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何不穿禮服 左丁山


2011-1-24  AD




 

胡錦濤訪美,受 隆重、最高規格接待,備見美國對中國之重視,無他者,蘇聯及東歐共產國家解體後,西方料不到中國經濟竟然如此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於是紛紛前 踞而後恭,一九八九年之事,完全忘記晒咯,最緊要能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羮,一於貿易生意為先,人權民主問題頂多做吓頭盤、甜品,係咁意講吓,滿足本國傳媒、 議會就算。挪威乃是小國寡民,憑北海油田,收埋大把外匯財富,投資謹慎有道,幾乎穩賺,即使油田蘊藏殆盡,挪威都唔慌貧窮,咁樣嘅國家,不倚賴外貿,不稀 罕中國市場,不需要中國遊客,於是就敢膽向中國說不,頒個和平獎畀劉曉波。其他所謂大國,美日德法英意俄加澳等等,以及新興市場國家印巴墨韓,無不統統向 人民幣豪客招手,焉會與中國對抗呀?

中國專家M講得妙,古云仁者無敵,今則「人仔無敵」,連《華爾街日報》都話到中國飲食可能有害,但收埋 人仔則一定有利。胡錦濤與其他中國領導人到每一個國家訪問,只要祭起人仔,大簽百億百億美元嘅訂單,可話無往而不利,甚麼卡梅倫、薩爾科齊,唔該行鞠躬 禮。今次到白宮,送出四百五十億美元合約──訂咗二百架波音飛機──唔怪得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全力支持中國,反對民主黨鷹派議員舒默等人反華啦。

不過中國領導人是否可以諗吓,出席美國國宴,是否可以從俗,穿着西式 黑色西裝煲呔,唔係着套西裝打條呔就算?不肯跟隨西方衣服話語權嘅話,可以穿中國式禮服吖,例如香港上流社會時興嘅改良中山裝,夏佳理、羅康瑞等名人着得 好靚啫,上海揚州以裁縫師傅著名,中央一聲號令,為咗國家面子,佢地一定設計得出有體面嘅中式禮服嘅。印度、泰國、菲律賓皆有自己嘅國服,十三億中國人豈 可只穿普通西裝出席隆重國宴?穿禮服比英國人還要英國嘅日本人會在旁偷笑o架,北京用咁多錢在美國賣廣告,推銷國家形象,豈可慳此一筆!如果中國訂下一套 國家禮服標準,仲會為中國創造一個品牌o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44

何不設立土地資本市場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16/100369085.html
陸磊

  儘管各方均關注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幾乎都認同這是中國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的主要瓶頸,但在實際操作上的認知卻存在差異,核心問題在於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是否必然意味著零和博弈。比如,減稅意味著政府收入向居民和企業轉移;工薪收入倍增意味著企業收入向員工轉移等。一旦進入切蛋糕範疇,則任何改革均將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因為切蛋糕者就是當前的利益獲得者,改自己是最難的事情。

  那麼,是否存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正和博弈,即雙方都能從某種制度安排下獲得長期收益?答案是土地的證券化。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主要矛盾是土地。對城市居民而言,土地價格上升引致房價很難下降,既定貨幣收入被資產價格吞噬;對農村居民而言,集體建設用地按照什麼價格被徵用幾乎是永恆的矛盾,一次性補償與千秋萬代的土地收益之間無法獲得平衡。

  目前土地交易制度的實質是價格雙軌制的延續,即以計劃價徵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再以市場價把搖身演變的國有建設用地「招拍掛」,實現土地出讓金收入,這是當前各種社會矛盾的核心內容,於是產生了三個問題:

  第一,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自2004年以來,中國主要工業品和服務業價格對CPI的貢獻度低於10%,食品和居住類貢獻度高於90%。從實體經濟角度看,勞動力工資上漲可用機器和自動化取代人力,勞動生產率上升抵補了工薪成本;但土地成本無法有效對沖。

  第二,偽城鎮化。各種打著城鎮化旗號的戶籍制度改革掩蓋下的土地尋租,成為地方政府的必然行為,農戶上樓後無法獲得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與收入結構,中國的城鎮化率可能高估。

  第三,隱藏著即期收入與國家遠期負擔的巨大社會矛盾。徵地的一次性支付看起來誘人,但後世吃什麼將成為中國未來的巨大負擔。

  能否通過確權以實現土地流轉,以此實現通過抵押貸款對金融資源的撬動?這種考量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缺乏流動性。即使可用於抵押,但在出現不良貸款時無法像城市國有建設用地那樣拍賣。二是集體建設用地的終極控制者極其分散,導致「釘子戶」問題,對於土地交易雙方均造成了巨大的交易成本和矛盾。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設計的思路是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的證券化,推動設立土地資本市場。

  第一,在不動農村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除宅基地外的所有土地均可以實行股份制改造,按照土地使用權證和收益權證的方式實行證券化,即農戶不再擁有對某一個具體地塊的使用權,而擁有對整體土地的某一百分比的使用權和收益權。此類單位化權證可以交易流通。

  第二,任何建設項目均以收購土地使用權證的方式進行,在擁有使用權證佔比為51%的絕對多數前提下,即可決定土地的使用方向。包括政府徵地亦採取此法,可在一級和二級市場上標購。這將降低土地使用者的購置成本,並有助於扭轉房產價格持續上漲之預期。

  第三,農戶可根據自身需要永久保留收益權證或轉讓。土地使用方應向收益權證持有者永續支付地租。這樣,一來收益權因具有二級市場而可以抵押或質押貸款;二來改變一次性徵地所導致的產權永久轉移和農戶未來收入不足問題;三來扭轉房產稅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向原始所有者繳納地租比繳納房產稅的再分配效應或許更加直接而有效。

  或許上述土地資本市場的設計是一種「狂想」,但讓百姓獲得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收益的主導思想是符合中國發展方向的,起碼它考慮了社會的大多數人。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44

何不傚法大企業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10.html
匯控要出售平保, 今次好像不成功, 但不成功更好, 因為平保的股價一直在升, 之前交易的作價比現在股價低很多, 取消交易更有著數。況且匯控好像是在平保上市時買入, 當時的股價比起現在實在平得很, 實在大賺無留手。

