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蘭世立的第三種復出

2014-03-10  NCW  
 

 

前東星航空創始人不想像褚時健那樣只幹不說,也不想像顧雛軍那樣把全部精力

都用來打官司

◎ 本刊記者 王曉慶 ? 吳靜 文wangxiaoqing.blog.caixin.com|wujing.blog.caixin.com 蘭世立一上飛機就認出來了,這是他當年給東星航空買的「紫羅蘭」號系列飛機。除了紫色的機身被刷白,飛機內飾和座椅都沒怎麼變,甚至連空姐也是當年東星航空招聘的。這些飛機現在屬於國資委直接管轄的國有企業中航集團所有,中航集團擁有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國航。

這個發現讓這位東星航空的創始人感受複雜,他太瞭解親自命名的這些「紫羅蘭」號了。2006年,他單槍匹馬遊說空客和 GE,以融資租賃方式買下了20架飛機,以武漢為中心,開始發展自己的民航事業。為了區別於其他航空公司,他當時要求把飛機全部刷成紫色,座位從148個減少到128個,座椅換成真皮。

然而,2009年年初,成立僅三年的東星航空在遭遇民航中南局的 「停飛令」後被武漢市政府要求破產,中航集團通過拍賣接手了包括飛機和機務人員在內的東星航空的資產。而蘭世立則於當年4月因逃避追繳所欠稅款罪鋃鐺入獄,處四年徒刑,直到2013年8月才出獄,服刑三年零九個月。

雖然自述在看守所曾兩次病危進入重症監護室,長期不能飲水和進食,心跳一度降到20多,血壓最低到40左右,艱苦的監獄生活看來並沒有徹底摧毀這位民營企業家的身體和意志。

蘭世立決心復出,以他一貫的「高調」方式,而不是像原紅塔集團總經理褚時健那樣只幹不說。

褚時健曾經叱咤風雲、後來以貪汙罪入獄,以74歲高齡保外就醫後組織農民默默在荒山耕耘,創出了現在廣為人知的「褚橙」 。蘭世立也不打算像原科龍集團總裁顧雛軍那樣,把出獄後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申冤和打官司上。

2014年2月24日,出獄半年後,前東星航空創始人蘭世立坐著國航的班機,從武漢飛往北京。第二天,他在貴賓樓飯店的會議室舉行新聞發佈會,高調宣佈自己的復出計劃。

蘭世立48歲,今年是他的本命年。

按中國人的命理說,本命年一般運勢起伏多變。

「高調可以救命」

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的蘭世立看起來很精神,有氣場。剛開始話筒沒聲音,他乾脆地甩了個響指讓後排工作人員馬上弄好。蘭世立記性不錯,當天到場的媒體記者,他很多都能叫出名字,甚至記得他們做過的報導。

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的盟友、後來的敵人。2011年,蘭世立在獄中實名舉報時任武漢市副市長的袁善臘,列其濫用職權、強迫交易、包養情人等六大罪狀,並詳述部分細節。

出獄後,他懸賞百萬徵集袁善臘和融眾投資董事長謝小青的罪證,並表示將通過正常法律途徑起訴到底。蘭世立當年入獄後,融眾投資獲得了東星集團旗下的地產項目。

換個角度看,這也是蘭世立贏回公眾注意的一種方式。他從前就是一個高調的企業家,後來的遭遇讓他將「高調」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蘭世立拿吳英和曾成傑做比,說「高調可以救命」——二人同涉非法集資罪,一緩一死。吳英案引發公眾熱議,終判死緩;曾成傑卻在家屬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悄然處死。在他看來,作為企業家,高調也能幫助企業獲取發展需要的氣勢和資源。

在他的督促下,已經有兩樁訟案取得進展。當年東星帝國的兩塊核心資產——東盛房地產公司和鐘祥風景區經營權的糾紛案被發回重審。東盛房地產曾在2008年4月質押給融眾集團董事長謝小青,而鐘祥風景區經營權在2011年5月被法院查封並評估拍賣。如果勝訴,他有可能討回30多億元資產和7億多元現金。外界認為,蘭世立有望憑藉這兩處資產東山再起。

