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未來3個月準備購房居民占比提高1.3%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53.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提高 0.3 個百分點,未來 3 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 16.3%,較上季提高 1.3 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26.7%,較上季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50%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3.3個百分點。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62.6%,較上季提高 2 個百分點。其中,29.4%的居民預期下季物價將“上升”,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7.1%的居民預期“下降”,11.4%的居民“看不準”。

關於房價,53.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3.4%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對下季房價,23.1%的居民預期“上漲”,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9%的居民預期“下降”,12.8%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16.3%,較上季提高1.3個百分點。

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 46.1%,較上季回升0.8個百分點。其中,79.5%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變”,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49.8%,較上季提高1個百分點。

消費方面,居民未來3個月購車意願為 17.4%,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購買大件商品(電器、家具及高檔商品等)的消費意願為27.4%,較上季上升2.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旅遊意願為32.2%,與上季持平。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 43.7%,較上季回落0.2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1.1%,較上季回落0.1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占35.2%,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

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債券”和“實業投資”,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31%、16.9%和 12.1%。

此外,當期就業感受指數為37.1%,較上季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11.3%的居民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3.4%的居民認為“一般”,45.3%的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未來就業預期指數為46.2%,較上季回升1.2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39

置富居民保育百年牧場

2016-09-15  NM

你知不知道,一百多年前,香港曾經有一個為本地居民提供新鮮牛奶的牧場?牧場的遺址位處薄扶林置富花園附近的一片山谷,鄰近居民叫那裡「置富山谷」。一九八三年,牧場關閉後,其布局和原貌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裡面還孕育出珍貴古樹和一些瀕危物種。然而,這片蘊藏珍貴歷史和自然寶藏的土地,卻被「盲搶地」的梁振英政府盯上,可能快將消失於推土機前,變成一幢幢樓房。

朱凱廸競選立法會時,以「城鄉共生」、「復興農耕」作為政綱,不少人說他癡人說夢,認為香港作為一個高廈林立的國際大都會,並沒有農耕的條件。然而,香港曾經是個自給自足的城市,不論是肉類、蔬果、白米,抑或是新鮮牛奶,都是「本土製造」。

人跡罕至別有洞天

談到牛奶,就當然要有養牛的牧場。置富花園有一條街叫利牧徑,之所以得此名,就是一百三十年前,置富附近的一片山谷是一個牧場。牧場一九八三年關閉後一直空置,有市民在山谷進行了實地勘察和研究,不單尋獲昔日牛奶公司的相關文獻及歷史檔案,更發現山谷具有極高生態價值,乃瀕危物種短腳角蟾、易危物種小棘蛙及六十種遷徙鳥的棲息地,山谷內也有至少三十五棵古樹。可是,這片蘊藏珍貴歷史和自然寶藏的土地,被梁振英政府列入住宅用地項目。政府兩年前宣布計劃重建香港仔華富邨,建議在區內劃出五幅用地安置居民,其中兩幅圍繞置富山谷,和毗鄰的雞籠灣綠化地帶。若推土機一到,置富山谷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為保住山谷,置富花園居民協會及南區綠化地改劃關注組上年向城規會提出申請,將置富山谷一幅約三點四公頃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生態古蹟公園。

乳牛牧場遠東最大

南區綠化地改劃關注組召集人仇志澄(Steve),廿一年前被薄扶林一帶的樹林環境所吸引,搬到置富花園居住。平日愛好行山的他,一直誤以為置富後方的一片山谷只是一片普通山林,直至有日與行山友閒聊,才得悉山谷的前身是牛奶公司牧場,於是他聯合一眾置富街坊,跟着這點線索追尋下去,果然發現該處別有洞天。Steve形容牛奶公司的遺址保存完整,用作儲藏象草的草廬、儲存牛奶的小屋、養牛的牛房、斜角石級、牛糞池、石砌豬欄、水槽等設施,猶如被凍結在一個世紀前的時光。熟讀歷史文獻的Steve像個說書人般,把牧場的歷史娓娓道來:「唔好以為依家牛奶係必需品,其實飲牛奶都有段古o架。」話說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支二百五十盎司的牛奶賣兩毫半,即是高級公務員日薪的十分之一,並不是人人負擔得起。如果不想付錢,你就只能在英國或荷蘭海運乳牛到港,然後在自己的花園飼養。蘇格蘭醫生白文遜(Patrick Manson)是傳染病的權威,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由歐洲遠道來港工作的他,實在不習慣沒有牛奶喝的日子,更認為牛奶供應的重要性僅次於食水,於是一八八六年他決定在薄扶林開設牛奶公司牧場,並購入八十頭英國及澳洲乳牛,用以生產牛奶,乳類飲品才開始在香港普及。到二戰前高峰期,牧場養牛更逾千頭,成為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乳牛牧場。Steve認為,牧場的存在是重要的歷史見證,標誌着香港最早期的工業發展。「難得香港有個保存得咁好嘅牧場,點解唔開放佢俾大家重溫歷史,而要剷咗佢用嚟起屋?」

