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廖偉強:要怎樣生活 就要怎樣努力

1 : GS(14)@2017-03-22 00:18:28

【明報專訊】年輕人千萬不要養成投訴文化,當投訴成為習慣以後,就會形成理所當然的道理;久而久之,負面的態度就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歪理就會變成真理!

年輕人上車 仍可借八至九成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世界頂尖的競爭對手都匯聚於此,所以每一個香港人,都有機會面對外來競爭帶來的壓力及機遇。當然,香港確實有一小部分人需要政府的支援,才能勉強過着不用憂柴憂米的生活。而這一批人絕對不是在物業市場自由競爭的一群。不過,有很多人容易混淆及相提並論,將這一批人,都列入與房屋需求及樓價掛鈎的課題。

今天,筆者依然相信年輕人絕對有資格可以入市置業,指的並非即時入市,而是需要透過努力及奮鬥,更加需要積累工作經驗及金錢。只要是首置客戶,銀行的按揭保險計劃,借貸金額仍然可以高達八成至九成,對一些願意減少吃喝玩樂、並努力工作及儲蓄的年輕人來說,上車的夢想絕對不是遙遙無期。

以上觀點希望對年輕人有一些啟發,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但競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更何况今日的香港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城市,外來的競爭者多不勝數。此外,我們靠近中國內地這個新興火車頭,其十多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驚人,中港互動除了帶給我們無限的商機,亦同時帶來了無限的競爭壓力。

香港的優勢是自由,無論是法制、政制、貿易及言論等都非常自由;既然要享受自由的生活,就要接受自由的競爭,不要經常抱怨政府能夠幫忙多少,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就要怎樣的努力!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25&issue=20170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12

廖偉強:新特首 樓市新希望

1 : GS(14)@2017-04-04 08:26:56

【明報專訊】渴望擁有自己的物業,是中國人一向的傳統,所以,置業也非單為住屋的需求,同時也是滿足傳統的需要。因此,大部分人會用畢生的積蓄,務求達成置業的目標;但同時,亦有部分人窮一生的努力,也沒有辦法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們唯有寄望政府的幫助,完成置業夢。

市場水浸 加辣也壓不了樓價

上年11月,政府希望藉着推出加辣措施,為樓市降溫,結果適得其反,樓價不跌反升,這是政府意料之外的情况。最近,樓價屢創新高,樓價又成為談論的焦點,市民期望政府能夠向市場再出辣招,為他們遙不可及的置業目標提供希望。

但希望與現實總有差距,市場資金確實充裕,實力買家非常多,看不到樓價下跌的可能性。

前周,筆者從報章上看到一則關於近期樓市的評論,將現今的樓價及工資與30年前作比較,結果顯示樓價的升幅比例較工資超出很多倍。認為現時樓價很多人已負擔不起,但事實樓市成交量還如此熾熱,足見有很多市民仍能入市。香港是自由市場,物業定價高與低,往往取決於買家反應,這就是自由市場的遊戲規則。話雖如此,筆者卻是認同政府需要幫助基層市民置業。

房策多花心力 解基層住屋之困

於一個星期前選出的新任特首,會是香港新的希望,希望下屆政府能夠為基層市民推行合適的房屋協助,顧及到不同階層的需要。只要新特首能夠在房策上多花心力,香港的未來將會有希望。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33&issue=201704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70

廖偉強:納米樓有存在價值

1 : GS(14)@2017-04-10 23:32:11

【明報專訊】兩年前佔中事件,令香港分為兩大陣營,撕裂程度嚴重,至今仍然未能修補!相信要待時間慢慢淡化,希望不久將來可再次融合,重拾和諧,團結香港。筆者相信,只有和諧,才能令政府當局及社會大眾齊心去達成不同的發展決策,社會才能變得更完美。

最近,樓價不斷上升,有樓的人士歡喜若狂,仍未有樓的市民則不斷抱怨,這是正常的現象,相信任何城市或國家都可能會有。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並非完全沒有土地可以供應,只是政府的決斷力,及不同市民的不同觀點,導致不斷的爭拗,令政策推行上困阻重重,影響土地開發進度!

