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5日下午,澳洲電訊(Telstra)宣布,將向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出售所持汽車之家(ATHM. NYSE)47.7%的股權,交易規模為16億美元。
澳洲電訊CEO安迪·佩恩(Andy Penn)在一份聲明中稱,自2008年以來,汽車之家的業務發展非常迅速。對於澳洲電訊股東而言,目前是獲得投資回報的最佳時期。
汽車之家的相關負責人也在結束下午的一個工作會議之後,集體失聯。
早在2014年8月,就曾有知情人士透露,澳電正準備出售所持的汽車之家股份,不過當時消息傳出後,遭到了澳電總裁、集團董事總經理陳永正的正式否定。
作為汽車之家的控股股東,澳電目前持有汽車之家54.2%的股權,按照預案,此番交易完成後,中國平安將成為汽車之家的最大股東,而澳電的持股比例將縮小至6.5%。
某汽車公司產業投資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在四處核實這一信息,而他核實的信息是:中國平安在成為汽車之家的最大股東之後,會不會促成汽車之家的私有化。在他看來,汽車之家是一個非常優質的標的,如果有可能,他所在的公司非常願意參與到汽車之家的私有化計劃中去。
去年11月,多個私募、投資的朋友圈子里傳出了澳電積極接洽買方的消息。當時平安集團、IDG、百度等企業都在澳電的考慮範圍之內。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表示,乾元明德資本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執行的中概股私有化項目中有一份《投資項目說明(331)》,在投資圈中流傳甚廣,而該私有化的主角正是汽車之家。從項目簡介中明確的寫道,項目將募集12.83億元,組建一個並購SPV,用於購買大股東澳電投資41.7%的股份,並購基金將成為汽車之家第一大股東,此筆交易預計3-6個月完成。
根據項目計劃,股權收購完成後,新財團將對汽車之家發起全面私有化收購要約,預計6-9個月內完成,私有化後的公司將在國內借殼上市,預計會在私有化之後6個月內完成。
汽車之家網站CEO秦致。(CFP/圖)
在這場股權爭奪戰中,汽車之家的管理層只能選擇與風險投資方聯手,阻擊中國平安的“入侵”。但這些施以援手的風險資本將來是否會與管理層一直保持一致,則不是秦致等人所能控制的。
政策收緊預期,勢必打亂中國平安與汽車之家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算盤。回歸A股會否受阻,成為汽車之家股權爭奪戰的最大變數。
2016年5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新聞例會上表示,正在對“中概股”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此前,估值價差誘惑著多家“中概股”公司私有化並準備回歸A股。上市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的估值明顯低於國內,尤其是高科技、互聯網板塊,企業市值在回歸A股之後通常可以獲得2~3倍的高溢價重估。
粗略統計,近期內就有陌陌、奇虎360、汽車之家、歡聚時代、當當、聚美優品等一眾“中概股”躍躍欲試,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私有化進程。
近來業界流出“證監會擬暫緩‘中概股’企業國內上市”的傳聞,卻讓中概股回歸蒙上了一層陰影。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中概股”回歸之路變數叢生。
而近期汽車之家(NYSE:ATHM)爆發的撲朔迷離的股權爭奪戰,成為這一過程中的焦點事件。
中國平安接盤汽車之家有著明晰的長線布局戰略意圖,但置身於“中概股”回歸的熱潮中,這筆投資又有著短線套利的色彩。
4月15日,汽車之家大股東澳洲電訊宣布,打算以每股29.55美元總計16億美元的價格向中國平安(601318.SH)出售汽車之家47.7%的股權。交易完成後,中國平安將一躍成為汽車之家第一大股東。
這讓正在醞釀私有化的汽車之家管理層措手不及。
4月16日,由汽車之家CEO秦致、博裕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組成的買家團,向汽車之家董事會發出了私有化要約,準備以每股31.5美元的價格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
盡管恰逢“中概股”集體回歸A股潮的短期套利檔口,汽車之家仍然被認為是中國平安理想的長線投資標的。
成立於2005年的汽車之家,是中國領先的汽車互聯網平臺,業務內容包括選車、買車、用車、換車等環節的一站式服務。
財報顯示,汽車之家2015年第四季度凈營收1.67億美元,同比增長46.3%,連續第9個季度超出預期。2015年全年凈營收5.35億美元,同比增長62.4%,全年調整後凈利潤1.70億美元,同比增長36.2%。
2015年,汽車之家“11.11瘋狂購車節”創下在線訂單新紀錄,共銷售超過3.5萬輛車,銷售總額超過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40%。
“汽車之家非常賺錢,業績增長也很穩定,就是一個‘現金奶牛’。”一位與汽車之家有合作的車企公關部總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汽車之家是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而且有著非常好的成長性,“車企的宣傳費用,汽車之家拿到的最多”。
