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根不會放得太鬆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7-24/100282963.html

中國依賴原有經濟模式的發展道路幾乎已經走到盡頭,政府很難對目前的金融政策進行大幅調整
陳昌華

  最近市場上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既然中國經濟已出現回落跡象,政府在下半年將改變目前的宏觀調控政策,轉而採取類似2004年和2008年的刺激經濟政策。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將「軟著陸」,明後兩年將達到9%以上的經濟增長。

  筆者認為,現在的經濟狀況同2004年和2008年底時有諸多不同。這輪中國趨緊的金融政策將維持較長時間,而任何放鬆的政策,也將是局部性地 針對個別行業,不會全局性地展開。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為,未來一兩年間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將回落到8%-8.5%左右,略遜市場預期,但絕不會是一個 「硬著陸」。

  究竟現在的中國經濟跟2004年或2008年有何不同,以致政府很難對目前的金融政策進行大幅調整呢?

  首先,相較2004年和2008年那兩次通脹週期,今年的這輪通脹更具備了結構性特徵,在時間上將比過去更長。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十多年,中國的貨幣(M2)增長每年都維持在15%-20%左右,但在2009年M2增長了近30%。到2010年,縱使緊縮政策開始,M2的增長亦在15%以上。這表明,2009年超發的貨幣直到今天都沒有被收回,這正是眼下通脹壓力的源頭。

  這種因貨幣過度發行而造成的通脹壓力,亦反映在通脹的構成中。在上輪2008年初的通脹高峰時,縱使整體通脹率達到9%,但非食品通脹和服務性 通脹分別只有1.5%和2%。在今年6月份整體通脹率只有6.4%的情況下,非食品通脹和服務性通脹已分別攀升到3%和4%。食品通脹更多是受其本身生產 週期的影響;但非食品和服務性通脹,主要受到貨幣供應所影響。因此,若M2增長只是維持在現有水平,那以往超發的貨幣便不能被回收,通脹率也不易回落。

  第二,貨幣超發的另一面是信貸過度增長。如筆者在上期專欄中提到,如把銀行的表外貸款業務和企業債券加總,中國金融體系的債務融資餘額佔GDP的 比例在2004年和2008年時只有約120%,但在2011年中時,則已急速上升到160%以上。倘若政府再一次推行類似2008年底時的刺激經濟政 策,一個很難避免的結果將是信貸和投資的急促上升,這將導致中國經濟的長期風險隨之上升,這不是中央政府希望看到的結果。

  第三,另一個涉及長期經濟風險的問題是過度投資。2004年到2008年,中國的投資與GDP比例大約保持在40%。該比例在國際上已屬很高, 但至少在那五年間沒有明顯上升。然而,在2009年後,中國的投資率急促上升,到2010年時已達到46%。這亦解釋了為何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如 此強調結構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個背景下,中央政府是否願意再推行一次靠投資拉動的刺激經濟政策,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第四,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根據國家審計署的報告,在2010年底時,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已達10.7萬億元,其中一半是在2009年以後的新 增貸款。這表明,地方債務餘額在2009和2010年兩年間已翻了一番,實際上也有不少機構質疑這一官方數字對地方債規模是否低估。在這種背景下,筆者不 認為中國可以再一次承受靠地方政府向銀行舉債的刺激經濟政策。

  第五,在2009年中國政府大幅放鬆銀根時,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大量資金湧進房地產。據中原地產的數字,目前的二手房價格已是2004年底時的3倍,比2008年底也上升了近50%。現今房價已大幅超出一般中下階層的收入水平,政府對再次放鬆銀根也有相當顧慮。

  凡此種種,表明中國依賴原有經濟模式的發展道路幾乎走到盡頭。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經濟和股市都會在一個較平穩而低調的狀態中運行。

  作者為瑞信證券中國研究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1

銀根有限鬆動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1/100325091_all.html

  中國10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由9月的6.1%放緩至5.5%。市場人士由此普遍認為,中國的通脹正在由7月峰值的6.5%步入下行通道,決策者將有更大的空間微調貨幣信貸政策。

 

  「央行可能會把全年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調到14%,前三季度M2同比增速僅為13%。」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稱。這意味著,全年信貸增 量需達到7.5萬億元-7.8萬億元,而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他表示,在外匯佔款仍然增加較多的情況下,貸款增 長回落是貨幣回落的主要原因。

  不過,目前信貸恐難立即配合。受訪的多位銀行資深人士稱,信貸投放是雙線管理,不僅受制於央行的規模調控,還取決於銀監會的監管底線。雖然貨幣 當局有意放鬆流動性,但多家商業銀行受制於貸存比超標的現實,「自身現有規模也未用足。」按照銀監會此前公佈的新規,從今年6月1日起,商業銀行日均貸存 比不得高於75%。

  財新《新世紀》獲悉,目前除高層親自出面動員商業銀行向鐵道部施以援手略見成效外,銀行的信貸投放並無太大的鬆動跡象。其中,國開行承諾投放 1000億元貸款增援鐵道部,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支持力度則相對有限,農行略多,工行其次,認領了約150億元左右,建行先後追加近百億元,而一直在此領域 涉足未深的中行,數額更少。

  一位大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央行目前除退還了「處罰規模」(即在按季度考核時,未按央行計劃投放而被削減的規模),並略加了一點規模額度外,暫時未有更多放鬆信貸的舉措,「目前信號表示信貸會有所鬆動,但鬆動有限,帶有試探性、姿態性。」

明年的信號

  10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調研時表示,貨幣政策要「適時適度微調預調」。這一表態遂引發市場對信貸貨幣放鬆的極大預期。

