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本港熱門話題「八十後」,被人叫「上海姑爺」嘅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亦趁熱鬧,對「八十後」發表一番見解。佢鼓勵呢班後生仔要北望神州,因為香港實在只係「豆膶」咁細嘅地方,毫無發揮可言,仲話後生仔應該大膽創業。 羅康瑞噚日出席浸會大學僱主午餐會,向在場學生分享經驗。佢話即使創業失敗,亦可以學到寶貴嘅經驗,明白做僱主嘅苦處,將來就會成為一個好僱員。佢又提醒「八十後」應該學識了解自己,做事要親力親為,工作初期唔好講咁多興趣,最緊要將上司交託畀你嘅事做好。 嘆八十後捱唔到苦 對 於早前一班「八十後」表現激進,佢覺得「八十後」較個人化同自我,唔接受妥協,有勇氣熱情但冇策略。佢好為呢班「八十後」擔心,以佢公司瑞安推出嘅優才計 劃為例,同時有香港學生同內地學生應徵,最後冇一個香港學生捱得住,佢話:「香港學生淨係掛住今晚去邊度wet,內地生就抓緊機會學英文。」 其實唔單止八十後,佢對香港經濟政治前景都好擔心,佢覺得「o依家芝麻綠豆事都內耗」,廿幾年前就話超前內地好多啫,o依家兩地已經越嚟越貼近,好易被內地爬頭;佢就鍾意住上海多過香港,起碼冇狗仔隊。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h8m6.html
SOHO中国的股息收益率高达5.6%
《新京报》张家齐:请问潘总,SOHO中国2009年业绩您是否满意?您认为公告数字中有哪些亮点?
潘石屹:去年我们公司的业绩很好,创下了历史上最好销售业绩,共完成销售额136.8亿元,位列北京房地产销售第一名,几乎是第二名的两倍。我们公司2009年的净利润达到33亿元,是2008年的7倍多,这个增长远远高于行业增长平均水平。
《北京晨报》王丽娅:SOHO中国2009年创下了公司最好的业绩,您认为给股东的回馈是否会令股东满意?
潘石屹:SOHO中国的进步,离不开广大股东的支持,我们给股东的派息是很丰厚的。公司董事会建议今年支付每股人民币2毛钱的股息,如果基于3月9日的收盘价,股息收益率高达5.6%。
《财经》张杰:您如何评价2009年SOHO中国的发展策略?
潘石屹: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很多经验丰富的开发商都没有想到。SOHO中国在09年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犯盲目拿地的错误。
我们是一家专业建房子的公司,今年我们依然会遵循稳健节制的原则,根据市场情况随时灵活调整策略,使公司始终处在有利位置,能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
SOHO中国未来三年还有450亿元可售物业
观点地产新媒体 陈小丽:潘总是不是瞄准了上海市场?