穩定的靚麗財報,是汽車之家成為以穩健投資策略著稱的中國平安的收購目標。“平安不在乎是在美國上市還是在中國上市,只要能分紅就行,看重的是長期業績。”券商行業人士曾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中國平安一貫的投資風格觀察分析,他們更註重投資標的的長期盈利表現,“保險行業特性是這樣,平安的風格也是這樣的”。
除此之外,汽車之家在汽車互聯網領域的領頭羊地位,也讓中國平安垂涎。中國平安正在進行“互聯網+”的第三次轉型,在汽車互聯網領域重兵布局。寶駕租車、車惠網、平安好車、車蟲網、質新二手車、e洗車、虎貝爾、油客網、攜車網、壹手快修等公司背後,都隱匿著中國平安的影子。
“有些是自己做的,有些是投資入股,投入很大,但是做成氣候的不多。”汽車行業資深觀察者張宏文分析,中國平安看好未來中國汽車服務行業的巨大潛能,所以下了很大功夫布局汽車互聯網領域的產業鏈條。但是由於缺乏“互聯網思維”,這些布局短期內成效不算明顯。
2015年11月,平安創投(中國平安旗下投資基金)領投的e洗車兩月“燒掉”2000萬美元,瀕臨倒閉;2016年1月,二手車估值平臺車蟲網也被第一車網並購;2016年2月,中國平安旗下二手車電商平臺“平安好車”關閉。平安好車於2013年5月上線後被寄予厚望,當年一度砸下了14億元廣告做推廣。
“如果能得到汽車之家,平安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張宏文認為。
中國平安接盤汽車之家有著明晰的長線布局戰略意圖,但置身於“中概股”回歸的熱潮中,這筆投資又有著短線套利的色彩。
《北京商報》披露的一份《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協議》顯示,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是以設立有限合夥企業的方式,向國內投資者募集收購汽車之家股權的資金。
該協議內容中稱,合夥企業的“存續期”為自合夥企業成立日起3年,經全體合夥人67%贊成票決定,可以將合夥企業存續期延長兩次,每次延長期限不得超過1年。
這意味著,平安信托對汽車之家的投資,需要滿足合夥企業投資者期限不超過5年的短期財務回報。這一時間節點,也與回歸A股的資本回報周期基本吻合。
“如果中概股回歸A股的政策沒有收緊,回國內重新排隊IPO的時間,差不多也需要四五年。如果借殼上市,時間會更短。”曾斌說,中國平安如若想從這筆交易中獲取短期暴利,收購股權後還需進一步謀求私有化,並回歸A股上市,“無論如何,短期內翻個三四倍的暴利還是很誘人的。”他說。
2015年4月25日,上海,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汽車之家展臺。(東方IC/圖)
對於中國平安而言,無論長遠布局還是短線套利,收購汽車之家股權都是一筆“進可攻,退可守”的劃算買賣。而汽車之家管理層的私有化回應,更像是一場沒有退路的絕地反擊。
原本,汽車之家管理層就在醞釀私有化事宜。2016年5月的一個小型溝通會上,秦致曾表示,如果繼續留在公開市場,短期利潤考核不利於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而管理層私有化,是有利於汽車之家長遠發展的最佳方案。
若中國平安收購汽車之家股權以謀求短期財務回報為直接目標,那麽回歸A股是其必然選擇。這就與管理層宣稱的退出公開市場的長遠規劃相違背。
4月27日,以秦致為代表的總裁室聯名發表了一封《致全體汽車之家夥伴》的公開信,信中說:“汽車之家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突然的一次資本變局。”
汽車之家前副總裁馬剛撰文表示了憂慮。為了實現大股東們的財務收益目標,汽車之家很有可能會被當成一個題材進行炒作,從此隕落。
馬剛的擔憂不是沒有來由。2012年2月,中國平安將此前購入的一號店部分股權出讓給沃爾瑪,不到兩年時間,輕松賺取10倍收益。
一位接近汽車之家的人士表示,汽車之家管理層普遍對中國平安的收購持拒絕態度。“擔心資本遊戲會犧牲了員工、公司的利益。”
“也許是平安信托以往的投資經歷對企業落下了‘不準備長期結合’的標簽。”財經作家王冠雄告訴記者,中國平安此前的投資案例中,曾出現企業內部大變動的現象,企業發展甚至也一蹶不振。所以,汽車之家管理層的擔憂可以理解。
不過,汽車之家的行業背景,也可能使中國平安對其的運作有別於一號店。因為汽車互聯網板塊,是實現平安“衣食住行”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布局中“行”的重要棋子。
“門口的野蠻人”的出現,讓汽車之家管理層如臨大敵。
在秦致看來,汽車行業傳統的價值鏈條難以為繼,基於這一判斷,管理層為汽車之家規劃的發展方向是:未來三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互聯網交易或服務平臺;未來五年進入汽車共享出行領域;未來五到十年搭建汽車互聯網的生態系統。
這與中國平安的“衣食住行”定位大相徑庭。《致全體汽車之家夥伴》公開信也透露,幾方之間對於汽車之家未來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方向並未形成共識。
事實上,中國平安一度也寄希望於將其投資創建的平安藥網和平安醫網劃入一號店以實現三網合一,利用保險業務中包含的大量醫療數據及客戶信息,構建屬於自己的健康產業鏈。但是,直至轉賣一號店股權之前,該項計劃都未能順利實現。
對於中國平安而言,無論長遠布局還是短線套利,收購汽車之家股權都是一筆“進可攻,退可守”的劃算買賣。而汽車之家管理層的私有化回應,更像是一場沒有退路的絕地反擊。
政策收緊預期,勢必打亂中國平安與汽車之家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算盤。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2月29日,汽車之家最大股東為澳洲電訊,持股比例為51.6%,汽車之家CEO秦致持股為2.9%,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持股為2.6%。