平日止凡都有留意一些大企業買賣東西, 可能是收購合併, 又可能是買入IPO, 又可能要錢應急所以要賣資產。無論如何, 買入賣出的決定都非常認真, 絕對不會估估下, 相信內部更有很多職員負責分析、報告、開會, 一個決定背後可能花上多個月的工作也不為過。


絕大部份這類決定都有合理的理由, 例如等錢用、某公司前景明朗、收購公司有協同效應等, 而很少聽到一些相對不合理的理由。何為相對不合理的理由呢? 很多散戶及財演都會用的很多理由, 例如沽出後等待大跌市、技術分析突頂位、跌破平均線、追捧當炒股等等。

大企業的買賣行為很多時都會比較中長線, 決定審慎, 而且獲利甚豐。說到這裡, 相信不少讀者都能察覺大企業的買賣行為跟散戶的分別, 以及結果的分別, 而這些分別, 實在值得大家深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51

何不創個品牌出來?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nk4.html
 我前一篇小文《希望再次涅磐重生》,講到W女士投建了一個農場和一個農產品工廠,W女士請我去那看一下。8月12日下午,我饒有興趣地前去參觀與學習。

   我先到了「神仙居現代農業園」。該農場面積2000多畝地,處在永安溪江畔,土質肥沃。目前開發利用面積過半,主要種植了20多個國外引進的有機蔬菜產品;還有少量有機葡萄和名貴花草。

   農場產品開發兼管理負責人小李說到,目前這些日本以色列、美國引進的有機蔬菜,在市面上零售價大約為普通同品種的一倍。「這價格賣得不高吧?」我說。

   「是呀!」小李答道,「因為剛開始,賣不高啊!許多超市還嫌我們貴呢!」

   「那怎麼辦呢?」我問。

   小李說,為了尋找並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他們開始大力投入開發生產「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是一味名貴中藥材,有中國九大仙草之王之稱。野生鐵皮石斛對生長條件非常苛刻,因此數量稀少。即使人工種植的,目前也十分短缺。

   於是,我又興致勃勃地去了他們的農產品工廠,參觀「神仙居農業」育苗車間,看了鐵皮石斛人工育苗現場。這裡正在規模化人工培植鐵皮石斛幼苗。據工廠技術總監兼管理負責人陳主任說,第一批試制的鐵皮石斛已經移植到戶外的農業園大棚裡,再過幾個月就可完成整個生長期。

   鐵皮石斛人工培植,室內幼苗培養期為8個月,移植戶外再需生長2年左右,這樣總共時間大約為3年。

   「等到這個鐵皮石斛收成之後,你估計銷售情況會怎樣?」我問陳主任。

   「這就很難說了啊!」陳主任回答道,「農產品運作週期是很長的,也只有像我們吳總(W女士)這樣的人才會去搞這行當,忍受等待。」

   據專家預測,人工培植生產鐵皮石斛估計還有十年黃金時期,之後將進入相對「飽和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意味著,神仙居農業的鐵皮石斛只賣三批之後,說不定就要失去高附加值利潤了。這不禁使人想起「人工西洋參」的命運。

 

   這兩個農業基地的骨幹,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和開發產品的追求精神,無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稱讚。

   通過參觀和學習交流,也感覺到,企業似乎仍然停留在「以產品為導向」的階段,尚未真正重視品牌建設,不曾很好地想過要堅決走品牌之路,還未完成向「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企業轉型的過程。雖說公司已註冊使用保時綠」和「神仙居商標,並且「保時綠牌櫻桃番茄、黃秋葵、蘆筍以及「神仙居牌楊梅、金菊花等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A級認證,其中櫻桃番茄榮獲浙江農業博覽會金獎,但這些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打造。

   重視產品及質量,這固然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品牌影響力不足,勢必會影響企業價值的提升,獲利能力也將會逐漸下降。只靠「喝頭口水」來賺取高利潤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為什麼日本人租賃我國山東某塊土地,種出來的有機蔬菜能夠賣出每斤幾十元或上百元的高價?而我們引進他們的品種,生產出來的同樣蔬菜卻只能賣幾元錢?

   人工培植的西洋參現已掉價得不成樣子了吧?但為什麼「許氏西洋參」卻仍然還有點優勢呢?倘若鐵皮石斛以後遭遇類似人工西洋參的命運,神仙居農業的鐵皮石斛又會怎樣呢?

   這就是品牌問題。

   於是,我與農業園的小李簡單地探討起這個問題來。

   建設農副產品品牌,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依靠當地某個出名的傳統優勢品種;二是創造自主品牌。

   仙居自古盛產優質楊梅,聞名遐邇,但農業園種植楊梅顯然是得不償失的。「那麼除了楊梅,仙居還有什麼聞名天下且適合農業園種植的有機農產品嗎?」我問小李。

   「好像沒有了吧?」小李回答。

   既然這樣,上面講的第一條路好像一下子找不到,那就走第二條路吧:創造自主品牌。

   說到創造農產品自主品牌,不由得讓人想到王石最敬佩的人——褚時健。他是煙王紅塔集團原董事長,晚節不保,犯罪被判無期徒刑,後來因嚴重糖尿病保外就醫。那年他已經75歲了,身體虛弱,居然承包了2000畝荒山地(面積與神仙居農業園差不多大),開種橙子橙子掛果要6,但幾乎就在豐收的第一年2010年,褚時健就打響了品牌「褚橙」(也叫勵志橙),風靡昆明大街小巷,遠銷省外各地,成為一時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褚時健硬是把普普通通的一種云南冰糖臍橙,打造成與眾不同的品牌,獲得不菲收益。

   這就是品牌的威力。農林畜牧漁,只要是商品,就應樹立品牌。

   產品做出來之後再銷售,這叫「推銷庫存」;其實,真正的營銷或品牌建設,是在還沒有產品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如果褚時健等到橙子收摘了,再做品牌營銷,那他能在收成的頭一年就創出品牌「褚橙」而暢銷嗎?

   「是呀!」小李嘆道。

   「當然,我舉這個『褚橙』例子,可不是要你小李也去找個年高體弱的名老頭或名老太,搞個品牌農產品哦!哈哈!」我說,「既然暫時沒有現成的地方特產名品可借光,那你何不創造一個出來?」

   「行嗎?哈哈!」小李問。

   「哈哈!不行嗎?」我反問。

 

神仙居現代農業園(共3幅):

何不创个品牌出来?


