 事實上,好屋網的使用者介面取經圖片分享網站釘趣(Pinterest)的作風,以方便瀏覽圖片為主,而且每張圖片都附帶蒐藏、注記、問答等功能,讓訪客可以把合意的圖片收進點子簿(Ideabook),憑感覺摸索出自己喜歡的風格。 好屋網某個程度來說也改變這個產業的生態,讓許多設計師變得更「國際化」,虛擬跨國執行專案。加州室內設計師西夫高(Drew Sivgals)在好屋網成交的案子有三分之一來自其他州與境外;而艾布倫斯甚至已經不在實體裝潢雜誌上刊登廣告了。 好屋網成立於二○○九年,起因是柯漢(Alon Cohen)和塔塔蔻(Adi Tatarko)為改裝自家廚房,結果被繁瑣的溝通與行銷話術搞得焦頭爛額,後來兩人索性合辦「把一切變簡單的網站」。根據創投估計,好屋網目前市值超過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創辦人夫妻身價可能超過五億美元。 |
|
||||||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一三年,香港電視(1137)主席王維基成為當年《壹週刊》的風雲人物,題目 是:「無限復活」。幾經風雨後,《壹週刊》告別雙書版,今期以合併版重新上路。而原以為靠網絡電視復活的王維基,最終打敗仗,變身網購平台 HKTVmall再出發。可惜,這個走位王、香港仔精神的代表,卻交出一份令人大跌眼鏡的劇本。拿着最後一張牌,王維基怯了,既不敢向各大超市宣戰,亦沒 有「新招」,由經營模式到網站設計,由供應商到客戶,批評聲音不絕。這場仗,即使未定輸贏,但可以肯定的是,「魔童」已死。 「每一次都盡地一煲」,是王維基做生意的格言,更何況,今次可能是最後一戰。一口氣包下全香港五十一個港鐵站的月台賣廣告,他是第一人,氣勢依然。做不成 影視大亨,向來自視甚高、作風強硬的王維基,不惜放下身段,先於facebook親自跟單,上星期六再「連戲」,落區跟車送貨,更「碰巧」給傳媒拍下照 片。不過,做show容易,要做全港最大的網購平台,卻言之尚早。記者嘗試在HKTVmall訂貨,發現甩漏甚多,令人氣結。 測試肥佬 客戶硬食 週日下午,記者在家中登入HKTVmall購物,網頁聲稱「最快二十四小時送貨」,要留意「最快」二字,因為原來絕大部分貨品,包括隨街買到的日用品,由 港視送貨,最快要本週三才到貨,前後需時達四天。唯獨幾間賣急凍海產的商店,指可以於翌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六時送貨,但寫明是該商店自己安排宅急便,而非 港視。記者最後買了松葉蟹腳刺身及帆立貝刺身,合共七百多元。但到星期一下午,仍未收到送貨電話,遂向港視及該商戶查詢。商戶推搪要就截單時間,星期二才 送貨,港視客服則承認:「產品訊息有少少誤導。」指可安排退貨,但不能退現金,而是港視的Mall Dollar。至星期二中午,送遞員竟然沒有通知記者,就將刺身食品放在本刊傳遞處便離去,十分離譜。 另一張購買了零食及日用品的訂單,原寫明是星期三送貨,但其中一件二十九元忌廉泡芙,突然於星期二提早送到,令人啼笑皆非。而HKTVmall 的facebook,也有不少一張單分幾次送貨的投訴,不但得失客人,計及運輸成本,港視分分鐘倒蝕。王維基曾透露,在宣傳攻勢下,網購生意上升近六倍, 一日約有五百張單。區區五百張單,已令港視疲於奔命,一出閘便甩轆。 甩轆一:不責貨 玩殘物流 王維基曾指港視網購經營模式類似亞馬遜(Amazon),或者如同一個商場,客人在不同商店訂貨後,港視再派員工去取貨及送貨。目前約七萬種貨品中,港視 僅坐貨約一成。如此一來,物流成為關鍵,運輸成本亦不菲。在港視上架的嬰兒用品商王小姐透露:「試過有港島嘅客只係同我買一條口水肩,港視都老遠入來新界 同我拎貨,然後再送出去,佢咁做都花好多人力物力。」阿信屋老闆林偉駿指在與王維基見面時,已提出物流負荷的問題,「佢話未來會有三百架貨車在香港行駛, 實搞得掂,但我心諗,唔係咁簡單囉。」林偉駿說。 甩轆二:食水深 出貨慢 有在港視上架的商店透露,雖然沒有上架費,但每賣一件貨,港視的拆賬高達三成五,較同樣不收上架費的一田超市,高出百分之五。該商戶直言港視「食水深」: 「一田人流多佢咁多,又有銷量保證,都只係收三成咋,港視去貨慢,上咗架半年,依家都只係佔我生意額嘅百分之三到五,反而一田佔咗兩成。」有行家表示,過 去半年港視網購缺乏宣傳,銷情麻麻,「聽講佢哋年頭同P&G訂咗批貨,之後都冇再加單。