澳洲電訊表示,出售汽車之家47.7%的股權,獲得16億美元收益,主要目的是準備為股東發放總額達11億美元的年度分紅。這給了中國平安強勢入股的契機。
在這場資本遊戲中,汽車之家的管理層自身並無多大抵抗力,他們只能選擇與其他資本方聯手,阻擊中國平安的“入侵”。但這些施以援手的資本將來是否會與管理層一直保持一致,則不是秦致等人所能控制的。
“紅杉資本是典型的風險投資,它要是參與進來的話,肯定是要追求財務回報的。”曾斌認為,財務投資者較之中國平安,有著更為強烈的回歸A股的意願,若事態發展如秦致所願,管理層順利實現私有化,背後的資本方也很可能要求汽車之家回歸A股,重新上市。
“這也沒辦法,管理層找人幫忙,選擇的余地不大。”曾斌說。
上述車企公關部總監認為,汽車之家管理層只是排斥中國平安入駐,並不拒絕回歸A股,“其實,能回歸A股對雙方都是好事,股價可以翻好幾番”。
但是,政策面的不確定性,使汽車之家股權紛爭局勢趨於複雜化。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的聲明,進一步推升了“中概股”回歸A股政策收緊預期,勢必打亂中國平安與汽車之家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算盤。回歸A股會否受阻,成為汽車之家股權爭奪戰的最大變數。
受“中概股”回歸路徑收窄影響,“中概股”股價紛紛暴跌。5月6日,聚美優品、當當網、陌陌、360、歡聚時代股價相繼跳水。汽車之家則下跌2.16%。
“還有更麻煩的,360已經把‘VIE結構’拆了,現在又回不來了,夾在中間很難受。”曾斌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曾斌為化名)
汽車之家方面表示,收到了汽車之家註冊地開曼法庭聽證會的文件,文件稱在6月24日開曼法庭聽證會之前,就股權交割事宜,澳洲電訊不得采取任何行動。
i 黑馬訊 6月23日消息,據彭博報道,汽車之家大股東澳大利亞電信公司日前完成了以16億美元向中國平安出售中國網站汽車之家47%股份的交易,盡管該公司依然因為這筆交易面臨訴訟。
據新浪科技消息,汽車之家方面表示,收到了汽車之家註冊地開曼法庭聽證會的文件,文件稱在6月24日開曼法庭聽證會之前,就股權交割事宜,澳洲電訊不得采取任何行動。該交易仍舊面臨潛在的訴訟和監管調查風險。因為汽車之家公眾股東先後對該筆交易發起了稅務、SOX法案和公司註冊地開曼法庭等方面相關的舉報。‘
以下為汽車之家股權交易案的關鍵進展:
4月15日,澳洲電訊宣布將汽車之家47.7%股份出售給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信托。
4月16日,汽車之家管理層提出要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買方團由汽車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層牽頭,博裕、紅杉、高瓴資本參與。
4月26日,汽車之家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一個由三名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評估公司2016年4月16日接到的私有化提議。獨立特別委員包括Ted Tak-Tai Lee 、前藝龍CEO崔永福、1號店聯合創始人劉峻嶺。
5月9日,彭博報道稱,汽車之家CEO秦致作為買家團成員發表了意見,稱管理層出價更高、有充足的融資,讓造就汽車之家的高管層繼續掌控公司將有助於該汽車信息提供商向網絡交易業務轉型。彭博將此解讀為:管理層收購的方式旨在擊退平安信托。
5月11日,澳洲電訊已任命辛西婭·惠蘭擔任汽車之家董事長,接替現任董事長陳永正(澳洲電信國際業務總裁)。
5月14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澳電方面兩次拒絕了汽車之家管理層每股平均價格31美元的股份收購要約,該價格比平安信托每股29.55美元要高。該消息其後得到汽車之家管理層確認。
5月20日,消息稱由於簽訂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或協議後,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向稅務部門備案,國家稅務監管部門已正式向汽車之家發函質詢,並要求其攜帶相關材料前往稅務機關備案。該消息其後得到汽車之家官方證實:確實收到了國家稅務監管部門的發函質詢。
5月23日,有消息稱因澳洲電訊向平安信托轉讓汽車之家股權程序涉嫌違反美國SOX法案(薩班斯法案),目前有相關人士已向SEC(美國證監會)遞交了舉報材。
秦致出局後,陸敏上位。
i黑馬訊 6月17日消息,今日午間,陸敏在發給汽車之家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宣布,受聘為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
據了解,陸敏曾任職過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是平安集團執行委員會常委,於2013年離職,被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濤接任。
昨日26日汽車之家CEO秦致給公司內部員工的郵件流出,汽車之家臨時召開董事會,秦致和鐘奕祺不再擔任公司的CEO和CFO。
以下為內部信全文:
致汽車之家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親愛的汽車之家夥伴們:
大家好!我是陸敏。經董事會批準,我非常榮幸地受聘為公司董事長兼CEO,成為汽車之家的一員。從今天開始,我將與公司總經理康雁,作為大家的新同事,開啟汽車之家的新篇章、新征程,為了公司更好、更大的新未來而共同努力!
