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老闆抗漲策略 大公開

2011-1-24 TCW




五漲年代,「轉」,是二○一一年台灣企業最好的因應策略。

根據永豐金控預估,二○一一年,台灣整體企業的稅後淨利成長率為一五%,幅度將遠低於去年的七二‧七%。因為五漲齊發,再加上二○一○年景氣已由谷底反彈,基期墊高,無論傳產、電子或者金融業,今年成長趨緩,都是主軸。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解釋,台灣正處於景氣成長的主升段,企業還是會獲利,只是幅度沒去年高,但要打敗大盤,企業策略的優劣是關鍵。第一季財報將是檢視時刻,有些企業若策略失誤,很可能營收成長,獲利卻不見得能提升。

五漲之下,影響較大者為出口製造業,日盛投信投資長張島郎分析,原物料、工資和台幣匯率,這三漲,會讓產業呈現二分法:把中國當世界市場的企業將受惠,當成世界工廠的企業則面臨嚴苛挑戰。

而在三漲中,又以科技業挑戰最大。雖然,廣達成功向惠普漲價的消息傳出,但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反問,人工成本平均漲一五到二○%,原物料上漲四○%以上,再加上新台幣升值六%,代工廠提高的價格足夠補上這部分的損失?

因此,今年科技業一定要轉型,代工廠必須加速往附加價值高產業升級,能接下平板電腦或者智慧手機訂單的企業,研發能力勢必比以前更強。

對 內需產業而言,因薪資上漲而帶動的內需消費力道,顯然受益。但是,買進的低價原物料庫存將在二○一一年用盡,成本墊高是必然趨勢,也更考驗其對下游價格掌 控能力。食品業和通路,做決策則更是兩難,因為工資上漲對促進內需是優勢,但是原物料上漲則墊高成本,則可能影響消費意願,利弊交雜。

到底這三類受衝擊企業該如何因應?《商業周刊》從受影響最大的科技業、受農產品高漲風險的食品業,以及受惠內需但又陷於成本上漲兩難的通路業,訪問三個個案發現,業者們面對五漲年代的策略,都大聲喊「攻」,以迎向景氣主升段。

科技業新普:做人才攔砂壩 抗工資上漲

二○一一年的科技業集三項減分於一身,工資、匯率、基本金屬上漲,都會墊高成本。

新普科技是全球筆記型電腦電池模組龍頭,囊括二四%市占率,剛從中國趕回來的董事長宋福祥絲毫沒被缺工困擾,信心滿滿,「二○一一年對我們是突破的年,我不是說獲利很好,但是市占率一定打破過去紀錄。」

他 說,「搞IT行業本來就是辛苦一點,」「彈性」才是致勝的關鍵。原物料上漲,他靠產業龍頭的量,獲得採購優勢;至於工資上漲,他採用快速西進,「吸進」人 工,搶先同業在二○一○年十一月西進重慶。他的算盤是像攔砂壩一樣,把人才留在西部,他斷定,二○一一年中國華東、華南會缺工更嚴重,以下是他的口述:

漲價的壓力,二○一一年和二○一○年比一定大,這是所有行業都是,壓力永遠存在,老闆一定要活在壓力,要怎麼調整,這是智慧。我們管理很彈性,很快速,我跟你講,彈性需要足夠的判斷力和投資。

重慶去三趟,就決定過去 我去重慶三趟就決定過去。企業很可憐,你必須走,既然要走,我就跑快一點,越早去,條件會好一點;越晚去,條件沒得談,人家不稀罕你了!愛來不來你自己看著辦,(我們要像)氣象局一樣,颱風還沒來,就知有颱風,做企業領導者就是要這樣。

養兩個廠成本很高(新普在常熟和重慶設廠),我很清楚,但算下來,我的overhead(營業費用)還因這樣降低。重慶整個條件對我來說有利,舉個例子,從營業稅就便宜很多,直接由二五%降到九%,加上土地電費優惠,都比華東便宜很多。