潘石屹:未来几年,上海将成为SOHO中国的发展重点。过去这半年,我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上海。上海和 整个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大量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但上海目前的办公环境主要是为国际企业和大型企业准备的,SOHO的产品正好可以弥补这个 不足。2010年我们的重点仍将放在商业地产项目,为广大的中国中小企业服务。
去年,我们收购了SOHO东海广场,正式进入上海市场,这是SOHO中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SOHO东海广场的出租率由30%提 高到82.5%,还实现了33%的销售额。过去,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北方,但SOHO东海广场90%是新客户,来自长江三角洲的占到70%,可以说,这次 进入上海市场是SOHO中国发展的重大契机。
地产中国网 余钟斌: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SOHO中国在2010年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潘石屹:SOHO中国目前有120亿现金和180亿的银行授信额度,未来三年可售物业价值达到450亿 元。SOHO今年仍将继续以稳健的态度面对市场,不冒进,不保守。我们的策略是:如果市场继续向好,我们就加快销售,如果市场不好,我们会谨慎进货,始终 保持进退自如的良好平衡状态。
| ||||||
新奇美18日成軍,引爆全球面板 產業新一輪戰火。面對客戶出走、敵軍聯盟,鴻海大軍的最高統帥郭台銘的反應,卻出奇沉默。本刊調查,郭台銘現正悄悄啟動鴻海王國分拆大業,布局下個20 年。 根據郭台銘初步規劃,鴻海將分成中國通路、顯示器事業、創新事業等3~4個子集團,並研議分拆後上市的可行性,掛牌地點不限台灣、香港 或上海等;為因應新架構,未來鴻海也將在上海設立營運中心,與台灣形成雙營運中心的局面。 上週五,郭台銘出席 台大醫院的「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啟用活動,提到三年前弟弟郭台成血癌病逝,他含淚難掩喪弟之痛。對於十八日成軍的新奇美,已引爆全球面板產業激烈戰火, 向來有話直說的郭台銘,卻不發一語,十分不尋常。 大王國 子集團分進 本刊調查,統領全球最大電子製造廠大軍的郭台銘,沉默的 背後,與他現正操刀的鴻海分拆大業有關。 郭台銘分拆鴻海王國的想法,早在郭台成病逝、打亂鴻海接班布局時,醞釀成形。他說:「如果沒有合適 的接班人選,鴻海將走向控股公司運作,採用工業銀行模式,整個集團會拆成幾個集團,讓它繼續成長;或是按照技術切割,也許是切割成模具公司、電子公司、光 電公司等幾個子公司。」分拆時點,則訂在鴻海集團營收超過一千億美元,新台幣三兆元時。 鴻海目前組織架構,最上層為董事長、董事長室,旗下 依客戶、產品別成立了九大事業群,接著是各個子公司、轉投資公司,橫向由技術委員會串連。然群創與奇美電二大面板廠十八日合併成新奇美後,供應商、員工人 數暴增,不但衝擊鴻海現有的營運體制,合併後集團營收也正好突破三兆元大關,觸抵分拆線,新奇美反成郭台銘加速分拆鴻海的催化劑。 併 奇美 分拆重頭戲 據本刊了解,郭台銘親自操刀的分拆大業,由「董事長室」交辦,包括財務及法務人員分頭提案評估,就母集團現有九大個事業群 及醫療、光學、節能等新興事業,初步朝整合、分拆成三到四個子集團方向評估,並研議分拆後,在國內或海外掛牌集資等途徑。 