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淡鎊滙 料未屆撈底時
1 :
GS(14)@2016-07-06 08:07:52■王良享認為,英鎊未來半年沽壓頗大。 資料圖片
【本報訊】脫歐過後,如何買賣日圓及英鎊?英國脫歐餘震不斷,英鎊昨日再急瀉,多位專家認為英鎊兌港元中期勢跌穿「10算」關至9.75。至於日圓去向,他們認為因環球充斥許多不明朗因素,日圓強勢料延續,惟每百日圓兌港元難漲破7.8水平。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英鎊未來半年沽壓頗大,因脫歐或拖累英國經濟增長。王良享料,英鎊兌美元今年年底見1.25(即兌港元為9.75)。東亞銀行高級市場分析師賴春梅稱,由於英國經濟前景暗淡,加上英倫銀行可能減息及加碼量寬,英鎊兌美元中期料反覆下試1.25。她還指,若英鎊現反彈,其兌美元可彈至1.38至1.4,而該水平存有相當大阻力,乃投資者高沽機會。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稱,由於蘇格蘭或重啟獨立公投,及英國面臨歐盟經濟打壓等因素,英鎊前景續黯淡,其兌美元不久將來或見1.25。
日圓可待回軟才買入
至於日圓前景,王良享表示日圓將維持強勢,但走強幅度料有限,因當美元兌日圓跌破100關至97、98水平,日本央行勢出手干預滙市或透過減息深化負利率政策。賴春梅稱,日圓短期仍受避險情緒支持。就中期走勢而言,她指當市場消化脫歐因素後,市場焦點轉移至日本經濟疲弱及日央行擬加碼量寬等因素,日圓中期存下行壓力,美元兌日圓或見107。溫灼培則指出,由於英國脫歐洐生不少政治的風險,例如歐盟恐解體,日圓於此政治環境中勢必維持強勢。「直至明年3月,荷蘭大選啟示歐盟不會解體,日圓才能回軟」。至於港人何時兌換英鎊,賴春梅稱若是留學及旅遊需要,現水平可分階段買入英鎊。若是投資,她建議投資者不妨待英鎊進一步回軟才吸納。至於兌換日圓策略,賴春梅表示,如果市民要去日本旅行,但仍未決定出發日期,可待日圓稍回軟才買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6/19683034
新iPhone歐亞銷售看淡傳削明年晶片定單 蘋果股價應聲挫
1 :
GS(14)@2016-09-25 10:15:26【本報綜合報道】蘋果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銷售遭市場睇淡,德國GfK市場研究機構報告估算,iPhone7歐亞地區銷售大約較iPhone6s減少25%。昨日市場更傳出蘋果向供應商提出削減明年首季iPhone7晶片定單最多兩成,消息令蘋果股價受壓。
根據《Business Insider》取得德國GfK市場研究機構報告估計,iPhone7今年歐洲與亞洲銷售(不計美國),將較iPhone6s下跌25%。另外,台灣傳媒引述消息指,蘋果公司向晶片供應商提出削減定單要求。公司計劃2017年首季iPhone7晶片定單按季減少一至兩成。
市值單日蒸發798億
受消息影響,蘋果公司股價受壓,上周五曾跌2.68%至111.55美元,收報112.71美元,跌1.67%,為上周三(14日)後收市最低。iPhone7銷情被看淡,估計令蘋果公司市值單日蒸發102.9億美元(約797.5億港元)。
Gfk透過回應彭博查詢時指,報告披露數字僅限向客戶使用,全部數據均保密,並不會對外公開。蘋果公司亦拒絕回應有關報道。儘管iPhone7銷售被看低一線,各大行仍看好蘋果公司股價前景。野村和瑞銀均給予蘋果公司「買入」評級,目標價為135美元及127美元。
iPhone7號召力大不如前,唯獨亮麗黑版iPhone7及iPhone7 Plus成為搶手貨,其中亮黑色機王iPhone7 Plus256GB在全球熱炒。首日開售更在香港先達錄得每部23,800元的成交價,較原價8,288元高近兩倍,現時在港亦持續出現缺貨的情況。
美國股票基金「失血」
