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对抗华润青啤市场营销面临量利抉择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11/567333.shtml


  每经记者 河川 发自上海
4月30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600600,SH,以下简称青啤股份)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 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啤酒销量122.6万千升,同比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 42.7%。
这些在外人看来令人艳羡的数字,却让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及他的管理团队并不满意。今年一季度,母公司在销售费用上面投入4.56亿 元,比2009年的2.79亿元增长了1.77亿元,增幅达到64%,销量却只增加了1.5%。“这明显与公司2010年量利平衡的营销战略不相称。”长 期研究青啤股份经营状态的一位啤酒行业人士认为,过去几年青啤股份一直注重利润收益,但去年公司与主要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啤酒的销量差距拉大,华润雪花去年 销量达到837万千升,比青岛啤酒高出了42%;而另一对手燕京啤酒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增幅比青岛啤酒高了4个百分点;这一切都促使青啤股份开始注重销量和 利润保持同步增长的策略。
5月10日,青啤股份证券事务联系人孙晓航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第一季度销售费用的大幅投入主要是产品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费用,同时也有为销量增加这方面的考虑。
有分析 人士认为,啤酒行业的关注点虽然不在量的绝对增长上面,但销量增长如何驱动地区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却显得极为关键。“青啤需要加强的,就在于后者。”记者发 现,随着华润雪花和一些地方强势品牌的猛攻死守,加之燕京啤酒等步步紧逼,青啤的营销仍面临一定忧患。
重品牌推广 轻市场营销?
今年 2月,即使因为春节因素带来的啤酒旺销,青啤的销量仍不容乐观。《每日经济新闻》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在青啤大本营的啤酒消费大省山东,2月份的销量为 7.86万千升,比去年同期下降18%;河南同比下降15%;华东下降23%,陕西下降31%。
在3月份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公司总裁孙明波表 示,青啤在多个区域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对此,公司营销系统相关负责人认为原因之一是“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对市场投入的费用过大,致使青啤处于被动局面”。
据青啤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合并利润表中的销售费用为8.98亿元,比去年同期7.38亿元增长20%。实际上,公司去年34.84亿的销售费用就比 2008年的29.72亿元增长17.2%,销量同比却只增长9.9%。而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即营销费用率往往能看出一个公司投入产出的效果。比 如燕京啤酒今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15%,相比之下,青啤股份高达22%,相差7个百分点。
2009年,青岛啤酒先后与NBA和中视 体育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大规模拉拉队选拔赛,据媒体报道,仅此项合作费用就超过5000万元。但在花巨资投入品牌推广活动的同时,公司市场占有率却未 得到明显提升。
有啤酒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青啤股份和华润雪花都有各自的全国性品牌活动,但华润雪花在产品促销上的力度却远远高于青岛啤酒。比 如在上海市场上,华润雪花主要的营销策略放在了促销费用上,比如实行买4箱送1箱的营销政策等,有的产品甚至买一送一。而对青啤的消费者而言,这样的优惠 “可望而不可即”。记者随机走访的几家餐饮店负责人称,他们好几次向青啤业务代表提出要几个有青啤标识的开瓶器或打火机送给客人,都被告知没有申请到;而 青啤业务人员也为此抱怨营销政策没有很好地配合他们进行市场开拓。
品牌整合犯下操作性错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青岛 啤酒一方面通过收购中小啤酒厂实现扩大外延式增长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在品牌整合方面犯下一些操作性的错误。比如在山东日照市场,青岛啤酒3年前宣布用青啤 旗下的崂山啤酒代替被收购的汇泉啤酒,同时重新招募青啤股份自己的业务员来开拓崂山啤酒在日照的市场。在汇泉和崂山两个新旧品牌替换的过程中,一个来自沂 蒙山区的地方品牌银麦啤酒趁机快速抢占了市场。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青啤以“割麦扫雪”(麦指银麦,雪指华润雪花)来收复失去的市场,“其直接后果是花出 比竞争对手更多的钞票去买回销售渠道”,一啤酒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硬要将当地卖得较好的汇泉啤酒换成崂山啤酒,等于重新花时间金钱来培育新的客户。”