  此後,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環節,連續三期停止正回購,而一年期央票的利率也出現了兩年內的首次下降。市場紛紛預期,貨幣政策微調已然啟動。

  央行內部曾對貸款增速、GDP(國內生產總值)和CPI三者關係有一個動態分析。結論是隨著貨幣化的基本完成和直接融資的進一步發展,加之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貸款增速與GDP和CPI增速之和的差距應逐步縮小並趨於一致。

  按照央行年初的預期,在GDP增長8%,CPI增長4%的情況下,可以接受的貸款增速應該是12%到13%。

  不過,當時央行高層就在內部表示,政策可靈活應變。當CPI保持穩定,而GDP增長過快的時候,貸款也可以增長快一點。但如果CPI上漲較快,為了控制通脹,貸款增速就要低一點。

  中金公司研報稱,中國貨幣政策逐步放鬆的方向已經確立,但在節奏上仍是漸進的,年內以微調為主,明年可能才會看到法定準備金比率下調這種實質性的放鬆政策出台。

  某股份制銀行高管預計,明年的信貸投放將有望回歸常態。「不會再被刻意打壓,今年貨幣監管當局都在搞逆週期調控。」前述人士並稱,明年資金的供應不會像今年這麼緊,而社會的資金需求也將漸趨理性。

  前述央行人士表示,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居高不下是資金緊張的癥結所在,但過高的貸款利率使得企業的成本攀升,「國企的平均利潤也不過才略高於 6%,而資金成本超過8%,顯然不划算。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企業在制定明年的計劃時,應該會務實地汲取教訓,規模和攤子不會鋪得那麼大。」

  前述高管並稱,由於明年平台貸款將會集中達到償付高峰期,整個經濟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如果通脹水平無法下降到合理水平,政策調控恐怕難有太大的操作空間。

  針對最新公佈的CPI數據,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主席李晶認為,中國的通脹繼續放緩。貨幣政策開始「選擇性」寬鬆。事實上,在國務院主導的監管和財稅政策鼓勵下,小企業貸款已明顯出現鬆動跡象。

  金融專家黃金老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短期內將不會有變,偏緊的信貸投放在未來三個月仍見持續,但央行對政策進行技術性修訂的空間還很大。他認為,可能手段包括調整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小微企業債籌集的資金可以放貸但不計入貸存比等。

  10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多項旨在支持小微企業信貸發展的新政。具體舉措包括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所對應的單戶500萬元以下的小 型微型企業貸款,在計算貸存比時可不納入考核範圍等。這無疑提高了中小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積極性。日前,民生、興業兩家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已 獲得銀監會批覆。

  但前述銀行高管認為,銀行內部對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界定仍很模糊,銀行基層慣有的貸款騰挪和鑽空子仍難以避免。

  一位大型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銀行在最後兩個月也並非全無放貸意願:一方面,增加投放後,有利於做大明年的基數,為明年 進行結構調整爭取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貸款是銀行維護客戶關係的重要渠道,只要客戶有需求,銀行還是會設法支持。「問題在於,現在銀行很差錢。」

銀行何以差錢

  十餘位受訪的銀行高管和分支機構負責人,幾乎不約而同地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提到,「受制於貸存比考核,銀行即便想放鬆信貸,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主要是存款跟不上。」某大型商業銀行高管透露,受貸存比的制約,該行的可貸資金已經捉襟見肘,不少分支機構的額度都沒有用足。

  今年上半年央行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銀行高管測算,目前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高達21.5%,而中小銀行也在19%以上,按照20%的平均水平計算,78萬億元的存款餘額,凍結的資金規模就在15萬億元以上。

  從9月開始,央行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將保證金存款納入了繳存基數。據業界推算,此舉回籠的資金將達到約9000億元,10月和11月的繳存力度最大,預計都在2300億元左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業銀行在近兩個月面臨更加巨大的流動性壓力。

  派生存款的減少,是銀行業存款銳減的另一重要因素。

  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近期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坦言,旨在推進銀行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的逐漸落實,令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大為減少。

  因為在新辦法實施前,銀行一次性將貸款發放給企業後,企業要在一個較長時間段內陸續支用,並可將資金存入銀行,帶來派生存款。而實貸實付之後,企業的貸款實貸實付,相應的派生存款也隨之減少。

  因此,一些銀行和企業最初對此並不積極。但在監管部門強力推行下,相關政策的執行程度已超過了70%。

  截至今年9月末,中行、交行、招商、民生和興業五家銀行的貸存比都超過75%的監管紅線,而其他股份制銀行的貸存比也都超過70%。

  其中,工行的存貸比已經超過62%的監管目標值,建行則超過了65%的監管目標值。根據銀監會規定的差異化的監管目標,工行和建行的貸存比的目 標值分別為62%和65%,而觸發值則分別為65%和70%,一旦達到觸發值,將受到監管警示。如建行截至第三季度末,新增存款僅為6600多億元,比新 增貸款還少100多億元。

  另一個制約銀行信貸投放的因素,是企業自有資金減少。前述銀行高管表示,在貸款投放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從風險控制的角度,通常不允許借款人負債 率太高,如一般企業負債率不高於60%,新項目資本金到位率一般不低於30%等。所以,貸款的增長實際上還受制於社會自有資金增長的約束,即總體上主要是 受社會新增利潤水平的影響。而今年以來,土地出讓金的大幅減少,以及企業平均利潤的下降,都使得企業的自有資金受到掣肘。