「我會通過正常程序檢舉、申訴,但不想為那兩個人把後半輩子都搭上,我還要東山再起。 」他說。在政府強勢管控的航空領域鎩羽的蘭世立,並不認為自己選錯了行業或處理政商關係失敗。這次捲土重來,他表示,還要在原來做過的產業上創新,結合新的市場狀 況,嫁接互聯網。 「未來努力的方向,是以再次創業的狀態,超越從前。要還是過去的高度就沒必要重出江湖了。 」蘭世立稱。

獲得自由之後,蘭世立的第一件事是上網打遊戲,看新聞。他在獄中訂了20多份報刊,但仍然自覺與社會疏離太久,需要補課。他找到政府官員,講自己未來的項目;與此同時,密集拜訪每一個可能對他有幫助的各界人士: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噹噹網 CEO 李國慶、信中利國際控股公司總裁汪潮湧等。他從中獲取的,不僅是東山再起必要的人脈資源和資金支持,也有朋友們鼓勵帶 給他的信心。

「王石說我,跌得越低反彈越高,這次跌逾低谷了,反彈能力有多高?相信我不會讓大家失望。 」他說。

討資產找個人不找政府

在發佈會上,蘭世立思路清晰,一再強調當年袁善臘所為是個人行為,與政府無關。他要追究的是個人以權謀私,違反法律程序剝奪了其資產。

蘭世立是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幹修班畢業,白手起家,曾被稱為中國民營航空 「第一人」 「湖北首富」 ,在《福布斯》 中國2007年百富榜中排名第70位。

東星集團以東星航空為核心,旗下產業涉及地產、旅遊等多個領域,他當年曾希望利用航空、旅行社、車隊以及景區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2008 年,東星航空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資金周轉出現問題,至2009年,共欠款總額約5億元,其母公司東星集團旗下其他業務欠款約6億元,涉及法律糾紛達100 多起。其時,中航集團提出收購東星航空,遭蘭世立拒絕。

不久,在武漢市政府主導下,東星航空宣告破產。東星航空資產落入中航集團,東星集團旗下東盛地產則被謝小青拿走,東星旅遊的一些景點易手他人。當年7000多人的東星集團如今只剩200人,資產也所剩無幾,只餘幾個景區和酒店。

2011年2月,蘭氏家人起訴民航中南局,啟動民航領域首例「民告官」案例。尚在武漢市洪山監獄服刑的蘭世立,則用一封舉報信揭開 「東星航空事件」幕後涉及的政界力量,由此引發輿論開始討論東星航空停飛以及破產清算的真相。

現在,蘭世立要追討的是東盛地產的股權和鐘祥景區的經營權。東盛地產曾在2008年4月質押給東星的債主融眾集團;而維持集團惟一收入來源的鐘祥風景區經營權,在2011年5月被法院查封后拍賣。

東盛地產股權糾紛是蘭世立和袁善臘、謝小青交惡的直接導火索,三方至今仍在為此糾纏不清。

2008年7月,陷入資金危機的東星集團與融眾投資集團簽訂了一份股權轉 讓協議,以3.15億元轉讓東盛地產100% 股權。融眾在支付8550萬元後停止支付。之後,東星資金鏈斷裂破產。融眾方面後來稱,代東盛償還了共計2.295 億元的債務,加之已支付的8550萬元,因此無需再支付任何價款。

但東星堅稱該項目當時估值16億元,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實質上是民間借貸的抵押擔保合同,是為了讓高利貸借款看上去合法,才做成股權轉讓 的形式,應屬無效合同。

蘭世立認為融眾後來借協議發難,是騙取資產。蘭世立在獄中就指示東星集團發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並表示願意歸還融眾的8550萬元借款,自行償還東盛的債務。

