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將在全國鋪開 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首次浮出水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3/1000262.html
本周內,多份涉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文件已下發至保險公司,其中全國推廣版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等首次浮出水面。這意味著,在前期兩批試點之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即將在全國鋪開,保險行業費率市場化進程加速。
記者從相關渠道獨家獲悉,本周內,多份涉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文件已下發至保險公司,其中全國推廣版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等首次浮出水面。
這意味著,在前期兩批試點之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即將在全國鋪開,保險行業費率市場化進程加速。
有望上半年全面啟動
我國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始於2015年,為避免減少激進式改革所帶來的市場沖擊,率先選擇了監管基礎好、市場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分步驟、漸進式進行改革。2015年6月1日,黑龍江等6個省市啟動試點;2016年1月1日,試點推廣到天津等12個省市。
根據監管部門近期在內部會議上的表態:“爭取2016年上半年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施行新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而根據收到上述文件的財險公司人士透露,《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全國推廣版)》主要是在兩批試點的基礎上,制定了剩余18個地區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
按照改革方案,商業車險保費=基準保費×費率調整系數。也就是說,費率調整系數是影響商業車險保費高低的最關鍵因素,該系數下主要包括無賠款優待及上年賠款記錄(NCD)系數、交通違法系數、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等4個細分系數。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而言,NCD系數是決定他們車險續期保費上浮或下滑幅度的關鍵因子。對比改革前後NCD系數後發現,改革後,駕駛行為良好、以往賠款次數少或零賠款的車主,可以享受到更大幅度的保費折扣優惠;而賠款次數超過1次以上,保費上浮的幅度就會大於以往。
此舉改革,意在通過將過往賠付記錄與續期保費折扣相掛鉤,並細化“獎優罰劣”等級劃分,來遏制出險率、降低理賠成本,同時激勵車主主動控制風險、提高社會安全駕駛水平。
北京深圳廈門三地微調
值得註意的是,記者在對比後發現,在全國推廣版方案中,北京、深圳和廈門三地的方案與總體方案略有差異。這主要源於上述三個地區早期就開始了商業車險改革的探索,因此基準費率方案在整體框架與全國一致的基礎上,對“NCD系數”和“自主系數”進行了微調。
微調之處體現在北京、廈門的NCD系數在全國基礎上向兩端延伸與細化。即對低風險客戶而言,全國推廣版方案中最優惠的一檔是“連續3年沒有發生賠款”,相對應的優惠系數是0.6,但在北京和廈門的方案中還增加了連續4年、5年沒有發生賠款,相對應的優惠系數分別是0.5、0.4;反之,對高風險客戶而言,在全國版“上年發生5次及以上賠款”的下限基礎上,又增加了上年發生6次、7次、8次、9次、10次和10次以上賠款的檔級,相對應的懲罰系數分別為2.15、2.3、2.45、2.6、2.75和3倍。
而深圳地區車險費率改革方案所調整的主要內容,一是放寬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的浮動範圍,兩個浮動範圍均由0.85-1.15放寬到0.75-1.25;二是繼續保留沿用深圳地區原有的交通違法系數。
在業內人士看來,車險費率改革向全國鋪開,有望實現消費者與保險公司雙贏局面,這從試點地區改革成效中可窺一二。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的數據顯示,一方面,改革使消費者普遍獲益、投保積極,大多數消費者支付的商業車險保費同比有明顯下降,試點地區車險保費增速在改革後呈逐月上升趨勢。截至2015年底,首批6個試點地區商業車險單均保費為3439元,平均為每位車險消費者節省7.70%的保費支出;車險續保業務中,約77%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下降,只有約23%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上升。
另一方面,改革促使保險公司經營水平提升,試點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較改革前下降明顯。上述數據顯示,2015年末,首批6個試點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為93.55%,同比下降1.83個百分點,較改革啟動前下降2.71個百分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給特斯拉造電池的松下 明年將在中國投產汽車電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336.html
