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所2月16日消息,2月14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黨委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中金所2017年重點工作。會議明確,將防範風險作為201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底線思維,高度關註債券市場風險因素,做好化解風險的應對預案。改進與加強市場一線監管方式,健全完善以期貨經營機構為樞紐的監管模式,建立股指期貨以成交持倉比為核心的動態監控體系,進一步提升跨市場監管協作效能。
中金所黨委認為,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是在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資本市場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會議系統總結了2016年證監會系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會,在監管、改革、發展、開放等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和取得的成績,深刻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的複雜形勢和我國資本市場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全面部署了2017年度證券期貨監管系統“不斷強化‘四個意識’,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重點工作,特別就做好資本市場“六穩”“六進”提出明確要求,為做好2017年各項工作夯實了思想基礎,提供了行動指南,指明了努力方向。這次會議充分體現了證監會黨委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堅定維護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中金所黨委深刻認識到,2017年我國資本市場運行的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國內經濟結構性失衡問題依然突出,“三期疊加”矛盾仍將持續存在。在此背景下,中金所將按照證監會黨委的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決落實習總書記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風險防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交易所實際,深刻理解、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因求穩而忘進,不因盲進而失穩,以穩促進,以進促穩,圍繞“看齊核心、穩中求進、防範風險、均衡發展”工作要求,以更強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所,切實承擔起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職責,穩妥有序推進交易所各項工作,促進金融期貨市場功能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不斷提升,促進市場參與者和社會各界滿意度的不斷提升。
一是深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紮實推進全面從嚴治所各項工作。不斷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貫徹落實黨中央和會黨委決策部署的擔當能力和執行水平,充分發揮交易所黨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堅定發展金融期貨市場信心,進一步促進功能發揮和產品供給,更好地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反思總結股市異常波動教訓,不斷深化對金融期貨市場發展規律的認識,準確把握金融期貨在健全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功能、地位。積極發展國債期貨市場,協調有關部門優化、豐富投資者結構,完善反映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持續優化規則,完善制度,降本增效,促進金融期貨市場功能發揮,提升服務現貨市場和實體經濟能力。三是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進一步加強交易所一線監管。將防範風險作為201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底線思維,高度關註債券市場風險因素,做好化解風險的應對預案。深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改進與加強市場一線監管方式,健全完善以期貨經營機構為樞紐的監管模式,建立股指期貨以成交持倉比為核心的動態監控體系,進一步提升跨市場監管協作效能,會同有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四是堅決維護市場穩定運行,進一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監管保障能力建設。堅守“交易不斷、數據不亂”安全運維生命線,確保技術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技術研發基地項目和金融數據平臺建設,不斷提升交易所信息化水平。