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家:看淡今年金飾市道

1 : GS(14)@2017-02-02 02:32:01

【本報訊】金價去年結束3年跌勢,全年累升8.5%,雖然金價有回升,但仍較2011年最高位的每盎斯約1,900美元有偏差。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去年因資本市場暢旺,金價徘徊於1,200美元至1,400美元左右,對金銀業界來說算是低迷,今年全年市道持續看淡。至於2017年金價走勢,他則指或於第一及第二季有波幅,大戶宜減低長倉持倉量:「希望第一、二季金價會向下一個大調整,如打穿1,100蚊(美元),減低長倉持倉,之後就會升到1,400蚊。」他又指,因今年上半年英國正式展開脫歐程序、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場令環球市場帶來不確定性、以及歐洲受恐怖襲擊等問題困擾,料會影響金價走勢,又指如果今年上半年金價可升穿每盎斯1,450美元,下半年則有可能升至1,600美元的高位,較現水平約1190美元,看漲約35%。另外,張德熙又看淡2017年零售市道:「好難講,完全好返哂就難少少,美國換總統,唔知會有乜對中國嘅政策。」他認為,至少要到下半年零售業才喘定,因為內地客仍是零售主要客源,而環球亦面對不少問題,包括人民幣貶值、歐洲政局不穩及美國新總統上場。劉克斌則表示,對零售前景仍抱審慎態度,惟指適逢金價下跌及產品種類增加,料新春期間生意升一成。?蘭詩則表示,長假期效應淡化,加上人民幣貶值或影響消費意欲,料農曆新年銷售與去年相若,短期內對香港巿場維持觀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1/199142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08

大企業看淡前景 道指微升

1 : GS(14)@2017-02-11 18:33:30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意外降至3個月低位,同時多間公司對前景預測黯淡,惟美股周四早段表現向好,道指昨日早段最多曾升40點,報20095點。


美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減

美股周四早段造好,開市後10分鐘(約本港晚上10時40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報20089點,升35點。標普500指數報2299點,升4點,納斯達克指數昨日續破頂,升15點,報5697點。法興去季純利按年倒退41%至3.9億歐元,惟去季壞賬撥備減少,宣佈增加派息一成至每股2.2歐元。歐股尾市向上,英、法、德股分別升0.19%至0.66%。數據方面,截至上周六(4日)止,美國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2萬人,至23.4萬人,為去年11月以來最低,低過分析員預期24.9萬人。截至1月28日止,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則增加1.5萬人,至208萬人。公司業績方面,全球最大飲料生產商可口可樂季績對辦,惟公司對業務前景預測差過分析員預期,股價於美股交易早段最多曾跌1.43%。可口可樂去季淨收入按年跌6%至94億美元(約733.2億港元);經調整後每股盈利為37美仙。另外,Twitter去季收入按年升1%至7.17億美元,或每股盈利16美仙,略差過市場預期7.401億美元收入。但公司預測今年首季盈利為7,500萬至9,500萬美元,遠差過預期1.91億美元。Twitter股價昨日開市前跌近一成,美股早段續跌1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0/199237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24

張敏復出 看淡半百人生

1 : GS(14)@2017-03-04 10:18:22

■張敏上月生日,獲友人送上寫上「綺夢」的蛋糕慶祝。微博圖片



在《賭聖》入面飾演萬人迷「綺夢」的張敏,當年成為萬千少男的女神,可惜她在2003年淡出香港娛樂圈,之後行蹤飄忽,跟圈中人斷絕交往,銷聲匿迹。直到2013年,本報收到消息張敏定居北京,跟經理人劉永輝完婚。做了人妻的張敏養尊處優,去年底開了微博戶口並上載近照,有不少網民重遇女神開心不已,大讚女神保養得宜!



■張敏憑「綺夢」一角令人難忘。資料圖片

自信去面對

剛剛過了49歲生日的美魔女張敏,早前接受周刊訪問,正式宣佈復出幕前,她希望:「這一次,我想,簡單的,回來」,因為她認為「看我的人,才能越多可能。」談到多年的轉變,張敏指最大差別是消瘦了不少,以前做人做事都好有個性,現在性格改變,可能被歲月磨平,心靈變得安靜,個人容易沉澱。張敏相信是近年對人生的想法有頓悟,用不同的心態、感悟事情的程度,去到另一個層次,她自言已經不會再在意其他人怎樣看自己,只要對自己有自信、凡事採取開放態度面對,所以決定以「簡單」方式回歸演藝生活。撰文:非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04/199467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52

資深投資者看淡 分批割禾青

1 : GS(14)@2017-06-18 11:09:23

【本報訊】如今社會狂熱高呼樓價必漲,買樓收租幾十年的中原執董張奕威(Simon)卻不苟同,形容樓市淡友集體淡聲有如1997年跌市前夕,推斷樓價下滑不遠矣,早前更分批放售物業,收割利潤離場。「回歸20年,香港經濟啱啱好係一個循環」,Simon長年研習本地樓市波動,分析二戰後至回歸前數十載的樓市周期,結論是每個周期樓價由低位到頂峯的累積升幅介乎4至8倍。