汽車之家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汽車信息服務平臺。成立以來短短十年,經過公司創始人、歷屆管理團隊和所有同事的精心經營和拼搏奮鬥,汽車之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中國流量最大、全球訪問量最大汽車類網站,在紐交所上市後建立了令人稱道的國際市場口碑。汽車之家絕對是中國汽車用戶的第一選擇,截至今年一季度,移動端訪客1600萬,PC訪客720萬,日均用戶數2100萬,日均瀏覽時長448萬小時。這些優異成績都是中國互聯網界的驕傲。
中國平安成為汽車之家的戰略投資者,是希望與汽車之家結成長期、緊密、雙贏的戰略聯盟夥伴,榮辱與共、攜手發展。但是,在經營上,平安是平安,汽車之家是汽車之家,相互獨立、互不幹預,平安將僅是從戰略上配合、從資源上支持,幫助我們打造汽車之家更強大的平臺,迎來更輝煌的前景。
平安成立於1988年的蛇口,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產險公司,發展成為我國三大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之一,以及中國最大的非國有金融機構。可能有些同事對平安不太了解,存有疑慮,我想借此從戰略、文化兩方面介紹一下平安:
從戰略上講,平安的發展目標是“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致力於在其金融主業基礎上,提供“醫、食、住、行、玩”的生活服務,再從生活切入金融。圍繞這一目標,平安建立了“核心金融主營業務”和“金融生活服務聯盟”,前者是平安內部自建的金融專業子公司,後者是與平安戰略相契合的各領域佼佼者結成同盟,比如,汽車之家。未來,汽車之家將繼續按既定戰略轉型發展,同時作為平安“行”戰略聯盟的主要門戶。平安將傾其所有支持汽車之家,包括3億互聯網用戶、近2億移動端用戶、1.5億金融客戶、5000萬車險客戶等,以及100多萬高產能的銷售代理人,特別是平安作為中國最好的車險服務品牌,將為汽車之家帶來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從文化上看,平安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批創業公司,汽車之家是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批創業公司,我們在戰略方向、經營機制、創業精神等各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平安是最理解、最尊重、最保護創業者、創業文化和市場機制的公司,改革創新、市場化是平安誕生的原因,優秀的體制、機制、文化是平安得以快速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競爭力的立命之本。過去有些媒體對平安存有一定誤解,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其實平安的機制比國企靈活,平安的管理比民企規範,平安的文化比外企還要簡單,平安員工的凝聚力比任何公司都要強,日久見人心,相信未來大家會實實在在地體會到這一點。
雖然我來自中國平安,但從今天起,我就是汽車之家的一員。我將在堅守公司治理原則的基礎上維護好公司和包括平安在內的所有股東的利益,維護好全體員工的利益,維護好用戶及公司各方面客戶的利益。帶領大家一起建設好汽車之家的美好未來。
未來汽車之家的發展戰略,一是按照既定的目標、方向、政策不變,再上一個臺階,我們非常希望聽取各位同事積極、坦誠的建設性意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你們是汽車之家最寶貴的財富;二是利用平安的豐富資源和金融優勢,與之積極探索汽車租賃、信貸、保險等汽車金融業務,一、二手車交易以及車後服務等。
希望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未來,平安與汽車之家將作為緊密戰略合作夥伴,攜手並進。汽車之家的戰略和業務不會變,汽車之家的文化和制度不會變,汽車之家的團隊和大家的薪酬不會變。一切照舊,要變也只會變得更好。我們堅信,有大家的智慧和團結,有汽車之家與平安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我們一定能在汽車互聯網垂直領域,創造更大的輝煌!
陸敏
2016年6月27日
在資本大鱷進擊下,創始人和管理層如何牢固掌握公司控制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今日一早,汽車之家CEO秦致給公司內部員工的郵件流出,印證了i黑馬此前的猜測:在平安控股後,秦致等管理層被清洗出局。
“知會一下諸位,今天公司開了臨時董事會,我和Nicholas作為公司的CEO和CFO被替換了。我作為這個企業的家長,感謝諸位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幫助、包容、忍耐。很遺憾從現在起,我難以再幫助到諸位,衷心希望你們每個人從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出發,做最合適的選擇。在汽車之家和諸位一起共事是我的榮耀,一起走過一段最美好的路程,希望大家未來能更好。”
據媒體報道,對於秦致是否已經正式離職,接替者為何人等問題,汽車之家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指令,高官正在開會,我們也在等通知。對於平安入主汽車之家,汽車之家內部反對聲不絕於耳。
就在今天上午,王石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一條消息——人生軌跡(238)當你曾經依靠、信任的央企華潤毫無遮掩的公開和你阻擊的惡意收購者聯手,徹底否認萬科管理層時,遮羞布全撕去了。好吧,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還能說什麽?
在資本大鱷進擊下,創始人和管理層如何牢固掌握公司控制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自由市場已不再相信“創始人情懷”,資本的力量,正在主導一個股權為王時代。作為創始人,如何才能把握好股權和公司未來的發展,在i黑馬此前的文章《被資本逼上絕地的4大創始人啟示錄!》中有詳細解讀,文中建議創始人們在進行股權分配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1、在公司創建初期,強調創始人對創業公司的主導權,對穩定創業團隊有著重要作用。比如,百度的最初股份中,李彥宏占了50%。騰訊在2000年引入IDG等投資時,馬化騰及團隊持股60%。在進行多輪股權融資時,創業經營團隊的股權會被逐漸稀釋,因此,創始團隊不能輕易放棄股權,為自己留有更多的變動余地。