五是有序推動金融期貨市場雙向開放。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互通與業務合作,推進入股巴基斯坦交易所後的實質性合作,發揮中歐交易所促進中歐產業合作的積極作用,探索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可行路徑。六是進一步加強交易所內部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黨風廉潔建設,塑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員工專業能力,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團結凝聚人心,增強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公正廉潔、敢於擔當、行動高效”的幹部員工隊伍。
公募基金作為曾經A股市場上的第一大機構投資者,受A股IPO快速擴容以及自身發展結構化失衡等因素影響,對市場的影響力在過去十年間經歷了大滑坡。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公募基金共計持有A股市值1.58萬億元,相對同期滬深兩市39.34萬億元的流通市值的占比僅4.02%,較2007年末的比重降幅逾80%。
當基金對A股整體影響式微的同時,伴隨著監管新規對流通股持倉比例的限定,它對個股走勢的影響亦將下滑。然而,業內人士對此評價頗高,這意味著公募莊股將趨於消亡,市場會更加規範與透明。
對A股持倉占比連年下滑
2007年初至2016年末的十年間,公募基金實現體量大跨越,資產管理規模從3萬億元站上9萬億元。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公募基金對資本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的影響力卻在連年下滑。
2007年是A股市場創造牛市高峰的一年,A股上證綜指曾創出6124的歷史高點,帶動了大批投資者跑步入市以及基金產品的熱銷。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007年末,300多只公募基金產品共計持有A股總額2.4億元,占滬深兩市9.31萬億元的流通市值的比重約為25.78%,成為股市中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一晃十年過去了,公募基金數量增加了逾十倍,總量突破了4000只,資產規模從3.1萬億元增長至9.1萬億元,但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已經大打折扣,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從2.4萬億元下滑至1.58億元,同期滬深兩市流通市值則從9.31萬億元逐漸增長至39.34萬億元。一增一減之間,基金對A股流通市值的持倉占比快速下滑到了4.02%。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上述情況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緣於公募基金結構化失衡的癥狀。相較2007年,最近十年來權益類基金擴張緩慢,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則實現了大爆發。截至2016年末,9.16萬億公募體量中,貨幣基金占據4.27萬億元,債券型占據1.33億元,兩者貢獻了公募市場大半壁江山。
博時基金總經理江向陽稱,在產品開發端,公募基金產品結構不合理。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規模占比由2007年的91%,萎縮至2016年中的32%,而貨幣基金的規模占比則猛增至55%。與此同時,公募基金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同類產品紮堆發行,產品開發的“羊群效應”亟待打破。
2016年是公募基金大擴容的一年。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這一年共有1153只新基金成立,發行份額超過1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數量僅77只,募集408.44億元。而債券型基金累計募集了4480.94億元,貢獻了新基金發行量的40%的份額,而貨幣型基金發行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當年的基金發行市場份額的10%以上。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公募權益資產10年不增反減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有些基金公司重視規模而相對忽視業績,使得行業的口碑未隨同體量同步增長,另一方面,這些年是公募基金機構化業務取得長足發展的時期:2007年公募完全由零售客戶占主導,機構占比較低,但2015年末機構在公募資產中占比首次突破50%後,機構化比重還在持續增長。
“銀行、保險等機構對於安全性的要求極高。它們無論是正常申購還是定制公募基金,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偏好較低,多少持倉控制在10%以下,而大頭頭寸都去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該副總稱,總體而言,機構基本不碰權益類基金。
個股影響力減弱