  他預計,四季度投放能力較強的銀行,應是目前貸存比相對較低的城商行。在2009年信貸天量投放期,城商行一度成為信貸投放的主力軍。

  「隨著CPI的逐步回落,社會資金是否會向銀行回流,從而增加銀行的存款?」一位股份制銀行高管如此期待。

流動性壓力凸顯

  知情人士稱,雖然前三季度,在多家大行存款負增長的情況下,工行仍以其網點等優勢現了正增長,但流動性壓力和資金成本高企等問題也初現端倪。

  他指出,值得關注的是,工行目前已從傳統的資金拆出大行變成了拆入大行,拆入量是拆出量的近2.3倍,資金使用成本大為提高。今年9月末,工行 拆出資金為1155.83億元,同期拆入資金為2628.83億元。此外,工行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去年同期為 6278.56億元,而今年僅為1706.81億元。

  在存款銳減的情況下,各行多通過滾動發行存款類理財產品等方式來彌補存款下降的缺口。銀行可通過設計理財產品的到期日,使得在考核時表外資金可 以在銀行賬上「趴一兩天」,緩解考核壓力。知情人士透露,由於銀監會的理財管理新規,表外理財和超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都受到較大制約。

  工行還「因發行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增加,導致其向客戶支付的保本理財收益增加,引發其他業務成本上升了1285%」。有分析認為,此項指標出現十 幾倍的異動,原因並不僅限於此。規模和承諾收益的上升只是一方面,而理財產品期限過短、短期無法兌付時就搞同業拆借來解決問題,無疑也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 本。

  另以一家股份制銀行為例,該行目前面臨較大資金壓力。知情人士透露,該行資產千萬元以上的高端客戶原本領先同業,今年上半年,CPI居高不下, 「不少大客戶投資意識覺醒,紛紛將資金轉向私募投資、房地產、藝術品,或者移民海外。」而該行又不願意涉足資金成本較高的協議存款,也使得其原本就不寬裕 的貸存比更加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中行的處境更為尷尬。該行的網點在四大行中排名末位,人民幣業務不佔優勢,儲蓄存款一直不敵同業。但中行更傾向於表內理財。「表外理 財,原則上商業銀行只是代理行,無須承擔相關風險,但中銀香港『雷曼迷你債』的教訓,令中行對表外理財產品的發行十分小心。」中行人士透露,所以更多選擇 了表內理財和同業拆借等。而此舉也使得中行的資金成本上升,在其他行淨利差上升的情況下,中行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環比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幾大行的流動性整體都趨緊,各行的流動性比例雖然仍能滿足基本的要求,但都呈現下降趨勢。銀行資金面的緊張由此可見一斑。

釋放流動性

  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顯示了央行在銀行間市場釋放流動性的意圖。

  10月底,央行連續三期暫停了正回購操作。11月8日,央行發行了100億元1年期央票,利率下行1.07個基點至3.573%,為28個月來首次下降。

  「一年期央票對基準利率有指導意義,本期下調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表示央行對貨幣政策放鬆的意圖已經顯現,對債券市場起到鼓勵的作用。」財富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陳鵬稱。

  本期央行同時進行了3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回籠資金,中標利率為2.8%,之前已經連續暫停三期正回購操作。鑑於12月的到期資金量比較少,採用28天正回購操作,有利於滾動後續資金,加大操作靈活性。

  陳鵬同時表示,今年央行在前6個月的操作是以緊縮為主,7天期回購利率一旦跌倒3.2%以下,央行就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者加大回籠力度;而 目前則是逐步放鬆的過程,較為明顯的是在10月底時,央行對商業銀行進行了定向逆回購操作,並在該時段,連續暫停了三期的正回購操作。

  11月8日,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隔夜和7天期品種分別在3.12%和3.56%左右,與前一交易日相比變動不大;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和7天期品種則分別為3.11%和3.56%,顯示資金面較為寬鬆。

  陳鵬說:「目前回購利率稍一走高,就停止回收流動性。未來可能會定向下調中小商業銀行的準備金,這取決於目前的政策對保增長有多迫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4

李克強辣手「斷銀根」 適逢美國QE退場 中國能否挺得住雙風暴夾擊?


2013-07-01  TWM  
 

 

鐵了心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讓地方債務與銀行放款浮濫問題一次引爆,但,這場震撼秀也將掀起金融與政治風險;他是真的「藝高人膽大」?還是高估了市場抗壓的能力?

撰文‧李東、張文惠、乾隆來於重慶、北京、台北採訪報導六月二十日下午,重慶市浸泡在溽暑的高溫中,位在江北區觀音橋步行區的西南證券江北區營業部內,一大群股民們卻像被丟入嚴冬的松花江中,冷到牙齒直打顫。

電子報價板一片綠油油,上證指數在上午就跌了三○點,中午午盤之後又跌,斜背著一只Gucci小包的小陳站在電腦下單系統前碎碎念:「六月初上證還有二三○○點,怎麼才兩個禮拜多,就跌破二一○○點,兩周跌掉一○%,政府都不管嗎?」營業廳內散戶投資人七嘴八舌,熱烈討論著一個問題:「銀行錢荒」。一位老伯伯嚷嚷:「銀行把帳挪一挪就有錢了,怎麼會缺錢?」當場就有人回應,然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了「銀行拆借」、「隔夜回購利率」、「七天回購利率」,原來銀行把錢都放款放掉了,自己不夠錢,還得去跟其他銀行借。

