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公式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3085


投資目標回報率比如15%一年咁,這裡的重點當場係投資回報率同年,於是人們就猛咁搵15%成長率的股票

但是請留意,是"投資回報率"而不是"成長率"

投資回報率=/=成長率

老巴搵股票,會用合理價格買股東權益回報率15%的股票,如果年年都賺15%,盈再投入又會賺17.25%咁,該公司的成長率就是15%,年投資回報率亦是15%

用數學公式表示,老巴公式就是: 15%/100%=15% 或簡化成 15%x1=15%

前面的15%係股票本身賺的,1是代表公平價格買入的槓桿,最後的15%就是回報率

如果換成葛拉罕,佢或者會用1/3的價錢買賺5%的股票,換算為葛拉罕公式就是:  5%/33%=15%  或簡化成 5%x3=15%

前面的5%係股票本身賺的,3是代表1/3價格買入的槓桿,因為本金只是原本的1/3,因此同金額下股數多3倍,自然賺多幾份,最後也是15%回報率

兩者關鍵的分別在於公司賺幾多取決於公司的質量,可以賺15%的高質公司唔係咁易搵,而買入價錢則完全由玩家控制,姑寒些少就可以

太姑寒可能會錯失好多好公司,但同樣的太注意高質公司亦會浪費同等數量的投資機會,嘅然一樣有機會得失,點解唔搵更易搵的5%公司呢,至少某一段時間實會有1/3的價格,由於現在有高資產支持,持有時或會比於未來賺15%的公司更有安全感,當然不是個個都咁諗

公式化後,大致是    A%xB=C% 

將投資大師們的風格公式化,會發現老巴同林奇的A會較高,B則希望最起碼都有1倍,費沙的A會很高,B則多數少於1倍,葛拉罕的A會是任意值,B則要2,3倍,鄧普頓的A是指數基金,B則是5倍甚至10倍

即係話,有人鍾意用貴價買最好嘅,有人鍾意打折買好野,有人鍾意半價買合用嘅,亦有人鍾意用一兩折買鴨記

如果要賺50%,有幾種可能性

100%x0.5=50%

50%x1=50%

25%x2=50%

10%x5=50%

5%x10=50%

*如果A接近0或是負數,就是數學問題了,在此不作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0

煤氣公司高速增長的三條公式 林本利

20108-12  NM




恒生指數是以1964年7月31 日為基數日,基數點是100點。經過46年,恒指上升至21,000點左右,平均每年增長(連同約4%股息)約16%。但公用事業分類指數,已升至 41,000點以上,每年增長(連同約5%股息)達19%。幾隻公用股中,又以煤氣表現最突出,每年增長超過20%,市值直逼中電。

煤氣公司成立於1862年,是香港首間公用事業公司。直至上世紀60年代,大部分市民仍然使用火水和石油氣煮食,煤氣屬「奢侈品」,還未普及。但隨着香港經濟環境改善,愈來愈多家庭轉用煤氣。李兆基看準煤氣的發展潛力,自1977年起,便不斷增持煤氣股份。

其實,煤氣公司的股價能夠遠遠跑贏大市,除了投資者願意冒險投資和公司有效經營外,還要多謝政府多方面的支持。

70 年代,香港發生多次嚴重石油氣爆炸事件,政府在1981年,聘請英國氣體公司評估煤氣和石油氣的安全程度。顧問公司的報告認為煤氣較空氣輕,漏出的煤氣會 浮升及迅速消散,發生嚴重事故的機會較石油氣為低。結果,政府採納顧問公司的安全建議,限制新落成樓宇使用氣瓶盛載的石油氣,又規定石油氣管道不能橫跨道 路。房委會的氣體供應政策,又以煤氣作為優先選擇。自此之後,煤氣公司的用戶數目便迅速增長,由1981年的21萬增加至1994年超過100萬。同期利 潤的升幅更驚人,13年升了30倍之多,每年增長超過30%。

消委會在1995年發表研究報告,認為煤氣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七成,利潤遠遠高 於合理水平,建議政府管制煤氣公司的收費和利潤,長遠要引進天然氣,透過共同輸氣系統,讓不同供應商互相競爭客戶。可是政府並沒有接納消委會建議,容許煤 氣公司繼續賺取豐厚利潤,煤氣每度收費較外國的天然氣收費高出一倍以上。

 

煤氣公司為了掩飾暴利,不斷派發紅股,避免每股股價大幅颷升。1994年,煤氣公司開始進軍內地市場,到現在業務遍布19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總共超過100個投資項目。

除 了在內地投資氣體和供水業務外,煤氣公司亦將資金用作地產發展。1995年,與同系公司恒地及東亞銀行投得京士柏山地皮,佔四成半權益。1996年,再與 恒地、新鴻基及中銀發展國際金融中心項目,佔一成半權益。2000年夥拍恒地投得西灣河土地(即嘉亨灣),佔一半權益。投得土地後,兩間公司還成功促使梁 展文行使酌情權,批出大量額外樓面,興建五幢超過60層的住宅大廈。

煤氣公司早於90年代初已有意和恒地合作,將馬頭角南廠的工業用地重新 發展。公司原先計劃興建一幢工業大廈,後來改為興建商業大廈,並且成功向城規會申請修改土地規劃,由工業變成商業區,毋須補地價。後來煤氣公司改變策略, 轉為發展住宅,政府又同意將土地變成住宅區,容許發展商在細小地皮上興建五幢摩天大廈(翔龍灣),賺取豐厚利潤。

過去數十年,煤氣公司藉着 壟斷氣體市場賺取豐厚利潤,然後再將利潤用作開拓香港以外的市場,以及發展地產業務。公司並且獲得政府官員及城規會批准,享受土地特殊利益。壟斷本地市 場,以壟斷所得的利潤開拓其他市場,以及享受土地特殊利益,這正是煤氣公司高速增長的三條公式。這亦是本地富豪的成功秘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03

(重要!) 如何量度投資績效? - 天知公式 (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625

如何量度投資績效?當遇上這個問題時,很多人都會用一個很簡單 的方法,即現價和買入價的差別,因為這是既簡單又明確的方法,沒有一點兒爭論的餘地。但如果你是抱著一個投資心態的話,你應該清楚明白長期的股價才能反映 投資績效,短期的升跌與績效扯不上關係。但如果不用股價去量度的話,又該用什麼呢?