在公募基金對大A股整體的影響力正伴隨著後者IPO擴容及註冊預期的推進而日趨下降過程中,一些基金公司通過旗下的基金產品抱團高比例控盤個股而“捍衛”了它的江湖地位。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016年末,上汽集團、貴州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中國石化、美的集團、興業銀行、中國平安、伊利股份、寧波銀行的基金數量位列前十,分別有516只、504只、503只、484只、449只、420只、387只、377只、377只、377只基金抱團持倉。這10只股票多為長牛走勢,在2016年股價漲幅平均超過了18%。而排名前五的個股平均漲幅超過30%。
盡管以上個股公募抱團數量極多,但整體而言,占流通股的比重並不高。在推動上述大盤藍籌行情中,公募基金的力量絕非重要力量。以上汽集團為例,516只基金累計持倉4.366億股,占其110億流通股的比重僅為3.96%;504只基金累計持有貴州茅臺4524.38萬股,持股比例僅為3.6%。
與之相反,公募基金在一些體量較小的個股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公募持倉個股流通股比例最高的100只股票中,占比從20%至57%不等,其中基金持倉比例最高的恒華科技,占比高達56.92%,緊隨其後的歌力思、耐威科技、韻達股份、華宇軟件中公募持倉占比均超40%,分別為52.66%、47.56%、41.35%、40.86%。如此重倉比例,對於這些公司而言,公募批量出逃或者進駐的話,對它們的股價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當一家公司旗下的基金高比例持股同一家上市公司時,情況就變得更加顯著。
公募基金對於個股的持倉很長時間以來受制於“雙十比例”的約定,即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市值不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的10%。雖然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重倉某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超越10%並不違規,但自上一輪牛市以來,公募抱團、高比例持股的情況也引起了市場人士的諸多詬病。尤其是在牛市高峰期,一些基金公司“獨門股”中頻繁出現全通教育、安碩信息、朗瑪信息等被質疑炒概念的高價股的身影。這些股票一度還被貼上了公募莊股的標簽。
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某位業內人士如此分析稱:“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產品,重倉了某只中小創股票,它們如果不拋的話,個股的交投就相對清淡,基本上每天都在漲,個人投資者也不願意拋,以至於超越貴州茅臺成為300元、400元的高價股,成為天價高價股後最終崩盤。”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截至2016年末仍有諸多基金公司存在旗下基金高比例抱團情況。比如華商基金旗下9只基金持倉東方時尚1329.77萬股,占其流通股的比重高達26.6%;中郵基金旗下9基金持倉耐威科技1677.28萬股,占其流通股的比例23.63%。
眼下,這一情況也迎來了監管層的糾偏。證監會近日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流通股投資比例限制,不僅規定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開放式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流通股的15%。同時還要求,基金公司旗下的全部投資組合(包括專戶和公募基金)持倉不能超越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30%。
“控制流動性風險,防範管理人利用持股優勢實施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對此解釋稱,現有“雙十比例”規定借鑒成熟市場做法、以上市公司總股本為控制基準,但在當前我國發行制度下,由於主要股東限售原因導致大量上市公司的總股本與流通股本差異較大,從避免基金過度集中持有流通個股引致流動性隱患角度看,需結合我國國情補充相應投資限制。
由此可見,隨著新規的實施,未來公募基金莊股將不複存在,基金公司對個股股價走勢的影響也將大幅下滑,整個行業的治理與運行更加透明。
周三,國內期市午盤漲跌互現,貴金屬表現強勢,雙雙漲超1%;黑色系集體走弱,雙焦領跌,焦炭跌近5%,焦煤跌超4%,熱卷、錳矽、螺紋鋼跌超3%;化工品、有色金屬普遍飄綠,橡膠跌超4%,瀝青跌超3%,玻璃、滬鎳跌近3%; 農產品漲跌互現,兩粕回暖,菜粕漲超2%,豆粕漲超1%,菜油跌超1%。
近期,期貨市場上“黑色系”先是大漲,隨後又暴跌,節奏切換之快讓人“大跌眼鏡”。
業內人士指出,供給方面,鋼廠利潤率持續高位,不斷刺激生產,鋼廠成材庫存累積。需求方面,黑色產業鏈整體面臨終端需求環比走弱的壓力,市場氛圍偏空。另外,期貨主力持倉數據也顯示了空頭占據了主導地位。
此外,從螺紋鋼1710合約持倉來看,多頭主力席位華泰期貨席位和空頭主力席位中信期貨席位都是新進場的資金,持倉成本偏低,因此盤面在3000元/噸附近爭奪比較膠著。而原有的主力多頭席位永安期貨席位上周倒戈至空頭方向,應該說空頭勢力目前還是占絕對主導地位,單憑華泰期貨席位之力恐難逆轉當前價格格局。
展望後市,短期來看,隨著供需格局惡化以及悲觀預期升溫,鋼材等“黑色系”品種仍有下行壓力。但由於目前主力合約貼水較大,也不宜過分看空,後期需要關註現貨價格的表現。
對於上周刺激“黑色系”大漲的雄安新區概念,興證期貨研究員林惠認為,雄安新區概念只是改變了市場對於政策的預期,但對於實際需求拉動或相對有限;同時樓市調控政策升級,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終端需求仍不樂觀。基於交割前期現基差較大的現狀,短期期貨價格可能受到一定支撐,但中長期價格下行壓力較大,後期仍然需要重點關註去產能政策的情況。