「借就借啊,那股市跌什麼?」一位重慶大媽才開口問,旁邊立刻有人認真回答:「當然會跌,當年美國雷曼銀行就是借不到錢,倒掉了,還搞出個金融海嘯!」危機就是最好的教育機會,兩年前一句順口溜:「你可以跑不過劉翔,卻不能跑輸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讓上億股民人人都能討論通貨膨脹指數對股市與經濟的影響。這回的六月股災,也讓上海銀行同業拆款利率︵SHIBOR︶成了餐桌上最熱門的話題,那位重慶大媽聽到銀行用三○%的利率借錢,眼睛睜得斗大,忍不住大叫:「哎喲!這麼高的利率,乾脆我借給銀行,比股票好賺多了!」就在重慶觀音橋那群股民七嘴八舌的同時,上海某銀行資金調度室內的交易員李小蔚(匿名),無法像重慶股民那樣說些無厘頭的冷笑話。李小蔚從五月底,就天天承受越來越高的資金調度壓力,眼看著隔夜拆款利率越跳越高,李小蔚得向工商、建設銀行的資金部拜託,端午節之後,總行行長天天關切,李小蔚不只調資金、還要寫報告、更要做預測,「央行一直不放錢,我估計,苦日子要搞到七、八月!」六月二十日,整個中國的銀行體系陷入前所未見的恐慌,具有影響力、每日發行七十五萬份的《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在網站上報導,大陸最大的中國銀行「出現資金違約」、「當天交易時間過了半小時還找不到資金」,消息馬上引起市場極度恐慌,因為如果連資金最充沛的中國銀行都鬧錢荒,整個中國必然爆發金融危機。

當天上午,所有銀行資金調度員瘋狂圈錢,隔夜拆款利率最高飆破三○%,交易量最大的「一周拆款」,利率創下二八%的歷史新高,十一點半,SHIBOR公告當天十八家龍頭銀行報出的拆款平均利率,隔夜拆款暴增五.七八%到一三.四四四%,一周拆款利率飆漲二.九二九%到一一.○○四%。

令人意外的是,大陸的人民銀行(中央銀行)面對崩潰邊緣的資金緊俏,卻一直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早在六月七日,幾家大銀行的資金調度處長就被叫進人民銀行開會,討論短期融資︵SLO︶的市場資金調節機制,會議開了、操作模式定了,央行卻Hold住不動。六月十九日,人民銀行召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主持的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對著銀行主管說:「經濟問題已經不能寄望擴張政策解決。」人民銀行在會中的資料顯示,六月的前十天,全國銀行的信貸暴增人民幣一兆元,所有銀行都拚命放錢,而且新增的放款竟然有七○%是「票據」,這是信貸空轉的警訊。央行不再做濫好人,要放你們自己去放,壞帳自己承擔,不要找央行要錢!

即使在二十日風暴最劇烈的當天,有大銀行的資金處主管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處的領導交流,央行的領導還是表達「對資金利率無感」的態度。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六月四日在上海參加國際貨幣基金會年會之後,就沒有公開露臉。

李克強點破問題 || 開戰了!

「銀行周轉不靈」是個危險的訊號,甚至可能引發民眾擠兌,造成無法挽救的社會與政治風暴,這麼大的事情,人民銀行不會不懂,卻放任利率飆升、讓億萬股民與全世界媒體看盡中國金融市場的笑話。周小川,還有坐在中南海內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底在想什麼?

警告銀行「經濟問題已經不能寄望擴張政策來解決」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口中說的絕對不是個人意見,她的老闆周小川也不會不懂中國金融體系脆弱。不過,央行面對三○%的拆款利率,仍然堅持緊縮,顯然是在執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規畫已久的重大改革政策。

李克強在六月十九日舉行國務院常務委員會議,特別凸顯金融問題,他在會中提出具體數據,五月底人民幣貨幣供給額M2的存量高達一○四兆元人民幣,其中存款餘額九十九兆元人民幣、放款餘額六十七兆元人民幣,年增率都高達一五%上下,但是,在貨幣如此高增長的情況下,經濟回升動力卻依然不足,「很重要的原因在部分資金空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李克強直接點名:「不少資金流入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或是產能過剩等低效行業。」「甚至不排除在部分領域催生泡沫,埋下金融風險。」李克強說的問題,其實大家早都知道,只是從來沒人點破,這回卻由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中,白紙黑字寫下紀錄,意義非同小可 ── 他要開戰了。

左手斬斷銀根 右手審計調查李克強顯然藉著六月銀行錢荒,出手處理地方政府債務浮濫的問題。他先命令審計部在六月十日,公布一份怵目驚心的地方政府債務調查報告,揭開三十六個省、直轄市等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逼近人民幣四兆元(統計至去年十二月底),其中有二○%都已經靠著「借新還舊」在度日,也有幾個縣級政府在去年出現違約,金額高達人民幣一八一億元。

李克強更在六月十七日,親自到審計部「考察」,這是他擔任總理之後,第一個親自考察的部會(編按:大陸領導人經常用考察來傳達強烈的政策訊息),李克強要審計部「當好公共資金的『守護者』,用『火眼金睛』看好國家錢財」。

形勢已經非常清楚,李克強出手打擊各級政府胡亂圈錢,大搞政績工程貪汙腐敗的問題,悍然採取了劇烈的「斷銀根」手法,在地方爭搶最後一筆貸款、中央拒不供應的鬥爭下,創造了驚心動魄的六月銀行錢荒危機。

到目前為止,情勢仍然在國務院與人民銀行掌控中,從銀行瘋狂圈錢的拆款交易中,人民銀行清楚掌握可能出問題的銀行名單,以及這些銀行背後所代表的地方政府或是國營企業,配合審計部的地方債務調查,李克強與國務院仍然掌控全局。知道問題在哪裡,接下來再決定是否出手拯救,或是放任倒閉再追究政治責任。

至於銀行擠兌,一一年有山東齊魯銀行虧空人民幣六十億元擠兌風暴,更早還有浙江泰隆城市信用社、浙江蘭溪非法集資金融機構擠兌事件,大陸處理銀行擠兌累積相當經驗,只要能夠控制在單點危機,並且立即用當地的大型銀行接管,李克強的國務院顧問們認為,應該不致失控。

雖然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宣布QE即將退場,造成全球熱錢大挪移,卻帶來了意外的壓力。在銀行六月錢荒的國內因素,以及國際股市全面重挫的國際壓力下,上證指數六月下跌近一○%,原本已經低迷不振的大陸股市,竟然繼續破底,即使動用匯金公司宣布增持四大國有銀行以及光大銀行持股,也沒有讓大陸股市止跌。

中國會是一九九四年的墨西哥?