投資者一般都知道,內在價值是一個概念,而非實數,投資績效也是一樣。最近我自己就採用了一套明確的方法去作投資績效量度,是建基於Gordon Growth Model再修改些許。

首先講講GGM。從Investopedia裡抄了一幅圖。

到底GGM如何得出又或者有何作用,我在此篇不會詳談,而要理解我的算式也不必對前者有透徹的理解。參照右面的格,“預期回報”等於“股息率”加“股息増長率”,因此當要量度績效時,我將以上公式改一改:

回報 = 股息率(過去) +股息増長率(過去)

但因並非每間公司都有穩定的派息政策,又會因行業或公司特性(例如周期性)而不穩定,我再將以上公式改一改:

天知公式:回報 = 股息率(過去) + 權益變化(經股本調整)

我認為,以權益變化去取代股息増長率有以下好處:

  1. 權益變化可以代表公司內在值的轉變,
  2. 更加穩定,不會因行業或公司特性而相差太遠。

舉個例子:一年前我以$100買入一間公司,當時公司權益是$50,一年後我取得$5股息,公司權益是$55

 

 

 

補充

股息率(過去)

5%

5/100

權益變化

10%

(55-50)/50

回報

15%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投資了一間公司,它給了我5%的股息,而公司又比以前大了10%,我的回報自自然然就是15%了。

第二年,一年後我取得$6股息,公司權益是$60

 

 

 

補充

股息率(過去)

6%

6/100

權益變化

10%

(60-55)/50

回報

16%

 

實例:

1. 中移動(941.HK)

 

假設半年前買入價

$75

現價

$82

以股價計回報

9%

 

 

股息

$1.417

股息率

2%

31.12.09權益

Rmb506,748mn

30.6.10權益*

Rmb538,796mn

權益變化

6%

以天知公式計回報

8%

*未經股本調整,不過影響輕微。

以半年來計有8%的回報,我認為還不錯。

2. 金界控股 (3918.HK)

 

假設半年前買入價

$0.96

現價

$1.2

以股價計回報

25%

 

 

股息

$0.0554

股息率

6%

31.12.09權益

US$287,748k

30.6.10權益

US$300,538k

權益變化

4%

以天知公式計回報

10%

以半年來計有10%的回報,我認為很不錯。

每個人都有一個準則,我的準則是:

如果自己擁有的公司的管理層能創造15%或以上回報給股東,我會感到滿意。但對於其他公司,就必須覺得有20%或以上的回報才考慮買入,中間的5%你可以說是“安全邊際”。

我自己的公式僅能作參考,並不能盲目使用,它可以給你一個明確合理的答案,但是否準確就不得而知。

下篇會講機會成本,如果能把投資回報和機會成本活學活用,長期投資回報應該合理。

後記:
最近巴黎先生的超大現代(682.HK)和在下的宏利(945.HK)都下跌很多。對於超大現代我並不能說什麼,因為我並不懂,宏利我是頗有信心的,並不是在“死雞撐飯蓋”。今日又“溝淡”了宏利,有時間我會寫寫它。

不過我和巴黎先生有著共通點:(1)認為價格下跌不構成風險﹑(2)獨立分析﹑(3)逆市而行。我並不是想拿自己粗淺的學問和巴黎先生相比,只是想說以上都是價值投資者應有或應該學的特質。

當人人都在大談體育用品股,師奶們都在問:『1968應該幾時放?』『2020好唔好追貨?』時,我對我的朋友說宏利,反被他們說我傻,原來,價值投資者都是孤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7

如何做買賣決定? - 天知公式 (二)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934

之前說過第一條公式將被修改:

天知公式:回報 = 股息率(過去) + 權益變化(經股本調整)

要修改的地方是權益變化的分母應是買入價而非年初權益值。

舉個例子:一年前我以$100買入一間公司,當時公司權益是$50,一年後我取得$5股息,公司權益是$55

 

 

 

補充

股息率(過去)

5%

5/100

權益變化

5%

(55-50)/100

回報

10%

 

這樣的話,回報會更取決於你的買入價!

現在要再談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投資關鍵,如果你有十個一倍回報的機會,你肯定不會把資金分配到回報只有70%的投資上。

舉個例:

20X1年,公司市值為100,當時權益也是100,你預計年末權益會上升至120,而公司亦會派發10股息,回報有30%,這時你應買入。到了20X2年,權益如你所料上升至120,但這時公司市值已上升至200,你預計年末權益會上升至140,而公司亦會派發10股息,以當時市值計回報有15%,這時你應持有。到了20X3年,權益如你所料上升至140,但這時公司市值已上升至300,你預計年末權益會上升至160,而公司亦會派發10股息,以當時市值計回報有10%,這時你應持有找尋回報更高的項目了。(我的指標是15%)

 

20X1

 

 

市值

100

 

權益

100

 

預期年末權益

120

 

股息

10

 

回報

30%

 = [(120-100)/100 + 10/100]

 

 

 

20X2

 

 

市值

200

 

權益

120

 

預期年末權益

140

 

股息

10

 

回報

15%

 

 

 

 

20X3

 

 

市值

300

 

權益

140

 

預期年末權益

160

 

股息

10

 

回報

10%

 

對於什麼價位買入,你亦可以以這公式協助你。

 

權益

100

預期年末權益

105

股息

5

要求回報

15%

買入價

67

有了這條公式,我們就不用經常對著股價升跌或盈利增長等一般人最著緊的事,而專注於每一間公司的增值情況,做一個專業的價值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96

成長股估值的簡潔公式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2a84137fe42cc10028388a3b.html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股票投資人》中提到一則成長股估值的簡潔公式,

我們可以用來作為日常心算,例如瞭解某一個市盈率對應的期望盈餘增幅是多少。

這個公式是:

價值(true value = 當期(正常)盈餘 × 8.5 + 2倍預期年成長率 )

其中,成長率是指:未來710年的預期成長率。

例如,對於成長型公司,我們預期他今後710年能保持10%的利潤增幅,

True Value的對應的市盈率是28.5倍。

(註:保持10%利潤增幅,表示10年後的盈利是當前的2.59倍,這並不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目標。)

最後別忘了,對於保守的投資人而言,要用True vlue60%的價格買進,才算有安全邊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8

投資札記【471】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7zz.html

本書的核心就是用低價買入優質股,而且充分分散投資20-30支股票,三者缺一不可。

  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優質和低價。該系統利用排名將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在對這兩個因素排名時使用去年的歷史數據,增強了可操作性。為避免個別公司的歷史數據不具備代表性和持續性,充分分散購入排名最前的20-30家股票。(排除金融公司和公用事業公司)因為整體平均而言,歷史數據對未來的收益預測是有指導意義的。

  低價的量化指標:EBIT/EV= EBIT/(市值+有息債務-現金) 或簡化為P/E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即息稅前利潤);企業價值=公司市值-公司債務+淨現金

類似指標還有P/EP/SP/CP/B,股息率等

 歷時數據統計表明:單純考慮P/B不是一個好指標,單用這個指標不能鑑別出好股票。PE指標比PB重要的多,盈利是關鍵。

 優質的量化指標:EBIT/(淨流動資產+淨固定資產)或簡化為ROA

EBIT/(淨流動資產+淨固定資產)= EBIT/(總資產-超額現金-應付賬款-商譽)

  衡量優質公司的標準可以包括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顧客忠誠度、品牌價值、經營效率、管理團隊才智和道德、競爭者實力、公司遠景等等。但以上評價工作涉及了猜想、估算和預測,增大了難度和不確定性。但本系統把所有這些都歸結為量化指標:EBIT/(淨流動資產+淨固定資產),大大增強了可操作性。即認為投資回報率指標高就是對上述各競爭優勢的體現和證明。量化指標為也可以使用淨資產收益率ROAROAROE的更客觀,減少了槓桿因素的影響,剔除了通過高負債實現高ROE,但ROA較低的公司。

高回報率公司再投資往往意味者盈利的高增長率。

  儘量分析公司高投資回報率的可持續性,剔除暫時高回報率的二流公司。有時剛上市公司未使用的現金過多,可能導致ROA過低。

作者的實際做法

  利用神奇公式背後的原理進行投資,先用公式挑選出排名靠前的公司名單,然後分析預測公司未來的收益情況,最好往前看三四年。評估未來收益增長的可持續性,公司競爭優勢,管理團隊等情況。精選5-8支股票,對所研究股票越有信心,越要減少股票數量。

耐心、堅持和信念:

  要想真正堅持一個幾年內都不見效的投資策略,必須真正相信它。否則在其見效之前,你已經放棄了。這種策略可能長時間內不成功也不受歡迎,無論什麼人用什麼方式勸我們放棄,都不要動搖!