受蘋果股價下跌及油價下滑拖累,美股結束三連升。道指上周五收報18261點,下跌131點;標普500指數收報2164點,下跌12點;納指則下跌33點,收報5305點。總結全周,標普500指數與納指錄得連續兩周上升,分別累升1.19%及1.17%;道指則累升0.76%。美國聯儲局上周四議息後,決定維持息率不變,環球股市升市曇花一現。追蹤資金流向EPFR統計數據指出,美國股票基金「失血」未止。截至上周三(21日)止,投資者向美國股票基金贖回77億美元(約596億港元),創今年6月尾英國公投後最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5/19781040
股評人看淡 憂銀行股價難升
1 :
GS(14)@2016-10-17 08:07:43【本報訊】外界原本憂慮,兩年後執行的國際會計準則9(IFRS9),將令本港銀行面對資本降低、削減派息,甚至要集資的威脅。中國銀盛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指,若監管當局能容許銀行動用監管儲備,對沖資本下跌及削減派息的壓力,對銀行營運前景當然有幫助,但看不見有關因素消除後,香港銀行股板塊會有多大上升動力。他表示,近期銀行股有少許落後反彈,主要受派息能力維持,及美國加息預期對銀行淨息差帶來幫助所致,不過他估計年底美國加息一次後,聯儲局繼續加息的步伐將趨緩慢,故對擴闊銀行淨息差作用有限。以往本地銀行靠人民幣業務,作為增長來源之一,但郭家耀指,現時離岸人幣資金池收縮,業務增長亦有限,從銀行近期爭崩頭低息搶按揭,可見業界「難搵到又安全又高息的生意」,至於推動股價的銀行併購機遇,亦所剩無幾。他相信,除非持續加息周期出現,銀行淨息差有望顯著改善,在目前營運環境下,大行股息不因業務欠佳而減派「已經好好」,不會期望「有乜驚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7/19803221
美盛看淡金融股料成美國大選輸家
1 :
GS(14)@2016-10-20 08:03:47【本報訊】金融股是美國大選的輸家。美盛環球資產董事總經理Mark McAllister昨表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在民調結果中支持度持續領先,料她會勝出大選。他又稱,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當選總統,將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McAllister預料,民主黨重奪參議院控制權,而眾議院則繼續由共和黨掌控。他又認為如果希拉莉勝出,將有利醫療、消費、新能源及傳媒股;若特朗普勝出,則利好國防、能源及化工等股份。不過,他預期無論誰成為白宮主人,金融股都會成為輸家。McAllister指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70%的個人消費具上升迹象,並帶動當地經濟復蘇,美股料持續向好,他預料當局今年最少加息一次。
美元轉弱 油價回升
儲局「褐皮書」公佈前,美股三大指數周三早段個別發展。道指升37點,報18199點;標普500指數升14點,報2140點;納指跌7點,報5236點。至於歐洲市場,英股周三尾段跌0.03%,法股及德股均升0.1%。美元轉弱,追蹤美元兌6種主要貨幣的美匯指數昨日曾跌0.3%至97.63。美國石油協會(API)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減少380萬桶,刺激紐約期油昨日升1.6%至每桶51.08美元。另外,現貨金昨日曾升0.7%至每盎斯1,271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595
特朗普上台 4專家教部署 科技股歐元看淡 防人幣貶值拖低港股樓
1 :
GS(14)@2016-11-17 11:37:06【明報專訊】上周「狂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不論是股巿、債巿、匯巿和金巿都大幅波動,令投資者對後巿難以掌握,為此,《明報》隨即在周二(15日)舉辦「特朗普上台 是危還是機?」投資講座,請來《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知名基金經理黃國英,以及「測巿王」盧楚仁一起分析最新投資形勢,讀者反應極為熱烈。
