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鄧海清:居民中長期信貸仍高 調控並未重創房地產市場

央行周五發布10月金融統計數據,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都較9月大幅下滑。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僅6513億元,但是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891億元,並未明顯下行。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下滑主要與季節性因素有關,不應過分解讀。但是,居民中長期信貸仍高,表明房地產調控並未重創房地產市場。

另一方面,廣義貨幣(M2)同比繼續上行,狹義貨幣(M1)同比繼續下行,M1-M2剪刀差繼續收窄。鄧海清表示,這表明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陷阱”正在得到緩解。後續看好股市,看空債市。

央行數據顯示,中國10月M2貨幣供應同比11.6%,預期11.4%,前值11.5%;中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513億,預期6720億,前值12200億;中國10月社會融資規模8963億,預期10000億,前值由17200億修正為17209億。

鄧海清認為,10月M2同比繼續上行,M1同比繼續下行,M1-M2剪刀差繼續收窄。M1開始由超高增速回落,表明企業堆積現金的局面正在發生改變,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陷阱”正在得到緩解,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相匹配,支持中國經濟繼續回暖。

社會融資規模情況,2016年1-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3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78萬億元。10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963億元,比去年同期多3370億元。

鄧海清稱,社會融資規模較上月大幅下滑,主要與季節性因數有關。從歷史上看,歷年10月均較9月大幅下滑,因此不宜過度解讀。縱向相比,16年10月社融規模為2013年以來10月份當月的最高值,企業融資需求仍然旺盛。

貸款方面,信貸較上月大幅下滑。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6010億元,同比多增437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35億元,同比少減982億元。

“同樣與季節性因素有關,居民中長期信貸仍高,表明房地產調控並未重創房地產市場。新增貸款中,居民中長期貸款仍然高達5000億,並未明顯下行,與10月百城價格指數同比繼續上行一致,表明房地產調控對房地產市場的打壓並不如市場預期,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保持平穩概率較高。”鄧海清表示。

鄧海清進一步解讀稱,繼續看好股市健康牛,堅定看空債市。近日,上證綜指觸及3200點,國債期貨連續大跌,黃金跌回前期低點,大宗商品持續上漲。鄧海清預測,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繼續看好盈利改善驅動的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基於經濟增長回升、通脹上行、貨幣政策流動性拐點長期看空中國債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72

中央環保督察組:雲南保護地存在“居民退、房產進”現象

撫仙湖,因湖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被古人稱為“琉璃萬頃”。

撫仙湖蓄水量是滇池的12倍,洱海的6倍,太湖的4.5倍,占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總蓄水量的72.8%,占全國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資料顯示,撫仙湖水質為I類,是國家一類飲用水源地,也是我國水質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2013年12月通過了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組織的2013年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被納入國家15個重點湖泊支持範圍。

也就是在這一年,雲南有關部門對外宣布,撫仙湖一級保護區近9000戶2.7萬人、262萬平方米建築將清退。

當年,雲南本地媒體報道稱,“玉溪市委、市政府把撫仙湖保護治理作為最大的生態任務”“采取關停撫仙湖周邊磷礦開采和磷化工生產企業、取締機動船艇、依法拆除沿岸臨違建築等方式對撫仙湖進行保護治理”“雲南12家省屬企事業單位將退出撫仙湖一級保護區”“撫仙湖一級保護區至新環湖路外側50米範圍內退人、退房、退田、退塘,還湖、還水、還濕地”。

3年過去了,情況如何?

23日上午,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雲南省委、省政府反饋督察情況時稱,撫仙湖“違規開發現象突出,存在‘邊治理、邊破壞’‘居民退、房產進’現象。”

今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雲南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在23日的反饋會上,督察組組長、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通報了督察意見,雲南省委書記陳豪作了表態發言,督察組副組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等參會。

11月23日上午,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雲南省情況反饋會現場。攝影/章軻

督察意見說,《雲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頒布施行以來,金色撫仙湖九龍國際會議中心項目違規在撫仙湖一級保護區建成酒店、公寓、別墅等,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至今仍在對外銷售。