何不创个品牌出来?

何不创个品牌出来?

 

神仙居現代農業園地處永安溪畔,就在靠近照片左上角的山脈腳下:

何不创个品牌出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29

愛買報的巴菲特為何不救《華郵》?

2013-08-19  TCW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兼現任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自掏腰包,以二億五千萬美元買下全美最重要的報紙之一《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引起不少「紙媒已死」的討論,但一個關鍵問題似乎一直沒被提及:《華盛頓郵報》的最大外部股東——股神巴菲特,為何沒有出手挽救?這問題看似無關,其實,只有從股神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真正體會《華盛頓郵報》面臨的困境!

兩家交情深股神一度住進華郵家族

巴菲特與《華盛頓郵報》極有淵源,他與華郵現任執行長唐納.葛蘭姆(Donald Graham)的母親——葛蘭姆夫人(Katharine Graham),是夥伴、更是密友,兩家情誼長達四十年,過從甚密的程度,一度傳出兩人有超友誼的情愫。

在巴菲特成名前,出身猶太富商的葛蘭姆夫人,一路把這個中西部的鄉巴佬,介紹進華府及紐約的上流社會;巴菲特則投桃報李,一點一滴把這個初入商場的寡居豪門千金,帶進財經領域,教她如何看財報,管理公司。巴菲特還一度從奧馬哈搬到華府,借宿在葛蘭姆家中長達數年,甚至擔任葛蘭姆的家庭數學老師,早年失怙的唐納,也把巴菲特當作自己的父親崇拜。

就投資領域來觀察,報紙一直是巴菲特鍾愛的產業,儘管近十年來,報業一直飽受網路的威脅,但就在報業風雨飄搖的同時,二○一一至二○一二年間,巴菲特反向砸下三億四千萬美元,買了包括故鄉《奧瑪哈世界前鋒報》(Omaha World Herald)在內的二十八家地區性報紙,股神更不只一次表示,「?我們仍然愛報紙……只要他們賺錢能力過得去,規模雖然小,我們都願意買!」

能賺才是關鍵都會報仍輸他愛的地方報

何況,巴菲特從一九七三年買進華郵公司之後,就一路持有,當初成本一千一百萬美元,已經膨脹至八億美元,華郵幫股神賺了不少錢,巴菲特的持股態度一直很堅定,從來沒有獲利了結的企圖,在今年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他還強調,《華盛頓郵報》及其事業的主要顧客,相當穩固且忠誠,對於網路的衝擊也逐漸發展出可行(viable)的方法。

既然沒有放棄報業,於情於理,手上現金近四百億美元的巴菲特,應該出手挽救,但為何《華盛頓郵報》徵詢買家多時,股神仍然選擇束手?

其中最關鍵的原因當然還是在賺錢能力。

巴菲特在今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曾提及購買地方小報的原因,他表示儘管網際網路衝擊報業,但並沒有動搖一些地方小報身為情報中心的地位,加上,許多小鎮只剩一份報紙,已經具備壟斷能力,使得投資小報變成有利可圖的投資。《美國新聞評論》(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的研究也顯示,雖然報業受到網路衝擊,意外的是,發行量一萬份左右的地方性報紙,卻有七○%仍然保持獲利。

只可惜,華盛頓不是小鎮,《華郵》也不是地方小報,反而屬於受網路衝擊最大的都會報。《華盛頓郵報》的發行量,近三年幾乎以每年六%至八%的速度往下滑,從五十四萬份衰退至四十七萬份,連帶拖累了部門營收,一路從二○一○年的六億八千萬美元,下滑至去年的五億八千萬美元;去年虧損更持續擴大至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元)左右,比兩年前的九百萬美元虧損,整整膨脹了近五倍。大大拖累了全集團的業績。

類似《華盛頓郵報》這樣的都會報紙,規模夾在小鎮與全國性報紙中間,受衝擊最大。名震一時的《芝加哥論壇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報》,都曾經處在乏人問津的窘境,也都找過金主幫忙,但換來的都是搖頭。如果《華盛頓郵報》沒有辦過五角大廈事件這類的全球性的大新聞,最後恐怕也難得到貝佐斯關愛的眼神。

《華盛頓郵報》的前途,就像貝佐斯說的,要畫出前進的路線不容易,「報業必須重新被定義,我們必須開始實驗!」但是對於巴菲特而言,實驗就是最大的風險,為了對投資人負責,並且保持五十年的承諾,面對故舊的求援,巴菲特仍然不為所動,也許這就是之所以他能成為一代股神的智慧與執著吧!

【延伸閱讀】從報業起家,華郵「金脈」卻是教科書

對美股稍有認識的讀者,對這次《華盛頓郵報》交易內容,可能會納悶:在美國掛牌的華盛頓郵報公司?(WPO,Washington Post Company),是市值約四十四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為何貝佐斯用二億五千萬美元就買到?

其實,華盛頓郵報公司確實由《華盛頓郵報》起家,但多年來多角化經營,已經發展成一個橫跨教育、有線電視、廣播及報業的全方位媒體集團。以二○一二年財報來看,報業對集團營收的貢獻,已縮小到剩一四%,現在集團旗艦事業是以Kaplan為名的教科書出版事業,占營收五五%;其次是有線電視頻道經營,占二○%。這次出售的只有《華盛頓郵報》,其他事業體仍在華盛頓郵報公司內。(文●王之杰)

【延伸閱讀】報紙僅貢獻14%營收——華盛頓郵報公司營收來源 教育出版55%有線電視頻道經營20%報業14%廣播電視10%其他 1%

整理:王之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40

百貨週年慶何不天天辦?

2013-12-02  TCW
 
 

 

各家百貨公司週年慶創造的高業績成為新聞焦點。值得追問的是:既然能締造高業績,為何百貨公司不天天辦週年慶?