4月26日,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期間舉行的松下車載事業交流分享會上,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汽車電子系統公司總經理久田元史向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透露,松下在大連設立的汽車電池工廠將於2017年投產,預計到2020年松下在中國的汽車電子業務(車載事業)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

在華設全球第二家汽車電池廠
松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電池供應商,與特斯拉在美國設立了汽車電池合資工廠。因此,松下這次在中國設立汽車電池合資工廠,尤其引發行業的關註。
據久田元史介紹,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環保車輛制造需求,松下邁出了車載事業的重要一步,與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
“該公司將於2017年正式投產運營。屆時,憑借松下在車載電池生產和質量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將與各汽車企業開展密切合作,以求充分滿足中國的車載鋰電池需要。”久田元史說。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樂觀。據久田元史介紹,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為36.6萬臺;松下根據《中國制造2025》預測,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的平均增長率將高達131%,預計到2020年達到143萬臺。
為此,松下積極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將包括車載用電池的設計、制造、銷售、售後服務以及進出口業務,產品是環保車用的鋰離子電池。該公司資本金為2.73億元,由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和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各占50%的股權。
2015年,松下在中國的車載事業銷售額構成中,汽車數碼、顯示、音響等關於舒適類產品收入占比68%;汽車攝像頭模塊、智能車鎖等關於安全的產品收入占比29%;汽車環保新能源的產品收入占比僅為3%。
隨著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明年投產及逐步發展壯大,久田元史預計,到2020年,松下在中國車載事業的收入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舒適類產品收入占比減少為42%;安全類產品收入占比減少為8%;鋰離子電池、模塊、系統、EV繼電器等環保新能源的產品占比擴大到50%。
汽車電子業務成新增長點
在普羅大眾眼中,松下是一個知名的家電企業,其實松下已經從B2C(面向消費者的事業)領域向B2B(面向商家的事業)領域擴張,作為松下B2B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載事業在規模和質量上的提升已成為松下發展的有效動力。
2015財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松下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7.6萬億日元(約3974億元人民幣),其中家電、住宅事業、車載事業、B2B解決方案事業的銷售額將分別為2.1萬億日元、1.3萬億日元、1.3萬億日元和2.9萬億日元。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大澤英俊介紹說,伴隨著家電和B2B事業的不斷成長,預計到2018年度松下創立100周年時,松下的銷售額將達到8.8萬億日元,其中家電、住宅事業、車載事業、B2B解決方案事業的銷售額將分別為2.3萬億日元、1.6萬億日元、2萬億日元和2.9萬億日元。
目前,松下在華事業的收入中,車載事業的收入只占10%,但未來成長空間很大。所以,松下已把車載事業作為新增長點來進行積極的投資。如,設立了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載電池;在蘇州設立了環境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載尾氣顆粒捕集器;在北京設立了松盛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相關的解決方案,等等。
大澤英俊還表示,“松下將中國定位從‘世界的工廠’轉變為‘巨大的成長市場’,並將不斷思考怎樣才能協助中國解決大氣汙染、交通擁堵、能源緊張、老齡化等課題,並以此為中心開展經營活動。”
Panasonic株式會社(松下)董事兼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社車載銷售本部本部長永易正吏說,為了實現2018年度松下車載事業收入2萬億日元的目標,松下將強化在全球開發生產車載電池的體制,2016年美國的松下汽車電池工廠將開始生產,2017年中國的松下汽車電池工廠也將開始生產,而松下將會在日本增強汽車電池開發人員的力量。
除了發力汽車電池,松下在去年6月還對世界第三大汽車側視鏡廠商Ficosa出資49%,並加快雙方的開發合作。
永易正吏充滿信心地說,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的需求從2015財年到2018財年將有8%的增長;而松下車載事業銷售額的目標是從2015財年到2018財年增長17%。“在成長的市場中,我們的銷售要實現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長率”。