2012年5月,玉溪巿澄江縣違規批準老鷹地旅遊度假村項目,在撫仙湖一級保護區建成高爾夫球場、景觀水池、人工沙灘等,總計建築面積約8.7萬平方米。

2013年5月,玉溪市城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又批準仙湖錦繡項目,在撫仙湖一級保護區違規建成售樓部、景觀水池、人工沙灘等,涉及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而且項目選址屬於退塘、退田、退人、退房,還湖、還林、還濕地範圍。

督察還發現,雲南九大高原湖泊規劃治理項目總體進展緩慢,洱海流域、滇池流域、牛欄江流域分別還有56%、64%和84%的村莊應建而未建成汙水處理設施。投資超過4億元的昆明市主城區汙泥處置項目,因選址原因不能如期建成發揮作用。異龍湖周邊還有5591畝耕地尚未完成退耕還湖工作。

督察組組長、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通報督察意見。攝影/章軻

雲南省委書記陳豪作表態發言。攝影/章軻

督察組副組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攝影/章軻

11月23日上午,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雲南省情況反饋會現場。攝影/章軻

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水質仍為劣V類,個別指標惡化趨勢明顯。滇池、陽宗海、程海水質有所改善,但仍未達到規劃目標要求。撫仙湖、瀘沽湖、洱海水質總體良好,但部分近岸水域水質不容樂觀。

督察還發現,雲南省重金屬汙染治理推進不力。國家《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雲南省在2015年底前,建成19個歷史遺留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工程,但目前仍有12個尚未建成。2012年,雲南省政府明確要求加快建設個舊巿重金屬汙染治理五大工程,至今均未取得實質進展。2014年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黑沖河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工程、沖坡哨片區工業“三廢”集中處置場建設工程,至今尚未動工。

《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要求雲南省在2013年底前,建成投運的曲靖巿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和紅河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兩個項目,至今尚未建成,導致大量危險廢物得不到集中無害化處置,環境隱患突出。

此外,雲南省落後冶煉產能淘汰不力。督察意見稱,個舊巿政府明確,2012年底前需淘汰雞街片區12家鼓風爐粗鉛冶煉企業,至今僅淘汰1家。

督察發現,沙甸、雞街片區鼓風爐煉鉛小企業眾多,廢氣無組織排放嚴重。雲南陸良龍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陸良縣金泰博化工有限公司、雲南陸良樂事達工貿有限公司、個舊市超拓有限責任公司硫酸生產線生產規模均小於10萬噸/年,屬於汙染嚴重應淘汰類生產裝置,但省市縣三級工信部門於2013年3月違規為其出具符合產業政策的證明。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自然保護區任務繁重。但督察發現,雲南自然保護區和重點流域保護區違規開發問題時有發生。

督察意見介紹,2013年以來,有關企事業單位違反《自然保護區條例》,在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建成有機生態實驗農場養殖場9623平方米,在保護區核心區建成2處旅遊設施,面積約4000平方米。針對上述違規建設問題,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監管不力,整改不力,導致相關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牛欄江流域是雲南省重點保護的調水水源區。2013年11月和2014年7月,昆明巿有關方面違反《雲南省牛欄江保護條例》,批準雲南安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在牛欄江流域重點汙染控制區建成5萬噸/年草甘膦原藥及其配套裝置。2012年12月和2014年1月,昆明市有關部門和區縣分別違規批準雲南常青樹化工有限公司在牛欄江流域水源保護核心區建設6000噸/年氟化鋁項目和5萬噸/年磷酸鹽項目,目前兩個項目均已建成。

此外,個別企業環境問題群眾反映強烈。雲南先鋒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的惡臭汙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昆明市東川區因民鎮、湯丹鎮部分選礦廠尾礦庫風險隱患突出。

在23日的督察反饋會上,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要求雲南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真正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加大重金屬汙染治理和涉重金屬落後產能淘汰力度,盡快扭轉部分地區重金屬汙染嚴峻態勢。強力整治湖區違法建設問題,堅決遏制高原湖泊周邊無序開發勢頭。嚴格自然保護區管理,堅決查處違法侵占保護區行為,加快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改。

督察組要求雲南省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於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逐一厘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並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公開。

