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有情緒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964

2014年12月22日,在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基地,從徐家棚的一個小區救出來的大狗“棚棚”站起來,用前肢搭在動物保護誌願者的手上,仿佛是在感謝人們對它的救助。 (東方IC/圖)
很難想象只有人類才有情緒,然而從科學上探明動物是否有情緒卻又困難重重,且科學家們目前的共識十分有限。
克莉絲汀·哈里斯(Christine R. Harris)在2014年夏天發表了一項關於“嫉妒心”的研究,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大媒體的報道。哈里斯是加州大學聖叠戈分校心理學教授,如果她研究的是人的嫉妒心,外界也許不會有同樣大的反應,但她研究的是狗的嫉妒心。
哈里斯設計了一系列情境,讓寵物狗的主人配合表演,並用攝像機把狗的反應拍攝下來。在一種情境中,狗主人當著寵物狗的面開始撫摸一只毛絨玩具狗,還對著玩具狗說甜言蜜語。另外還有兩種情境,狗主人分別對著糖果桶和一本書做同樣的事。
錄影中,三種情況下,狗狗們最看不下去的是主人寵愛玩具狗。哈里斯一共研究了36只狗,這種情況下會去拍或者推主人的占到78%,會縱身擋在主人和玩具狗之間的有30%,還有一只狗直接去撕咬玩具狗。如果主人是在寵愛糖果桶和書,狗狗們做出以上行為比例會大幅降低。
哈里斯和同事認為,這個實驗說明了寵物狗也是有嫉妒心的。在科學家們仍在爭論人是否為世界上唯一具有情緒的動物時,這個實驗結果顯得格外醒目。尤其是考慮到嫉妒是一種複雜的情緒,它是憤怒、怨恨等其他情緒的綜合體,狗會嫉妒的這個發現就更顯得不一般了。
許多養狗和養貓的人都相信動物是有情緒的,也許它們快速搖動尾巴的時候就表示高興。神經科學家和動物專家普遍認為,很難想象只有人類才有情緒。然而,從科學上去探明動物是否有情緒,卻又困難重重,而且科學家們目前的共識十分有限。
流著血液的機器?
16世紀的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爾曾提出,動物就是流著血液的機器,它們是沒有思想,也沒有心願的。
達爾文是歷史上首個提出情緒存在於非人類生物中的科學家。他通過觀察動物們的行為來推測它們的情緒狀態,比如通過觀察狗尾巴的擺動方式來推測它們是恭順還是敵對的態度。但達爾文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直接了解到狗的體驗的。在相當多的情況下,人們都是通過觀察動物的行為來推測它們是否有情緒。
1932年,英國新開放的一家動物園里,遊客們親眼看到一只恒河猴用繩子打了個套索,把腦袋放進去,然後很快就吊死了。當時的英國報紙報道此事的標題是:“猴子自殺了!”這只猴子是因為情緒低落而自盡了嗎?
英國動物學家珍·古道爾(Jane Goodall)在與黑猩猩一起生活的三十多年中,曾見過讓她感動的一幕——一只五十歲高齡的雌黑猩猩死後,這只雌黑猩猩八歲大的兒子整天都守候在母親毫無生氣的屍體旁,偶爾拉母親的手。在以後的幾周里,它變得萎靡不振,不吃不喝。不管它的兄弟姐妹怎樣設法要帶它一起走,它還是脫離了群落,並且拒絕進食。在母親死後三周,這只曾經健康的小黑猩猩也死掉了。這只黑猩猩是否遭受了悲痛的打擊?
甚至於,連牛也被人們看到在蘇格蘭雪後的山坡上反複滑雪玩。這種行為從進化的視角是很難看到其存在的意義的,難道牛是單純為了好玩嗎?
