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去火星採礦
1 :
GS(14)@2012-08-07 12:16:2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07/16581368
昨日金融新聞乏善足陳,反不及火星的圖片叫人吸引。美國太空總署( NASA)第五部火星越野車「好奇號」,昨日成功降落火星,把地面清晰的影像傳回地球,正式展開長達兩年的科學探索,包括火星的生物迹象。
政府削經費 科學研究難
這個耗資25億美元、以核能推動的好奇號,是史上最大膽及最昂貴的火星探索計劃。好奇號不但能用激光儀器來分析石頭的化學成份,也配備鑽嘴以研究地底的化學紀錄,是流動實驗室,有助進一步勘探火星。
好奇號的成功,固然令太空總署的火星探索計劃,有成績交差及爭取更多資源,亦為中國及俄羅斯的火星計劃,設下最低標準。
本來昂貴的基礎科學研究,在歐美經濟陷於低谷的今天,是很難有市場的,但近期出現的多項成就,如歐洲核研究組織利用巨型粒子加速器發現「上帝粒子」,加上今次成功登陸,都在民眾間加了分,但要逃過政府削減經費的一劫,可能比登陸火星難度更大。
民間組公司 股東陣容勁
幸而民間有取而代之的勢頭,4月時一家叫 Planetary Resources的公司宣佈成立,其宗旨竟然是要到外太空開採資源,並運回地球出售,情節有點似電影《阿凡達》,而這家公司的股東,正正是《阿凡達》的導演占士金馬倫,其他股東也星光熠熠,包括 Google的行政總裁 Larry Page及執行主席 Eric Schmidt、前微軟高層 Charles Simonyi及曾競選美國總統的德州富豪 Ross Perot的兒子等。
雖然構思有點異想天開,但絕不是「是但噏」,公司打算後年先發射一系列小型太空望遠鏡,以尋找合適的小行星作開採目標。再用十年時間,發射另一批太空船去勘探有關目標。
勘探成本貴 豪賭中豪賭
現時太陽系已知的小行星近9000枚,集中在火星及木星的軌道上,但也有不少較接近地球的,足以讓人類捷足先登。它們多為行星形成的時候分裂出來,故此資源含量豐富,尤其一些稀有金屬如銥。
不過,最困難的莫過於開採的部份,做法可以是用無人太空船直接開採,或將其移至較近地球的距離再開採。
太空總署的研究便估計,要用無人太空船攫取一枚重500噸、直徑7米的小行星,並將其移至環繞月球的軌道,令其可以被勘探及開採。估計要26億美元的經費,以及到2025年方可成事,這還未計開採的成本,之後如何把礦物運返地球,更是一件超大的難題。
亦有研究估計, Planetary Resources要有合理的成功率,公司的出資可能要高達1000億美元,即使超級富豪,都已經不能當成一個玩意,而是輸身家的舉措。
我是普通市民,這類比高大空計劃更名副其實的計劃,在我眼中比豪賭更似豪賭,但始終着眼點是改善世界,試想想外太空的探礦計劃一旦成功,將可能徹底解決資源枯竭的問題,更可能藉此引發種種創新,社會的格局可能一下子改變,正如有史學家認為,當年煤的廣泛使用,促成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
你聽過從前有一對兄弟夢想學雀仔飛,夠癲未?他們最後發明了飛機這件東西。
丘亦生
金融中心 fan page:
鄭基恩接棒 帶學生上火星
1 :
GS(14)@2012-11-11 11:43:31心態上幾好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1/18063800