有了那次惨痛的教训,青岛啤酒去年6月收购济南趵突泉啤酒时就显得非常谨慎,不仅保留了趵突泉啤酒的品牌,而且在人员配置上也没有像过去那样全部撤换, 除了主要负责人由青啤股份派遣外,其他营销人员仍是原趵突泉员工。
尽管在趵突泉收购上显得小心谨慎,但收购后的销量却仍不容乐观,在去年夏秋 季曾一度下滑40%。而在此期间,华润雪花加速对山东的3个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并迅速将雪花啤酒配送到济南各大代理批发网点。据该公司济南市场负责人 称,雪花啤酒在济南市场月消费量300箱以上的一二类酒店布点已经超过400家,布点量占到济南一二类酒店的60%。分析人士认为,这无疑会对青啤形成巨 大冲击。
营销模式不利于激发员工热情
青啤营销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青岛啤酒实行的是“大客户+微观运营”的营销策略。大客 户主要是发展具有相当实力的一级批发商,一旦大客户发展成功,各地营销分公司不再下设办事机构。
“百威啤酒在内地的营销人员才1000多人, 而我们在全国的一线营销人员就高达1.2万人。”青啤营销总裁严旭认为,大客户发展起来以后,不仅能够帮助公司快速建立营销渠道,而且营销人员也可以得到 精简。
而一名熟悉青啤营销策略的啤酒行业人士却告诉记者,“将青啤办事处的销售人员转移到大客户那边,很多经销商不愿意接收;另一方面,营销 人员从青啤转到大客户那边,尽管都是为青啤做事情,员工却都认为经销商不像青啤那样有保障,在心理上有一种不信任行为,尤其是面临薪资福利待遇及职位变更 等问题时更是如此,由此,一些青啤员工不愿意与经销商签定雇佣合同,这就阻碍了青啤营销模式的推行。”比如在广东东莞,去年就有营销人员被转移到大客户 处,面临职位和薪资降低而被迫离职的事件;在河南,也有大的经销商不愿意接受青啤的营销人员。
严旭表示,青啤推行大客户的营销模式仅仅是其中 的一步,最终是要将微观运营策略嫁接到大客户的运营体系中去。“微观运营”是将一线业务人员实行定点定格管理,具体操作办法是给每个业务员划定区域,业务 员每天需要报告当天所拜访的客户和具体时间,晚上还需填写拜访客户的详细信息,包括几点几分在哪个客户处拜访。拜访期间,销售主管或文员会不定时打电话抽 查。一旦时间上稍微有出入,就有可能面临少则50多则两三百元的罚款,有的予以开除。
当被问到在青啤工作最大的感受时,不少受访青啤员工称 “没有归属感”,“凝聚力不强”。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峰认为,这种“微观运营”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机械式的管理方式,是领导层的失职或者不 作为的一种表现,企业不尊重基层员工,对企业没什么好处。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励员工,让员工从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地发挥自身潜力,从而激发营销人员积极 工作。
重盈利能力同时不能忽视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去青啤和雪花都有各自的战略市场,比如华润雪花有东北、四川 等基地市场,青啤有广东、福建等重要市场。但如今两者在这些区域已从间接竞争展开了正面竞争。雪花啤酒甚至放言,今年要在青啤核心市场广东抢占东莞40% 市场份额,并称要在上海市场投入1亿的销售费用 “不惜血本”抢占市场。尽管青啤一直强调以盈利能力强见长,但业内专家表示,若市场都被竞争对手占领了,一直强调盈利能力无异于“安慰自己”。
青啤股份年报显示,该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12.53亿元,同比增长79.2%。但被外界视为以销量见长的华润雪花在这方面也并不示弱。去年雪花啤 酒应占溢利5.4亿港元,较2008年增长81.2%。就利润的增幅而言,华润雪花高于青啤两个百分点。国泰君安证券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胡春霞告诉记者, 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应占溢利与内地的净利润意义相近。
有分析人士认为,啤酒行业如果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下,利润将被高费用投入所侵蚀。而市场 占有率在30%~50%之间,每增长5个百分点,利润将增长100%。孙明波在青啤内部会议上多次表示,公司投入的营销费用并不低,但产出与投入却相差甚 远,原因是所投入的品牌活动经费并没有与实际销售进行更有效的结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青啤2季度是否会增加销售费用投入的问题,孙晓航表 示目前尚不清楚,仅表示销售费用的投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青啤下一个季度是否能改变被动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9

