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捐贈,我們出錢,同時代為管理。我們承諾,保證(基金投資)年收益率不低於5%;如果不足5%,則由我們的自有資金補上。」
2012年9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民大學)畢業校友、「私募大佬」裘國根向母校捐贈2億元人民幣。
前不久的9月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召開機構投資者閉門會議,國內三家陽光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第一次被邀請參加,裘國根創辦的重陽投資就是其中一家。
在更早之前,裘國根的師弟,也是重陽投資當初的合夥人李旭利因就職交銀施羅德基金時涉「老鼠倉」案被正式逮捕,但在2012年6月開庭審理時當庭翻供。此案依然懸在半空,尚未有定論。
現年43歲的裘國根,出生在浙江紹興。1987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攻讀投資經濟專業,1993年從該校研究生畢業。
畢業後,拿著求學期間賺來的1萬元和借來的5萬元,裘闖蕩深圳資本市場。1996年自己成立投資公司專業炒股,替人理財,2001年轉戰上海,2006年大舉殺入招商證券法人股,裘國根事後大賺二十多億元。
目前,其掌控的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超過100億元,而他自己在2011胡潤百富榜上的財富為20億元。他自稱在過去二十年的股市投資中「從未犯過大錯」。
向母校豪捐使裘國根成為話題人物,有人讚賞,但也有人評價為「贖罪之舉」。
裘國根為什麼會進行豪捐?這些捐贈究竟將怎樣使用?面對種種質疑,他如何進行自辯?2012年9月28日,南方週末記者在上海專訪了裘國根。
「刻意做點事」
南方週末: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籌劃捐款事宜的?捐款的出發點是什麼?
裘國根:我和人民大學現任的領導班子如校長陳雨露、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程天權等都比較熟,2011年底我們開始談論此事,一直到2012年5月才敲定捐贈的具體數字和用途。一開始談過捐1億,後來提高到2億。
之所以提高捐贈額,是因為原來只是想推動人才培養,但這是一個長期見效的事情,短期內(人民大學)需要的還有校園改造等。現在的分配是9000萬元用於前者,7000萬元用於後者,還有4000萬用於提升人民大學的國際化水平。
捐款的出發點,就是在水池裡丟一顆石子,最後捐款的效應是一層一層擴散的。一個人如果有能力了,首先應該關心你最為親近的人,我把它比喻成由近到外的「波紋效應」。
在國外,校友捐贈是很普遍的,美國高校的校友捐贈率達到40%左右。校友捐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所學校的實力和學生的面貌。如果你在財經界,不給學校捐錢,說明這個學生愛心不夠;如果是在企業界,就說明你運營的企業並不成功。
我曾經給人民大學捐過兩次100萬,但這樣的捐,還是屬於一種「群眾性參與」;給500萬、1000萬的,也基本上不痛不癢;但給1億或更多的錢,那就得刻意做點事了。
南方週末:捐贈儀式是9月20日舉辦的,現在資金劃撥到人民大學基金賬戶上了嗎?
裘國根:2個億的捐款,是分兩次捐的,8000萬已經打到人大基金會賬戶上了,剩餘的1.2個億我們會在3個月內劃過去。
我的錢捐了之後,其所有權就歸屬人民大學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下面會專門成立一個子基金,子基金會再成立一個理事會,這個理事會的構成是,校方出三個人,我們重陽投資公司派兩個人,此外還計劃請兩位社會賢達,共七人組成,每年的預算開支由理事會決定。
南方週末:七人名單分別是誰?和你眼中的中外校友捐贈基金相比,主要區別是什麼?
裘國根:人民大學校方三人分別是校長陳雨露、基金會理事長程天權、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郭慶旺;重陽投資公司這邊是我以及合夥人、總裁莫 泰山;社會賢達人士還沒有最終確定,如果說我們捐贈方與校方有點像甲方乙方的話,社會賢達進來就好比像董事會裡的獨立董事。所謂「角度決定觀點」,當甲乙 兩方意見產生分歧時,獨立人士的意見就很重要了。
我沒有直接接觸過國外大學的基金會,但我女兒在國外讀書,所以有一些感受。與跟國內相比,國外的校友會或者基金會前端積極吸引新的捐款,在舉辦活 動、擴大影響力方面非常主動,在後端運營和管理上非常專業、有秩序。哈佛大學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投資損失挺大,此後他們在一些活動中就縮減經費開支, 現在盤子依然比較大。
資料來源:各大學官網和公開報導 (李伯根/圖)
「我們出錢,同時代為管理」
南方週末:理財是你的專業,這次如此巨額的捐贈額如何管理?