可能生意唔好,佢哋原本有八個採購員,炒咗六個。」 甩轆三:貼市價 網民呻笨 講起網購,香港人幫襯得最多的一定是淘寶,貪其價格便宜,貨品種類多又過癮。而港視網購的大部分貨品,均是大路品牌,基本上與超市或百貨公司無異,部分貨 品標價驚人,包括萬幾二萬元的衣服,以及近三、四萬元的周大福鑽戒。不過,最令網友失望是,曾靠殺價打倒巨人而成名的王維基,今次為怕得罪地產商及超市, 竟乖乖跟從供應商的建議零售價,更委派六名員工到超市抄價,以做到「貼價」。記者將港視部分產品和百佳相同貨品格價,發現未計港視今次配合大型宣傳而做的 一成Mall Dollar回贈,貨品價格居然和百佳相同,部分更貴過百佳,例如維他檸檬茶六包裝,港視標價近十六元,較百佳貴近百分之七,固力果番茄百力滋等港人至愛 零食,標價近十九元,貴百佳足足約六成。其他如皇冠牌紙巾、喜力啤酒、部分浴室產品及食米等價錢相同,完全看不出價格優勢。 甩轆四:網頁設計差 網頁設計是網購能否吸引客人落單的重要因素之一。港視開放平台予商店自行上載貨品,嬰兒用品商王小姐指網頁設計不能幫助賣貨,「我upload十條紗巾, 就排在最前十格,而唔係將熱賣產品擺前面。」而曾獲王維基親自上門邀請加盟的一個本地網購平台負責人亦表示,港視網頁設計過時,「佢哋仲係一格格咁 show貨品,但依家網購嘅產品都要拍片,有晒細節位。我最後拒絕咗,因為佢竟然想做主導,控制我盤生意,唔通我要俾埋啲會員資訊你?呢啲係我財產嚟!」 倒四億半落海 是次急攻網購,皆因王維基要為公司找一個新故事。今年六月,港視發出盈警,預期截至六月底止中期虧損將會大增,主要歸咎於網絡電視業務不斷燒錢。公司股價 由去年十一月高位累跌五成四。轉捩點要追溯至一二年,王維基以五十億元將香港寬頻賣給私募基金CVC,其中約二十億元以特別息派發,餘下彈藥用來進軍電視 業,可惜不獲政府發牌。但旗下多部熱門劇集,如《警界線》及《選戰》等,在網上播放時,獲網民激讚。不過,讚還讚,雙眼卻很誠實,港視收視由每日最高峰的 二十萬人次,跌到約二萬人。王維基被迫公開承認「電視無得做」。 根據年報,過去兩年多,公司燒錢超過四點五億元,亦玩殘員工,有舊員工在網上批評王維基只懂得做show:「扮埋送貨員,但又叫記者影相,製作部啲員工先 俾佢玩得慘,裁員後又叫員工返嚟幫手,之後再裁過!有冇搞錯!」電視大亨之後,到網購大亨,王維基的故事,你還相信嗎? 而我不知道林偉駿是誰? 去年四月,王維基和阿信屋老闆各自於facebook上載了一張合照,暗示雙方有意合作搞網購。林偉駿表示,當日王維基親自上門傾談合作,邀請他加入成為 其網購平台旗下商店,「佢帶咗一班員工上嚟傾,但佢啲同事個個都唔敢出聲,好驚個老闆咁。」他指當時感覺王維基作風甚為強勢。 最終合作告吹,林偉駿指可能因為港視標榜不賣水貨,「佢要賣本地供應商嘅貨,咁肯定唔受我玩啦,因為我賣日本水貨,而且得罪晒本地超市同埋供應商,王維基 邊夠膽再同我合作喎。」對於王維基曾暗踩阿信屋定價太低、「做爛市」,林偉駿指對其言論感到意外,並反擊:「大家都知阿信屋賣得平,我覺得佢唔太了解香港 零售市場,嗰次佢同我傾生意,話以前搞寬頻都係用自己車隊,網購物流一定搞得掂,我聽完都費事再出聲,邊有咁簡單喎。」至於王維基,則索性玩失憶,不但否 認曾與阿信屋傾合作,更反問記者:「林偉駿係邊個?」 撰文:陳新政 插圖:祝健中 |
致香港電視網絡(簡稱「港視」,1137)創辦人兼大股東王維基主席及一眾大小股東:8月底,港視 公布2015年上半年業績,期內虧損逾2.3億港元;9月底,高等法院就流動網絡提供電視服務的司法覆核,裁定港視敗訴。到今天,是否是時候想想下一步應 怎樣走?革新與溢利不相稱 2013年前,港視稱為「城市電訊」,以經營長途電話服務起家,1997年在香港上市,1999年以預託證券形式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城市電訊為人稱頌的,包括推出IDD1666直撥服務,打破香港國際長途電話服務的壟斷,其後更以「香港寬頻」名義,涉足固定電訊網 絡服務。雖然,城市電訊不斷帶領革新香港的電訊市場,但溢利卻並不穩定。由1997年至2011年,城市電訊的資產回報率平均僅9%,營業額年均升幅僅 9%,溢利率平均僅7%,年度溢利更是一年升、一年跌,其間平均下跌1%。故此,2012年,城市電訊毅然把電訊業務主業,以約49億港元出售,以尋找新 發展的決定,在財務上或可以理解。