作為一間已有一百四十三年歷史名校的校長,公眾對Ronnie Cheng的認識不多,連維基百科都沒有他的資料。「我自己同張校長有少少唔同,我prefer(情願)低調一點。」低調慎言以外,現實的另一面是,鄭基恩差不多從未走出過男拔的校園,由小學至中學,然後是大學畢業、碩士畢業後返回母校任教,屈指一算,人生最美好的歲月,都是在男拔度過。
成長經歷令他憐恤基層
「我來自典型的香港中產家庭,幼稚園就讀根德園,之後同時考上了喇沙和拔萃。其實我老竇是喇沙仔,但因為我們是基督教家庭,最後還是選擇了拔萃。」他爸爸是抽紗商人,繼承了爺爺嫲嫲白手興家的財富,在鄭基恩十歲以前,家中一切都好,他曾經是那種閒時學吹笛、打網球的闊少爺。
「升上中學後,老竇因為生意做得太急,情況突然直下插水。由原來一條街幾個舖收租,變成不時有人上門討債。到後來我們差不多每年都因為交不到租而搬一次屋,越搬越細、越搬越遠,最後由九龍塘(獨立屋)搬了往新界的村屋。像電影情節一樣,連車也被拖走了。我每天放學就乘火車往紅磡接妹妹(那時就讀拔萃女小學),然後再返大埔。」男拔一向予人貴族學校的印象,由公子哥兒謫成落難王孫,箇中苦處只有自己知。
「那時不懂得向學校求救,知道我家事的同學不多。我自己心裡當然會有不安,但平日仍像無事一樣,照樣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合唱團、辯論隊等等。有時星期六返團契後,同學們會結伴往餐廳吃飯,他們一般家境較好,吃得也好,我就隨便叫一碟豉油飯,他們問到,我就說:我不餓呀!」
家道中落,家中各人的心情都不好,潮州人尤其性子急,於是變成家無寧日,學校成了鄭基恩的避風港。「因為校園相對上寧靜得多,令我可以有寄託。我由那時開始已習慣了呆在學校不想回家,到出來工作後還是這樣,放工後總要兜一個大圈才返歸。」由於在學校的合唱團裡得到很好的栽培,鄭基恩中六畢業後考上了一家美國的大學,一心想攻讀音樂,但沒錢交學費,加上家中債台高築,惟有停學。「我日頭在一間公司做文職,晚上幫學生補習。有時一邊工作一邊會想:我係咪就係咁呢?我一生係咪就會這樣過呢?下一步又點行呢?」在一餐白飯兩條腸仔的省吃儉用下,一年後終於把父親的債務還清,可以繼續升學。大學畢業後,他返回男拔教音樂和英文,之後再往美國伊利諾州大學修讀音樂碩士課程,之後,仍是返回男拔教音樂。
專訪移民火星中國候選人太空夢李大鵬:「不會再回來」
1 :
GS(14)@2015-03-03 01:50:45
■李大鵬
由荷蘭私人公司主辦的「火星一號」(Mars One)殖民計劃,二○一三年四月接受申請,有逾二千七百人付費報名,上月中篩出最後一百名候選太空人,之後會從中再選出四人到火星。當中兩名入圍的中國候選人分別是李大鵬和林曉霞(Michelle),他們日前接受本報電郵訪問時坦言,知道要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存在重重困難風險,但就是不想錯過做第一批「火星人」的機會。記者:孫天愛
李大鵬在河北邯鄲市林業局上班,有車有樓,與妻兒過着安穩生活,但他內心原來藏着一團火,「別人沒做過的事要做一做」,聽到「火星一號」計劃就毅然參加,揚言:「我要上太空!」他看得很宏觀,認為人類、地球面臨核戰、小行星撞擊等危機,為延續文明,「移民火星越早越好」。李大鵬大學並非主修天文,父母從商打工也沒有相關背景,與太空的緣份始於八、九歲時在鄉間玩電筒照星星:「在農村經常停電,沒有燈光污染,能直接看到宇宙深處,體會到星際航行。」他相信人類由村落、國家再到環球,會層層升級,終會打破言語等隔膜,而最高一級寄望在火星。
■「火星一號」計劃會挑選二十四位太空人,計劃分批送到火星殖民。
每天跑步勤練英文
為移民火星,李大鵬在報名階段就花了四個多月準備才交上申請書和近十九分鐘短片(主辦要求為一分鐘),其間他熟讀主辦單位寄上四十多頁的資料,花千多元人民幣買火星有關的書籍惡補,每天勤練英文單字,又添置LED燈等拍攝器材;接送孩子時,特地把車停遠幾百米,每天小跑鍛煉健身;連刷牙都很細心,只因在火星不能有半點病痛。