古樹群生氣勢不凡

置富山谷不僅收藏了香港歷史的碎片,更孕育了不少稀有珍貴物種。有生態專家說,該處生態價值極高,甚至媲美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同是廿多年置富居民、自稱「植物人」的Joe是樹藝師,機緣巧合之下認識Steve,兩人一拍即合,多次結伴到置富山谷進行勘察。Joe憶述第一次進入山谷,即時被古樹群的氣勢震懾:「我相信嗰度嘅古樹密度係全香港最高。我做咗三十幾年樹木調查,從未見過密度咁高嘅古樹群。我最多最多都係見過兩棵古樹喺一個地盤出現,但呢度有三十幾棵。」記者曾親訪置富山谷,最令人難忘的一幕,是看見古樹的盤根與牧場的古蹟互相交纏,偌大蒼翠的樹木群長於古老石牆之上,恍似在訴說着城市與自然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Joe又分享說,有一晚他與Steve等一行幾人夜探山谷,突然聽到一種奇特的動物叫聲,循着聲音搜索,竟在河溪邊發現了瀕危的短腳角蟾。值得一提的,是短腳角蟾為香港原生物種,一旦在香港絕跡,即意味在全世界絕跡。另外,關注組提出的申請書提到,山谷不單有多達三十五棵達古樹標準的細葉榕,還有八棵受保護的廣東紫薇。除了短腳角蟾,生物專家也在山谷發現了易危物種小棘蛙及六十種遷徙鳥的蹤跡。

另類規劃專家襄助

這是香港首次有居民組織向城規會遞交改劃土地用途的申請,及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出評級申請,作為組織者的Steve坦言過程並不容易。一來政府一直予以冷淡態度,即使他們召開記者會,政府也是不聞不問;二來他們只是一般市民,要憑一己之力做好搜集數據、撰寫專業分析、作出評估、給予建議、整理龐大資料等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幸得生態學家、保育建築的專家、歷史學家、攝影師等街坊朋友的協助,整份報告書最終得以完成。候任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也是置富人,對於置富居民入紙城規會一事,姚一直鼎力相助:「置富山谷不單只係香港嘅寶藏,更加係世界嘅珍貴遺產,所以必須要保護。」早於去年,姚已就房屋署關於華富邨重建的文件,初步制定出一個替代方案:「當時我透過我自己嘅學術研究同專業經驗,分析出只要用區內嘅棕土就已經足夠重建華富邨,而且可以俾居民原地安置。」其後,姚松炎在地區發表方案,獲居民熱烈支持,於是便拿着民意授權約見房屋署高級官員:「當時有十個官員一齊見,清楚咁樣交代咗替代方案,但係佢哋就話唔關佢哋事,因為依家其他部門做緊可行性研究,所以唔關佢哋事。咁我約其他嘅部門,佢哋都話唔關佢哋事。」