「眾裡尋他千百度」,城市電訊的新發展是免費電視業務。在香港政府打算開放免費電視牌照的背景下,城市電訊又有經營數碼 電視平台的經驗,再加上免費電視業務看似平穩的回報。例如電視廣播(511),由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溢利率約13%至30%,平均達25%; 資產回報約13%至27%,平均達21%,溢利率和回報率在在較城市電訊穩定和出色。 小股東要等到何年何月 然而,免費電視是 否真的是城市電訊的藍海?隨着互聯網及手機娛樂的興起,免費電視市場相信已在不斷收縮;此外,2012年前的十年,電視廣播的營業額平均升幅僅 6%,2013年及2014年的營業額更僅增長4%及2%。免費電視或是滿布競爭的紅海,港視由競爭到溢利要多少年?隨着流動電視的司法覆核被判敗訴,港 視只剩繼續經營網購平台、等待免費電視牌照的司法覆核上訴結果、及重新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但司法覆核或重新申請的流程,豈會是一時三刻之事。假如,免費電 視牌照的司法覆核要待終審法院判決,最終判決或要待2016年,甚至2017年才有結果。就算終審最終裁定港視勝訴,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也要經過一定程 序討論及頒發免費電視牌照,不用等到2047年,或至少要等到2018年,甚至2019年或2020年了!出售電訊業務後,港視錄得大額溢利,但接着 2013年8月的年度業績,虧損已逾4,000萬港元;2014年12月止的16個月業績,虧損逾2.3億港元;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虧損逾2.3億 港元。無論責任誰屬,港視虧損不斷擴大,主席及管理層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時候想想辦法,是時候想想怎向股東交代和問責。 建議派發不須運用的現金及金融資產 上 週五,港視股價收報1.69港元,市值不足14億港元,而港視2015年6月底的資產淨值逾28億港元,港視資產淨值已逾市值約一倍。港視資產中,其他金 融資產、存款及現金合共逾22億港元,就算12個月內不須運用,被歸類為非流動資產的金融資產,也接近13億港元。以此等現金及金融資產狀況,港視有足夠 能力,每股派發等同或超過上週五收市價的現金股息,而不影響港視的運作。在追求公義及夢想的同時,港視管理層也可為股東,全力承擔受託的責任,並爭取最大 的利益,為何不可?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在“維基揭秘”網站曝光近2萬份民主黨內部郵件後,其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26日接受采訪時稱,網站或會曝出更多美國大選的“猛料”。
【“某些人會被打臉”】
“維基揭秘”網站22日曝光近2萬份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內部郵件,顯示民主黨高層有意“抹黑”希拉里·克林頓的競爭對手伯尼·桑德斯。這直接導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黛比·沃瑟曼·舒爾茨辭職。
希拉里的競選團隊立即把矛頭指向俄羅斯,稱俄方是幕後“黑手”,“目的是助力唐納德·特朗普”。
但是日前,阿桑奇在接受采訪時,在被詢問信息源是否為俄羅斯黑客時拒絕確認或否認,並表示“維基解密”會盡力創造模糊性,以保護其所有信息源。
“也許有一天,這個或這些消息來源會自己站出來,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時刻,因為某些人會被打臉,”他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說。
在25日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訪問時,阿桑奇就曾明確指出,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說明俄羅斯是本次郵件泄露的幕後“黑手”。不過,他並沒有說明網站如何獲得這些郵件。