懷念帶不走的肉類
李大鵬接受第二輪視像面試時,由克拉夫特(Norbert Kraft)提問,被問到如果三年後可重返地球會回來嗎?他回答:「不會再回來」,理由是評估後覺得回航風險很高,亦無法再適應地球重力。但這樣不代表他不掛念地球,他跟記者說會帶家人照片和地球泥土同行,也會懷念帶不走的肉食,「到火星可能長期不識肉味」。他坦然到火星風險大,也存在技術困難,即使他最終未必被選中,但相信人類總有一天能成功;而在申請過程中他學到新事物,在網上和讀書會認識到投契的朋友,已是收穫。入選「火星百強」令李大鵬在家鄉成為名人,他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關心天文,他讀小學的兒子亦取名浩宇,意指「浩瀚宇宙」,暗藏他對下一代的寄望,不想下一代做地球的井底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2/19060205
專訪移民火星中國候選人太空夢林曉霞:「人類走更遠」
1 :
GS(14)@2015-03-03 01:50:49
至於在廣東汕頭一家服裝公司任職的林曉霞,只在小時候看百科全書和紀錄片看過太空的報道,說生命有可能起源於火星,覺得很不可思議,很希望證實這個理論。當得悉「火星一號」計劃後,又重新喚醒了內心的火星夢:「原來普通人也可以到火星,四十多年前踏足月球後,人類可走得更遠。」
帶茶葉上火星
她說:「我很感激宇宙給了我這個肉體,並且是有思想的。我一直覺得自身的存在很神奇,如果這個神奇的存在,能對人類進程突破做出一點點貢獻,我也就找到了作為人的最大意義。」她在一分鐘報名短片中以性格取勝,表現開朗搞鬼,以中國腔英語向火星高呼「YES」,列舉三大賣點:年輕(Young)、有活力(Energetic)、單身(Single)。當得悉入圍後,她興奮得徹夜想像火星生活:「整潔白色的室內環境,一出生活艙要穿上火星服(太空衣),可能做一些地質和大氣的實驗和研究,感受低重力,仰望天空感受來自星星的你。」對於她以單身作賣點,記者問她在地球未遇上「都敏俊」就離開,不覺可惜?她答得爽快:「我不是一個傳統希望結婚生孩子的人,我想要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她上火星是想突破平凡人生。移民火星一去無回,林曉霞稱最初應有一段時間會很難過,就像她十七歲離家到廣州讀書,「剛開始非常不習慣很想回家,慢慢習慣了覺得沒甚麼」。為減思鄉情,她除帶備家人照片,還會帶平時看的聽的短片、歌曲,還有一包茶葉。
「說不怕是假的」
火星之旅四人一組同行,她希望夥伴是「有默契、聰明、對人和動物有愛心,心理健全的人」,但一百位候選人中,暫時她只認識李大鵬。至於旅程的危險,坦言「說不怕是假的」,不過她相信主辦單位會做足準備,之前亦會有八個運送任務,包括通訊衞星、生活艙、物資供給,成功了才載人去火星。如入選,還有十年才升空,不排除屆時會改變主意。去到火星必須穿太空衣,她會懷念在地球隨便「踢人字拖」就能出門的日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2/19060211
「火星太高了 爸爸不要去」
1 :
GS(14)@2015-03-03 01:50:51