裘國根:任何投資都沒有那種高收益、零風險的,否則是瞎扯。但是一個專業的資產管理團隊可用相對低的風險去匹配相對高的收益。當然有些錢是可以承受高風險的,大學基金肯定承受風險的能力要低一些,但肯定比社保基金承受風險的能力又要高一些。
這次的捐贈,我們出錢,同時代為管理。這是一種全新模式的開創。我們(重陽投資)想結合自己的優勢,用基金會的名義開一個基金賬戶,就這筆資金代為理財,做一些相對而言風險收益率比較好的投資。
與此同時,我們做了一些承諾,保證(基金投資)年收益率不低於5%(編者註:現在商業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左右)。也就是說,如果1億元作為基數,我保證每年的第一年的收益率不少於500萬元,第二年依照複合增長率類推。賺到的,全歸人民大學,如果收益率沒達到5%,則由我們自己墊錢補足。
但這還只是一個初級階段的嘗試,我們與人民大學反覆商討後決定這樣幹,但現在還只一個思路,沒有最後敲定。
南方週末:兩年前,同 樣是人民大學校友的投資家段永平(步步高電子創始人,後移居美國)與妻子劉昕向母校捐贈3000萬美元(以當時匯率計,約合2.05億元人民幣),你對段 熟悉嗎?他從斯坦福大學得到啟發,部分捐贈額採用了「等配比基金」(編者註:即人民大學每接受到一筆外界捐贈時,不管什麼用途,等額捐贈基金中就會抽出相 同數量的錢以供使用)的操作模式,你當初沒考慮採用這一國際流行做法?
裘國根:段永平將中西思想結合得非常好,崇尚獨立思考,先做實業,後搞投資,都很成功,且特別懂得生活。他向浙江大學捐了3000萬 美元,給人大也捐3000萬美元(編者註:段永平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於人民大學)。他設立等配比基金的目的就是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去共同進行教 育捐贈。但同時規定單筆配比金額的上限是100萬美元。這次我們的捐贈,段氏夫婦的等配比基金也一樣會配出100萬美元。
我沒有考慮這一方式,是因為我們這個錢已經有明確的用途了。等配比基金就不一定了,配比好比跟投,別人做什麼事情你就跟著做什麼,而且可能會加入校方的意願。
「我贖什麼罪?!」
南方週末:有傳言稱,你在幫權勢人士理財,而現在的捐贈有「贖罪」的成分,你怎麼看?你們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如何看待一家公司背後的「關係」?
裘國根:我投一家公司會考慮公司治理、考慮這個行業、考慮這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他是靠關係賺錢的,那太危險了,我不敢投。在成熟市場裡面對於那種靠非公司核心競爭力,比如靠行政關係獲取的市場壟斷權所賺的錢都要折價的。
說我在「贖罪」,我不同意,我贖什麼罪?!說重陽投資有「靠山」,哈哈,我們能有什麼背景,完全是一手打造出來的,這完全是瞎猜。
南方週末:你的財富積累過程是怎樣的?
裘國根:1995年出來,自己賺了200多萬元,另外從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籌集了1000萬,幫他們打理,賺了錢後一起分。後來在 1996年到1997年的投資中,我的財富增長了20倍,1997年到2006年增加了8倍,2006年、2007年兩年又賺了12倍,2008年虧了 20%多,2009年賺了1倍以上。
投資勝敗是由兩方面決定的。一是你的性格,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必須「反人性」,這是一個基本條件,在別人難受的時候你要扛得住,別人狂熱的時候你要冷 靜。二是要貼近市場,你說現在市場不好我們就離開,市場好了再回來,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市場好呢?我們老家有一句話叫「瘸子趕到,好戲散場」,瘸子就是腿 不太好使的,旁邊的村子裡面在演戲,這個戲很好,傳開了,瘸子也趕過去了,但是到了的時候已經散場了,這和投資的原理其實差不多。
南方週末:你的師弟、重陽投資當初的合夥人李旭利2011年因就職交銀施羅德基金時涉「老鼠倉」案被正式逮捕,但在2012年6月開庭審理時當庭翻供,不承認直接通過下指令買賣股票,而表示僅僅只是建議買金融股來完成交易量。對此你怎麼看?