多數人不會相信本書,即使相信也很難耐心堅持做,因此即使此投資方法公開,也不會影響他的投資效果。

 市場先生的難以預料的情緒,跑贏指數的壓力,客戶贖回的壓力,讓基金經理難以堅持一個可能幾年(甚至幾月)都不見效的投資策略。大多少人會轉向過去一年中成績突出的投資策略,可往往在他們轉向之後,該策略已經成為失敗的策略。

  基金的歷史的優良業績與未來業績沒有必然聯繫。

 法律規定,對沖基金只能接受能承受大筆虧損的投資者。

 基金經理迴避風險的方式只有買入與其他人同樣的股票,即那些未來季度或未來一年「前景看好的知名股票」,而這些搶手的股票往往是高價的。越多人知道一個東西非常好時,這個東西就越發昂貴。

雖然基金經理嫻熟地管理者他人的資金,他們所學的大部分知識也是錯誤的,他們一開始就學錯了。

  最難的在於當即使當朋友、專家、媒體和市場先生都對你做出相反的暗示的時候,你仍然能繼續相信並堅持神奇公司的策略。

神奇公司選出的公司往往不樂觀

如果看起來很好,就不會有低價機會了!

  調查一下神奇公式選出的股票,很可能會可怕地發現其中大多數公司近況都不容樂觀,未來一兩年前景甚至更糟糕,而這正是其低價的原因。這是因為好公司只有在暫時遇到困難和挫折,受到(非致命)打擊的時候,盈利暫時降低,才會出現低價機會,而且此時往往市場上會充斥大量的負面報導,更加重人們的悲觀情緒。如果確信困難是暫時的,而公司仍然是健康的優質公司,其實此時正是價值投資者出手買入的好時機。

  短期內當優質公司宣佈壞消息或即將有壞消息出現時,市場先生過分情緒化大大壓低價格,帶來買入良機。

  短期看市場先生是情緒化的,長期看是理性的。兩三年足以讓市場先生重新認識價值。股價回升的原因有三:1.smartmoney 買入。2.公司回購。3.收購或潛在收購戰。

預測和估值的困難

  所有問題歸結於一點:預測未來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如果無法預測公司未來的收益,我們就無法確定公司的價值。我們不能期望把資金賭在一系列的猜測和估計上。計算企業價值只能叫估值,只能做一系列猜測和假設。分析師和基金經理等專業人士做起來也有難度,所以他們大多失敗。

最偉大的投資專家進行投資時都會考慮安全邊際,並利用市場先生。本傑明。格雷厄姆認為大多數投資者包括職業投資者,在預測公司發展前景是都會感到棘手。因此他通過公式購買不可思議的低價的股票,如淨流動資產股票或低於淨流動資產股票,分散買入30家符合條件的低價股票,這樣即使不做其他複雜分析,也能安全獲取高回報。

當前時代與格雷厄姆當時低迷時期不同,很難找到符合其條件的股票,但可以使用神奇公式買入排名最前的一組股票。

神奇公司創造了作者見過的最好投資記錄!

1988-200417年間,30種最優股票組合,持有1年調倉:

從市值最大3500家選股,年復合回報30.8%,同期指數12.4%

從市值最大2500家選股,年復合回報23.7%,同期指數12.4%

從市值最大1000家選股,年復合回報22.9%,同期指數12.4%

大中小股票組合均戰勝指數,而且對中小市值股票效果更佳!

神奇公式並非每年都能戰勝指數,因此大多數人難以長期堅持。

1年期測試,每4年有1年跑輸市場;

2年期測試,每6年有1次跑輸市場;

3年期測試,95%跑贏市場!而且3年期測試均無虧損,3年最低回報35%,市場同期-45%。風險最低。

 

神奇公式對中小市值股票最有效

 在中小市值股票中找到被低估的機會更容易,因為:

1機構投資者其規模太小流動性差而不會購買。

規模小不能產生足夠佣金,分析師不願分析。

更容易被誤解或忽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16

打破實價登錄迷思 掌握最佳買賣價 建商、房仲不願公開的房價公式


2013-01-07  TWM  
 

 

實價登錄讓房價現出原形,許多小市民才驚覺,過去「道聽塗說」得來的房價行情,原來多是虛假;在這經濟低迷、房價卻飆漲的年代,勒緊褲帶的小市民如何運用簡易估價方法,不求人算出合理房價,格外重要。

《今周刊》訪問多位算房達人,教你三步驟輕鬆算出好房。

撰文‧李建興

買房成家、保值、增值,是許多小市民的願望;然而,在這動輒千萬元,堪稱人生最大的支出中,有人因為精算得宜,富足一生;有人卻一時失算,耗盡身家。房地產的算計之間,可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這樣的道理,四十八歲的李進成(化名),有刻骨銘心的體會。

在上市建設公司擔任土地開發部建築師的李進成,是集團進行購地、開發,甚至推案定價時的靈魂人物。照理說,這樣一位閱「房」無數的高手,操盤房市應該無往不利,想不到,他也嘗過失敗的滋味。

生長在台北市的李進成,自小就渴望能在依山傍水的北海岸有一戶度假宅,自住兼投資。一九九五年,他三十歲時,存了第一桶金,便來到新北市淡水看房。站上一戶五十多坪的三年成屋,遠眺著碧綠的觀音山,腳下淡水河流過,他立即被眼前旖旎的風光吸引,短短兩個禮拜就買定離手。

李進成會速戰速決,除了這是他夢想中的房子外,最重要的是,熟悉預售屋推案資訊的他,得知這個案子在預售期間每坪開價高達二十六萬元,才不過幾年光景,屋主已下殺到十八萬元,足足便宜了三成。因此他沒多做評估,意思意思議價到十七萬元,就砸下八百多萬元,很阿莎力地成交。

孰料,才買進沒多久,淡水的房市兵敗如山倒,龐大的交屋潮夾雜著捱不住行情下挫的斷頭屋紛紛出籠,將價位狠狠地向下摜壓。李進成見情勢惡化,也想趕快急流勇退,他還自我安慰:「幸好當初買得便宜,可以全身而退!」但其實,由於買房時沒有經過訪價、估價,殊不知在進場時,淡水的預售案早就悄悄地調降到每坪十五、六萬元;因此李進成的三年屋實際行情只有十二、三萬元。誤判情勢的他,面對實情簡直傻眼,最後只能以三百萬元認賠出場。

這場「災難」,不但賠掉李進成泰半的積蓄,更令他受傷的是,平時在公司建案精於幫老闆算計,行情拿揑明確,到了自己買房,卻當局者迷;不僅沒評估整個大環境的景氣,連最基礎的詢價、比價,甚至估價都一概略過,使得自恃專業的他,買房首役就鎩羽而歸。

