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金經理「奔私」記 生活在別處 私募小兵

http://xueqiu.com/5153416806/29360986
一切擁有雄心和遠見的人,一定是敢於打破常規的人。歷史的機會常常稍縱即逝,容不得瞻前顧後。當中國資管行業揚帆起航,財富管理的藍海閃耀光輝,有一群人也選擇為夢「轉身」。

無關年齡,只因忠於內心。

他們之前或是公募基金的總經理,或是明星基金經理,而現在,目標只有一個:創立私募打造屬於自己的事業王國。

失去了公募領域的資源支持,他們比以前更忙更累。但是,當沒有了對股東變化的憂心忡忡,當利益的天平在公司和客戶之間平衡,當理想與長期戰略綁在一起……平和的心態,簡單的快樂,那些「在別處」的生活,成了他們「奔私」後最大的收穫與享受。

在大時代,過小日子。他們,是行業變革中微小的一部分,卻是這些年公轉私人物真實的縮影。

為夢轉身

有些人的夢想,就是做些跟自己情感和精神有關的事,對社會有價值的事。陳東昇就是這樣一個人。

「穿戴乾淨,舉止隨和,神清氣朗,見人總是淺淺一笑,然後很大方地伸出手來。」這是一位記者20年前對陳東昇的描述。20年後,陳東昇年近半百,頭上泛有縷縷銀絲。不過,精氣神和30歲出頭的小夥一樣,說起話來剛正有力,又透著一股親和力。雖然採訪前記者只和他通過一次電話,但見面時他已能準確地喊出記者的名字。

從藝術品拍賣行業華麗轉身進入金融領域,從公募基金轉向私募投資,從卸任財通基金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到投身於教育事業,擔任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校友會執行會長,遊歷資本圈,陳東昇說,他做事的出發點在於忠於內心,實現夢想。

2013年4月,陳東昇告別公募,成立同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同,是天下大同;安,是內心安寧。陳東昇對事業的夢想是培養100家本土對沖基金,而「同安」則要成為這100家對沖基金的標竿。

陳東昇坦言,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財富急速膨脹,但這樣的社會格局不具備可持續性。從業期間,一本名為《這次不一樣》的書給了陳東昇很大啟發。他認為,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程度上結構性的資產價格高估,而從幾百年金融史跌宕起伏的規律來看,資產泡沫最終會破滅。因此,人們需要為自己的財富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對沖基金或許可以幫忙。

「離開公募後,我原本打算專注於教研,為本土市場培養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不過那會兒,不少人發出了質疑的聲音。有人提出若我能成功創立一家公司,出色打造對沖基金產品,才有說服力。」就這樣,他創立了同安投資,「目標是把同安做成行業的標竿企業、教育實踐的平台。」陳東昇繼續補充道。

正是抱著「教育為先」的理念,陳東昇的公司更像一個開放式的研究院。在同安,經常可以看到來自國內外一流院校的學生進行項目探討、交流。同時,公司借鑑了著名的「老虎基金」培養對沖基金經理的模式,設立了上海對沖基金實驗室。

如果說陳東昇心繫人才培養,華麗轉身奔向私募。那麼,夏春則用「等不及」來形容他對私募這片藍海的期待。

白紙潑墨

夏春,博時基金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

在博時紮根了8個春秋,經歷過牛熊週期的交替,身經百戰的他於2012年加入英大基金,出任該公司副總裁一職分管投研。不過,時隔一年,夏春再一次作出事業上的新選擇,開闢另一主戰場——私募基金,創辦了天生橋資產管理公司。

談及轉戰私募的原因,夏春笑答記者,一方面在於原有體制對個人束縛較大,且缺乏激勵機制,另一方面是看好資管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比爾·蓋茨的著作《未來之路》中提到,當他正站在哈佛大學廣場上忘情地閱讀著《大眾電子學》這本雜誌時,一台關於小計算機的描述文章深深地吸引著他。雖然那時比爾·蓋茨不是非常清楚計算機會得到怎麼樣的具體應用,但他確信,計算機將會改變世界。因為一個夢想,即讓所有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計算機。比爾·蓋茨放棄學業和工作,創立了微軟。

比爾·蓋茨離開哈佛的機會成本,就是創立微軟的成本。一切擁有雄心和遠見的人,一定是敢於打破常規的人,歷史的機會常常稍縱即逝,容不得瞻前顧後。夏春稱轉戰私募前,他與比爾·蓋茨有相似的心態,都是抱著一種「等不及」的心情,而現在國內的資管行業則類似於計算機行業發展的初期。

在夏春看來,中國經歷了30年的高速發展,居民可支配資產有了相當的積累,資管需求在發酵。就2013年的情況來看,居民可投資金融資產約70萬億元,但其在股市上的比例卻不到10%,遠遠低於北美等資本市場發達地區。因此,國內資管行業前景非常廣闊。

另一方面,「從表面上看,國內資管行業看起來比較完善,包括公募基金、陽光私募、銀行(行情 專區)理財產品、保險產品以及發展迅速的信託 ,但這其中缺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即對沖基金。」夏春稱。