雲南大理,不堪承受城市無限擴張之重的洱海。攝影/章軻

洱海面臨著大量的農業面源汙染威脅。攝影/章軻

洱海邊的漁船。攝影/章軻

雲南一些地方野蠻粗暴的開發建設,致使山體破碎,江河混濁。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78

居民養老準備指數四年來首次走跌 家庭養老難困境逐年突顯

一邊是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一邊是近兩年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我國家庭養老難困境逐年突顯。

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發布的《2016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0,較去年的6.51出現顯著下滑,也是指數四年來首次止漲走跌。據悉,指數下跌的深層次原因是受到宏觀經濟放緩、全球居民退休準備均不足等客觀因素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從2013年到2015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基本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而2016居民退休指數僅為6.0分,居民退休準備緊逼及格線。報告顯示,2016年僅有15.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為退休進行的準備十分充分,創三年來最低;而認為退休準備不足以支撐退休生活的群體則較2015年提高了10%。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表示,居民退休責任意識變弱、退休計劃完善度下降、退休儲蓄充分度不足,以及對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下降等實際準備情況是導致指數下滑的主要原因。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全球整體的退休準備情況都變差,居民對經濟及退休後收入的預期也逐步回歸理性。”他說。

根據報告數據,2015年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居民人口數達1.44億,占總人口比達10.5%,中國人的年齡中值已從2000年的30歲,上升至37歲左右。未來隨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老齡人口數量還會增加,社會勞動人口撫養負擔只增不減,解決未來中國養老問題已刻不容緩。

陳秉正表示,未來中國家庭養老需建立養老多方“共籌模式”,無論是個人、雇主還是政府,都應當加強對居民退休規劃的關註。

“針對居民養老保障,應減小對第一支柱的依賴,發展第二、第三支柱,而第三支柱應在居民養老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

據鄭秉文介紹,對比國外發達市場,以美國為例,大約5個人里有2個人擁有商業養老保險,而且累計資產相當於美國當年GDP的2/5,而在中國,商業保險占GDP的比重非常小,可以說潛力巨大。

陳秉正則建議稱,每個人一定要做多元化的退休規劃、多元化的財務準備,可以配置商業保險、儲蓄、定向基金、房產等。“退休的準備期在15年到20年是比較合適。”

另外,報告顯示居民對購買商業保險興趣不低,長期護理類產品和抗通脹理財產品備受青睞。

根據報告數據,20-69歲居民中,超六成居民認為自己有可能接受長期照護,其中40歲以後有意願購買長期護理類產品的人數則更多,尤其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劇,居民對商業養老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陳秉正表示,“隨著我們現在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現在慢慢已經形成了一個老年產業,這個產業里面當然包括像老年服務業,大家也越來越認識到金融對養老產業的支撐作用。”陳秉正說,這種需求可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金融業的新分支,可以稱之為“老年金融”。老年金融至少應在兩個方面謀求創新突破:第一個就是直接為老年人提供的金融產品,包括針對老年人需要的理財產品,比如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抵押保險等。第二個是金融業如何支持老年產業發展。

“居民對養老金融產品的‘需求大’與‘實際購買少’的鴻溝給了金融機構特別是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契機。” 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朱勇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98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居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

新一輪醫改已經7年,取得哪些成就?

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稱,從2009年新一輪醫改開始至今,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9年-2011年,重點抓了五件事,一是基本醫保制度,二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四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五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第二個階段,“十二五”以來,深化醫改由試點探索、單向突破,逐步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推進;第三個階段,今年以來,重點抓好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的建設。

新一輪醫改為老百姓帶來醫藥費用負擔的“一優兩降”,人民健康水平實現“一升兩降”。

具體來說,“一優”是醫院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全國公立醫院藥占比從2010年的46.33%降到2015年的40%左右。“兩降”是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政府辦醫療機構收入增幅由2010年的18.97%降到了2015年的10%左右。居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到30%以下,這是近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至於“一升兩降”,比較2010年到2015年的數據,“一升”是指人均期望壽命提升,從74.83歲提高到76.34歲,5年間提高了1.51歲。“兩降”是指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下降,孕產婦的死亡率從十萬分之31.9下降到了十萬分之20.1,嬰兒死亡率從千分之13.8降到千分之8.1。