歷經這起「失算」的教訓,李進成更加確定買賣房子「算計」的重要,二○○五年,他計畫在台北市萬華買房時,就有了截然不同的作法。當時他看中一棟上市建商推出的大樓預售屋,開價每坪三十一萬元,李進成先去看了鄰近同期由小型建商推出的預售案,價位也開在三十萬元左右;若以大型建商的營建品質優於中小型建商的常態來看,大建商三十一萬元的牌價,相當合理。

算房是買賣前必備功夫

實價登錄上路後 竟加大買賣方認知差距但李進成不躁進,他先調出當初建商購地時的成本(由於推案建商為上市公司,購地成本為公開資訊),再從容積率、營建成本和建商的利潤推算,確認每坪三十一萬元是可接受的推案價格;再探詢到該建案實際成交價格,大約落在二十七、八萬元。

然而李進成仍不放心,他深怕看到的只是代銷釋出的假消息,接著又走訪附近的仲介,查了當地中古屋的行情,十年的中古屋約略落在十九、二十萬元左右;李進成以其多年的市調經驗得知,一般十年老屋價格大約為同地段全新房子的七、八成,一算之下,得出「二十八萬元」是更合理的水位,價格逐漸清晰。

此外,為避免當年因「大環境欠佳」而導致殺盤的事件重起,他更細膩地盤算了所有會影響房價走向的數據和政策。評估後發現,當時大台北房市在低迷了十多年後,幾乎沒新的建案,已累積了高度的購屋需求;再加上,政府祭出一波波低利貸款及土增稅減半等利多刺激房市,房地產至少仍有好幾年多頭可走,這才完成了最後一道把關,確認了心中的底價。

有趣的是,在李進成孜孜不倦地查資料時,從媒體報導得知,該建商當時財務略微吃緊,計畫出清手上預售餘屋。因此李進成立即下修了出價行情,最後以每坪二十五萬元順利成交,是全大樓的最低單價,現今這棟便宜好房行情已增至每坪六十萬元了。

「算!可謂是買賣房地產時不可省略的硬功夫!」在房仲、代銷業服務多年的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從李進成「算與不算」導致際遇南轅北轍的例子,有感而發地說,在這荷包吃緊的年代,連買衣服、選餐廳都要貨比三家,更何況是動輒要小市民不吃不喝一、二十年才買得起的房子。

談到「算房」的重要性,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十分贊同張欣民的觀點,她說,多年來她受理過各式各樣客戶抱怨,最多的就是「買太貴」以及「賣太便宜」;就算是不買不賣的自住客,也常有人上門來問:「我的房子現在到底值多少?」,「這正是何以實價登錄一開放查詢,兩個月內就湧進五百萬人上網查價!」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房價資訊不透明,行情總是人云亦云;但實價登錄上路後,揭開了房價「國王的新衣」,原來許多漫天叫價的房子「開價嚇死人,成交笑死人」。就拿內政部在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布第二波實價登錄資料後,其中北市松勇路的「台北信義」扣除車位後每坪一一三萬元,與開價時兩百萬元的行情,幾乎腰斬;不但讓業界跌破眼鏡,也使得不少小市民對行情的拿捏更加摸不著頭緒。

「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面對後實價登錄時代,購屋者對於「開價」的不信任感,在新北市擔任仲介的鄭仲由有感而發:「現在幾乎五成以上的客戶,一上門就拿著內政部的實價查詢網站下載資料,義正辭嚴地對我們說:『我們可是估價過的喲!別糊弄我!』」他無奈地說,房地產是個案各自表述的,就算同一社區樓上樓下,面對公園和背對公園的價格就截然不同,買方卻很容易被單一個案誤導,「以前斡旋一個案子只要兩到三個禮拜,現在動輒要耗費一個多月。」

算房三步驟:問、算、調

掌握合理價 不再「買太貴」、「賣太便宜」買方變得多疑後,賣方也承受了委屈。鄭仲由說,由於實價登錄揭露的總價和坪數,是含進停車位,使得行情失真。他以一位賣方客戶為例,其委賣一間四十坪二十樓成屋,每坪開價三十五萬元,車位則計畫賣二百萬元;然而有位原先預備下訂的買方,卻拿著同社區五樓的成交行情來抗議。原來這戶房子登錄總價一五六○萬元,但登錄坪數是五十坪,買方算一算,每坪單價只有三十一.二萬元,就直呼被房仲和屋主騙了!

「殊不知,這登錄的五十坪中,十坪是市價二百萬元停車位,若扣除停車位的面積和價位,還原後,其實是四十坪的房子賣一三六○萬元,等於每坪成交價是三十四萬元!」鄭仲由忿忿地說,「所以我們開的賣價很合理啊!更何況五樓與二十樓本來價格就不同。」顯見,實價登錄後並未徹底讓小市民對房價的疑問解惑,反而由於誤用,而加大買賣方的認知差距。

「解決之道就是要懂得『估價技巧』自保!」面對民眾進退失據的心情,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諶斬釘截鐵地說,「在行情眾說紛紜時,懂得簡易估價法,拿捏合理的價格帶,是買賣雙方必備的常識!」他進一步解析,估價的好處,就是將買賣雙方不合理的期望拉回現實。對賣方而言,不會因開價過高而滯銷,或低價出售而折損利潤;而買方也不致因高估價格而套牢,或低估行情而錯失進場良機;長期持有的自住客,亦可以自我評估資產的價值。

談到小市民的估價法,陳諶以其二十多年經驗指出,「使出高明的諮詢掌握行情區間帶」、「運用估價的手法推算房子的真市價」,以及「具備精準的眼光看出房市大趨勢」是最該具備的三把算盤。本刊走訪多位精於房價算計的估價師、代銷、建商開發部門、房仲與投資達人,理出了「問」、「算」、「調」三大操盤步驟,教你掌握合理的房價。

首先要做的是詢價。「其實估價師的行情資訊,也是先問後算的!」陳諶一語道破估價的程序。他說,由於房價是買賣雙方你情我願議定的水位,並不是規格價,因此惟有藉由訪價,才能得知真正的行情,「只是,估價師詢價的技巧更高明、更系統化!」

步驟一》「問」市況

賣房時假裝買方 買房則以賣方身分查探其中的不傳之祕在於,「訪價時,得掌握人、時、地、物四大原則。」陳諶表示,在時間和地點方面是由近而遠,也就是先打聽大環境完全相同,比較基準最接近的同一個社區成交行情;倘若無法得知,才逐一放寬詢價範圍,以方圓五百公尺為最佳搜尋區域。

屋齡和屋型也先找類型相同的,再由同而異;且查探的行情不要超過半年,否則參考價值就大為降低。陳諶認為,小市民估價時,除了蒐集房價資訊,亦可詢問租金和土地成交價格,因為這都是影響房價的元素,掌握後,有利於下一步回推房價行情。

知道該問什麼問題後,更重要的是找「對」的人問,否則,「問到的往往是假行情!」著有《房仲業不告訴你的五十件事》一書的李偉麟認為,問對人和用對方法,遠比囫圇吞棗蒐集一堆行情重要。他表示,仲介、代銷、銀行、鄰居及管理員,都是小市民詢價時的貴人,但問法各有所異。