《明報》陸振球:小心科技股「人踩人」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認為,特朗普當選對香港有深遠影響,尤其是近日債市極波動,有機會影響本港樓市和港股。
他續稱,美國10年債息與人民幣匯率走向於今年9月開始背馳,人民幣愈跌,美債息愈升,匯豐銀行研究報告指,原因是當人民幣快速下跌時,央行出手干預,賣出大量美債,令美債價格急跌,拉高債息,令人民幣的匯價更受壓,形成惡性循環。
港或加快加息 不利樓價
人民幣貶值導致資金外流,令近月來港買樓的大陸客增加,陸振球稱勿以為這對本港樓市定是好事,因為資金外流會加劇人民幣貶值,從而令央行進行更多干預拉升美債債息,最終或令香港加快加息,對本港樓市不利。另外,港樓和港股關係密切,曾淵滄教授曾說「港股好則樓價好」,如港股轉弱,便也不利香港樓價。
炒高港股等內資接貨行不通
深港通於下周開通是大概率的事,陸振球稱現時看AH股溢價以及A股股市,可見內地投資者最喜歡A股,然後偏好是H股,最後才是恒指,尤其是經歷滬港通之後,內地資金變得更加聰明,似乎炒高港股等內地資金接貨已行不通。
另外,科網股近日面臨較大壓力,亞馬遜、facebook都跌幅驚人,納指偏軟。陸振球表示,由基金配置看,此前科技行業佔基金持倉比重一成左右,現時比重已達13%至14%,應小心基金持倉過於集中至科網股,發生「人踩人」事件。
明報記者 姚丁鈺、蘇樂恩
攝影 劉焌陶
[姚丁鈺、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39&issue=20161117
CSI急插 前線代理看淡樓市
1 :
GS(14)@2016-11-20 22:19:31【明報專訊】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43.95點,按周升0.33%,距離歷史高位僅差2.02%,不過計算有關指數涉及的成交,當中有逾八成的交易是在10月24日至10月30日簽臨時買賣合約,未及反映政府兩周前公布新辣招對樓巿造成的影響。至於中原每周向前線經紀進行調查得出的中原經紀人指數CSI,卻由新辣招公布前高達80以上水平,在最近兩周急插至46.2和48.44 (圖1),中原最初推出指數時說CSI極具參考性和前瞻意義,並指若CSI維持在50以下水平,代表樓巿轉勢向下。
事實上,雖然政府公布新辣招後仍續有零星新高成交個案,但樓巿交投卻實在出現萎縮,中原昨天便公布十大屋苑本周末預約睇樓量繼上星期急挫逾13%後,本周末仍未能反彈而續跌0.9%,至於樓價指數會否稍後轉跌,尚待觀察。不過,新辣招前啟德一幅住宅地皮由中資中航集團以每呎樓面地價超過1.3萬元的「癲價」投得,上周五截標而本周開標的觀塘一幅位置不俗的地皮,每呎成交價僅7000餘元,雖然兩幅地皮難作百分百比較,但有關差距也令人感到巿况可能出了變化,而太古城也開始出現撻訂個案,會否也有特別的意義?
除了新辣招外,巿場一些變化也值得留意。自上周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當選後,雖然美國股巿道指稍為震盪後便創出新高,但港股恒指卻連日受壓,就連深港通快開通的消息也未見可以冲喜,而近年恒指與中原樓價指數的變化頗見相關性,如恒指連22,000點不保而急挫,便令人聯想之後樓價也會向下走?
港拆息按揭業主 近月已多付利息
此外,聯儲局主席耶倫周四暗示美國聯儲局12月加息的機會極高,姑不論會否再來一次「狼來了」,美國10年期債息短短數天內已急升接近半厘,而美國的1個月拆息,也已升至0.55厘的高位。自香港採用聯繫匯率後,美息變動往往是港息的領先指標,香港的1個月拆息也升至約0.37厘,較數月前的約0.2厘高了約70%(圖2)。大家要知道,近年新做按揭往往八成以上的業主都是採用拆息按揭,所以不用到12月聯儲局議息之前,採用拆息按揭的業主,已先每月多付至少數百元的供樓利息和支出!