在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時,一部分科學家試圖找到驅動人類情緒的機制,進而在動物身上找到相似之處。他們指出人類情緒不同會造成認知偏差的現象可用來作為研究動物情感的切入點。換言之,可以通過對動物施加具有特定意義的外界刺激來誘導出它們特定的情緒,以此獲得動物可以體驗哪些基礎情緒的信息。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動物福利的唐納德·布魯姆(Donald Broom)及其工作小組進行過一場有趣的實驗。他們制作了一個帶有特定欄桿的畜圈,動物只要以正確的方法推擠這些欄桿上的“機關”,就可以打開畜圈的柵欄門,去外面草場中吃到新鮮的牧草。他們將一群母牛趕入畜欄。當最初處於“迷茫”狀態的母牛們最終明白如何突破障礙後,布魯姆監測到它們的心跳明顯加快了,且向食物方向跳躍或狂奔的動作也明顯增多了,它們集體表現出類似於激動、高興和滿足的情緒。
還有科學家研究山羊的心情。比如英國瑪麗王後學院的艾倫·麥克利戈特(Alan McElligott),他長年與動物救濟所合作,研究山羊的情緒。他發現山羊的情緒被激發起來的時候,呼吸會加速,頭會動得更多,耳朵會往前指。
在一項研究中,他設置了一些通道讓山羊們走,通道的特定路線上會放有食物。他發現,當山羊們面對一條結果不明的通道時,來救濟所之前受過虐待的母羊會更快地前去探索,而那些一直受著良好照顧的羊則要遲疑一些。他認為,這說明受過虐待的母羊更能夠抵禦壓力,它們更加“樂觀”。
會笑的老鼠
僅僅通過觀察動物的行為來判斷它們是否具有情緒,並不能讓科學家完全滿意。一些人希望在生理學和神經科學層面尋求這一問題的突破。通過對人腦與其他動物大腦的結構分析,神經生物學家發現情緒似乎由大腦內一些較為保守的區域產生,這些區域位於大腦皮層以下,在許多物種的進化過程中得以保留。
早在1960年代,當時在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攻讀博士的雅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把電極植入小鼠的腦袋里,同時在鼠箱里安一個按鈕,只要小鼠去按那個按鈕,電流就會刺激小鼠腦部的報償系統,小鼠就可能會有快感。結果他發現,根本不需要去訓練小鼠,它們自己就會在那里不停地按上幾個小時。
潘克塞普跟小鼠打了幾十年交道。到了1990年代之後,他發現小鼠在玩耍的時候會發出一種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叫聲。如果他用手指頭給小鼠搔癢,小鼠也會發出同樣的聲音。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發現——小鼠會笑。
美國蓋茨堡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史蒂文·西維(Steven Siviy)還發現,小鼠在玩耍的時候,它的大腦會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一種調節人類快樂和興奮等情感的化學物質。在一項實驗中,西維把成對的實驗鼠放在了特殊的樹脂玻璃“房子”中,然後讓它們盡情玩耍。一星期後,他又把實驗鼠單獨放在“房子”里,不做處理的實驗鼠仍然非常活躍,它不斷地發出叫聲並且興奮地來回跑動。而當西維給實驗鼠餵食了一種抑制多巴胺的藥物以後,所有的此類活動就全部停止了,實驗鼠變得沈悶而安靜。
目前,科學家們研究最多的大腦中的情緒相關區域是杏仁核,這是一個位於大腦中央的杏仁狀結構。神經科學家刺激小鼠杏仁核會導致實驗鼠處於一種極度恐懼的狀態。而另一方面,在杏仁核被破壞的實驗鼠遇到危險時,它們既不會出現逃跑等恐懼反應,也不會出現與恐懼相關的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
此外,研究者們還發現人腦中有一類紡錘體神經元,研究表明它們負責調控諸如歡喜、憤怒以及同情之類的情感。而這類調控情感的神經細胞並不僅存在於人類大腦中,科學家在鯨、海豚還有亞洲象的大腦中也能檢測到同樣的神經元。
曾經,科學家們的研究多集中於動物的恐懼等負面情緒,而現在他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探究動物是否會開心、快樂。研究者發現狒狒會去調戲被圍欄圍著的牛,它們去戲弄牛的尾巴,而牛卻對它們無可奈何。“調戲是有趣的,因為我們知道被調戲者的感受。”研究人員這樣認為。那麽他們也由此想到,狒狒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感到快樂呢?也許狒狒具有某種尚不為人知的“頭腦”。
難有定論
在實驗室里,科學家們已經可以訓練狗來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這是現在研究人腦活動時最常用的儀器之一。科學家們發現狗腦對外界刺激的響應是與人腦相似的,比如它們在聽到哭聲或笑聲的時候。還有人發現狗聞到主人的氣味時腦部的響應是與聞到其他氣味不同的。
科學界已經越來多地了解動物的大腦和行為,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問題已經被回答。正如美國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約瑟夫·勒杜(Joseph LeDoux)在《情感大腦》一書中所說,“鯨也許會做出好像他們正在戀愛的舉動,但是你無法證明它的內心感受,即使鯨有這種感受的話。”他認為動物情感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動物是否有意識的問題。他說雖然動物“會有點滴的自我意識,但是我們所稱的意識圖像是沒有的”。
另一些科學家,比如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瑪麗安·道金斯(Marian Dawkins),認為現在的人們有一種趨勢,就是越來越擬人化地看待動物,人們把自己的情感和動機投射到動物身上。
同時,由於沒有直接的手段檢測動物情緒,現有實驗的結論往往取決於人類如何設計實驗和所采用的實驗方法。
根據勒杜在生物醫學數據庫PubMed的檢索,在1960年代,科學文獻中出現“情緒”這個詞的文章大約有100篇,後來的幾十年里增長緩慢,而進入21世紀後,關於“情緒”的研究猛增兩千多篇。
然而,這麽多的文獻,居然沒有對“情緒”這個概念的統一定義,也沒有講清楚“情緒”究竟分為哪些,它跟其他的思想和行為的分野在哪。不同研究中對於情緒的界定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因而勒杜近幾年提出的主張就是,重新考慮“情緒”這個概念。他認為科學家們要做的,不是嘗試解釋或定義情緒,而是找到一種方式去研究問題,同時繞過“情緒”的定義。我們現在的提問方式是,人類的情緒在動物中是否有相對應的部分。勒杜認為,應該以進化的視角來考慮問題,把這個問題修改為:其他動物大腦的功能和回路在多大程度上也存在於人腦?
