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通脹怪誰? Uncle Ray

2010-11-16  AD




 

在南韓舉行的 20國集團高峯會(G20),大會前,市場期望各國可達成一些協議,例如金磚四國同意同時間對美元貶值,既維持彼此競爭力,亦可招呼「美帝」要求。

中 美雙方互相指摘

偏偏這次會議變成中美雙方互相指摘。中方大力要求華府,不應把自己的問題通過QE2輸出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美國則指中國操控 人民幣滙價,人為地使中國貨變得便宜,打擊美國本地製造業。

最近有一個十分hit的話題,就是所謂「貨幣戰爭」。到底這次戰爭的內容是甚 麼?

讀過不少相關文章,大意是雷曼兄弟爆煲後,美國政府為刺激本身經濟,不惜大量印美元,使美元供應大增,部份美元游資流到其他國家,為這 些國家帶來資產泡沫和通脹。

另外,透過美元貶值,變相把美債減少,對持有美元債務的國家極不公平。中國作為美債主要持有者,當然要為自身利 益出頭。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亞洲首先把人民幣有目的地貶值,原因是當時中國需要外商投資,以製造業及出口帶動經濟,當時人民幣貶值沒 有對「亞洲四小龍」造成即時衝擊。

中國曾藉貨幣戰打低四小龍

不過,幾年後,資金漸漸由「四小龍」地區流到中國,造成97年的 金融風暴。中國就這樣透過貨幣戰爭,打低「四小龍」。

中國有外滙管制,外資有入冇出,加上中國銀行去年數萬億人民幣貸款對付「雷曼兄弟」 後,可能引起出口減少,於是以放鬆銀根谷起內需,今日的通脹及資產泡沫,又可以怪誰?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70

這能怪誰?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o2y.html

這能怪誰?

   這次股災來勢兇猛,很多朋友都沒幸免於難,就像“東方之星”長江客輪突遇龍卷風,掀翻沈沒,船上絕大多數遊客頃刻之間悶死於江底。股災風暴過後,幾乎所有的朋友,不管他們各自屬於哪個投資或投機門派的,痛定思痛之後,無不暗暗告誡與要求自己:以後一定要怎麽想辦法及時逃脫災難!兩個半月以來,每個人似乎天天都在苦思冥想這個問題。

   “成功逃脫才會贏啊!你說是不是?”有位好像是做長線投資的朋友吸取沈痛教訓,總結經驗,感慨不已地對我說。

   我一時無言,想想也覺太悲慘了,大盤從5000多點一下子殺跌到了3000點以下,短短兩個多月就暴跌了45%,史無前例,中小創跌幅更大,不少朋友的財富剎那間被腰斬還不止,真是痛心疾首啊!我沈默片刻,想了想,緩緩地說:

   一、“成功逃脫”就是逃離牛頂區域吧?你若真能練就出這套功夫的話,那你無需考慮股價高低,差不多任何時候都可隨心所欲地買任何股票了,是不是?你若能夠做得更好的話,各個級別的波段頂部區域都可“成功逃脫”,那疊加贏利可呈幾何級數增長,這可不得了啊!然而,古今中外有誰真能這樣做到“成功逃脫”的呢?好像還沒有的吧?最近兩個星期,美國股市下跌了大約10%,聽說巴神大爺的財富就蒸發掉了上百億美金。如果美股繼續下滑,估計巴爺的財富還將進一步縮水;那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他的個人財富就縮水得非常厲害啊!還有不少世界級投資大師也遭同樣命運。你想,就連股神們都不能逃脫,更何況我等一介屁民了,又有什麽能耐?其實啊,巴神大爺從來就不曾想要去逃脫過呢。

   二、假如股市不是瘋漲到5000多點之後暴跌下來的,而是從“鴉片底”(1849點)開始,慢慢地爬到眼下的3000多點,上漲70%以上,你還會那麽痛心疾首嗎?大家還會哭爹喊娘罵人嗎?我想不大會了吧?或許還都會比較滿意的吧?是不是?既然如此,那你為什麽非要從高處往下看,而不從低處往上看呢?其實,對於長線(價值)投資者來說,浮贏都是浮雲,漲得再高,並不能保證都是你的,但跌到底的則都是你的,一分一厘漏不掉。所以說,扳指頭算上漲你賺了多少這沒什麽意義,而跌完了看看你還留多少,那才有意義呢。你說是不是?所以,還是《請往低處看》(本人2014-10-23小文)。

   三、你也許會說:“媽的!如果你股市中規中矩地往上行走,像美國股市那樣長牛悠悠的,我會在3000點、4000點、5000點一路上興沖沖地去買股票,最後他媽的吃套嗎?你這股市豈不是存心忽悠人害人嗎?殺千刀的!”哈哈!你說的還挺有理的呢!不過,我倒要問了:“998點你看到過吧?1664點你也看到過吧?1849點你也不會不看到吧?特別是,股市長期趟在2000點半死不活的那副熊樣你難道也沒看到?在那麽漫長的熊途中,你2000點不買,而到了3000點以上甚至4000點、5000點時大買,最終,從大牛市走到大牛市,你沒賺反虧,這你能怪誰呢?我的媽呀!”