對週年慶的經濟解釋,多是由「差別定價」入手:時間成本高的顧客無暇等折扣,他們有需要就會上門,因此百貨公司平常不打折,以對他們收取高價。時間成本低的顧客,有空搜尋便宜貨,百貨公司選特定時間折扣,才能吸引其上門。週年慶就是百貨公司對不同時間成本顧客收不同價格、以提高收入的手段。

但這種解釋禁不起推敲。特定時間打折,百貨公司平常就可做。例如他們可週三打折,其他時間不打折,時間成本高的顧客,不會刻意挑週三上門,百貨公司照樣可對他們收高價。時間成本低的顧客,則等週三搶便宜,這也有「差別定價」效果,何必辦週年慶?

實地觀察可發現,百貨公司週年慶的商品,有些平時是不會賣的。例如某些小品牌或一般店面較便宜的衣服,週年慶時這些業者會租台花車在百貨公司開賣,這些衣服平時百貨公司是見不到的。

此外,週年慶也不是每件商品都大降價。百貨公司會指定一些專櫃,推出「每日一件」限量超低折扣,售價比平時折扣低。同時,週年慶對顧客回饋,也不是直接對商品降價,而是「買五千送五百」之類。

這些事實的共同特色是:百貨公司在部分迂迴降價,不是全面直接降價。因為若全面直接降價,百貨公司高價、高檔形象就不能維持。週年慶短短幾天引進較便宜的衣服,或指定部分商品大降價,就不影響平日高價、高檔形象。

至於「買五千送五百」,對顧客來說也是降價,但這和商品直接降低標價不同。商品標價不降,改送顧客禮券或商品券,百貨公司高價、高檔形象才能維持。若天天週年慶,便宜衣服或指定商品、降價成為常態,百貨公司高價高檔形象就被打破,他們就和一般賣場毫無不同了。

同時,若百貨公司天天週年慶,等於把降價締造的高收入分散到全年。對手只要平時不降價,在特定時段短短幾天一次大降價,就可吸引人們注意而上門,在短短幾天內創造出極高收入,這就會吸引新聞報導替其免費打廣告,那些平時分散降價收入的百貨公司將乏人問津,最後就被淘汰。

因此,百貨公司不會天天辦週年慶,而是只挑特定幾天辦,而且幾乎每家在同一時段彼此錯開,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若把週年慶降價幅度與收入分散到天天降,每天就只能創造小額人潮與收入,毫無吸睛效果,在競爭下就被那些短短幾天一次大降價、吸引人們目光的百貨公司淘汰。這就是沒有百貨公司天天辦週年慶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99

銀行優先股:合法的搶劫,何不來參與? 阿土哥a

http://xueqiu.com/5111168340/29064597
關於優先股,我關注得不多,特別是廣匯之流的,我根本不屑一顧。浦發優先股的文書也只是粗看一下,直觀的感覺,是普通股股東對優先股股東的合法打劫.然後再關注了一下雪球和鼎級上的觀點,基本上眾說紛紜,不知所云,包括葉檀,發了個貼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8dcb0102g1c2.html ,標題說,銀行發行可轉換普通股的優先股是大利空,乍一看,以為她是說對銀行股大利空,細看內容,好像是說對銀行利好,對市場是大利空,但最後話鋒一轉,說「優先股一出,普通投資者股息率下降,未來風險上升,銀行圈錢的可能性源源而來。這一消息被解釋成市場利好,是真傻還是假傻?」似乎非常高深,說得俺心裡七上八下的,葉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因為優先股的股息太高(7%或更高?),導致銀行普通股股息下降(實際上銀行的ROE在20%以上,覆蓋7%還有剩餘,普通股股息反而會提高),而且銀行為了做大會不顧小股東利益繼續發行優先股,導致未來會放大了風險(規模雖然做大了,按比例來說風險應該不變才對啊),所以是市場的利空(實際上非公開發行,對市場上的資金並無影響啊)?一時間我確實有點搞不清楚自己是真傻還是假傻了。

實際上近幾年來大家都指責銀行在用盡一切手段惡意圈錢,我記得F大在去年就說了,如果銀行再不上漲,那麼2014年起就無法圈錢了,原來很簡單,銀行股全面破淨了,增發價錢高了,沒人接受,因為市場上可以低價買到,價錢低了,老股東利益受損失,股東會通不過。F大這句話說得對,也不全對,對於國家也好,銀監會也好,護犢心切,現在又搞了個優先股出來,可以繼續圈錢了,而且不惜對原先證監會的優先股條款劃了幾個叉,為銀行量身定製了VIP版的優先股條款,銀行版優先股的條款,我覺得基本上是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好事獨享,壞事共擔。

好吧,那還是從我阿土哥的角度來看下這個合法的打劫遊戲,818浦發的優先股條款吧:

1、最核心的當然是股息,據普遍觀點,大致優先股股息會在7%左右,這對於銀行普通股東的好處是大大的,補充了一級資本,又可以有20%以上的淨資產收益率,付了這7%以後,13%歸普通股股東所有,一句話好事獨享。

2、浦發此次採用非累積股息支付方式,即在特定年度未向優先股股東足額派發股息的差額部分,不累積到下一年度,且不構成違約事件。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時經營不好,利息不付也行,明年賺大發了,也不補發。

3、當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 5.125%(或以下)時,由公司董事會決定,本次發行的優先股應按照強制轉股價格全額或部分轉為公司 A 股普通股,並使公司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恢復至 5.125%以上;當公司發生二級資本工具觸發事件時,本次發行的優先股應按照強制轉股價格全額轉為公司 A 股普通股。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銀行因為重大虧損了,優先股股東得無條件共同承擔。

4、強制轉股的價格是多少?確定為13年底的淨資產,10.96元。實際上這也是流氓條款,在銀行危急的情況下,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5.125%,也代表著銀行出現了重大的虧損,估計那時候的淨資產也跌去一半了,但那時候的轉股價還是不變。要知道,即使現在浦發銀行紅紅火火,市價才9.7元,PB才0.89,那時候市價會是多少?說實話2元你都不會買,但是優先股股東卻只能被強姦。

5、本次發行的優先股的回購選擇權為公司所有,即公司擁有贖回權,優先股股東無權向公司回售其所持有的優先股。意思是等有天我有錢了,資本充足了,或者有更好的補充資本辦法了,我可以一腳踢開你,886,但你有天有更好的投資,對不起我不接受贖回。