本刊調查,鴻海初 步計畫,將分拆為三大塊:第一塊鴻海起家本業機殼、連接器,及先進無人工廠、軟體研發等部門,將留在土城的企業總部;第二塊為中國通路、代工生產、消費性 電子產品、網通產品等,以中國市場為主,將就近設立中心;第三塊以光電、顯示器為主,包括液晶電視組裝代工、LED等部門,先擺在台灣;第四塊則是尚未定 案的新興事業,包括綠能、醫療、生技等,不排除以創投、投資銀行或由郭台銘個人方式投資。 而郭台銘即將爭霸的液晶電視事業,則是這場組織再 造的重頭戲。本刊調查,新奇美成軍後,郭台銘計畫將原先群創的終端產品(包括電視與顯示器)的組裝業務,與原來在鴻海內部的液晶電視業務,統整為一個獨立 事業群切割出去,未來,不排除仿效當年香港富士康國際(FIH)的模式獨立上市。 大客戶 抽單投敵營 鴻海○三 年成立群創時,一反面板業傳統發展模式,從後段組裝業務做起。郭台銘策略果然奏效,三年後,群創成為僅次於冠捷的第二大液晶顯示器代工廠。一路靠購併壯大 的郭台銘,為掌握上游面板貨源,去年購併面板廠奇美電,導致群創最大的敵手、奇美電的大客戶︱冠捷,立刻出走。 過去,奇美電一直都是冠捷最 大的面板供應商,冠捷董事長宣建生與許文龍合作多年,但看到奇美電與最大對手群創合併,宣建生就直接對外宣布暫停與奇美電的合作,他對友人說:「沒必要替 別人抬轎。」「群創組裝終端產品的模式,擺明要跟客戶爭利,一合併馬上嚇走了冠捷。」業內人士觀察。 儘管鴻海旺年會上,郭台銘對本刊記者 說:「我們集團沒做品牌,所有品牌都是新奇美的客戶。」然這番攘外的信心喊話,絲毫不奏效。 新奇美成軍後,不但客戶抽單走人,還一腳投入敵 軍的陣營。上週五(十二日),友達與冠捷宣布合資成立冠智,在波蘭設立液晶電視面板後段模組廠及電視整機設計代工廠,友達持股五一%,冠捷持股四九%。此 外,第二大面板廠、韓國LGD也搶先一步,找上冠捷,強化合作關係。 郭台銘已意識到新奇美與客戶爭利的警訊,因此加速分拆,使新奇美成為純 面板廠,不再從事後段組裝業務。「未來新奇美如果繼續從事液晶電視組裝業務,勢必會跟緯創、仁寶等代工客戶有所衝突,逼著他們去找李焜耀合作。」一位資深 外資分析師說。 「畢竟新奇美完成融合後,就是一家超過十萬人的大公司,如何調整人力,就成了總經理段行建最頭疼的問題。」外資圈人士觀察。 「藉由整併群創與鴻海既有的組裝業務,一方面能疏散合併後多餘的人力資源,另一方面,也能讓郭台銘全力衝刺液晶電視組裝業務。」 駐上海 貼近大中國 鴻海分拆大計的另一大重點,則是貼近中國市場。郭台銘考量中國通路及代工市場業務比重日趨攀升,因此規劃,除了現有土城企業總部 外,鴻海在上海還將成立營運中心。 而今年初,〈產創條例草案〉三十條遭刪除一事,在科技圈鬧得沸沸揚揚之際,郭台銘在鴻海旺年會上曾高分貝 說,如果在台灣設立企業總部,只有外資享受優惠,「我會馬上把鴻海企業總部遷離台灣。」郭台銘登高一呼,政府從善如流,將整個三十條拿掉,平息獨厚外資的 爭議,但郭台銘布局中國的腳步,從未停止。 本刊調查,鴻海早在三年前,即取得上海浦東陸家嘴的辦公大樓用地,占地約一萬平方公尺,計畫要蓋 鴻海中國營運中心。「當時,郭董親自參與這個開發案,還在附近弄了辦公室開會,但後來大陸實施宏觀調控,停發建案執照,這個案子拖到去年才重新啟動,目前 正在比圖。」上海台商表示。 拚績效 整合各基地 「其實鴻海在大陸與台灣的財務獨立,如果要成立雙營運中心,沒有切割的問題, 主要是近年鴻海在大陸不斷擴張,著眼管理便利,才動念要在上海成立中國營運中心。」一位鴻海主管透露:「深圳的稅率一直增加,公司往內陸各省設生產基地, 是既定的政策。」 除了深圳龍華廠,鴻海集團近幾年在松江、昆山、淮安、太原、武漢、廊坊和成都等地,投資設立生產基地。「今年,郭董會整合 鴻海在大陸的生產基地,把不具規模的單位縮編,達到最大經濟效益。」知情人士透露。 隨著大陸生產基地調整逐步完成,鴻海也將落實在地管理、 強化績效,「分析深圳龍華廠、山東煙台、四川成都等地的條件,可發現上海具有經濟、地理位置等優點,所以計畫將大陸生產管理中心設於上海。」 此 外,由鴻海旗下廣宇轉投資的賽博數碼,近年在中國發展電腦零售通路,拓店積極、業績成長快速,為方便就地管理,中國通路事業可能先行分割獨立,率先進駐上 海營運中心。 