該案在2012年由湖北省高院做出一審判決。一審法院駁回東星集團的解除合同請求。法院認為,東星集團並未在股權合同中列出外債情況。但201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下發民事裁定書,認為該案一審 「基本事實不清」 ,發回湖北省高院重審。原計劃2月19日開庭重審,在開庭前一天的下午,東星集團被臨時通知延後再審。

鐘祥風景區經營權糾紛案發生在蘭世立入獄之後。

東星集團旗下的鐘祥風景名勝公司原本擁有黃仙洞景區40年的經營權。

2011年,鐘祥市國有企業鐘祥市旅遊投資公司,以東星集團已無力繼續履行合同為由,強制提前收回。此後東星集團將鐘祥市旅遊投資公司告上法庭,但一審敗訴。東星集團再上訴。1月22日,此案被湖北省高院發回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

蘭世立稱贏了可以拿回30多億元資產和7億元現金,但自己復出並不會僅靠這些錢。

微信裡的蘭世立

東星集團深陷泥沼,蘭世立數次指認時 任武漢市常務副市長的袁善臘為幕後左右手。湖北省紀委、監察廳以及袁善臘本人都曾公開否認蘭世立的實名舉報,但袁後來突然宣佈退休,並且是未經人大、政協二線過渡慣例的「裸退」 ,外界普遍認為與舉報有關。

蘭世立出獄後對袁善臘的指控加碼。2月25日蘭向40多家媒體發佈了一批新材料,指向 「原武漢市副市長袁善臘違法犯罪」 , 「融眾集團謝小青私刻公章、偽造文件、騙取國家土地」等問題,直指袁善臘越權違法,協助謝小青非法獲利。

已經退休的袁善臘則在2月19日東盛地產案重審前主動約見媒體,稱對蘭 世立的誣陷將保留起訴的權利。

蘭世立不認為和袁善臘關係破裂說明他在政商關係處理方面失敗。他檢討自己當年過於信任袁善臘,是識人不明。 「如果政商關係不好,我能做到100 多億嗎?我出事並沒有牽扯到官員,也沒有官員出事把我拖進去。 」蘭世立說,即便他在獄中,也有省部級官員來電慰問。不過重新出發的蘭世立希望能更好地拿捏和政府之間的距離, 「走太近出問題,太遠做不大」 。

蘭世立不諱言媒體關注對他的重要性,他一天接待幾波記者面訪和電話採訪,反複回答相同的問題,訴說與袁善臘、謝小青的糾葛。他還建了微信和QQ群,與關注他的人互動交流。

下一步要做什麼?蘭世立說自己在獄中就在思考。他訂閱了20多份報刊,研究出兩三個項目,考慮到每個細節。

「我感覺很多機會好像是專門留給我一樣,我在裡面策劃的項目現在看也很超前。 」蘭世立沒有透露更多商業細節,只稱會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可能會與互聯網相關。他說: 「我不會完全跨界到一個陌生的領域,還是在熟悉領域上嫁接互聯網」 。2014年1月月底,蘭世立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個調查, 「你如何看現在的互聯網產業?你最喜歡哪個網絡公司、產品、服務?」或許蘭世立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消化互聯網行業的日新月異,方能完善他的再創業計劃書。

東星的員工更希望他能重返航空業「一雪前恥」 。蘭世立沒有否認這種可能性,但也沒有透露更詳細的再創業計劃。現在的航空領域生態和四年前相比沒有根本性變化,民營航空的生存環境更為惡劣,只有王正華的春秋航空、王均豪的吉祥航空,在國有巨頭的包圍下存得一席之地。高鐵的開通加大了對航空業的整體衝擊。

航空是資本密集行業,蘭世立復出的資本不多。目前東星集團的200名員工,三分之一的人仍在維持鐘祥景區和酒店經營,三分之一的人從事項目拓展,剩下的人在 「重整河山」 。