   好了,我上面這番看似“事後諸葛亮”的話,嘮嘮叨叨的是想說:你本是長線(價值)投資,卻又念念不忘地想逃避回撤或股災,不願坐過山車,盡在“賣”字上做功夫,絞盡腦汁地企圖賣得好、賣得妙,希圖來個華麗轉身,竭盡“逃頂”之能事,這無意之中變成了趨勢投資,去抓波段了吧?這樣的話,與原本的投資體系相悖,只恐怕到頭來是難以如願以償的。竊以為,投資的關鍵在於買,我們應該著重在“買”字上下功夫,因為股票是風險資產,只有買得低才有價值,否則,很可能會浪費太多的時間,甚至為解套寫遺囑,而投資的最大成本就是時間成本。只有買得低,才能從容不迫地決定賣與不賣。

   做股票低買高賣才可賺錢,這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奇怪的是,暴跌了,股災了,熊市低迷了,大多數人卻楞著不動了,或者遠遠地離開股市了。你說,這能怪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79

美國槍支暴力到底怪誰?這些國家做出了示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841.html

12日針對奧蘭多槍擊案的發言已是過去的一年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大規模槍擊案後的第6次公開發聲。在上任期間,奧巴馬至少在慘痛的槍擊案後公開表態過14次。

然而,在奧巴馬政府對控槍的呼籲中,美國的槍支銷量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要高,而在美國發生的槍擊案也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頻繁。根據2016年的一項研究,全球三分之一的槍擊案發生在僅擁有全世界5%人口的美國。

在看起來淪為例行公事的表態和聲明之後,美國的槍支管制為什麽遲遲推動不了?這些慘痛的人禍背後,究竟應該責備誰?縱觀全球,已有不少國家做出了槍支管制的示範。

到底怪誰?阻力是什麽?

根據華盛頓郵報此前的報道,82%的美國人認為槍支暴力是嚴重的問題,58%的美國人認為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根據2015年10月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的民意調查,46%的美國人希望政府出臺新法以減少槍支暴力。另有47%的美國人認為擁有持槍自由的權利更為重要。

雖然不少人呼籲更嚴格的槍支管控法律出臺,但上述民調發現,更多人認為槍擊案的罪魁禍首還是現代人的精神健康問題。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大規模的槍擊案反映更多的問題是如何定義嫌疑人的精神狀況,而並非槍支控制法律不到位。

事實上,“不是槍殺人,而是人殺人”這種說法也是美國槍支管制的最大阻力——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的擋箭牌。

在奧蘭多槍擊案前的11天前,奧巴馬就針對槍支銷售商關於“為什麽要奪走好人手中的槍支而不是管住壞人的行為”的質問給出了回答。

他表示:“首先,認為我或者希拉里還是任何人固執地要奪走人民手中的槍的想法是不真實的。我不在乎NRA說過這類的話多少次。在我任職期間,已經有超過美國歷史上任何時期的槍支被銷售而出。對於在這個國家的任何男人、女人和孩子來說,這些槍都已經足夠了。另外,我從來沒有提議過要沒收那些負責任的持槍者手中的槍支。”

據公開資料,保守估計,到2013年,美國私人擁槍數量應該在3.57億左右,比人口總數多出近4000萬。

另外,美國多數大規模的涉槍殺人案件中,兇手的槍械都是合法獲得的。值得一提的是,12日奧蘭多大規模槍擊案的兇手馬丁曾因涉嫌恐怖主義行為而兩次受到FBI調查和面談,卻仍然以合法的手段購買和持有槍支。

“我真正想表達的是為什麽不能像對待其他事那樣來對待槍支管制?”奧巴馬舉例說,美國人曾經也面臨很嚴重的車禍問題。但車禍致死率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原因是美國施行了駕駛員須系上安全帶、汽車制造商須在合適位置安裝安全氣囊以及酒後禁止駕車等法律規定。

用奧巴馬的話來說,美國利用科學方法和數據研究了導致車禍的原因,並采取措施像對待公共健康問題那樣有效降低了車禍的死亡率。但涉及到槍支問題,卻不允許做任何研究。“美國國會甚至不允許疾控中心來研究槍支暴力的問題,因為他們覺得一旦研究了,像降低車禍率那樣最後就會把每個人手里的槍支奪走。”