解決動物情緒爭論的意義也許遠超過單純的學術活動:如果動物確實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那麽這將對人與動物的互動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不過,看起來科學上這個問題的共識短時間內尚難達成。
市場情緒敏感 證監會嚴打股市造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560.html
市場情緒敏感 證監會嚴打股市造謠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7-03 17:48:00
為打擊傳謠、造謠,證監會“法網”行動第四批案件全部針對編造虛假信息,部署的16起案件已經查清6起,相關責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機關
“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走勢波動較大,高度敏感,”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周五發布會上說,一些不法分子乘機散布謠言,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有些個別事件或案件與股市捆綁,引發市場恐慌情緒,甚至成為做空力量操縱市場的工具。
為打擊傳謠、造謠,證監會“法網”行動第四批案件全部針對編造虛假信息,部署的16起案件已經查清6起,相關責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機關。
面對證監會的調查結果,或許不少投資者會感慨,自己就曾依據這些信息進行了股票買賣。

比如編造東莞證券風險預警案。據調查,事情緣由是濟南某報社記者劉某,為發泄炒股虧損情緒,2015年6月2日,在東方財富網股吧,編造發布名為“東莞證券針對5000萬VIP的風險預警”的消息。通知客戶調倉,能空倉就空倉,預計要出重大利空。6月3日,東莞證券發布澄清公告。6月4日,大盤走勢下跌後,劉某多次跟帖宣稱自己所發的消息屬實。
還有投資者編造暴風科技圖謀收購迅雷科技案。湖北一位個人投資者劉某,在今年5月19日買入暴風科技400股,交易金額約10.8萬元。當天,劉某在東方財富網股吧編造暴風科技董事長圖謀收購迅雷科技的消息,暴風科技當日股價漲停。5月21日,劉某賣出其持有的暴風科技股票,獲利約8400元。暴風科技21日公開澄清後,股價下跌6.92%。
再如編造湖南發展收購財富證券案。據調查,湖南長沙某銀行的部門負責人王某,利用他人賬號於4月20日、22日晚,在東方財富網“湖南發展”股吧宣稱,湖南發展有可能募資收購財富證券。此後三個交易日,“湖南發展”股價上漲26.3%,湖南發展在4月24日、26日分別發布澄清公告。王某在5月11日、19日賣出“湖南發展”股票,獲利13.11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上市公司高管也有對自己公司“造謠”以左右股價的情況。金宇車城董事長胡某,指使公司董秘羅某安排原員工唐某在4月24日、5月4日和5月17日,在東方財富股吧宣稱金宇車城股權之爭引發重大資產重組,劍南春借殼金宇車城可能已經談妥。5月19日,金宇車城針對上述消息專門發布澄清公告,當日公司股價下跌4.41%。
另外查明的兩起案子分別是,借股評節目《遠觀今盤》的影響力通過官方微博違規有償薦股,以及利用“創富錦囊”平臺從事違規有償薦股。
近期股市連續下跌,股民情緒激動。“巨虧股民跳樓”的消息時有傳出。證監會近期也將謠言打擊重點,放在了這類案件上。
“今天,證監會已集中部署了3起主要針對有關媒體和個人編造、傳播、炒作股民炒股虧損後跳樓、傷人等不實傳言的案件。”張曉軍稱。
另外,證監會又集中部署了“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第五批案件,共涉及10起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主要針對資格造假、財務造假等行為。
具體而言,針對5類行為:一是位達到發行條件虛構資產、利潤等財務指標,騙取發行價格的;二是通過虛構重大交易事項,掩蓋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資產等違法違規事實的;三是通過偽造銀行單據等手段虛增資產、利潤,粉飾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四是在並購重組中,虛構上市公司本身或標的企業經營業績的;五是不按規定及時披露或者選擇性披露重要信息,導致上市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的。
“上述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有的發生在上市公司持續信息披露業務活動中,有的發生在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業務活動中,有的發生在發行人申請IPO業務活動中。”張曉軍稱,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嚴厲打擊各類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美年大健康要約收購愛康國賓 稱受到了個人情緒化抵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30/153010.shtml