另外,香港人的居住形式正在不斷改變,由以往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組合,到今天以核心家庭為主導。今天的父母,為了下一代的自由空間,寧願早些資助子女置業,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小天地。

發展商有見及此,將推出的單位愈建愈細,以迎合市場口味,亦衍生今天所謂的「納米樓」。不過,納米樓並非今天才有的新產品,只是今天用實用面積計算,面積感覺比較細小,其實很多二手屋苑,以前的建築面積就是今天實用面積的納米樓。

令人更易上車 踏上置業路

筆者認為納米樓完全沒有問題,只要市場有需求,便有存在價值。皆因沒有人一入市便可以購買大單位,向來都是慢慢由細屋換大屋。納米樓是不少市民踏上置業路的首關,第一步就是要令人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居所,之後,才慢慢考慮增建更大及更多的理想單位,一步步去實現市民的置業夢想及日後換樓的希望。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95&issue=201704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883

廖偉強:香港沒有樓奴

1 : GS(14)@2017-04-25 23:43:45

【明報專訊】成功的人是不會抱怨的,他們不會浪費時間在抱怨的過程,只會找尋方法去解決困難。但是,八二定律當中,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抱怨,所以,永遠的結果都是成功的人只佔少數!

不斷奮鬥 磨練中成長

人類活着就是幸運,四肢健全就更加要感恩;筆者相信這個世界大部分時間都是公平的,任何人只要努力及堅持,大部分人都可獲得理想的資源分配。筆者早前訪問了一位大明星,作為公司一本雜誌的封面嘉賓。筆者提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作為一個演員,面對工作上的壓力如何應付呢?被訪者氣定神閒地回答指,很多演員都是經過不斷的淘汰,能夠經得起風浪才可以繼續生存,最終能夠成為一位出色的演員,他們一定是在不斷的奮鬥,一定是在磨練中成長。

最近,樓價不斷上升,有很多專家對樓價上升作出批判,認為在目前的樓價下,將會使人一生成為樓奴。不過,筆者相信這個問題只是一些提醒,對一些仍未上車的客人,他們望塵莫及,樓價的上升,只會令他們上車遙不可及。相反,對一些已經置業的人士,無論是心理或實質,大部分都應該歡喜若狂。

樓價長期有升無跌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超過30年,很少有聽聞,已經上車的買家,變成一世的樓奴;因此「樓奴」這個稱謂,對大部分人士都是不適合的。因為,對未上車的人士而言,他們仍未擁有,不會成為樓奴。至於對已經上車的人士,因為樓價長期有升無跌,大部分都有受惠,絕少聽聞會成為一生中的樓奴!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11&issue=20170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03

廖偉強:年輕人要有磚頭夢想

1 : GS(14)@2017-05-18 00:58:07

【明報專訊】前幾天,和一名富二代年輕的創業家聊天,過程中,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創業的經過,他多次強調,沒有靠父母的資金,全憑自己努力不懈累積資本,擴展事業及置業的夢想。當然,父母的人際關係及強大的後盾,對於他的事業起步幫助不少,但是,他更加強調在創業過程中的投入及樂趣。

他從來都不怕繁重的工作,願意日以繼夜尋找客人及增加自己的人脈關係,亦沒有抱怨與家人相聚的時間短少,因為他完全明白年輕時候應多花時間努力付出的重要。

富二代沒失敗顧慮

這名年輕的富二代,剛過30歲,是一名80後成功的代表,值得時下年輕人學習。

筆者完全同意及明白,上述富二代的個案,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顧慮,因為就算他創業失敗都不會一敗塗地,背後仍有父母強大的後盾支持,筆者只是欣賞他在創業及工作過程中的奮鬥及精神,這是年輕人必須擁有的基礎。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今天樓價高企,並非人人都能夠負擔,但是筆者相信面對困難才能真正解決困難,夢想有磚頭,才會令自己努力去達成擁有磚頭的夢想。

筆者記得年輕時,日以繼夜都夢想有自己的理想家居,以當時的能力,對置業的機會,亦與時下年輕人的想法一樣——遙遙無期,但是,筆者從不抱怨,只懂努力奮鬥及工作,明白聚沙成塔的過程,更加明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年輕人,努力奔跑吧!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29&issue=201705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61

廖偉強:抱怨不如行動

1 : GS(14)@2017-06-08 00:31:01

【明報專訊】樓價由年初至今累積升幅已達一成,升幅確實比預期來得更快。市場抱怨政府任由樓價不斷上升,年輕人抱怨置業困難,事實上樓市是否真的存在泡沫呢?政府是否無力管制呢?