FIH 轉滬國際板 鴻海分拆後,下一步是否上市集資,仍在研議中。郭台銘認為此舉工程浩大,短期執行不易,「在 評估過程中有人提出,去年大陸工程只是更名欣陸工程,轉型控股公司案例,就鬧得滿城風雨,鴻海分拆後兩岸上市不容易。」知情人士透露,但已在香港上市的 「富士康國際(FIH)」是例外。 本刊了解,鴻海內部已在評估,將FIH轉至上海掛A股國際板、成為集團第一家到對岸掛牌的可能性及效益。 「FIH轉掛上海國際板,因不涉及台灣法令,狀況單純多了。」知情人士表示。 FIH曾是鴻海集團金雞母,後來也成了郭台銘心中的痛。○三 年,郭台銘出手收購芬蘭Nokia 藝模廠,之後又購併奇美通訊,走捷徑快速切入手機組裝市場,隔年便將手機代工業務切出去,成立FIH,○五年FIH在香港以每股港幣三˙八八元掛牌,鴻海 持有FIH七二%股權,在母公司鴻海強大光環下,股價一度大漲超過五倍。 然好景不長,金融海嘯重創傳統手機市場下,FIH的大客戶受傷不 輕,例如摩托羅拉連續二年多業績衰退,諾基亞宣布停止手機板組裝外包業務,一再衝擊FIH營運,○八年下半年FIH首次出現虧損,還越洋拖累鴻海股價。 由 於香港股市以地產跟金融服務業為主流,本益比通常都有十七、十八倍水準,科技股在香港市場相對吃虧,本益比顯少超過十倍,因此去年台商掀起回台掛牌TDR 風潮,市場一度傳出FIH也要回台掛牌,但遭嚴厲否認。原來郭台銘心中另有盤算,FIH計畫轉掛上海A股國際板。 尋接班 培育中生代 為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推動上海A股國際板成了三月中國人大二會期間的重點政策,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率先宣 誓,身為香港掛牌的紅籌股,將加速回上海A股國際板的掛牌作業,預料FIH也將跟進。「鴻海在大陸有很多投資,對人民幣有很大需求,到上海掛國際板很合 理。」外資法人分析。 郭台銘說:「電子業要考慮到靈活與效率。」隨著鴻海版圖擴張,切割勢在必行,也成為郭台銘延後退休這十年的重大課題。 鴻海員工透露,鴻海分切目前是「有計畫,沒有時間表,但大方向不變。」 「無論怎樣切割,郭台銘將是鴻海永遠的共主,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也不 會有所謂的接班人。只是郭台銘遲早還是要面對接班問題,當鴻海集團越來越大,人才培育更顯重要,雖然目前高階主管有郭台銘鎮住,但未來十年後,中生代如何 順利銜接上手,這不僅攸關鴻海二十年後的發展,更是鴻海目前積極要做的部分。」知情人士指出。 郭台銘小檔案 生 日:1950.10.8 現職:鴻海集團總裁 事業:鴻海集團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代工服務廠,2009年合併營收約1.96兆 元,旗下有8家台、港掛牌公司、9大事業群。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經歷:1974年以30萬元資本創鴻海,原生產電視旋 鈕;1981年轉做連接器,為鴻海壯大關鍵;1988年赴中國設廠,後續多次併購擴張版圖;2001年起蟬連台灣首富。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 育有1子1女,續絃曾馨瑩,育有1女 財富:至2009年底為1,402億元 小辭典 上海證交所國際板 為 吸引海外企業到中國上市,上海證交所2009年起積極規劃推出國際板,讓目前禁止在中國掛牌的海外公司,可在上海A股上市,向中國股民集資。 國 際板的遊戲規則預計今年底前底定,為省去部門審批等行政和法令限制,將以人民幣計價。未來掛牌公司可直接對外發行A股?或只能發行存託憑證?還不明確,但 上證所現朝發行A股的方向研究。 國際板還無明確推出時程,最新的說法是2011年上路有望。