他告訴記者,對沖基金在國內市場處於剛起步的階段,一切從零開始,未來這張白紙上有望潑灑出五彩斑斕的景象,而熱愛投資的他,更是等不及成為完成這副巨作的其中一員。

男兒有志在四方,無論是陳東昇還是夏春,即使人到壯年,仍不失熱血青年的追夢熱情。不過,女性幹事業的勇氣不亞於男子,星石投資總裁、首席策略師楊玲比上述兩位大佬還要先行一步,她在2007年便選擇擁抱私募行業。

忙並快樂著

楊玲,曾先後任職於興業全球 、工銀瑞信和諾安基金公司,在私募還未被新《基金法》納入法律監管範圍時,就毅然離開公募。

「我出來那會兒,私募還屬」黑戶「,但趁年輕我願意搏一搏。即使失敗了,也沒關係,大不了重新找份工作。」楊玲說。

楊玲告訴上證報記者,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為她的「奔私」之旅澆注了一碗心靈雞湯。

書中關於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這三種力量此消彼長、互相博弈的內容,以及柳傳志 、王石 、馬云等人物的突圍奮鬥史,令她決心投奔民營經濟,為自己打工,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2007年,財富管理格局的萌芽還在苞蕾之中,上證指數處於6000點的高位牛霸股市,在公募基金勢頭紅火,人人渴望在公募界佔有一席之地時,楊玲這支鏗鏘玫瑰從容不迫地放棄了這塊大家爭食的「大蛋糕」。

與夏春相似,楊玲也看到了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需求,以渴望在行業方興未之時,能夠先成立自己的公司,以期分享行業爆發時的少許紅利。

「大蛋糕」看起來漂亮,但並非那麼美味,強烈的漂泊感是硬傷。楊玲告訴上證報記者,其實,在私募比在公募更忙更累。

「除了關注投資業績外,還需操心公司的戰略方向和運營管理,即需兼任股東、管理層和業務核心三個角色,腦子裡想的、手頭上干的,絕對比在公募時多。」

特別是剛開始時。楊玲說,私募對於渠道和客戶來說,還是陌生的代名詞,市場對私募的規範性和風控力存在很大的疑惑。「我們每次去和客戶及渠道談合作時,都需將私募產品的運行管理模式進行詳細的解釋,在這當中我們花費了不少力氣。」

現在的楊玲很開心也很踏實。「因為這是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可以為之奮鬥終生。」

從公募華麗轉身到私募,沒有了爭搶業績排名的焦躁,沒有了時刻為「保位置」而戰的壓迫感,也沒有了對股東變化的憂心忡忡。當利益的天平在公司和客戶之間平衡的時候,當理想與長期戰略綁在一起的時候,這些「奔私」的基金經理們都有了一種共通的生活狀態:心態很平和,工作更賦激情,每一天總是快樂地忙碌著。

平淡做投資

作為私募,楊玲沒有大股東背景,也沒有龐大的資本金支撐,唯一能夠倚仗的就是自身的投資業績。但也正因為沒有股東的考核要求,沒有保位置爭排名的壓力,才讓基金經理可以更好地發揮投資能力,專注於擅長的投資方向。

在這一點上,夏春和楊玲有相同的感受。「缺少公募領域所擁有的資源支持,自己做私募比以前辛苦,但值得一提的是,心理狀態卻變得單純而平和。」夏春說,「平淡」做投資是他認為最好的投資狀態。

另一方面,公募看重排名帶來的品牌價值,且基金經理受限於一年一度的考核壓力,因此在做業績時投資操作「賭性」或許更大。「自己做公司,客戶利益傳導的激勵機制更明顯,並且,別人的錢和自己的錢總有差別,當把自己的錢也投到產品中時,無論是在選股還是風控方面,我們都會做得更謹慎。就拿去年的創業板行情來看,據我瞭解,參與這場資本遊戲的私募並不多。」

「同時,沒有業績必須保持在前三分之一的束縛,無論牛熊市,一心一意為客戶賺取一個長期穩定的回報率,少了焦躁,多了責任,平平淡淡做投資、簡簡單單做人是我所享受的工作狀態。」夏春向上證報記者說。

其實,無論是夏春還是楊玲,他們之所以在私募幹得更快樂的一大重要原因可以用陳東昇撰寫的《關於我國證券基金行業的治理問題研究》章節中的內容來解釋,只有當公司治理和基金治理得以完善時,才能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陳東昇稱,在同安,不僅實現了員工持股,還通過讓公司的股東持有基金產品,使得公司治理與基金治理實現了一致。同時,陳東昇也稱,投身私募後,他也比以前更忙了。不過,除了忙碌著產品投資外,將同安打造成對沖基金研究院的想法也在進行之中。

在記者與夏春的交流中,他多次提到了「平淡」和「放鬆」。夏春稱,無須費心去分別協調投資部和研究部、產品設計部、市場部的矛盾,無須參與過多的應酬。實際上,他每日撲在工作上的時間比以前更多了。

「在公募基金時,每日要挺著腰板、梳亮髮髻、西裝革履地坐在辦公室研究基本面。而現在我可以左手一桿煙,右手一壺清茶,穿著最簡單的短褲和T恤在辦公室看研報 ,如果餓了,還可以麻煩同事幫我買份麥當勞。也就是說,現在是依著最隨意最舒適的狀態去做事,而這樣的狀態或許還能令我事半功倍。」最後,夏春用一個例子打趣地詮釋了自己平淡放鬆的工作狀態。