諾基亞與上海貝爾將在今年夏末完成合並 裁員勢必展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790.html
5月16日,負責諾基亞中國和上海貝爾合並後運營的諾基亞大中華區總裁王建亞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諾基亞中國和上海貝爾的合並預計在今年7、8月份完成。
“談判非常順利,在7、8月份的時候會告一段落,把合資公司成立起來。”王建亞說。

去年4月15日,諾基亞宣布與阿爾卡特朗訊合並,這一按照銷售額排名的全球第四電信設備商和全球第三電信設備商合並案,不僅創造了新的行業競爭局面,也因合並裁員等受到關註。
上海貝爾是阿爾卡特朗訊和中方國有資本成立的合資公司,其中阿朗持有50%加1股股權。去年8月28日,諾基亞宣布與中國華信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成立一家NokiaShanghaiBell合資公司,新合資平臺擁有資產包括阿朗持有上海貝爾股權,同時也整合諾基亞中國電信設備業務。
不過隨著兩家公司進行整合,裁員也將同時進行。今年4月,諾基亞宣布“作為全球協同增效轉型計劃的一部分”開始裁員,涉及30個國家。有未經諾基亞證實的消息稱,諾基亞將裁員1萬到1萬5千人,超過全球員工總數的10%。
隨著諾基亞中國電信設備業務和上海貝爾合並進行,王建亞確認Nokia ShanghaiBell會配合諾基亞全球開展裁員,至於人數等細節,他表示在評估當中,今年1月份以來,雖然在法律上仍存兩個實體,但整合兩家公司部門和人員、合並運營已經展開,“兩家公司合並,為了達成一個效果必須要做(裁員),任何裁員部分都會根據中國法律進行溝通,跟工會也會溝通。”
目前,上述兩家公司在中國有2萬名員工,其中在杭州、北京、成都、上海、南京、青島6個研發中心擁有1萬3千名研發人員。而王建亞也表示,在裁員同時,諾基亞也會針對5G等新技術招募人員。
最近,諾基亞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期財報,這是諾基亞與阿朗合並後的首份財報。諾基亞當季凈銷售額同比下降8%,其中業績下降主要受到超寬帶網絡業務(移動網絡為主導)同比下降12%,環比下降27%影響。諾基亞還表示其中國區第一季度凈銷售收入為5.72億歐元,同比出現中個位數下跌。
王建亞對此認為,整個市場處於疲軟狀態,諾基亞對此已有預測和做出應對,“我們預測跟整個市場的下降差不多,市場份額並沒有掉,(實際上)我們看我們所有的客戶,還有稍微增加一點。”而在全球度過4G建設高峰期後,諾基亞也將目光瞄向其他增長領域和未來的5G市場。
和其他設備商一樣,與4G擦肩而過的新諾基亞更希望5G提前到來,並發掘其中的商機,“不要去預測什麽時候5G能真正在市場上去部署,關鍵是在目前這個物聯網的環境中我們已經去使用,今年我們就會在中國試點運行物聯網的技術,”諾基亞中國區移動網絡事業部負責人Marko表示,“我們認為5G技術的標準化工作,和實際部署工作是並行的關系。”
俄羅斯將在“經濟底部”徘徊多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178.html
在俄羅斯政府高官看來,當前的俄羅斯經濟正處於下行周期的底部。不過,“底部狀態”會持續多長時間,仍然需要結構性改革的努力。
5月23日,俄羅斯總統經濟委員會會議即將舉行,會議將會聽取前財政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以及經濟發展部長阿列克謝·烏柳卡耶夫的報告。
根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的觀點:“即便是在石油價格高企——也就是高於50美元/桶的情況下,回到過去5-7%的年增長速度也是不可能的。”這一判斷與世界經濟深度結構性調整並進入“新常態”有關——2016年4月,烏拉爾原油均價保持在39.63美元/桶,而經濟發展部對未來三年的預測是40美元/桶。
不過,在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看來,顯著性的經濟衰退已經終結。“目前,俄羅斯經濟處於停滯狀態,顯著的衰退過程已經結束,經濟周期處於接近底部的位置。在某些方面已經可以看到複蘇跡象,而且可以在中期持續下去。”
用投資提高潛在增長率
根據俄羅斯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一季度俄羅斯GDP同比下降1.2%。2015年GDP跌幅為3.7%。根據官方預測,2016年經濟跌幅將收縮至0.2%,2017年就將重新開始經濟增長。俄羅斯經濟發展部認為,當前俄羅斯潛在增長率為每年2%,但在有效利用勞動力資源並刺激投資的情況下,增長率有可能提高至4%。
“潛在增長率目前處於2%的水平,在最近幾年我們就可以回歸到這個軌道。不過,俄羅斯無法容忍這樣的增長速度,因為這將會降低我們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降低經濟競爭力、同時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經濟發展部也認為,通過對勞動力資源、投資積累和生產率的提高,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投資是尤為重要的一環。經濟發展部認為,未來數年俄羅斯的投資增速需要維持在每年7%-8%的水平。
經濟發展部認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積極的投資政策,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上:設立和支持投資資源、設立條件將儲蓄轉化為投資,通過國家支持的機制刺激投資積極性。而在俄羅斯前財政部長、俄羅斯總統經濟委員會副主席阿列克謝·庫德林看來,俄羅斯企業應該更加積極地將自有資金投資於經濟中。
“今天在企業的賬戶上有很多自由的資源。也就是說自由資金是存在的,甚至要比銀行的貸款還要便宜,因為這是企業的自有資金。但這些錢沒有用來投資。”
副總理鼓勵買房