裘國根:李旭利比我小四屆,是我在人民大學的師弟。他從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在重陽投資待了一年多,其實之前我們聯繫不多,後來到上海以後交往多起來。關於他的案件,我不方便說任何話。
南方週末:前不久,重陽投資作為私募代表之一被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請到北京參加「閉門會議」,為什麼會選擇你們,主要討論了些什麼?
裘國根:是中國證監會基金部通知我們的,可能我們相對規模大、團隊上比較成熟。主要談的還是投資者教育。中國是一個散戶投資者為主的 市場,散戶交易額佔到85%;而機構投資者力量太弱,整個股票的市值中,機構只佔到15%左右,而散戶佔到近28%左右,產業資本(大小非)佔到57%。 這是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關鍵因素。
郭樹清主席上台後提出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逐步降低散戶比例的政策。他其實說了很多實話,譬如「股票市場看似門檻很低,其實水是很深的」等。
另外,最近新基金法很快將會把陽光私募股權基金納入一個合法管理的範疇。
南方週末:你如何看待體制改革與資本市場浮沉之間的關係?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提出「股市如賭場」,現又提中國股市是權貴階層兌現財富的「屠場」。
裘國根:我覺得體制改革是很長遠的事情,我們這個層面的人談這個話題欠高度;對於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我們提了很多意見,但總基調就是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不能不改,但肯定不能搞激進式的改革。
對於「賭場論」「屠場論」,我認為以前稱之為「賭場」或許更貼近些,但說權貴化我覺得有些誇大。關鍵是你怎麼樣去看待你說的這個現象在這裡面的比 重。其實不排除這種現象,以及利用制度缺陷賺取高收益,但還是有很多人靠專業投資的眼光來獲取財富。再說,過去賺錢的那些人現在還在做PE(私募股權投資),還在搞上市,搞不好就全還回去了。PE投的公司還未上市的有七八千家,排隊的就有七百多家,現在一樣如坐針氈。
你覺得你的性格與哪個角色最相近?」當這個問題輕輕拋出時,69歲的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稱不知道,但沉思數秒後笑答:「我希望我做韋小寶。」
這一語驚四座的回答掀開了楊受成的神秘面紗。韋小寶風流好賭,聰明世故,重朋友情義。按照金庸的分析,韋小寶這個角色的性格特徵是適應環境,講義氣。
從一個負債纍纍的鐘錶店,到如今橫跨金融、地產、鐘錶珠寶、娛樂電影、酒店、出版印刷、家具與餐飲等八個行業的多元化集團。如今,英皇集團旗下五家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市值逾160億港元。
楊受成「爭氣」的故事儼然一本勵志教科書。然而,他本人則是誹譽隨行,歷經風雨跌宕,飽嘗酸甜苦辣。最為人熟知的英皇娛樂電影業務,則給他帶來了最多的名聲與爭議,令楊受成的名字總與紙醉金迷不可分離。
「一個傑出的商人,與一個優秀的作家一樣,像張愛玲說的『天生是被人誤解的』。」有「香江才子」 之稱的作家陶傑在為楊受成撰寫的《爭氣》自傳一書後序中稱。
傳奇
「從小到大,我是在一家表鋪長大,自小看著父母做生意。看見過很多債主追債,他們到店舖之中往往是凶神惡煞,拍桌子、破口大罵,讓父母受了不少委屈,我還常常要去當鋪當表套現來還債。」楊受成的一生始於這樣的童年,而童年對人的影響往往超乎想像。
從20歲至40歲那二十年,楊受成少年得志、左右逢源,地產、鐘錶珠寶和金融的生意順風順水。但在1983年9月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前夜,楊受成重重地摔了一跤。因地產市場一落千丈、銀行利息飆升,好世界地產欠債高達3.2億港元,1983年8月30日被匯豐銀行接收,英皇鐘錶珠寶各分店也被匯豐銀行接管。
40歲那年,楊受成頃刻間一無所有。「面對我家人,面對我的爸爸媽媽,我很沒有面子,面對我的員工,我很沒有面子。我跟我的秘書講,對不起我不能請你了,你薪水太高了,你去找別的工作;我跟我的司機講,我不能聘請你了,我自己開車。」寥寥數句,勾勒出楊中年破產的痛楚。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楊受成此後每天隨身攜帶四五萬港元已成為人盡皆知的秘密,而他還總是不厭其煩地從褲兜裡掏出那一疊疊鈔票向好奇的來客展示。