隨著醫改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任務更為艱巨。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譜變化、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醫藥技術創新等,都對深化醫改提出更高要求。2016年1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對於完善“十三五”期間醫改工作的總體設計,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賀勝稱,“十三五”時期是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

對於醫改的核心問題——分級診療和上下聯動,他提到,到2017年,中央希望85%以上的地市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漸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目前正在探索醫聯體這一途徑來實現上下聯動。他說,分級診療是優化就醫秩序、推進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這個工作抓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改革的成敗。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模式。

首先在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現在為止,4個直轄市和266個城市都開展了分級診療的試點,占全國城市總數的88.1%,已經超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的目標。

王賀勝說,下一步,將加強對分級診療試點城市工作的指導、跟蹤和監測,組織開展試點工作評估,總結推廣地方成功經驗。要引導群眾合理預期,促進病人有序就醫,加快形成“大醫院舍得放、基層接得住、患者願意去基層”的格局。

至於“上下聯動”,主要是要使醫療衛生的優質資源能夠共享,醫生能夠走的下去,同時基層能夠強得起來,才能實現分級診療。目前衛生部門正在探索醫聯體,有緊密型的醫聯體,也有松散型的醫聯體。另一種類型是醫療共同體,第三類是專科聯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88

央行:四季度貸款需求上升 超半數居民稱“房價難以接受”

12月29日,中國央行發布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多數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難以接受,對下季房價,50.1%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第四季度貸款總體需求上升,其中制造業貸款需求較上季提高2.4 個百分點。

多數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難以接受

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52.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1個百分點;43.5%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3.9%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

對下季房價,26.9%的居民預期“上漲”,50.1%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0%的居民預期“下降”,13%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 20.1%,較上季提高3.8個百分點。

居民熱衷理財產品 更多居民傾向於消費更多

儲蓄、投資和消費意願方面,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 42.4%,較 上季回落 1.3 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 的居民占 23.1%,較上季回升 2 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占 34.5%,較上季回 落 0.7 個百分點。

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 證券、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股票”和“基金信托產品”,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 48.9%、20.7%和 19.8%。

貸款總體需求上升:制造業貸款需求較上季提高2.4 個百分點

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第四季度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 57.5%, 較上季提高 1.8 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制造業貸款需求指數為 49.2%, 較上季提高 2.4 個百分點;非制造業貸款需求指數為 55.5%, 較上季提高 0.4 個百分點。

分規模看,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需求指數分別為 52.4%和 52.9%,較上季分別提高 1 個和 0.9 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貸款需求指數為 56.6%, 較上季提高 0.8 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14

南京住房限購新政:主城區本市戶籍居民全面限購第三套房

3月15日,據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南京市發布《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我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一)在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範圍內,暫停向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二)在主城區(不含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範圍內,暫停向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三)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申請購買首套住房時,應提供自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在南京累計繳納2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證明或社會保險(城鎮社會保險)證明,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通過補繳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購買住房。

以下為全文:

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我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

寧政辦發〔2017〕56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精神,強化住房居住屬性,市政府研究決定,自2017年3月16日起,在現行住房限購政策基礎上調整如下:

一、在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範圍內,暫停向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二、在主城區(不含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範圍內,暫停向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三、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申請購買首套住房時,應提供自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在南京累計繳納2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證明或社會保險(城鎮社會保險)證明,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通過補繳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購買住房。

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3月15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62

石家莊出臺限購政策: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房

3月17日,據石家莊政府網站消息,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申請購買首套住房時,須提供近2年內連續繳納12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對在市區範圍內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不得在本市購買住房,購房時間以交易合同網簽備案時間為準,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通過補繳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購買住房。

以下為全文: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關於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意見

長安區、新華區、裕華區、橋西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按照"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和"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的總體要求,確保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調整居民購房政策

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申請購買首套住房時,須提供近2年內連續繳納12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對在市區範圍內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不得在本市購買住房,購房時間以交易合同網簽備案時間為準,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通過補繳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購買住房。

二、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

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至30%;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至60%;對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不予辦理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暫停發放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

三、調整住房商業性貸款政策

對於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居民家庭,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對已擁有1套住房且無購房貸款或貸款已結清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40%;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對購買第3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辦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

