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華融擬回歸A股 “激進”不良收購鋪路

H股上市一年多時間,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融”)殺回A股。

12月23日,證監會網站發布中國華融的A股招股書顯示,擬發行不超過68.95億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5%。根據招股書中披露的發行前每股凈資產2.77元計算,其融資規模將超過190億元。

12月中旬,隨著長城資產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四大AMC(資產管理公司)改制收官。與中國華融、信達當初選擇H股相比,東方資產與長城資產股份公司的上市計劃中,均提出“A+H”股,期望“一步到位”。

“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及發展公司主營業務。”中國華融在其A股招股書中表示。業內人士表示,四大AMC如果完成上市增資,意味著不良市場在迎來更大規模的處置能力的同時,市場化競爭也將加劇。

回歸A股:估值與品牌的考量

“華融選擇回歸A股應該是早有計劃的,主要的因素在於相較於H股,A股的估值更高,也意味著能夠融到更多的資金。”一位機構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截至12月23日收盤,中國華融H股股價2.56港元/股,下跌1.54%,這一價格也低於其發行價格3.09港元/股。國信證券曾測算,中國華融的合理估值為3.98港元/股。

對於回歸A股,中國華融董事長賴小民也曾公開表示,A股的估值較H股為高,更能反映公司價值。

上述機構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兩地估值的差異,回歸A股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利好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賴小民也表示,回歸A股有利於做強不良資產經營的同時做響品牌。

中國華融的前身是1999年11月成立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融資產”),2012年9月獲批改制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在政策性業務時期,1999~2004年,華融資產按原值累計購買工行等剝離的4128.08億元政策性不良資產。2004年,華融資產還整體托管處置“德隆系”企業,成為首家托管處置大型民營企業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截至2006年12月31日,華融資產累計處置政策性不良資產共計3345.09億元。

2006~2010年期間,華融資產開始探索商業化轉型模式,也正是在此期間,鋪開了全牌照經營。2012年完成股改之後,中國華融開始了全面的商業化發展,2015年10月在H股上市募集資金196.97億港元。

對於中國華融當時選擇在H股上市,賴小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如是形容,“冒著槍林彈雨沖向資本市場”。而2016年下半年A股IPO發行提速,不過缺乏巨型IPO,機構普遍對2017年A股相對看好,對中國華融而言,爭當AMC首家A股IPO是一個難得的時間點。

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國華融總資產為1.07萬億元,較2015年末增長23.85%。上半年,中國華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1.23億元。2013~2015年,不良資產主業快速增長,其資產規模年均複合增速為45.6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年均複合增速為29.32%。

然而業務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是資本的快速消耗。中國華融也表示,2015年H股上市提升了資本充足水平,但考慮到公司未來業務仍將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需要通過A股上市進一步充實資本。

“通過A股上市,公司可進一步利用境內外融資渠道,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資本。”中國華融在A股招股書中如是稱,這將助其靈活運用A股及H股兩地市場,適時選擇更有利的融資平臺進行資本補充。

不良收購“激進” 或為回歸A股鋪路

在中國華融主要三大業務中,不良資產經營無論是收入還是稅前利潤占比均超過50%左右,不良資產主業的地位並未發生變化。

具體數據來看,2016年上半年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和投資三大業務分部的收入分別占收入總額的51.1%、28.3%和22.2%,稅前利潤分別占總額的57.2%、23.0%和20.2%。與2015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不良資產經營稅前利潤的占比有所提高。

分析中國華融在上半年不良資產經營布局的策略,交銀國際一份報告以“相對激進”作為評價。

7月,賴小民也曾公開透露,今年商業銀行對外出售的不良資產包規模共計2200多億元,其中中國華融承接1500多億,占比超過50%。

該報告分析中國華融的激進之處在於,在標的上其會選擇有抵押資產的,長三角、珠三角比較多,制造業多一些。同時,傾向於抵押率高的,抵押率80%~90%的比較多。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中國華融包括應收款項類投資的不良債權資產、客戶貸款和墊款及應收融資租賃款在內的信用風險資產具有抵押、質押或保證的比率高達97.6%,其中具備抵押或質押安排的比率達到 74.2%。

同期,中國華融在房地產業、制造業、建築業及采礦業的應收款項類投資的不良債權資產總額分別占比 61.2%、10.2%、6.2%以及 2.8%。

“我們認為當前房地產價格高企,不良資產處置難度大,二級市場投資者相對謹慎,公司短期內以滿意回報出售新收購資產難度較大。”上述報告分析,中國華融應是意圖獲取更多有較高抵押率的價值資產暫時沈澱,謀求未來經濟企穩回升時再處置變現。

同時,雖然AMC融資成本較低,對處置時間框架的限制較二級市場投資者更為寬松,但以今年上半年的收購成本來看,上述報告判斷,未來其獲得合理回報的難度依然較大。

根據報告測算,上半年中國華融收購不良資產包的平均折價率為52%,遠高於信達的35%。

前述機構分析人士分析,中國華融之所以選擇相對激進的策略不排除是為了提高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份額,為回歸A股鋪路。

四大AMC股改收官 行業競爭加劇

中國華融回歸A股,或成為2017年A股市場中的一個巨型IPO。四大AMC的改制收官,也意味著更多的巨型IPO會加入資本市場,而AMC的行業競爭也顯然加劇。

10月16日,東方資產完成股改,股份公司掛牌成立。盡管並沒有具體的上市時間表,但是給出的引入戰略投資者完成時間是2017年6月前。12月11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掛牌成立,至此四大AMC股改收官。長城資產此前表示,擬在2017年完成引戰,並於三季度或者年底同時啟動IPO前期準備,推動“A+H”股上市。

從政策性處置不良資產,到商業化轉型,再到完成股改、引戰上市,四大AMC雖然布局多元化經營,不良資產依然是主業。

中國華融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四大AMC累積收購不良資產規模達到5.05萬億元。其中,中國華融累計收購不良資產賬面原值1.29萬億元,在四大AMC中市場占比為25.4%。