部門卸責閉門立諫

政府部門互相卸責,姚在無可奈何之下建議關注組居民去信城規會修改土地用途,及向古物古蹟辦事處遞交牛奶公司牧場古蹟評級申請。九月五日,姚松炎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他透露當選後第一件事就是就該議題約見運輸及房屋局長和房屋署署長,惟兩邊都拒絕與他見面。姚批評政府不願意聆聽民意,閉門立諫:「之前原本係想同政府直接展開討論,一段咁珍貴嘅地段應該要保育係人都會同意,又有替代方案,而且居民都同意,又可以增加到一定數量嘅居屋,其實係三贏。政府拒絕與民間溝通,連候任立法會議員嘅約見都全面拒絕,一種拒絕與民共議嘅態度,其實係會導致香港撕裂。」姚認為保育置富山谷有三重意義,第一,不論是古蹟還是古樹都是寶藏,它們不屬於這一代人,若這一代執意剷除這些寶藏,下一代人就要承受苦果;第二,山谷的生物多樣性高,當國際各界都在談生態保育,香港不應反其道而行;第三,保留綠化地帶能有效紓緩熱島效應,減少惡劣天氣及傳染病的傳播,改善城市人的生活。該申請現時正作公眾諮詢,諮詢期將於本月十七日結束。關注組成員連日來都有到處收集市民簽名,冀收集民意並向政府上達。

置富山谷今昔

一八八六年,牛奶公司牧場落成,最高峰時飼養逾千隻牛,並於薄扶林山頭放牧。其後,政府開始發展薄扶林一帶,華富邨、置富花園等住宅相繼落成,直至一九八三年,牧場關閉,原址一直空置。至今,牧場已被植被覆蓋,隱沒於山林間。

保育與發展不能共存?

關注組召集人 Steve人同自然應該天人合一,和諧相處,人類應該取之有道。

關注組成員 Danny屋可以重建,但珍貴資源一旦消失就唔可以重建。

關注組成員 Joe人一定要尊重大自然,樹木比人類早於地球上生活,人類唔尊重佢,就要承受苦果。

關注組成員 梁先生人唔好以為自己係萬物之靈就大晒,咁只會搞到地球愈嚟愈差。

姚松炎人同自然共生相繫,一直都係人類自己分咗條線離開自然。你試諗吓你可唔可以喺冇咗自己嘅環境生存?人冇可能同大自然脫離,繼續破壞生態,子孫就會滅絕。

撰文:張馨文、黃偉恆攝影:翁少陽攝錄:鄒潔珊[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9

外媒:為國家開發土地 俄南部居民被建議到遠東定居

21日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消息報》今天援引俄羅斯總統民族關系委員會移民問題分委會主席阿斯拉姆別克•帕斯卡切夫的話稱,該分委會制定了一份提案,建議讓勞動力資源過剩地區人員遷往勞動力資源短缺地區。

帕斯卡切夫認為:“我們要開發自己的土地,要讓自己的公民遷往那些人煙稀少的地方。”

根據提案,俄羅斯中部幾個地區、南部聯邦管區和北高加索地區居民成為遷移首選人群。據帕斯卡切夫估計,國家南部共有50-100萬可遷移勞動力。

帕斯卡切夫認為,通過優惠住房貸款、增加工資和發展基礎設施,將成功吸引眾多專家前往遠東地區。預計,此項移民提案將於10月份提交總統審議。

此前,普京也曾表示,遠東應成為俄社會經濟發展中心之一。

普京在東方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圖:俄羅斯衛星網)

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3日消息,普京在東方經濟論壇全體會議上表示,“我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十分雄心勃勃、規模宏大的任務,即把遠東建設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心之一,它將是強大的、先進的中心。正如我所說過的,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全國優先項目之一”。

普京表示,遠東地區政府政策的第一批重要的且充滿希望的結果已經顯現出來。他補充說,“遠東地區工業生產增幅已超過5%,從整體來看,我國也實現了小幅增長,達到0,3%。去年一年遠東地區共吸引投資超過1萬億盧布。啟動了300多項投資項目。這意味著,提出的支持商業發展機制是有需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99

南京限購!居民2套及以上住房不得新購新建商品住房

據南京發布25日消息,9月25日南京市政府出臺了主城區住房限購政策,於9月26日起實施。

限購政策明確,在主城區範圍內,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購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購新建商品住房。針對不同的購房需求,采取差別化措施,保護剛需和改善性購房,打擊投機購房。

限購政策要求,執行限購的主城區包括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江寧和浦口八區,不包括高淳、溧水和六合三區,體現了調控政策的差別化和精準化。

限購時間明確,新建商品住房以合同鑒證時間為準,二手住房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六區以存量房網簽時間為準,江寧、浦口兩區以存量房合同網簽或受理時間為準。