近期美國債息急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造成,向好的方面想,是美國經濟好轉,因此有條件加息,也有分析指是因為特朗普上台,他的政綱是大搞基建和發債融資,因此預期通脹升溫,金融巿場更創出新名詞「TRUMPFLATION」,如此債息自然升,並因此令到美元出現強勁升浪。
美元強人幣弱 恐成惡性循環
說到美元急升,其中一個原因是美息上升,自然添加美元的上升動力。還有一種說法,是人民幣近期大跌,人民銀行為免人民幣跌得過快以至崩潰,便要拋售包括美債等外儲資產來托人民幣,但拋售美債,又會令美息升得更急,持有人民幣的吸引力也會削弱,這樣人行又要拋售更多美債,於是美息更升而人民幣更弱,造成了惡成循環……
而巿場又有另一種說法,乃是特朗普說會減低利得稅吸引大公司回流美國,筆者便有基金朋友說這會造成全球資金流向美國,會不利香港和新興巿場。另一種更恐怖的說法,則是意大利下月公投,隨時會搞出真脫歐的大頭佛,所以歐洲資金「先走為敬」,先走去美國避險,美元升勢因此一發不可收拾。
雖說最近人民幣大跌,連「保七」也危危乎,以至部分內地人將資金撤來香港買樓。不過,原來香港銀行結餘,已由高峰的4200億元銳減至2600億元(圖3),固然是金管局發行票據吸走游資所造成,但也要小心北水可來也可去,如香港一旦出現撤資,利率可以升得很快。
美元升港元跟升 港息難保持不變
美匯指數已升穿101水平而創出13年多的高位,若單以技術分析而言,量度升幅可升至120至125水平,回想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經濟和股樓飽受摧殘,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鄰近國家匯率大跌而港元因聯匯而跌不了,現在人民幣大跌,美元急升,美息也急漲,港元要跟隨攀升,港息料也難保持不變,但樓價卻已遠高於1997年的水平……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03&issue=20161119
港上月人幣存款急跌首三周挫5% 銀行界續看淡
1 :
GS(14)@2016-12-03 05:05:33【本報訊】受美元走強衝擊,11月人民幣貶值速度加快,金管局預報首三周人幣客戶存款會較10月底明顯下跌。消息透露,該局初步收集數據顯示,11月首三周存款較10月底跌約5%,但最後一周表現未知變化如何。記者:劉美儀
多間銀行指上月人幣客戶存款跌勢加劇,減幅是今年以來最明顯,按月計會有單位數下跌,預期11月及12月連續兩個月客戶存款及資金池總額,均較10月底顯著減少。金管局發言人回覆,尚未收到11月全月的人幣存款數字,待數字確定後會公佈,存款升跌受投資者資產配置及對人幣前景看法、實際使用、業務需要和利率等因素影響。10月份本港人幣存款掉頭下跌,惟按月僅跌0.4%。
曾淵滄:大部份人幣已沽
去年8.11滙改後,9月底本港人幣存款及資金池(連存款證計),分別按月跌8.5%及8.2%,是該局公佈人幣資金池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今年7月份錄得最大人幣存款單月跌幅(跌6.2%),主因是英國脫歐,英鎊跌引發美元升及海外人幣拆倉潮。高峯期曾持有「幾百萬」人仔存款的股評人曾淵滄表示,去年底已換走大部份人幣,目前只保留數十萬元當平日使用,因他是2006年港元仍貴過人幣(每百港元兌超過100人幣)時敍造存款,故沽貨時沒有滙率損失。他指8.11後到今年10月,是央行滙改引發人幣貶值,但10月起至今,不是人幣跌而是美元升,因加息升溫、特朗普當選及人行不再干預所致。對仍持人幣存款的客戶,他說「冇得建議」,要視乎美元幾時停止升勢。
渣打:跌勢較10月底加快