補充2017年全年財務數據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1339.HK,下稱“人保集團”)繼續其A股IPO之路。讓人驚訝的是,隨著2018年1月底開始大盤股的一蹶不振,從人保集團披露的持倉數據來看似乎是“先知先覺”。2017年的數據顯示,人保集團似乎極其看空2018年的市場,股票和基金的總持倉金額一年之內大幅下跌了三成。
另一方面,人保集團存在著“股中股”的問題,人保集團持股接近七成左右的中國財險(02338.HK),在募集資金之後人保集團如何分配這部分資金,也是一個疑問。而在招股書當中,人保集團稱募集資金用於補充資本金,如何平衡人保集團和中國財險之間的關聯交易和利益關系?似乎也需要人保集團有更明確的說明。
股票基金持倉大幅下降
相距人保集團上一次2017年9月26日報送材料僅過去六個月。人保集團即將成為繼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之後第五家以“A+H”股形式登陸A股的保險機構。人保集團的聯席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是中金公司和安信證券,聯席主承銷商是中信證券和高盛高華。
在招股書的“(五)資產管理”當中,人保集團披露了相關資管的營運數據,讓人吃驚的是,在“公允價值計量的各類基金及股票”從2016年年底的1328.66億元,大幅下跌到928.69億元,也就是持倉總數下跌超過30%。
從占“總投資資產”的比例來看,總投資資產從2016年底到2017年底從8077.38億元增長到8534億元,“公允價值計量的各類基金及股票”的占比則從2016年底的16.45%跌至10.88%,下跌超過五個百分點,其中對基金的投資從11.64%接近腰斬到6.33%,而股票占比則從4.81%跌到4.55%。
由此可見,人保集團過去一年贖回了大量基金,減倉了不少股票。對此,一位接近人保集團的保險行業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人保新帥繆建民原來在中國人壽(601628.SH)任職,自從接任人保董事長之後,人保的投資風格的確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人保集團官網顯示,在“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舉辦PICC大講堂2018年第三期講座”當中,公司董事長繆建民強調,“中國人民保險要做到基業長青,一是加快推動集團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二是持續推動從管理為中心向客戶為中心轉型,三是堅持做優主業、做精專業,弘揚工匠精神,四是要制定和實施數字化戰略。”
資料顯示,繆建民於2017年4月獲委任人保集團執行董事、副董事長、總裁,2018年1月任人保集團董事長至今。
一位保險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保險行業的持倉來看,對後市未必有很好的啟示,其實每家保險公司都有自身的判斷。第一財經記者翻看其他幾家保險公司的年報來看,股票和基金持倉的變化其實都有一定增加。
新華保險2017年年報顯示,股權型金融資產投資方面,投資金額1313.70億元,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為19.1%,較上年末上升3.3個百分點;中國平安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當中顯示,2017年底“權益投資”達到5803億元,占總額比例為23.7%,而2016年底這數字分別是3668.76億元和18.82%,其中“股票”有2724.74億元,同比接近翻倍;中國人壽在2017年“適度增加股票投資”,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貨幣市場基金)配置比例由2016年底的10.05%提升至10.32%;中國太保權益投資類資產在2017年底為1577.45億元,較上年末占比上升2.3個百分點。
另外,人保集團旗下主要持有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截至2017年6月30日,直接或間接持有興業銀行12.9%的股權;人保集團也通過人保財險持有華夏銀行19.99%的股權,是華夏銀行第二大股東。
募集資金約150億,錢要投向哪里?
公司預披露招股書稱,“本次發行數量不超過近46億股A股(即不超過本次發行上市後總股本的9.78%),且不包括根據超額配售選擇權可能發行的任何股份。”本公司可授權主承銷商按同一發行價格超額發售不超過包銷數額15%的股份(即6.9億A股)。”按照人保集團H股3.66港元的最新收盤價計算的話,人保集團募集資金在150億元左右。
人保集團存在“股中股”的情況,那麽到底募集大約150億元要如何分配使用?招股書中並未詳細說明,在“本次發行募集資金運用方案”當中稱,“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
招股書稱,“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人保集團持有人保財險(02328.HK)68.98%股份,但是人保財險及其管理層需要對所有股東(包括其公眾股東)履行職責:本集團的其他部分子公司也有其他股東,相關子公司的運營及集團管理的框架下,存在一定的靈活性,因此,本集團的政策可能無法在各子公司內得到有效及一致的施行。”
實際上人保財險也是人保集團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以保監會公布的原保險保費收入數據計算,2017年,人保財險在中國境內財產險公司中的市場份額為33.14%,排名第一且超過中國境內財產險公司中第二名和第三名市場份額的總和。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分別占比為20.49%和9.87%,中國人壽財險則為6.28%。