銀行業不良的持續上升再加上經濟下行,不良資產行業正處於風口。銀監會數據顯示,從2011年三季度末開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已經連續20個季度上升,升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1.49萬億元。不良率也從2011 年三季度末的0.9%,上升至 2016年三季度末的1.75%。

銀行不良資產規模的擴大,亟需更多的AMC機構參與其中。隨著地方AMC試點到“二胎”準生,還有銀行系AMC的加入,“4+2+銀行系”的AMC行業格局已然形成,不良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不良債權資產收購的競爭壓力可能使公司需要以更高的成本購買不良債權資產,就不良債權資產收購而言,公司面臨來自其他三大資產管理公司及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競爭壓力。”中國華融在其招股書中表示。

除了傳統銀行不良資產外,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都在成為AMC的業務新來源。

以中國華融提供的數據為例,截至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31日及2016年6月30日,該公司從非金融企業收購的不良債權資產總額分別為281.84億元、1115.67億元、1763.51億元及2110.42億元,分別占其期末不良債權資產總額的28.1%、58.2%、65.1%及65.2%。

交銀國際上述報告以中國華融A股融資不超過182億元規模來測算,募資規模的60%用於拓展不良資產主業,假設傳統類和重組類各占50%,則按照新的不良資產風險權重標準粗略估算,融資後中國華融不良資產擴張空間約 2100億元,相當於現有存量不良債權資產的0.9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20

金融科技在中國:“激進”但創新不足

從今年Lendit峰會傳遞出的消息來看,在金融科技領域,中國通過非互聯網技術的積極應用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襲,中美差距日漸減小,雙方所面臨的未來趨勢和現實問題也越來越趨同。包括花旗、畢馬威、麥肯錫等多家機構都曾在其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提到,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市場開始接替日漸萎縮的西方市場,成為全球Fintech投資人最關註的地區。

中國正成為Fintech的風口

花旗集團近日發布的《Digital Disruption GPS report》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金融科技藍圖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在國內突飛猛進,在國際上也開始嶄露頭角。從風投和企業投資的軌跡可以看出,2016年是中國金融科技巨龍騰飛的一年。

從投資金額來看,上述報告顯示,2016年前9個月,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額達180億美元,中國占據50%,且是全球唯一一個年環比投資額翻倍的區域。零壹財經此前發布的數據亦顯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發生504筆投融資事件,獲投公司累計融資金額達1135億元。其中中國281筆,國外223筆。

從用戶數量上來看,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經超越傳統銀行業,這主要歸功於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在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以及網絡借貸上的努力,占據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同時,中國在過去十年里的數據化演進及中產階層飛速增長都讓傳統金融行業猝不及防。

渣打和《經濟學人》近期合作的對中國金融科技的研究也表明,從體量規模上看,中國是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絕對主導者。中國的電子支付規模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占全球總體規模的近一半。在互聯網信貸領域,中國市場規模占全球市場規模的75%。在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前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國占據四席。

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國表現火紅,它節省成本、提升效率並帶來便利性的好處,也讓其他各國的業者趨之若鶩,不管是新創公司還是傳統金融企業都試圖發展金融科技。像花旗和渣打正嘗試將金融科技應用在借貸、支付、金融交易等方面。

然而,在這些喜人的數據和成果背後,相關的隱憂也隨之而來。

“激進”但創新不足

3月8日晚間,融之家CEO張建梁在朋友圈發布了幾張Lendit峰會現場的照片,以藍綠色為主色調的展臺及演講現場充斥著炫目的科技感。

當記者問及此次參會的感受,他很直白地回複道,美國才是金融科技創新的前沿,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創新點,百花齊放。在他看來,中國目前對金融科技的態度更傾向於搶占市場規模,每當一個好的模式出現便紛紛效仿,而非繼續去開發更好的模式。即使中國在支付和借貸領域的應用已經在全球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但就純科技創新來說,還存在很大差距。同時,美國企業更具有國際化視野,而中國企業都在看本土市場。

“相較創新不足,市場方面就顯得有些激進了,當然這跟中國人口多、市場大、需求旺盛有關系。”張建梁稱“但是監管方面同樣要跟上。”

相關數據也顯示,盡管中國在國際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已經非常可觀,但在頂層算法的科研實力上,例如在殘差網絡方面,與美國差距還是很大。再比如人工智能的應用上,矽谷熱衷於投入智能硬件、無人機和無人駕駛等領域,而在中國,早期資本都在追逐互聯網、O2O等。

市場上甚至還出現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偽金融科技現象。相關專家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目前創業項目中95%都是偽人工智能,例如市場上出現的不少具有簡單對話、聽兒歌、學英語、通話等功能的少兒機器人並非其在宣傳中所標榜的“人工智能”。

“數據和技術是驅動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的唯一方式。”Kabbage CEO、聯合創始人Rob Frohwien在此前的演講中提到,那些靠提高運營成本、擴充資本金來增加收入的企業並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用好數據和技術,可以保持利潤和業務的同步增長。

而在監管層面,天雲大數據CEO雷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目前科技要素被應用的相對還是較少,大家更多還是在琢磨規則和套利,利用監管和相互制衡的盲區。但我認為金融科技需要大力推廣,即使是監管本身也是需要金融科技的,例如對循環騙貸等問題的監管都需要科技來協助。”

對於未來,雷濤很有信心,他表示,中國目前對於金融科技的用戶環境是非常好的,包括金融應用、支付、移動互聯等,這是北美現在所沒有的,這個基礎帶來了兩個重要的要素,即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再加上國內目前移動互聯網便捷發達,技術本身不需要非常高精尖,就能產生非常大的社會效應。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從政府政策與市場創新應用上,Fintech的成功可能性都具有極強的感召力與磁場效應,國內市場也因此成為Fintech從細分市場到規模應用的肥沃土壤與試驗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70