除了投資,居民消費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勵。近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伊戈爾·舒瓦洛夫明確鼓勵了俄羅斯居民們購買住房。
“如果居民希望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那麽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經濟型房屋的價格已經不會再上漲。市場上有著良好的條件,銀行也在提供抵押貸款。”
舒瓦洛夫也指出,消費的動態意味著俄羅斯經濟有能力適應複雜的條件,也擁有增長的潛力。“我們將會度過複雜的時光。我們會看到,經濟已經適應了最複雜的條件,將會實現我們的雄心——穩定和持續的高速增長。”
舒瓦洛夫表示,目前已經可以看到俄羅斯經濟的第一批增長信號。“我們觀察著人群的積蓄,觀察居民們如何在食品和工業商品上消費。如果我們去看失業率,那麽現在這個數字是5.5%,處於相當低的水平。”
庫德林:俄羅斯需要有決斷力的結構性改革
不過,在庫德林看來:如果俄羅斯政府無法進行有決斷力的結構性改革,那麽俄羅斯經濟仍然將在“底部”徘徊更長的時間。
庫德林強調,在當前的俄羅斯經濟中缺乏國家層面有決斷性的措施。“我認為,我們今天的經濟缺乏某種決心。我們一直在拖延重要的改革。這也是經濟增長一直被拖延的原因。”“當前,我們國家最重要的願景就是經濟增長。但實現經濟的增長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不是連續不斷地吹泡沫,這會導致一些複蘇,然後又再次崩潰。”在庫德林看來,今天俄羅斯經濟中的許多舉措,實質上就是在用國家的資金刺激短期的增長,但沒有考慮長遠的增長。
顛覆金融格局?區塊鏈將在股市大顯身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810.html
一年來,比特幣背後的核心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受到全球關註,各大金融機構更是砸下重金對其進行研究,其中便包括悉尼證交所(SSX)。
SSX和比特交易實驗室(Bit Trade Labs)近日發布聲明,宣布將合作開發基於區塊鏈的股票市場結算和登記系統,使得實時結算和登記(T+0)成為切實可行的願景。
眾多國際投行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設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麽區塊鏈每年節省的成本可能超過60億美元。但是,區塊鏈技術要在金融等監管嚴格的領域真正普及,預計還要近10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從OTC(場外交易)市場開始小範圍嘗試,再逐步推開。
當前,中國央行、證監會、交易所也在積極探究區塊鏈在證券交易、銀行結算方面的可行性。
當然,現在已經湧現出不少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和信用管理系統,這較於證券交易更易於實現。
悉尼證交所SSX向區塊鏈進軍
“T+0將提供諸多益處——消除抵押風險、提高交易速度和交回部分主動權給券商和市場參與者,而不是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向其他交易所支付費用,”悉尼證交所副主席、寶澤金融集團董事局主席王人慶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從OTC市場開始,等成熟了再推廣至整個交易所,同時這項技術屆時也可以服務其他國家的交易所。”
值得註意的是,即使是在美國,其實行的也是T+3結算制度,為各界所熟知的T+0僅是指交易制度,並不代表資金、股票到賬。
SSX是澳大利亞主板證券交易所,始終致力於協助中國企業赴澳洲上市。SSX采用納斯達克(NASDAQ)的OMX交易系統,今後將實現澳元和人民幣進行交易,並適時推出人民幣板塊,規避匯率風險,這也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SSX表示,據監管方和市場參與者的認可度和參與度,此次合作的目標是在數月內為SSX的私人財富市場網絡和在2018年年初為該所的股票市場實施區塊鏈解決方案。
王人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將首先為SSX開發區塊鏈解決方案,“但我們還打算使其可供其他市場使用,秉持開放式接入的理念。我們的主要驅動力是提高效率和節省我們的市場參與者和經紀人的成本。”
就效率和成本而言,此前高盛在研究報告中稱,如果股票交易引入區塊鏈技術,不僅能減少交易結算中的差錯,還能讓全球每年節省60億美元成本。
“通過在買方客戶、經紀商、托管行以及美國存管信托和結算公司(DTCC)中間,減少重複的和需要人工確認及協調的交易,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在美國將能每年節省20億美元成本(顯性成本和經濟成本)。”高盛分析師James Schneider等人在報告中寫道。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設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麽每年節省的成本可能超過60億美元。
對於SSX這個新晉交易所而言,研究區塊鏈技術的動力可能更大。“澳洲最大的證交所澳洲證交所(ASX)有2200多家企業上市,其中結算清算收入約占30%,美國三大交易所也是如此,因此可能短期內研發並使用新技術的動力不大。”
與眾多國際投行的觀點相似,王人慶也表示,區塊鏈技術要在金融等監管嚴格的領域真正普及,還要近10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從OTC市場開始小範圍嘗試,再逐步推開。”據他介紹,現在已經湧現出不少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和信用管理系統,這較於證券交易而言更易於實現。
實現實時結算和登記(T+0)?