向西行炒金炒外匯,成了他絕處逢生的轉折點。在世外高人陳郎的指點下,楊受成從中東科威特殺到了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據說兩年內便賺夠還清了3.2億港元的債,收回了「失地」。這讓楊受成深深迷上了金融業務,「我最喜歡金融證券業務,很有挑戰性,回報高,滿足感大」,他承認。
此後,英皇集團的發展方向便以金融、地產和鐘錶珠寶為主。1989年後,英皇經過系列人事和行政改革,走上西方風格企業化道路,逐步拓展至如今的八大行業,至今二十年來金融和地產業務佔比保持在六至七成。
希冀
初秋的一個晚上,香港會展中心內衣香鬢影,政商界翹楚和娛樂電影名人齊聚英皇集團七十週年晚宴,儼然香港精英社會的一個縮影。
在飽經歲月滄桑之後,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英皇大佬,對曾經的是是非非似乎都已釋懷。正如韋小寶的風流成性,在自傳中,楊受成講述了被前妻捉姦的過程。
顯然,他更希望人們不要罔顧他對家人、朋友和員工的情義。「在我一生,我賺了很多友誼,」他說,「李嘉誠先生、鄭裕彤先生、何鴻燊先生,很重視我們之間的友誼,這證明我差不到哪裡去。」
儘管精神狀態依然出奇的好,楊受成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便成立了家族基金、立好了遺囑,且堅持每六個月按照兒女表現修改一次。
楊受成育有兩子三女,次子楊政龍自13歲便跟隨父親學習,將來大部分生意將由其打理,目前任英皇集團行政主任並擔任深圳政協委員;長子楊其龍則主理娛樂場所,長女楊諾思負責鐘錶珠寶,幼女楊詩詩協理,次女楊玳詩主理金融業務。
如今,位於北京長安街的英皇集團中國總部正在興建中,另闢蹊徑以娛樂影視業打入內地的英皇正在伺機擴展其核心業務。
「我跟我的小兒子(楊政龍)講,我說你是太幸運了,內地將來很多財富很多生意很多錢等著你賺,你一定要重視內地,要好好在內地做事。」楊受成稱,如今房地產業務70%在香港,希望五年以後可以有一半甚至六成業務在內地。金融方面他認為早晚要開放,「兩年三年不開放,五年以內一定開放」。
雖然一些華爾街的頂級銀行家在2012年的薪水有所下降,但9位PE(私募股權)公司的主管在2012年賺得分紅和薪酬合計超過10億美元。
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 LP )和 KKR & Co. 公司的創始人們獲高薪說明了在金融危機過後華爾街的強弱順序已經發生了改變。金融界的大佬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的高層在2012年的薪酬都有所下降。但是專注於企業收購的PE公司在2012年卻賺得盆滿缽滿。
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黑石的CEO Stephen Schwarzman、KKR的創始人Henry Kravis、 George Roberts以及Apollo的領導者Leon Black在2012年僅股息分紅就高達1億美元/人。由於這些創始人手裡有公司的大量股份,因此股票的大部分分紅都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但與此同時,以納稅人為後盾的緊急救援、立法者執法者以及股東對其薪酬的審查不斷加強,這些都阻止了銀行和證券公司的報酬增加的步伐。
據華爾街日報的檔案顯示,去年美國銀行、花旗、高盛、JP摩根以及摩根斯坦利的CEO的薪酬及股息總和少於1億美元。雖然數額不小,卻遠遠不及PE公司。
雖然股市正慢慢復甦,不斷再創新高。但監管加強、經濟疲軟以及難以琢磨的投資者使得2013年銀行業的前景並不明朗。2007年銀行業陷入困境之前,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個人就獲得了6.85億美元的薪酬。
相反,PE公司憑藉低利率以及和偏好風險的投資者的交易,在過去幾年強勁反彈。他們在1980年代由於舉債收購公司(如RJR Nabisco Inc.)而開始引人注目,並且催生了一本關於KKR 的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從那以後,PE公司就開始涉足房地產、能源、信貸投資等商業領域,但是公司收購仍然是其盈利的主要渠道,也是PE公司高管的搖錢樹。