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個別保險公司激進配置金融資源的模式必須徹底改變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應邀在2017年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就我國保險業發展的趨勢、挑戰等內容進行發言。梁濤認為自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業在全球範圍內崛起,開創了全球政治、經濟發展史上百年不遇的變局。近年來,中國金融業發生了深刻變化,金融市場化水平大幅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凸顯,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提升。但是,在全球金融大變革、大激蕩的時代,中國金融業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今後一段時期,中國金融保險業發展需要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立足於全局把握好金融保險業的發展趨勢。對金融保險業來講,立足全局就是要回歸本源,發揮好其本質屬性和本能,絕不能脫實向虛、自我循環和過度投機。保險業回歸本源前景廣闊,無論是服務於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醫療保險體系的建設、還是服務於災害管理體系的建設或者是社會管理體系的建設,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如果超越了金融發展階段,脫離了人民真實需求、脫離國家發展戰略、脫離經濟的客觀規律,激進的負債和激進的投資必將走向發展的死胡同。

第二、要立足於國情把握金融保險業的發展趨勢。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金融保險業來講,立足國情就是要兼顧效率和公平,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的作用,保險業作為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資金融通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是發揮政府與市場兩種優勢天然的橋梁。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著力推進大病保險制度,就是利用保險機制解決大病保障這個世界性難題的重要制度創新。

第三、要立足於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把握金融保險業的發展趨勢。歷史證明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來世界產業大變革、經濟大發展和全球振興格局的大調整。對金融保險業來講,每一輪技術革命都會帶來保險業技術工具、組織形勢、管理體系、發展範式革命性的變化。當前,以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洶湧而來,每一個企業或行業,要麽主動適應這一浪潮並發展壯大,要麽在消極被動中趨於式微。保險業和監管必須積極擁抱新一輪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發揮保險業服務全局的功能作用。

第四、要立足於國家安全的大局,把握金融保險業的發展趨勢。金融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基石,當前我國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面臨國際地緣政治、國內產業升級、國內社會穩定等諸多問題,都有可能與金融保險業的交織起來,使金融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形勢。對金融保險業來講,立足於維護國家安全的大局,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來思考問題,在金融改革發展的問題上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發揮保險業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行業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個別公司激進集聚配置金融資源的模式必須徹底改變。從監管角度來看,需要在政策引導上下功夫,在規則上補短板,在政策上出重拳,更加強調穿透式監管,切實發揮好金融監管的防線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28

保監會:要把業務擴張激進等異常機構作為監管重點

中國保監會4月20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通知》明確,要嚴防嚴管嚴控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要把業務擴張激進、風險指標偏離度大的異常機構作為監管重點,在市場準入、產品審批備案、高管核準等方面進行必要的限制等措施。

《通知》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保險監管的主要任務。保險監管系統一是要強化監管力度,持續整治市場亂象。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嚴防嚴管嚴控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全面清查違規資金運用、股東虛假註資、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實等問題。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對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頂格處罰。對利用保費虛假註資、關聯交易侵占公司利益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移送司法處理。

二是補齊監管短板,切實堵塞監管制度漏洞。系統梳理制度和流程,深入排查監管漏洞,盡快補齊制度短板;加強各領域監管制度的協調統一,防止監管套利;加快完善監管規則,在放開前端的同時切實管住管好後端。

三是堅持底線思維,嚴密防控風險。明確風險防控目標,努力減少存量風險、控制增量風險。關註和緊盯重點公司、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的風險,防止個體風險演變為局部風險、局部風險演變為整個行業風險。有序處置一批風險點,對可能產生的次生風險做好應對預案。

四是創新體制機制,提升保險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積極把握“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機遇,鼓勵保險資金投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參與去杠桿和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實現金融資本與實體產業的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保險風險管理與保障功能,創新保險產品和業務模式,助力公共治理體系建設與社會保障體系完善。

以下為通知全文:

《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 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

機關各部門、各保監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金融業風險防範工作的有關部署,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保險監管、治理市場亂象、補齊監管短板、防範行業風險的任務和要求,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當前保險業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保險業牢牢把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戰略兩大主線,實現了持續較快增長,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金融工作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並未減少,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仍然不夠牢固,一些困難和矛盾在金融領域會繼續有所反映。保險業作為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面臨多重因素共振、多種風險交織的複雜局面。

近一時期,在利率環境複雜、資產配置難度大的背景下,少數保險公司發展模式激進,資產與負債嚴重錯配,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隱患;部分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制度不健全,存在股東虛假註資、內部人控制等問題;行業整體償付能力保持充足,但個體分化明顯,償付能力下降和處於關註區域的公司數量有所增加,局部風險增大,風險點增多;一些保險機構盲目跨領域跨市場並購,個別保險資管產品多層嵌套,極易產生風險交叉傳遞。

當前保險業存在的突出風險和問題,既有部分保險機構急功近利、貪快求全等因素,也暴露出保險業改革探索經驗不足,保險監管制度和實踐中還存在一些短板,對風險的本質和演變的警惕性還不夠高,對創新業務的監管制度還不夠嚴密,監管機制的統籌協調尚待進一步完善等。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強化統籌協調,及時彌補監管短板,堅決治理市場亂象,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保險監管系統要深入查找和深刻反思當前保險業及保險監管存在的問題,堅定不移強化監管,堅決果斷治理亂象,堅持不斷完善制度,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安全運行。

二、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保險監管的主要任務

保險監管系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保險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上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做好制度監管漏洞排查,加快補足制度短板,全面強化審慎監管,清理整頓保險市場秩序,切實擔負起防控風險和引導保險業健康發展的責任。

(一)強化監管力度,持續整治市場亂象。要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嚴防嚴管嚴控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要把業務擴張激進、風險指標偏離度大的異常機構作為監管重點,在市場準入、產品審批備案、高管核準等方面進行必要的限制。要配足配強監管資源,對重點關註的公司就有無違規資金運用、股東虛假註資、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實等問題實施全面清查。要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始終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對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采取頂格處罰,堅決遏制頂風作案行為。對利用保費虛假註資、關聯交易侵占公司利益等挑戰監管底線、無視國家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移送司法處理。

(二)補齊監管短板,切實堵塞監管制度漏洞。要積極借鑒國際監管標準,結合我國保險業實際風險狀況,系統梳理行政許可、信息披露、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投訴舉報處理、行政處罰等方面的制度和流程,深入排查監管漏洞,盡快補齊制度短板;要加強各領域監管制度的協調統一,重點加強對創新業務和交叉領域的制度完善,防止監管套利;要針對取消、簡化的審批項目加快完善監管規則,在放開前端的同時切實管住管好後端,用制度的卡尺對違規行為進行約束,以規則的紅線為灰色地帶豎起圍墻。

