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派瓜分激進泛民票源
1 :
GS(14)@2016-03-01 18:10:57【拆局】新東補選激進路線的本民前梁天琦獲6.6萬票,泛民中人指與2012年新東立會選舉比較,整體泛民佔五成多選票、建制佔四成多的大格局未變,但料新東屬激進泛民的約11萬票,會被更激進的本土派瓜分。該泛民中人指,2012年選舉中,新東泛民陣營基本上已分成主流泛民及激進泛民。主流泛民在2012年立會選舉獲約14萬票,估計黃成智今次取得的1.7萬票大部份來自主流泛民,故用2012年主流泛民得票推算,扣除黃的1.7萬票,餘下約12.3萬票,絕大部份投給楊。楊16萬得票中,扣除主流泛民的12.3萬票,其餘約3.7萬票,應來自激進泛民陣營,而激進泛民2012年的11萬票,扣除3.7萬票後,約有7.3萬,估計當中九成以上投梁天琦。「梁天琦唔會搶到民主黨嘅票,今次佢搶咗社民連、人力同新同盟,而且流向本土派,到9月選舉都唔可能搶得返」。■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1/19511536
本民前、激進泛民票倉重叠
1 :
GS(14)@2016-03-05 01:08:12■梁天琦早前揚言泛民、建制與本土三分天下。
【本報訊】剛結束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獲逾6萬票,本土派即揚言要在9月立法會大選在新東取下兩席。不過本報翻查數據,以梁天琦得票率最高的20個票站,與社民連、人民力量和新民主同盟於2012年立會選舉結果比較,發現其中14個、即七成票站,均是上述三黨派取得高於他們平均得票率的票站,亦即這些選區同屬梁及三黨派的主要票源,兩大陣營票源明顯重叠。梁國雄及陳志全均再表明不擔心被搶票。梁天琦在補選中獲15%選票,《蘋果》將梁今次得票最多的首20個、即得票率最少有兩成的票站,與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新界東同一票站候選人得票率比較,發現其中14個票站,屬社民連梁國雄、人民力量陳志全和新民主同盟范國威3名激進泛民議員票倉,他們在這些票站得票率,全部高於他們在新東各站的平均得票率(3張名單的得票率為24.7%),可見本土派票源明顯與激進泛民重叠。
梁國雄陳志全不擔心被搶票
這些票站大多為新界東各個公共屋邨,包括尚德邨、華明邨、富亨邨、太和邨、大元邨、運頭塘邨、嘉福邨、健明邨等。這些同屬梁天琦得票率不俗的票站中,3名激進泛民在上屆的得票各有高低,有七成多票站以梁國雄得票率最高,餘下一成半則為范國威或陳志全得票較多。3名激進泛民於2012年得票最多的一個票站,為大埔富善邨,得票率為三成,而梁天琦在這個票站的得票率也有17.2%。由於本土派已表明必再參選,激進泛民票源勢被分薄。梁國雄接受訪問時指,沒有考慮過本土派搶票問題,因為從2012年選舉的結果分析,他的得票較為平均,即不同區份都有。再者,今次補選中區份越北,梁天琦得票越多,相反他自己在這些區份得票較少。他強調從來不能制約選民投票,故即使有支持他的選民改投其他人也沒有辦法。陳志全回應《蘋果》查詢時承認,與梁天琦一樣,都是以不滿傳統泛民的選民作為目標,故以往支持他的人在補選中投給梁天琦亦屬正常。但他相信,「(睇)我就睇業績,(睇)佢(梁)就睇希望」,即使有部份不滿傳統泛民的選民選擇梁天琦,自己亦會爭取到新選民的支持,此消彼長下,料影響不大。■記者姚國雄、呂浩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3/19514100
九龍西:新女將落場 互搶激進票
1 :