業界點名,未來中資120家在香港上市的紅籌 股,將成掛牌主力﹔另外,大型國際企業如可口可樂,富士康國際、匯豐控股等在港上市的藍籌股(居產業主導地位、紅利優的股票),因中國為重點市場,已布建 龐大製造基地,人民幣需求高,也被視為掛牌先鋒。 回應 針對鴻海分拆大計,鴻海發言人丁祁安指出:「為了因應環境變化,企業進 行內部改造原本就是進行式,不會稍有片刻休息。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已經宣布還要帶領集團員工再拚10年,這個大方向是不會變的。至於從經營面進行企業內 部垂直整合,還是從法人的角度進行分割,所牽涉的層面都相當廣泛,一定會從長計議。」 而就上海另設營運中心,丁祈安強調:「企業總部設在台 灣土城是不會變的,至於是否將赴上海設立營運中心,現在談還太早。」 對於FIH(富士康國際)未來是否轉赴上海交易,丁祁安說:「只要是對 企業發展有正面幫助的,都會列入考慮選項,只是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現階段努力的優先重點在於如何盡快恢復成長動能。」 |
| ||||||
中國超市、肉品專賣店中,最有名的豬肉供應商就是雨潤,一年屠宰兩千五百萬頭豬,雨潤的低溫肉品十二小時內就可以運到全中國的消費者手中,成為中國最具爆 發力的食品股。從兩百元到兩百億元,雨潤祝義才是如何成功的? 撰文‧周啟東 清晨天色微亮之際,上萬名散布在中國各地的農夫,辛勤地將所飼養的豬隻送往兩百座鄰近的現代化屠宰場。每天平均有六.八萬隻豬,經由機械化的生產線,被製 成各式肉品、火腿、香腸;新鮮的產品在十二小時內,以零下四度的低溫保存,送到全中國各地的超市,供十三億消費者享用。串起這龐大肉品供應鏈的,就是有 「中國豬肉大王」之稱的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才。 從兩百元開始 水產起家,悟出挑戰困難才有財富祝義才的「豬肉帝國」,在全中國九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每三百公里半徑就有一家工廠。很難相信,這位安徽赤貧農家 出生的企業家,兩位哥哥死於饑荒,自己二十年前也是個身無分文的窮大學生;而在飢餓中求生存,正是祝義才一路打拚的動力。 二十年前,祝義才靠著身上僅有的人民幣兩百元在安徽合肥創業;如今,他的身價已高達人民幣兩百億元,名列《胡潤百富榜》第二十六名。 許多人都問祝義才成功的祕密,「困難就是機會。賺錢少的、別人看不上的、又苦又累的、風險大的,這些別人不願做的,我去做!」祝義才指出,做別人認為困難 的事,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原因。 口袋只有兩百元,一般人早就打退堂鼓,但是祝義才就是不怕困難。二十年前,他聽說水產出口到日本很有賺頭,馬上找上一家合肥出口日本的貿易公司,公司經理 看他一個年輕人沒有資金、經驗,甚至沒有公司執照,一下就把他轟出去,但是祝義才沒有退縮,接連五天去拜訪這位經理。「好吧,你的執著打動了我,你送一些 樣品來,我看看再說。」經理無奈地對他說。 根本沒有資金的祝義才,擺明就是一人公司,他到水產攤費盡脣舌說服老闆賒貨給他,他挑了一些最好的蝦子、螃蟹,馬上被貿易公司經理接受,祝義才人生第一筆 生意就此開始。 為了服務好第一位客戶,他親自坐在滿是冰塊的三輪車上押車送貨,經常凍得全身發麻,最後終於賺到第一筆人民幣十萬元的現金。這筆錢對於二十歲以前口袋中沒 有超過人民幣一千元現金的祝義才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也悟出只有挑戰困難才有財富的道理。 一九九二年,為了更上層樓,祝義才結束安徽水產生意,決定到南京做肉品加工生意。因為他看到中國人有錢了,做十三億人吃的生意一定是大有發展,當時國營的 雙匯、春都早就牢牢占住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品市場。