高槓桿投資少 港樓無泡沫

就以上的問題,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入市的買家大部分都是真正的用家及有實力的投資者,甚少存在高槓桿比率的投資成分,况且現時大部分的業主已經供斷物業,樓價亦有數倍的上升,業主的套現能力亦相對實力雄厚,樓市根本不存在泡沫。

此外,香港是自由經濟及貿易的市場,出手過輕,達不到壓抑樓市過熱的效果;出手過重,會將樓市及經濟拖垮。政府唯有拖延買家需求的數量,希望盡快增加供應,達到供求平衡的目標,令樓市自然降溫。

現時社會的年輕人抱怨難以入市,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亦多次表達年輕人如果想入市,必須努力奮鬥工作,放棄大部分吃喝玩樂的物質享受及時間,去換取辛勞積蓄而來的金錢。物業是一種投資性的產品,並非人人垂手可得;但是,透過努力及奮鬥之下累積的資本,總是有機會的。

今每月供款額與20年前相若

相比20年前的高息狀况,今天的低息環境下,並計算現今樓價的升幅後,實質每月的供款金額都是不相伯仲,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首期資金而已。

年輕人,抱怨不如行動,筆者相信世界是公平的,想得到任何事或物,都是必須付出的!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9&issue=20170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41

廖偉強:新思維看目前樓市

1 : GS(14)@2017-06-21 07:45:12

【明報專訊】2017年上半年快將完結,我們上星期亦做了一份樓市的半年結,統計了上半年的樓價走勢已經上升了10%,一手的成交宗數大約10,000宗,估計全年一手的成交宗數有機會突破20,000宗,比2016年的18,000宗多,金額方面更加有機會打破歷史的新高紀錄。

政治或經濟變化 樓市或下跌

二手方面雖然受制辣招,但是對比2016年仍然有一定的升幅,主要因為是市場氣氛利好,再加上買家擔心政府樓市政策愈收愈緊,加速了買家入市的決心。

物極必反這個道理人人皆知,任何事物到達臨界點就會出現變化,樓市亦不例外,所以筆者經常提醒政府,不用在樓市上作出太多的管制,當樓市瘋狂上升時,就是市場最敏感的時刻,當有任何政治或經濟上的變化,樓市就會應聲倒地。

資金流入地產 應不是泡沫

那麼,為何目前的樓市仍然未有下跌的迹象呢?很多人都會用九七年對比目前的形勢,認為現在的樓市泡沫非常嚴重,筆者完全不認同,因為很多市民仍然用舊有模式看目前的樓市。

現時全球性量化寬鬆,資金四散找出路,地產市場是最容易受惠的,加上1997年過後,大部分人已經沒有以小博大的心態,資金是實實在在的,那樣又如何存在泡沫呢?加上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中國人的財富已經今非昔比,他們樂意及喜歡投資香港房地產,這樣龐大的資金流入本地的地產市場,今天香港的樓市如何可以與1997年相提並論呢!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83&issue=2017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13

廖偉強:港人對磚頭愛與恨

1 : GS(14)@2017-07-03 22:49:25

【明報專訊】現時香港樓市好像再度進入非理性的狀態,香港人已經完全忘記1997年期間的陰影;當然,現時的買家已經今非昔比,特別是有很多買家未曾經歷1997年期間的痛苦,正所謂沒有被蛇咬,何來怕草繩!

有人歡笑有人垂淚

1997年曾經是香港樓市最巔峰的日子,其間的樓價亦成為多年來各屋苑的高位指標,當時炒家及投資者在非理性的情况下不斷入市,市場以高成數按揭及槓桿投資的比例不斷增加,形成1997年的樓市泡沫環境。隨後6年,樓價抵擋不住當時金融風暴的衝擊,瞬間拾級而下,更跌至歷史低位,累積負資產的人數多達10萬。

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不同的專家及評論員分析過去20年的香港樓市,確實在這段期間樓市有極大的變化,當中有人歡笑有人垂淚。香港人經歷了對磚頭的愛與恨,愛磚頭者,慶幸自己能夠過渡1997年,沒有沽出物業,現在樓價也升穿當年的買入價,再者部分能夠在SARS期間入市的買家,持有至今,物業價值已經上升好幾倍;相反,恨磚頭者,由於曾經歷1997年高價入市的痛楚,選擇放棄磚頭,面對現時高價位的樓市,他們已錯失了之前重新入市的良機,為不知道何時能再成為業主而後悔。

