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搶糧的 兩手策略

2011-3-14  TCM




今年的糧食危機,除了氣候和中東 外,還有另一個重要關鍵字,是中國。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不但是美國第一大債主,二○一○年,還首度成為美國最大的食客。去年,中國進口了一百七十五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成為全球進口美國 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中,有一五%被中國買走。

餵飽十三億中國人,不讓中間發生任何不足,造成政權不穩定,是中國最高安全目標之一。也因此,中國未來注定要成為全球糧戰中最可畏的力量。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深入鄭州現場,挖掘中國糧食問題的真相,看到的是,中國下了一手暗棋、一手明棋。

場景來到河南鄭州批發市場交易廳。這裡,號稱「中國的芝加哥」,是全中國第一大、全世界第五大的糧食現貨與期貨交易中心。河南是中國第一產糧大省,全國四 分之一的小麥由此地產出。過去網路不發達的時代,全國各地的糧商每週都要聚集在此下單買糧,就像台灣的號子。

場外,兩百多個糧商望著大螢幕上的糧食價格波動低聲竊語,互相交換著訊息;場內,有的人緊盯著眼前的電腦,有的人翻閱著手邊的糧食產量與價格報告,坐在中 央台的主持人每喊出一個品項,這些糧商立刻下單競標,每按一下電腦鍵盤,該品項的每噸售價就上升人民幣十元,價高者得標。

原本以為,中國今年面臨產糧八省大乾旱,這些糧商應會出現競爭激烈的搶糧場面,沒想到交易現場卻出乎意料的平和。

你以為大陸鬧糧荒?其實前年的糧,至今還沒賣完

我們訪問了其中一位糧商,禹州市實佳麵粉加工廠採購主任張干臣,他的工廠一年要用掉三十萬噸小麥,但是,在這波糧食危機中,他卻一派輕鬆樣。「現在我們買 的糧是二○○九年出的,二○一○年的正要開倉,今年氣候好壞根本不影響大局,」他說。

原來,中國過去七年連年豐收,國家儲備了夠多的小麥,形成了「今年買去年」的規律,從○九年的糧到現在都還沒完全出售完畢,正顯示了中國糧食儲備無虞。

不只無虞,甚至還供過於求!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交易部部長劉霞指出,今年春節之前小麥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價格落到谷底,一月初成交率低到只有一%;春節 後持續的乾旱,加上國際市場的劇烈波動,造成國內糧商預期價格即將上漲,的確讓二月成交率回復到一二%左右,比起往年同時期稍微活絡一些,但「尚未到瘋狂 搶購的階段,」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分析師何泳濤說。

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的糧食危機中維持如此平和的狀態,主要是中國政府早在七年前,就有計畫的採取一連串平抑糧價的措施。

你以為糧價在狂飆?收購、釋糧加限制炒作,介入調控

「中國每年都將糧食視為最重要的民生議題,絕對不會放任小麥價格上漲的,」曾任中國人大第九屆代表、中國糧食專家李經謀分析,中國政府主要從宏觀與微觀兩 個面向,來調控供需。

宏觀面來說,是有計畫的實施農民最低收購價。俗話說「穀賤傷民」,二○○四年中國農產大豐收,稻穀、小麥等主要糧食供過於求,價格大幅下跌,為了不讓農民 生活經濟受損,進而放棄耕作,中國政府從當年開始,訂出一個最低收購價格,只要小麥的價格在市場上跌破此一水準,政府就進場以高出市場的價格進行收購。既 保障了農民的經濟利益,維持其耕作意願,同時還可以增加國家的儲備糧食。

沒想到就從這一年開始,中國連續七年風調雨順,每年糧食都大豐收,但中國政府不僅維持政策,同時還逐年增高收購價格,從每噸人民幣一千九百元升高到二千零 九十元。豐年加上鼓勵耕作,中國的糧食儲備自然年年提高。

微觀面來看,每當中國糧價受到國際熱錢衝擊,或是像今年一樣受到全球氣候異常影響,出現恐慌性上揚時,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坐視不管,而是強勢進場調控。

李經謀指出,以二○○三年為例,當年糧食價格出現一次劇烈波動,三天內從一斤人民幣五毛多飆高到八毛多,最高還一度升到九毛七,中國總理溫家寶立刻召開緊 急會議,大量釋出存糧,解決人民恐慌。