GS(14)@2016-07-12 08:12:38由5席加至6席的九龍西,向來都吸引女將落場競逐,上屆5個勝選者中,4個是女將同時會爭取連任,包括民主黨黃碧雲、公民黨毛孟靜、民建聯蔣麗芸及經民聯梁美芬,上屆當選男士只有黃毓民。今屆九西繼續陰盛陽衰,幾乎在區選中擊敗梁美芬的青年新政游蕙禎再上陣,撐小販而人氣急升的「小麗民主教室」劉小麗亦加入戰團,激進票互搶未知會否兩敗俱傷。
民協譚國僑亦再出征,新增一席下復仇有機,或重奪九西基地。黃毓民選情持續平穩,但今屆料較上屆有更大挑戰,近期曝光頻頻的社民連主席吳文遠,有意在九西擔大旗出戰,欲令選民區別有底線與無底線的抗爭之別,料與黃毓民擦出火花。區選全輸的新思維派出狄志遠戰九西,標榜中間派卻被認定搶走建制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12/19691453
大學時吸毒放蕩 創激進組織
1 :
GS(14)@2016-08-18 06:04:10【成魔之路】喬杜里身為英國伊斯蘭極端主義代言人十多二十年,很難想像他曾經是個放蕩荒唐的大學生。49歲的喬杜里在英國土生土長,父親是巴基斯坦裔交易員。他年輕時跟一般的英國青年一樣,喜歡飲酒泡妞嘗試毒品,大學起初讀醫,一年級考試不及格,後修心養性轉讀法律,並當上英國穆斯林律師協會主席。
要求英女皇穿罩袍
此時,喬杜里對伊斯蘭教興趣日濃,遇上旅英敍利亞激進教士巴克里(Omar Bakri Mohammed),思想更迅速激進化,兩人合創「移民」組織,推動在英國和全世界實施伊斯蘭教法,因而受到警方注意。2005年,巴克里逃到黎巴嫩前解散「移民」,喬杜里就以不同名稱令組織死灰復燃。喬杜里一直在法律界限內發表出位言論,例如曾宣稱2013年遭斬首的英兵里格比不是穆斯林,所以會在「地獄遭火燒」,又要求英女皇穿罩袍,早被封為「英國最乞人憎的人」。英國《旗幟晚報》/《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8/19740966
激進教士助解仇恨
1 :
GS(14)@2016-09-13 00:18:39「我相信阿蓋德說911襲擊是活該的……15年後,我為美國國土安全部出力。」美國人莫頓(Jesse Morton,圖)承認,911讓他激進,到處宣揚聖戰。如今他只覺今是而昨非,正協助年輕人避免重蹈自己充滿仇恨的舊路。15年前,客機撞向世貿中心那天,在獄中為毒品控罪服刑的莫頓暗忖:「美國要跟穆斯林開戰了!」那時,他一點難過都沒有,事關他早受獄中伊斯蘭教士薰陶,覺得襲擊印證了伊斯蘭先知預言的世界末日。莫頓後來成為穆斯林,更認同阿蓋德所為。出獄後,莫頓變成雙面人,表面是位好學生,考上哥倫比亞大學國際研究碩士,內裏卻是原教旨主義分子,創立「革命穆斯林」網站。他跟臭名遠播的英國激進教士喬杜里(Anjem Choudary)一起在網上講課,散播暴力。
曾被沙地逐出境
莫頓為了想在伊斯蘭社區生活,曾搬到沙地阿拉拍教書,但當局發現他的激進背景,把他驅逐出境。這次經歷讓他變得更憤世嫉俗。返回美國後,莫頓因2010年煽動襲擊被指褻瀆先知的《衰仔樂園》創作人入獄。這次監禁成為莫頓人生另一轉捩點,讓他想想為何連妻兒都離開,漸漸明白自己對社會怨恨,其實是源自破碎家庭背景,激進伊斯蘭化剛好給他宣洩。後來,莫頓向當局提供反恐情報獲假釋,現為喬治華盛頓大學極端主義研究員。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2/19768185
大律師公會引述王光亞: 激進思潮氾濫損香港
1 :
GS(14)@2016-10-22 22:21:48■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引述王光亞(圓圖)稱激進思潮要適可而止。