說了這麼多,優先股的好處呢?無他,破產的時候,優先分點家產。這樣的優先股,誰樂意參與呢?實際上對於有投資品種限制的社保資金、機構資金,7%算是很高的,即使象保險公司這樣專業的機構,年化回報基本也在5%左右,如果7%能夠確保,似乎對優先股股東也是件不錯的事。老大真是英明神武啊,這樣兩全其美的事,在2014年被創造出來了。至於被強制轉股的風險,不知國家是如何考慮的?老百姓的養老錢,會不會被銀行敗光?我覺得國家有這方面的智慧吧,我們管不了這麼多,我只想說一句,既然有合法的打劫,何不趕緊來參與?我還是繼續滿上槓桿中行轉債,期待著中行的優先股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22

重發《何不創個品牌出來?》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0oj.html
青年朋友小W,勤勞耐苦,市場嗅覺靈敏。20年前就買了輛大卡車跑個體運輸,後來搞煤炭生意,再後來做紡織布料買賣。前幾年,看到本地招牌特產——香榧的價格連年攀升,於是爬到本地海拔最高的山區(600米以上)承包了1300畝山地,主要種植香榧。正當頭批香榧果子開始收成,反腐風暴四起,作為佳品的香榧,價格狂跌。好在農林經濟將是國家長期重點支持的,小W依然充滿信心。他還間種中藥甘草、茶葉等。
 

  昨晚他來電話探望我,順便談了一點他目前的經營情況。他說,銷路尚可,就是效益較低。
   我說,剛開始總是這樣的,以後隨著產量增加,就有規模效益了;如果再能創出個好品牌,那就更有成效了。
   說到這,我想起自己去年8月寫的一篇小文《何不創個品牌出來?》,遂請他有空瀏覽一下——

 

何不創個品牌出來?

    

   我前一篇小文《希望再次涅磐重生》,講到W女士投建了一個農場和一個農產品工廠,W女士請我去那看一下。8月12日下午,我饒有興趣地前去參觀與學習。

    我先到了「神仙居現代農業園」。該農場面積2000多畝地,處在永安溪江畔,土質肥沃。目前開發利用面積過半,主要種植了20多個國外引進的有機蔬菜產品;還有少量有機葡萄和名貴花草。

    農場產品開發兼管理負責人小李說到,目前這些從日本、以色列、美國等國引進的有機蔬菜,在市面上零售價大約為普通同品種的一倍。「這價格賣得不高吧?」我說。

    「是呀!」小李答道,「因為剛開始,賣不高啊!許多超市還嫌我們貴呢!」

    「那怎麼辦呢?」我問。

    小李說,為了尋找並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他們開始大力投入開發生產「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是一味名貴中藥材,有中國九大仙草之王之稱。野生鐵皮石斛對生長條件非常苛刻,以致數量稀少。即使人工種植的,目前也十分短缺。

    於是,我又興致勃勃地去了他們的農產品工廠,參觀「神仙居農業」育苗車間,看了鐵皮石斛人工育苗現場。這裡正在規模化人工培植鐵皮石斛幼苗。據工廠技術總監兼管理負責人陳主任說,第一批試制的鐵皮石斛已經移植到戶外的農業園大棚裡,再過幾個月就可完成整個生長期。

    鐵皮石斛人工培植,室內幼苗培養期為8個月,移植戶外再需生長2年左右,這樣總共時間大約為3年。

    「等到這個鐵皮石斛收成之後,你估計銷售情況會怎樣?」我問陳主任。

    「這就很難說了啊!」陳主任回答道,「農產品運作週期是很長的,也只有像我們吳總(W女士)這樣的人才會去搞這行當,忍受等待。」

    據專家預測,人工培植生產鐵皮石斛估計還有十年黃金時期,之後將進入相對「飽和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意味著,神仙居農業的鐵皮石斛只賣三批之後,說不定就要失去高附加值利潤了。這不禁使人想起「人工西洋參」的命運。

 

    這兩個農業基地的骨幹,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和開發產品的追求精神,無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稱讚。

    通過參觀和學習交流,也感覺到,企業似乎仍然停留在「以產品為導向」的階段,尚未真正重視品牌建設,不曾很好地想過要堅決走品牌之路,還未完成向「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企業轉型的過程。雖說公司已註冊使用「保時綠」和「神仙居」商標,並且「保時綠」牌櫻桃番茄、黃秋葵、蘆筍以及「神仙居」牌楊梅、金菊花等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A級認證,其中櫻桃番茄還榮獲過浙江農業博覽會金獎,但這些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打造。

    重視產品及質量,這固然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品牌影響力不足,勢必會影響企業價值的提升,獲利能力也將會逐漸下降。只靠「喝頭口水」來賺取高利潤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為什麼日本人租賃我國山東某塊土地,種出來的有機蔬菜能夠賣出每斤幾十元或上百元的高價?而我們引進他們的品種,生產出來的同樣蔬菜卻只能賣幾元錢?

    人工培植的西洋參現已掉價得不成樣子了吧?但為什麼「許氏西洋參」卻仍然還有點優勢呢?倘若鐵皮石斛以後遭遇類似人工西洋參的命運,神仙居農業的鐵皮石斛又會怎樣呢?

    這就是品牌問題。

    於是,我與農業園的小李簡單地探討起這個問題來。

    建設農副產品品牌,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依靠當地某個出名的傳統優勢品種;二是創造自主品牌。

    仙居自古盛產優質楊梅,聞名遐邇,但農業園種植楊梅顯然是得不償失的。「那麼除了楊梅,仙居還有什麼聞名天下且適合農業園種植的有機農產品嗎?」我問小李。

    「好像沒有了吧?」小李回答。

    既然這樣,上面講的第一條路好像一下子找不到,那就走第二條路吧:創造自主品牌。

    說到創造農產品自主品牌,不由得讓人想到王石最敬佩的人——褚時健。他是煙王紅塔集團原董事長,晚節不保,犯罪被判無期徒刑,後來因嚴重糖尿病保外就醫。那年他已經75歲了,身體虛弱,居然承包了2000畝荒山地(面積與神仙居農業園差不多大),開種橙子。橙子掛果要6年,但幾乎就在豐收的第一年2010年,褚時健就打響了品牌「褚橙」(也叫勵志橙),風靡昆明大街小巷,遠銷省外各地,成為一時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褚時健硬是把普普通通的一種云南冰糖臍橙,打造成與眾不同的品牌,獲得不菲收益。

    這就是品牌的威力。農林畜牧漁,只要是商品,就應樹立品牌。

    產品做出來之後再銷售,這叫「推銷庫存」;其實,真正的營銷或品牌建設,是在還沒有產品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如果褚時健等到橙子收摘了,再做品牌營銷,那他能在收成的頭一年就創出品牌「褚橙」而暢銷嗎?

