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中國(917)欲借殼ST星美之步驟的聯想
Fro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18/LTN20080618252_C.pdf新世界中國(917)宣佈,把和杜惠鎧先生共同持有的上海香港新世界花園、上海中山廣場和上海新世界大廈(稱「上海物業群」)以攤佔股權比例重組。方法先成立一家實體持有該上海物業群,然後按所攤佔比例計算出持有該實體的股權,然後會把之注入一家深圳上市的公司,若預測無錯,應為ST星美。這是香港第一次以中國地產借殼中國上市公司,以取得上市平台向中國股民集資,看來以新世界集團的財技,中國股民將會領教到香港財技高手的風采。但這些公司只懂玩財技,不懂實業經營,又好大喜功,不顧公司能力,所以此等公司只會一直淪落下去,其母公司成為二線上市地產公司,亦和此不無關係。
有上市公司,一定要搞好實業,然後上市獲得資金後,若本業仍
有潛能,最好投資回本業,若不能,最好投資物業或公用股票,不要租用高開支的東西以自我享受,儘量降低公司的開銷,造好盈利
及適時派息回饋股東,以搞好公司股價,自己亦可當股息為人工作花用,作配股亦能取得較高價值,亦因信譽良好,獲得的利益更多。希望,主席萬勿聽信財技高手所言,引入其他概念,以作短線的集資作自肥之用,或擁有過多個人投資,令自己分心之餘,其後可能因該概念大量虧損,導致公司或自己大虧,這只會虧掉自己的上市公司和未來的信譽,到時發行
新股集資困難、借錢也困難,導致更多財技高手獻出炒落的招數,致公司陷入泥沼,變得裡外不是人,受萬千股民唾罵。
記住,上市公司玩財技,只會益了財顧及證券行,受害的仍是自己,萬勿以為上市後自己的能力高過他們,你不夠他們玩的。
回覆者問-談中國鎳資源(2899)的投資價值
http://www.sentfun.hk/wang_ya_yuan_showtopic_12_4900無業
:爲何大家不去發掘那些行業前景好現估值偏低的股票,反而去玩哪些高風險又是短炒的股票呢?
看來投資的道路是孤獨的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鮑魚
:給無業
:談何容易,就算過去幾個月給你找到又如何,不能跟大市跌嗎
?即使選對了,持貨的人也因為帳面損失而無面,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選錯了,
有一隻股票又 低於資產淨值,又是有盈利,未兩兩年內會建造完成比現在產量多一倍的廠房,市盈率又只有6倍,公司開採成本低,公司研究了一項可以大大減低使用焦煤的技 術,這是
2889中國鎳資源,只是跟隨大市跌不升而已,即使未來金屬價格不樂觀
,你敢保證產量多一倍以後的幾年金屬價格不會回升嗎,而且當時的產量比現在 多一倍以上,理論上應是非常便宜才對,但股價就是不起,最大的賣點是開採鎳礦一噸只需16美元,每噸侷價可達22000美元,去年最高50000多美元。greatsoup: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3/LTN20080423149_C.pdf 鮑魚先生,請你留意一下,
2889個每股盈利要計過一次
...不是表面上的這樣高,他們計每股盈利時是用加權股數,不是用現在的股數計,所以
P/E是較
show出來高。
現時的股數是
2,093,120,385 股,股價是每股
1.76元,市值是
36.83億,盈利是
359,291,000人民幣,以
1=1.11 港元計,即約
3.988億,實際
P/E為
9.237倍,不是公佈的
6.7倍,請你細心留意業績公告,上次中期業績都已經用加權股數價,令到報紙專欄報錯
(如
HKET余姓筆名專欄
),亦令不做功課的小股民深受其害,今次也不例外。
公司權益
41億多,其中
26億是商譽、不計預付款項、延遞稅項資產、商譽等的非流動資產約
14億,這兒共
40億,公司實際上已經掏空。
公司有約
22億的現金,但也有
2.6億銀貸及
21億隨時要償還的可換股債,流動能力成疑。
公司的盈利能力雖強,並有增長空間,但實際上已無實質資產,需要小心。
需注意的是,還有公司都批晒股,大股東又骨到水,盈利要跟得上股價
(現價較同業估值約
10倍是合理的
),看來也要一兩年,仍需不少耐性。
無業
:To 鮑魚
:
鮑魚兄,你用
2889做例子就對了,我可是親身經歷這個股票,從去年
9月到今年三月,從股價
4.x到
2.x,虧了我不止五十萬
。沒錯,這股票的財報把前景描述很美好,但是記住是這只是描述裏的前景而已,一切還沒有落實,而且印尼的鋼厰是十划還沒有一撇。 還有鎳價已經下跌很多很多了,
2889所收購鎳鐵礦每干噸的售價絕對是市場價格,沒有成本優勢(相信我,我做過大量的研究,也有過N次的掙扎,現在終于解脫了)。 還有,我要糾正你錯誤的想法,
2889那鎳鐵礦不是什麽好礦,我看過很多其他的鎳鐵礦的資料,有一半都比這個好
梁先生玩轉兩張殼-中盈控股(766)及中國金屬資源(8071)(1)
中盈控股相信大家都熟,但大家知不知道它是做甚麼生意的?