“我們尚未公開我們的消息源。當然,這是希拉里·克林頓競選團隊轉移視線的伎倆,”他說。
阿桑奇2006年12月創建“維基揭秘”網站。2010年,這家網站公布了大量關於美國參與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秘密文件。
瑞典檢方2010年11月指控阿桑奇當年8月涉嫌在瑞典逗留期間性侵犯兩名女子,當時身處英國的阿桑奇隨後遭英方逮捕。英國最高法院裁定引渡阿桑奇至瑞典。2012年6月,阿桑奇在保釋期間進入厄瓜多爾駐英使館尋求庇護至今。
【渲染威脅是“天性”】
阿桑奇認為,美國民主黨在渲染俄羅斯威脅,並利用這一點轉移大眾對被泄露郵件內容的註意力。
郵件泄露事件不斷發酵,桑德斯的支持者對此表達憤怒與不滿。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市民主黨代表大會25日開幕後,桑德斯支持者的抗議示威就從沒停過。
雖然希拉里26日正式獲得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並成為美國歷史上首名獲得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女性,但觀察人士認為郵件泄露事件或使希拉里尋求實現黨內團結的努力遭到重創。
阿桑奇說,希拉里的“天性”就是通過渲染外國威脅來轉移民眾對國內問題的註意力。“什麽時候國內出現嚴重政治醜聞,她什麽時候就會指責俄羅斯、指責中國等等。”
“如果她在政府里(指希拉里當選總統)這樣做的話,會引發各種問題,”阿桑奇說。
面對希拉里陣營的指責,俄羅斯堅決否認與郵件泄露事件有關,並稱“俄羅斯企圖利用郵件影響美國大選”等類似指責是美國大選中的“常見伎倆”。
“這樣做對兩國關系不好,”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說。
(綜合自新華網、環球網等)
2016 年 7 月 22 日,我們公開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以下簡稱 DNC )內部時間跨度長達 16 個月的 19252 封郵件,里面的內容足以讓世界上所有的電視頻道在當天只能播報這一件事。
本文授權轉載自深藍DeeperBlue公眾號(ID:深藍DeeperBlue)
(註:本文是一篇虛擬口吻的改編,希望你喜歡)
姓名不重要,我是維基解密成員。我們今天聊一聊信息安全。
2016 年 7 月 22 日,我們公開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以下簡稱 DNC )內部時間跨度長達 16 個月的 19252 封郵件,里面的內容足以讓世界上所有的電視頻道在當天只能播報這一件事。
這些郵件清楚地顯示了,民主黨內做了如下幾件事,保送希拉里勝選:
民主黨高層助攻希拉里打擊黨內、黨外對手的一系列行為可能觸及了道德、法律的雙重底線。(深藍制圖)
同時,希拉里團隊號稱為民主黨募集的 6100 萬美金中,只有 1% 留在了黨內金庫,剩下的絕大部分都由希拉里團隊派發和使用——主要用途是用來打擊桑德斯。
我們在民主黨內放了一顆原子彈。如果這些事情能夠在法律層面上坐實,有些大人物就要坐上聯邦法院的被告席。
第二天,一路高歌的希拉里女士遭遇滑鐵盧,民調指數被特朗普以 3% 的優勢反超。
郵件泄露後後,民主黨高層地震,主席黛比 · 沃瑟曼 · 舒爾茲(Debbie Wasserman Schultz), 首席執行長艾米 · 達西(Amy Dacey)和公共主管路易斯 · 米蘭達(Luis Miranda)相繼引咎辭職。(深藍制圖)
之後的 27 號,我們又公布了 29 段民主黨內部的錄音文件。Google, Facebook,所有叫得出來叫不出來的名字,都將我們列為危險網站。媒體們則說我們可能受雇於普京——這實在是太好笑了。
然而,這一切,並不是一個意外事件。接下來的篇幅,我想從信息安全的角度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麽 DNC 高層郵箱地址百分之百會被攻破。
第二,DNC 應該怎樣加強他們的信息安全防禦體系。
為什麽DNC 高層的郵箱 100% 會被攻破?