(三)堅持底線思維,嚴密防控風險。要明確風險防控目標,努力減少存量風險、控制增量風險。要增強同風險賽跑的意識,摸清風險底數,關註和緊盯重點公司、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的風險,防止個體風險演變為局部風險、局部風險演變為整個行業風險。要敢於碰硬、敢於揭蓋、果斷出手,有序處置一批風險點,同時,對風險處置中的風險及可能產生的次生風險有充分的預計和應對預案,確保總體可控。

(四)創新體制機制,提升保險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要堅持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積極把握“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機遇,鼓勵保險資金投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參與去杠桿和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實現金融資本與實體產業的優勢互補、和諧共贏。充分發揮保險風險管理與保障功能,創新保險產品和業務模式,助力公共治理體系建設與社會保障體系完善。

三、做好當前保險監管工作的總體要求

保險監管系統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從全局高度謀劃推進強監管、治亂象、補短板、防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等工作,始終堅持“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勇於擔當,埋頭苦幹,奮發有為,以過硬作風推動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見到成效。

(一)要勇於擔當。各單位要充分認識當前保險業和保險監管面臨的複雜形勢,在風險防控的關鍵時期,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紮實有序做好保險監管和保險業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做到監管系統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形成強有力的監管合力。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在發現和揭示問題的同時,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極端情況做好思想準備、政策儲備和工作準備。要堅持標本兼治,正本清源,在防控風險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引導保險業回歸本源,突出主業,穩健發展,在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保險獨特作用。

(二)要落地見效。各單位要按照保監會總體要求和部署,針對各領域、各轄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癥結準、措施實。要督促各保險機構全面對標監管制度,排查內部管理制度的空白與漏洞,逐項增補完善,及時將監管要求轉化為公司治理、業務經營和風險控制的政策、流程和方法,確保各項監管制度落地生效。

(三)要強化問責。各單位要切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主要負責人要當好“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風險責任體系和問責制度,層層壓實責任。各級保險監管部門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對重大違法違規的保險機構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更加嚴厲的處罰、更加嚴肅的問責。要引導保險機構制定公司內部責任追究辦法,明確責任追究的範圍、對象、標準、程序,切實履行防控風險的主體責任。要加強對監管行為再監督,嚴肅監管紀律,嚴防內外勾結幹擾監管工作正常進行。

各單位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要求,按照保監會統一部署,振奮精神、善做善為,切實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中國保監會

2017年4月2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79

保監會:著力整治虛假出資 堅決遏制違規投資、激進投資行為

據保監會網站28日消息,保監會印發《關於強化保險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整治市場亂象的通知》。部署了八個方面專項整治工作:一是著力整治虛假出資,切實解決資本不實問題;二是著力整治公司治理亂象,提升治理機制有效性;三是著力整治資金運用亂象,堅決遏制違規投資、激進投資行為;四是著力整治產品不當創新,堅決清退問題產品;五是著力整治銷售誤導,規範銷售管理行為;六是著力整治理賠難,提高理賠服務質量和效率;七是著力整治違規套取費用,規範市場經營行為;八是著力整治數據造假,摸清市場風險底數。

附全文:

中國保監會印發關於強化保險監管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整治市場亂象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中國保監會印發《關於強化保險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整治市場亂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市場秩序實現明顯好轉。

《通知》部署了八個方面專項整治工作:一是著力整治虛假出資,切實解決資本不實問題;二是著力整治公司治理亂象,提升治理機制有效性;三是著力整治資金運用亂象,堅決遏制違規投資、激進投資行為;四是著力整治產品不當創新,堅決清退問題產品;五是著力整治銷售誤導,規範銷售管理行為;六是著力整治理賠難,提高理賠服務質量和效率;七是著力整治違規套取費用,規範市場經營行為;八是著力整治數據造假,摸清市場風險底數。

《通知》要求,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親自負責,加強對整治工作的領導。保監會各相關部門要抓緊時間制定下發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整治重點、職責分工、工作安排及監管要求。各保險公司要切實承擔起整治市場亂象的主體責任,客觀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圍繞整治重點,制定自查整改方案,盡快開展自查。

《通知》要求,整治行動要堅持“嚴”字當頭。監管部門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對違法犯罪行為絕不手軟,堅決移送司法處理;要加強對監管行為再監督,嚴肅監管紀律,對於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任性執法、內外勾結等行為,一律依法從嚴問責。各保險公司要認真自查整改,強化責任落實。對在專項整治行動中走過場、瞞報、漏報或整改不到位的機構和相關責任人,監管部門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註重建立長效機制。監管部門要針對整治發現的問題和風險,梳理排查監管漏洞,盡快彌補監管短板,避免監管空白,提升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各保險機構要健全內部管控制度,營造依法合規經營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杜絕屢查屢犯、越藏越深的違法違規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03

給手機爆款“動手術” OPPO的激進與平衡

從R7到R9再到R9s,R系列爆款的成功曾經一度托舉OPPO成為國產手機銷量榜的第一名,直到上個季度,R15都是國內賣的最好的手機單品。全球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稱,該產品市場份額二季度達到5%,超過蘋果以及其他國產品牌。

但就是這樣一款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系列,OPPO卻希望能夠做一次“變革”。

8月23日晚,OPPO助理副總裁沈義人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用戶對手機產生了更高的訴求,比如在夜間場景下拍照,所以OPPO希望增加一個“Pro”系列承載更多的科技感,同時兼具R系列產品的時尚外觀。

作為國內市場營銷的操盤手,沈義人過去也是R系列爆款的締造者之一。如何在增長乏力的外圍市場下完成OPPO的品牌和產品升級,成為他上任四個多月以來最重要的工作。從五千元檔位的Find X到超級旗艦店的改造,再到R系列爆款的再造,這位年輕的管理者正在用不同以往的節奏推動著OPPO的“漸變”。