據相關文件,KKR的Messrs. Kravis and Roberts在去年的分紅為2.079億美元,比2011年的1.284億美元上漲了62%。而兩人的薪酬則為7千萬美元,上升了17%。這一對表兄弟擁有了KKR1.7億美元的股份,這些股份在2012年的分紅上漲了近65%。
PE的高薪似乎再一次激起了銀行業CEO的不滿。PE公司並沒有接受政府的救援,與銀行和證券公司相比,其支付給高層領導的薪水和紅利通常少很多。同時他們與外部股東共同持有公司財富、獲得分紅。
瑞信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 )的分析師Howard Chen:「PE公司創始人、員工以及股權人的薪酬基本上一樣,我並沒有感覺有很大的差別。」
在股市緩慢復甦以及併購加速的浪潮下,PE公司的分紅大幅上升,市場回暖使得公司在之前的投資和他們擁有的公司中獲利。
與其他上市公司不同的是,PE公司是合夥企業,這種制度使他們免於許多冗繁的公司監管,譬如股東投票決定董事會成員、股票發行和薪水支付。Vikram Pandit在幾經波折之後被撤掉了花旗CEO的職務,其中也包括他在公司薪水支付投票上罕見的失利。
PE公司上市的動力之一是提供一個讓其成立者的付出和下注獲得回報的途徑。與此同時,公司承諾那些被公司高層保留下來的潛在股票投資者將在2013年大量投資於公司,在理論上使得公司高層和投資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就像Carlyle的三位創始人,他們每個人擁有現值15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如果沒有公司允許,在2017年中之前他們都不能出售這些股份。
據知情人和有關文件透露,Schwarzman 擁有黑石2.319億的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的20%。去年,這些股份(其中包括一些較高分紅的股份)的分紅為2.04億美元。
截止2012年底,Black擁有Apollo 9270萬的股份,這些股份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帶給他1.8億美元的分紅。創始人Joshua Harris 和 Marc Rowan則各獲得了1.14億美元的分紅。
Carlyle的三位創始人David Rubenstein、William Conway Jr. 和Daniel D'Aniello共同擁有其位於華盛頓的公司45%的股份。在公司上市8個月後,他們每個人獲得了5300萬美元的分紅。
而將賭注壓在這些公司上的投資者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金融公司Waddell & Reed 的貨幣經理公佈自2012年12月31日起,他們公司在上述四家公司中每一家都擁有1100萬的股份。這意味著PE公司數百萬美元的分紅將屬於公司的基金Overland, Kan。 而Waddell & Reed 的發言人則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雖然其持有的股份帶來的分紅帶給這些PE公司的開山鼻祖豐厚的收入,但他們獲得的不僅僅這些。
據證券檔案所示,Messrs. Kravis和Roberts在2012年各獲得了超過3500萬美元的薪酬。包括30萬美元的基本工資和汽車、司機以及私人助理的開銷。大部分的錢都是他們從交易利潤中扣除的私人部分,被稱為私人股票帶來的利益。
Apollo的三個創始人並沒有從交易利潤中分得一杯羹。他們去年薪水為10萬美元,以及他們擁有的股份帶來的分紅。
黑石在週五宣佈Schwarzman2012年的薪水為8400萬美元,較去年上漲了70%。
Carlyle目前還未公佈薪酬數額,但根據發行IPO之前的證券檔案顯示,2011年每位創始人獲得了380萬美元的薪水,但是並未公佈附帶的收益。
「主動投資者」(activist investors)對於公司和股東來講究竟是好是壞?這個古老的話題如今又因為大佬Carl Icahn而重新成為了華爾街的熱門議題。
「主動投資者」,是指那些常常會買入一家公司巨額股票、然後推動該公司管理層對公司運營策略做出改革的擁有強大資金實力的投資者。
這些「主動投資者」是否就是短期的賭徒,常常所到之處便引發一場軒然大波。然後他們會等到股價上漲的時候瀟灑脫身?