來源:上海證券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23

公募奔私後遺癥:銀河基金業績大滑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075.html

最近兩年隨著大資管行業蓬勃發展,人才流動變得十分頻繁,“公奔私”成了一股潮流,2015年基金公司離任的基金經理數量歷史性超過了300人,其中多數轉向了私募新戰場。

人才流失一直是公募行業的一大痛點,銀河基金即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隨著2015年總經理、紀委書記和六位基金經理相繼離職,投資業績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業績下滑

2016年5月13日,一家名為上海璐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基金業協會獲得備案登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備案信息後發現,盡管目前僅有5名員工,但這家新晉陽光私募的來頭著實不小,法人代表兼執行董事為銀河基金前總經理尤象都,副總為銀河基金前紀委書記畢亞平。

過往從業經歷顯示,尤象都是“銀河系”一位元老級員工,2008年6月加入銀河金控,負責投資部;兩年後轉調銀河基金任職總經理,直至2015年8月離職。

在2015年8月18日辭去銀河基金職務後,尤象都快速轉型,4個月後創辦陽光私募,成為一家註冊資本1000萬的私募股權基金的法人代表。

在尤象都這位銀河基金前“掌門人”離職前,銀河基金原“投研一哥”、投資部副總監成勝先行出走,成勝於2015年5月22日離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於2015年6月17日成立私募基金浙江湧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先後發行了三期產品。

成勝離職之後,銀河基金又有索峰、周珊珊、孫偉倉、王培、徐小勇5位基金經理離職。大量基金經理離職,新鮮血液又一時間供給不上,銀河基金公司普遍出現了一位基金經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況。截至目前,銀行基金僅有11位基金經理,但基金數量卻多達50只(A、B、C類別分開統計),這意味著平均一個基金要管理4只以上基金。

人才的流失也給銀河基金的發展帶來了一道傷。一年前,銀河基金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講述了這家公司當時的輝煌,投研團隊穩定,業績位列行業先列,明星基金經理成勝管理的兩只偏股型基金的長期業績均位列行業前三。

然而,一年後的今天,銀河基金的投資業績遭遇了坍塌。成勝時期曾經多只風光無限的基金,如今紛紛踏錯節奏,位列同類後列。

據Wind資訊統計,銀河主題策略基金在成勝管理的2年7個月時間里(2012年9月21日-2015年5月22日),累計取得了475%的回報,在同類392只基金中排名第2。成勝離職之後,該基金遭遇了兩次換將,先是王培在接棒成勝管理的近9個月時間業績大幅下滑,同類排名跌到209位(460只基金),勉強擠進了前50%。2016年2月,王培離任由基金經理張揚接任,自那以後,基金業績遭遇坍塌,在同類484只基金中僅排在415位。短短一年時間里,銀河主題策略基金業績由前三跌到了後15%。

其他多只基金的業績排名也相對靠後。銀河轉型增長在2015年5月12日成立以來,業績在347只同類基金中排名311位。銀河消費驅動在基金經理盧軼喬於2012年12月21日接手以來,在398只基金中排名249位。

整體而言,在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中,銀河基金旗下鮮有基金能排在行業前50%。

公募人才困境

人才流失盡管給多數公募基金帶來了成長的煩惱,但也有些基金公司出現了逆周期發展。與銀河基金的情況相同,匯添富也遭遇了“將帥離職”離職風波,原掌門人林利軍投奔股權私募基金,原明星基金經理齊東超成立私募基金主攻二級市場。

原本外界預期匯添富基金很快將走下坡路,但事實絕非如此。

齊東超管理過幾只基金在他出走後,並未表現出走弱的趨勢,相反還出現了相對大盤更多的超額收益,其他多只基金同樣表現不俗。據銀河證券統計,截至2015年末,匯添富在前15大基金公司中,權益類基金業績排名第一。

有熟悉匯添富基金的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林利軍離職之前,已經把匯添富搭好框架,整個投研體系已經比較健全,一個明星基金或者分管領導的出走,根本不會對它的業績構成較大的壓力。

與匯添富類似,富國基金遭遇刁羽等明星基金出走的同時,業績也出現了上升,2015年在15大基金公司的投資業績僅次於匯添富。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人士離職最根本的原因是激勵機制的缺失。作為應對策略,多家公司推出了事業部制和股權激勵等多項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中歐基金事業部顯現效果,最近兩年從一家小型公司一躍成為大中型基金;前海開源從一家出道不久的公司很快被業內所熟識。

但公募無論如何改革,與私募仍有差異化之處。“關鍵是看個人如何取舍。”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經理對本報稱,基金經理去私募更像是在創業,很大一部分知更傾向成為掌門人,而不是在掛靠別人平臺上做投資,公募則正好相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26

這半年:公奔私的“王亞偉們”不好受 錯失茅臺的“但斌們”直撓頭

天道好輪回,蒼天繞過誰。6月底7月初,公募基金在規模和業績排名戰里廝殺,私募基金在一旁吃瓜。公募中型梯隊洗刷刷,今天業績比慘到你家。

是的,私募排排網的小夥伴終於把私募基金的上半年凈值統計出來惹。醜媳婦,也要見公婆惹。有多醜?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下跌15.38%,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排名的5170只私募基金整體收益為0.22%。3345只股票策略產品近6個月平均收益率為-8.55%,81.97%的產品收益為負。

這其中,私募的心酸濃度99%,Zoe醬準備了故事,你備好了酒?