本意見自2017年3月18日起實施,適用範圍為長安區、新華區、裕華區、橋西區和高新區。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17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75

央行調查: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

央行3月21日消息,2017年第一季度,央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下季房價,27.2%的居民預期“上漲”,較去年四季度增加0.3個百分點;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22.9%, 較上季提高2.8個百分點。

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29.6%,較上季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44.1%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0.4個百分點。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61.5%,較上季下降6.1個百分點。其中,29%的居民預期下季物價將 “上升”,50.9%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8.6% 的居民預期“下降”,11.5%的居民“看不準”。

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52.6%,較上季回升0.7個百分點。其中,86.4%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變”,較上季提高0.5個百分點。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52.9%,較上季回落2個百分點。

當期就業感受指數為41.8%,較上季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13.6%的居民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9%的居民認為“一般”,37.4%的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未來就業預期指數為51.1%,較上季回升1.7個百分點。

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2.3%,較 上季回落0.1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 23.8%,較上季回升0.7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占33.9%,較上季回落 0.6個百分點。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托產品”和“股票”,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 49.2%、20.5% 和 19.3%。

被問及未來3個月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按照居民選擇比例由高到低排序為:旅遊 (30.3%)、教育(28.1%)、大額商品(23.5%)、醫療保健(23.3%)、購房(22.9%)、社交文化 和娛樂(17.7%)、保險(14.9%)。

52.2%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4.9%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對下季房價,27.2%的居民預期“上漲”;49.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0.6%的居民 預期“下降”,12.6%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22.9%, 較上季提高2.8個百分點。

而2016年四季度的調查結果顯示,52.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43.5%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3.9%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對下季房價,26.9%的居民預期“上漲”,50.1%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0%的居民預期“下降”,13%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74

山東:僅一成居民具備健康素養 男性比女性略懂“健康”

健康素養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你具備健康素養嗎?山東省衛計委今天(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每百人中僅有12人左右具備健康素養。

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於富軍介紹,健康素養使一個人能夠獲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務,並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以維持和促進自己的健康。

目前,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健康素養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考察: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識和理念;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是否具有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基本技能。

於富軍說,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的6.48%上升到目前的10.25%;山東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的8.16%上升到目前的12.0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兩個點,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但要與部分先進地區,比如京、津、滬、蘇、粵等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去年末,國家衛計委發布了《關於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20%,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要降低10%。

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山東省衛計委以縣為監測點,在全省12個市、16個縣(區)開展了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工作,數據表明,山東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2.08%,也就是平均每100個15~69歲的人群中,有12.08個人具備了基本的健康素養,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具備基本的健康技能。其中,城市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高於農村居民,男性高於女性,年輕的高於老年的,文化程度高的高於文化程度低的。

具體到數據上,城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9.78%,農村居民為7.98%;男性健康素養水平為13.07%,女性為11.07%;15~24歲、25~34歲年齡組高於其他年齡組,其中15~24歲年齡組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18.72%,25~34歲年齡組次之,為16.41%,55~64歲年齡組最低,為3.9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養水平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不識字/少識字者最低,為1.71%,大專/本科最高,為30.29%;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高於其他職業,其中,醫務人員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61.62%,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次之,為30.72%,農民健康素養水平最低,僅為6.7%。

於富軍說,從健康素養的3個方面看,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為18.98%、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為11.45%、基本健康技能素養為1.11%。結果提示,健康知識目前尚不能有效轉化為健康行為。

下一步,山東在普及健康生活方面將針對超重肥胖比例偏高,有吸煙酗酒、久坐不動、高鹽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完善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構建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

關於基本健康技能素養僅有1.11%,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宣傳處處長王恩建介紹說,這也就是說,1000個人當中僅有11人基本具備了健康技能。本次監測當中涉及到的健康技能包括煤氣中毒的處理、火災發生後逃生方法、燙傷後的處理、人工呼吸等。這個結果提示的是,在今後的工作當中,不僅要註意健康知識的普及,更要重視健康技能的培養,從而為健康行為的養成打下良好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37