「千祈唔好?家入市」

「以前我一直講,無論CCL(中原城領先指數)係40點、50點,我都話一定見120點,個個話我痴線」,Simon稱信心源自過去樓市規律是由谷低反彈到高位最少錄4倍升幅,以指數31.73點最低點為基數,能夠升至120點是理所當然。「唔係政府壓住個樓市?家都癲咗,CCL過咗200點都有……尤其係新一屆政府,等你升到160點咁熱血沸騰,佢點都要做嘢喇啩,政府真係有工具可以即時降溫……等外圍經濟降溫,可能就會出現下跌周期」,Simon奉勸買樓要有耐心,「千祈唔好?家入市呀,個風險好鬼大,太似97前。食咗呢個(跌浪),你可能成世俾佢拖死㗎,真係唔使考慮」。■記者陳東陽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8/20059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01

四成千萬富翁看淡樓巿

1 : GS(14)@2018-03-24 08:35:3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386&issue=20180324
【明報專訊】樓價指數再創新高,由代理香港置業進行的首季「置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逾五成受訪者預料未來12個月樓價走勢平穩向好,考慮入市的比例升至今年首季的64%,比例為同類調查有紀錄以來的8季新高,反映一般巿民對後巿看好和打算入巿。不過,由花旗銀行去年9月至11月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一項針對千萬富翁的調查卻顯示,認為未來一年樓價會下跌的受訪者比例卻高於看好後巿者,似乎真正的有錢人,對後巿遠較一般巿民審慎。

花旗上述調查合共成功訪問了4139名受訪者,並由此推算出香港擁有1000萬港元或以上流動資產、即所謂「千萬富翁」共有6.8萬人,按年增加了15%。受訪者當中,看好未來一年樓價續升的有38%,認為樓價會橫行的則有22%,估計樓價會跌則有40%(圖1),反映看淡後巿的富人多於看好,或可由此推論富人較一般巿民對未來樓巿相對審慎。

能成為千萬富翁,予人感覺自然會較一般巿民的分析和投資能力較強,則他們對未來樓巿較審慎,便很值得大家思考。當然,這一刻對後巿審慎,並不等同他們會急急賣樓,又或是一直都是看淡後巿;事實上,根據花旗的調查,受訪的千萬富翁,高達84%擁有物業,當中39%更是擁有中國或海外樓宇(圖2),平均持有3.2個單位(1.9個為香港單位,另1.3個為海外物業)。

千萬富翁不再熱中買港樓

另外,千萬富翁持有的資產,以巿值計72%屬於物業(圖3),不過,最新調查問及他們可會繼續買樓,只有8%回答說會打算繼續買香港樓,但打算到海外置業的約32%(圖4),花旗認為香港現在再買樓投資要付高昂辣招稅,可能是千萬富翁不再熱中在香港買樓的重要原因。

除了物業以外,千萬富翁持有的流動資產,股票是他們最優先選擇的投資項目。說到股票,筆者一些朋友會買地產股代替買磚頭,認為既不用付辣稅,樓巿升有關股票多數也會升,且所收到的股息隨時比買樓收到的租金回報更高。

投資恒地股票 5年升值2倍多

筆者在此申報利益,其實近年一直有捧「四叔」場的恒基地產(0012),該公司在本周三剛公布業績,不計物業重估的盈利按年增加38%,派發末期股息每股1.23元,全年股息則為1.71元,以當天收巿價計股息率約為3.2厘,已明顯高於香港各類型住宅租金回報率1.9厘至2.7厘。

大家更要留意的是,恒地今次再宣布十送一股紅股,這已是該公司連續6年送紅股,假設派紅股後恒地股價仍能持續上升,一年後股價返回派紅股時的水平,連同紅股及派息,持有恒地變相每年便有10多厘回報,可說是隱藏的絕對高息股。

根據投資的「七十二定律」,假設恒地保持每年可派3厘息,而繼續年年十送一紅股,而股價又可返回派紅股時的水平,將七十二除以十三,約5年半投資恒地,回報便可在5年半左右翻一番,其實近5年多,恒地單是股價已升了約1倍多,連同上述紅股和股息,即總回報超過兩倍,絕對不遜買樓收租。

說到恒地,除了去年以230多億元投得中環美利大廈地王而為巿場矚目外,早前再以近160億元一口氣買入海航的兩幅啟德地皮,短短兩天便能完成交易,便反映其財務資金極充裕,可隨時做「白武士」。

恒地主席李兆基在業績報告寫道,集團經多年努力「播種」,現已進入「豐收期」,本年度之業績大幅增長,創出歷年最佳紀錄,又指如無不可預見之情况,預計下年度之業績會有理想表現。若如是,筆者認為不妨繼續持有這隻股票。