“公奔私”,身體靈魂被double掏空

憶往昔牛市歲月稠,多少公募英雄奔私不回頭。如今猴(熊)市浪中遊,多少英雄悔不當初把淚流。

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得 (受) 益 (制) 於這個“一哥”的名號,總成為大家的重點關註對象。不知道一哥是sad呢?sad呢?還是sad呢?近期就有媒體報道稱,他旗下產品9個月沒有公布凈值,很大可能是因為業績太爛了。比如踩到了一汽夏利和一汽轎車兩個地雷,在新三板上投資中科招商等也是浮虧。

客觀港一句,由於他的產品保密性極強,到底虧了多少小編不好下定論。但是,小編的前輩老師曾經寫過《解密王亞偉真實私募業績:重倉股被套》一文,可以證明他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另外,王亞偉旗下一只名為“陽光精選7號”的產品運營約1年半以來,虧損了3.3%。

怎麽說呢,虧3.3%這個成績算不上非常差,畢竟今年以來股票策略產品平均虧損了8.55%。但是也絕對不能叫出色,畢竟還有半年斬獲185.8%收益的產品在那兒放著呢。

所以,就是大寫加粗自帶下劃線的兩個字兒:平庸

王亞偉老師承受了與他私募業績不相匹配的名氣(……小編這麽說是不是很傷人),而這個套路,卻被後來者以更完美的表現進行了演繹。這里,Zoe醬舉幾個栗子給大家嘗嘗。

還記得今年3月份被爆出業績提取醜聞的陳揚帆嘛?是的,就是那個曾經的“公募男神”,“基金界的吳秀波”。2015年1月,他以一篇《光陰的故事》揮別興業全球基金,高調宣布奔私,成立陽光私募猛獁資產。

但成立剛1年,立馬就因為“無法無天薅羊毛”被公眾輿論一頓拳打腳踢。簡單說,他在產品封閉期內用罕見的“縮份額法”提取業績報酬,投資人看著凈值沒怎麽變動,以為是賺錢的。但是封閉期一結束發現份額少了,凈值和份額相乘是虧的!一臉懵逼意識到:被薅羊毛了!

現在新媒體時代,有個時髦的詞匯叫做“事件營銷”,簡單翻譯,就是三個字:“搞事情”。陳揚帆老師寫詩奔私引起轟動,“搞事情”和薅羊毛的手法倒是設計精巧,但投資業績卻跛了一只腳。陳揚帆老師,可真是承受了與他私募業績不相匹配的精明和帥氣……

這里大家要註意,公開信息能看到最新凈值的產品僅一只。其他產品到底如何,恐怕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有數咯~ 除了陳揚帆,再來看下前匯添富的80後明星基金經理、“成長股獵人”,齊東超。

2014年4月,在匯添富工作了快10年的齊東超帶著自己的驕人戰績奔私,成立巨杉資產。然鵝,今年以來的業績如下,凈值多在水下(低於1元)……前幾天在無秘上,Zoe醬看到有人送了他四個字:靠天吃飯。

還有公募基金界的元老級人物,前民生加銀基金總經理俞岱曦。2015年1月,俞岱曦奔私成立萬噸資產,並將浙商基金投資總監陳誌龍、中銀基金明星基金經理張發余收入麾下。然鵝,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戰績如下圖:

……空中隱約飄來一朵尷尬,但小編也要再說一點,公奔私本就不易,基金經理在公募有各個職能部門力挺,但一旦奔了私,就是事無巨細皆要操心。有奔私基金經理就告訴過小編,最開始的時候,大到投資策略,小到辦公室裝潢,實打實地把身體和靈魂double掏空。

業績長青不能一蹴而就,一段時間的沈寂並不意味著無法東山再起。所以,對於這些公奔私的基金經理,我們且行且觀察咯,沒有必要一言不合就把他們扔到菲律賓。另外,也有不少去年奔私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現不錯,看看他們,來一罐正能量!

比如基金界元老、原泰達宏利總經理劉青山於2015年5月低調離職,成立了北京清和泉資本,和深圳清水源、北京淡水泉成為了陽光私募界的“桶裝水三兄弟”……股災開始的時候發產品,今年以來業績如下:

錯失茅臺,淚如雨下匯進中國南海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句話扔到基金經理們的身上也同樣適用,有人鐘愛中小成長股,有人喜好藍籌白馬股。於是陽光私募也有另一種分類方式:價值投資派,趨勢交易派。兩大派別各有心頭好,但是這份偏愛,卻也分兩種。

用心良苦的愛:愛你在心口難開,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靜靜地研究默默地買。

踏錯節奏的愛:情話說盡卻沒買,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拍,淚水雨水匯成一片海。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貴州茅臺是他們繞不過去的一只股票。而今年以來,茅臺已經上漲超過50%。

所以,這里小編想特別問問“茅臺幫幫主”、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深圳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老師,你還記得當年黃果樹瀑布畔的貴州茅臺嗎?