【本報訊】正在北京訪問的香港大律師公會昨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主席譚允芝會面後引述王稱明白港人因對現狀不滿,所以透過選舉讓一些激進派入議會表達意見,但他叫要適可而止,又不點名批評青政議員行為不負責任,警告若任由激進思潮氾濫,會對香港法治、主權及穩定造成傷害,但王無提及要用更嚴厲或釋法手段解決問題。譚允芝又引述王稱明白香港面對就業、房屋及新移民等問題,認為可透過協商解決,不希望所有問題也上升為政治問題。對於明年的特首選舉,譚允芝向王光亞表達香港人有期待,以及關注哪些人會參選,但王光亞沒有對此作任何回應。
■梁頌恆(左)及游蕙禎原定本周三再次宣誓,惟因建制派離場致流會。
建制逼主席押後青政宣誓
另外,建制派「班長」廖長江和建制派議員昨開閉門會議後見記者講述下周三安排。廖指建制派將透過他及集體聯署書面方式,請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下周三不要為青政兩名議員安排宣誓。廖未交代押後議程有何法理根據,只稱:「呢個由主席去考慮,因為我哋交代咗,呢件事係我哋政治行動,同司法進程毫無關係。」假若梁君彥不接納建制派要求,他們會否令立會「無限期流會」,廖未有排除可能性。梁君彥透過立法會秘書處發言人表示,就建制派議員的建議,他需與立法會秘書處及法律顧問作出研究。公民黨議員楊岳橋批評建制派行動並無任何議事規則和法律基礎,認為梁君彥無任何改變上周決定的理據。■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22/19808756
激進「特朗普人」入主流
1 :
GS(14)@2016-11-10 07:39:33■特朗普(右四)與副手彭斯(左三)及家人,前晚在新罕布什爾州出席集會,信心十足。路透社
希拉莉與特朗普誰勝誰負快有分曉,但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自己已經是贏家,皆因狂人已將他們的信念由邊緣帶進主流政治圈。
「這團火會越燒越旺」
反移民、白人優越這類主義向來被視為過激、只代表小眾,卻在今屆大選出了變化,帶領反墨西哥移民組織多年的吉爾克里斯特坦言,「從沒想過非法移民會成為總統候選人三大競選議題之一」;創辦白人優越組織的亨巴赫亦認為「特朗普告訴我們,我們的訊息是健康、正常、無添加,且有數百萬美國人支持」。美國政壇已久久未見具影響力人士關注這班激進主義者的恐懼與憂慮,特朗普的出現不但打破困局,更是以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身份,給予認受性及肯定。學者形容「像是獲主流美國政治發通行證一樣」,進化成一股共和黨建制派不能忽視的勢力,「做種族主義者似乎不再可恥」。接下來就是這班「特朗普人」(Trumpian)的動力有多持久。特朗普前天最後拉票時警告「不要讓這次機會溜走。不會再有的,四年後不會再有」,但「特朗普人」有信心「這團火會越燒越旺,甚至超越共和黨」,若真如此,將是闖蕩政界19個月的特朗普留下的最大政治遺產。美國《紐約時報》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9/19827910
立會建制追擊激進派 動議DQ鄭松泰重案查長毛掟午餐肉
1 :
GS(14)@2016-11-24 07:30:26■梁國雄上月抗議建制派發動流會,以午餐肉(箭嘴示)擲中馬逢國頭部。
【本報訊】早前港府就社民連議員梁國雄搶文件報警,原來建制派早已針對激進民主派議員採取行動。在宣誓風波中遭梁以午餐肉擲中頭部的馬逢國,在事發後已報警,警方近日採取行動,約見建制派議員落口供。梁國雄強調當日並無襲擊或傷人意圖,事件全因他先被民建聯陳恒鑌用午餐肉擲中,才拾起地上午餐肉擲回建制派議員。記者:林俊謙 姚國雄上月19日建制派發動流會阻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事後梁國雄抗議建制派議員時,用午餐肉擲中馬逢國頭部,馬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他在事發當日已報警,並已落口供,被問到警方會作何跟進,馬逢國就指,「咁我唔知喎,等警察做囉」,警方近日已聯絡新民黨議員葉劉淑儀落口供,葉劉稱已交由秘書與警方安排時間。