2、在進行股權結構設計時,不妨效仿雙重股權結構,將股權和投票權分離。在我國,公司法不允許直接實施雙重或三層股權結構,但允許有限責任公司章程內對投票權進行特別約定,允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將自己的投票權授予其他股東代為行使。
3、創始人對融資的節奏要把控好,保持公司資金正向流動,同時和公司估值平衡。
4、爭取投票權,並設置合理的退出機制。對於退出的合夥人,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權,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溢價或折價回購股權。
股權分配是項博弈,沒有標準答案。但創業容易守業難。為了保住公司的控制權,在目睹資本的力量後,創始人們也必須對它上上心了。
以下為汽車之家股權交易案的關鍵進展:
4月15日,澳洲電訊宣布將汽車之家47.7%股份出售給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信托。
4月16日,汽車之家管理層提出要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買方團由汽車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層牽頭,博裕、紅杉、高瓴資本參與。
4月26日,汽車之家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一個由三名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評估公司2016年4月16日接到的私有化提議。獨立特別委員包括Ted Tak-Tai Lee 、前藝龍CEO崔永福、1號店聯合創始人劉峻嶺。
5月9日,彭博報道稱,汽車之家CEO秦致作為買家團成員發表了意見,稱管理層出價更高、有充足的融資,讓造就汽車之家的高管層繼續掌控公司將有助於該汽車信息提供商向網絡交易業務轉型。彭博將此解讀為:管理層收購的方式旨在擊退平安信托。
5月11日,澳洲電訊已任命辛西婭·惠蘭擔任汽車之家董事長,接替現任董事長陳永正(澳洲電信國際業務總裁)。
5月14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澳電方面兩次拒絕了汽車之家管理層每股平均價格31美元的股份收購要約,該價格比平安信托每股29.55美元要高。該消息其後得到汽車之家管理層確認。
5月20日,消息稱由於簽訂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或協議後,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向稅務部門備案,國家稅務監管部門已正式向汽車之家發函質詢,並要求其攜帶相關材料前往稅務機關備案。該消息其後得到汽車之家官方證實:確實收到了國家稅務監管部門的發函質詢。
5月23日,有消息稱因澳洲電訊向平安信托轉讓汽車之家股權程序涉嫌違反美國SOX法案(薩班斯法案),目前有相關人士已向SEC(美國證監會)遞交了舉報材。
6月23日,據彭博報道,汽車之家大股東澳大利亞電信公司日前完成了以16億美元向中國平安出售中國網站汽車之家47%股份的交易,盡管該公司依然因為這筆交易面臨訴訟。
6月25日,開曼法院聽證會當庭宣布撤銷汽車之家“禁制令”,澳大利亞電信隨後將更新的股東名冊交付給平安,交割正式完成,平安持有汽車之家47.4%股份,標誌著平安正式成為汽車之家最大股東。
汽車之家股權爭奪案落下帷幕,秦致等管理層出局或只是時間問題。
今日淩晨,開曼法院聽證會當庭宣布撤銷汽車之家“禁制令”,澳大利亞電信隨後將更新的股東名冊交付給平安,交割正式完成,平安持有汽車之家47.4%股份,標誌著平安正式成為汽車之家最大股東。
“禁制令”被開曼法院撤銷後,汽車之家立即釋放了更新的股東名冊,澳大利亞電信與平安信托的交割掃清了所有障礙,交易正式完成。
盡管此前汽車之家管理層對此交易堅決否認,並試圖通過法律以及輿論阻止澳洲電訊與平安信托的交易案,但仍然無法逆轉悲傷的定局。
交割完成後,由於與大股東的合作關系瀕臨破裂,作為少數股東的秦致極有可能面臨出局。
創始人(CEO)黯然離場的名單中,或又將多了一個人的名字。
已經離開的創始人李想在新浪微博表達了祝願,言語之間透露著遺憾:當股份的購買塵埃落地後,管理團隊也同樣會很職業的尊重新股東的一切合理權益,繼續把汽車之家經營好。管理團隊能夠很好的和澳電合作八年,同樣可以和新的大股東平安進行好的合作。
從4月15日澳洲電訊宣布出售股權開始,兩個月的時間,汽車之家、澳洲電訊、平安集團三方曾陷入了無限的抗衡與角力之中。
汽車之家管理層:堅持私有化
雖然汽車之家管理層的勝算一直微乎其微,但三方角力的過程中汽車之家一直沒有放棄對私有化的堅持。
就在澳洲電訊宣布將股份出售給平安信托的當天,汽車之家管理層牽頭發出私有化要約,買方財團計劃以31.50美元/ADS的價格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相比於平安信托每股29.55美元出價更高。
同樣地,在反對澳洲電訊和平安進行交易時,汽車之家管理層更是不遺余力:
據報道,5月11日,汽車之家公眾股東對商務部進行實名舉報,稱平安信托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以及《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該舉報已被商務部接收。
這也成為日後開曼法庭開出禁令,要求澳洲電訊在6月24日聽證會之前不能進行任何交易的關鍵原因。
澳洲電訊:心急出手
作為汽車之家最大股東,很顯然在出售股權和私有化這件事情上澳洲電訊和平安集團同屬一個戰壕。
而澳洲電訊之所以心急出手的原因是,自身要在2016年8月前發布新的財年年報,但在主營業務下滑的情況下,急需出手其他業務,以現金的形式回報股東。
與此同時,澳洲電訊也公開表示了對私有化的反對。《華爾街日報》此前曾報道,作為大股東,澳洲電訊並不認可汽車之家管理層的私有化方案。且在今年5月16日,澳電方面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表示:正在推進與平安信托的股權交割,平安信托對汽車之家的未來發展極為有利。
也許從賣給澳洲電訊的那一天起,汽車之家就喪失了掌控自己命運的話語權。
平安信托:短期套利
雖然平安信托曾公開表示,對汽車之家私有化的支持,“我們與管理層進行了溝通,對有利於汽車之家發展及全體股東利益的事情,我們都支持。”
但隨著4月28日媒體曝光了平安信托《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協議》,將平安此次投資的意圖顯露的更加明顯。其中的一個細節是,合夥企業的“存續期”為自合夥企業成立日起3年,最長延長不超過2年。這意味著,平安信托對汽車之家的投資只是一次短期套利模式。
汽車之家在擔憂什麽?