為什麽說但斌老師是茅臺幫幫主?因為但老師對茅臺的愛,百度都已經知道了。輸入“但斌”,自動匹配“但斌 茅臺”。來自霸道幫主的愛,全天下都明白。

講幾個經典的橋段吧。

持有茅臺猶如奮戰上甘嶺 。2013年9月,但老師發微博:看到又一位“茅臺兄弟”臨陣脫逃,感慨萬千絕大多數在股市里混的人只要“一夜情”,像我這樣矢誌不渝在上甘嶺上奮戰的還真少!

狂喝茅臺,一夜8次郎。(捂臉.jpg)

無論是當年的塑化劑事件、反腐影響,都從來沒有動搖過但斌對茅臺的愛。2016年7月5日,茅臺站上300元/股大關,但老師發微博慶賀,並將滿心的喜悅化為一篇《茅臺破300大關 回歸商業本色依舊傲視群雄》,以及N條微博刷屏。比如下面這個:

可是此時,天空又飄來一朵尷尬:但老師旗下產品今年以來業績慘淡,難道你沒買茅臺?!

驅散尷尬,還原真相。

但斌自己對於茅臺倉位變化解釋如下:“2015年股災發生以後,我們汲取08年與反腐時茅臺下跌61%的教訓,把茅臺減持到只剩5%。今年熔斷時其它股票倉位30%,受影響較大。後加倉茅臺至倉位的最高比例,茅臺的上漲抵消了熔斷時的一些影響。今年以來少數產品跌幅較大,源於海外部分參與了私有化,因政策影響導致。”

後來他又補充說,“前兩次茅臺下跌61%,全力以赴,受傷嚴重!這次謹慎有余,也要反思!”

所以,並不是但老師沒買,過於謹慎了而已。另外,基金經理在投資時會構建投資組合,茅臺作為投資組合中的一只股票,其漲幅會被其他股票的跌幅沖抵。愛的力度不夠,半路出了拖油瓶,投資組合自帶debuff,於是但老師就這麽被打了臉。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另一位價值投資派私募人士身上。原銀華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金斌在公募時就擅長白馬股投資,不怎麽投中小創成長股,一度被稱為“白馬股王子”。奔私成立深圳豐嶺資本後,他也在創業板牛市中多次推崇逆向投資。

但是他近日也表示,以前錯過了大牛股多是一笑了之,但今年錯過了茅臺,卻讓他感覺胸口一擊!“我的投資模式有問題嗎?”

“考慮到凈值回撤風險,國內的對沖工具又十分有限,擇時就成為私募基金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對於私募基金來說,無視中間股價波動,以上限倉位買入一家看起來不錯的公司長期持有,似乎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這也註定了我們可能會錯過無數個貴州茅臺這樣的機會。”金斌表示,錯失茅臺的原因是上半年過於謹慎……

百億規模的你們腫麽了?

嘆罷。小編又跑去扒了扒幾家百億級“大塊頭”私募的情況,看完想吼一聲,私募煩惱知多少,請百億級的各位出來聊一聊。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小編不完全統計了幾家百億級私募的半年成績。規模大產品多,小編就隨機篩選了一些產品……結果卻發現,幾乎都是負收益。

北上廣,各挑一家給大家看看。於是,天空飄來第三朵尷尬。

重陽投資:

星石投資:

展博投資:

而反觀業績排行榜前列的產品,多是來自中小型私募。

而來自私募排排網的另一份數據則顯示,今年前5個月,21家大型私募中只有1家的平均收益為正,其余多數虧損幅度在10%以內,5家虧損超過了10%,凈值跌得最厲害的虧損為20.19%。

相反,88家10億規模級別的中型私募表現卻可圈可點。雖然今年來亦難逃虧損,但實現正收益的機構占較大型私募明顯提升,今年來實現正收益的私募機構有16家,占比近2成。

“上半年整體不好做,中小私募在震蕩行情中船小好調頭,獲取阿爾法的能力比大型私募要強一些。盤子大,如果頻繁調倉,搞不好把自己的票砸了。”上海一位私募研究總監向小編吐起了苦水。

嚶。下半年加油咯各位~

(Zoe醬的小兄弟、常小博童鞋對本文亦有貢獻)

壹資本(cbnyiziben):好玩的財經故事、實用的概念股大全、經典的財經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28

王亞偉“奔私”後操盤水平曝光:管理產品1年半凈值跌3.3%

昔日的“公募一哥”王亞偉,辭別華夏基金奔私之後,似乎有負外界期望,未能延續過往卓越業績。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一款由華安資產做通道、千合資本做實際管理人的資管產品——華安資產陽光精選7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下稱“陽光精選7號”)7月7日凈值為0.967元。產品成立於2015年1月29日,運營約1年半以來,虧損幅度3.3%。

“業績一直不怎麽好,去年股災剛發生那會凈值是1塊零幾分吧。”一位陽光精選7號持有人對本報記者稱,“當初買這款產品的時候,渠道銷售人員說是王亞偉親自管理的,所以才買的。”

奔私後“水土不服”

曾經在華夏基金創出卓越業績,享譽整個金融圈的王亞偉先生,奔私後業績有點懸。

有別於公募時期的高調,王亞偉奔私之後格外低調,極少出現在媒體的“聚光燈”下;產品業績也時常延後數月公布。

不過這一次王亞偉產品凈值延遲公布的時間有點長。當外界猜測王亞偉管理的產品出現虧損時,他竟然已經9個多月未公開披露凈值。9個月前,多數產品凈值還停留在大盤在3300點左右的位置。