警列普通襲擊
警方證實上月19日接獲馬報案,案件列作「普通襲擊」,交由中區重案組第一隊跟進調查。梁國雄稱他與馬逢國不是私敵,當日並無襲擊或傷人意圖,只因被陳恒鑌用午餐肉擲中,「我問邊個掟我,無人答,我就順手掟出去」,認為對方做法「非常小學雞」,「陳恒鑌掟我先,佢唔譴責陳恒鑌,只譴責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4/19843861
激進政綱鎅極右票
1 :
GS(14)@2016-11-29 07:55:15菲永的走勢由參選不被睇好、民調落後,卻越戰越勇,到今日黨內無出其右,甚至氣勢上壓倒極右國民陣線對手馬琳勒龐(圖),難怪明年的總統選舉被喻為法國50年來最難預測結果的大選。法國共和黨採取開放式初選,由極左到極右的民眾均可參與,不少國民陣線支持者都有投票給菲永,結果成功擠走黨內立場最右的薩爾科齊,好讓國陣領袖馬琳勒龐明年能盡攬極右選票。但縱橫政壇35年的菲永豈是省油燈,一個華麗轉身,甩掉原本的溫和主張,採納比極右更激進的政綱:強硬對付伊斯蘭激進主義、震盪式市場化改革、堅決保衞法國文化。一時之間,菲永盡得極右、保守派、年長選民的歡心。
馬琳勒龐變陣
不過,選戰只是剛開始,極右鐵票恐被界,馬琳勒龐隨即部署變陣,反過來挖共和黨票倉,國陣提出反緊縮反裁員來籠絡中產選民,甚至罕有地哄左翼陣營聯成一線,高舉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來吸引工人階級。馬琳勒把自己定位為「被遺忘的最低下階層」代表,誓要打破建制精英的政治壟斷。法新社/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9/19848779
教育局:青年激進因不熟中史
1 :
GS(14)@2017-01-06 02:05:08【本報訊】教育局在立法會關於中史獨立成科討論的文件中,引述「社會意見」指青年日趨激進、不理解一國兩制源於不熟中史,故此所有中小學生需有系統學習中史科。有中史科教師及中學生組織斥以中史科作包裝,圖推國民教育,達致洗腦的政治目的。
教師憂課程僅歌頌中共
教育局昨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匯報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進度。文件引述社會意見,稱「近日香港社會出現青年日趨激進的政治行為、不理解『一國兩制』,與他們不熟識中國歷史有關」。局方重申中小學基礎教育必須學習中史及中華文化,指現時以中、西史連結及綜合課程模式教中史的學校長遠需「循序漸進地制訂以中史為主軸」的中史課程。中史科課程第一期諮詢完結,共收293份問卷及23份意見書。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批局方說法本末倒置,反指越熟讀中史的人,越會對專制獨裁政權反感,民怨源於管治。他又指政府要求青年所熟讀的歷史,「都係佢搞出嚟想洗腦、為統治者歌功頌德嘅歷史」,形容中史科淪政治宣傳工具。中學生議會成員、中四學生鄺澔儀指,「政府咁講係以為讀咗中史就唔會激進?青年激進其實係因為喺建制內無渠道表達意見」。鄺擔憂政府騎劫中史科,暗推國民教育,指政府的說法是要提升學生對國家及中國人身份的優越感,憂港人身份認同終將被抹煞。■記者葉偉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5/1988701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