苹果参与竞购成都汉森 或为对抗富士康提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6/2MMDAwMDE4NzI2MQ.html


在富士康收购国内游戏公司成都汉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汉森)的消息被鸿海集团否认后,近日再次传出成都汉森跟美国苹果电脑公司(以下简称苹果) 收购或合作的绯闻。有消息说,苹果已跟成都汉森接洽。

16日,富士康人士对此表示,此前富士康洽购成都汉森的消息可能并非空穴来风,但是主 体是富士康而不是传闻中的富士康国际。

就此事件,本报记者试图联系苹果,但其新闻发言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而成都汉森的一位员工向本报透 露,该公司近期确实在和一家外资巨头进行洽谈,结果将很快揭晓。

市场人士分析,苹果目前正在通过软件收费的方式来获得持续的收入,售价最高 可达上千美元。但是作为最有市场潜力的地区,苹果的中国客户对苹果的欧美市场软件水土不服,为了应对其封闭式环境的弊端,苹果迫切需要更本地化的服务软件 来快速填充内容从而吸引和锁定用户。而成都汉森和苹果的绯闻也正缘如此。

据成都汉森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公司拥有全球顶尖的全Java的 RIA高端应用引擎-JGnet,能够让魔兽等大型客户端游戏在网页上实现同步效果运行,在2009年初与美国SUN公司在苏州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面向 RIA领域技术的高级实验室。2009年中期,汉森获得了松禾资本的5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另一方面,在郭台铭宣布富士康10月全面加薪 以来,一直有消息称,为提高富士康生产线工人工资,苹果将补贴富士康2%代工费,用以提高工人待遇。然而,近日富士康一位高层人士对此表示,苹果补贴富士 康2%代工费纯属子虚乌有。

来自富士康的最新消息显示,目前还没有听说有客户同意提高定价。

分析人士称,苹果通过直接洽购成 都汉森还能够直接对抗富士康的提价。他认为,苹果的iPhone和iPad等产品中嵌入了部分富士康的软体专利,但是这些都不是核心技术,富士康迫切需要 一个核心技术来挟持苹果的订单。

富士康的一位高层说,因为没有加薪,台湾广达和比亚迪相对更具有成本优势,他们也对苹果的订单虎视眈眈,富 士康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定价来缓解部分因加薪而导致的成本压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90

搜狐联姻阿里巴巴 重组搜狗对抗百度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94.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庄春晖发自北京、上海
搜狐与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将正式联姻发力搜索引擎市场。
昨日,搜狐对外宣布,将旗下搜狗业务独立发展,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接受阿里巴巴、云峰基金以及董事长张朝阳个人投资,共同成立新的子公司搜狗,而对于计划投资的金额和定价尚未宣布。据了解,“云峰基金”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聚众传媒创始人虞峰创立。
搜狐董事及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引入阿里巴巴将会对搜狗的成功增加更大可能性。未来无论是搜狗输入法还是搜狗浏览器,都将跟阿里巴巴以及淘宝的电子商务进行深度合作。
双方合作细节曝光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此前市场中一直有传言称搜狐将分拆搜狗,并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公司独立发展,期间有多家公司曾经与搜狐有过接触,其中也包括了奇虎董事长周鸿祎,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动作。
此次引入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的战略投资,张朝阳称将给搜狗团队良好的激励,使得搜狗的业绩与团队直接关联,类似的重组在2008年搜狐分拆畅游时已被证明成功。
张朝阳表示,搜狐保留其大股东地位,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总投资占据16%股份,但暂不方便透露二者各自占股比例。而张朝阳投资同样数额的资金获得16%股份,此外68%的股份中还包括搜狗团队和搜狐集团管理层的激励计划。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张朝阳表示自己“很可能”成为新公司董事长,搜狐CTO王小川将担任重组后的公司CEO,董事会成员及团队构成将陆续公布。
张朝阳表示,双方董事会已经批准了该投资组合,将于近日进行尽职调查之后才能做最后确认,“这将进行较长一段时间”。预计将于Q4财报前对该交易进行详细披露。
张朝阳表示,搜狗作为搜狐集团旗下一个部门,与百度竞争时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搜狗一直试图引入新的投资者,而此次选择阿里巴巴,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事实上,双方的合作并不是第一次,早在淘宝的初创期,搜狐门户就成为第一个与淘宝进行营销合作的网站。
据王小川透露,在引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之后,搜狗搜索将在垂直搜索领域作出探索,同时搜狗浏览器也会尝试与阿里巴巴方面的合作。
针对上述合作事宜,阿里巴巴集团官方表示,关于此事以搜狗公告为准,此外没有更多信息透露。
或引发搜索市场格局改变
事实上,与客户端业务相比,搜狗的搜索业务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最近的六个季度中,中国主要搜索引擎运营商营收份额的变化相当明显。 其中百度的份额从62.3%上升到70.8%。搜狗的份额从1.2%下降到0.8%,腾讯搜搜的份额也从1.5%下降到0.6%。而此间,中国搜索引擎市 场一直保持近40%以上的增速,目前整体规模已达26.4亿元。
此外同样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百度占据整个网页搜索请求量的78%,谷歌占14.4%,搜狗占3.5%,腾讯搜搜占3.1%。
“搜狗在搜索引擎方面走了很多弯路。”张朝阳坦言,此前的工具条模式的尝试失败,在搜索引擎产品上投入不足等原因都造成了现在的市场份额不理想。在张朝阳看来,通过资本层面的引入,也为搜狗带来了阿里巴巴的强大资源,比如庞大的用户、垂直搜索的业务。
“对于阿里巴巴和搜狐来说,双方的合作很值得期待,很有想象空间。”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搜狐与阿里巴巴业务不重合是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主要是搜狐并没有电子商务业务。
《IT经理世界》执行总编吴茂林则对媒体表示,对阿里巴巴来说,与百度交恶之后,非常需要类似搜狐这样的合作伙伴,而搜狗无疑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吴茂林指出,对搜狗而言,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将会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加上搜狗长期储备的技术实力,搜狗将会形成特色搜索服务,在差异化和细分搜索领域独具优势。
互联网专家谢文则指出,搜狗有用户,阿里巴巴也有很多用户,这次合作的规模不小。电子商务加搜索的亮点也是可以想象的,搜索引擎的格局在演变。“搜狗也面临挑战,包括搜索结果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市场是否买单?具有独特性,同时要有核心竞争力,人才也很重要。”
刘兴亮表示,短期来看,阿里巴巴与搜狐联合运营搜狗搜索,并不会威胁到百度的搜索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可能会侵蚀掉百度的部分市场。两者联合运营将与百度正面交锋。
针对上述事宜,百度方面表示,对双方的合作没任何评论。
据悉,目前合作的重点为在线搜索。易观国际分析师李智昨日发表看法,认为“如果搜狗能够获得阿里巴巴销售力量的直接支持,将对现有搜索引擎市场格局造成 冲击。阿里巴巴本身搜索技术及运用相对成熟,可以在扶持搜狗搜索业务发展的同时,对百度形成制衡,从而在自己与百度的竞争中形成优势。”
互联网观察人士刘兴亮则表示,“一、两大巨头握手,强强联手,值得期待;二、互联网行业需要这样的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三、虽然短期不会影响到百度的霸主地位,但不可忽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购物搜索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19