據格上理財數據,千合資本旗下、由王亞偉親自管理的產品中,除了一只名為昀灃4號的私募產品在今年6月15日公布了凈值外,其他幾只主基金的凈值公布日期均停留在2015年10月。這只公布凈值相對實時的昀灃4號私募產品成立於2016年1月15日,當時上證綜指正值2900點。到了6月15日,產品凈值增長1.94%至1.0194元,同期大盤下跌4%至2887點。由此可見,王亞偉唯一一只相對實時公布凈值的基金跑贏了大盤,領先上證綜指約6個百分點。

外界看待王亞偉延遲公布產品凈值一事頗有蹊蹺。更有媒體近日發布報道稱,王亞偉不敢公布業績緣於糟糕的業績,今年以來王亞偉踩上“地雷”,總虧損超過6億。

不過,上述持有人稱,並不清楚其他的產品真實業績,但陽光精選7號似乎並未踩中“地雷”,最近產品凈值波動不是很大。“(但)買來之後,業績都很一般,牛市的時候比大盤漲得少,行情不好的時候,比大盤抗跌點。”該持有人如此稱。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曾發表《王亞偉業績跑輸Wind全A指數 重倉廊坊發展等股票被套》一文揭示了王亞偉整體管理業績未能跑贏A股市場的波動幅度以及操盤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敗筆,他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

然而,由於王亞偉管理產品信息高度“保密性”,真實的虧損幅度至今難作定論。

行業低迷使然?

有心栽花花不開,不休插柳柳成。當外界像猜謎一般,對王亞偉操盤水平僅僅處於質疑程度時,本報記者另辟蹊徑找到了有凈值披露的另外的產品。

上述持有人稱,陽光精選7號由王亞偉管理,成立於2015年1月29日,到目前為止產品運營了約1年半時間,最新凈值報0.967元,跌幅3.3%。

該持有人對本報稱,這個產品買來之後,都沒到過1.2元,股災剛發生那會凈值是1塊零幾分。“當初聽渠道銷售說產品是由王亞偉親自管理,我才買的。沒想到業績做得如此一般。”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聯系千合資本,詢問該產品的信息以及是否王亞偉親自管理,但截至目前,對方未予回應。

客觀來講,王亞偉管理陽光精選7號的業績並不差,至少跑贏了大盤。相比上證綜指同期8.74%的跌幅,王亞偉還領先了5.44個百分點。

實際上,今年以來,多數私募基金的產品業績不佳。據投中在線統計,從收益分布來看,今年上半年股票型產品正收益產品為526只,占總數2693只的19.53%,不足兩成;負收益的股票型產品共2167只,占比八成以上,同時全部策略負收益私募產品(共3395只)中占63.8%,其中下跌超過18%--即跑輸A股三大指數的產品達501只,占了各策略類型跌幅超過18%的產品總數(679只)的73.78%,即七成以上。相比之下,上半年收益正增長超過18%的股票型產品僅61只,占全部股票型產品不到2.5%。

盡管世道如此,對持有人來說,難以接受的是昔日的“公募一哥”業績平庸至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1

15年公募老將王忠波離職 或續演“奔私”潮流

在大資管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蓄積深厚公募老將接連離職,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轉戰私募領域,意欲開創新事業。

繼王亞偉、尚誌民、莫泰山等先行者之後,日前又有一位公募老將離開公募行業。日前,招商基金發布公告稱,因個人原因,王忠波辭去了招商睿祥定開混合、招商移動互聯網產業股票基金、招商行業精選股票、招商優質成長混合(LOF)四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有市場人士稱,王忠波的下一站將是組建私募基金公司。

王忠波公募從業經歷,始於2002年,當年6月加入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12月轉投國聯安基金;2014年4月加盟招商基金直至2017年1月離職。王忠波公募15年生涯,無疑是整個行業變遷的見證者。一路走來,他從行業小兵做起,先後擔任過研究部宏觀策略、行業研究員、研究部副總監、研究總監、基金經理、總經理助理等若幹職務。正是基層崗位的不斷鍛煉,隨後他才能厚積而薄發,取得過不錯的投資業績。據Wind資訊統計,王忠波在擔任銀河穩健基金經理的1年又111天時間里,以1.55%的總回報超越業績比較基準11.85個百分點,在181只基金中排名32名;在擔任銀河行業混合基金經理的1年又178天時間里,以45.77%的回報,超越基準約20個百分點,在221只基金中排名35位。

由於在銀河基金期間的良好業績,在轉戰國聯安之後,王忠波被委以重任,擔任總經理助理兼研究總監職務。與此同時,他的投資業績表現不俗。在擔任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基金經理的2年又241天時間里,他以累計取得了29.77%的回報,大幅超越業績比較基準52.46個百分點,在318只基金中排名19位。

2014年4月王忠波轉戰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招商基金,且獲得相當重視。在離職之前,他擔任總經理助理、投資管理四部部門負責人以及四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而在此之後,王忠波或將轉戰私募基金市場。

在一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投資者看來,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快速發展中的一個縮影。在大量明星基金經理奔私的潮流之下,公募基金產品創新以及薪酬激勵改革的進程會加快推進。當行業發展到相對平衡水平時,也不排除哪一天一批私募基金經理會轉戰公募基金。

無論平臺是公還是私,優秀的基金經理總是活躍於證券投資市場,王忠波亦不例外。即便在加入公募基金之前,他還在其他平臺為日後的證券投資在做經驗的積蓄。公開資料顯示,王忠波,博士,高級會計師。走出校園之後,他曾就職於山東省財政廳、山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及山東資產管理公司。2000年5月起加入深圳證券交易所,從事證券研究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63

基金20年 |20載四波“奔私”潮擾動資管江湖 公募離職高發背後何解?