限購政策的操作細節已經明確,對於在9月26日之前已經完成認購手續,交付定金、簽訂認購協議,並上傳到網上房地產的商品住房,買房人可正常辦理後續簽約及合同備案登記手續;對於在9月26日之前購房人(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已與賣方簽訂存量房買賣合同,合同信息已上傳至存量房網簽系統的,買賣雙方可繼續正常辦理交易登記手續。

限購政策的工作流程也已明確,為落實好市政府的政策要求,市房產和國土部門聯合確立了限購政策執行具體操作流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應憑不動產登記機構出具的確認信息(《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證明》和《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證明》)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或存量房買賣合同。違反限購規定的,房地產交易部門不予辦理交易手續,不動產登記部門不予辦理登記手續。

限購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完善措施”的原則,體現了政府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的決心,有利於科學引導市場預期,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97

房價這麽高,政府為何還禁城鎮居民去農村買房?

在當前推進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民進城買房一般沒有什麽障礙(在限購城市需要滿足社保或納稅條件),甚至還會得到政策上的些許鼓勵,但反過來卻行不通,政府已經多年禁止城鎮居民去農民買房。

道理何在?尤其是現在一、二線城市房價這麽高,政府為什麽還不放開這個限制?

房子和土地不能分開嗎?

或許很多人士會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不符合政策規定。筆者也知道我國各級政府曾多次下發文件規定不允許城鎮居民區農村買房,但這樣做的法律依據在哪里?

首先,我國《憲法》中並沒有這樣的規定。

《物權法》中對宅基地使用權做了若幹規定,但也沒有涉及宅基地上的住房轉讓問題。

《土地管理法》中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按照這里的規定,農村住房可以出賣出租,但沒有規定出賣出租的對象範圍。

再來看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其第一條是: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地產的管理,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保障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以此來看,農民住房的相關問題並不適用於此法。

當然,我國政府有相關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對象只能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換言之,城鎮居民不能去購買宅基地的使用權。

但農村的宅基地和農村住房不能分開嗎?城鎮居民不能去買宅基地的使用權,就意味著也不能去買農村住房嗎?

有人會說,房子和宅基地怎麽可能分開,農村的房子又不能脫離宅基地建設在空中。

終歸這是兩件事,能不能買宅基地使用權和能不能買農村住房其實可以分開來談。現實中也存在城鎮居民去農民買房的案例。

從操作層面,當前城鎮居民去買農村住房不能辦理銀行貸款,不能獲得土地使用權證,同時按照政府政策也拿不到城市的房產證,因此一旦發生糾紛不能受到法律保護。

不過,有一些限制條件與完全禁止也是兩回事,如果有城鎮居民願意全款買農村住房,不在乎會不會獲得相關證件,那政府也不允許這種購買行為嗎?

讓我們回顧下歷史。200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其中規定,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審批制度,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

請註意,這里依然說的是“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沒有提及住房問題。

但到了2007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其中的相關口徑便有了變化和遞進:農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給本村村民,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搞房地產開發。

這種口徑上的變化或者說政策收緊,與其間北京通州宋莊畫家村農房訴訟案件不無關系。

這個案子的終審在2007年12月17日,但案件的緣起卻是在2002年。

馬海濤原系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辛店村農民。李玉蘭系城鎮居民,戶籍地為河北省邯鄲市。2002年7月1日,馬海濤與李玉蘭簽訂《買賣房協議書》,將訴爭房屋及院落以4.5萬元的價格賣給李玉蘭。2006年2月,馬海濤夫婦要求確認購買合同無效。

據新華社報道顯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判決認定買賣宅基地合同無效。其依據是:馬海濤與李玉蘭所簽之《買賣房協議書》的買賣標的物不僅是房屋,還包含相應的宅基地使用權。李玉蘭並非通州區宋莊鎮辛店村村民,且訴爭院落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至今未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變更登記至李玉蘭名下。因此,原審法院根據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政策之規定,認定合同無效是正確的。

除了這個案子,宋莊畫家村陸續發生賣房農民因反悔起訴畫家的案件,形成了十余起農民討房訴訟。這些農民討房案起訴的理由基本相同:購房者不是農民,所以雙方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依據則是“城里人不許買農民房”的政策。