在仲介方面,由於房仲都希望買方開價高一點,賣方低一點以快速媒合賺取佣金,因此提供給買方的往往是區域的最高價,而賣方則是最低行情。於是,「要賣房時,假裝是買方;買房時,則以賣方身分查探,才能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價格。」李偉麟以自己的朋友Jack為例,去年想買台北市內湖一帶的房子,結果一到仲介店頭,業務員介紹了一戶十年的中古屋,一開口就說,「現在內湖的房子很搶手喔,十年成屋沒有五十五萬元很難買到!」Jack不動聲色,跑到另一家仲介店頭,假裝自己是該房同社區的正樓上住戶,表示想要賣房,結果這位仲介語重心長地說,「目前政府在打房,行情沒想像中的好,可能只能賣四十五萬元喔,我盡量努力啦!」一來一往間,居然開價差了十萬元,將近兩成。而Jack一聽便明瞭,其實仲介評估的成交價大約中間值──五十萬元,這才是真正可能成交的價錢。

至於建商代銷以及銀行所釋放出的價格訊息,則往往呈現兩極化。李偉麟指出,預售屋牌價多半已經加上建商和代銷的利潤,甚至還以未來交屋時的水準來定價,所以到銷售案場詢價,得自動打個七、八折。相反的,銀行放貸時因為得考量收帳風險,會刻意保守估價,所以向銀行詢價,得加個一、兩成才能還原真相。

此外,一般建案的四樓都是全案最沒行情而拿來促銷用的,這才是建案真正的銷售開價。曾經當過案場跑單小姐的謝惠芳就因為孰稔這個建商和房仲「不能說的祕密」而買到便宜好房。

一年多前,她前往新北市新莊的一處預售案場看房,一坐下來,銷售人員就言之鑿鑿地告訴她,目前新莊預售牌價已開到每坪五十萬元了,接著釋出善意說,因為快結案了,所以可以從四十七萬元開始談。經驗老到的謝惠芳不理會銷售人員的舌粲蓮花,單刀直入:「告訴我,四樓廣告戶賣多少?」在得知廣告戶價格是每坪四十五萬元後,她以八折行情,也就是三十六萬元作為目標價,最後以四十萬元買進。

步驟二》「算」實價

三大公式配合加減分原則 推算房子市價在探詢到市場行情後,便要運用估價的公式,回推出目標個案的合理價格。瑞普國際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總裁曾東茂表示,一般而言,估價師慣用的房價算法有「比價法」、「租金回溯法」和「成本法」。其中最適合小市民的是比價法,算法是在詢得一個比價個案的成交價後,運用和目標物件的條件差異進行房價修正。

首先是「樓層修正原則」。台中精湛建設總經理陳志聲透露,一般建商為大樓建案定價時,通常會以四樓為最低價,然後以每三個樓層為一單位加價,加價幅度二%至三%。舉例來說,四樓的行情是每坪十萬元,五到七樓則大約是十.二萬到十.三萬元。

其次是「屋齡修正原則」。根據房仲成交案件歸納發現,同時期的中古屋和預售屋相比,大約是屋齡每多一年,價減二.五%。同區域條件類似的房子,預售屋每坪五十萬元,十年的中古屋則約為三十七.五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室內屋況和周遭環境的良窳也深深影響房價,於是就有所謂的「公共設施加分原則」和「嫌惡設施減分原則」。張欣民指出,諸如公園、公車站、學區和捷運等公共建設,都能明顯提高房價,平均有五%至二成的加持作用。同樣的,像高壓電塔、焚化爐、加油站等嫌惡設施,也會讓行情降五%至二○%,在算計房價時,必須考量這些項目,在價格上加加減減。

縱橫房市三十多年,在新北市新店、中和一帶地產投資界名氣響亮的楊榮吉(化名),就曾有忽略計算嫌惡設施,而錯估買價的慘痛教訓。

五年前正值房市飆漲之際,所有投資客幾乎竭盡所能地進貨,只要遇到價格不離譜的,二話不說,就是「搶!」那年,楊榮吉在友人的介紹下,得知一棟位於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附近的十年成屋要賣,屋主開價只有每坪十八萬元,幾乎是當時中和預售屋的半價。他想,這樣的輕齡屋,至少有二十萬元的行情,就算閉著眼睛買,未來也一定漲。怕被捷足先登,楊榮吉隨意殺了個價,連房子都沒看,就以十六萬元下訂簽約。

一交屋,才發現這棟大樓幾乎緊貼著台六十四號快速道路,不但嚴重影響採光,川流不息的車輛更讓住戶飽受噪音之苦。該社區的行情不僅與附近的預售屋相去甚遠,甚至也只有同屋齡中古屋的八成價格;最慘的是,由於楊榮吉所買的樓層正好與高架橋齊平,受害最深。儘管他見苗頭不對,立即以每坪十四萬元賠本價拋售,卻仍乏人問津,在數度降價後,賣了半年,才以十一萬元出脫,足足慘賠三成多。

除了比價法,「租金回溯法」亦是估價慣用的手法。曾東茂指出,買方的喜好度往往是決定房價的重要關鍵,偏偏這最難量化,但由於租金行情已反映了房客的喜好度,因此運用租金回推房價,可將市場接受度的偏差降至最低。他進一步分析,市場上計算租金報酬時,是以年租金除以總價,算出投報率。一般而言,北部地區的租金投報率為二%至二.五%,中部則為二.五%至四%,而南部則有三%到五%。舉例來說,在台北月租二萬元的房子,房價就介於八百萬到一千三百萬元。

至於「成本法」,則是得知建商的購地價格後,依照土地的使用分區,加計推案管銷成本和利潤,回推建商合理的推案價;由於公式複雜,通常為建築師、估價師等專業人士運用。

不過潤泰創新土地開發部建築師李安憲透露,小市民最常接觸的預售案,通常是使用分區住三的土地,若排除容積轉移或豪宅等特殊案例,在這種基地推出的案子,每坪合理單價大約是土地單價的一半。舉例來說,建商用每坪二百萬元的單價購得住三的土地,通常合理的推案價格就大約一百萬元,這不失為快速算房的好方法。

相對於「問」與「算」,是掌握房市當下的價格,「調」則有助於買賣屋時,決定最後的出手價。

房市名嘴、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陳韻如表示,房地產行情除了實際的價值,往往會加入對未來行情的期望值。她舉例,原本每坪單價五十萬元的房子,在行情飆漲時,就算開出五十五萬元,也可能輕易成交,於是五十五萬元反而成為「真市價」。

步驟三》「調」價格

判斷趨勢走向 決定最終出手價格基於行情是動態的,陳韻如提醒,「估價時,最後的關鍵就是判斷趨勢走向,以調出最終的出手價!」這運用在小市民身上,除了協助判斷進退場的時機,一旦活用,則能在行情向上的時候,讓買方決定要不要加碼進場,或賣方應不應調高售價,反之亦然。

對此,高雄市不動產仲介公會副理事長鄭啟峰提供了「價量分析法」,也就是從當地房市成交的數量和房價判斷市場的走向,其中政府每月公布的房屋買賣移轉件數是成交量的依據(可從住宅資訊統計網查詢);而房仲網站資訊或實價登錄查詢網站(實價網),則可輕易查到區域的大致行情。至於房價走勢,亦可由媒體刊出的趨勢線抓出方向。