日前,興全基金的靈魂人物、執掌興全13年的楊東離職“奔私”,留下其在公募基金的一段佳話,也再一次讓外界喟嘆公募基金再失一位大佬。

1998年至今,公募基金走過風雨20年,制度的保障讓公募基金成為最受投資人信賴的資管產品之一。但也不容否認,廿載發展,公募基金體制的僵化、繁瑣的程序、激勵的缺失等讓不少公募大佬心生去意。

從2007年的“奔私”開始,一批又一批公募基金經理下海,最新統計,目前“公募派”私募的管理規模約5000億元,約占整個證券類私募總規模的22%,已然成為私募江湖的中流砥柱。

隨著私募自律制度愈發規範和“公募派”私募的進一步壯大,公募基金註重基本面研究,不追漲殺跌的傳統也成為私募的主流操作手法,規範的私募為整個資管行業的正本清源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公募派”成中流砥柱

“奔私”始於2007年,後來2009年市場走出階段性的牛市,第二波“公奔私”風起雲湧,曾昭雄、孫建冬、許良勝等公募基金經理都在這一年轉投私募,行業不斷發展壯大。

再到2014年基金業協會推出備案制,2015年大牛市行情推動,逐漸迎來第三波、第四波“公奔私”潮,“公轉私”的人數進一步攀升。

10年奔私路,證券類私募基金在資本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重要性舉足輕重。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末,上海地區百億級私募基金17家,總規模超過1500億;北京地區百億級私募基金2家,總規模約800億;華南私募總規模也超過500億,百億級私募也有2家。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2018年2月份的私募基金登記備案數據顯示,到2月末,私募基金的總規模單月增長2500億元,首次突破12萬億與公募旗鼓相當,其中證券私募規模達到了2.6萬億。

第一批“公奔私”的大佬們,為業界熟知的有趙軍、江暉、石波、肖華、陳家琳等,他們普遍管理規模在20億以上,有的突破百億,更有發展成為管理規模在幾百億的巨型私募。

至今,“公奔私”潮已超過十年時間,當時約有16位知名公募基金經理“下海”,包括肖華、江暉、魏上雲、田榮華、石波、程義全等大佬級人物。

隨著私募行業走向規範化發展方向,行業地位的不斷擡升,也成為不少公募基金經理的重要選擇。

在2015年的“奔私潮”中,當時一大批的明星基金經理離職。比如寶盈的王茹遠、上投摩根的馮剛、新華的王衛東、匯添富的齊東超、華寶興業的邵喆陽、華安的尚誌民等。今年1月9日,上海寧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寧泉資產”)註冊成立,註冊資本2000萬元,其中大股東楊東持股70%,任執行董事,李智峰和張優勤分別持股28%和2%,該公司將主要做二級市場投資。

這也直接證明,前興全基金總裁楊東也走上了“奔私”之路。楊東曾經在2007年5000多點的時候敢於唱空股市,他執掌興全基金的13年間特立獨行,興全基金也在其離職前創下了產品(興全合宜)單日300多億的銷售奇跡。

“基金經理自立門戶,旨在形成自己的投資品牌,拓展投資事業,但這條多數人的道路並不容易,一方面需要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來吸納資金,同時高效的公司治理能力及團隊構建能力也必不可少,這些非投資因素很容易對投資造成幹擾。”私募行業分析人士坦言。

另一種“奔私”的方式是基金經理加盟已經成立的平臺,基金經理更專註於投資,從而實現雙贏,如:孫建波加入景林資產,鄧曉峰加盟高毅資產。隨著陽光私募行業內部競爭加劇,會有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選擇這條資源整合之路。

事實上,“公募派”在“奔私”後也體現出非常強的投研能力和市場認可度。格上研究中心統計,在股票型私募基金中,2017年公募派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平均獲得16.6%的收益,領先券商派等其他背景的私募;回撤方面,公募派私募也控制得最佳,平均最大回撤低於8%,而其他背景的私募機構平均回撤在10%左右或超過10%。

仍存在較多限制

牛市以來,大量奔私,不少公募基金聘用未管理過產品的基金經理來接替“奔私”的基金經理。比如接替了邵喆陽的樓鴻強、接替了齊東超的雷鳴都是當時的“新手”;除了啟用新人,部分基金公司也會選擇一些年輕有為的基金經理。比如接手寶盈核心優勢的張小仁,上投摩根行業輪動中代替馮剛的孫芳以及王衛東的接班人李昱等。相比前述這些公司提拔新人,也有的公司將老將派上場。比如在尚誌民離職後,老將翁啟森接替了基金經理一職。