都是房子,一貴一賤

宋莊畫家村農房買賣案件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它將城鎮居民買賣農房的潛在風險擺上了臺面。2007年6月,原建設部發出風險提示,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購買小產權房,將無法辦理房屋產權登記,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護。

也就是這時候,小產權房的稱謂才流行開來。所謂小產權房,並非一個明確的法律概念。在眾多城市郊區,一些集體經濟組織在集體土地上集中建設農民住宅樓,除用來安置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外,還以較低的價格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成員銷售。這些房子一般俗稱“小產權房”。

2007年小產權房之所以被輿論關註,還在於當年城市房價開始快速上漲,這些沒有像城市住房那樣繳納過土地出讓金的農村住房,價格相對便宜很多,不少人因無力購房城市住房,轉而冒著風險去購買郊區的小產權房。

明知有風險還要去買,本質上這也是一種逐利行為。但也是一種無奈,日漸高漲的城市房價,確實逼退了很多城市剛需群體,便宜的小產權房能夠乘機而入,也在於城鄉二元制造成了城市住房和農村住房的巨大價差。

官方並沒有公布過小產權房的規模。但有非官方數據稱,全國小產權房面積約60億平方米。當然,官方從未承認過該數據。

作為對抗城市高房價的一種衍生品,小產權房事實上已經大量存在,雖然官方一再強調不準在建,但那些已經建完,甚至已經入住的小產權房怎麽處置?

國土部門曾一度拋出分類處置的設想,但時至今日,仍無具體方案出臺。

曾有觀點認為政府之所以不願意小產權房合法化,是因為後者一旦合法,就相當於破除了地方政府對城市住宅土地的壟斷,進而減少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

但這也純屬分析猜測,與這種潛在的利益切割相比,城鎮居民去農村買房的法理困境才是直接因素,是現實層面的實際障礙。

也有一些專家學者提出過諸如補繳土地出讓金轉正、集體土地流轉等處置方式,但也未能得到官方認可。

自2014年,中國開始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作為不動產中的一類,小產權房能否乘機合法化的問題又開始凸顯。

2015年2月,針對“小產權房”問題,國土部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強調,不動產登記是依法保護不動產所有人權利的法律行動,不可能登記任何不合法的東西。現行法律法規明確,世界普遍實施土地用管制,所以“小產權房”不可能予以登記,這樣的念頭應該打消。

由此來看,城鎮居民還是不要去買農村住房了,雖然大城市房價越來越貴,但貴有貴的道理,相對而言,它是“合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69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塵埃落定 人社部統管大勢所趨

經過長達三年半的“拉鋸”之後,城鄉居民醫保的管理歸屬權之爭基本塵埃落定——在20個已經出臺整合方案的省份中,絕大多數省份將之劃歸人社部門管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歸口人社部統一管理是大勢所趨,雖然居民醫保歸衛計委或是人社部管理各有利弊,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整合只是中國醫療保險系統整合的第一步,未來還要進行城鄉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的整合,顯然歸口人社部管理更加有利於推進更深層次的整合。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截止9月30日,全國已有2/3的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雲南、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兵團)對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進行了總體規劃部署或已全面實現整合。在這些省份中,只有陜西省在出臺的醫改文件中提出將整合後的城鄉居民醫保劃歸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

此前,我國通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居保和新農合三種制度實現了醫療保險制度的全覆蓋,前兩項制度由人社部管理,新農合由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合作醫療處來管理。

我國於2003年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即新農合),截至2015年底,全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數達6.7億人,參合率為98.8%。2007年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即城居保),到2015年末,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76億

楊燕綏表示,這兩種醫療保險制度形成的城鄉分割的狀況導致兩者之間存在籌資標準、經辦流程、保險待遇等多方面的差別。從全國範圍來看,新農合的醫療報銷待遇低於城鎮居民,醫保制度的公平性受到質疑,並且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重複參保和重複補貼的問題。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在今年初被提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就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政策明確提出了“六統一”的要求:統一覆蓋範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

實現“六統一”最大的障礙是城鄉醫保管理權的分立。早在2013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就明確提出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等,由一個部門承擔。但由於相關部門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分歧,難以達成共識,從而導致到底是由衛生計生部門還是人社部門來承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職能一直不能確定。