他解析,量縮價漲時,代表市場賣方惜售,但買方卻願意追價進場,這是最好的市場或最佳地段;反之,量增價跌時,意味賣方急欲拋售,卻沒人願意承接,是最慘的市場和地段。另外,量增價小跌,通常是房市景氣的末升段,代表行情準備要反轉下降了;而量增價小漲,則可能是市場的初升段,房價醞釀上揚了。

六十八歲的蘇芬芳就是一位能夠精準判斷市況、算出房價走向的購屋達人。出身台北迪化街生意世家的她,自小看遍家族和鄰居,因抓對趨勢買賣店面而致富的例子,因此她十分相信,「房價只有價值,沒有價格!」也就是最後決定行情的,是能不能成交,而不是造價多少。四十多年來,她長期觀察房價走勢,以及成交量的變動,理出一套將「價格」換算為「價值」的趨勢準則,也就是買賣房子只看「值不值得」;在房市上升趨勢時,遇到好物件會在原「價格」帶主動加碼五%到一○%,反之減碼。

最經典的是在○四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過後隔年,當時市場仍看似平淡,但蘇芬芳卻默默觀察到原本門可羅雀的房仲店頭,慢慢有人上門詢價,而且屋主開價也似乎默默地調漲。敏感的她,立刻請兒子上網查詢買賣移轉件數,和房仲網站公布的成交行情,在嗅出趨勢向上的先機後,決定進場搜購便宜屋。

其中她看中台北內湖一棟開價八百萬元、三十多坪的電梯華廈,上前洽詢時,發現已有買主以七百萬元下訂;蘇芬芳主動加碼到七百五十萬元,硬是搶購過來。時至今日,這棟房子已叫價至二千二百多萬元了。

由於房地產的價格隨著時空環境,以及買賣方對價位的磨合,而呈現各自表述的狀況,不妨多套用不同的估價法,求出更精準的行情,讓你買房、賣房都不吃虧!

算與不算差很大!

從李進成的買房際遇,認清房仲建商沒告訴你的價格真相

失算物件

時間:1995年

地點:新北市淡水竹圍一帶

物件:3年成屋

失算1.

聽信房仲表示,屋主開價已是預售行情7成價,沒進一步訪價確認最新市況。

失算2.

高估景觀宅的行情,接受房仲以「面河的不好殺價」為由,僅小幅議價5%。

失算3.

相信房仲膨脹捷運通車後淡水房市的加值幅度,忽略建案過多會折損房價。

失算的教訓

結果:以高出市價4成購房,最後慘賠300萬收場。

精算物件

時間:2005年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

物件:預售屋

精算1.

仔細探訪同地段預售屋和中古屋行情,交叉比對後,確認建商開價不離譜。

精算2.

查詢建商購地價格,用算式回推合理推案價。

精算3.

由各項經濟指標確認行情趨勢,並從建商的口碑和財務狀況,決定調價幅度。

精算的成果

結果:以低於牌價2成買到全案最低價,目前房價已漲1.4倍。

造成房子加值與跌價的設施公園 社區公園和都市大型公園加分程度不同,以第一排加值最多。

房價 +5%~10%

景觀 依個人喜好而定,全景、半景亦有差別。

房價 +5%~15%

學區 明星學校加值最多。

房價 +5%~15%

捷運 距離遠近加值程度不同,500公尺以內加值15%~20%,500~1000公尺加值10%~15% 房價 +10%~20%

飛機場、高架橋

房價 -10%~20% 加油站、瓦斯槽、高壓電塔、變電所房價 -10%~15% 特種行業、神壇、家庭加工廠

房價 -5%~10%

殯儀館、墳墓、靈骨塔、垃圾場、焚化爐房價 -15%~20%

資料來源:各大房仲

註:1. 減價幅度依距離遠近、影響程度而定,部分嫌惡設施雖在範圍外,但視野可及仍造成住戶心理壓力,得視情況減價。

2. 嫌惡設施的影響區域,飛機場為接近機場,且在航道下方;高架橋則為沿線第一排;殯儀館則是距離100公尺內,或出殯隊伍經常行經路線,其餘為方圓100公尺內。

幫你成為算房高手的管道和工具

工具 使用方法

實價登錄網站 內政部營建署公告的實價登錄網站查詢系統,為真實成交行情,是最準確快速的估價工具。但因停車位價格與坪數也納入總坪數與總價中,使用時須將其拆開,才能計算出真正的房屋單價。

房仲網站 各大房仲亦有成交行情公告;惟各家樣本不同,宜綜合各家行情比較。

地籍謄本 政府機關提供任何人申請任何門牌號碼的地籍謄本,除可以清楚看出面積和移轉時間外,亦有貸款金額,估價時,可以貸款金額粗略回估當時的買價。

法拍網站 各地方法院皆有公告法拍案拍定價格,一般來說,第一拍價格為市價的8成,可依此回推真行情。

預售屋

雜誌 坊間有專門集結預售案市調的雜誌,可從中掌握各大建案的行情。

比較法

原則:先找出比較物件的成交行情,再利用該物件與目標個案的條件差異,進行價格調整。

公式1

從屋齡看房價

同時期的預售屋和成屋之間,屋齡每差1年,就有2.5%的價差。

例:5年中古屋行情為每坪100萬元預售屋:100萬元+(5-0)×2.5%×100萬元=112.5萬元10年成屋:100萬元-(10-5)×2.5%×100萬元=87.5萬元註:具都更效益的30~40年老屋,因另有投資價值,不適合此公式。

公式2

從樓層看房價

大樓通常以4樓為最低價訂價,每3層樓為一單位加價2%~3%。

例:某建案4樓售價為每坪50萬元7樓:5~7樓為第一加價單位,故50萬元+50×(2%~3%)=51萬至51.5萬元11樓:11~13樓為第三加價單位,故50萬元+50×(2%~3%)×3=53萬至54.5萬元註:1~3樓通常為店面或特殊用途,價格另計。

公式3

從屋型看房價

不同類型的住宅產品,市場喜好度不同,也會產生價差。

國宅:為一般住宅價的7至8成工業住宅:為一般住宅價的6至7成地上權產品:為一般住宅價的5至6成小套房:為一般住宅價的1.1至1.2倍

公式4

從鄰近個案看房價

在同一區域內,找出條件優於及劣於目標個案的物件價格,求出合理成交區間。

例:欲得知A區新成屋的行情區間,查詢到當地預售屋為每坪30萬元,近期亦有新成屋法拍價為20萬元。

新成屋價:(30萬元+20萬元)÷2=25萬元左右,或20萬~30萬元註:此算法較為籠統,使用時宜多詢問比價個案,才能更聚焦。

租金回溯法

原則:先探聽目標個案本身或附近的租金行情,運用區域的平均租金投報率回推出總價。

公式5

從投報率回推房價

一般而言,租金投報率=年租金÷房子總價,故房子總價=月租金×12÷投報率大台北:投報率大約為1.5%~2.5% 大台中:投報率大約為2.5%~4% 大高雄及大台南:投報率大約為3%~5%

公式6

從租金直接估房價

租金和房價有其一定的倍數關係,運用公式算出房價。

大台北:房價約為租金的400~650倍大台中:房價約為租金的300~500倍大高雄及大台南:房價約為租金的250~400倍註:具都更題材的老屋,可用倍數還原法後再加價1~2成。