數據顯示,槍擊案越是頻發,美國當地的槍支銷量越會上漲。因為每次槍擊案發生後,對於槍支管制的公共討論就會增加,人們會因為擔心控槍收緊而抓緊買槍。

在離任前希望能在槍支管制上做出實質改變的奧巴馬看起來仍然充滿了無力感。

美國憲法是美國持槍文化的最權威保障。1789年通過的十條美國憲法修正案,即著名的“權利法案”中的第二條明確規定: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容侵犯。

這些國家因為悲劇收緊了管制

美國關於槍支管制問題依然僵持,但橫觀全球,這些國家卻在慘烈的槍擊案後實際收緊了槍支管制。

1996年4月28日,澳大利亞一名槍手對著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阿瑟港監獄(Port Arthur)景點的遊客開槍,導致35人死亡,超過23人受傷,這也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12天後,澳大利亞政府做了重大舉動,宣布執行嚴格的槍支管制措施。

澳大利亞的新控槍法律禁止了私人交易,並要求登記所有持槍者的信息,以及要求購槍者提供真實的購買理由(持槍自我防衛並不算理由之一。)

雖然和槍支有關的犯罪行為並沒有在澳大利亞終結,但是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在1995年~2006年期間,在槍擊案中受害的人數下降了59%,同時非槍支案件的死亡人數也沒有出現上升。利用槍支自殺的人數下降更為明顯,下降了65%。

1996年3月13日,蘇格蘭鄧布蘭(Dunblane)的一間小學里,一名15歲學生開槍殺死了16名孩子和老師,然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此,蘇格蘭開始收緊槍支管制,限制了公民擁有手槍的權利。

英國也在1987年的亨格福德屠殺(Hungerford massacre)後收緊了政策,當時這起案件殺害了16人。雖然這些禁令剛開始收效甚微,但在最近幾年,涉槍案件有了明顯下降。根據美國日報(USA Today)的報道,在2010-2011年至2002-2003年間,該國涉及手槍的犯罪案下降了44%。

2007年11月7日,芬蘭的一名青少年在圖蘇拉(Tuusula)的一所高中校園內殺害了8人後把槍對準了自己。同年9月23日,一名持槍男性在另一個校園射殺了10人,隨後自殺。在這些槍擊案後,芬蘭把購買短槍的最低年齡從15歲提高到了20歲,購買獵槍的最低年齡提高到了18歲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12

支持率下滑怪誰?特朗普:全是媒體惹的禍

近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又大放厥詞。這一次,他矛頭所指的對象是每時每刻都在與他打交道的媒體。

據美媒報道,特朗普日前在社交網站上連連發聲,怒斥媒體袒護希拉里,做出不公正報道,影響其支持率。他的團隊也提出此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紐約時報》等都故意忽視了特朗普的一些重要講話,反而專註他的個別句子大做文章。面對下滑的支持率和希拉里的領先,特朗普甚至提出,他所對抗的不僅是希拉里,更是這個扭曲的新聞媒體行業。

據悉,在上周五的競選集會上,特朗普稱媒體現在聽命於希拉里而對他大加詆毀。隨後幾天內他在社交網站上接連抨擊新聞媒體,並認為媒體報道失實,有違“新聞自由”的真正含義,斥責媒體保護希拉里,不願揭露其真面目。

與媒體積怨已久

隨著大選進程過半,特朗普與希拉里之間的選戰也愈演愈烈。為爭取支持率,特朗普時常語出驚人。日前他聲稱現任總統奧巴馬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建立者,而希拉里是其幫兇。同時在談到槍支問題時,他鼓勵槍支擁有者在希拉里當選後采取行動。盡管稍後他將以上言論解釋為諷刺、誇張的手法,意在提醒選民慎重考慮,但由此引發的輿論依舊持續發酵。而媒體對特朗普攻擊伊戰陣亡美軍士兵父母的集中報道也使得物議沸騰。

對於以上事件,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認為,媒體報道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CNN上周日的一檔節目上,特朗普的競選經理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便質疑電視臺故意略去了特朗普8日有關經濟政策的重要演講,轉而把重心放在對他的攻擊、詆毀上。

“媒體選擇采用希拉里和她的競選團隊的口吻,然後不斷攻擊特朗普,”馬納福特說道,“但他發表的經濟內容非常重要。”

CNN主持人塔伯(Jake Tapper)顯然並不認同這一論調。他表示馬納福特的指責是沒有根據的。塔伯指出特朗普的這些言論不僅僅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註,他的一些共和黨同僚甚至支持者也同樣提出了質疑。面對馬納福特的另一項指責,即CNN采用大量篇幅報道這些言論而對更重要的經濟政策一帶而過,塔伯則回應道:“難道特朗普本人對此沒有一點責任嗎?”