    「是呀!」小李嘆道。

    「當然,我舉這個『褚橙』例子,可不是要你小李也去找個年高體弱的名老頭或名老太,以此搞個品牌農產品哦!哈哈!」我說,「既然暫時沒有現成的地方特產名品可借光,那你何不創造一個出來?」

    「行嗎?哈哈!」小李問。

    「哈哈!不行嗎?」我反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83

男兒何不帶吳鉤:奮戰港A股大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12

男兒何不帶吳鉤:奮戰港A股大時代
作者:格隆匯 天成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李賀

古往今來,面對家國危難,多少文人騷客滿懷歷史使命,恨不能立馬投筆從戎,身披戰甲、手拿武器,奔赴疆場,只為建功立業、封狼居胥。“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是個人榮耀與國家使命實現的完美結合。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每個人都有必要認清國家、時代的形勢,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高度統一。戰時,我們希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國效命,那麽,像現在這樣的和平時期呢?

凡事講究勢、道、術三個層面,下面,我就分別從取勢、明道、優術三個步驟來闡述:和平時期的功成之道。

一、取勢:中國資本輸出之勢

大國崛起,資本為王

和平總是相對的,沒有戰爭年代的真刀真槍,但資本市場的博弈卻更加心驚動魄。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大國崛起,都伴隨著資本的輸出和擴張。

過去200年來一再顯現的興衰邏輯是:大國的崛起必須伴隨著資本輸出的推動。從英國到美國,再到日本,它們的資本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投資機會,對全球的金融和經濟格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英國的資本輸出——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以資本輸出逐步取代商品輸出。英國是其中的佼佼者,到20世紀初,它的對外投資總額已經達到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的一半,標誌著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

2、美國的資本輸出——二戰後,美國一躍成為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強大的資本流向世界各個角落,把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傳遍全球,使美國成為新的霸主。

3、日本的資本輸出——1985年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日元開始大幅升值,日本的資本輸出掀起一陣狂潮,以致讓美國人產生了是否要“買下美國”的恐懼。大規模的資本輸出推動日本產業轉型升級,使日本品牌至今保持著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4、中國開啟了資本輸出時代——2014年,中國實際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規模,中國成為資本凈輸出國。資本輸出進入了中國時代,開始了中國時刻!

“中國資本”時代來臨:化解過剩儲蓄的靈丹妙藥

由於勞動力成本低廉,中國一直作為“世界工廠”參與全球分工。不過未來十年,中國的角色將會發生轉變,“中國資本”將取代“中國制造”成為中國的名片。隨著中國國內投資放緩,過剩儲蓄將造成龐大的經常賬戶盈余,而對外投資就是輸出這些過剩儲蓄的方式。

由於高儲蓄率,中國保持著非常高的投資水平。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投資的比重從1995年的4.3%上升至今年預估的25.8%。相比之下,美國的比重在1985年達到36%之後一直處於下降之中。從占本國GDP比重來看,從1990年到2013年,中國從34.9%飆升至47.8%,而同期美國從21.5%降至19.3%。不過未來中國投資率將會下降,從而造成更加龐大的過剩儲蓄,而化解這個難題的靈丹妙藥就是:資本輸出。

根據經濟學基礎知識,一個國家的國內投資應該等於國內儲蓄,如果二者不一致,則會造成經常賬戶余額。如果投資小於儲蓄,屬於儲蓄過剩,需要向外輸出資本,從而構成經常賬戶盈余。相反,如果投資大於儲蓄,屬於儲蓄不足,需要從國外輸入資本,構成經常賬戶赤字。

二、明道:資本南下香港,接管定價權之道

從“勢”的層面看,資本輸出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金融資本輸出是這個時代國家的主旋律,而國家其實也正在為之鋪路:從一帶一路到亞投行,我們已經見識過偉大祖國橫掃一切的魄力。

那麽接下來,從“道”的層面看,又該怎麽做呢?

不需要瞎猜,國家政策已經為您指引:


這一切利好,都劍指港股。那又為何是港股?

中國資本的布局:從華資到中資,改變港股定價權

從以上政策導向來看,從去年開始,中央對於境內資金出海的引導,已經逐漸開始,並且以香港這個橋頭堡為第一站。關於這點,格隆匯其實已經發過很多精彩的文章,里面都有詳細而深入的分析,請參考以下2篇會員深度思考文章:

1、《“人民幣日不落”給中國、港股帶來的超級歷史投資機遇》
2、《誰是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一個跨境投資者對香港政改、港股大機會的深度分析》

其核心邏輯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正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化一:從華資到英資。如果說香港回歸前香港真正的管治階層是英資,回歸後18年的真正管治階層是華資,那麽,伴隨中國的戰略轉型與資本輸出,2015年以後的真正管治階層必是中資(李嘉誠走了,馬雲來了)。

變化二:接管港股定價權。過去港股的中資股和海外中概股的定價權被牢牢掌握在外資大行手里,從IPO的發行價格到後面的報告覆蓋、評級、做空。內地資金對大行研究得較深的股票基本沒有定價權,以致這些年來外資打著“價值”予取予求。這一“定價權之痛”,隨著國家崛起,中國資本的輸出,將要發生改變,中國資本將要在國際市場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是的,隨著帶著民族感情和歷史重任的子彈南下香江,接管港股市場——這一有著最多中國公司上市的全球金融中心,為的,是改變中國股票在整個香港乃至全球其他主要市場的估值體系。所以,這一次港股風起,是國家戰略層面的一步大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之路,箭在弦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未來,更多的政策紅利將會陸續推出。

三、優術:跟著大佬布局港股市場

“勢”和“道”的層面已經告訴我們,港股有著太多吸引我們的理由:除了資本輸出、定價權回歸,還有價值窪地、AH股折價等最簡單直接的邏輯表明港股要走出一波轟轟烈烈的大牛市。

此時,作為個人投資的功成名就之術就是:跟著大佬布局港股市場。

道理很簡單,既然國家都發話支持資本出去了,大佬們肯定早就意識到了,那麽一個簡單的策略就是:別操心,跟著他們布局港股,豈不穩操勝券。

正在布局港股市場的大佬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里,就以其中名氣最大、最具戰略布局眼光的馬雲為例,加以說明。

跟著馬雲艦隊,廝殺港股

關於馬雲的布局之道,格隆匯會員其實也早有分享,可以參考以下2篇:

1、BAT財報、布局大比拼,誰會是贏家?