蘭世立在獄中讀了 《基督山伯爵》 ,但他不認為自己是復仇的伯爵先生,他說, 「糾結於復仇是在浪費生命,我還年輕,我要向前看。 」他的微信朋友圈,除了轉載媒體對他的報導,更多的是用各種方式表現他對未來的信心和探尋。蘭世立習慣用激昂語句給自己和幫助他的人鼓勁: 「我彷彿聽到了衝鋒的號角,他召喚著我勇往直前。 」

蘭世立

拿吳英和曾成傑做比,說 「高調可以救命」 。

二人同涉非法集資罪,

一緩一死

蘭世立在獄中讀了 《基

督山伯爵》 ,但他表示,

「糾結於復仇是在浪費

生命,我還年輕,

我要向前看」

2014年2月25日,東星集團董事局主席蘭世立在北京舉行媒體發佈會,會上蘭世立舉報融眾集團謝小青涉嫌私刻公章、偽造公文、騙取國家土地等違法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49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pq0.html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註釋

還:報應。

果:達到目的的意思。

翻譯

用「道」來輔佐國君的人,不依靠兵力而雄強於天下,(不窮兵黷武)用兵這件事,很快就得到報應。軍隊駐紮的地方,荊棘叢生,大戰之後,就會發生災荒。只要很快的達到成功也就算了,不敢用兵來逞強。成功之後不要自高自大;成功之後不要自我誇耀;成功之後不要驕傲;成功之後,要認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功之後不要再逞強。事物雄壯起來之後必然走向衰老,因此,這種做法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會很快的自取滅亡。

理解

我們學過的教科書上說老子是春秋時楚國苦縣人,做過周朝的守藏吏,其實在學術界人們對老子這個人的生活年代,甚至有沒有這個人都是有爭論的,至於《道德經》很多人甚至認為是道家的弟子在戰國時代寫的,因為諸子百家的很多觀點都能在裡面找到一絲蹤跡。在我看來,更像是諸子百家得到《道德經》的一個觀點,不斷的擴展深化就成了一家之言。但歷史的真相是怎樣誰也不知道,但是我比較贊成李宗吾對於《道德經》的態度,如果《道德經》出書時間早,那麼它就是諸子百家的思想源泉,如果出書時間晚,那麼它就是集諸子百家之大成者。比如這是第一次老子談論有關用兵的觀點就可以看做是有關兵家的論述,後面還會看到類似兵者詭道的觀點。

老子首先對用兵的態度定了一個基調---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這句話就說明了老子對用兵持反對的態度。後面幾章也有類似的論述「夫唯兵者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處」(第三十一章)。而孫子則提出了謹慎用兵的思想「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計,存亡之道」,但在本質上也是反對用兵的,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決不用兵,這就是所謂安國全軍之道。

老子認為即使你打仗打贏了攻城略地也不應該誇耀,因為用兵有很多壞處,一將功成萬骨枯,用兵實在是下下策,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得到這個(勝利)的結果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有什麼好高興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68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八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uoo.html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而不居其薄;處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註釋

上德:具有上乘品德的人,老子認為這是從「道」裡延伸出來的,符合自然本性的德。

下德:指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德,老子認為這種德是人失去了上乘之德之後刻意創造出來用以調節人際關係的東西,並不符合自然本性。

前識者:能提前看見,有遠見。

翻譯

具有上乘德行的人並不以為自己有德,所以他才具有真正的德。具有下乘之德的人總是以為自己沒有失去德,正因為如此他自己實際上沒有德。具有上乘之德的人順其自然,並不刻意表現自己的德行(因為他認為這是自然而然、應該做的),具有下乘德行的人總是想有所作為,並刻意表現自己的德。上乘之仁有所作為,但並不表現自己的仁;具有上乘之義的人有所作為,同時有意表現自己的義;上乘之禮的人有所作為,當他得不到回應時,便會甩起袖子伸出胳膊來強迫別人服從。所以喪失了道之後就會流於德,喪失了德之後就會流於仁,喪失了仁之後就會流於義,喪失了義之後就會流於禮。而禮的出現,正是因為人們天性的忠信不足,因此禮是禍亂的開始。所謂有遠見,乃是道的虛華,是愚昧的開始。大丈夫應立足於惇厚而避免淺薄,追求樸實,摒棄虛華。因此要摒棄虛華而淺薄的禮,追求樸素而惇厚的道和德。