就在4月份澳洲電訊宣布出讓股份的同一天,已經離開的創始人李想發了一條微博:“走了一只樹袋熊,來了一只大黑熊。”
為什麽用“大黑熊”取代“樹袋熊”,里面一定自有深意,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已經完全離開管理團隊的李想仍然對此感到擔憂,對可能會接盤平安信托充滿不信任。
前面提到了平安“險惡”的投資意圖,它只是三年賬期的金融信托產品。《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協議》的曝光,這意味著平安信托對汽車之家的控股對多有五年,難逃三或五年後再次被賣的結局。無法實現其“十年規劃”的發展方向,這正是管理層擔憂的。
盡管近年來平安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不斷擴大,但仍然缺乏足夠主導汽車之家的能力。
就旗下平安好車而言,2015年,在中國二手車電商市場上的占有率僅為8.4%,而其主要競爭對手車易拍及優信拍的市占率則分別達到了35.2%和27.9%。在此期間,平安好車的每月線上交易量保持在2000臺左右,銷售線索轉化率不足1%,每臺二手車的銷售收益為-6000元至-7000元。
除此之外,上海家化的前車之鑒,也會讓汽車之家管理層擔憂平安接盤之後可能出現的危機。
2011年11月7日,上海家化母公司家化集團100%股權最終被上海平浦投資有限公司通過競標獲得,成為上海家化新控股股東,後者為平安信托旗下平安創新資本全資子公司。
但據媒體報道,自平安入主家化以來,家化的“窩里鬥”就沒有停止過。前上海家化CEO王茁在公開信中曾激烈寫道:葛文耀贊成平安就反對,葛文耀反對平安就支持。將幾乎白熱化的內鬥公之於眾。外界看來,平安進駐之後,家化風波不斷,原葛氏人馬相繼離開,導致業績不盡如人意,股價下跌。
李想出局——50億美金的遺憾
同樣的境遇在一年之前也發生過一次,2015年6月13日,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宣布離開。
“汽車之家於2015年6月13日宣布,創始人李想不再擔任汽車之家總裁一職,但會繼續以汽車之家董事、股東身份,在公司的戰略規劃等重要事務上發揮作用。”
消息一出,業界一片遺憾和唏噓。很多人感慨,李想本來有機會避免這樣的“悲劇”,如今卻被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掃地出門。
而對於李想的離開,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指出,“今天看,李想離開自己創辦的汽車之家再創業,真是明智。一個創始人,在融資做大的過程中失去了公司控股權,但還留在公司幫助把公司送上市,那是創始人責任;但公司上市了就完全是股權說話,已經失去控股權甚至已經沒有股權的創始人再留棧,那只能是自取其辱。”
故事的最初要回歸到2008年,李想將創辦三年的汽車之家作價7600萬美金賣給澳洲電信,澳電換取55%股份。彼時,汽車之家的估值不到1.5億美金。
之後的幾年里,澳電並沒有在業務上做出什麽成績,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增持。2012年,澳洲電信耗資3700萬美元將其持股比例由66%提高至71.5%。並於2013年12月11日在紐交所上市。
當時,李想的股權已經被稀釋到僅僅5.3%,無奈退居幕後。
“在汽車之家招股書中披露,個人股東中,創始人兼總裁李想持有5066483股,占比5.3%,秦致持有3.2%股份,最大股東澳洲電信持有68788940股,占比71.5%。”
緊接著的是,李想的持股比例一步步縮水,並逐漸喪失在公司的話語權。根據汽車之家2014年財報顯示,李想的持股比例已經僅占3.4%,出任總裁後的李想也要向秦致匯報。
而澳洲電訊在汽車之家上市後的持股比例和投票權,也證明了它在汽車之家的絕對控制地位。澳洲電訊持股數不變,持股比例和投票權均稀釋到66.2%。由於投票權超過51%,李想的離開,看來只是時間問題。在他卸任之前,汽車之家最“老一輩”的杜紅(人力主管)和韓路(內容主管)先後離職。
6月12日,一份官方聲明讓“汽車之家”這四個字成為了李想的過去。“汽車之家官方正式宣布,李想卸任汽車之家總裁一職,但保留汽車之家董事、股東身份。”
同一天,汽車之家市值49.5億美金,與當初剛被賣給澳洲電訊時的1.5億美金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外人眼中,李想是背著這“50億美金的遺憾”離開的。很多人不明白,2008年做出這種決定時的汽車之家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李想沒能預期到汽車之家未來的估值?
時隔一年,當再次談起這個話題時,李想表示沒什麽好糾結的,並對自己當初的決定給出了解釋。他毫不避諱地對i黑馬說,“因為最開始做汽車之家完全出於興趣,所以利小的時候對公司的控制權沒太在意。不可否認,我們的資本能力很差,因為是第一次創業,也沒有融資,而第一次融資就是IPO了。”
汽車之家的輝煌已成為李想的過去,而汽車之家的遺憾也變成積累和精力影響著他的新公司。所以,在車和家融資的過程中李想一定要保持絕對的控股,“可能再融三四輪,我們團隊仍然是控股的。這方面,和汽車之家完全不一樣,我至少要把汽車之家欠下的東西在這里慢慢補回來了。”
而關於李想的離開,牛文文也在微博中表示,“創始人和管理團隊,如何面對惡意收購而來的大股東?李想的選擇和建議,不愧互聯網新一代,陽光、理性、明智。”
啟示:創始人該如何分配股權?