城鄉醫保管理權長期難以統一給地方的保險經辦工作帶來很多困擾。一位廣東省從事醫保經辦工作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7年開展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之後,廣東省開始探索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合並,將歸口人社部門管理,但由於在中央層面新農合仍然是歸衛生計生部門管理,一些中央關於新農合管理的管理文件下達到地方衛生部門之後就與經辦機構“失聯”了,部門之間的溝通成本非常高。

人社部門和衛生計生部門的僵持狀況在今年年初國務院《意見》發布之後得以改變,在制定城鄉醫保的整合方案中越來越多的省份選擇將管理權歸與人社部門,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4個直轄市明確將整合後的城鄉居民醫保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 人社部已將“加快推動城鄉基本醫保整合”列為近期醫保工作的首要任務,要求各地努力實現年底前所有省(區、市)出臺整合方案,2017年開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人社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公開表示,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將整合之後城鄉居民醫保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後管理體制的大格局已經基本確定。

根據人社部調查所了解的情況,在一些還在研究制定整合方案的地區中,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將整合後的城鄉居民醫保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預計年底前各地全部出臺整合方案之後,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城鄉居民醫保都將由人社部門統一管理。

金維剛也表示,在多數地區整合後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的主流趨勢已經形成的同時,在局部地區也出現一些波折,除了陜西省將城鄉醫保管理歸口衛生計生部門之外,福建省決定成立醫保管理委員會,下設醫保辦,掛靠財政部門。這種狀況導致出現“三分天下”的苗頭,有少數地方政府在研究制定整合方案及確定歸口管理部門方面還處於猶豫或觀望狀態,城鄉居民醫保整合面臨的形勢錯綜複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48

國稅總局:明年起施行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

14日,國家稅務總局就《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辦法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據《管理辦法》,依法在我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包括存款機構、托管機構、投資機構和特定保險機構,應按照以下時間和要求,對在本機構開立的金融賬戶開展盡職調查,識別非居民賬戶,並收集賬戶相關信息:

► 2017年1月1日開始,對新開立的個人和機構賬戶開展盡職調查;

► 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600萬元)的盡職調查;

► 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存量個人低凈值賬戶和全部存量機構賬戶的盡職調查。

1 2 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17

保監會:我國大病保險已覆蓋10.5億城鄉居民

1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介紹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創新發展有關情況。

黃洪介紹,截至1-9月,大病保險已經覆蓋全國城鄉,為全國10.5億城鄉居民提供了大病保險保障。除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軍人、企業職工外的農民和城市居民,包括學生在內,都參加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目前全國有16家保險公司在31個省市自治區承辦了大病保險業務,覆蓋了人群9.2億,占大病保險覆蓋人群的87.6%。2015年,保險公司承辦大病保險的保費收入及受托的管理基金總共為258.64億元,賠付支出246.85億元,賠付比例達到95%左右。2016年1-9月,大病保險保費收入及受托的管理基金是271.68億元,已經賠付出去的超過80億,大量的賠付一般在第四季度,整個賠付工作還在進行之中。

黃洪表示,大病保險實現了“政府不多拿一分錢,老百姓不多掏一分錢,保障程度大幅度提高”的目的。即大病保險制度不是從政府預算額外拿出錢來,而是從現有的基本醫保基金里拿出一小部分,為全體參保的城鄉居民提供大病保障。與此同時,老百姓也無需另外拿錢,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

黃洪指出,大病保險已經成為中國特色醫療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監會通過強化協調、健全制度、嚴格監管、規範運行,指導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各地的大病保險政策制定、方案設計和業務承辦,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是大幅提高保障水平。今年1-9月份,大病保險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的基礎上提高了13.85%,目前,個案最高賠付達到111.6萬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二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保險公司加強對醫療服務行為的管控。2015年保險公司承辦大病保險項目,審核發現問題案件43.67萬件,拒付不當醫療費用22.67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費用快速上漲的勢頭,有效地維護了基本醫保基金的安全。

三是改善群眾大病就醫體驗。通過加強系統建設和與基本醫保系統進行對接,2016年保險公司承辦的大病保險項目中,有414個項目實現了“一站式”結算服務,80個項目實現了異地結算,大病患者享受到了快捷、便利的結算服務。

僅2015年保險公司承辦大病保險項目中有86.37萬人轉外就醫,異地結算金額達到了73.1億元。一些地方的大病保險患者還享受到了遠程診療、家庭醫生等額外的增值服務。