未來華南、華東人力一定是一個問題。全部華東、華南,人都是大西部來,人力被攔掉了嘛!重慶一搞起來後,河南有鴻海攔截,我們從西部攔截水位,華東、華南沒有水喝,四川、甘肅這些省的人會往重慶跑去。攔掉一半就好,二○一一年下半年華東、華南,缺工會缺得更嚴重。

但是我不會百分百過去(西部),我腳踏兩條船,東部的人訓練好,可以移轉到西部,就像是水庫一樣,我一部分人力support華東,華東有人也可以調到西部。

我看的風向球很精準,人家(指其他零組件)都看ODM(設計代工)廠會不會移過去,我考量不是這個。

西部一定會起來,中國希望維持四個地方平衡,否則會亂,政府一定抽集資源去供應大西部,如果不跟上去這一波,要等到什麼?從政策、穩定、經濟面來看,都是個趨勢。

二○○九年我才在常熟蓋三個半個廠,原本我預計蓋五個廠,我暫時停下來,對我來說不行,我就轉變,我很sensitive(敏感),在零件廠裡我是跑第一個。

至於原物料上漲,我說一個企業要趕快做大,才有buying power(採購力)!我跟供應商講很簡單,只要跟我們好好合作,做我一家生意可以做十家生意。雖然不給你大魚大肉吃,我也不會隨便換供應商。

每年都有風險,不是我們能掌握。我絕不守,每年都往外攻,你基礎夠踏實,反應夠快,就會比別人風險降低很多。

食品業福壽:打精密庫存戰 抗原料波動

原物料價格大漲,對於大宗物資業者來說,是賭注越來越大的賭盤,不是大賺就是大賠。買到低價庫存,大賺一筆,反之,價格向下,就會有庫存跌價損失。

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更知箇中冷暖,二○○八年金融海嘯後農產品價格崩跌,他餘悸猶存說,「我賺九個月,後三個月全部賠光。」

現在面臨農產品價格高檔,掌握原物料行情超過二十五年的他,也難斷起伏。

採 訪一個半小時裡,他接了兩通電話,敲定一百萬美元遠期外匯,每天一早八點,閱讀一份完整的原物料報告,手機隨時都可以更新「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 的最新行情。指著手機,他說,「你看,這是一月份的成交額,昨天黃豆漲五十八‧五美分(漲幅三%),驚死人,我都頭抱著燒。」

除了利用匯率降低成本墊高的風險,也加速轉往高附加價值的有機肥料,對原物料價格,他說只能「眼睛睜大一點,資訊多蒐集一點,我只要有五%的利潤就很高興。」

以下是他的口述:

今年買不買,決定更難,去年一跌下來,我就跟下面的人說「放手買」、「放手買」,但是這一陣子連續兩、三天都跌,我心裡才想是不是該要買,沒想到去參加一個會議,又漲上去。

其實每年都很難判斷,但是今年特別難。大宗物資,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氣候是最大影響的因素,去年我說會繼續漲,但是現在有點高耶(猶豫)!

這種靠天吃飯的東西喔,生產因素占五○%是關鍵,但是現在因素太多都「染在一起」(台語:混雜在一起),讓我們這些大宗物資的人也「霧煞煞」(台語:看不清),澳洲淹水誰想過?以前它都是旱災耶。

漲價對我們不見得都好,因為政府認為物價要平穩,跟我們對作,變成我漲沒法完全漲,跌價我照反映,以前經濟部長陳瑞隆還找我喝咖啡耶,跟央行一樣!