理解

老子認為最高的德行根據的是道,而道是不居功的、無為的。因此他根據這兩條把德、仁、義、禮排了個順序。很不幸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且他的徒子徒孫自漢武帝之後就掌握了中國的話語權,所以老子這一章歷來是被人詬病的一章。但老子說的僅僅是一個客觀的事實,道被人拋棄之後人們會尊崇仁(孔子的核心思想),當仁也被拋棄的時候人們會尊崇義(孟子干的就是這事),當義也不起作用的時候人們就會尊崇禮(荀子強調的就是禮),當然老子還沒有說完,當禮不起作用的時候就只有法了,荀子的弟子韓非子強調的就是法。這本身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現象,這就好像是說人活的時間長了會變老一樣。

老子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並不是刻意批判禮儀,並不是說主張人們不遵守禮儀,他反對和批判的是那些只做表面文章而忽略了根本——道——的行為。更不必說很多人表面上遵守禮儀,實際上卻做著大奸大惡之事。至於老子為什麼批判「前識者」,這一點我還是沒想明白。

「大丈夫處其厚而不居其薄,處其實而不居其華」,這一句也是《道德經》裡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實在是一句可以奉為行為的準則的話。老子認為與其做些表面功夫,最重要的還是追求根本、保持樸實無華的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76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一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qao.html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之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涖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註釋

美:自以為了不起的意思。

涖:參加,到場。

翻譯

兵器是不吉利的東西,誰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接近它。君子平時的居處以左為貴,但是用兵作戰的時候則以右邊為貴。兵器這種不吉利的東西,不是君子所用的啊,君子在迫不得已的時候運用它,淡然處之,即使作戰戰勝了,也不把它當做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那種因為作戰得勝而洋洋得意的人,是以殺人為樂啊。以殺人為樂事的人,在天下做事是不會成功的。吉慶的事,以左邊為尊貴,凶喪的事以右邊為尊貴。偏將軍居於左邊,而上將軍居於右邊,這也就是說,人們是將作戰當作喪禮來對待的。戰爭中殺人眾多,應當以悲痛的心情去參加,戰爭勝利了,也要以喪禮的方式來對待。

理解

 「殺人之眾以哀悲涖之,戰勝以喪禮處之」,足以見老子的慈悲之心,以戰爭來解決問題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老子是反戰的,但是他絕對不會放棄使用暴力,說得直白點老子認為戰爭是在被逼無奈最後的自衛武器,只有這樣的戰爭才是正義的戰爭。在戰場上一邊是功名利祿的誘惑,另一方是為了保護親人朋友,這兩方哪一方會更加勇猛呢?估計是後者吧,這就是所謂慈故能勇的道理。

歷史上那些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莫不是以自我的毀滅而結束,希特勒,日本軍國主義都是如此。拿破崙因為他的顯赫戰績被視作法國的英雄,但在那一代法國人的心裡,拿破崙其實是他們心中的痛,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有親人死於戰爭。沒經歷過戰爭的人往往容易被歷史人物顯赫的戰功所吸引,但卻忽視了戰爭的殘酷和對整個社會造成的傷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79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二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r3v.html

原文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註釋

朴:樸質,這裡指的就是道。

臣:使之臣服,可以理解為支配的意思。

制:裁,分割。

翻譯

道」永遠是無名的,「朴」雖然小,但是天下卻沒有什麼能支配它。候王如果能夠依道而行,天下之人就會自動的服從。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相合時,就會降下甘露,人們沒有命令但是雨露自然的均勻。統治者按照道的規律設置刑名律法。儘管有了刑名律法,也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才可以避免危險。統治者治理有「道」時天下的狀態,就好像江海為小的河流所歸往一樣。