四是助力醫保制度整合完善。在大病保險的成功示範下,不少省市區,比如青海、安徽等地區,試點將基本醫保交由商業保險公司承辦。

黃洪表示,下一步,保監會在推進大病保險健康運行,切實保護參保群眾的合法權益方面,將會繼續加強監管。今天保監會發布了有關大病保險的五項制度:有關招投標管理的制度,有關大病保險服務規範的制度,有關財務核算的制度,有關大病保險風險調節的制度,有關大病保險市場退出的制度。進一步完善大病保險的制度體系,是大病保險運行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的標誌。

據悉,大病保險是指政府從基本醫保基金拿出一部分資金,為參加基本醫保的城鄉居民購買大病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其本質是基本醫保的延伸和拓展,是一項重要的惠民工程。大病保險的運行模式是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8

發改委:城市居民消費是農村的2.4倍 城鎮化將有效擴大消費規模

從“有”到“好”,從過去的“傻大黑粗”轉向要求小巧、精致。

21日,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程建林稱,居民消費需求發生變化,對消費品的品質也提出更高要求。

她舉例說,這兩年高品質、舒適型的汽車SUV消費增速在30%以上,但是汽車整體消費增速大概7—8%。今年前三季度,SUV增長速度同比增長46%。還有手機消費,不是“有”,而是要求“好”,輕便、功能多、相機像素高,好產品出來以後供不應求,不光是國外的蘋果7,也包括國內的華為。這些都說明高品質商品消費潛力巨大。

此外,高品質服務消費潛力巨大。

程建林說,現在對旅遊、文化、體育的服務消費需求增長比較快。今年國慶黃金周旅遊人數接近6億,前四天每天都有1億人在旅遊,旅遊收入增長也比較快,一周達到將近5千億元。好的體育比賽往往一票難求,電影票房近幾年持續高速增長,從2012年、2013年的200多億元票房,到2015年年底,已經猛增到超過400億,今年前三季度票房收入已經達到356億。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提供的材料,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水上運動、山地戶外、航空運動等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到2025年,冰雪運動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而且,到2020年,郵輪旅客數量將達到450萬人,未來幾年年均增長超過30%。

在農村,消費潛力也非常巨大。隨著交通、通訊、物流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再加上農民收入這些年持續增長,在這些因素的帶動下,農村消費增速要比城市快一些。程建林稱,今年前三季度,城市居民消費是農村居民消費的2.4倍,如果城鎮化步伐加快,整個消費規模就會擴大。

跟國際水平相比,中國居民消費提升的潛力還很大。2015年,中國的消費率達到52.8%,但是跟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接近70%的消費率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程建林認為,居民消費的特點從過去的模仿型、排浪式的基本消費逐漸轉化為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特別是在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需求增長更快,潛力更大。從下一步的消費趨勢來看,在中國消費率逐步回升的同時,消費的需求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不斷增強,現在正處於關鍵時期。

盡管消費潛力很大,但是在一些領域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比如,有些領域的調整和升級還滯後於需求的變化,主要表現為高品質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制約了消費的持續擴大和升級。

針對這些問題,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也確定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的政策措施。著力推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包括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領域的消費體制機制障礙,加大旅遊、文化等領域的有效供給。大力促進傳統實物消費擴大升級,主要包括對內外銷日用消費品實行“同線同標同質”,培育壯大綠色消費等。持續優化消費軟硬市場環境,主要包括加大對城鄉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智慧家庭標準建設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43

大病保險已覆蓋10.5億城鄉居民 個案最高賠付超百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0/1046607.html

____.thumb_head

黃洪表示:“這種具有針對性的方式,使得群眾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1-9月,大病保險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的基礎上提升了13.85%。目前,個案最高賠付達111.6萬元。”

大病保險正在醫改中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從2009年,廣東湛江在全國率先探索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試點至今,先後湧現出湛江、番禺、太倉、江陰、鄭州等典型模式,這種創造性地從基本醫保基金中拿出一小部分購買商業保險的方式,放大了基本醫保的保障效應,拓展和延伸了基本醫保制度。