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區塊鏈在股票交易中的想象力的確巨大。其實,股票交易指令的執行環節較為簡單,而交易指令執行後的結算和清算環節則相當繁複,因此區塊鏈最大的用武之地可能就是實現實時結算和登記(T+0)。
以美國為例,美國證券結算制度為T+3,此處T+3強調的是,在美國賣了股票要3天後才能拿到錢;而中國A股市場T+1強調的是當天買的股票不能賣。
“區塊鏈卻能將效率提升到分鐘級別,這能讓結算風險降低99%,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和系統性風險。”王人慶告訴本報記者,在區塊鏈上,交易被確認的過程就是清算、交收和審計的過程。區塊鏈使用分布式核算,所有交易都實時顯示在類似於全球共享的電子表格平臺上,實時清算,效率極大提升。
高盛也認為,股票交易的結算和清算過程中,區塊鏈技術能夠減少甚至消滅交易差錯,並能夠優化後臺流程、縮短結算時間。一般而言,這些細節的確認由多個參與方(DTCC、托管行、經紀商和客戶)在整個交易周期的多個時點進行。如果區塊鏈能在這些參與方中完全加以應用,其中很多屬性可以打包進智能協議,從而變成交易指令執行之前的要求,而不是在交易後要求多個參與方核驗並同意。
有跡象顯示,股票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已經對證券交易基礎設施的容量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很多人開始擔心,如果不徹底改革現行的股票清算交割系統,將很快造成系統容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些顯然是證券監管層擔心的重要問題之一。有鑒於此,全美證券協會目前正在推動將證券交割制度由原來的T+3修改為T+2或者更短。
2015年,美國T+2工業指導委員會(ISC)制定了一份白皮書,倡導在2017年第三季度引進T+2結算制度,並試圖獲得監管方支持。多位美國證監會(SEC)委員不久後對此表示支持。
ISC稱,縮短結算周期會給予交易更多的確定性、安全性,並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這將有助減少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減少順周期保證金要求和流動性需求。結算周期縮短將會有助於改善整體證券市場的效率,將美國與全球市場同步聯系在一起,以促進金融穩定。”ISC主席Marty Burns表示。
當前,24個歐洲市場都在2014年夏天開始向T+2制度過渡。縮短一個工作日的結算周期有助於降低整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保證券商的資金自由度,也有益於投資者。
區塊鏈到底是什麽?
即便是說到這里,不少受眾仍然對於抽象到極致的區塊鏈困惑不已,比特幣至少存在一個圖形,但區塊鏈可謂是“無形”的強大存在。
“其實,一般受眾不用過多考慮區塊鏈究竟是什麽。隨著該項技術不斷成熟,就例如微軟Windows系統,如今還有人會想探究它背後的運作方式嗎?”區塊鏈創業團隊BITSE的CEO錢德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前,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北京艾億新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對區塊鏈給出了一系列相當直白易懂的解釋。
張家林表示,區塊鏈是一個開放式自治賬薄系統(open autonomous ledger)。首先它是一個賬薄系統,按照複式記賬方法記錄了所有的交易數據——每一個單位的貨幣“從哪來,去過哪”的全部詳細歷史數據。開放式是指其存儲的數據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除了交易主體的隱私信息采用加密方式以外,任何人都可以查詢其中的數據(加密的數據獲得授權後也能看到)。“自治”是指系統是按照公開的算法、規則形成的自動協商一致的機制基礎上運行的。以確保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的準確性、真實性。
至於區塊鏈的記賬方法,其實區塊鏈記錄了從第一個“貨幣元”交易發生開始的所有交易紀錄,每筆交易都是按照複式記賬法進行記錄。由於任何一筆交易的借方、貸方的複式記賬記錄都保存在一起,每筆交易的貸與借之間形成的會計關聯關系: 一筆交易中的貸方總能夠對應到之前一筆交易的借方。所有的交易就通過複式記賬的會計關聯成“鏈狀”結構。這樣就能夠對每個“貨幣元”的身世檔案有很精確的描述:由於複式記賬的好處, 從當前最新記錄開始,逐級向過去回溯的倒推方法,就能針對每個“貨幣元”,不僅知道它“去過哪”——這個“貨幣元”都經歷過哪些交易, 還可以知道它“從哪來”——追溯到它的源頭“出處”。
由於每個“貨幣元”的身世檔案都很清楚,這樣就給識別和驗證交易帶來非常大的便利。
例如,張三要支付李四100“貨幣元”,李四就可以對張三的這100“貨幣元”的身世檔案進行查詢,李四追溯到這100“貨幣元”是有源頭“出處”的,而且最新的交易顯示,這100“貨幣元”的最新擁有者是張三。李四就放心可以收到這筆錢了。如果李四追溯不到這100“貨幣元”的源頭,說明這100“貨幣元”不是合法生產出來的,張三就不應該擁有此100“貨幣元”,這樣的交易被認定為非法而無法獲得執行。只有那些可以追溯到源頭“出處”的“貨幣元”交易才被認定為合法並獲得執行。被驗證過的所有交易被永久性的存在區塊鏈中。
張家林也表示,隨著交易數量的增加,采取上述方法對當前的每個“貨幣元”的交易都查詢身世檔案進行追根溯源的話,由於需要回溯的“交易鏈”很長,按照上述方法來驗證一筆交易將會非常耗時,區塊鏈采用了非常巧妙“分塊”的方法解決了該問題。
所謂“分塊”,即把發生在某段時間內的交易打包成一個“區塊(Block)”,每個區塊保持著前、後區塊的鏈接指針。由於區塊是按照時間順序遞增產生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增加一個新的區塊,這個區塊和上個區塊鏈接起來,所有區塊就形成了“鏈”狀結構。
因此,區塊鏈可以看作一個可以無限“增加頁數”的巨型賬薄,每個區塊可以看作是這個賬薄的“一頁”,“每頁”賬薄記錄了1筆或多筆交易。每增加一個區塊,區塊的堆高(Height)就增加。
楊元慶:聯想手機將在中國重新起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043.html