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對所在基金公司不啻是一個巨大的沖擊。例如王茹遠時代的寶盈,憑借著這位曾經的“公募一姐”,寶盈核心優勢在2013年以56.39%的凈值增長率拿下了混合型基金業績排名第一。

隨著王茹遠等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寶盈的業績也一落千丈。天相顧投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剔除貨幣基金規模後寶盈的規模只有182.76億,同比下降27.72%,在121家公募基金中排在第59位。

分析人士指出,公募基金經理離職,一方面是既有的平臺激勵不足,基金經理希望能獲得更好的回報;同樣也有些公募老將,在原有公司中因為股東間的“內鬥”離開,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

與此同時,大量公募牛人轉私募,也體現出公募基金無論對投資者還是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都在下降。業內人士坦言,公募基金在投資限制、業績考核、利益統一、產品創新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限制。

比如一直以來公募基金考核相對排名,基金經理絕對收益的動力不足,基金經理激勵難以和股東利益、投資者利益達成一致。

不過,牛市盛宴落幕,“奔私”者也大大減少。不論是2007年的“奔私潮”,還是2015年的“奔私潮”,都有一個共同的時代特點:均身處於激情澎湃的大牛市。

第一財經便註意到,2015年下半年以後“奔私”的基金經理人數大大減少,熱度也大為降低。當市場行情從谷峰跌至谷底,很多原本打算“奔私”的基金經理也就打了退堂鼓。“其實2015年下半年後大家的熱情就少了很多。以前做得好的基金經理,自我努力勤奮固然重要,但也離不開整個公司投資體系的支撐。簡單說比如上市公司的調研、產業鏈上下遊的交流等,離開後都需要自己去落實,其實是不那麽容易的。有一些去了私募的基金經理也有後悔的,也能理解。”北京某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向第一財經表示。“公募基金發展20年,資產規模超過12萬億,可以說公募基金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的成功。對外如此,對內也是如此。”上海某老牌公募基金高管也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00

獨家 | 公募大佬“奔私”強力吸粉,楊東首只產品悄悄賣了22億

公募大佬奔私一直是資管圈的熱門話題,而這些原本“自帶光環”的公募基金經理一旦下海,名人效應開路,多將獲得投資人追逐。

最新鮮的例子,莫過於興全基金曾經的靈魂人物、執掌興全13年的楊東,在他被確認“奔私”後,他和他的寧泉資產將如何翻攪資管江湖,始終備受矚目。

4月16日下午,第一財經從知情人士處獨家了解到,寧泉資產首只產品——寧泉致遠已悄然開售,目前總規模超過22億,其中,興業證券代銷規模總規模達到16.25億,這之中不乏多個千萬級大單“下註”,創下了興業證券同類銷售記錄。

基金業協會備案信息顯示,楊東掌舵的寧泉資產全稱上海寧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1月9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2000萬元,3月27日剛剛進行備案。大股東楊東持股70%,任執行董事,李智峰和張優勤分別持股28%和2%。楊東任職寧泉資產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李智峰、傅樹釗分別任職總經理、合規風控負責人。

對於寧泉資產的產品,目前尚無可查詢的備案信息。記者了解到,該產品近日將進行備案,上述人士透露,最終規模以及更多信息還將以備案為準。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作為第一只產品規模也挺大。”上海一陽光私募高管對記者表示,楊東在業內市場地位很高,奔私後一直較為低調,產品亦未和本人掛鉤,但楊東對於寧泉資產就是最大的“廣告招牌”。

楊東最為業內所熟悉的是其曾經在2007年5000多點,敢於看淡市場勸基民贖回,楊東本人也由此聲名大噪。

實際上,資管圈名人效應由來已久,第一財經統計,“公奔私”潮已超過十年時間,約有16位知名公募基金經理“下海”,包括執掌千合資本的王亞偉、淡水泉投資的趙軍、星石投資的江暉、雲程泰投資魏上雲等大佬級人物,曾經都是公募明星基金經理。

這些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在公募時因業績出色名氣大增,“奔私”後,名人效應也相應成為他們擴張的王牌。從公開信息來看,他們普遍管理規模在20億以上,有的突破百億,更有發展成為管理規模在幾百億的巨型私募。

以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為例,其執掌華夏基金大盤精選基金的6年多時間里,任期回報高達1195.25%,2012年“奔私”成立千合資本後首發產品“外貿信托-昀灃”即引發哄搶,認購門檻最高達到2000萬元,亦輕松募集約20億元。到目前為止,千合資本早已是百億級私募,已發行備案的產品28只,今年一季度新增兩只。

“基金經理自立門戶,旨在形成自己的投資品牌,拓展投資事業,但這條多數人的道路並不容易。”有私募行業分析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坦言,明星基金經理“奔私”,一方面需要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來吸納資金,同時高效的公司治理能力及團隊構建能力也必不可少,這些非投資因素亦容易對投資造成幹擾。

第一財經此前專題報道中指出,在股票型私募基金中,2017年公募派私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平均獲得16.6%的收益,領先券商派等其他背景的私募;回撤方面,公募派私募也控制得最佳,平均最大回撤低於8%,而其他背景的私募機構平均回撤在10%左右或超過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