導讀 : 愛康國賓稱,這個收購要約可能意圖對愛康的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造成心理幹擾並獲得不當的競爭優勢。美年大健康方面稱,不斷的誠意溝通一直得不到回應,甚至受到了個人的情緒化抵制。
i黑馬訊 11月30日消息,今日,體檢連鎖集團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在微信公號發表公開信稱,美年大健康(江蘇三友)聯合了中國知名的投資機構於11月29日正式向愛康國賓發出了私有化要約。俞熔表示,美年大健康和愛康國賓的強強聯手,正如今年一系列重磅精彩的合並整合,將帶來巨大的行業變革和績效提升。
不過在昨日,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發布公開信稱,江蘇三友(美年大健康)在內的財團意圖向愛康發出收購要約,對其本人和方源資本提起的私有化提案產生了惡意競爭。並稱,不會將其擁有或控制的股票出售給任何第三方。
張黎剛認為,愛康國賓私有化進程一直在緊鑼密鼓進行,但該財團在違背他本人和集團意願的情況下強行發出競爭要約,無疑是敵意也是惡意的。“我和愛康的團隊會竭盡全力保護愛康不受到侵害。愛康歡迎競爭,但反對任何惡意的競爭,反對一切試圖影響愛康發展、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正當競爭。”張黎剛在公開信中如此表示。
據i黑馬獲悉,愛康國賓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2014財年實現收入約2.91億美元,凈利潤約3630萬美元,完成體檢人數約355萬人次,在美東時間周末休市前的股價為16.77美元,市值為10.83億美元。另一方面,江蘇三友從2015年8月31日開市時起處於停牌狀態,停牌原因是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前股價為30.87元。
以下為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公開信
想必大家已經得知,美年大健康(江蘇三友)聯合了中國知名的投資機構於11月29日正式向愛康國賓發出了私有化要約。這個決定有必要由我本人代表公司與大家匯報和分享,也希望得到你們的理解和支持。
中國的健康體檢行業經過10余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時刻,同為行業的佼佼者,我們期待美年大健康和愛康國賓的強強聯手,正如今年一系列重磅精彩的合並整合:滴滴快的,美團點評,攜程去哪兒…無一不帶來巨大的行業變革和績效提升,美年和愛康若能整合協同,銳意進取,未來對整個健康產業,乃至對中國的影響也許不亞於阿里、騰訊和華為這樣的世界級企業。
大家一定會關心,合並的重大意義體現在哪里?幾句話概括,對行業:可以聯手提升行業標準,構建中國最大最規範的預防醫學服務體系,國家公共衛生和醫療改革也會受益匪淺;對客戶:把精力專註於提供更專業的體檢服務,同時為後續海量的健康醫療需求提供精準解決方案,杜絕無序無底線的價格競爭;對股東:除了立竿見影的行業地位和業績爆發,整合帶來的協同效應、衍生價值對股東價值的提升難以估量;對員工:超級公司的自豪感和創新力完全消除了原先焦灼競爭的負能量。我們推動這樣的整合,絕非出於企業私利,醫療服務業涉及生命健康和社會責任,絕對需要超越一般競爭格局的選擇。
其實早在愛康國賓的私有化決定提出之前,我們就主動和愛康的管理層溝通,以開放、平等、透明的原則和態度提出建設性的合作方案,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最近兩個月我們不斷的誠意溝通一直得不到回應,甚至受到了個人的情緒化抵制。所以就此次要約,也有幾點要和大家說明:第一,要約本身符合中美兩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公開透明,完全不存在“惡意”收購一說,我們看到不少投資者在論壇中發聲:"高價私有化"是“惡意”,低價難道是對投資者和股東的“善意”?第二,此次要約的發出是在我們多次善意溝通沒有回應的選擇,而且事先也知會了愛康的管理層和部分股東,所有願望和設想都在陽光下,只有坦蕩,沒有“企圖”;第三:我們自始至終尊重愛康的股東,管理層和所有同仁。之所以作出要約的決定,是為了保有並創造一個健康產業偉大整合的機會(也是市場上絕大多數機構、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我們雙方股東和投資者的期待),希望中國的健康體檢產業不要因自相損耗和個人好惡而耽誤了整體飛躍的進程。
美年大健康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中, 始終秉承“正直,責任,進取,平等”的價值觀,我們尊重同行、幫助同業、包容同道,從未動搖。無論遭遇何種攻擊, 美年大健康從未在任何場合指責或貶低過同行!我們一路走來,不斷有優秀的夥伴和同行加入,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這個大家庭從未有人考慮離開!愛康國賓是非常優秀的企業 ,團隊出色品牌紮實,對於未來和愛康的合作和聯合,我們相信集體意誌融化個人偏見的力量!相信持續溝通和坦誠交流的力量!相信信念和真誠的力量!