另外,人保壽險和人保健康險合計在中國境內人身險公司中的市場份額為4.82%,排名第五。前幾名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安邦人壽、太保人壽分別為19.67%、14.17%、7.28%和6.68%。
募集的資金到底是更多用在人保財險,鞏固行業領先優勢,還是在人保壽險當中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或者是在其他子公司作出更多投入?對此人保集團在招股書中並未說明詳細計劃。“本次募集資金的運用不會產生同業競爭,亦不會影響本公司的獨立性。”
對此,深圳某券商保薦代表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型金融企業的IPO不同於其他實體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也的確要兼顧上市子公司的利益公平問題。
繼流動性新規與資管新規落地後,有關基金業的監管指導從未止步,眼下公募基金單一持有人30%的持倉比例上限或將成為新的監管紅線。
第一財經從業內獲悉,近期證監會向一些基金公司下發窗口指導意見,要求普通開放式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的比例不能超過30%(包括30%),否則無法備案成立。最近已經有基金公司的產品因此無法備案成立。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此前就有30%的說法。只不過,監管沒有做出實際的限制措施,基金公司只要出個承諾函就好。最近有基金公司因為這個問題不讓備案了,才引起大家的重視。”
30%的持倉限制
實際上,前不久公布的資管新規已對證券投資基金劃定過30%的持倉上限。2018年4月末,央行等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被業內稱之為資管新規。據資管新規第十六條規定,同一金融機構發行的全部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者單只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或者證券投資基金市值的30%。新產品按照新規執行,存量產品有過渡期。
“適用範圍似乎更廣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資管新規規定的30%紅線的適用對象是同一金融機構發行的全部公募資管產品,而本次監管指導的要求顯然更進一步。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基金公司被要求在基金產品成立備案時,若采用非定制、非發起式基金形式或存在單一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30%的情況,需在備案成立時一並提交承諾函。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有幾個月了。公司在新產品培訓的時候,都已經明確了這一規定。基金持有比例超30%時,其持有期限不得短於3個月。”
而上述北京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確認這一消息時表示:“現在是不讓備案了。”
後流動性新規時代
基金單一客戶過高比例持倉一度引發流動性風險,對於公募單一投資者持倉比例,去年10月起實施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下稱“流動性新規”)設置了50%的紅線。
流動性新規第十九條規定,要求合理控制基金份額持有人集中度,審慎確認大額申購申請,除規定的特殊基金品種和證監會認定的特殊情形外,不得出現接受某一投資者申購申請後導致其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50%以上的情形。
但與此同時,流動性新規也給持倉超50%的特殊情況開了“口子”。第十四條規定,“基金管理人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50%的,應當采用封閉或定期開放運作方式且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於 3個月(貨幣市場基金除外),並采用發起式基金形式,在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中進行充分披露及標識,且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流動性新規生效後,發起式基金火爆發行。據Wind統計,2018年至今,共有236只基金發行,其中發起式基金多達86只,占比36.44%。資深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稱,今年以來,截至5月13日發起式三個字已經有了新內涵。83只(今年發布產品文件的)發起式基金里,有56只為定制產品。
截至目前,對於發起式基金是否也要受到30%紅線的限制,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基金行業人士均表示,暫未收到相關的通知。“不受30%標準限制。”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發起式基金上報的時候,基金公司要出具資金來源方的說明函。若機構客戶資產超過30%,基金公司要向證監會出具承諾函。如果後續由於贖回產生的流動性問題,基金公司要負責。”
華南一家公司產品部門人士明確表示,定開發起式不受影響;普通發起式的話,如果是理財資金等來源為資管產品的資金就不能超過30%,自營的則不受影響。“但現在都只是傳言,並未接到監管通知或者文件。”該人士又稱。