亦或者,他們具有建設性的批評還是能夠增加價值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會敦促高管和董事會去做一些後者因過於自滿而不太可能去採取的改革措施。
對於不同的主動投資者或者不同的公司來講,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接下來,QZ基於監管部門的資料,列舉出了10位美國最重量級的主動投資者(圖中是各位的投資戰績):
Bill Ackman
波欣廣場資本管理公司(Pershing Square)
前不久,Ackman針對康寶萊公司的股票和他對寶潔公司(JC Penney)的失敗押注,與另一位大佬Carl Icahn在CNBC直播節目中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請參見 金融史上最激烈口水戰),這場口水戰風波太過高調,以至於一些人會忘記Ackman以前曾做過的無數精明投資。
他另外的一些成功投資包括:促成了佔邊·波本威士忌(Jim Beam)生產商Fortune Brands,因押注購物廣場運營商普增房產(General Growth)破產後的復甦而大賺了一筆。
這些都是他主動投資的代表性案例。Ackman在華爾街向來有一個傲慢自大的名聲,但同時,華爾街也都知道Ackman這個人是個極具說服力的銷售員。
然而,零售業似乎就是Ackman的「阿基琉斯之踵」,在投資美國圖書零售商Borders和塔吉特百貨(Target)的時候,他都沒能成功。
David Einhorn
綠光資本管理公司(Greenlight Capital)
Einhorn並不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主動投資者,最近幾年並沒有向監管部門呈交類似案例的投資文件。但是在列舉這份名單的時候,不得不讓他的名字出現,因為他許多次投資的做法都是:當他認為一個公司正在向錯誤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他會寫信給這個公司的管理層,甚至會提出購買這家公司的意願。
如果說他在華爾街眾多大佬之中的過人之處,就是他可以用不著買入一個公司大量的股份,就能夠擲地有聲地對這個公司提出重要的意見。當他表示他在做空綠山咖啡並批評這家公司策略的時候,綠山的股價立即出現大跌。
最近,Einhorn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是因為他促成了蘋果公司向投資者返還超過1370億美元現金的事件。在這個事件中,他贏得了一場官司,在蘋果公司宣佈其今年春天的現金計劃的時候,Einhorn就能夠宣告勝利了。
他對市場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句話,就能夠讓一家公司的股價在一天之內狂跌20%:
Carl Icahn
伊坎企業對沖基金(Icahn Enterprise)
如今已經77歲高齡的Icahn似乎比年輕的時候還要更積極更主動,今年才過去不到一個季度,他就頻繁地出現在戴爾、康寶萊和越洋公司等大規模主動投資案例中。公司們都很清楚,如果被Icahn盯住了,那麼這家公司肯定會出現在各種聚光燈之下。
但有的時候,Icahn的做法似乎缺少一點節奏感,比如說他2011年催促Clorox高管出售掉該公司,當時市場上連一個合乎邏輯的買家都沒有。
而最近,因為與Ackman關於康寶萊公司的激烈口水戰,Icahn似乎把以前贏回來的戰役都輸了回去。人們會說,「這就是Carl Icahn」,他會把意大利麵扔到牆上想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2011年,Icahn將外部投資者的資金返還,從那時開始,他似乎變得越來越躁動。資金返還後他依然保持著自己深夜的作息時間表,這意味著……不會有晨會要開。
(未完待續……)
4月18日晚,巨人公司宣佈劉偉接替史玉柱任CEO,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史玉柱常年身邊一左一右,劉偉、程晨,既是傳說中的紅顏,又是得力助手。史在接班人問題上的心跡,在去年就已經表露:「在《征途2》成功後,將公司徹底交給以劉偉為核心的公司。」早在2008年開始開始,史玉柱就不再管理日常工作,而巨人的大管家就成了劉偉。
除了老史,考慮讓「紅顏」接班的企業家比比皆是,比如曹國偉的杜紅,華為的孫亞芳,馬云的彭蕾等。如果我們簡單盤點一下會發現,這些大佬的女接班人都很有特點:
A、 忠誠,不論創始人是春風得意還是落入低谷,她們始終不離不棄。
B、 幹練,執行力超強。
C、 會賣(善銷售),能為老闆打下一片「江山」。
D、 會管,能幫「大開大合」的大佬老闆建立公司系統的管理體系和規則,在人力資源上有建樹。
史玉柱的劉偉——老史前妻都走了,她還跟著
史玉柱的人生史上應該有兩痛,一是不忠,二是腐敗。
老史曾有一個非常不給力的前妻,老史在出來創業之前,在安徽統計局工作,前妻對他砸了鐵飯碗跑去創業的行為非常不理解,受不了創業帶來的寂寞和痛苦,就選擇了離婚。巨人大廈為什麼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腐敗,當時巨人內部缺乏嚴格的監管機制,大部分管理層是一群不善管理的技術人員,滋生了很多腐敗現象,把巨人的資產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而劉偉是跟隨老史最長時間、經受挑戰最多、承擔責任最大的「女二號」。史玉柱二次創業時劉偉作為「四個火槍手」之一,長時間沒領一分錢、不離不棄追隨左右,還找自己的父母借錢幫助史玉柱度過難關。任命劉偉是看中了她的忠誠。另外,文秘出身的劉偉沒犯過錯,劉偉做上海健特副總,「她分管那一塊,她花錢就是比別人少很多。」史玉柱表示,「她跟了我12年了,沒在經濟上犯過一回錯,我自然非常相信她。」
史玉柱的暴躁性格眾人皆知,劉偉的穩重與理性剛好可以互補。史說劉:「比較穩重,腳踏實地」,「我衝動的時候,她就會把我往後拉。」劉偉開玩笑說自己和史玉柱意見不能一致,自己是典型的A型血,天生要遵守規則,不遵守就難受,可史玉柱是天生要打破規則的人,他倆正好互補。
任正非的孫亞芳——反對任正非兒子接班?