在QE退場的風暴中,全球的投資機構熱烈討論「一九九四年熱錢戒斷」的歷史是否重演(詳見本刊八六一期封面故事,第七十頁),當年因為聯準會寬鬆政策退場,造成美國債券市場大跌,指標性的三十年美國政府公債一年跌幅高達二五%,更因為熱錢的撤退,造成了當年底墨西哥政府爆發債務危機的金融風暴。

中國不是墨西哥,中國現在擁有三兆三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幾乎沒有外債,面對的金融麻煩都是國內問題,不可能重蹈墨西哥覆轍,但是墨西哥當年面臨製造業衰退、政府建設浮濫、房地產泡沫等問題,中國也全部都有。

李克強清理地方債的戰爭,存在極高的風險,央行持續地貨幣緊縮,勢必對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報告就擔心「急煞車,會不會把原本就鬆散的車子衝垮?」國際QE熱錢撤退造成新興市場的股債匯市震盪,更是難以估算的風險,大陸銀行體系能否長期承受壓力?高漲的房地產會不會崩盤?在在都挑戰著李克強的智慧與決心。

這個行動不會在六月底就熄火?一般評估,至少到今年九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前,戰火恐怕都不會平息,申銀萬國證券研究報告也說:「對於銀行而言,最困難的時候可能才剛剛開始。」歷史將會記載,今年的夏天,是充滿了躁動與意外的一季。

內外風暴夾擊 陸股跳水

內有「六月錢荒」、外有「QE退場」,來自境內與境外的兩大緊縮壓力,造成上證指數在6月1日至21日間的12個交易日下跌近10%!

恐怖的6月20日

這一天,上海銀行同業隔夜拆款利率盤中最高飆破30%、「一周拆款」利率創下28%的歷史新高,11點半收盤,18家龍頭銀行報出的拆款平均利率,隔夜拆款利率暴增5.78%到13.444%,一周拆款利率飆漲2.929%到11.004%。

不僅要擔金融風險

李克強的金改之路也有政治難題六月錢荒,是習近平、李克強接班之後面臨的第一場硬仗,習李是否能夠平穩走過預定的10年任期,這是第一場生死存亡的考驗。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組合,與過去20年的領導截然不同。之前的胡錦濤與溫家寶、再上一任的江澤民與朱鎔基、或者江澤民與李鵬,都有明顯的互補。但是習李有高度重複,而且習是太子黨的共主,李克強則是共青團派的領袖,兩人都抓政治、抓金融,也都積極拓展國際舞台。

李克強高舉金融改革的大旗,藉著6月錢荒,逼迫地方政府與銀行處理潛藏的壞帳;斬斷銀根的作法雖然先占了政治正確的制高點,卻勢必引發枱面下的政治角力。

《紐約時報》6月22日報導,習近平、李克強將在9月舉行的三中全會「啟動一場重要的改革計畫」,包括利率自由化、國企體制改革、能源市場自由化、以及推動城鎮化所必須的戶籍改革,屆時都會提出。習李體制的兩難是,他們必須聯手推動改革,但是改革又必然傷害到彼此的派系、或是政治對手的深刻利益。

人民對於改革的寄望甚深,不會容許口惠實不至的虛假改革,但是,即使是6月錢荒這種迫使銀行收斂浮濫放款,都存在金融體系崩潰的危機,李克強必須處理好6月錢荒風暴,才會有未來的改革可言。 (張文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93

爆 遭抽銀根延付貨款 勝華經營亮紅燈

2014-09-25  TNM
 
 

 

9月初,年營收7百多億元的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大陸東莞廠員工因不滿中秋節津貼大縮水,數千人集體罷工;近日,業界更驚傳勝華延遲支付供應商貨款,並兜售大陸廠房。董事長黃顯雄向本刊證實遭抽銀根,資金壓力十分沉重,他1年來都沒睡好覺。

成軍24年的勝華,曾是中小尺寸面板大廠,股價一度漲到227元,2007年轉型觸控面板,又因吃下蘋果訂單再創高峰。無奈產業環境變化太快,近3年連續虧損,今年失去蘋果訂單後更陷泥淖,黃顯雄能否帶領勝華脫困,已是一場硬仗。

果iPhone 6全球熱銷,順勢帶旺台廠供應鏈,眼看吃到蘋果的廠商喜孜孜,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一度搶下iPhone觸控面板五成訂單的勝華董事長黃顯雄,內心五味雜陳。