「有心唔怕遲」 莫抱怨後悔

筆者以理性分析目前的樓市與1997年相比,泡沫並不存在樓市中,如果市民衡量自己是有能力置業的,真的莫再猶豫,正所謂「有心唔怕遲」,應立即行動,否則換來是抱怨和後悔。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3&issue=201707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71

廖偉強:龜兔賽跑下集

1 : GS(14)@2017-08-29 01:26:31

【明報專訊】龜兔賽跑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大家是否知道這個的故事有上集和下集,上集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內容是烏龜和白兔的競賽,比賽過程中,因為白兔的驕傲在中途睡覺,而烏龜就憑牠的努力及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一步一步的向前,最終戰勝驕傲的白兔!

下集講述白兔不服氣,再次挑戰烏龜比賽,但是,今次的比賽地點由烏龜決定,烏龜選擇比賽的路線由山上作起點,山下為終點。白兔為免重蹈覆轍上次失敗的結果,今次絕不怠慢,絕不會中途睡覺。當白兔跑到山腰時,見到有一石頭擦身而過滾向山下,而白兔沒有理會,繼續向下跑;但跑到接近終點時,已經見到烏龜站在終點等候,原來今次烏龜採取不同的策略,在山上將身體捲縮入龜殼,像石塊般滾落下山,今次,當然又是烏龜勝利。

除要努力 亦要有腦力

上集的隱喻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及堅持,兼且要有鬥心,等待對手的疏忽或失誤,便可以勝出。下集的隱喻是除了努力之外,亦需要講求策略。簡單而言,這兩集的結論是任何的成功,除了要「努力」外,亦要有「腦力」。

任何人和物都有其價值,地產代理的價值是能夠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專業意見、準確資訊及合適需求。香港房地產的價值又如何呢?很多市民經常會認為今天的樓價過高,已經與物價完全脫節,喜歡用物價與樓價的升幅作對比。筆者認為,無論物價或樓價,只要有極大的需求,價格就會不斷上升,直至供求能夠平衡為止;况且,香港的房地產絕對有其價值,主要是很多人喜歡香港這個彈丸之地。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86&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90

廖偉強:劏出72家房客

1 : GS(14)@2017-08-29 01:52:26

【明報專訊】《七十二家房客》一劇的寫照是筆者年幼時親歷過的居住環境,即當年在一幢唐樓內居住無數戶人家,每層都分間成很多房間;居住環境雖然惡劣,但鄰居的互助互愛卻是當年的寫照及特色。

隨着香港經濟不斷發展,居住環境亦漸改善,一屋多戶情况慢慢減少,很多人在經濟改善下,已能夠擁有獨立及擴大的空間,居住環境明顯改善。

今日因為數年前政府在房屋政策的扭曲,令到二手市場轉流緩慢,買家紛紛被迫流向一手市場,因為一手市場有高成數的按揭及稅務優惠,就算價錢定高一點,買家仍有能力在一手市場尋寶。相反,二手市場則已變為一潭死水,在缺乏生水流入下,買賣幾乎停頓。

樓價亦受上述互動關係影響,逼令買家不斷流向一手市場,發展商推出樓盤時,更有條件連番加價。經過幾年變化,買家的需求更側重於一手市場。不過,在樓價上升時,買家入市能力漸漸下降,發展商為迎合需求,便將大單位改細,藉以將貨就價,讓更多買家有能力入市。

樓價上漲 港人居住環境走回頭路

上述現象不斷在物業市場進化循環,有些買家能力有限,唯有轉買為租;不過,租金不斷上漲,負擔不起大單位的租客,就會轉向租賃細單位;最後,連細單位的租金亦大升,最終只能向現實低頭去租住劏房。就是這樣,40年前七十二家房客的居住環境便再現於今時今日的香江。

物價及租金不斷上升,劏細單位的風氣已經蔓延到各種類型的物業,包括工廈、商廈及商舖等,形成近年無論在住宅或工商舖市場,為了迎合買家或租客的需求,劏房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及需求。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14&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