我們先說幾個前提設定:
信息安全的戰場上,永遠是兩撥人在對抗:進攻方不停嘗試新的攻擊手段,防守方對應采取新的防護措施。
信息系統中的安全攻防戰:一守一盜。
防守方想要保證信息資源只被經授權的合法用戶使用。而進攻方則要繞開防守方設置的重重障礙,不經授權就獲取信息資源。
雖然這聽上去都是一些顯而易見的 “廢話”,但這正是為什麽 DNC 高層的郵箱一定會被我們攻破。我用如下四點來說清楚:
第一,信息安全的本質是 “驗證”。而驗證需要在每一個環節中進行。
驗證一共需要在四個環節中進行:驗證信息使用者是否合法是否可信任;如果是可以被信任的的,那麽還需要規定他的權限;規定好權限後,要驗證他每一步的行動;最後還需要驗證他的行動能夠調動多少資源。
驗證信息系統是否安全的四大環節。(深藍制圖)
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成為是黑客的攻擊點。而愚蠢的防禦方一般都會忽略 “每一個環節” 這五個字。
比如一個最常見的錯誤,就是防禦方往往設定只要信息使用者是值得信任的,那其他元素就不用再去判斷。
其實最大的安全謬誤就是假定在系統內部一切都是安全的。
就好像機場的安檢一樣,安檢之前的水是無法通過檢查的,但過了閘機後,每個人都可以隨意喝水買水,至於水是不是偷帶的、水有沒有問題,都沒有人再檢查。因為機場安檢這套系統認定——能通過安檢的人都是安全的。這顯然存在安全漏洞。
再比如,黑客也可以從使用者行動中盜取信息。舉個例子,大家常見的無線鍵盤就是一個安全隱患。
敲擊鍵盤這一行為本身,也是黑客攻擊的火力點。
無線鍵盤會定期發送無線信號。用戶擊鍵時,黑客可以從 250 英尺的範圍內監聽鍵入的內容,從而可以盜取口令、銀行卡信息或其他敏感數據。
一些硬件大廠商都忽略了這些漏洞。2016 年 7 月,一家叫 Bastille 的無線安全廠商就爆出包括惠普、東芝在內的至少 8 個品牌的無線鍵盤都存在安全漏洞,非常可能已被監聽。
第二,信息安全的本質—— “驗證”,註定是不完善的。
信息系統非常複雜,內部有很多分支,每個用戶行動都不只用到一個分支的資源。如此複合的步驟中,總有系統漏洞可以供黑客去攻擊。
美國花費數十年和數十億美元打造的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理論上可以攔截絕大多數導彈。然而飛毛腿導彈卻輕易地突破了它的防線,它的造價僅為愛國者導彈的 1/100。
驗證系統只能無限接近完善,但世界上沒有最完善的系統可以信任。
第三,攻防雙方在成本和效率上是不對稱的,防守方處於絕對劣勢。
一個悲催的真理:信息防守方在效率和成本上處於絕對劣勢,就像病毒感染的成本永遠低於疫苗研發成本。
在黑客與防禦方的攻防戰役中,攻擊的成本遠低於防守的支出。
破壞總是比建設容易,感染一定比免疫輕松。沒有戰無不勝的系統,只有防不勝防的黑客。
所謂木桶定律,即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個信息系統的安全程度也取決於它最薄弱的環節。
2014 年索尼公司的 PS 網絡系統被黑客攻擊,大量個人資料被竊,損失達到 1.7 億美元。而對黑客來說,成本只是一臺電腦和一根網線。在網上,一些用來盜取別人賬戶的軟件只需要幾十美元就可獲得。
第四,在信息安全的戰場上,人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而傻子總是比較多。
除了系統原因之外,人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由人的疏忽、被欺詐所導致的信息安全事故約占到了總數的 85% 。
全球首屈一指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Check Point 曾就 700 多名 IT 專業人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人的疏忽大意,而非技術漏洞,是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深藍制圖)
87% 的受訪者認為,最大的威脅來自公司內部粗心員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客戶數據頻繁泄漏極有可能是由於內部員工的疏忽。
其實早在 2015 年秋,DNC 內部的信息安全專家就其脆弱的內部網絡警告過黨內高層,而這些建議均被置之不理。這批專家們經過兩個月的調查,在一份報告中建議:DNC 應該雇傭專業人士,升級系統,並設置可追蹤侵入者的防禦機制。
FBI 同樣也多次對 DNC 的網絡安全系統發出警告:“可能存在問題”。2015 年,FBI 曾敦促一些 DNC 的人員檢查內部系統是否有不尋常活動的跡象,但 DNC 什麽都沒能發現。
直到 2016 年 4 月 DNC 高層才開始重視這些警告,雇傭了私人安全公司 CrowdStrike 對系統進行整頓。然而,我們在內網中已經潛伏了超過一年。
正如我們的一位同僚,羅馬尼亞黑客 Guccifer 2.0 形容的——希拉里的郵件服務器像 “一朵開放的蘭花,對於任何人而言都很容易攻破。”
你們可能要問我:為什麽選擇攻擊 DNC 高層?
當然不必再說我們的立場就是反對 DNC。DNC 代表了矽谷大財團的利益,而我們是海盜。我們會盡力破壞希拉里當選的機會—— “選擇她就是選擇無休止的戰爭”。但我們今天不談政治。
信息安全如同安保服務一樣,保鏢的價格取決於被保護的人/財產的價值。信息安全也一樣。
黑客們最喜歡攻擊的行業是價值密集的領域,比如金融、比如政府。當然這些領域也最願意為信息安全買單——只有大家夥最願意為恐懼買單。
與早年的單純破壞性行為不同,如今的黑客攻擊更多帶有牟利色彩。
2016 年 6 月 IBM 聯合 Ponemon Institute 發布報告《2016 年數據泄露成本研究:全球分析》,對 383 家遭遇過數據泄露事件的企業進行了調研。報告顯示: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公共部門和教育機構的信息安全問題信息非正常流失率最少,而金融和醫療機構則是信息安全的重災區。
價值越高,我們就更願意去鋌而走險。DNC 高層的郵箱,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政治格局,尤其在大選關頭,於是成為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
DNC實在太蠢了,如果是我......