廠商催款 寄存證信

由於蘋果自iPhone 5開始改採內嵌式觸控面板(in-cell),把觸控感應線路嵌在液晶面板(TFT-LCD)二層基板玻璃間,因此由夏普、東芝移動顯示(TMD)等液晶面板商供貨就好,不再需要勝華這種整合觸控感應器(Sensor)與玻璃貼合技術的觸控面板廠。過去勝華有四成營收來自蘋果,今年第二季只剩下一成,待最後一批iPhone 4S九月出貨結束,來自蘋果營收將降至零。雖然黃顯雄及時拿到小米以及華碩訂單,但本刊接獲爆料,勝華延遲付款給供應商,廠商已寄存證信函自保,勝華經營亮起紅燈。中秋節前後,有人在北京一處高級餐廳遇見一群台商,他鄉遇故知,於是一夥人熱絡地寒暄起來,黃顯雄也在座。「他(指黃)看起來心情不太好。」一名台商說。黃顯雄二十二日對本刊表示:「過去一年來,我沒有一天睡好覺!」「遇到這樣的事,心情怎麼會好?」他語帶無奈地說。翻開勝華半年報,一年內即將到期的短期借款達新台幣一百九十億元,但手中可以很快變現的約當現金卻只有五十四億元,「很明顯地,勝華的資金壓力相當沉重,這要是處理不好,很可能馬上出問題。」一家公司的財務人員說。

遭抽銀根 周轉吃緊

黃顯雄對本刊坦承:「今年一到九月,我們就被銀行拿走一百億元。」銀行抽銀根的結果,「造成勝華營運周轉金不夠。」黃顯雄說,購料的應付天數很短,頂多三、四十天,但做完成品、交給客戶,拿到貨款是在二、三個月後。這對財務壓力沉重的勝華來說,無疑雪上加霜,間接擠壓到該給供應商的貨款。一家與勝華往來密切的供應商對本刊表示,去年八、九月,勝華要求將應付帳款週期天數延長一個月,「我們公司不同意,但也拿勝華沒有辦法,只能不斷地催款。」「今年八月,勝華又要求再延長一個月,我們更不能同意了,但勝華還是照做,現在已有數百萬元逾期款產生!」這名供應商被迫寄存證信函向勝華施壓,這代表若勝華再不正常付款,後續將採取保障收回帳款的行動。根據業界做法,最強烈的是聲請假扣押或是直接到工廠搬貨品。黃顯雄證實:「少數供應商無法配合延長周轉天數,因而寄出存證信函,但勝華並非惡意不付款的!」此外,九月九日,中秋節的隔天,勝華位於廣東東莞的子公司─東莞萬士達和聯勝科技,數千名員工以「打卡不開工」的形式罷工。工人一度到廠區外聚集攔路,造成交通堵塞,氣氛緊張,好似隨時會發生暴動。

錯估需求 賣廠求生

原來,勝華今年秋節獎金只有人民幣一百元,比去年的六百元大幅縮水;去年發月餅禮盒,今年只有一隻雞腿。後來在公司高層承諾帶頭減薪二到三成的保證下,勞工才陸續回到崗位。對此,黃顯雄也有話要說:「勝華今年資金周轉較緊,不得已才縮減獎金,這些工人不能共體時艱也就罷了,還積非成是!」事實上,愈接近年底,市場有關勝華的負面消息愈多,包括裁員、關廠、賣廠。知情人士指出,觸控面板同業曾接獲投資銀行來電,詢問有沒有興趣接手勝華的廠房,其中一家觸控面板廠老闆已斷然拒絕:「不可能!因為產能太大。」黃顯雄承認,「趕快把資產處理掉,現金就會出現,才能解除負債的警報。」但賣廠進度緩慢,分析師認為,勝華的東莞松山湖廠和蘇州廠的產能投資太大,結果把自己逼進死胡同。「勝華的設備都用最好的,買得太貴,還一口氣買很多,偏偏每次需求預估全都錯!」

蘋果訂單 流失重挫

勝華曾經是中小尺寸面板大廠,在二○○○年當紅的時代,股價一度漲到二二七元;二○○四年曾繳出每股純益六.三二元的佳績,一度風光。二○○七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後,造就觸控面板產業蓬勃發展,吸引眾多廠商紛紛投入。黃顯雄帶領勝華積極轉型為觸控面板廠,大幅增加資本支出和銀行借款,更在大陸擴充後段貼合產能,為滿足蘋果訂單而積極擴廠。沒想到,蘋果在技術上突然大轉向,大補丸反成瀉藥。加上觸控筆記型電腦成長不如預期、中國的工資上揚,都讓勝華去年遭遇訂單流失、營收減少、產能利用率偏低、成本上升等多重的壓力。尤其大陸、日本、韓國等地的供應商加入戰局,競爭激烈,觸控面板的報價直直落,過去一年來,NB的觸控模組報價跌幅約六成。還有,智慧型手機低價高規趨勢當道,影響手機觸控面板價格。台灣最大觸控面板廠宸鴻財務長劉詩亮無奈地說:「即使是規格不同的高階產品,客戶也會要求比照低價,就好比你賣的是雙B車,可是客戶卻要求Toyota的價格!」

改吃小米 苦打硬仗

勝華去年的營收只剩下七百六十三億餘元,與前二年逾千億元的規模明顯縮減了二五%;今年上半年稅後虧損近二十二億八千萬元,每股虧○.八九元。現在,中國小米已取代美國蘋果,成為勝華最大單一客戶。「如果能重來,我不會再把口袋的現金花光光!」黃顯雄終於領悟到「現金為王」的重要,「現在,我一定要堅強下去!」

黃顯雄 小檔案

現職:勝華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出生:1949年學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博士、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經歷:台灣德儀製造主任;工研院電子所課長;聯電廠長、副總經理;碧悠電子LCD事業部總廠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52

央行詳解“縮表”:並不意味著收緊銀根 4月份已轉為“擴表”