理解

道是渾然一體沒有名字的,你叫它無極也好,叫它上帝也好,叫它安拉也好,道仍舊是在那裡作用於天地萬物,道的作用雖然幽微,但是卻沒有什麼人能夠改變它。天地的運行是符合道的,因此它產生的事物是和諧的,比如雨露是均勻的。因此老子認為統治者也應該遵循道的規律治理天下。制在古文裡有裁製的意思,「始制有名」的意思是說道是渾然一體的,但統治者遵循自然之道治理天下也會設置刑名官爵之類的名。但是設置這些東西只是統治天下的手段絕不是目的,不能顛倒主次,所以要知道止,不能亂用刑名和賞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85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三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rrg.html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翻譯

瞭解別人叫作智慧,瞭解自己叫作明達。戰勝別人叫作有力,戰勝自己叫作強大。知道滿足才是富有,堅持力行才是有志。不迷失根據,才能夠長久;死了而仍能夠存在的才是真正的長壽。

理解

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中記載的三句箴言中最有名的就是:認識你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的過程。但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所以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每個人都是特殊的不同的存在,為什麼一定得把自己跟別人比較。更可怕的是現在的社會已經把成功數字化,銀行賬戶裡多幾個零就是所謂的更加成功?老子認為跟自己比較才是有意義的,不斷的克服自己的缺點不斷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強大。

人什麼時候算做有錢呢?你問有1百萬的人他會說有1千萬就算有錢,你問有1千萬的人他會說有1億的人算有錢,人總是覺得自己的資產後面少了一個零,自己的房子不如別人的大,自己的老婆不如別人的漂亮,自己的衣服不如別人的高大上。。。所以老子會說,真正的富足是更多的看到自己有什麼。慾望是沒有止境的,老是被自己的慾望所牽著走不過是慾望的奴隸,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覺得錢越掙越多,幸福感卻越來越少的原因。

「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形的物體終究會消亡,無形的精神永不隕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88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四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sdl.html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於大。以其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註釋

泛:氾濫的樣子。

翻譯

大道像氾濫的河水一樣,可以往左邊流,也可以往右邊流。萬物依靠它而生長,它卻不自居有功,養育了萬物卻不以主人自居。永遠把持沒有慾望的狀態,可以說是渺小;萬物都來歸附,卻不加以主宰,可以說是偉大。因為它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成就了它的偉大。

理解

這一章幾乎沒有什麼新的內容,只是對於第一句「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的理解有點問題,我感覺不應該像通俗的譯法認為指道無處不在。道無處不在是事實,但是這裡原文用的是「其可」兩字,所以我理解的意思是「道」是客觀的,它可以被好人用,也可被壞人用。這就像告子說的:「性猶湍水也,決諸西方則西流,決諸東方則東流。」意思是人性本質當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關鍵是看後天的培養、引導,後天培養的好就會向善,培養不好也會墮落表現出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90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svf.html

原文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註釋

執:掌握。

大象:最為高妙的形象,指的就是「道」。

往:歸往,投靠。

樂:音樂。

餌:美食。

既:盡的意思。

翻譯

掌握了大道行走世間不會遭遇任何禍患,只會平和、安泰、無往而不利。音樂與美食,能夠使過路的人為之停住腳步。「道」一說出來,就會淡的沒有味道,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是用卻用不完。

理解

「執大象」的「執」字與前面「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中的「執」字並不是一個意思,這裡的「執」是掌握的意思。《道德經》裡有很多詞比如玄牝、朴、還有這裡的大象感覺很難翻譯,感覺它們都是道的某一方面的特點的來說的,比如玄牝就是指道的最原始的本源來說的,而朴是道自然淳樸的特點,這裡的大像是指道的表現出來的規律現象(純屬個人理解),所以我都把它們譯作道。