孫亞芳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到華為工作之前在國家安全部搞通信工作,1992年進入華為,1998年任華為公司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至今。
孫亞芳現年52歲左右,任正非68歲。雖然年紀相差較大,但孫亞芳被稱為是心靈上最接近任正非的女人。孫亞芳被公司內外賦予「華為女皇」、「至尊紅顏」、華為的「國務卿」、「任正非接班人」等稱謂。多年來,孫亞芳對華為的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體系建立居功至偉,任正非就曾說,孫亞芳的最大功績是建立了華為的市場營銷體系。
早在孫亞芳還在國家機關任職時,孫亞芳對華為就曾有巨大幫助。當時華為在資金上面臨很大困難,由於看好華為,孫亞芳動用自己的關係,幫助華為貸款,因此她被認為在華為最危急的時候「挽救過華為」,可謂對任正非有知遇之恩。孫亞芳與任正非共事16年,對於二人長期默契的合作,業界一直有「左非右芳」之美譽。孫亞芳擔任華為董事長已長達12年之久,曾被外界視為任正非最有力的接班人。
但,任正非想讓兒子接班的意願,在《華為往事》一書中已有所披露,書中寫道:任總再偉大,也逃脫不了中國傳統的「父業子承」的觀念。在他的心中,他一手創建的華為帝國的最理想的繼承人就是他的兒子任平。
2010年,據傳一次華為例行的經營高管團隊(EMT)會議上,任正非提出要將其子任平引入EMT成為董事,但是遭到董事長孫亞芳等高管的強烈抗議,孫亞芳率其餘高管代表投出了反對票。由此引發了會上諸位高管與任正非的正面衝突。任正非態度強硬,力挺任平。事後,反對派基本上被休假或離職。華為對此傳聞已經闢謠。
馬云的彭蕾——跟前淘寶網總裁孫彤宇離婚後又復婚
被譽為和老闆長得最像的女下屬,彭蕾,1994年杭州商學院企業管理系畢業,歷任阿里巴巴人力資源部副總裁、市場部副總裁和服務部副總裁。
2013年,馬云宣佈辭任CEO後,緊接著,一篇署名林軍的文章——《我賭阿里巴巴新CEO是彭蕾》廣為傳播。作者給出他賭是彭蕾的理由是:「馬云之前選擇的二號人物,都是有性格有自己的職業強人,很難與馬云同進退,時間長了還會鬧出各種各樣的小摩擦。而每個毛派企業家都需要足夠的權威,這是毛派企業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既然這樣,馬云和其他毛派企業家都會形成這樣的一個共識,咱找個聽話又有執行力的女性高管做自己的二號人物唄。更重要的是,每個毛派企業家都有個她,孫亞芳之於任正非、馬雪征之於柳傳志、劉偉之於史玉柱。馬云的她是彭蕾。」
另一個傳說稱,彭蕾對馬云有著鐵一般的忠誠,原文如下「彭蕾就是前任淘寶網總裁孫彤宇的前妻,也就是那位知道自己丈夫被密謀拿下也堅持到最後一夜才告知的奇女子。一個可以瞞住丈夫而忠誠於馬云的人,忠誠度無疑是經受得了考驗的。 」
儘管後來,繼任CEO定位大堂經理陸兆禧,但是這只是表象。在阿里系內部都知道,陸兆禧和彭蕾的地位仍是保持平行的,馬云並沒有落實唯一的接班人。阿里系內部的說法是「雙CEO」。如果非要量化解釋的話,那就是陸兆禧執掌了三分之一的阿里,而彭蕾也執掌了三分之一。
關於長相,彭蕾有流傳很廣的一段話:長相這事吧,美也好,丑也罷,說到底就一句話,我長什麼關你屁事。
曹國偉的杜紅——新浪鐵娘子
2012年年底,業內盛傳杜紅將接任曹國偉新浪CEO之職,隨後,曹國偉發表公開信,表明這是傳言不是真的。但2013年新浪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浪拆為門戶板塊與微博板塊,門戶板塊由原來負責銷售的杜紅負責,微博板塊由曹國偉負責,王高飛任總經理。今年由於許良傑的加入,新浪高層又有了矚目的變化,杜紅和許良傑被任命為聯席總裁。