央行5月12日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以專欄形式解釋如何理解所謂央行“縮表”。文章指出,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比如在資本流出背景下降準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能是放松銀根的,因此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所謂一季度的“縮表”在外匯占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4月份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專欄全文:

《如何理解所謂央行“縮表”》

近期社會上對所謂央行“縮表”關註和議論較多。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關註度上升,與國際金融危機後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較多運用資產負債表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有關,尤其是在近期全球經濟形勢有所好轉的大環境下,部分經濟體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也開始考慮“縮表”問題,各方面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關註度進一步上升。但較之發達經濟體央行,影響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的因素更加複雜,不宜簡單類比。由於外匯儲備很少、加之基本不使用準備金工具,發達經濟體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相對較為簡單,其資產方主要是央行購買的政府債券等各類資產,負債方則主要是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很少,多為超額準備金)。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則更為複雜,資產方不僅包括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等,更大塊頭的是外匯占款;負債方除了基礎貨幣(現金、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等),還有大量的政府存款等。由於資產負債表結構存在差異,發達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和擴張,能夠相對準確地反映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變化,而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則還受到外匯占款、不同貨幣政策工具選擇、財政收支乃至春節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且作為發展中經濟體,金融改革和金融調控模式變化也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不能簡單與國外央行進行類比。

長期以來,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變化受外匯占款影響很大。2014 年之前的較長一段時間,我國面臨國際收支大額雙順差,央行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並對應準備金以及央票的相應增長,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相應擴張較快。2014 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收支更趨平衡,外匯占款總體呈現下降態勢,央行“縮表”的情況也開始增多。2015 年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曾收縮約 2 萬億元,2016 年 3 月末較 1 月末也收縮了約 1.1 萬億元。這兩次“縮表”,都是在外匯占款下降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同時也與降低準備金率有關。2015 年全年 5 次普降準備金率,2016 年 3 月份也曾降準。與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等具有“擴表”作用不同,降準只改變基礎貨幣結構不增加基礎貨幣總量。但降準後商業銀行法定準備金會轉化為超額準備金,具有投放流動性的作用,隨著商業銀行動用這部分流動性,超額準備金也會相應下降,由此產生“縮表”效應。降準還容易引起預期變化從而加劇外匯流出。在外匯占款減少和降低準備金率相互疊加、互相強化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央行“縮表”的現象。

2017 年第一季度央行再度出現“縮表”,2 月和 3 月末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較 1 月末分別下降了 0.3 萬億元和 1.1 萬億元。這一次的所謂“縮表”在外匯占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具體來看:

現金投放的季節性波動是 2 月份“縮表”的重要原因。從機理上看,現金發行增加會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超額備付金),需要央行相應給予補充,由於現金發行和超額備付都記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基礎貨幣項下,由此會導致央行“擴表”。節後現金回籠,會補充銀行體系流動性,由此央行可以相應減少流動性投放,表現為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減少,從而出現春節前央行“擴表”而節後“縮表”的現象。2017 年春節恰巧在 1 月末,春節前現金大量投放,當月現金發行增加 2.2 萬億元,若不考慮其他因素會導致央行相應“擴表”;春節後的2 月份現金回籠 1.7 萬億元,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則會導致央行相應“縮表”。與往年不同的是,2017 年央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TLF)在春節前提供了部分流動性支持,TLF 工具在基礎貨幣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基礎貨幣結構滿足了現金需求。因此,2017 年 1 月份基礎貨幣擴張幅度不大,2 月份現金回籠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當月基礎貨幣僅下降 0.5 萬億元,加之 2 月份財政存款增加了 0.2 萬億元,部分對沖了現金回籠的影響,由此 2 月份央行“縮表”僅 0.3萬億元。

財政支出加快是 3 月份“縮表”的重要原因。2017 年 3 月份財政支出加快,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政府存款減少 0.8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減 0.6 萬億元。財政支出後會轉化為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反映為央行資產負債表上政府存款下降、超額備付金上升,雖然靜態看並不改變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而僅影響其結構,但動態看由於央行會相應減少流動性投放,表現為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減少,由此也會產生“縮表”效應。這一點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就能看出,雖然 3 月份基礎貨幣總量基本穩定,但央行主要因財政存款下降較多“縮表”了 0.8 萬億元。

商業銀行合意流動性水平的變化對資產負債表也有一定影響。近年來,隨著對存款準備金實施雙平均法考核以及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高至每日操作等,商業銀行的預防性流動性需求總體趨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根據形勢變化和供求因素,人民銀行合理搭配工具組合,保持了流動性中性適度和基本穩定。這意味著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與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可以並行不悖,既不能用過去幾年的情況來衡量目前的流動性松緊狀況,也不能將某些季節性因素引致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視作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

總的來看,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比如在資本流出背景下降準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能是放松銀根的,因此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對此應全面、客觀看待,並做更深入、準確的分析。由於第一季度“縮表”受季節性及財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響較大,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4月份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61

人行接連抽銀根 資源股瀉 存款準備金率升至18.5%新高

1 : GS(14)@2010-11-20 16:49:28

人行接連抽銀根 資源股瀉
存款準備金率升至18.5%新高
  2010年11月20 日







【明報專訊】正當市場屏息注視內地會否於本周末加息時,人行昨日傍晚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兩周內第二度調高準備金率。調整後內地大型國有銀行準備金率將升至18.5%的歷史新高,中小型銀行準備金率則升至 16%或16.5%。雖然短期加息預期稍降溫,但證券界認為內地年底前加息機會仍大。
相關分析