不過,若依據資管新規的要求,發起式基金似乎也難以完全豁免30%紅線的要求。銀行理財等資管產品的資產亦將受到30%紅線限制。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稱,資管新規的內容相對寬泛。未來基金、券商、銀行理財的監管細則可能會陸續出爐。對於公募的第一大客戶持倉比例,可能會在接下來的監管文件中做出進一步規定。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數量達到8388.99億元,連續16個月攀升。過去的一年中,境外機構持有量在全市場的占比已經從3.88%提升到6.74%,持倉占比較去年同期增超7成。
機構分析稱,盡管人民幣近期相對於美元貶值,但相對於大部分其他貨幣在升值,人民幣資產相對於其他資產依然有一定吸引力。尤其是近期歐洲政局不穩,一些資金重新從歐洲分流出來,加上新興市場的動蕩尚未結束,這些分流出來的資金除了回流美國以外,一部分可能會流入中國。
隨著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境外機構參與國內債市的途徑不斷拓寬,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加,境外機構不斷增持我國債券。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隨著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境外買家將成為我國債市日益活躍的參與者。
外資競相布局
近日,瑞銀資產管理在中國設立的的外商獨資企業(WFOE)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正式推出了其首支境內固定收益基金產品。
瑞銀資產管理(上海)基金經理樓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債券主要來自於兩方面因素。一方面,中國債券市場的體量是在世界上排名僅次於美國、日本,這是一個龐大到讓國際投資者無法忽視的的一個市場。
“對投資者來說,在日本、美國債券市場玩了這麽久之後,需要這麽一個體量來支撐業務的增長和多元化。”樓超對記者介紹稱,瑞銀資管非常堅定地看好中國債市,目前在海外的投資重點就是中國的債券市場,這是瑞銀資管業務的增長點之一。
另一方面,2015年人民幣加入SDR,而國內債券市場機制也日趨成熟化,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著力推進銀行間市場的開放,RQFII以及直接的銀行間準入的機制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導致了資金的持續流入。
樓超介紹稱,瑞銀對於中國債市的布局不僅僅通過QFII、RQFII,近年也獲取了銀行間市場的牌照,可以通過CIBM(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這一渠道投資中國債市。
另外,彭博於3月21日宣布,計劃在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完善數項計劃中的配套措施後,於2019年4月開始分步將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根據截至2018年1月31日的統計數據,將有386支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在該指數53.73萬億美元的市值中占比達5.49%。
根據興業研究測算,全球大約有3萬億美元資產跟蹤巴克萊全球指數,以此估算,5.49%權重將帶來資金流入1647億美元。倘若20個月按每月5%比例納入,則2019年、2020年資金流入增量分別為741億美元(約合4701億元人民幣)和906億美元(約合5748億元人民幣)。
記者註意到,已有境外機構在追蹤彭博巴克萊指數方面先行布局。6月6日,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推出華夏彭博巴克萊中國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券指數ETF,這是香港首只追蹤中國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券表現的ETF,該指數系彭博巴克萊中國綜合指數的細分指數。
人民幣資產仍顯強勁
4月以來,美元指數持續走強,包括阿根廷、巴西等多個發展中國家的匯率紛紛遭遇重挫。相比之下,人民幣匯率以及人民幣資產仍顯堅挺。
中金公司固收部在近期調研中發現,境外機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投資者。第一類投資者資金來源更多是美元計價的,在中美利差壓縮和美元重新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資產與美元資產相比,吸引力確實有所下降。
而第二類包括央行類機構和全球的大基金在內的投資者,他們更多講求全球資產配置。那麽盡管人民幣近期相對於美元貶值,但人民幣相對於大部分其他貨幣在升值,人民幣資產相對於其他資產依然有一定吸引力。
而如果不考慮匯率因素,人民幣債券是跑贏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債券的表現的。這使得這類型投資者仍願意將資金配置一部分到人民幣資產上。尤其是近期歐洲政局不穩,一些資金重新從歐洲分流出來,加上新興市場的動蕩尚未結束,這些分流出來的資金除了回流美國以外,一部分可能會流入中國。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盡管對美元貨幣有所回調,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仍顯強勢。6月7日當周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7.33,較年初升2.56%。