渣打香港個人金融業務存款主管麥傑良指,10月份人幣存款微跌,但11月「見到存款確實較10月底跌快咗」,該行單計零售客戶存款,按月減少約5%、6%。自去年滙改及今年初人幣大跌後,他指第三季人幣已見趨穩,惟第四季跌勢又加劇,他估計上月及本月份,會續見人幣存款流失。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及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均說,11月份人幣存款明顯跌得急,大細額存款到期後,都有兌回港元或美元現象,料上月份人幣存款應有單位數按月跌幅,是今年以來跌幅顯著的一個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2/19852333
評級機構穆迪惠譽 看淡內銀前景
1 :
GS(14)@2016-12-07 07:24:39【明報專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及惠譽不約而同唱淡中國銀行業。惠譽發表報告表示, 對中國銀行業前景持負面態度,因內銀盈利能力薄弱及強勁的信貸增長,將持續令其資本狀況受壓,另外,企業不斷上升的槓桿率亦是中國銀行面對的主要風險。惠譽表示,低利率、貸款轉讓、「債轉股」等旨在減輕借貸企業債務負擔的措施,令中國債務解決方案的時間表一再拖延,只要中國GDP增長目標仍然依賴信貸支持,企業槓桿率將持續上升。
惠譽:GDP目標依賴信貸 槓桿持續上升
穆迪亦發表報告,表示對中國銀行體系前景不感樂觀,穆迪稱隨着內地企業架構重組、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個別領域資產價格上升,在未來12至18個月,中國銀行業將會面臨更多挑戰。穆迪預測,中國明年GDP增長將由今年首三季的6.7%,下降至6.3%,另外,考慮到企業貸款需求下降,及中國政府致力實施企業去槓桿化,預期信貸增長將會適度增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60&issue=20161206
大行看淡歐元 兌美元料穿1算 英國經濟較強 鎊匯走勢勝歐元
1 :
GS(14)@2016-12-29 08:11:07【明報專訊】來年歐元區內多個選舉浪接浪,加上今年西方盛行的保護主義風氣未減,多間大行均預期來年歐元弱勢持續,其中花旗預計歐元兌美元在6至12個月內跌穿1算水平。另外,盛寶銀行外匯策略主管John J. Hardy認為,來年首季英國在歐盟的讓步下,將擱置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歐元兌英鎊將重回英國加入歐盟時0.73的關鍵水平。
聖誕假期剛過,外匯市場流動性仍然偏低,歐元及英鎊兌美元分別靠穩1.045及1.228左右水平。過去一年,外匯市場受英國脫歐公投及美國大選影響而大幅波動,歐元及英鎊在脫歐公投及意大利銀行危機陰霾籠罩下持續走弱。市場主流意見認為,面對來年歐洲多個國家大選,歐元將繼續貶值。
花旗﹕歐元難重返1.05水平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張敏華表示,市場明白特朗普的政策需於2018年才正式推行,但觀察歐元及英鎊兌美元的相對強弱指數(RSI)仍然偏軟,來年美元相對歐元及英鎊而言,預料持續強勢。她表示,早前歐元跌破1.05這個重要關口後,亦難以重返1.05水平,未來數月歐元應該會在1.00至1.05水平徘徊,長線仍然弱於美元,因此花旗歐元兌美元6至12個月目標價為0.98。
英經濟表現較歐正面
張敏華續稱,機構投資者會視乎息差,在美元、歐元及日圓之間調撥資金,「10年美債孳息率反映市場對美元未來走勢的展望,美匯會跟隨債息走勢。當美匯向上,歐元則會下跌,因為機構投資者傾向將資金在最流通的數個國際貨幣之間調配。」英鎊方面,她認為脫歐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反映,預計來年英鎊兌美元或進一步下跌至1.14的水平。
John J. Hardy則表示,來年歐洲右翼勢力抬頭的亂局,將使歐盟與英國談判出現變數。他預期歐盟讓步,提出的條件將較上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提出的更為吸引。在這個情况下,英鎊的走勢明顯較歐元理想,他認為歐元兌英鎊將跌至大約0.73水平。主流意見認為,英國將如期脫歐,但以基本面而言,英國的經濟表現較歐洲正面,作為一個國家,英國要實施財政政策時,亦較由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歐元區容易,相比之下英鎊匯價將較歐元穩健。