成本法

原則:先掌握建商購地的價格,並得知土地的使用分區,以該基地未來銷售坪數,回推到建商的每坪實際成本,然後抓兩成管銷利息費用,及兩成利潤,得出合理推案價。

公式7

標準回溯法

一般來說,建商的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建造成本,還有兩成的管銷費用、廣告預算和利息支出及兩成利潤,因此可以得出以下之公式:預售屋每建坪單價=[購地價÷土地坪數÷容積率÷160%(註1)+營造成本(註2)]×140%(註3)例:建商是用1.8億元標下100坪住三用地,容積率為225%,市場上每坪建造成本為15萬元,該案合理推案=(1.8億元÷100坪÷225%÷160%+15萬元)×140%=91萬元註1:除了以容積率換算出主建物的樓地板面積外,建商亦會將建物以外的大小公設,如中庭花園、游泳池計入權狀銷售給購屋人,占比約主建物的60%。

註2:建造成本目前一般為每坪15萬元,但因建商實際使用的規格和區域行情而異。

註3:管銷利息與利潤約為土地和建造成本的4成。

公式8 速算法

標準回溯法為專業人士使用,且不適用於1樓店面,小市民另有2大速算法1.若基地為住三土地,則每坪推案單價=每坪土地單價÷2,依上述例子為1.8億元÷100坪÷2=90萬元2.1樓店面每坪行情=土地單價,依上述例子則為1.8億元÷100坪=180萬元註:上述算式為彙整多位達人心法,僅能算出大致行情,實際房價須視個案而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63

小上班族快速賺到第一桶金 三○%安全邊際速算公式 危機入市

2013-04-01  TWM
 
 

 

只要有清晰的投資理論與邏輯,懂得計算,忙碌的上班族也能在震盪起伏的市場,累積可觀的財富。三十五歲的尼莫不僅證明了這一點,並分享他累積多年來的「轉機股速算」智慧。

撰文.謝富旭

現年三十五歲的財經部落客尼莫(部落格暱稱),與許多上班族一樣,過著忙碌、步調緊湊的生活。在某家外商銀行上班的他,工作態度積極認真,年紀輕輕已升至襄理;然而,工作雖忙碌,尼莫卻不窮忙,這七年來在股市的總獲利高達數百萬元,當作今年剛買房的頭期款綽綽有餘。

晚上七點半,尼莫剛剛結束與國外總公司主管的視訊會議,好不容易撥出時間接受採訪。雖然對股市投資一直有極大的熱情,但尼莫還是把工作擺在第一位。「我希望股市投資能與我的銀行專業相輔相成,因為我主要負責的是企業金融業務,懂投資、了解市場,對工作也有幫助!」鎖定一年內股價跌幅達五○%的標的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當好公司遇到倒楣事,就是買進其股票的最佳時機。」尼莫一直是這句話的身體力行者,他說:「如果要把我歸類的話,我是屬於把價值投資法應用在轉機股的那一類!」甚至,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號召網友協助他留意股價暴跌的股票。

儘管鎖定的是一年內股價跌幅達五○%左右的標的,從國立大學會計系畢業的尼莫,在決定是否投資之前,一定會針對鎖定的標的,進行產業與財務上的詳細評估。「我只投資我的能力可以理解的股票,有些電子股的產品太過複雜,或資料蒐集不易,自己也無法理解,那麼我就寧願割捨。」二○一一年十月,機殼廠可成爆發蘇州廠廢氣汙染事件,導致工廠停工,嚴重影響出貨時程。可成的股價也從一一年七月最高的二七七元,一路暴跌至一二○元以下,跌幅高達五七%。

看到媒體報導可成汙染事件後,尼莫初步分析可成過去幾年的財報,發現可成一一年半年報的現金部位大於負債,在財務安全上沒問題;其次,可成在○四年至○七年間營收呈強勁成長,○八年成長呈鈍化,○九年受惠於智慧型手機普及,重啟成長引擎。「可成雖是電子股,但做的是電腦與手機機殼,說穿了就是一種金屬加工業,產品生命週期不僅較長,跌價也相對緩和,是用常識就可理解的產業。」

成長股危機入市算股公式

確定可成財務無虞,以及產品前景並無惡化情況下,接下來就是尼莫最重要的轉機股投資算股公式。尼莫會先從網路上搜尋免費的券商報告,有時則是以關鍵字搜尋媒體的報導,將各家券商研究報告以及媒體對可成來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預估值加以平均後,得出可成一二年的每股淨利預估。

「當時,市場平均預估可成一二年EPS為十四元。我就以這個預估數字作為算股的基準。」由於可成營收過去五年年均複合成長率超過二○%,尼莫視為成長股,因此他會給予較高十二倍的合理本益比。

他的算股公式如下:可成合理買進價位是十四元(明年市場預估EPS)乘以十二倍(合理本益比)為一六八元。一六八元是可成的合理價位,但考慮到該股當時正利空罩頂,應保持三○%的安全邊際,因此合理價位再打七折,一六八乘以七○%為一一七.六元,作為危機入市的撿便宜貨價位。

用來投資「轉機股」的這套計算公式,尼莫已沿用多年,他發現,即使是遇到倒楣事被利空襲擊的「好」公司,股價也很少跌至他利用公式推算出來的「撿便宜貨價格」內。於是,基於多年的經驗,他放寬一○%的標準,把危機入市的理想價格再乘以一.一倍。以當時可成來說,危機入市理想價格是一一七.六元,乘以一.一倍,即一二九元就可以開始買進。

於是,當可成一一年十二月跌破一三○元時,尼莫以現股一次買進十張,四個月後,可成股價漲至二一五元,即來到預估來年本益比的十五倍。

當時智慧型手機、蘋果概念股炒得正熱,以可成題材有潛力漲到本益比二十倍,「但問題是,這種預測很難說得準,我只擅長賺我確定的部分,預測不是我擅長的,所以漲到十五倍,我就獲利了結了。」可成這一筆投資下來,尼莫獲利高達六五%,遠遠超過同時期大盤一二.五%。

尼莫指出,成長性較低的傳產股危機入市算股公式,與成長股有所不同,關鍵在於合理本益比參數的不同,傳統產業他會給予十倍的合理本益比。○九年時,尼莫投資皇田,也是依照這條公式獲數倍報酬。

○九年,台股正籠罩在金融海嘯的餘威之下,汽車窗簾廠一則重大利空的新聞吸引了尼莫的目光。皇田自行公告因為外匯衍生性商品操作失利,產生重大虧損,導致股價連番重挫。

深入研讀皇田財報,發覺是一家財務與業績都頗為穩健的企業。「負債比低於四○%,股東權益報酬率維持二○%左右成長,更覺得機會來了。」尼莫略帶得意地回憶。

根據尼莫的傳產股算股公式,他從網路上及皇田過去的財報推估,經一次性提列外匯投資損失後,最保守估計皇田一○年EPS至少可賺二元。套用他的算股公式,危機入市合理價格為二元乘以十為二十元,再扣除三○%安全邊際,二十元乘以七○%為十四元。不過當時正值金融海嘯,皇田股價已跌至十三元,外匯操作利空爆出後,更連續多日跳空跌停,最低來到五.八七元。