穿著商務休閑格子襯衫、米色棉布休閑褲的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希望帶來一場完全不同的發布會。
北京時間6月10日淩晨,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想全球科技創新大會(Lenovo Tech World’16)上,聯想發布了兩款在技術上有明顯突破的手機產品,與國內跑分、秀大屏和比價格等環節基本雷同的手機發布會體驗截然不同。
聯想此次推出Moto系列手機,利用MotoMods的模塊化設計的Moto Z(摩磁)系列,通過配置不同模塊,實現不同的功能。作為突破創新的模塊化手機,Moto Z 手機不僅僅是手機,可以瞬間變成投影、音響等全新功能,甚至成為電腦的外設,手機形態的全新擴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MOTO Z團隊還在研發相關的模塊,今年夏天將從美國市場開始發售。
作為這次聯想全球科技創新大會推出的重量級產品,聯想推出了全球首款AR(增強現實)手機—Lenovo Phab 2 pro。《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最新的Phab 2 pro電池容量達到4050毫安,售價499美元,將於今年9月出售。未來Tango技術智能手機可能廣泛應用於教育、工程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作為聯想的合作夥伴,英特爾CEO 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現場用使用了英特爾CPU的聯想主機來連接Oculus打起了VR遊戲。《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展示使用了英特爾CPU聯想主機可以很流暢的玩VR,科再奇和楊元慶還在現場玩起了遊戲對戰。楊元慶還開玩笑說,如果他打贏了,英特爾需要給聯想更多的折扣。
“我們做智能手機的信心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做智能手機的戰略從來沒有改變過。”楊元慶隨後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在發展智能手機業務過程中有一些坎坷,但聯想是一個非常執著的公司,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這一次,聯想提出要成為更加以用戶為中心的公司,實現設備和雲的深度整合,並強調了聯想未來科技的三大支柱:設備創新、設備+雲的連接、以及雲基礎設施。
不過,楊元慶補充設備是聯想的“命根子”,所有的業務都是在聯想設備的基礎上。
對於聯想在手機業務上此前遭遇的不順,楊元慶沒有回避。
業內給於聯想在手機市場上摔了一個跟頭的評價,楊元慶將這個跟頭的範圍定義在中國市場,他分析原因主要是運營商減少定制機補貼,“聯想手機從運營商市場占比從50%掉到30%”,而聯想當時在運營商之外的中國開放市場表現得還不夠好。
如今的時間點被楊元慶定義為聯想在中國手機業務上重新起步的時刻。聯想在業務轉型上做了一系列的布局,比如,放棄在運營商低端產品上的投入,集中精力把產品線從低端做到中高端,市場則從運營商為主導轉向開放市場為主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聯想的手機產品體系有Moto、ZUK和樂檬。其中Moto定位高端,ZUK覆蓋中端,樂檬定位低端。
“今年一季度聯想在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的下降,大家覺得擔心,但是我看重的是聯想現在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來做好產品。”楊元慶表示,聯想的手機業務有清晰的路線,也有專業的團隊,聯想現在對在中國手機市場打翻身戰有信心。
對於外界將聯想在研發上的投入與華為、諾基亞相比,楊元慶表示不能理解,他認為對標的企業應該是戴爾、宏基,“甚至跟蘋果是差不多的,費用率相近”。
從聯想手機的發展路徑,楊元慶談到了聯想的國際化。他提到,聯想手機在海外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如巴西、印度、印尼、俄羅斯排名都較為靠前。楊元慶認為自己做CEO給聯想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把聯想一個從中國公司變成一個國際公司。
據了解,如今聯想的收入70%由海外市場貢獻,30%由中國市場創造,但從員工構成上,聯想的高管、研發員工構成基本上都做到了中國和海外市場“一半一半”。
此外,楊元慶較為自豪的聯想有大規模並購整合的經驗。
在對Moto的整合宣布18月後,楊元慶的感慨是即使有對IBM業務整合的經驗,這一次整合Moto里面的酸甜苦辣也是不少。“如果讓我們重來一遍也許可以走得更快些,避免一些彎路,但有時候有些事情不能避免。”楊元慶表示現在已經找到了整合Moto業務的命門,接下來的整合會更加有的放矢。
英國首相卡梅倫:新任首相將在周三上任

據BBC報道,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Theresa May(特蕾莎·梅)將是下一任首相,她將獲得我的全力支持。
卡梅倫說,他將在7月12日主持最後一次內閣會議,英國將在7月13日深夜之前迎來新首相。
此前,英國國會議員Leadsom已宣布退出英國執政黨保守黨領袖的競爭,這也意味著Theresa May成為該職位唯一候選人,極大提高了其接替卡梅倫成為英國下任首相的可能性。
中國將在南海搞個大工程,它的作用比航母大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在7月14日摘選的一條消息稱,中國科技人正在撐起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脊梁。隨著中國海上民用核動力技術成熟,中國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動力平臺及破冰船。
消息稱,中國首艘海洋核動力平臺即將在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渤船重工進行總裝建造,而中船重工未來將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