東方匯理外匯及貴金屬諮詢部環球主管Davis Hall卻認為,參照過往30多年歐元兌美元的數據,歐元兌美元的合理價格大約為1.20,目前已處於超賣的狀態。
他根據圖表分析指,歐元兌美元16年的循環已於今年6月見低位,上升趨勢大約始於1.00至1.02,建議投資者可於2017年首季買入歐元。他又表示,特朗普即使推行增加基建開支等政策,最快亦要2018年才開始見效,而且特朗普對美國在貿易方面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尚未反映,目前市場對美元過分樂觀。
明報記者
[蘇樂恩 2017前瞻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57&issue=20161229
上季蝕304億 今年續看淡投資環境外滙基金擬減非美元資產
1 :
GS(14)@2017-01-26 18:17:20■陳德霖稱會以多招應對今年「低回報、大波幅」的投資環境。 黃耀興攝
【本報訊】特朗普當選及美國加息預期升溫,令去年第四季外滙基金組合內債券及外滙估值損手,猶幸美股及外圍股市意外攀升,加上防禦策略減震,使季內外滙基金投資收益虧損較預期少,上季投資收益蝕304億元,是去年唯一見紅的季度,全年計仍賺610億元。記者:劉美儀 陳洛嘉
金管局料「低回報、大波幅」的投資環境今年仍會持續,總裁陳德霖稱會以多招應對,包括繼續減持非美元資產。為應對強美元及投資市況變數,該局將非美元及非港元資產佔比,由2014年底17.5%壓縮至去年底8%,是近年外滙基金持有非美元資產佔比的偏低水平。
去年賺600億 「相當唔錯」
陳德霖對去年市況動盪仍賺逾600億元,表示「相當唔錯」,今年續透過減持非美元資產、減少長債增持短債及現金、加大長期增長組合投資等三招防禦,穩中求進,盡量爭取今年投資表現錄得正回報,但市況變幻不可作保證。學者則認為,美元強勢將持續,外滙基金的非美元資產佔比,宜降至約5%水平。去年度外滙基金整體投資回報率為1.8%,其中投資組合回報率為2.8%,並未包括投資於私募基金或房地產等高回報的長期增長組合。
料低回報大波幅時代來臨
外滙基金根據約3.3%的支付息率,分別向財政儲備支付費用230億元,向特區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支付96億元。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說,面對金融風暴後量寬造成全球低息環境,自2010年以來,低回報大波幅的年代已經來臨,「嚟緊兩三年我預計會持續」。該局助理總裁(風險管理及監察部)劉慧娟補充,其他主權基金亦普遍睇淡投資回報前景,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便將未來預期回報率降至約2%。去年底外滙基金累計盈餘為5,467億元,外滙基金總資產為3.63萬億元,去年第四季港股、債券投資及非美元非港元外滙估值均見紅,分別虧損80億、177億及193億元(見表)。外滙基金亦持有小量人民幣資產,陳德霖表示,過去兩年該局已將非美元資產佔比降低,但在投資多元化策略下,外滙基金仍會持有部份外幣資產。經濟學家兼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特朗普當選後美滙及債息抽升,對投資市場衝擊甚大,外滙基金上季虧損已較市場預期少,與該局進行了債券年期調整及外滙對沖風險有關,美股及外圍股市上升亦幫補不少。市場料今年聯儲局平均加息3次,他認為在歐洲亂局及日圓疲弱局面下,未來一兩年美元仍然偏強,外滙基金可繼續增加美元資產,非美元部份降至5%亦屬合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6/1990923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