上市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503/LTN20020503069_C.htm上市高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503/0766/F113_c.pdf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503/0766/F112_c.pdf該公司在2002年5月股市淡時上市,發價2億股,每股0.25元,只集資5,000萬,包銷商有在大海兩岸的兩間證券行,在這樣淡的市況,又集資只5,000萬,包銷商又為他們,大家應知道如何吧,大致是貨乾,但路子野的公司。
其實該公司上市時只有在大連的三個項目,一個是「大連東港」,為其主要業務,該業務的主要資產為「亞太國際金融中心」,佔公司資產的大部分、一個為「金石灘」及「高爾基路項目」,其中「高爾基路項目」是尚未完成程序,資金需求亦很大。
上市時公司股本8億,由梁先生持有75%,即6億股。
上市後不夠半年,公司已經轉換了一名楊姓董事,該董事是從事金融業務,自然是要搞財技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118/LTN20021118030_C.pdf11月,公司持有29%股權的公司,宣佈進軍煤能源業務,作價不過800萬人民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231/LTN20021231011_C.PDF公司公佈中期業績,已經走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17/LTN20030317016_C.pdf2003年初,公司宣佈股權集中,7人持有97.49%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21/LTN20030321105_C.pdf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718/LTN20030718094_C.pdf2003年中,公司宣佈佔其大部分資產的「大連亞太國際金融中心」,因違反銷售協議,公司資產已遭凍結,索償額240萬美元(約1,900萬人民幣),公司聲稱對其資產沒大影響,但是最大的項目涉及法律的訴訟,對公司打擊不可謂不少,亦可見這些公司滿是炸彈。
但最後問題被解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711/LTN20030711079_C.pdf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31/LTN20030331127_C.pdf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613/LTN20030613089_C.pdf公司董事辭任,又換授權代表,Big 4 核數師德勤辭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08/LTN20031008088_C.pdf公司進軍北京地產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126/LTN20040126068_C.pdf收購能源管道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402/LTN20040402140_C.pdf公司賣出其主要資產「大連東港」及物業代理業務,進軍能源業務,可說是賣殼先聲。
之後的事大家都在周顯先生的大作可見,另我之前都有專文說這家公司現金很多,折合約一毛錢,但是一件事,就變成了悲劇。
梁先生之後以一毛至六毛不等沽出四億多股,以平均價約四毛計算,套現約一億多。
由近來的股權,金銀證券行也涉入了該公司。
名稱 |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請參閱上述*註解) |
最後申報有關通知之日期 (日/月/年) |
梁毅文 |
171,550,000(L) |
13.34(L) |
19/07/2008 |
詹榮光 |
140,330,000(L) |
11.01(L) |
21/08/2007 |
李月華 |
92,000,000(L) |
7.15(L) |
23/05/2008 |
馬少芳 |
92,000,000(L) |
7.15(L) |
23/05/2008 |
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 Equipment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 |
80,000,000(L) |
6.99(L) |
10/02/2006 |
據公司全年業績可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8/LTN20080728528_C.pdf公司虧損2,782萬,公司現金達2.70億,另應付款項2,500萬,淨現金達2.45億,以公司1,286,163,158股計算,公司每股現金達0.19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19/LTN20080919687_C.pdf但梁先生見公司有這樣多現金,加上看來要搞兩個殼股,現金不足,自然想獨佔之,於是在九月初,公司宣佈發行257,230,000股新股,每股0.125元,集資3,115萬,以低於現金價發售股票,簡直不知所謂,但現金達2.76億元,也算不錯,但是其後,公司以2.3億人民幣(即2.58億港元)向梁先生收購一位於河北省承德選礦廠,以1.8億人民幣現金(約2.02億港元)及5,000萬人民幣(5,617萬港元)以每股0.16元的新股支付。