轉做有機肥,毛利比較高 二○○八年,我們賠錢因(原物料價格)掉三○%,漲沒起來,還掉落底(沒漲反跌),我賺九個月,後三個月全部賠光,沒死也是要死。

二○一一年,我更重視庫存,黃豆一天漲三%,對成本影響幅度就是影響毛利率二‧四%。我們這個產業毛利率約一○%,你就知道庫存對我們非常重要,我要比別人慢漲兩個禮拜就搶到市場,這就是我的籌碼。

我們二○一一年會選擇攻吧!大宗物資就是不好做,做這個有夠累,所以我要轉業,做有機肥料。

目前我們是台灣做最多的(去年約占福壽實業營收約五%),茶葉施用肥料是用最多的,讓茶長得比較好,比較香,因為有特色,所以毛利比較高,還打算朝生物性肥料做,利潤更高(有機肥毛利約二○%,油品約一○%),像是蘇力菌,可破壞蛾卵蛋的蛋白質,殺死蟲卵。

二○一一年就是看著辦,看著調整,(接電話敲定遠期外匯),這是為什麼老闆要常常關心(行情),做這行辛苦就是這樣,現在我連出國太久都不敢,以前我爸爸一出去可以去三十天,我現在最多兩個禮拜趕快回來。

通路業特力:把服務模組化 抗低利來襲

工資調漲,對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而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特力同時做零售和採購,等於她手上有兩個球:零售,受惠內需成長;但對採購來說,當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成本上揚,利潤更低。

她的策略是讓特力集團由單兵作戰,改以團隊力量,不止幫客戶採購,從商場擺設也一起賣給客戶,用服務拉高利潤。

她還計畫讓台灣特力集團由大賣場變身,深入社區裡大開修繕店,更貼近客戶,不單賣產品還賣服務,大搶內需財。面對漲價,她直指「二○一一年,我們覺得機會高於風險,市場是不能等的,你一等,別人就搶進去了。」以下是她的口述:

匯率、工資、原物料,對我們貿易的影響最大,我們sourcing(貿易)比較多在中國,賣的對象是美國,被這些東西的hit(打擊)是hit最慘,歐美經濟不景氣,它價格不可能抬高,那頭鎖死,中間供應鏈幾乎都在漲,貿易商就是夾在中間,對我們是最大挑戰。

最近有客人跟我們講,他現在面臨壓力就是策略性降低中國採購。過去在中國採購九成,策略要降到六成以下,他要從其他地方找resource(貨源)。如果我沒到其他地方去,我的單子就掉了。

除了工資上漲,中國交貨期很不穩定,交貨準確度對零售商很重要,你想想,零售店貨架不能空,他的選擇是庫存平均三禮拜,就得加上buffer(緩衝期),他的成本就提高了,零售商當然不願意,中國製造地位被取代不易,但不能全仰賴中國。

我們以前是貿易,單純買賣,但是買方價錢不能漲,賣方不停上漲,這樣中間沒有利潤空間啊!

大賣場變身,改開社區店

我們從二○○九年轉型,最重要做整合和創新,這是structural(結構性)的change,把制高點拉到總部,不用國家區分,而是用品類,只要負責這個品類的人,要去全球的採購,找競爭最有利的點。

另外還有,零售貿易整合,我們把供應鏈上面所有產品加服務模組化,整合起來也可以,一塊塊拆開來賣也可以,和零售的資源結合去呈現我的價值。例如,我到印度去談一個客人,他對我們零售的蠟燭,怎麼擺設很有興趣,我是整體服務輸出給客人。

另外,我們希望可推到社區去,去年已經推展一個店(修繕店),最近也開第二間店,我希望家中大小事都是我們的事。

怎麼管理global operation(全球化的運作)是我們的挑戰,系統一定要跟著我們策略改變。所以慢慢要調整,所有KPI(關鍵績效指標)和評比方式都會改變,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做到整合。

二○一一年整個集團策略要攻,特別是零售,工資漲對我們零售是有利,亞洲的消費市場會比歐美大,這是遲早的事,重要的是商品力,可不可以到物超所值。

金融危機時因為大家看不到底,所以很慌,不知道會不會所有東西都泡沫,現在只是原物料上漲,但是看經濟體本身都還是成長,未來是樂觀的。

二○一一年,我們覺得機會高於風險,有些市場是不能等的,你一等,別人就搶進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