但這個過程無疑極具挑戰。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總監James Ya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8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同比下降10%,目前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約為22個月,相比2年前延長了4個月。“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產品質量整體提升,用戶使用時間更長。其次,中國2018上半年經濟較為低迷,也對用戶消費更換購買手機產生抑制作用。”

而對於包括OPPO在內的頭部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改革代表著冒險,稍有差池都可能給競爭對手留出機會窗口,但被動等待,也許也會喪失更大的市場。

T型格局下如何“突圍”

從銷售量來看,上半年的國內手機市場並沒有太多的驚喜,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陷入膠著狀態。

“一方面由於年初集中清理“非全面屏”產品庫存,手機廠商供貨量減少,另一方面智能手機質量提升,中國消費者換機周期延長。”James Yan對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經歷了2017年的低迷期,被寄予厚望的2018上半年仍未實現反彈。

具體來看,在2018年第一季度,手機廠商主要發力清理“非全面屏”產品的庫存,產品供貨減少,James Yan認為這是為後續集中發布“全面屏”產品預留生產資源及銷售空間。因此,在生產和供應鏈層面,手機廠商相對去年更為保守,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整體市場在第一季度及上半年的生產和銷售增長。

但從新技術的推進來看,國產手機廠商無不選擇了“激進”路線,意在“未來手機”爭奪上占據有利的位置。

今年4月,國內的一家手機廠商召集供應商們到東莞總部表示要調整合作節奏,在涉及手機創新的關鍵領域提前布局,把技術跟蹤、合作的周期提前到18個月,甚至36個月。該名廠商的負責人說,這是因為手機公司之間的競爭往往拼的是創新技術紅利期的前半年、甚至3個月時間。

“我們也在看新的技術,希望找到創新與用戶使用之間的平衡點。”沈義人以閃充為例,表示兩年前就完成了研發,但像充電這樣的技術,關系到很多用戶生命財產安全,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量的測試,怎能快速推向市場?雖然技術上較為激進,但在量產與用戶利益之間的平衡點上,沈義人希望保持一定的克制。而在R系列中增加Pro類別,既能夠滿足消費者對科技的需求,也能保證大眾消費者的手機升級訴求。

這種克制也體現在今年OPPO對渠道、營銷的改革上面。

明星家族一直是OPPO營銷成功的一個重要元素之一,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也紛紛效仿,簽約流量明星。但從今年開始,OPPO放慢了明星營銷的步伐。

“並不是明星的投入少了,打個比喻,如果天天吃川菜的情況下,人們偶爾都會想吃白菜土豆。天天看慣的時候,反而需要一些調劑,需要找到一些平衡點。”沈義人對記者表示,OPPO不會拋棄原來的方式,但會在設計、時尚領域做更多的嘗試。

“像98年出生的這一代人,今年已經20歲了,00年出生的用戶也已經18歲了。如何跟他們溝通?一直用以前的方式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要把這個度找好,平衡好我們的目標用戶。”沈義人說。

年輕人“掌管”年輕人市場

對於OPPO來說,年輕人市場一直是其聚焦的重點市場,除了產品、渠道等有所變化外,公司組織架構的改造也從“年輕人”開始。

早在2017年初的年會上,OPPO創始人陳明永就明確表示,“‘大膽使用年輕人’應當作為OPPO公司最大的創新。我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我們要讓一批有能力的年輕人脫穎而出,迅速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

此後,陳明永還在會議上表示,“如果我們在各自的崗位,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扶年輕人上馬,還能送上一程,這其中的貢獻和價值,比企業賺更多的錢要更有意義。”“大膽使用年輕人”是OPPO公司最大的創新目標,年輕人也同時為OPPO創造了各種奇跡。”數據顯示,OPPO員工中85後的比例超過了70%,90後職員比例超過了四分之一,在公司內有許多重大決策都是由年輕人做出的。

今年五月份,剛剛30歲的沈義人成為了OPPO助理副總裁、中國大陸市場營銷負責人。而在此前的四年他擔任的是OPPO營銷策劃與管理部部長,參與了Find 5和N1,主導了N3、R5、R7、R9、R11、R15、Find X等幾乎所有產品的營銷推廣,主導了包括“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廣告方案。

沈義人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形容現在這個階段的自己是“邊打仗邊學習”。對於不可知的未來,哪怕是競爭空前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並不害怕。

但從現實的環境來看,年輕的管理團隊面對充滿“狼性”的競爭對手時,也有著諸多不適。此前有消息稱,華為於2016年在歐洲註冊了R17、R19以及R21商標,而在華為目前的產品線中,並沒有R系列,不少人猜測華為此舉意在阻擊OPPO。而從R17系列的發布現場來看,OPPO特意在R系列前多加了“OPPO”的標識,有接近OPPO人士表示,R17產品這才得以順利發布。兩者之間的火藥味不言而喻。

而在渠道上,頭部廠商之間的“挖角”也時有進行。

“你從其他廠商代言人的選取,前期物料的鋪設還有上貨的速度,都可以看出來OPPO的痕跡。”一名渠道人士對記者表示,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頭部企業之間一直在互踩地盤,渠道“挖角”也時有發生。

對於一刻都不能放松的紅海市場,操盤者需要的不僅是過人的能力,還有穩定的心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76

激進創新 師法自然──網絡年代企業創新應變策略思維系列之一

1 : GS(14)@2011-03-13 17:07:49

2011-2 HJM

著重穩健發展、循序漸進的中國商業社會,「激進創新」顯然與我們的傳統企業文化格格不入。但今天的網絡經濟年代,是一個不斷激進創新的動盪年代。這股企業創新浪潮已對我們神州大地,乃至於全球企業的營運模式,造成了重大的衝擊。

新年伊始,企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概仍離不開美國《時代雜誌》選出的2010 年風雲人物——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劄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他以二十六歲青春之年, 自2004年創辦Facebook 至今不過六年多,就其公司估值四分之一股權計算( 高盛最近估值為500 億美元),擁有的身家已高達百多億美元;其社交網站今天已聯上了全球用戶五億之多,首創前所未見的資訊交換平台,並營造一無遠弗屆的社交網路,改變了億萬人的生活聯絡方式,甚至影響未來的商貿模式。論財富,劄克伯格已堪傲視國際同儕!論影響,雖未至於獨領風騷,至今誰與爭鋒?