我們能輕易攻破 DNC 高層的郵箱,與其說我們厲害,不如說他們太蠢了。
DNC的 IT 系統安全防護手段極其落後。2016 年 5 月,我們曾經多次成功入侵 DNC 的網絡系統,曝出了 DNC 主要捐款人信息等一系列文件(包括捐款人姓名、職業、地理位置與金額)。然而他們的系統仍然沒有更新加密方式。
IT 系統與技術的演變導致了對安全需求的變化:邊界消失、滲透成為常態。
過去只要把守住 IT 系統的 “城門”,就能確保系統萬無一失。
過去 IT 系統像是古老的城堡,系統和外界只能通過有限的 “城門” 交流。而現在系統向外聯通度越來越高,城堡的 “城墻” 消失,發展成向外不斷擴張、內部四通八達的現代化城市。人們無法在不影響信息系統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繼續用建高墻的方式處理信息安全問題。
邊界的消失讓攻擊模式發生變化。之前對信息系統的破壞像軍隊攻城,直接從外部擊破,講究一擊斃命。當邊界消失後,攻擊手段演化成了間諜慣用的 “滲透” 手段,長期潛伏在信息系統內部,伺機而動。
如果我來負責 DNC 的信息安全,如下四件事情是我會在第一時間做的:
第一,建議搭設零信任網絡模型,淡化安全假設。
DNC 的安全系統是非常傳統的。訪問 DNC 成員們的郵箱,系統會區分內、外網絡,如果地址是從內網訪問,使用者將被賦予更高的信任級別,有更多權限讀取系統信息。
這種區分內外網的做法默認存在 “守門人”,而 “城內一定安全” 。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機場安檢的例子——機場安檢系統默認安檢門內的候機廳絕對安全。對於這種傳統的邊界安全模型,黑客們只要能混入系統內部,就很容易訪問到內部應用。
只有搭建一套 “零信任” 架構,才能打破內外網之別。
對於系統而言,不應該存在絕對安全的區域或元素。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的訪問發生在移動端和雲端,邊界愈發模糊,所以不妨一視同仁。
無論希拉里以及其他 DNC 高層身在何方,在競選辦公室、集會現場,還是在家,都必須用一樣的訪問方式:所有到郵箱的連接都要進行加密;所有聯網設備,包括筆記本電腦和手機,都要保留信任信息和設備號在服務器中。
“零信任” 的模式下,過去那些能夠滲透進內部的攻擊,不可能再進入內網如入無人之境。Google 在五年前就開始應用這一思路,改進安全模型,他們稱其為 BeyondCorp。
BeyondCorp 的安全架構示意圖。(深藍制圖)
2014 年開始,谷歌逐步將自己的全部應用組件遷移至 BeyondCorp,並公布了文檔《BeyondCorp: 谷歌的設計到部署》,其他有計劃部署 “零信任” 架構的公司可以根據文檔跟進部署。目前可口可樂、威瑞森通信、馬自達汽車公司都在做類似的改造。
經過實證,“零信任” 系統在取消內網的 “信任特權” 後,並不會影響用戶的使用便捷性。唯一的壞處是,信息安全團隊的工作量可能會大大增加。
第二,引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工具。
不要老想著只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幹點下象棋的事情。它們更是抵擋黑客攻擊的利器,能夠搭建更為智能的 “免疫系統”。
計算機最能做的事情是什麽?是做重複的事情。簡單來說,機器學習能通過分析海量的數據,比人類能更快、更精準地監測出系統風險。我在前面說過了,不要忘了,在信息安全的戰場上,人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而傻子總是比較多。計算機有時候比人類靠譜。
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拓展了安全工具,並且 “機器學習本身就是黑客技術,數學和統計學知識的加和” ——德魯 · 康威(Drew Conway),美國數據科學家 。(深藍制圖)
Cylance 是值得一提的信息安全初創公司,它由全球最大的專業安全技術公司邁克菲(McAfee) 的前 CTO 創立。他們開發了一套基於機器學習的檢測系統危險的方法,宣稱能檢測出 99% 的入侵惡意軟件,而傳統方法的識別率只有 40%。
如果說機器學習可以更精準地發現風險,人工智能工具則可以更智能地提出解決方案:代替人類,對系統發現的漏洞進行研究,發開補丁程序,最後完成部署,實現系統安全自動化。
在這方面走得比較前沿的是美國初創企業 PatternEX ,他們推出了一個 “虛擬安全分析師”的智能平臺,能夠實時追查並理解系統運行數據,最終模擬人類分析師的直覺,形成威脅預測模型。另外,隸屬美國國防部的研究部門 DARPA,也在著手打造 “自動檢測—自主修複” 一體的人工智能系統。
第三,搭建安全感知預測系統。