為了區隔,他選擇困難度較高的低溫肉品加工市場,這個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 最新工廠設備花錢就可以買得到,困難的是如何讓十三億消費者接受雨潤的肉品。一開始,祝義才不走傳統的批發路線,反而招聘大量的業務員專攻南京的飯店、餐 廳及熟食店。這些地方用量小、收款慢,花了一年時間,他才打入八成的專業市場。 逐漸打出知名度後,接著祝義才用人海戰術,以一位業務員負責一條街的方式,打入當地的傳統雜貨店,辛苦耕耘兩年多之後,雨潤食品已經成為南京著名的肉品供 應商。 從南京向外擴 進軍上海,用小店包圍大店打知名度為了進攻上海市場,祝義才可說傷透了腦筋,進軍上海馬上就可以有全國知名度,但是上海的中外合資超市姿態卻非常高,當時 八佰伴超市同意雨潤肉品進店,但是要求包裝要全部換成八佰伴的品牌。祝義才拒絕了,「我們雖然失去進國際知名超市的機會,但是卻保有了自有品牌。」他回憶 指出。 祝義才並沒有因此放棄上海市場,他改採「小店包圍大店」的策略,再以人海戰術將雨潤肉品攻進大超市周圍的傳統雜貨店、小超市,兩年之內,上海家庭主婦已開 始接受雨潤品牌,最後迫使大超市不得不進雨潤的肉品。 在逐漸開放的大陸市場,充滿無數的機會,但是機會並不等人,「依靠機遇,只能獲得暫時的生存空間,處處要先行一步,只有走在機遇的前面,才能始終占據領先 地位。」祝義才感嘆地說。雨潤會爆發為一家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五六一億元的大企業,不只是靠機會,還要領先競爭對手一步。 一九九七年,中國消費市場開始大成長,祝義才的南京工廠二十四小時生產肉品,門口排起長長的卡車等貨,根本是供不應求,祝義才想要擴大生產規模,但當時國 有企業當道,民營企業遭到嚴重歧視,想要興建工廠,拿到政府的核准文件簡直比登天還難。在許多民營老闆放棄之時,祝義才走了一條別人都不敢想的困難道路 ──收購、重組國有企業。 當時有一家國營的南京罐頭廠已經停工五年,為了掌握商機,他與市政府商議收購負債累累的工廠,並保障一千四百名員工的工作權,成為南京第一樁民營中小企業 購併國營企業的案例;但這卻是祝義才惡夢的開始。 收購國有企業 不斷購併,收購工廠奠定品牌基礎接下來一個多月,怕失去工作的員工不斷圍廠、靜坐抗議,甚至動手毆打派去接收工廠的雨潤經理。員工都勸祝義才放棄,但他認 為,沒有新工廠,雨潤就會失去市場,「派去的幹部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務必在兩個月內改造工廠!」他下達最嚴厲的命令,因為他知道,失去這次機會,雨潤 就沒有壯大的機會。 他還親自上陣與工廠員工談判,在簽字保障工作、並發放積欠工資後,雨潤團隊終於走進破敗的工廠重新整頓。祝義才也與員工一起挽起袖子整理環境,半個月內光 是垃圾就清了兩百輛卡車。兩個月後,裝上新設備重新開工生產,當年就獲利人民幣五百多萬元,甚至創下南京罐頭廠建廠以來的紀錄。 祝義才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由於這次的購併讓他享有全國知名度,藉機從南京、上海擴張至全中國市場。他快速複製購併經營不善國營工廠的方式,陸續在江蘇、 安徽、河北、遼寧、四川等省收購了十七家國有中型企業,投資近人民幣十億元加以改造,奠下雨潤豬肉帝國今日的基礎。 雨潤創立十八年來,每年快速成長,但是市場占有率仍不到中國整體豬肉市場的五%,顯示中國八成以上仍是傳統的溫體屠宰業主導市場。 中國政府明令二○一五年前要淘汰五○%的傳統屠宰業,為了掌握這波機會,祝義才今年將投資近新台幣百億元擴充現代化屠宰工廠,今年雨潤豬隻屠宰量將衝破三 千萬頭,成為真正的全球豬王! 祝義才 出生:1967年 現職:雨潤集團董事長 學歷:合肥工業大學 經歷:水產貿易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