2、馬雲的瘋狂布局:充滿想象力的阿里“衛星城”

為何跟著馬雲布局呢?因為他不僅是阿里巴巴的締造者,還是一個橫空出世的資本運作高手。近10年來,馬雲在全球市場上不斷東征西伐,到處收購吞並或參股控制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公司,投資過的公司包括電商物流,網絡平臺,生活社交,文化娛樂,金融商業等領域大大小小幾十只公司,並且,似乎他對港股市場越來越情有獨鐘。

比如,馬雲通過雲鋒基金斥資近26.9億港元(約21.5億元)入股瑞東集團,並且在6月1日,再次展現了“點石成金”的魔力(瑞東集團(376.HK)開盤,股價從9港元最高沖刺到25港元,漲幅177%,收盤時漲幅151.67%,驚艷整個港股市場)。點金之魔力還不止於此,連市場傳言與阿里合作的消息,也能點爆一只個股(比如天馬影視(1326.HK)因為傳言與阿里影業合作,股價飆升)。而就在之前,阿里巴巴戰略投資的公司銀泰商業又發布公告,宣布銀泰商業原董事會主席沈國軍將去職,阿里巴巴集團新任CEO張勇將接任沈國軍所有的職務,這說明銀泰商業很可能變為“阿里商業”,銀泰股價也漲了很多。如果加上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馬雲的每一次布局都讓市場沸騰。

馬雲帝國就像一個航母艦隊,母公司阿里集團是航空母艦,周邊圍繞著多艘戰列艦,浩浩蕩蕩在市場沖殺。阿里巴巴生態體系已非常龐雜,並非只是單一電商業務,馬雲目標是“奪天下”,阿里將旗下資產分別註入不同的殼,就是希望不同領域有不同公司牽頭做,為馬雲帝國添加更多戰列艦。

目前,大家還只是看到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阿里商業可能也快了),但按阿里的布局,未來不排除能看到阿里體育、阿里證券、阿里商業、阿里旅行等香港上市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跟著馬雲艦隊,廝殺港股,必將受益頗豐。誰是馬雲下一個繡球,我們拭目以待。

取勢、明道、優術——奮戰港A股大時代

格隆匯會員左龍大俠曾提到:在這個歷史性的新港股大時代,我們應該積極響應格隆匯號召,旗幟鮮明的做多“港A股”,堅定不移的拿下定價權和控制權。相信不久的將來,港股各大主要指數都將以中資港A股為主,只有部分非常優秀的港資股會留下。如果你沒有超高的選股能力,那麽左龍大叔還是建議你簡單粗暴一點:直接重倉港A股吧!

是的,港A股大時代已經到來,那麽請帶上你的“吳鉤”和千千萬萬的小夥伴們一起拼搏吧,面朝香江,跟著大佬、跟著馬雲奮戰港A股大時代。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57

男兒何不帶吳鉤:奮戰港A股大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12

男兒何不帶吳鉤:奮戰港A股大時代
作者:格隆匯 天成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李賀

古往今來,面對家國危難,多少文人騷客滿懷歷史使命,恨不能立馬投筆從戎,身披戰甲、手拿武器,奔赴疆場,只為建功立業、封狼居胥。“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是個人榮耀與國家使命實現的完美結合。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每個人都有必要認清國家、時代的形勢,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高度統一。戰時,我們希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國效命,那麽,像現在這樣的和平時期呢?

凡事講究勢、道、術三個層面,下面,我就分別從取勢、明道、優術三個步驟來闡述:和平時期的功成之道。

一、取勢:中國資本輸出之勢

大國崛起,資本為王

和平總是相對的,沒有戰爭年代的真刀真槍,但資本市場的博弈卻更加心驚動魄。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大國崛起,都伴隨著資本的輸出和擴張。

過去200年來一再顯現的興衰邏輯是:大國的崛起必須伴隨著資本輸出的推動。從英國到美國,再到日本,它們的資本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投資機會,對全球的金融和經濟格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英國的資本輸出——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以資本輸出逐步取代商品輸出。英國是其中的佼佼者,到20世紀初,它的對外投資總額已經達到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的一半,標誌著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

2、美國的資本輸出——二戰後,美國一躍成為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強大的資本流向世界各個角落,把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傳遍全球,使美國成為新的霸主。

3、日本的資本輸出——1985年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日元開始大幅升值,日本的資本輸出掀起一陣狂潮,以致讓美國人產生了是否要“買下美國”的恐懼。大規模的資本輸出推動日本產業轉型升級,使日本品牌至今保持著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4、中國開啟了資本輸出時代——2014年,中國實際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規模,中國成為資本凈輸出國。資本輸出進入了中國時代,開始了中國時刻!