更多   

周小川重申遏更多熱錢流入

人行行長周小川昨天亦重申,將採取管理措施防止更多熱錢流入。

人行對上一次宣布調高準備金率,是本月10日,當時的加幅同樣是0.5個百分點,由17%調升至17.5%。上述調整剛於本周二(16日)生效,人行昨日即再度出招,表示為加強流動性管理,適度調控貨幣信貸投放,決定從本月29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今年來第五次上調準備金。

儘管環球市場對內地緊縮政策早有心理準備,但人行昨晚出招後,礦業巨擘力拓(Rio Tinto)及必和必拓(BHP)在倫敦的股價均應聲下挫逾2%。

周小川昨日在北京舉行的財新峰會上表示,就聯儲局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中國可以採取一些管理措施,盡可能地防止更多熱錢流入」。他又重申「池子論」,指如果短期的投機性資金要進入內地,政府希望將資金放在一個池子裏,並通過對畄不讓它氾濫到中國的實體經濟中。

對於人行短期內兩度調高準備金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向本報表示,面對境外熱錢持續流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發行央票,是人行對畄流動性的重要手段。如果流動性仍然氾濫,人行會進一步調高準備金率,故準備金率可謂「高處未算高」。

中信銀行:年底前加息機會大

中信銀行國際高級副總裁兼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則指出,人行調高準備金率,不等於人行不加息。事實上,中國已進入加息周期,倘若下月中公布11月的通脹數據繼續嚴峻,人行加息機會大。此外,美國的QE2政策尚未完全展開,如落實後引發大量資金湧入,亦會觸發人行加息對抗。廖群又稱,再度調高準備金率,內銀股盈利肯定受壓。

工商銀行(1398)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朱長法本月12日在A股配股發行網上推介會上曾表示,如果央行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工行影響不大,倘若央行持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不同銀行的流動性會有不同影響。

(明報記者毛婷婷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56

陸振球﹕全球銀根收緊 勢進加息周期

1 : GS(14)@2018-01-15 10:39:35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276&issue=20180115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10年期債息一度逼近2.6厘,新舊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和格羅斯(Bill Gross)齊警告債巿可能已進入熊巿,如是則將來息口會大漲小回,對投資巿場有深遠影響。

自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紛紛印銀紙和壓低息口,以致資產價格暴漲,但美國聯儲局去年底已開始「縮表」,且已先後加息數次,而上周日本央行公布的數據,原來去年12月已突然減少了買債規模,亦即已加入「縮表」行列,而巿場也估計今年中以後,歐央行也會開始收水,種種迹象顯示,未來全球銀根會收緊,並肯定進入加息周期。

事實上,長期低息配合全球人口老化,形成嚴峻挑戰,因當大家開始退休以後,往往沒有工作收入,便要靠收息過活,但過去十多年息口被壓至近零,對靠食息的退休人士,無疑是變相「壓榨」,不過,未來息口回升,退休人士或可增加收入,亦有可能面對通脹和資產價格波動的挑戰,便又要作新的部署。明報出版社將在1月26日(周五)舉辦「退休無憂」分享講座,請來曾淵滄教授和《退休做中產》作者陸振輝為大家探討如何做好退休部署,名額有限,不容錯過,出席講座將可獲贈《退休做中產》乙本。報名可登入:https://goo.gl/dxEJbz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73

周小川:低利率時代結束 內地M2不反映銀根鬆緊

1 : GS(14)@2018-03-12 02:06:07

【明報專訊】已過法定退休之齡的人行行長周小川,在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兩會記者會上大談國際新形勢,認為全球低利率可能將告一段落。對於今年淡化廣義貨幣(M2)目標,周小川指這指標已不是準確衡量貨幣政策鬆緊的工具;至於人民幣國際化及資本可兌換,他也直言該做的已做了,資本可兌換亦不是改革最終目的。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周小川認為,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經過多年艱難曲折,出現了復蘇迹象,因此,很多重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從量化寬鬆慢慢退出。他表示,這是一件好事,也意味着過去全球的數量擴張和低利率可能逐漸告一階段。

從中國角度看,周小川稱,過去追求數量型增長,資金投放較大,所以能夠刺激經濟增長。但現在強調高質量增長,未來GDP增長中,由放水而來的比例會減少。因此,從廣義貨幣角度,中國廣義貨幣總量已經相當大,在追求高質量增長時,就有可能減少過去大量依靠資金支持的增長方式。所以只要廣義貨幣池子裏的錢用得更有效率,就不見得說資金會緊張。

未來貨幣政策看價格變化

再者,周小川認為,由於M2指標口徑總是不斷變化,因此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衡量貨幣政策鬆緊工具。 更重要應該是觀察像CPI(通脹)和就業指標。而淡化M2,也可令市場今後關注點逐漸從廣義貨幣的數量變化,慢慢轉到對價格的關注,通過統籌考慮價格水平和通貨膨脹率去看待貨幣政策是鬆是緊。

稱人民幣國際化「該研究都已研究」

周小川任內致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促進資本帳開放。對於今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他坦言,在允許貿易及投資中使用人民幣方面,主要政策「該研究都已研究」,同時人民幣也已經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籃子,主要的步驟「該做的都已做」。

至於今後市場有多願意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和投資,以及用於重要商品、儲備的資產計價,這會是比較長的過程,且誰也強制不了誰。所以今後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過程。周小川認為,人行能繼續做的,是穩步漸進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可兌換後,一些個別方面的限制也會逐步有序放開,放開以後,人民幣國際化還能夠進一步向前邁進。

不過,他強調,開放資本項目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而是需要為中國和世界經濟更加融合開放去服務;同時需要防範風險,也要考慮到經濟中各種金融違法,例如反洗錢、反恐融資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62&issue=201803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