在這裡「樂與餌」代表的是物質誘惑,因而聯繫起來就是說:掌握了大道則會無往而不利,但很多人會被人生旅途中的誘惑所迷住,停止前進的腳步,只有掌握了大道的人才會在求道的路上鍥而不捨。雖然道聽不見也看不著(不會像音樂美食一樣給人那麼直接的物質享受),但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92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六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teb.html

原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註釋

歙:收斂,閉合。

固:暫且。

微明:即看不見的聰明,比喻智慧的深沉。

翻譯

想要收斂它,必須暫時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須暫時增強它。想要毀滅它,必須暫時讓它興盛。想要奪取,必須暫時給予。這就叫作難以察覺的智慧,也就是柔弱能夠戰勝剛強的道理。就像魚不能離開深淵一樣,國家的有效武器,是不能隨便拿出來給別人看的。

理解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鷹立在樹枝上就像睡了一樣,老虎走路病怏怏的,這其實是老鷹和老虎迷惑獵物的一種手段,等到獵物放鬆了警惕它們就會發出致命的一擊。自然界如此,社會行為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用兵上。記得初中歷史課本上有一個關於冒頓單于的故事:

匈奴的東邊是東胡,也是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一直想往西擴,覬覦匈奴的土地很久。後來聽說冒頓單于剛剛即為立足未穩(冒頓是弒父即位),就故意派使者向冒頓索要一匹寶馬,其實就是想激怒冒頓挑起戰爭,雖然有部分大臣反對但冒頓堅持給了。後來東胡又派使者索要冒頓的一位寵妾(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次反對的人更多了,但冒頓還是滿足了使者的要求。東胡兩次都得逞,以為冒頓好欺負就放鬆了警惕,最後竟然派使者要求割讓一大片土地(終於暴露自己的目的了),冒頓這次沒有慫,他立刻殺掉了那些同意割地的大臣,「土地乃國家存亡的關鍵,怎能說割就割?」隨後傾匈奴之力突襲東胡,一舉打敗東胡。

在匈奴和東胡的對抗中,冒頓故意示弱,讓東胡放鬆警惕,同時剷除掉不忠於國家的大臣,同仇敵愾,一舉殲滅強敵。冒頓單于謀略如此,能把老奸巨猾的劉邦圍在白登山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這句話非常像《聖經》裡的一句話:上帝要讓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所以有時候感覺宗教之間某些東西是想通的)。這與《孫子兵法》兵者詭道思想中「卑而驕之」也很像。

附:《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94

硅谷行第三天|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全球企業家和創業者的聚集地

http://www.iheima.com/thread-12156-1-1.html
著名投資人葉東(葉東是青雲創投創始人和管理合夥人,他擁有在硅谷和中國超過10年的風險投資經驗)說,我來硅谷來早了。(現在創業家,黑馬大賽,提供這樣的平台,給創業者創造的機會比葉東他們當時好的多)。

主持人Cindy有著多次大賽主持的經驗,她說,做活動太多了,感覺都差不多,但是創業家這次舉辦的全球路演,中美連線路演,讓她眼前一亮,覺得「很有特點」。另外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美國項目在德克薩斯州通過電話會議的方式演示,這個項目在評委合議後晉級。

TEDx的執行主管Jami在現場說,這個(黑馬全球路演中心以及黑馬大賽)太令人激動了,太神奇了!把這麼多的全球創業者,企業家齊聚一堂,整個組織這種活動,是非常有價值的。她問牛文文,一年創業家要給多少創業者提供這種(level)的服務(其實就是孵化)?「400人」牛文文說。於是,Jami表示,這種模式太值得借鑑了,你們什麼時候能幫我們一起做啊。一位老硅谷創業者也評價道「企業家和創業者全球各地往這裡聚,從來沒見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