羨慕之餘,或有人說,這是不過是時勢造英雄而已!是嗎?今天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時勢?幹嗎自己就闖不出什麼英雄名堂來?我們當中或有不少縱橫商場幾十年的企業老大,至今還不大適應瞬息萬變的網絡年代,對目前世界企業發展唯北美馬首是瞻的形勢仍大不服氣。但回顧過去十年,當今網絡年代的大趨勢,不正是由創辦微軟、穀歌、亞瑪遜、Facebook 和其他許多善用網絡創新的商貿奇才推動而成的嗎?而時勢的形成不僅在於人才,更在於這些人能否洞悉市場先機、高瞻遠矚、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的勇氣。

激進創新漸成趨勢

過去幾年,我們在資產管理和技術投資之餘,由於專業所需,不但密切留意歐美企業管理思潮的發展,而且對網絡經濟和創新科技的發展特別關注。鑑於這個由不斷創激進創新技術所驅動的網絡經濟,很可能在未來二十年間成為主導全球企業的大趨勢,我們在五年前決定成立一個營商創意小組,專責研究最近十年間企業管理思潮及其在中國的應用,並致力建立一套適用於本地企業的激進創新及迅速商品化範式。為進一步落實這項承諾,2007 年我們加盟由未來學家沃爾夫岡. 魯格爾克(WolfgangGrulke) 所創辦的FutureWorld,在港成立「未來世界」( 中國) ; 2009 年,我們又投資由賴倫斯(Bill Rylance)在2008 美國金融危機後建立的企業顧問集團Watatawa為策略夥伴。此顧問集團的商貿諮詢服務在於為亞州太平洋地區的企業客戶建立緊密的商務夥伴關係,著眼於信任資本,致力為客戶企業的未來發展作多方位的籌策,宗旨與我們標榜的企業原則一致。在2010 年,我們開始在香港和中國籌辦一個為促進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中國基金」。此「基金」將為中國及本地創新技術迅速商品化的融資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今年,我們有意在本地成立一個全球企業及技術創新智庫, 一方面從「師法未來」的觀點思辯網絡年代的社會經濟、企業和創新技術發展;另一方面為「智庫」羅致熟悉中國國情而又能胸懷世界、放眼未來的本地智囊人才。

經過多年對最新歐美企業創新思潮的研討和思辯,最近我們整理出一套企業創新範式,並總結過去兩年北美企業穩度金融危機的一些成功案例,給本地企業借鑑,使之能在動盪不安的網路年代中沉著應變,持續穩健地增長發展。為讓本刊讀者率先分享這套理念,蒙本刊編者賞識,為我們開設一個名為「營商創意」的專欄,為期一年多,每月供稿一篇,期能藉此拋磚引玉,以匡我們蠡測管見之不逮。但在深入探討這套理念之前,有必要在此進一步闡述本文標題所謂「激進創新、師法自然」的一些重要概念,以作日後討論的框架和依歸。

企業創新衝擊神州大地

開宗明義, 從經濟角度看「創新」,其概念大可追溯至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J.Schumpeter) 在1934 年倡議的定義( 《經濟發展》1934年,哈佛大學出版社)。據熊彼特闡釋, 「創新」乃指經濟體系中一些基本價值的根本改變——即從未有之的事物或概念。當人們引進創新系統價值之際,舊經濟體系必將予以讓路。言中之意, 「創新」必然「汰舊」。因此,對現存系統(包括經濟體系中的企業和技術)而言,「創新」具有「創造的破壞力」。而所謂「激進」創新,是指這些創新不是漸進的,而是激進的、跳躍式的、《黑天鵝》(Black Swan)式的1。由於「創新」具有摧枯拉朽的巨大破壞力, 「激進創新」的出現可令一些相關的傳統行業消失於旦夕之間,就如八十年代電腦文書處理軟件的出現淘汰了打字機;九十年代手機取代了傳呼機;如今數碼相機已令傳統菲林和沖曬業瀕臨滅絕,將來在網報刊與電字書的流行,也可能威脅到傳統紙張印刷業的存亡。

在著重穩健發展、循序漸進的中國商業社會, 「激進創新」顯然與我們的傳統企業文化格格不入。但今天的網絡經濟年代,是一個不斷激進創新的動盪年代。目前的大趨勢是,全球企業在萬維網商貿創新的衝擊下正不斷地變更和革新;創新的網絡商貿模式和戰略,消費者新的消費模式和行為趨向,及一些嶄新的商貿營運方式,都足以影響各行各業的未來發展。不言而喻,這股企業創新浪潮已對我們神州大地,乃至於全球企業的營運模式,造成了重大的衝擊。配合資訊科技的商業革新,全球企業正面臨不進則退、汰弱留強的嚴峻考驗。今日我們如仍未能緊貼世界潮流大勢所趨,創新求變,試問如何為我們企業籌謀未來發展?如果我們冀望自己的企業在今後二十年仍能持續增長和繁榮,不能再固步自封了,是時候反思我們的傳統營運方式、企業的未來定位、應採用的商貿模式及策略。

首先,我們或須反思一下, 中國人是不是一個擅長於「激進創新」的民族?過去二、三十年間,我們到底有什麼移時易世的創新理念,或破舊立新的激進技術創新和發明?當七十年代個人電腦起飛、八十年代互聯網應用日廣、九十年代電子商貿開始蓬勃,如今已醞釀成一個嶄新的網絡年代,我們中國人在幹什麼?我們既缺乏「激進創新」的意識和勇氣, 又無「洞悉先機」和「高瞻遠矚」的能力,也看不透「未來」,我們究竟憑什麼認為中國人能在二十世紀再領風騷五十年呢?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也不宜妄自菲薄,認定中國人不能創新,本地也無值得投資的創新專案。從八十年代至今,國家不是一直在倡議「科教興國」嗎?至少由國防主導的航太科技,和目前內地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汽車製造業,投資創新高科技而成功例子仍然不勝枚舉。但在香港,高科技投資的成功率確是差強人意。至今, 為人熟悉的成功案例僅有「八達通」和「千里眼」(一家以電子智慧遠距監控技術為本的公司)等寥寥可數幾家。這兩家公司的創新由技術研發到融資上市都是由港人主導,可惜的是,這樣的成功故事在港有如鳳毛麟角。