家人一開始都清楚李大鵬(圖)和林曉霞報名的事,但只當是夢話,直到兩人入選,才意識到「永別」可能成真,越來越擔心。「火星太高了……爸爸不要去火星!」李大鵬兒子抗議。兩家最大反對聲音都來自媽媽,林母和兩位姊姊覺得任務太危險,亦不能接受此生無法再見。林只好安撫她們未必能獲選,但如果真的入最後四強,證明她有資格上火星,她會認真游說家人讓她出發。至於李母,李大鵬形容母親平日喜歡看新聞頻道的新奇報道,理解「火星一號」計劃,但不能接受他參加;妻子亦不贊成,但又鼓勵他做相關研究,心情矛盾。同事就戲說要拿「火星人」簽名,只有初中同學王冰川真的支持,出力協助他拍攝報名短片,李十分感激。如家人堅持,他最終願意留在地球,「也許做一些技術工作,把別人送上火星,同樣是參與人類登陸火星的壯舉」。
僅付85元報名 不感到受騙
對於有報道認為集資六十億美元(四百六十八億港元)的「火星一號」計劃是騙財,李大鵬和林曉霞都不同意。他們除了獲選後一段時間要保密,兩人亦可隨時無條件退出;每人僅付了十一美元(八十五港元)報名費,李另外捐了十美元,代價不高,就算最終不能成行,只當是計劃失敗,不會追討。李大鵬說:「他拿到錢去買好車買別墅,這種情況才是騙局。」以主辦公司數十萬美元資本的小規模,李認為要集資達標也有困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2/19060216
南極研究證火星難有生物
1 :
GS(14)@2016-01-22 16:06:48科學家和小說家一直憧憬遙遠的火星可能有生物存在,不過一個最貼近模擬火星環境的研究顯示,這個紅色神秘星體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機體難於凍土存活
南極洲的大學山谷(University Valley)過去15萬年長期在溫度-55℃以下,無論是寒冷和乾燥條件,都被指最接近火星北極環境,因此加拿大科學家用了4年時間,鑽挖當地的多年凍土觀察,希望有所發現,可惜逾1,000個樣本中,無一顯示原始有機體可以存活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中。無論是現場抑或實驗室化驗,在鑽挖出來的冰土中都找不到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痕迹,脫氧核糖核酸(DNA)比照也找不到微生物和真菌的基因。科學家由此推斷,比地球環境更惡劣的火星應該更難存有生物,即使由地球帶過去,存活的機會也十分低。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2/19462069
大噴發致極地移位火星火山反轉地貌
1 :
GS(14)@2016-03-05 01:24:24法國科學家解開火星奇怪地貌之謎,指火星35億年前曾發生超級火山大噴發,岩漿形成一座超級圓拱山,巨大重量引致地殼板塊移位,令火星南北兩極改變位置,地軸也出現20至25度傾斜。
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科學雜誌指出,火星有一個法國一半大的巨型火山群地區,35億年前曾發生太陽系歷來最猛烈的噴發,導致多達10億乘10億噸熔岩溢出地面,形成直徑達5,000公里、名為「塔爾西斯」的圓拱石山,導致地殼和極地移位。地貌學家布利說:「如果地球出現類似情況,巴黎便會位於北極圈,我們可以在法國看極光,釀酒的葡萄就要到蘇丹栽種。」計算顯示假如將「塔爾西斯」移走,火星地殼就會沿軸心移位恢復原貌。
地軸傾斜20至25度
這發現解釋了為何火星上好些乾涸的河床,所在地其實不應該有河流經過;為何本應只會在南北兩極出現的大型地底冰層,在極地範圍以外出現。但布利指地軸傾斜20至25度是否令火星磁場消散、導致大氣層消失,以至是否令河水停止流動和乾涸等問題,尚待解答。法新社/英國《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4/19515507
100萬人上火星起城市你想送邊個上去?