但公司採礦期只得2年,擔保的9,000萬噸礦藏根本無作用,因扣除開設的時間,此外,法律問題也沒解決,只剩下約一年,花了不少錢,只換來一年採礦時間,有何作用?另公司現時無收入,只有虧損,另並無採礦經驗,又如何賺回這兩億?可見這是財技把戲。
另大股東亦有騙取資財的嫌疑:
據公告所述:
直至收購事項完成,
目標集團向賣方支付之原來成本(包括資本、股東貸款以及已出資及將予出資之該等目標礦點購買成本)乃為賣方估計之約人民幣 95,000,000元(包括目標礦點購買協議項下之購買價人民幣 90,000,000元,另加專業及其他成本及開支約介乎 3,000,000港元及 5,000,000港元不等)。根據收購協議,賣方同意,香港目標公司將向外商獨資企業出資之總數 50,000,000港元,會作為提供資金之股東貸款,並於收購事項完成前由彼(代表香港目標公司)出資,有關貸款將構成待售貸款其中一部分。賣方亦承諾,根據法律規定就該等目標礦點應付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各期間之所有採礦權費用、擔保費、水電費、礦石資源補償費及稅項,均由賣方承擔,並且對本集團及╱或目標集團不具有追索權。
大股東投下9,500萬人民幣(約1.06億港元),就向公司換來1.8億人民幣(2.02億港元),即一買一賣間已賺9,600萬港元,另發行時值5,000萬,現時值約1,800萬的股票,即共賺約1.14億港元。
對公司的影響卻是,若發行新股失敗,公司現金大減至約4,000萬,雖不用付採礦相關的支出,但是對公司核心價值有大損害,現金只剩下每股約2.5仙。
這些股票已顯露出大股東缺水嚴重,另外路子亦野,要迴避之。
安全又宏大版圖之擴大-中國農產品(14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30/LTN20081030769_C.pdf公司原名寶榮坤,後被殼王購入,並被永安旅遊(1189)注入酒店業務,易名珀麗酒店,後又買回酒店業務又賣殼,易名中國高速,上市又注入農產品市場,易現名至今。
公司在今日公告稱,公司主要股東出售於本公司之所有持股(即207,765,080股股份,佔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27.14%)予利來控股(221),成為公司大股東,看來宏安對這家公司業務和自己本業相同的公司有興趣,但自己無錢,所以用上年大舉集資10億的利來先買下,然後再圖後計,目標是借力打力,哈哈。
而主要股東都應該是缺水才賣,否則上年高價又為何不賣,現在賤價才賣?
看來安全又宏大又表現財技了,現時他們有四殼-宏安、位元堂、利來及中國農產品。
一隻壟斷、低PE、淨現金的股票-中國民航信息(696)
何車先生前幾天講這隻股,已經引起我的注意。
但苦於無時間分析,在此我引用大廢柴兄的分析如下:
http://faichai.blogspot.com/2008/11/696.html基本資料現價: HKD2.06 (寫於10月31日)
已發行股數: 1776M(經發行新股後後為1,950,806,393股)
2008年 (12月年結) 半年業績
除稅後利潤: RMB281M
每股盈利: RMB0.15(經發行新股後RMB14.40)
市盈率:7.86倍(以1人民幣=1.14港元計)
淨現金: RMB3031M
每股淨現金: RMB1.7(即1.938港元)
2007年股息: RMB0.13(即14.82仙港元)
股息率: 5.21% (減10%股息稅)
NAV: 3.08港元(以公司半年業績的股票權益(4,369,332,000人民幣)加中國航空結算公司及其物業的資產值(907,707,000人民幣)的除已增發的股數(1,950,806,393股)
業績評論 營業額少幅增長(992M vs 908M)
稅後利潤減少11% (281M vs 314M),原因:
折舊大增50%(159M vs 110M),主因07年capex大增623M。
所得稅大增(48M vs 10M),主因為上半年公司還未取得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以25%計算所得稅所致。本廢估計以中航信的業務,取得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應該輕而易舉,下半年的所得稅費用應該回落。
經營活動現金流繼續非常強勁 (378M vs 444M),減少主要因為折舊增加。
利息收入增多(42M vs 33M), 佔利潤部份亦增多
收購公司按RMB5.73(以公告時價格:HKD6.39)發行174M股收購中國航空結算公司,收購仍在進行中。按07年數據,收購完成後稅後利潤增加66M。按發行後的股數計,每股盈利增加3.4仙。
Capex資 本性支出承諾為892M,營理層預計下半年資本開支為550M,主要為建設北京新運營中心、開發及逐步推行新一代航空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及其他新業務相關。 令人不安的是公司沒有說明在進行如此巨大的資本開支後究竟對營業額或者成本控制有何幫助,唯一可預見的是折舊會再翻倍。