香港創新科技成功案例寥寥無幾

那麼,這是否意味香港根本缺乏值得投資的高科技創新專案可言?那倒不是。事實上,香港確有不少本地研發的高科技專案,不過鮮為人知而已。根據我們最近對創新科技署(ITC)的小企業研究援助計劃(SERAP)年報的分析,在過去十年間(2000-2010) ,SERAP 曾撥款3.36 億港元資助了316 個高科技專案。就成功通過專家評審而獲的資助的平均比率約20% 推算, 估計在十年間,本地共有1580 專案曾向SEARP 遞交資助申請。換言之,本港每年約有158項創新科技的計劃。對於一個人口剛好超過700 萬的地區而言,這是不俗的表現。對上述年報作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 在獲SERAP 資助的316 個高科技公司當中:

?7 家(2.2%)參與高科技材料的商品化,例如高溫超導體或可用於煞車系統的電流變智能液;

?22 家(7%)從事生物科技產品的開發,例如新穎抗癌治療,或利用不朽人骨髓體細胞作為幹細胞基因表達的載體;

?15 家(4.7% ) 在研發通訊系統, 例如與互聯網IPQoS 引擎的網路交通運輸管理系統或者虛擬媒體的安全門鎖系統;

?44 家(13.9%)參與新穎電子應用產品的開發,例如基於指紋的生物測量學和無接觸智慧卡或OS 智能電話,或行動感覺遠紅外線感測器,和以ASIC 研製的輻射探測器;

? 在從事環境技術(3.8%)研發的12 家,其項目包括以等離子技術制裁的窒內空氣潔淨系統,及低成本高效率的CIGS 薄膜太陽能電池;

?121 家(38.3% ) 在開發嶄新的互聯網應用軟件和內容;

?28 家(8.9% ) 在流動電子商務,例如能通過流動電話安全轉移款項的系統;

?6 家(1.9%)從事光電子技術(photonics)的應用開發,例如感覺處理器纖維;

?18 家(5.7% ) 在半導體例如智能多媒體與人類相互關係控制器;

?43 家(13.6%)從事其他創新應用系統的研發,例如具有識別針織圖案能力的毛線衣紡織連接系統,或在網智能控制無人駕駛汽車。

從上引案例可見,本港的創新科技專案雖非每項絕對創新,但其種類之多、範圍之廣,相信大出本地投資者意料之外。上述科技專案在獲ITC 資助之前, 必須通過SERAP 一個專家評審委員會的審核,而審核水準之嚴格不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為遜色;且每個評審委員,都是在有關科技有深厚科研背景或在有關工業和技術專案管理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通過這樣的評審而獲資助的316 個專案,應有不少會成為香港科技創新的成功案例吧?總結十年來的成績,如以有關專案的企業上市(IPO)作為成功指標, 十年間獲SERAP資助的316 家專案公司最終成功上市的可惜不足十家!它們大部分仍在商品化和市場化的摸索中。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無法為香港創造更多高新科技企業和創新的成功案例?就我們對本港高新科技創業與投資的認識來說,箇中原因既有創業者個人因素的內因,和有關資金來源、市場形勢與潮流趨勢等外因。內因在The First TenYards 一書中有精闢的分析2,於此不贅了;外因則有如下數端:

一、前期投入資金不足(SERAP 最高資助金額為800萬港元) , 而後續資金不繼(本港投資者大多不願投資於高新科技專案,認為風險太高,回報期太長);二、未能確立一個令投資者信服的營運和收益模式(如何能順利運作和真正能賺錢?);三、創業者對國際的創新的潮流大勢認識不足,未能掌握時世,從而因勢利導;四、對市場的形勢與預測認識不足(市場形勢千變萬化,不容閉門造車!);五、缺乏使創新科技迅速商品化的能力。一項創新科技,幾年之內已有更新的發明取而代之。試問十年內不能上市的專案,還有成功的機會嗎?

創新商品化的六大法則

出於對本地企業創新的關注,和鼓勵更多後起之秀企業家把其創新項目迅速商業化,我們從多年創辦企業上市和科技投資管理所得的經驗,再借鑑近年倡議的激進創新理念和北美一些傑出的成功企業案例,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迅速創新商品化理念。為使這套理念能形象化為企業策劃的指引,我們以「風火雷電雨」五種大自然現象的特性為象徵,把這些象徵化的理念法歸納為切實可行的六項法則:一、順應潮流;二、掌握趨勢;三、只爭朝夕;四、建立信任;五、認定目標;和六、勇於創新。在上述五種自然現象中, 「風」象徵當前世代的潮流和趨勢,「火」乃創新和追求未來業務發展的熱忱和趨向, 「雷」是創新在銷售策略和業務模式的衝擊, 「閃電」象徵我們在創新商品化應持有的速度, 而「雨」本有滋潤萬物和孕育生機的能力,象徵在不斷激進創新的網絡年代,我們可從創新思維的雨露中獲得啟示,不但能迅速適應時代的挑戰,且能透過技術和商貿模式的創新在生物科技、電訊、環境技術和電子商務進行超級融合(super-fusion)項目的開發。

打破「零和思維」

在這套法則之上,我們倡議一套以「超越零和」(beyondzero) 為基本理念的企業創新範式,作為本地企業在成功上市以後的長遠發展原則。所謂「超越零和」,其概念源於「遊戲理論」眾所周知的「零和現象」——在紙牌遊戲中,一方輸,另一方贏,因此總和為零。在股票市場如是,在商場也如是。在傳統生意上,我們大都接受這種思路,就是你輸我贏,很少能做到彼此雙贏的局面。此思路仍然見於今天大多數慣用的營商手段,例如把汙染製造業的製造活動外判至其他國家或地區,或乾脆把汙染的廢料運到其他國家,管它對他們環境是否有嚴重遺害;又或為節省物料成本,以獲致自己企業最大收益,大力榨壓我們的供應商,不理他們是否虧損與死活。這樣的思路,顯然無助於促進商務夥伴間的信任,也不利於在全球網絡中建立國際團隊和營造合作關係。