為何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人民幣仍顯堅挺?中金公司固收部認為,一方面,過去兩年貶值環境中,中國企業囤積了大量美元頭寸,這些美元資產在去年美元貶值的背景中出現了明顯的匯兌虧損。在今年人民幣融資難度上升的背景下,企業是希望將一部分美元資產轉換為人民幣來使用的,因此每當人民幣出現兌美元走弱,企業的結匯需求就會釋放,從而重新支撐人民幣。
另一方面,今年境外資金更大量的流入人民幣資產,也對人民幣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同時還有今年境外美元債發行規模上升,企業境外發債募集到美元之後,也會結匯回到境內使用,也增強了對人民幣的需求。所以,在新興市場貨幣中,這一輪人民幣表現遠遠好於絕大部分其他貨幣。
金融開放不斷推進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邁出新進程,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債市的途徑正在不斷拓寬,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不斷完善。
在債券市場投資渠道方面,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稱,一方面,QFII、RQFII的投資額度逐步擴大,截至2018年5月30日,QFII投資額度達到994.59億美元,同比增長7.26%;RQFII投資額度為6158.52億元,同比增長13.39%。另一方面,“債券通”打開了境外機構入場國內債市更為便利的新渠道,因其沒有投資額度的限制,因此部分受QFII、RQFII額度限制的境外投資者轉向“債券通”。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8年5月2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二期投產,在實時全額結算模式基礎上引入定時凈額結算機制,實現流動性更為節約的混合結算機制求。同時,系統支持人民幣付款、付款交割(DvP)結算、人民幣對外幣同步交收(PvP)、中央對手集中清算和其他跨境人民幣交易結算等業務。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底,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數量達到8388.99億,連續16個月攀升。過去的一年中,境外機構持有量在全市場的占比已經從3.88%提升到6.74%,持倉占比較去年同期增超7成。
樓超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債市,人民幣匯率的企穩回升只是助推因素之一。而根本原因在於外資長期對中國債券市場的看好,持續的資金湧入是長期趨勢,外資在中國市場目前的占比上升空間仍然很大。
根據亞開行2018年3月發布的《亞洲債券監測報告》,日本和韓國境外投資者持有國債占比為10%左右,而印尼則高達38%。
“近期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明確了金融業下一步開放的時間表,許多政策已經落地,其他政策正在有效、有序地推進,金融業擴大開放推進速度超預期。”明明表示,目前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債市的途徑不斷拓寬,同時目前國際形勢下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加,境外機構不斷增持我國債券,積極探索投資結構。未來隨著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境外買家將成為我國債市日益活躍的參與者。
A股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是誰?公募基金、保險資金,還是其他?
自2015年A股巨幅波動爆發至今,A股市場最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成了“國家隊”。截至目前,國家隊資金兵分多路,馳援A股市場,並維系著這個全球市值排名前列的證券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各路主力分別有證金公司及旗下資管計劃、匯金公司、外匯局旗下投資平臺、證金公司定制的5只國家隊基金等,截至2018年6月末,上述四路“主力部隊”合計持有1141只A股股份,對應的A股市值高達3.1萬億元,遠遠超過保險機構和公募基金持倉不到2萬億的規模。
早年,A股市場的投資者談及國家隊資金則是社保基金。截至2018年6月末,社保基金持倉市值2293.6億元。這也就說,國家隊五路資金合計持倉A股的市值超過了3.3萬億元。同期,A股總市值為55萬億元。即五大國家隊資金對A股的持倉占總市值的比重約為6%。
國家隊各類機構持倉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6月末,若不考慮社保基金,國家隊資金第一大重倉股為中國銀行,持倉市值7095.94億元,第二大重倉股為工商銀行持倉6991.94億元,第三大為農業銀行持倉市值4863.22億元。二季度,國家隊資金持股數量增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國鋁業、中國建築、農業銀行,對應的持股增量分別為11.15億股、10.4億股、6.77億股。
國家隊中最大的A股投資者當屬匯金公司,截至6月末其持倉A股市值高達2.21萬億元。其前三大重倉股分別為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匯金公司一向是主要銀行的重要股東,如此持倉並非出於二級市場收益或是穩定市場的考量,而更多是進行長期戰略投資的目的。在二季度,匯金公司大幅增持了一些個股,比如增倉數量排名前三的個股為中國建築、中國鋁業、中泰化學,二季度匯金公司持股分別增加了17029.21萬股、13729.54萬股、3866.45萬股。