回顧這幾年的商業戰場上,因股權而引發的股東和管理層之爭頻頻發生。就在最近,持續多年的萬科股權之爭也即將落幕。
昨日淩晨,“寶能發聲明反對萬科重組,王石出局”成為媒體的頭條新聞,這意味著華潤將恢複第一大股東地位。持續多年的股權之爭將落幕。
1989年萬科上市時,王石放棄了股權,只當職業經理人,之後王石和管理層都很少持股,且萬科的股權一直比較分散。股權分散,可以避免“一股獨大”的情況發生,從而維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但過於分散也增加了股東爭奪企業控制權的概率。因此萬科曾幾次面臨來自“野蠻人”的對戰,而這一次也成了王石的夜幕之戰,等待他的是隨時可能被掃地出門。
也許是看得太多了,創始人出走的故事似乎也變得沒那麽悲情了。
剛剛被京東收購的一號店,去年也經歷了創始人離職風波。兩位創始人於剛、劉峻嶺清退在公司的所有股份,雙雙離職。
2011年5月,沃爾瑪入股一號店,占17.7%的股份,同時,大量沃爾瑪高管入駐一號店。隨後於剛等一號店管理層及員工的股份不斷被稀釋,到2012年,沃爾瑪對一號店增加投資,持股提高到51.3%,成為第一大股東,而管理層及員工的股份則被稀釋到只剩下11.8%。隨著沃爾瑪對一號店100%的控股,雙方在一號店未來的管理規劃上出現分歧,而離開的一方必然是沒有話語權的管理團隊。直至去年7月,於剛和劉峻嶺離開。隨後,一號店離職人數突破千人,元老級員工也盡數離開。
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自由市場已不再相信“創始人情懷”,資本的力量,正在主導一個股權為王時代。作為創始人,如何才能把握好股權和公司未來的發展,在i 黑馬此前的文章《被資本逼上絕地的4大創始人啟示錄!》(點擊前方標題藍字進行閱讀)中有詳細解讀,文中建議創始人們在進行股權分配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1、在公司創建初期,強調創始人對創業公司的主導權,對穩定創業團隊有著重要作用。比如,百度的最初股份中,李彥宏占了50%。騰訊在2000年引入IDG等投資時,馬化騰及團隊持股60%。在進行多輪股權融資時,創業經營團隊的股權會被逐漸稀釋,因此,創始團隊不能輕易放棄股權,為自己留有更多的變動余地。
2、在進行股權結構設計時,不妨效仿雙重股權結構,將股權和投票權分離。在我國,公司法不允許直接實施雙重或三層股權結構,但允許有限責任公司章程內對投票權進行特別約定,允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將自己的投票權授予其他股東代為行使。
3、創始人對融資的節奏要把控好,保持公司資金正向流動,同時和公司估值平衡。
4、爭取投票權,並設置合理的退出機制。對於退出的合夥人,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權,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溢價或折價回購股權。
股權分配是項博弈,沒有標準答案。但創業容易守業難。為了保住公司的控制權,在目睹資本的力量後,創始人們也必須對它上上心了。
利益小的時候,什麽都好說。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人性。
i 黑馬訊 6月27日消息,今日,原平安健康總經理陸敏受聘為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這意味著占多數席位的大股東平安系已全面掌控汽車之家。
隨後,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發博文就此事做出表態。關於股份競購,他透露,秦致也搞定了幾個大牌資本的秦致,參與購買和私有化的競標。且這幾個大牌資本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信息上也有披露,但是,時間點上來看,多少有點晚了。
在提到和澳洲電訊的關系時,李想說:“鐵打的汽車之家,流水的澳電CEO。過去八年,我們和澳電相處的非常好。
作為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以一種更淡然的態度來解讀自己的心情:“汽車之家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難過,但是並不痛苦,因為我已經找到了真愛。秦致和管理團隊一定很痛苦,因為他被真愛拋棄了。站出來看,未必是壞事。”
最後,他說:“尤其是感謝秦致,任何對於秦致的誤讀,我認為都是不公平的。”
以下為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博文全文:
汽車之家(ATHM) 新CEO的信息已經公布了,按照披露規範我也可以說了,免得大家和媒體都猜來猜去的。我作為創始人和董事(我2015年6月30日離開汽車之家的管理團隊,繼續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見證了整個過程,我只描述我眼中的真相。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汽車之家以及任何利益相關方。
三個主要段落,分別是:股份競購、換管理層、我的心態。
【股份競購】
大的層面上講,秦致的本質並非是小股東或管理團隊阻礙大股東進入,而是競購澳電股份失敗,這和萬科還是有所不同的。澳洲電訊去年就有了賣出多數股權的想法,這部分股權也有幾個目標買家,平安是其中一家,潛在買家早期也都和管理團隊有接觸。去年的股價還是偏高,秦致代表的管理團隊也沒有購買的意向,因為確實很難拿出這麽多錢。隨著中概股整體走弱,澳電賣股的價格也在下降,加上有了一個回歸A股的通道,況且汽車之家確實是一個優質的資產,股價也不貴,籌劃這筆錢也變得有可能。
所以秦致搞定了幾個大牌資本,支持秦致,參與購買和私有化的競標。這幾個大牌資本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信息上也有披露,絕對不會在公開市場上拿這個當兒戲。
但是,時間點上來看,多少有點晚了,澳電的一個完整財年是到6月30日,所以澳電非常有動力在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和交割,從澳電的角度來看,平安確實會是一個時間上更穩定的選擇,雖然不是一個出價更好的選擇。就和2008年6月29日澳電戰略投資汽車之家一個道理,這個時間點很重要。
中間發生的各種事宜,也都是和競購相關的。但是,競購失敗了。
【換管理層】
秦致決定競購的時候,我問過他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競購失敗了你認為最壞的結果是什麽,他說:我走人。我認為秦致的職業操守沒有任何問題,很早也明白了自己選擇可能會出現的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以及代價。