港元定存息有2厘 削買樓吸引力

在恒地公布業績之後,美國聯儲局在香港周四凌晨也宣布再加息0.25厘,雖然香港銀行未有即時追隨加息,但一些香港銀行如渣打(2888)的港元大額(100萬元起)18個月定期存款息率也調升至2厘,渣打更指未來相關利率將會再升。當敍做港元定期存款也可收到2厘或以上的收益,基本上近零風險,則買樓收取1.9厘至2.7厘的租金回報,還要付辣稅和要扣除差餉、管理費等,實在難言吸引。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01

陸振球:大眾看好 大戶看淡

1 : GS(14)@2019-04-21 08:52:2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142&issue=20190420
【明報專訊】投資巿場有所謂Main Street與Wall Street的說法,意謂周街散戶大眾的行為,往往是由華爾街大戶或內幕者所操控,他們最終會成為大鱷的點心。其實,樓巿也往往出現大眾和富人的看法不同,投資者應相信哪一方有較高的勝算?

先看看香港樓巿的Main Street看法。星之谷按揭日前公布了委託香港大學進行的《港人樓巿展望》調查,受訪的一般巿民,在近期樓巿彈升下,有59%預計未來樓巿會升,去年底同類調查則只有16%看好。至於認為未來半年樓價會下跌的一般受訪巿民,比例由去年底佔55%急降至只有8%(見圖1),反映一般巿民對樓巿的情緒由看淡急速變得樂觀。不過,有關巿民去年底大部分仍在看淡樓巿,樓巿之後卻急彈,則現在轉為看好,會否又再一次看錯巿?

樓市彈升 一般巿民轉看好

看完Main Street,又看看香港樓巿的Wall Street的看法。花旗銀行近日也公布其最新的《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2018》的調查結果,該調查同由香港大學有份參與,透過訪問了4192名受訪者,得出估計香港共有51.1萬名持有1000萬元或以上淨資產的千萬富翁,創調查以來的新高,當中更有6.9萬人擁有1000萬元或以上的流動資產,總資產中位數為1630萬元。

上述調查於2018年10至12月、2019年2至3月進行,以電話及街訪形式訪問4192名年齡介乎21至79歲的香港居民,資產淨值的定義包括固定及流動資產,再減去負債水平。原來調查發現千萬富翁平均在香港擁有1.9個物業、0.6個內地物業及0.7個海外物業,當中22%的千萬富翁於過去5年曾購買物業。

有趣的是,花旗的調查和上述星之谷的調查明顯出現差異,有56%的千萬富翁看淡未來12個月樓價(一般巿民只有8%看跌未來6個月樓價),較2017年的33%有所上升,而看好未來12個月樓價的千萬富翁則只佔27%(見圖2)(一般巿民卻有高達59%看好未來半年樓價會升),那你認為將來是一般巿民看對,還是千萬富翁的看法較準確?

千萬富翁海外置業興趣較大

進一步看,只有10%千萬富翁有興趣在香港再買物業,沒興趣的比例則高達53%,認為現在是入巿好時機的更只有8%,認為現在入巿是壞時機的則佔48%!另一較有趣的觀察是,除上述只有10%千萬富翁有興趣在香港再置業,而有興趣在內地買樓的則佔11%(與在香港買相若),有興趣在海外置業的千萬富翁比例卻高達20%(圖3),公布有關調查的香港花旗銀行總經理林智剛認為,香港樓價高企(其實內地也是),加上政府政策影響,令千萬富翁尋找海外投資物業的機會。

筆者記得,早幾天財經網的一段報道指出,林智剛以私人名義持有的薄扶林碧瑤灣26座中層C室,於本月初沽出,單位為實用976呎2房戶,成交價1810萬元,實呎18,545元。據悉,林智剛於2010年以950萬元購入單位,持貨9年,帳面獲利860萬元,物業升值91%。看來,林智剛似乎頗認同千萬富翁看淡香港樓巿,他也身體力行的減持物業套現。

新盤改發價單 售價即變克制

新盤招標氾濫成災,早前地產建設商會開會後得出共識只是非豪宅盤才保證首20%單位不會招標,可說是更加火上加油,令到政府如被剃眼眉,最終說要規管。好了,近日終有一直用招標賣樓的新盤「識做」改發價單,大家即時看到售價變得克制!香港政府由於弱勢,往往是見不到投訴便不會主動出手,如不是早前本報同事做的新盤招標統計,出街後引來社會嘩然,政府可能繼續後知後覺或隻眼開隻眼閉,雖然現在算是亡羊補牢,但早前透過入標買樓的,可能因透明度不足,竟出現低層單位貴過高層近兩成樓價的成交,受害者又不知可如何追討。

政策落後形勢 政府應檢討

樓宇買賣涉及銀碼龐大,相差一兩成隨時等同買家的數年收入,因此物業資訊包括價格的透明度極為重要,但政府在這方面的配合往往落後形勢,實在應檢討,而其做法往往是先叫業界自律,等所謂的「自律」無效,甚至是社會怨聲載道才做補救,實在說不過去。

又如土地不足的問題,也要花上極長時間作所謂的大辯論,又看看大辯論後要進行的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政府是否可迎難而上?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5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