1 :
GS(14)@2016-09-29 08:01:13當一個普通人經常稱要「上火星」,你可能建議他今晚早點睡!不過,當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稱,上火星太簡單,希望長遠在火星建設城市,再送100萬人上火星居住,你會覺得一切有可能!馬斯克昨日出席太空開發研討會,以《穿梭星際》(Making Life Interplanetary)為題,人類在太陽系的選擇有限,金星氣壓過高、水星太近太陽、木星太遠、月球無資源兼太細等等,故火星才是人類的最終目標。電影《火星任務》中,太空人馬克在火星上成功種植才能生存,馬斯克認為火星生存最大問題並非種植,而是成本:「如果每個人上火星成本100億美元,我們無可能在火星建立一個城市,但成本若減至美國一間屋的價錢,例如20萬美元,價格調整5,000,000%,所有事皆有可能。」馬斯克提出重用火箭、在衛星軌道補給等,同時火星擁有二氧化碳,可以成為發射氣體,均有助降低成本。不過,到底要幾耐先可以完成殖民火星?馬斯克叫大家自己計計數,100萬人需要1,000架太空船承載,總共飛行1萬次,每次100人,每兩年來回火星20至50次,故需時40年至100年完成100萬人殖民火星的目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9/19785216
Tesla創辦人:2024征火星
1 :
GS(14)@2016-09-29 08:05:29■馬斯克公佈殖民火星大計。美聯社
電動車Tesla兼商業火箭企業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前日披露殖民火星大計,雄心壯志的他明顯未受早前旗下火箭爆炸打擊,宣佈最快2024年派人征服火星。美國太空總署(NASA)稱對計劃感到鼓舞。
■SpaceX計劃用新式巨型太空船載人到火星,圖為構想圖。
參加者或「一去不還」
馬斯克勾畫出初步藍圖:由推力比現時SpaceX「獵鷹9號」(Falcon9)更大、可循環再用的火箭,將載100人的巨型太空船送上地球軌道,再在補給站注滿燃料後前往火星,料80日左右就會抵達。這批拓荒者會在當地築城開墾,為之後100年100萬人類前往定居做準備。整個探索計劃所費不菲,馬斯克估計投資額要100億美元(780億港元),要他自掏荷包肯定不夠,他暗示可透過「眾籌」或公私營合作解決,並期望有朝一日火星之旅的費用可壓縮至每人20萬美元(156萬港元)內。首批到火星開荒的殖民者面對的風險甚高,馬斯克承認壯士們可能一去不還,隨時在途中或火星上死去,當被問到會否身先士卒時,他則耍手擰頭。
前NASA專家潑冷水
曾在NASA任職的太空專家佩斯就大潑冷水,認為有關計劃「有可能但不可行」,事關在人類如何在火星生存的最關鍵問題上,馬斯克未有提出具體方案。目前科學界最普遍的推算,單人到火星至少要100億美元,馬斯克的100人殖民大計估算節省了99%,聽來有點不可思議。另外,馬斯克在簡介會上未有提及「獵鷹9號」月初準備將一枚通訊衞星送上太空前在發射台上爆炸的意外,但SpaceX上周曾指事故可能是由二級推進器洩漏氦有關。美國《紐約時報》/英國《獨立報》/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9/19785292
歐俄登陸器後天降落火星
1 :
GS(14)@2016-10-17 08:09:19歐俄攜手的火星探測計劃(ExoMars)第一階段火星登陸器「夏帕雷利號」(Schiaparelli),飛行七個月後於昨日脫離母船(圖),預料後天便能降落火星表面。若然着陸過程順利,這將是歐洲首次成功登陸火星,為4年後發射火星探測器鋪路。
查探生命迹象
「夏帕雷利號」在本港時間昨晚10時42分、距離火星100萬公里時,脫離母船「微量氣體探測衞星」(TGO),各自前往預定目的地。登陸器最後會以時速21,000公里進入火星大氣層,屆時外部溫度會高達1,500℃,登陸器將啟動推動器與放出降落傘減速,歷時約6分鐘,預料於後天深夜着陸。火星探測計劃旨在查探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迹象,而第一階段「夏帕雷利號」登陸後,會測量火星氣候、記錄電場數據等,並料於兩天後耗盡電源;TGO進入軌道後,則會測量火星大氣中如甲烷等微量氣體。第二階段暫定於2020年發射探測器至火星,在表面或鑽入地下蒐集分析樣本。路透社/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7/1980319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