除了釋糧外,另一個做法是限制炒作。

一位鄭州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的官員指出,今年的春節一過,旱災未解,糧價蠢蠢欲動,政府立刻下令中糧、中儲糧等大型企業退出收購。「期貨看的,都是未來半年 發生的事,如果沒有提前作為,所有人集合起來的預期心理就會讓價格很快就飆上去了,」何泳濤說。

這就是中國所下的一手暗棋!年年提高國內的小麥收購價格,讓中國小麥即使連續七年大豐收導致供過於求,價格仍然逆勢持續上揚。

這步棋保證了農民繼續耕種的意願,讓國內的口糧供給不至於停頓。同時,又在有危機萌芽之際,第一時間介入調控。

你以為大陸沒存糧?二十六座糧倉,五年內歉收攏不驚

中國糧食儲備真的如他們所宣稱的那樣豐足嗎?離開交易所大廳,我們驅車前往郊區。沿著京廣線鐵路,我們來到河南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儲備庫。《商業周刊》做為 全台灣第一家深入到國家級糧倉現場的媒體,在那裡,我們看到最真實的畫面。

占地一百一十五畝、約兩個中山足球場般大的廣闊地土,聳立著二十六座三層樓高的圓筒形巨大糧倉,各種現代化的冷卻、儲藏與電腦設施齊備,顯示了中國存糧環 境與技術的進步。

廣場中央是一條貫穿而過的鐵路,攝氏零下四度的天氣裡,幾位搬運工人正從火車上卸下一包包的糧貨。

該倉庫的期貨交割處處長景耀東領我們爬到三樓,抵達其中一座圓形糧倉中一看,金黃色強麥,平整、密實的塞滿了整座倉庫。這些強麥,都是可以直接加工做為口 糧的作物。

「不要說今年乾旱,就算未來三到五年都歉收,中國的口糧供應肯定也是安全無虞!」李經謀說,中國在制定安全戰略時候,規定的糧食產量中要保證九五%以上的 內需,也就是說,不管糧食是生產過剩到足以出口,或是遇到自然災害而減產,政府都會用各種方式,維持住最基本的九五%需求。

這麼做,讓老百姓能維持基本生活水準。回顧中國歷史,每次的改朝換代不外乎因人民吃不飽,為了填飽肚子才會鋌而走險。並且,以中國人口數量之龐大,因為糧 食所造成的衝擊也比一般國家更甚。

根據英國政府日前發表一份、集結三十四個國家之力做出的報告《食物和農業的未來》推估,倘若全球因乾旱導致糧食供應短缺,日本的穀物價格會上升近一○%, 台灣和南韓會上升二○%,但中國會一口氣上升近四○%,遠高於東亞各鄰國。

你以為大陸難自主?大手筆從美進口,只為增加來源

這就要講到中國的另外一手明棋了。即使國內糧食供應無虞,但卻還是大手筆的向美國進口物廉價美的農產品。這當中除了有國家安全戰略考量之外,還有另外一個 潛藏的安全因素:質量問題。

李經謀分析,從世界人口數量快速上升,今年即將達到七十億,而世界可耕地面積快速滑落,土地養分供應能力大幅下降,「即使再出現幾年豐收,最多也不過是緩 解一下缺糧的狀況,但無論如何是不會跌回原來的價格了,」李經謀說,全世界的糧食平均價格從○七年到現在已經上漲了三○%,預計二○一五年之前還會在這個 基礎上再漲三○%。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可能出現的險峻情勢,讓中國不得不與國際接軌,在危機尚未爆發之前未雨稠繆,盡力儲備夠多糧食,減少小麥出口數量,逐步提高進口數 量。這也顯示未來中國將會更審慎嚴格的監控小麥的儲備與收購價格,因應日漸嚴苛的全球糧食戰爭。

換句話說,中國的糧食安全觀,是改變了,但不是變更鬆,反而變得更嚴了。它壓注國內和海外,穩住國內糧食供給的同時,也走向國際市場增加糧食來源。

而中國的政策調整,向外採購增加,未來全球糧食的供需必然更受中國影響。中國俗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正是這個對未來「飢餓的恐懼」,造成了中國現在 雖然糧食充裕,但仍積極的布局全球。也讓「中國」成為這場糧食戰爭中,最足以造成蝴蝶效應的關鍵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