而《紐約時報》也反複出現在近幾日特朗普的社交網站發言中,他多次用“失敗的”一詞來形容該報。此前《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團隊多名智囊因無法忍受其在規劃政策上的多變及情緒低沈、喜怒無常而辭職。特朗普則回應稱這一報道毫無事實根據,只是在保護希拉里。

給媒體列黑名單

對於這些報道,特朗普團隊除了口頭抗議,也給出了一份不得再進入競選集會采訪的“黑名單”。據英國媒體報道,《政治家》(Politico)已經被列入其中,此前該報報道過共和黨內部領導私下商議減少競選財政支持一事。而在上周六的集會上,特朗普也威脅將把《紐約時報》加入到名單中。此前也發生了《政治家》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在進入集會後被安保人員或警察驅趕離開的事件。

特朗普的競選發言人賈森·米勒(Jason Miller)表示,這一措施是為了表明他們的態度,而他們期待誠實、不帶偏見的報道。

這一態度也影響了部分選民,在上周六的集會上,一些參與者便對記者團隊發出噓聲。而隨著特朗普激烈的語言表達,這一情況在其他集會上也多次出現。

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反應或許也和民調有關。特朗普在社交網站上宣稱,如果這些“惡心而腐敗的”媒體能夠誠實地對他進行報道並且不強加誤解,那麽他將會在支持率上領先希拉里20個百分點。

這或許只是特朗普的預測,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落後希拉里8個百分點,同時相當一部分民眾無法認可他的一些言論。

而特朗普的態度依然是明確的。據英媒報道,除了宣稱要對抗的不僅是“扭曲狡詐”的希拉里,還有“扭曲畸形”的新聞媒體外,他也在上周四表示,將會堅持自己所做的事,結果要麽是成功當選上總統,要麽是開始一個悠長假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43

【辦公室政治學】他們就是「吃」手機大的,誰怪誰?

1 : GS(14)@2017-12-05 01:04:38

【辦公室政治學】大家都怪責下一代一蟹不如一蟹,怪的可能是工作態度,可能是溝通能力,甚至可能是自理能力,但以上種種歸根究柢,都可能是源於同一個問題:新一代的人,普遍都比上一代的來得更自我。


一個人重視自己多於別人,便會比較難去迎合僱主要求、欠缺溝通技巧,以至只選擇學習自己想做的事情,於部份本應自己做的自理行為都「外判」了給別人。但當你在怪責之前,請先了解一下,這一代的成長是怎樣走來的,這種性格又是誰養成的?是我們,是社會。早前剛巧有友人在facebook上提起四代螢幕的演變,那個演變過程,正正就是人類生活習慣與個性的演變。這一百年來,螢幕主宰了我們的生活,究竟它如何牽着我們的鼻子走?簡單來說,就是越變越小的四代;電影、電視、電腦、手機。它們除了面積越來越小,還代表甚麼?大家的自主性越來越高,分享性越來越低。電影,是限時限刻,一百幾十人一起去看的,當時上畫上甚麼,你就只能看甚麼;觀影時現場還有其他人,你不可亂走離座騷擾到別人,有規有矩,而且看電影是一件大事,付一百幾十入場,除非真的難看到死,否則你都會捱到完場才離去。電視,有不同頻道可以讓你選擇(雖然香港只得TVB),而且錯過了還可以錄影,不過內容呢?你還是要跟着節目時間表去收看(當然說的是on-demand發展之前);看的時候呢?自在很多,你可以在家裏分着心來看,但仍然是一家人的事情,還是需要溝通配合。電腦,進入電腦時代,突然所有東西都是你自己去選擇的,用的時候大部份都是一個人,你想怎樣就怎樣,不喜歡的完全排在生活以外,喜歡的放進來,建構自己的世界,網絡讓你接觸到全世界,但同時當整個世界只有容下你喜歡的,以至你接受到的事情,世界其實越來越小,而電腦還有一個要求,就是你要回到家,回到辦公室,總之至少是坐到寫字枱前才可以使用,時間上你還要作出遷就。終於,手機來了,它是無邊界,無限制的自選生活,乘車中、上課中、吃飯中,與朋友聚會中,你想看就看,你想停就停。它,就是反客為主,以往螢幕生活只佔你生活你三分一至一半,現在?它與你同在,它就是你的全部。手機為甚麼那麼吸引?因為裏面的每一件事,每一個app,都是你自選的,那個就是你最自我的世界,任何事情想開始就開始,想完就隨時可以完,而你現在只要任何時候你想走,你就可以由現實世界抽離,去到那個自我之中。對,根本就是逃避。看到這裏你應該明白,在手機世代成長下的一代,越來越自我,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世事沒有絕對的錯與對,新世代有着這種成長,就會產生這樣的性格,與其站在高位指摘,不如好好了解清楚他們所走過來的路,好好找一個方法與他們合作,才是最好方法。因為這種「新類型人」只會越來越多。何況他們變成這樣,我們每一位成年人,都有份造成的。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30/202295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