“中國資本”時代來臨:化解過剩儲蓄的靈丹妙藥

由於勞動力成本低廉,中國一直作為“世界工廠”參與全球分工。不過未來十年,中國的角色將會發生轉變,“中國資本”將取代“中國制造”成為中國的名片。隨著中國國內投資放緩,過剩儲蓄將造成龐大的經常賬戶盈余,而對外投資就是輸出這些過剩儲蓄的方式。

由於高儲蓄率,中國保持著非常高的投資水平。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投資的比重從1995年的4.3%上升至今年預估的25.8%。相比之下,美國的比重在1985年達到36%之後一直處於下降之中。從占本國GDP比重來看,從1990年到2013年,中國從34.9%飆升至47.8%,而同期美國從21.5%降至19.3%。不過未來中國投資率將會下降,從而造成更加龐大的過剩儲蓄,而化解這個難題的靈丹妙藥就是:資本輸出。

根據經濟學基礎知識,一個國家的國內投資應該等於國內儲蓄,如果二者不一致,則會造成經常賬戶余額。如果投資小於儲蓄,屬於儲蓄過剩,需要向外輸出資本,從而構成經常賬戶盈余。相反,如果投資大於儲蓄,屬於儲蓄不足,需要從國外輸入資本,構成經常賬戶赤字。

二、明道:資本南下香港,接管定價權之道

從“勢”的層面看,資本輸出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金融資本輸出是這個時代國家的主旋律,而國家其實也正在為之鋪路:從一帶一路到亞投行,我們已經見識過偉大祖國橫掃一切的魄力。

那麽接下來,從“道”的層面看,又該怎麽做呢?

不需要瞎猜,國家政策已經為您指引:


這一切利好,都劍指港股。那又為何是港股?

中國資本的布局:從華資到中資,改變港股定價權

從以上政策導向來看,從去年開始,中央對於境內資金出海的引導,已經逐漸開始,並且以香港這個橋頭堡為第一站。關於這點,格隆匯其實已經發過很多精彩的文章,里面都有詳細而深入的分析,請參考以下2篇會員深度思考文章:

1、《“人民幣日不落”給中國、港股帶來的超級歷史投資機遇》
2、《誰是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一個跨境投資者對香港政改、港股大機會的深度分析》

其核心邏輯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正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化一:從華資到英資。如果說香港回歸前香港真正的管治階層是英資,回歸後18年的真正管治階層是華資,那麽,伴隨中國的戰略轉型與資本輸出,2015年以後的真正管治階層必是中資(李嘉誠走了,馬雲來了)。

變化二:接管港股定價權。過去港股的中資股和海外中概股的定價權被牢牢掌握在外資大行手里,從IPO的發行價格到後面的報告覆蓋、評級、做空。內地資金對大行研究得較深的股票基本沒有定價權,以致這些年來外資打著“價值”予取予求。這一“定價權之痛”,隨著國家崛起,中國資本的輸出,將要發生改變,中國資本將要在國際市場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是的,隨著帶著民族感情和歷史重任的子彈南下香江,接管港股市場——這一有著最多中國公司上市的全球金融中心,為的,是改變中國股票在整個香港乃至全球其他主要市場的估值體系。所以,這一次港股風起,是國家戰略層面的一步大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之路,箭在弦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未來,更多的政策紅利將會陸續推出。

三、優術:跟著大佬布局港股市場

“勢”和“道”的層面已經告訴我們,港股有著太多吸引我們的理由:除了資本輸出、定價權回歸,還有價值窪地、AH股折價等最簡單直接的邏輯表明港股要走出一波轟轟烈烈的大牛市。

此時,作為個人投資的功成名就之術就是:跟著大佬布局港股市場。

道理很簡單,既然國家都發話支持資本出去了,大佬們肯定早就意識到了,那麽一個簡單的策略就是:別操心,跟著他們布局港股,豈不穩操勝券。

正在布局港股市場的大佬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里,就以其中名氣最大、最具戰略布局眼光的馬雲為例,加以說明。

跟著馬雲艦隊,廝殺港股

關於馬雲的布局之道,格隆匯會員其實也早有分享,可以參考以下2篇:

1、BAT財報、布局大比拼,誰會是贏家?

2、馬雲的瘋狂布局:充滿想象力的阿里“衛星城”

為何跟著馬雲布局呢?因為他不僅是阿里巴巴的締造者,還是一個橫空出世的資本運作高手。近10年來,馬雲在全球市場上不斷東征西伐,到處收購吞並或參股控制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公司,投資過的公司包括電商物流,網絡平臺,生活社交,文化娛樂,金融商業等領域大大小小幾十只公司,並且,似乎他對港股市場越來越情有獨鐘。

比如,馬雲通過雲鋒基金斥資近26.9億港元(約21.5億元)入股瑞東集團,並且在6月1日,再次展現了“點石成金”的魔力(瑞東集團(376.HK)開盤,股價從9港元最高沖刺到25港元,漲幅177%,收盤時漲幅151.67%,驚艷整個港股市場)。點金之魔力還不止於此,連市場傳言與阿里合作的消息,也能點爆一只個股(比如天馬影視(1326.HK)因為傳言與阿里影業合作,股價飆升)。而就在之前,阿里巴巴戰略投資的公司銀泰商業又發布公告,宣布銀泰商業原董事會主席沈國軍將去職,阿里巴巴集團新任CEO張勇將接任沈國軍所有的職務,這說明銀泰商業很可能變為“阿里商業”,銀泰股價也漲了很多。如果加上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馬雲的每一次布局都讓市場沸騰。

馬雲帝國就像一個航母艦隊,母公司阿里集團是航空母艦,周邊圍繞著多艘戰列艦,浩浩蕩蕩在市場沖殺。阿里巴巴生態體系已非常龐雜,並非只是單一電商業務,馬雲目標是“奪天下”,阿里將旗下資產分別註入不同的殼,就是希望不同領域有不同公司牽頭做,為馬雲帝國添加更多戰列艦。

目前,大家還只是看到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阿里商業可能也快了),但按阿里的布局,未來不排除能看到阿里體育、阿里證券、阿里商業、阿里旅行等香港上市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跟著馬雲艦隊,廝殺港股,必將受益頗豐。誰是馬雲下一個繡球,我們拭目以待。

取勢、明道、優術——奮戰港A股大時代

格隆匯會員左龍大俠曾提到:在這個歷史性的新港股大時代,我們應該積極響應格隆匯號召,旗幟鮮明的做多“港A股”,堅定不移的拿下定價權和控制權。相信不久的將來,港股各大主要指數都將以中資港A股為主,只有部分非常優秀的港資股會留下。如果你沒有超高的選股能力,那麽左龍大叔還是建議你簡單粗暴一點:直接重倉港A股吧!

是的,港A股大時代已經到來,那麽請帶上你的“吳鉤”和千千萬萬的小夥伴們一起拼搏吧,面朝香江,跟著大佬、跟著馬雲奮戰港A股大時代。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