面對安全威脅,報警系統和修複工具還遠遠不夠。因此除了升級防護工具,還需要搭建一個並行的安全風險提前感知系統。
簡而言之,安全風險提前感知系統就像精準的天氣預報系統。氣象專家通過讀取雷達、衛星等收集的數據,了解當前的大氣狀況,並在此基礎上給出天氣預測。
在安全感知系統中,防火墻、防病毒軟件和入侵檢測系統(IDS)等安全工具就是雷達,它們檢測到的數據能反映當前系統狀態,也是感知系統做短期預測的基礎。
安全感知系統的工作原理和人腦理解外界信息的認知過程是類似的,包括 “獲取信息—理解—未來預測” 三部分,如下圖顯示:
一套安全感知系統的構成:
數據來源:防火墻、防病毒軟件和入侵檢測系統(IDS)等安全工具檢測到的數據;現狀理解:形成分析報告,包括各種網絡設備運行狀況、網絡行為以及用戶行為等,提供輔助決策信息;短期預測:將當前態勢映射到未來,預測使用者行為,並對結果進行評估。
安全感知系統和人腦一樣,複雜而耗費資源眾多。在數據端需要強大的數據挖掘和處理能力。系統運行產生的海量數據中,僅有 20% 是可以直接利用的。而能否將剩下 80% 數據結構化並加以利用,決定了信息安全團隊在面對安全威脅時的響應速度。
提升系統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則需要依賴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來模仿人腦的工作方式,理解當前系統狀態,並推演出短期內系統運行情況變化。
大廠商已經在嘗試了。2016 年 5 月,IBM 推出了 “認知安全” 工具 (IBM Watson for Cyber Security),能夠對檢測到某個異常數據做快速關聯分析——比如異常行為發生次數,涉及的文件、和資產等,同時生成自己的 “判斷觀點” 以及支撐細節信息。這款 “認知安全” 工具在數據結構化上有很大優勢,每天能處理 20 萬條安全事件數據。
IBM 推出了 “認知安全” 工具 (IBM Watson for Cyber Security)工作流程。(深藍制圖)
第四,覆蓋物聯網設備
如前面所說,黑客可以從使用者行動中盜取信息,比如大家常見的無線鍵盤就是一個安全隱患。
除了常用的電腦手機,DNC 團隊使用的各種聯網設備必須納入到搭建的安全系統中來。比如競選總部的智能電視機,工作人員和誌願者的 iWatch 和各種手環,就連希拉里家里的可以上傳運動數據的跑步機等等,都可能是隱患點。
DNC 內部使用的一切智能設備在網絡中暢聯無阻時,也讓黑客的突破變得簡單。(深藍制圖)
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險的地方。百密一疏,容易釀成大禍。
黑客可以輕易地從智能設備入手,作為收集信息、捕獲安全信任憑證的跳板,發起後續攻擊。然而大多數人,不論是生產商還是使用者,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聯網設備正是IT系統的薄弱環節。
雲服務可以解決這些智能設備的問題——將多種聯網設備都托管到雲,並對設備和雲端的所有數據傳輸進行加密。
比如美國的一家提供物聯網雲安全基礎設施的初創公司 Afero,智能設備可以通過他們提供的嵌入式藍牙模塊(ASR-1),實現所有設備間的安全連接。
Afero 的雲平臺是整套系統的核心所在。(深藍制圖)
以上便是我作為一個良心黑客從信息安全角度對 DNC 做的一點良心建議。
人們願意花越來越多的錢在信息安全這件事上——人們為恐懼買單。2015年,全球信息安全的開支 750 億美元,美國政府花銷 86 億美元。摩根大通(JP Morgan)每年的信息安全開支是 5 億美元,美國銀行(Bank of Ameirca)的信息安全預算則是 “沒有上限”。
希望大家都能覺得物有所值。
美國大選電視辯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對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而言,除了要抓住一切機會打擊競爭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外,還要防著背地里的“暗槍”,比如維基解密(WikiLeaks)時不時抖出的關於希拉里的猛料。
自從今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以及民主黨全國競選委員會的數據系統一度被黑客攻陷後,關於民主黨,尤其是希拉里的猛料一直源源不斷。
維基解密最新公布的猛料顯示,希拉里曾在華爾街的有償演講中,大力吹捧銀行界人士,並承認自己有點“體會不到中產階層的苦”。由於給華爾街金融機構做演講的報酬高達6位數,希拉里方面一直拒絕公開這些演講的內容。