更換澳電董事成員的臨時董事會上,一切都很順利,澳電的五個董事席位更換為平安派駐的董事,包括更換CEO和CFO(CEO和CFO需要董事會批準,更換其余的高管CEO可以決定)。無論是作為董事、股東、還是管理者、創始人(這里額外補充一下,秦致是名副其實的汽車之家三個創始人之一,李想、樊錚、秦致,因為汽車之家的企業文化是秦致來了以後建立的,這個相當重要,在此之前汽車之家只有基本的產品和用戶運營,還有特別離譜的拼勁),秦致在董事會上都表現的非常職業,也針對交接工作和新CEO陸敏有非常深入的溝通。
至於是說被幹掉還是主動辭職,這個已經不重要了。
我也理解平安的選擇,因為從歷史上來看,平安成為任何一個公司的大股東以後,幾乎第一件事情都是從更換管理團隊開始。這是一種選擇,不存在什麽是非對錯。就和汽車之家合並車168的時候類似,車168的團隊只能選擇汽車之家的文化,要麽留下,要麽走人,這些都是很殘酷。
澳電更像是一個戰略投資者來對待汽車之家,汽車之家上市公司團隊里不存在任何一名澳電的員工和前員工。這個同樣沒有對錯,都是企業風格的選擇。
【我的心態】
說一下我的心態,大家別罵我。我創業的心態類比一下,就和談戀愛一樣,做一個事業的時候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就和愛一個女朋友一樣。當我發現我的全力以赴和愛沒有結果的時候,沒有辦法達到我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的時候,我就會選擇放棄,全力以赴去尋找一個可以和我組建家庭的愛人。
我之前兩次想要離開汽車之家,都是被秦致挽留的。2011年的時候我就想出去創業,秦致說咱們怎麽也要把汽車之家做上市吧,2012年其實就能上市,但是中概股行情不好,我們就放棄了,2013年底在紐交所上市的。上市以後我還是想走,秦致說咱們怎麽也要把公司做成百億美金吧,那時候已經四五十億美金了,我說好吧,繼續幹。
澳電投資汽車之家以後,澳電已經更換了好幾個CEO了,開玩笑講,鐵打的汽車之家,流水的澳電CEO。過去八年,我們和澳電相處的非常好。
利益小的時候,什麽都好說。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人性。上市之前,真的是我們管理團隊說了算就行了,業績也都是瘋狂的增長。上市以後,幾十億美金的市值擺在那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換來的是決策效率的下降(影響個幾千萬美金對澳電的規模不是個事,影響幾十億美金,對於澳電可就不是小數了),這也是為什麽管理團隊看到有機會可以通過競購把控主動權就全力以赴去做的原因。
我從小的價值觀就是:掌握自己的主動權,掌握自己的命運。我覺得我們的主動權真的是漸漸的沒有了,同時我又找到了一個我更愛的新業務:車和家的智能汽車。所以,2015年6月30日,我就正式移情別戀了。
所以,汽車之家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難過,但是並不痛苦,因為我已經找到了真愛。秦致和管理團隊一定很痛苦,因為他被真愛拋棄了。
站出來看,未必是壞事。
一輛車發生了不小的交通事故,如果走保險理賠還是非常麻煩的,哪個零部件需要更換,用原廠件還是副廠件,工時費多少錢,修好了也是事故車(我描述的是管理層和股東的關系,而非汽車之家)。如果可以直接走報廢理賠其實更好,買一輛新的車重新開始。
幾個核心的高管都有著極好的經歷,把公司從零做到三十多億的收入,十多億的利潤,最高六十億美金的市值。找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也絕對不愁,想要創業更是正當年。
對於所有的汽車之家同事,發生這樣的事情,最終也只能怨我。汽車之家是泡泡網養大的,繼承了泡泡網的股權結構,而建立泡泡網股權結構的時候,我18歲,剛剛高中畢業,一心只想著把事情做好,甚至只是讓企業可以先活下去,打死我都沒想到能夠做到幾十億美金。過去的16年,我盡力做好每一個當時可以做出的選擇,最終還是能力有限,尤其是財力有限。
對於團隊,我能說的只有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那個選擇。
感謝!尤其是是感謝秦致,任何對於秦致的誤讀,我認為都是不公平的。
包括韓松、李欣和王友華在內的多名創始級VP均被曝已離職汽車之家。
i 黑馬訊 7月12日消息,今日據新浪科技報道,汽車之家管理層近日遭遇進一步清洗,多名負責一線業務的副總裁離職。包括韓松、李欣和王友華在內的多名創始級VP均被曝已離職汽車之家。汽車之家官方對此尚無回應。
消息人士稱,7月11日開始,包括韓松、李欣和王友華等在內的多名負責一線業務的副總裁離職,且並非個人主動尋求離開。其中韓松是負責汽車之家媒體業務的副總裁,李欣是負責經銷商業務的副總裁,胡永平則分管人力資源相關業務,以上三項業務均屬於汽車之家的核心業務以及管理要務。
今年6月25日,平安信托完成與原汽車之家大股東澳洲電訊的股權交割,正式入主汽車之家。
6月26日汽車之家CEO秦致給公司內部員工的郵件流出,汽車之家臨時召開董事會,秦致和鐘奕祺不再擔任公司的CEO和CFO。
6月27日則正式任命了平安系的陸敏出任CEO。
秦致、鐘奕祺、韓松、李欣、王友華不再擔任原職務。
i黑馬訊 7月13日消息,今日下午,汽車之家正式發布相關人事調整通知,通知原文如下:
因工作需要,公司進行相關人事調整:秦致、鐘奕祺、韓松、李欣、王友華不再擔任原職務。陸敏擔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並監管經銷商事業部整體業務;康雁擔任公司總裁,監管媒體事業部整體業務;王俊朗擔任公司副總裁、首席財務官(CFO);石京魁擔任公司副總裁,分管人力資源。
以上人事變動即日起生效。
感謝以上原崗位同事對公司發展做出的貢獻!
據公開資料顯示,上述新任命的高管也多為平安系人馬。
陸敏於1997年加盟中國平安。在迅速發展的銀保業務的推動下,平安保費收入在2002年翻兩番達到96億元,他也成為平安銀保業務最高負責人。2005年1月,陸敏離開平安,加盟籌建中的陽光人壽。2006年3月,陸敏回歸平安,重新擔任平安人壽副總經理兼銀保事業部總經理。2009年,陸敏被任命為平安健康總經理、董事長。
王俊朗曾任安居客前首席財務官,於2013年平安集團籌建平安好房時,加入平安集團。
石京魁曾任陸金所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自2005年開始擔任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總經理,2009年8月至今擔任上海分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