顯而易見,在今天的網絡年代,我們如欲贏取商務夥伴的信任,建立國際合作團隊,必須打破這個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改而採用我們「超越零和」的企業範式:在企業員工間促進互信、在社會間贏取公信、在商務夥伴間建立互信、致力營造雙贏的關係。在這套新範式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將以靈活的適應能力和誠摯的態度,尋找創造性的合作,並從未來角度探索網絡關係,特別致力於瞭解Y 世代年輕人的訴求與期望。

過去幾年間,我們欣然目睹內地一些高瞻遠矚的企業培訓家,正致力於中國企業創新的再培訓,而其所揭櫫的培訓宗旨,竟和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因而相信:如果中國企業經過創新再培訓而能在今後二十年間採用一套開誠布公、靈活變通和勇於創新的企業範式和業務模式,則在未來世界的經濟舞台上,中國未嘗不可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註1 根據《黑天鵝》一書作者塔立(N. Taleb)的闡釋,乃指一些不大可能發生的事件。《黑天鵝》有三種主要特徵: 它是變化莫測的; 它帶有巨大的衝擊力;而在事後, 人們往往予以一個較不隨意出現和更可預測的解釋。

註2 Po Chung and Saimond Ip (2009): ''The First Ten Yards-The 5Dynamics of Entrepreneurship'',CENGAGE Learning.

周博裕為亨亞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倫敦商學院理學碩士、南澳洲大學博士及香港城市大學之工程博士。周博士於管理從事製造、市場推廣及金融服務之上市公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並擅長於收購合併事項。現任香港上市公眾公司華普智通系統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美國上市公眾公司CelsionCorporation 董事,以及加拿大上市公眾公司Augyva MiningResources Inc.獨立董事。

李鈞陶為法國里昂大學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生化哲學博士,先後出任《信報》科技版編輯、《信報月刊》總編輯及《信報》專欄作家;曾就職於本港多家生化醫藥上市公司擔任高層管理人員。現居溫哥華,閑來寫作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388

繼父斥誤交損友恐女兒坐監更激進

1 : GS(14)@2015-09-18 02:11:00

霍爾特高(Jens Holtegaard)沒想過只是短時間出國公幹,回來後已家不成家,妻子遭殘殺,而兇徒竟是繼女。霍爾特高表示做夢都沒想過博克如此冷血,他把一切歸咎博克男友阿卜杜拉,指他「教壞」繼女。



結交更多伊斯蘭激進分子

繼父透露,法庭心理學家評估博克後,認為沒迹象顯示她有心理變態傾向。「我作夢都想不到她會幹出這事。她母親很愛她,竭盡全力幫她。」因此霍爾特高相信博克是受到壞影響,是阿卜杜拉令博克思想變激進。「(博克)跟阿卜杜拉一起,毫無疑問是誤交損友。他教壞了她。」霍爾特高認為博克是認識阿卜杜拉後才對「伊斯蘭國」組織(IS)產生興趣。「她對關於移民的一切,都毫無批判,非常熱心,滔滔不絕談IS和IS分子在中東的殘暴行徑。」他又指,博克犯案後至今仍然狂熱支持IS,因此他很擔心繼女在獄中會結交到更多伊斯蘭激進分子,日夜與她們為伍,受到她們影響後,思想會變得更加激進,「我實在不敢想像,她坐牢期間會變成甚麼模樣。」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17/192984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30

激進分子盤踞西奈半島

1 : GS(14)@2015-11-01 22:33:11

當局雖指沒證據指客機是被擊落,但墜機地點所在的西奈半島北部,近年確極不平靜。當地人口稀疏,發展較差,居民感到被邊緣化,傾向支持激進分子。盤踞當地的伊斯蘭激進分子,一向跟毗鄰以色列劍拔弩張,2011年起他們以「耶路撒冷支持者」組織名義搞事,前年軍方政變推翻總統穆爾西後,他們轉而針對襲擊埃及警隊和軍隊,包括發動人肉炸彈、開車駛近目標開槍、暗殺等襲擊行動,造成重大傷亡。去年10月一次襲擊奪33命後,當局更宣佈北西奈進入緊急狀態,限制記者前往。



靠攏IS施連串襲擊

該組織去年底決定投靠「伊斯蘭國」(IS)組織,易名「伊斯蘭國-西奈省」,尋求割據西奈半島歸入IS版圖。靠攏IS後,該組織的行動亦更瘋狂,今年7月在西奈發動連串襲擊,警局和多個軍方檢查站遇襲,更在西奈岸邊部發射導彈襲擊在地中海的埃及軍艦。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101/193558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11

激進「黑鮪魚」 踩上椅單挑蔣介石子

1 : GS(14)@2016-02-02 15:57:07

2012年蘇嘉全曾作為副總統候選人陪蔡英文競逐,結果落敗。投票結果出來當晚,台北大雨,本報記者曾在民進黨造勢會場直擊蔡、蘇在雨中向數千眼泛淚花的支持者慷慨陳言:「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4年後果然翻盤,蔡、蘇各得其所。蘇嘉全出身屏東鄉下,因面色黝黑加上主政屏東時推銷黑鮪魚有成,而獲「黑鮪魚」綽號,其實他是激進派;1988年行憲大會曾拉隊闖會與警衝突,與國民黨立委互罵。其時國安會秘書長、前總統蔣介石之子蔣緯國抗議,蘇嘉全在椅上挑機:「要單挑就放馬過來!」1990年,蘇嘉全因杯葛議事被驅逐出場,時任總統李登輝邀請國代餐會被民進黨國代「要人」未果,時任綠委黃昭輝當面帶頭連續掀翻總統餐會七桌酒席,湯水翻落一地。有台灣輿論指,王金平任17年立法院長,有獨特的「朝野協商風格」,表決法案時顧及在野黨立場,堅持所有黨團都同意才能表決避免遭杯葛,故有「公道伯」之稱。但蘇嘉全曾是議會的激進派,如今角色轉換任議長,「屏東黑鮪魚」如何翻轉國會,有待觀看。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2/194755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