盡管美國政府方面認為俄羅斯是竊取民主黨機密信息的背後主使,旨在施加對今年美國大選的影響,但普京政府一直予以否認,並不斷譴責美國政府的這一“潑臟水行為”。不管盜取機密信息的背後主使是誰,在美國大選的沖刺階段,手里有料的維基解密絕不會甘於寂寞。
“兩面派”的希拉里
為了慶祝該組織成立10周年,仍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避難的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已放話,將從本周開始、連續10周爆猛料。猛料的內容也多種多樣,被阿桑奇點名的就有科技界巨頭谷歌公司、石油、戰爭、武器販賣,以及當下正火熱進行的美國大選等。當然,阿桑奇也不忘賣關子,他並沒有透露爆這些猛料的具體時間。
有意思的是,盡管阿桑奇及維基解密並不打算在本次美國大選中“選邊站”,但鑒於事先獲得不少關於民主黨的秘密郵件,因此希拉里成為了維基解密的重點關照對象。也難怪,從維基解密公布的絕密信息中,總能看到希拉里的身影。
不過,維基解密公布的這些絕密信息對民主黨而言,的確殺傷力不小。比如,此前希拉里“公郵私用”的“郵件門”事件直接導致當時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舒爾茨辭職,希拉里還差點與聯邦調查局(FBI)對薄公堂。
此次,維基解密公布的希拉里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演講,也與希拉里在公開拉票中,民主黨希望把她塑造成的“中產階層代言人”、“力推中產階層的美好生活”形象嚴重不符。據維基解密公開的信息,在一次於高盛發表的秘密演講中,希拉里就稱美國的中產階層是一群“失敗者”(bucket of losers),不可能在大選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而民調也關註到了希拉里這些“心口不一”的論調,正如“郵件門”後的民調顯示,每次維基解密爆出希拉里的“心機”,她的支持率明顯有走下坡路的趨勢。
屢被維基解密傷害
除了在第二輪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前公開希拉里對“中產階層”的定性外,維基解密沒少給希拉里的競選過程添亂。
除了發酵最嚴重的“郵件門”外,在今年7月底召開全國黨代會的前3天,維基解密突然披露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1.9萬封郵件。這些郵件顯示,民主黨的高層人士曾暗中支持希拉里,排擠其黨內主要競爭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競選。郵件還顯示了一系列民主黨高層和媒體合謀操縱輿論,組織攻擊桑德斯和特朗普的傳播策略和口徑,以及諸多希拉里和民主黨籌款違規的內幕。
當月,維基解密還爆出猛料,稱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期間,給包括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提供武器。維基解密的文件顯示,希拉里稱授權相關部門將美式武器出售給親利比亞反對派的卡塔爾政府,旨在推翻利比亞當時的卡紮菲政權。同時,還授意將這些武器運送至敘利亞,暗中資助基地組織以及當時的“敘利亞之友”(即後來的“伊斯蘭國”),以推翻阿薩德政權。
對於頗具爭議的槍支管控問題,維基機密的文件顯示,希拉里對於這一問題的立場比奧巴馬還要嚴格。盡管希拉里一直力挺控槍,但她顯然希望更進一步,比如鼓勵槍擊案的受害者起訴槍支制造商、取消槍支展覽、普查購槍者背景等。
對於非洲裔美國人,在維基機密的文件中,希拉里是這麽評價的:世界上有兩類人,第一類是哪怕給予一半機會,也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比如猶太人、印度人、中國人等;至於黑人等,無論給多少機會,他們都一事無成。希拉里將這兩類人歸類為:一直以來都出類拔萃的,以及從來都一事無成的。
除了這些政務上的機密,維基解密還對希拉里的健康狀況特別關心,尤其當後者在9月初的集會上昏倒時。文件顯示,希拉里早在2012年就通過心腹打聽,有沒有類似於讓長途車司機在長時間高度緊張狀態下保持清醒的藥。她還囑咐心腹們要特別關註一款用於防治帕金森病的Provigil藥品的研究進展,甚至具體到該藥的副作用。
面對維基解密對民主黨以及希拉里的種種打擊,有輿論認為,阿桑奇和他的維基解密就是要破壞希拉里的競選,但阿桑奇在此次10周年的講話中表示,稱自己“無意傷害希拉里”。“他(特朗普)和希拉里都被自己的野心蒙蔽了雙眼,只是大家的表達方式不一樣。”阿桑奇如此評價今年的兩位總統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