證金公司直接持有7439.56億元A股市值,其資管計劃持倉737.83億元A股市值,證金公司定制基金持有298.73億元A股市值。即證金系合計持有8473.12億元A股市值。證金公司直接持倉的股票中,前三大重倉股分別是中國平安、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對應的持倉市值分別為564.06億元、303.67 億元、257.88億元。證金公司直接持股中,持股數量增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國鋁業、中國建築、農業銀行,二季度持股數量分別增加9.64億股、8.335億股、6.77億股。
證金資管計劃前三大重倉股分別是平安銀行、萬科A、深振業A ,對應的持倉市值分別為147.56億元、78.3億元、58.4億元。二季度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是唐山港、寶新能源、浙能電力,增持數量分別為1.947億股、1.6億股、1.276億股。
近年來,A股市場興起了另一類國家隊資金,即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的三大投資平臺——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梧桐樹旗下的北京鳳山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坤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截至6月末,外匯局旗下投資平臺共持有19只A股股份,合計持倉450.21億元,前三大重倉股分別為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對應的持股市值分別為101.19億元、91.54億元、77.29億元;二季度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公司分別是中國建築、航天信息、光明乳業 ,對應的持股數量分別增加3585.92萬股、1197.56萬股、600萬股。
國家隊基金動向
值得註意的是,相比其他國家隊資金,5只證金公司定制的公募基金的信息最為公開透明。它們的一舉一動,也受到市場的高度關註。
2018年上半年A股市場疲弱不堪,就連5只帶有“國家隊”血統的基金產品也遭遇了較大回撤,個別凈值跌至1元附近。截至9月2日,嘉實新機遇(001620.OF)、華夏新經濟(001683.OF)、易方達瑞惠(001769.OF)、南方消費活動(001772.OF)、招商慶豐A(001773.OF)五只基金凈值分別為1.037元、0.944元、1.268元、1.204元、1.343元
隨著近日基金中報的發布,國家隊基金二季度的操作動向也被外界所知。二季度,國家隊基金都遭遇了凈值的回撤,跌幅在0.52%~11.63%之間。5只基金在一季度遭遇280億份凈贖回後,二季度份額未有變化,均為120.1億份。
在二季度市場大幅調整的大背景下,5只國家隊基金因持倉股票價格波動,發生股票市值占基金凈值總值的比重略有下滑。其中,股票倉位最高的華夏新經濟股票倉位從89%降低到了87%,由於倉位較重的原因,該基金今年以來凈值跌幅較大。股票倉位最低的招商豐慶A股票持倉比例從17.5%降低到了16.18%,同樣由於弱市低倉位的優勢,該基金今年以來凈值表現在五大基金中脫穎而出,最新凈值仍在1.3元以上。
二季度,5只國家隊基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鎖倉的策略,重倉股持倉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動。但因為重倉股股價在二季度發生不同程度的漲跌後,它們在基金10大重倉股中的排位出現了一定變化。
嘉實新機遇的10大重倉股持倉中,天士力和用友網絡持股因為高送轉出現持股數量增加,但實際上二季度該基金未對前十大重倉股做出過增減倉行為。截至二季度末,前三大重倉股分別為東方航空、航天信息、大秦鐵路,持倉占比分別為1.99%、1.97%、1.64%。易方達瑞惠同樣持有用友網絡,二季度它除了對送轉股的持股數量上升外,其他未有變化。前三大重倉股分別為康恩貝、用友網絡、國藥股份,持倉占基金凈值的比重分別為1.21%、0.74%、0.69%。華夏新經濟十大重倉股二季度持倉份額未有變動,前三大重倉股為招商銀行、伊利股份、華僑城A,持倉占凈值的比重分別為7.93%、4.19%、3.59%。
5只基金中,南方消費活力前十大重倉股持股發生了一些變動。新進的白雲山躋身第八大重倉股,占凈值的比重為1.46%。而被代替的寧波港,退居南方消費活力第11大重倉股,占基金凈值的比重為1.23%。不論是寧波港還是白雲山,南方消費活力實際的持股未有變動,造成排名變化的原因則是股票價格波動。南方消費活力前三大重倉股分別為中國重工、伊利股份、青島海爾,持倉占凈值的比重分別為2.87%、2.08%、1.77%。
在基金中報中,五大基金對於後市並不悲觀。易方達瑞惠認為,在上半年大幅下跌之後,部分股票估值已具備投資吸引力,疊加政策面寬松的預期,下半年有望表現較好。華夏新經濟認為,與上半年集中抱團少數消費龍頭白馬股不同的是,下半年投資風格和方向會有所擴散,其中代表新經濟的板塊、估值匹配的優質成長股都可能存在較大機會。嘉實新機遇成,下半年A股依然是結構性機會為主,二季度市場大幅下跌已反映出市場的悲觀預期,部分成長性很好、經營現金流和ROE較好的優質成長標的也被殺到估值偏低的水平,為下半年乃至明年帶來了較好的布局和投資機會。而對目前ROE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的傳統工業品、被市場熱捧的高估值成長品種,則抱相對謹慎的態度。
相對而言,5只國家隊基金因為每季度都會披露定期報告,其投資策略相對公開透明。而社保、證金、匯金等國家隊成員的投資方面的信息相對較少,投資者主要從上市公司季報或者中報、年報出窺探究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4樓提及
不然難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