即將過去的2015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美年大健康的小夥伴們砥礪拼搏,在大家的信任和幫助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飛躍和奇跡:我們的專業體檢網絡已經覆蓋到全國26省70余個核心城市,今年服務客戶預計超過1000萬人;我們和唯品會、盛大網絡等頂尖的互聯網公司發起申辦中國第一家基於精準數據的互聯網健康保險公司;我們已成為西門子,東芝等高端醫療設備廠商在中國最緊密的合作夥伴;我們的遠程醫療平臺已初具規模,北京上海的專家可以為遠在烏魯木齊的客戶和患者提供專業實時的醫學影像和診斷服務;做為中國最大的健康需求入口平臺,我們還將把美年大健康打造成醫健領域的超級孵化平臺,把海內外最優秀的團隊匯聚一堂,在精準醫療、基因檢測、智能診斷、移動健康服務等方面批量打造“獨角獸”企業。我們的心中只有夢想,沒有輸贏;我們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們想創造與眾不同的未來。
我們今年成功借殼上市的公司叫“江蘇三友”,今天無意中看到有網友建議改為“中國三友”或者“健康三友”,前不久美年大健康和行業中另一領軍企業慈銘體檢已經喜結良緣成為“雙友",希望未來和大家一起,為“三友”努力,為夢想前行!
俞熔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2015年11月30日
以下為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公開信全文
各位愛康人、愛康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為了愛康更好的發展,大家知道,我本人和一家專註於投資中國的卓越的私募基金方源資本於2015年8月31日向愛康集團的董事會遞交了將愛康集團私有化的提案。私有化是為了把愛康帶入未來、建立起一個更大的平臺,從而為愛康的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是出於戰略性的規劃,是順應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大勢。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私有化的進程一直在正常進行中。
今天,我獲悉包括江蘇三友(美年大健康)在內的財團意圖向愛康發出收購要約,與我本人和方源資本提起的私有化提案進行競爭。
我想向大家明確的是,我和方源資本完成私有化的決心不會有任何變化,我不會將我擁有或控制的股票出售給任何第三方。作為愛康的創始人,我將與愛康共命運、共進退,我本人不會支持任何其他競爭性交易。
該財團明知該收購得不到我本人以及愛康管理團隊的支持,卻準備在愛康私有化進程的關鍵時刻發出競爭要約,我相信這無疑是敵意的,也是惡意的。目前,愛康與美年大健康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個收購要約可能意圖對愛康的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造成心理幹擾並獲得不當的競爭優勢。我相信大家能很清楚的看到這一企圖,我和愛康的團隊會竭盡全力保護愛康不受到侵害。愛康歡迎競爭,但反對任何惡意的競爭,反對一切試圖影響愛康發展、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正當競爭。
十年來,愛康已經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健康管理集團,對中國體檢行業的良性發展與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愛康有能力保持獨立發展,而愛康的獨立發展對市場的良性競爭、客戶利益的保護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弊。
目前,愛康面臨著新的戰略轉型和市場挑戰。包括我本人在內的愛康管理團隊有能力也有信心和各位愛康人一起去實現這個戰略目標。
感謝支持我的每一位愛康人,感謝選擇信任愛康的客戶以及合作夥伴,我對愛康的私有化以及明天充滿信心。
張黎剛
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
2015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