因成交量太少,尼莫在○八年十二月皇田跌破面額後一路買進,購入平均價格為九元。一直等到○九年八月皇田漲到合理本益比十倍,即二十元時全部出脫,這一役,讓尼莫大賺一二二%。

「只投資自己能力可以理解的股票」尼莫建議讀者,要投資危機入市股前,最好把鎖定的公司財報,給具有會計或財務背景的人士過目一下,虛心地聆聽專業人士的意見;其次,請你的營業員幫你多找幾家券商對該股的研究報告。另外,不要買你不懂的產業或公司,像近來股價暴跌的擎泰、鈊象,去年的面板股、DRAM股以及力成,皆因為尼莫自認不是很能理解公司的營運模式與產品,寧可捨棄。

如果能秉持以上原則,做足功課,要像尼莫一樣在股市額外賺到好幾個月的年終獎金,並非難事。

銀行家尼莫

(部落格名稱)

出生:1978年

現職:外商銀行襄理

學歷:國立大學會計系

尼莫危機入市的算股密技

以可成(2474)為例

1可成因環保停工事件,股價自7月上旬大跌超過50%。

2從媒體及網路蒐集可成獲利預估值,市場預期2012年EPS達14元。

3

14x12(合理本益比)x0.7(安全邊際30%)x1.1(合理的進場價格參數)=129元,尼莫危機入市可成價位。

4 14x15=210,可成合理價位,亦是出場價位。

轉機股速算法5步驟

步驟1找出最近一年股價跌幅50%以上的公司。

步驟2財報分析至少要符合:流動比率超過100%、負債比低於50%兩條件。

步驟3蒐集券商對這家公司研究報告的EPS(每股稅後純益)預估值。

步驟4EPS預估值×12倍本益比×0.7(安全邊際30%)=危機入市合理價格。

步驟5危機入市合理價格×1.1倍=實務操作的進場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56

El-Erian:理解當今世界的公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59
4大全球性變革/4大全球性實驗=1個非常規的市場
 
對當前的市場感到困惑?別這樣。要理解最近、當前甚至可能是未來的市場,你只需要上述公式。讓我來解釋一下:
 
在金融危機過去5年之後,全球經濟正在經歷4個重大的、歷經多年的變革。每個都很重要,而合在一塊,他們構成了歷史性的經濟調整。
 
1. 第一個變革來自於幫助經濟增長轉向更真實、更具包容性的增長(inclusive growth,包容性增長倡導機會平等的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2. 其次,從央行干預創造金融穩定向經濟發展帶來更持久的結構性穩定;
3. 第三,從中美連線以及金融分割的歐元區向全新的地區及全球經濟安排變革,這將重新帶來激勵因素,或者至少減少當前的衝突。
4. 第四,從愈發嚴重的社會不平等與政治癱瘓轉向機構、政治和社會革新。
 
以上每個變革都及其複雜、充滿不確定性。將他們和在一塊看的結果就是,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話說就是「異常不確定的前景」。
 
很明顯,對於當前和未來的幾代人,這裡存在很多風險。考慮到變革失敗所帶來的巨大下行風險,政府和央行都不願將經濟的方向盤交予不受約束的「市場力量」
 
然而,他們沒有特效藥。即便他們有,他們的執行力也遠遠不夠。他們也缺乏合適的工具、綜合性的歷史框架和可信任的分析模型。同時,他們從經濟學家處獲得的建議各式各樣。而自2009年高峰後,全球協作已被侷限在沒有效率的峰會和乏人問津的公報。
 
因此,當前的世界正處在四個歷史性和史無前例的政策實驗之中:
 
1、中國:新領導層正是試圖將經濟模式從日漸難以為繼的重商主義模式向內需拉動模式轉變,而且他們試圖在維持高增長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2、歐洲:政府(在歐洲央行的幫助下)試圖在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尤其是年輕人)、理論分歧和政治緊張局勢下完善一個不完美的經濟聯盟。
3、日本:安倍新政府開啟了戰後歷史上最大膽的經濟實驗,安倍的「三板斧」包括高度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激進的財政擴張和(尚待啟動)的基礎性結構改革。
4、美國:美聯儲試圖通過部分和不完善的措施來創造經濟增長和就業,而且美聯儲要在其他政府機構都因國會不作為而癱瘓的情況下單槍匹馬做到這一點。
 
最關鍵的一點是,在經濟的最基本層面,這四大實驗的根本目標是協助經濟和金融變革,他們讓當今的人們直面現實並帶來未來增長的期望。
 
意識到這一點後,市場已經積極的反映未來的金融回報。為何會這樣?因為這就是市場總是試圖要做到的。只不過有時候市場有效,而其他時候則未必如此。
 
考慮到四大變革的深度和政策實驗的力度,我們應該預計這會導致市場價格與基本面的大幅脫節,而事實也是如此。
 
說了太多的過去與現在;那麼未來呢?
 
只要滿足兩個條件,當前的脫節就沒有問題:那就是當前的務實政策實驗持續一段時間而且獲得成功。到了那時,也只有到那個時候,經濟的高增長和強勁的企業收入增長將合理化當前的市場價格並進一步推高價格。
 
第一個條件很可能可以滿足。由於缺乏備選方案,政府和央行沒有其他選擇,只有繼續冒險深入這一未知的政策領域,並且不顧高昂的成本和無法預計的後果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第二個條件則要不確定的多。在多個層面都需要獲得成功。內部和外部協調決非易事。而政治體系則讓這個過程更加複雜,而非簡單。
 
那麼個人投資者應該怎麼做呢?這取決於三大關鍵問題:他們如何評估當前慘淡的基本面與人為的價格在未來走向一致的過程;現有的投資組合倉位;以及整體的風險忍受程度
 
對於那些將其養老基金和投資交給PIMCO,並且已經從當前的市場大幅上漲中獲益的人們,我們相信最好的方式是在長期逐步削減風險敞口;對於那些財務狀況不夠強勁的企業和增長乏力的國家而言尤其如此。
 
目前立刻快速拋棄風險也許為時尚早。但是時候逐步走開,以一個可衡量、有紀律的方式做到這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97

勵誌公式的股市撈錢演繹

來源: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6845298

近來較熱的勵誌公式:1.01的365次方等於37.80.99的365次方等於0.03在股市里演繹為每天盈利1%(暫不考慮交易成本),240個交易日,年收益為10.89,近十倍。雪球眾童鞋說了,每天1%有啥了不起?是呀!2013年N倍的雪友此起彼伏!二元禁不住也要戳一下了,N倍的基礎要看資金的規模。從萬到百萬,從百萬到億,操作的策略那是南轅北轍。問股市歷盡十幾年活下來的球友,在幾十萬的規模,誰沒有個一年N倍的經歷?在億的級別,連續幾年N倍?此還是人嗎?巴老都說了,股市收益基於風險的控制,即資金的規模。按照二元的看法,50萬以下的資金別搞啥價值投資了,每年15%的收益,10年也才能在北京二環內買個廁所。要耍酷,就要搞趨勢,啥熱搞啥。一年3倍,不要多,能夠連續5年,也是京城小土豪了!老巴又說了,複利是股市撈錢的秘訣,所以別吵吵人家的收益是否真實了。俺們要學習的是其方法是否可以持續!特別是在資金層級變化後,是否可以持續?200萬押1個標的,2000萬可以找到10個一致的標的嗎?思考,思考,再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