在新浪內部,杜紅有著鐵娘子的稱號,很早就到單位,很晚才走,言出必行。杜紅1999年11月加入新浪,在業務拓展部任職至2004年4月。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杜紅女士任新浪與雅虎的合資公司一拍網副總經理。2005年1月杜紅重新加入新浪歷任新浪銷售策略總經理、銷售部總經理、銷售副總裁、銷售和市場資深副總裁。杜紅為新浪的廣告營銷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能在新浪呆13年的杜紅,其忠誠度自不待言啊。
那些華爾街專家的粉絲們恐怕高估了偶像提供的投資建議的價值。如果根據紐約最富盛名的對沖基金會議的投資建議進行操作,投資者的成績單恐怕會非常慘淡。
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行的Ira Sohn投資會議聚集了許多對沖基金界的大佬,通過分享他們對於市場的看法來為一項癌症研究籌款。
華爾街見聞總結了對沖基金各大佬的成績單:
FT的分析結果顯示,去年會議上的投資建議對於投資者來說收效甚微。假如投資者遵循去年12位演講者的每一條建議,投資收益率將會是19%,但同期即使是被動盯住美股指數的基金收益率也高達41%,遠超19%。
投資建議中,有些看法被明確證實是錯誤的,包括那些來自最著名的基金經理的建議,比如Greenlight的David Einhorn和華爾街見聞讀者熟知的Ackman。
表現最佳的反而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基金經理,如Glenview Capital的Larry Robbins以及Coatue Management的Philippe Laffont——而這兩位,很遺憾今年都不會繼續作為演講者出現在會議上。假如按照前者的建議進行投資,回報將達到60%。在高等法院就奧巴馬的醫療法案做出最後判決前,他就始終堅稱醫療行業的股票值得購買,同時他建議投資者賣出電力傳輸公司ITC的股票。
Laffont則提到了兩支股票,從事數據中心業務的Equinix和來自英國的寬帶服務供應商Virgin Media,後者在2月份被Liberty Global以2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兩支股票的平均收益率高達80%。
反觀兩位大佬,比起上述兩位就遜色許多。
儘管Ackman演講的標題是「大視野」,但卻僅僅關注了一支股票——百貨連鎖公司JC Penney。由於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大幅下滑,股價相比當時已經下跌了37%。
Greenlight Capital的創始人Einhorn則快速講完了一份長達137頁的PPT。其中一些建議,比如賣空日元兌美元以及買入日本社交網絡公司等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但假如投資者聽信他的建議賣出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的股票,將會損失66%的投資收益,因為在政府財政刺激的影響下公司業績飆升;同時假如買入他推薦的蘋果公司,投資者的損失將達到16%。平均來說,他的建議只能讓投資者微弱盈利0.7個百分點。
而約翰保爾森的建議,則完全反映了其鮮明的投資風格——贏就贏到極致,輸就輸的痛快。CVR Energy的股價接近翻番,但從事金礦生意的AngloGold Ashanti卻接近腰斬,第三支股票Casino group Caesars上漲了17%,但同樣需要投資者有一顆大心臟——因為股價一度下跌超過50%。總體來看,三支股票的收益率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