業務傳統業務,如在機場用系統方面,斷估由於國家安全需要,以後仍會由中航信壟斷。面向航空公司的系統亦應可維持大的市場份額。但面向旅行社或顧客的分銷系統,如網上訂機票訂酒店等等競爭激烈,發展的潛力不大。
主要的風險在於壟斷地位被打破,或者被逼降價補貼航空公司虧損。
估值由於公司的現金流非常穩定,可以考慮用FCF的方法估值。公司無負責,現金流強勁,本廢偏向用低的discount rate來估值。

以FCF來估值,公司非常便宜。
如以PE估值,以現在的市況8倍PE並不為過,現價水位有限,可能有兩三年坐。
百度李彥宏再稱王中環在線:中國IT富豪身家縮水13% 李華華
|
|
年尾將至,大家又開始幫啲富豪埋單計計身家排名,噚日輪到內地胡潤公佈「2008年胡潤IT富豪榜」,有靚仔CEO之稱嘅百度創辦人李彥宏,雖然身家由舊年180億元(人民幣.下同)縮水到今年嘅130億,但仍然屹立不倒蟬聯冠軍。
馬化騰輸蚊鬚排第二
至 於舊年排行第三嘅中國ICQ之父、發明QQ嘅騰訊(700)創辦人馬化騰,今年升一級,以125億身家屈居第二;好彩小馬哥份人低調兼唔介意呢啲排名嘅 嘢,否則一定㷫過火屎,事關如果以11月24號嘅股價計算,小馬哥其實應該排第一,爬番李生頭o架!計埋今次,已經係胡潤第6次發佈IT富豪榜,唔知係咪 因為全球經濟差,今年上榜門檻由舊年13億,降低到11億,但比起第一屆嗰陣嘅1億,已經高咗好多,而入榜人數則仍然係50個。至於呢個榜嘅「班底」,5 年前李生、小馬哥都已經上榜,當年榜上有名嘅網易丁磊(今年排第3,身家有98億)、阿里巴巴(1688)嘅馬雲、搜孤張朝陽、同埋盛大嘅陳天橋家族等 10位,基本上全部仲喺今年十大榜上「健在」!喺環球金融海嘯之下,50位IT富豪總身家合共1563億,平均每人有31.3億,集體縮水13%。
新丁上榜今年有15人
至 於新上榜嘅,今年有15人,當中以武漢凡谷嘅孟慶南家族最勁,以46億打入十大,排第九。華華仲記得,呢個IT富豪榜當年真係幾吸引,尤其係對中港台女讀 者嚟講,事關榜上好多鑽石王老五,o依家嘛,大家只需要睇,千祈唔好諗得太多囉。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2008胡潤IT富豪榜
第 1位李彥宏身家:130億人民幣公司:百度第2位馬化騰身家:125億人民幣公司:騰訊第3位丁磊身家:98億人民幣公司:網易第4位陳天橋家族身 家:85億人民幣公司:盛大網絡第5位史玉柱身家:81億人民幣公司:巨人集團第6位王文京身家:58億人民幣公司:用友軟件第7位馬雲家族身家:50億 人民幣公司:阿里巴巴第8位張朝陽身家:48億人民幣公司:搜狐第9位孟慶南家族身家:46億人民幣公司:武漢凡谷第10位張志東身家:45億人民幣公 司:騰訊
|
廠佬「I kill you later」中國版之解決辦法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02/08085578146.shtml這家中國上市公司叫做深南電,主要從事深圳發電業務。
他們簽的I kill you later 和中信泰富的相似,但掛勾的產品是原油。
公司簽了一份合約,和高盛新加坡公司對賭,分為兩個時段:
(1)在2008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公司打賭20萬桶,每月結算,打和價在62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3.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30萬美元(1.5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480萬美元(62美元x40)。
(2)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打和價在64.5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6.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40萬美元(2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580萬美元(64.5美元x40)。
由此可見,公司最多可賺的錢只有1,260萬,但最多可虧5.576億美元,可見是「贏粒糖,輸間廠」的遊戲。
講番過程先,公司初頭都贏錢,因為油價都在超過100元水平,但近期油價大跌,跌至現時40-50元一桶,它一個月的虧損就已經超過之前八個月賺的。
但中國公司自有它的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公司把自己核心資產賣給地方的公司,把自己變成空殼,就算高盛告它們不還錢勝訴,他已經變成空殼,都還不了錢呢!
雖然,公司不用還錢,但已經沒有了國際信用了。
更有人說,賣這些東西的外國人都是流氓,用這些流氓手法對付他們,是「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行為。
香港的工業股可以以此事作參考,可以有樣學樣,但如果日後想向銀行借錢的話,就沒這樣容易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