10月19日,保監會在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創新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大病保險已經覆蓋10.5億城鄉居民。其中,16家保險公司在全國31個省(區、市)開展大病保險,承辦大病保險605個項目,覆蓋9.2億人,占比87.6%。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大病保險存在統籌層次偏低,醫療機構、社保部門和保險公司信息共享不暢,部分保險公司對大病保險意義認識不足,經營理念存在偏差,將大病保險片面等同於商業健康保險業務等問題,亟待解決。

對此,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當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將從完善機制設計,發揮大病保險優勢;提升承辦能力,確保相關各方滿意;改革支付方式,控制醫療費用上漲;加強過程監管,嚴守合規經營底線;繼續助力醫改,完善醫療衛生體制五個方面推動大病保險發展。

實際報銷比例提升13.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因地制宜”是大病保險的重要特征。各統籌地區依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醫療消費水平和社會負擔能力等制定了大病保險保障範圍,科學合理測定籌資標準、支付比例,設置較為靈活的起付線、報銷比例以及合規醫療費用標準。

以籌資水平、項目類型和合作方式為例,各統籌地區籌資標準普遍在15-60元之間;既有保險公司承擔主要風險的保險合同型,也有委托管理型,還有保險公司與政府分擔風險的共保聯辦型;探索開啟“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意外保險+護理保險”等政企合作模式。

以區域為例,在廣東江門,保險公司在社區建立家庭醫生門診,簽約定點藥店,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康複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務,探索分級診療、社區首診、雙向轉診和醫藥分家的改革試點平臺。

黃洪表示:“這種具有針對性的方式,使得群眾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1-9月,大病保險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的基礎上提升了13.85%。目前,個案最高賠付達111.6萬元。”

“與此同時,群眾大病就醫體驗明顯改善。”根據黃洪介紹,2016年,保險業承辦的大病保險項目中有414個項目基本實現了“一站式結算”,80個項目實現異地結算。2015年,保險公司承辦大病保險項目中有86.37萬人轉外就醫,異地結算金額73.08億元。2016年1-9月,30.88萬人享受轉外就醫,異地結算案件達4.75萬人,異地結算金額達2.52億元。

目前,這種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正在延續和深化。例如,醫保管辦分立、政府購買服務在一些地方已經大膽探索。其中,青海、安徽等省已經試點將基本醫保交由保險公司經辦;在遼寧盤錦等地,經辦工作涵蓋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及低保和優撫對象救助、工傷補充保險等。

省級統籌項目13個

不過,大病保險統籌層次偏低、相關機構信息共享不暢、部分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不規範等問題依然存在。

對此,黃洪介紹了保監會在大病保險上的工作規劃。在制度設計上,“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全國統一法人的制度和網絡優勢,推動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提高大病保險統籌層次,爭取實現省級統籌;研究推動大病保險向貧困群眾適當傾斜;探索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相結合的制度機制。”

目前,部分地區已經將原來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的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交由同一部門管理,並把統籌層次提升到地市級。2016年,保險業承辦的605個大病保險項目中,省級統籌項目13個,地市級統籌324個,縣區級268個。

黃洪還表示,在承辦能力上,“發揮保險公司在精算定價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可持續、高水準、最公平的大病保險實施方案建議;發揮商業保險機構全國網絡等優勢,為參保群眾提供異地結算服務。”

一位保險公司高層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在實踐中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通過醫療巡查、醫療費用智能審核平臺等方式,剔除了虛假就醫、掛床住院、違規醫療,聯合管控費用;並對醫療行為的合理性和適當性向醫療機構或衛生行政等部門提出了建議。”

此外,黃洪坦言:“改革支付方式,控制醫療費用上漲也是重要方向之一。”2015年,保險公司承辦大病保險項目審核發現問題案件43.67萬件,拒付不當醫療費用22.67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地區醫療費用過快上漲、過度醫療現象普遍等問題。

未來,“保險監管機構還將加強過程監管,嚴守合規經營底線,將保險公司大病保險簽訂、籌資標準、待遇水平、支付流程和年度收支等情況向社會公開,並定期及時公布大病保險運行和監管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創新醫療費用報銷方式、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和推進醫療責任保險等方式,跟蹤總結保險公司承辦基本醫保的經驗,推動保險公司承接更多醫療保障公共服務職能,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更多路徑選擇。”黃洪最後總結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