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效果圖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哲達曾於1月27日表示,中國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即海洋核動力平臺)正在規劃中。中國致力於建設海洋強國,所以海洋資源一定要充分地挖掘利用。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而得到動力。這種動力強大而持久,使得目前可供開發利用的其他動力在其面前都黯然失色。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將為中國南沙島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長期以來,由於電力供應問題,南沙島礁駐島官兵淡水供應得不到保障,只能通過小船往島嶼上送桶裝水。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造將支撐起中國對南海地區進行實際控制、商業開發的能力。未來,得益於南海電力和能源系統建設力度加強,中國將加快南海地區的商業開發。
官方資料顯示,海洋核動力平臺屬國內首創,平臺技術可填補中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實現批量建設後,預計每座海洋核動力平臺的投資約為20億元。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總造價大約為400億元,比打造一個航母艦隊造價便宜。而《中國證券報》在年初引述中國中船重工七一九所副總工程師朱涵超的話說,中船重工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投資約為30億元。
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中心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機構。該研發中心由位於湖北的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發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等單位共同組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為中核集團旗下單位。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在2015年5月的第三屆能源論壇上,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多用途模塊化小堆總設計師宋丹戎透露,用於海上石油開采方案的浮動式核電站ACP100S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其設計、試驗、關鍵設備研制等環節均已貫通,可很快具備工程應用條件。
而中船重工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該公司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這將為實現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國家發改委在複函中同意中船重工設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時表示,根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精神和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按照《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範工程管理辦法》要求,支持中船重工申報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
第一財經記者在今年早些時候從有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2月26日在武漢舉行的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相關工作推進會,旨在推進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設。會議表示,要建設一批能夠滿足渤海等海域資源開發需求的海洋核動力平臺。
出席上述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相關工作推進會的一位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先進核電科技成果將應用於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設。
目前,俄羅斯等國家已經擁有多座海洋核動力平臺。《中國海洋報》曾在2014年引述中船重工七一九所所長楊金成的話介紹,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蘇聯、日本、德國等國家就利用其成熟的核動力艦船技術,開展民用核動力船舶的研究,分別建造了多艘核動力商船和核動力破冰船。目前,俄羅斯擬建造8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其濱海城市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工程等提供能源。
母嬰童市場規模將在五年內翻倍 媽媽們都把錢花哪了
2016年7月21日,羅蘭貝格發布《中國母嬰童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估算未來五年的中國母嬰童市場(包括孕婦產品、嬰童產品、孕婦服務和嬰童服務)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8萬億元發展至2020年的近3.6萬億元。報告還指出,隨著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產品與服務融合、線下與線上融合成為母嬰童零售渠道的發展趨勢。事實上,隨著中國孕嬰童市場持續快速發展,同時消費者需求與理念加速升級,更青睞差異化和高品質產品。