珠海樓市限購升級:非本市居民購房需5年個稅或社保

珠海市政府4月8日發布公告稱,自4月8日起全市範圍內的所有戶型住房,全部納入限購範圍。非本市居民購房需5年個稅或社保。在現行限貸政策的基礎上,對於擁有住房和貸款不同情況的居民,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提高至不低於40%、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分別提高至60%、70%。

購房資格方面,要求無法提供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5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暫停在全市範圍內向其銷售住房。通過贈與方式轉讓住房後,須滿3年之後方可以再次購買住房;接受贈與的,必須符合本市的現行限購政策。居民家庭和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的住房,須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之後才能上市交易(轉讓)。

信貸政策方面,新規要求,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無住房但有已結清的住房貸款記錄,或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貸款已結清的,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4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繼續暫停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

以下為通知全文:

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我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珠府辦函〔2017〕79號

橫琴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各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保持和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力度,完善土地出讓機制

進一步推進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優化住宅用地出讓節奏和規模,平衡全市各區住宅用地出讓計劃,防止區域分化進一步拉大。加大共有產權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平衡市場供給。進一步完善全市各區域“招拍掛”出讓住宅用地的土地溢價率和人才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面積配建標準的設定工作,強化土地出讓工作的監管。

二、優化土地出讓模式,加強土地購置資金監管

研究試行“限地價、限房價”等新型土地出讓方式,穩定市場合理預期,促進土地市場理性穩定。

強化對土地購置資金的監管,提高競買土地保證金的比例,企業和個人競買土地保證金不得低於出讓底價的60%;企業和個人參與商品住房用地“招拍掛”前,承諾土地購置資金來源不屬於開發貸款、資本市場融資、資管計劃配資等,違反承諾的取消中標資格並沒收競地保證金。

金融監管機構嚴查企業和個人購買商品住房用地資金的來源,稅務部門嚴查偷稅漏稅行為,對存在違法違規的企業和個人以及金融機構,依法依規嚴厲處罰。

三、強化“限購、限售、價格備案”政策

(一)加強住房限購、限售政策。

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加強本市範圍內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房)限購、限售政策。規定如下:

1.全市範圍內的所有戶型住房,全部納入限購範圍。

2.無法提供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5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暫停在全市範圍內向其銷售住房。

3.通過贈與方式轉讓住房後,須滿3年之後方可以再次購買住房;接受贈與的,必須符合本市的現行限購政策。

4.居民家庭和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本通知發布之日起購買,下同)的住房,須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之後才能上市交易(轉讓)。

5.下列需購房的非本市戶籍的高層次人才,按非戶籍居民家庭標準執行購房政策,但不需要提供納稅和社會保險證明:

(1)新引進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廣東省領軍人才等;

(2)博士後研究人員;

(3)取得《珠海市青年優秀人才證書》的青年優秀人才;

(4)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

以上高層次人才由市人社部門認定並出具相關證明。

(二)加強商品房交易價格管理。

新建商品住房價格備案時,要嚴格按照調控政策規定的程序,對項目前期價、周邊價和區域價逐級進行比選,不得超越比對級次、比選高價進行價格備案。

四、加強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經廣東省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研究通過,對我市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作以下調整:

(一)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無住房且無住房貸款記錄的,繼續執行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的政策。

(二)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無住房但有已結清的住房貸款記錄,或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貸款已結清的,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4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

(三)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

(四)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繼續暫停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

五、發揮聯席會議聯動作用,建立長效機制

進一步加強市房地產市場調控聯席會議的工作力度,完善管理機構,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推進房地產市場的監測、分析工作,及時完善相關監管措施。

六、加大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力度

市房地產市場調控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市場監管,加強稅務稽查、工商經營檢查、金融檢查。產權登記、稅務、人社等部門要嚴格審查購房居民的購房資格,嚴厲查處規避限購政策、偷稅漏稅、虛假廣告、擾亂金融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整頓房地產中介市場,並積極指導各企業進行行業自律、誠信經營,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

開發企業、中介機構違反規定依法受到處理的處罰信息納入本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七、做好輿論宣傳工作

充分發揮輿論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的作用,加強對“房子住而不炒”的屬性以及房地產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倡導住房理性經營和消費觀念,禁止各類機構及個人利用公共平臺散布虛假消息及制造、傳播謠言,穩定市場預期。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4月8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