羅蘭貝格的調研結果顯示,受中國全面“二孩”政策和新時代父母消費升級的推動,未來五年,中國母嬰童市場需求將持續呈上升態勢。其中,嬰童(-1~14歲)產品及嬰童服務將保持主導地位,預計2020年的市場容量將分別約達1.7萬億元和1.74萬億元,市場增速將分別約達12%和17%。食品和服裝在嬰童產品市場中占比較高,預計2020年將共占其67%的份額;教育在嬰童服務市場中所占份額最大,到2020年約占其35%份額。

在消費水平方面,嬰童年齡、家庭收入以及市場層級均會導致消費差異。當前,全國母嬰童市場年人均消費約為7748元,其中母嬰童產品年人均花費約為4299元,服務的年人均花費約為3449元。2015年,每個城鎮嬰童的消費達11197元,其中約39%為服務類消費。嬰童年齡越大、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城市市場層級越高,服務類消費的占比就會越大。
在銷售渠道方面,母嬰童市場線上渠道的占比預計將由2015年的32%增至2020年的40%,雖然增長迅速,但線下渠道仍是主流,並會隨著中國購物中心的擴張而進一步發展。在線下渠道的各種業態中,母嬰專賣店有望於2020年躍升為第一渠道,占40%的線下市場份額。而在線上方面,渠道呈現模式多樣化趨勢,綜合性網購平臺以40.5%的份額占據相對優勢,移動端預計將約占2020年網購市場的一半份額。
報告還指出,在母嬰童行業,產品與服務融合。出於母嬰童消費習慣,無論是在產品與產品之間,還是產品與服務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的連帶售場景。因此,一站式購買與體驗式消費成為母嬰童消費群體日益重要的渠道選擇影響因素,並且有助於控制消費者時間成本,以及提高渠道信任度和客戶粘性。調研結果表明,80%的消費者表示,在接受母嬰童服務時可能購買其他母嬰童類產品,或在購買產品時可能消費服務。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渠道商正在不斷向著提供全品類產品及服務的方向邁進。
母嬰童公司廣生行COO向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品與服務並重是未來母嬰童行業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廣生行也於近日宣布開始發力母嬰服務領域,計劃在未來3~5年內在全國一線城市開設孕產嬰護理生活館,可以將廣生行的產品與服務能夠結合起來。
此外,隨著消費者購買渠道日趨多元化,中國孕嬰童市場已進入全渠道競爭。報告指出,母嬰童市場消費者日益會根據不同產品/服務品類來選擇不同的消費渠道,而非僅依賴於單一渠道。同時,考慮到母嬰童的產品/服務類別以及消費渠道會隨著嬰童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為覆蓋消費者的全部周期,品牌商和零售商需要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向全渠道方向拓展。向超也表示,在互聯網營銷領域,廣生行正在與互聯網人才和團隊合作,將官方網站、手機App、O2O渠道、官方微信等外部渠道建立完備並逐步完善,通過統一的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統一的服務。

調研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消費者在購買母嬰童產品時會同時考慮線上和線下渠道;目前1/3的消費者使用過線下零售商開發的App,這說明渠道商的全渠道拓展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消費升級趨勢在母嬰童行業非常明顯。以嬰幼兒奶粉為例,在第16屆CBME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眾多嬰幼兒奶粉廠家開始發力超高端奶粉甚至有機奶粉,惠氏也憑借在高端奶粉的啟賦迅速占領中國市場,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奶粉品牌。展會上,澳洲最大有機奶粉企業貝拉米中國區市場銷售總監洪炯歐向記者表示,目前,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本土消費者對有機奶粉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很多國內外企業加入到有機奶粉競爭中來,但行業存在一定的魚龍混雜,有機認證尤為重要。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認為,有機奶粉在中國屬於高端產品,如果在原產地國家有銷售歷史或者全球同步上市,再加上過硬的資質,該類產品根本不愁賣,通過配方註冊後,市場前景會更好。而從渠道上來看,由於定位高端,終端零售價格不會很低,加上嬰童店渠道對高毛利的需求,會受到一些渠道的歡迎。但由於全球供應、生產量應該比較少,貨源供應空易出現斷貨,整體增長速度不會太快。
萬達院線新增150家IMAX影院 將在六年內陸續建成
8月2日晚間,萬達院線發布公告稱,公司於8月1日與IMAX中國(香港)有限公司、愛麥克斯(上海)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合稱:IMAX公司)就租賃IMAX影院系統和特定商標的許可簽署協議。雙方約定,將在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150家IMAX影院。
根據協議,從明年開始,這批影院將在六年內陸續建成並分布於中國各地,其中110家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安裝。這也是IMAX公司成立以來,接到最大的一筆訂單。
IMAX公司是世界一流的娛樂科技公司,專門致力於不斷創新電影放映和制作技術。IMAX影院為觀眾提供視聽更震撼、視野更寬廣的電影體驗。IMAX觀影體驗源自清晰細膩的電影畫面,強大的數字音效以及量身定制的影院建築結構。
實際上,萬達院線與IMAX公司合作已久。自2007年,萬達院線就在東莞開設了首家IMAX影院。彼時,萬達院線還沒上市,作為大連萬達集團旗下負責院線業務的子公司,就與IMAX公司保持著密切合作。至今,萬達院線旗下運營超過160家IMAX影院,成為亞洲最大的電影院線。
而上述協議,也意味著未來萬達旗下IMAX影院數量增加70%以上,達到360家。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