合并!免费! 金山、可牛火线联手对抗360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1/3MMDAwMDIwNTQ3MQ.html

两亿元年收入的产品,一夜之间化为零。面对奇虎360的免费威胁和频繁攻击,金山痛下决心“壮士断腕”,搏斗到底。

11月10日,金山安全联合可牛公司宣布,两家公司正式合并,新公司更名为金山网络。“合并后第一个重大举措是,将金山毒霸全面免费、永久免费。”金山网络新任CEO、原可牛CEO傅盛在合并发布会上说。

这是一项“艰难的决定”。金山毒霸是金山安全旗下唯一收费的安全软件,年收入约为2亿元。

“而且这个收入有上升的趋势。”傅盛告诉记者:“但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痛下决心,决定将金山杀毒彻底免费,重新塑造安全的行业规则。”

金山网络COO、原金山安全CEO王欣表示:“竞争对手总是拿收费和免费来攻击我们。如果我们真的舍不下这些东西,就没有办法跟别人对抗,百口莫辩。”据傅盛介绍,金山网络决定将金山毒霸免费,仅仅用了三天时间。

对于金山毒霸的免费,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表示:“我们欢迎更多厂商放弃出售杀毒软件。”

金山可牛合并

早在今年5月,金山集团执行董事雷军就约见傅盛,探讨金山安全和可牛合并的可能性。此前,两家公司的产品都遭遇360安全卫士的封杀。

“我们前后大概见了12次,每个人做出选择时都有自己的艰难。”傅盛说,“但最终达成一致是因为,双方相信两家公司合并后,能成为这个行业的推动者,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行业。”

“金山和可牛合并之后,彼此能够取长补短。”傅盛说,“金山有着深厚的软件技术开发积累,可牛有自己的互联网基因,合并能帮助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值得一提的是,傅盛早在2003年加入周鸿祎领导的3721公司,负责上网助手软件的产品研发。2005年,傅盛跟随周鸿祎加入奇虎360,负责客户端业务,打造安全类软件360安全卫士。傅盛对中国客户端软件和金山最大竞争对手奇虎360的了解可见一斑。

“奇 虎360在用户量、软件辅助领域等都有非常大的优势。但这主要和公司的起步有关系——金山卫士是在今年年初才推出,而360安全卫士早在四年前就推出。” 傅盛说:“但是,传统软件企业有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能力,金山卫士用了三个引擎,云引擎、杀毒引擎和修复引擎,只是这些产品的表现力不够,使得用户不太使 用。今后,我们会在速度、便利性等方面让产品更加好用。”

傅盛介绍,金山网络成立后,将拥有超过400人队伍,其中一半以上是研发队伍,在北京、珠海均设有研发中心。

在股权结构上,傅盛表示,“金山软件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不便透露具体的股权结构。”但据记者了解,目前,金山软件是金山网络最大股东,此前投资可牛公司的经纬创投等风险投资并未退出,继续保留相应股份。

“从某种意义上,公司变回了创业公司的状态,决策更为自主和高效。”据傅盛透露,“公司全体员工也都持有金山网络公司的股票。”

重新探索商业模式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傅盛表示,“免费对于金山网络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金山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且新公司刚成立,就把大家的饭碗砸了,的确需要勇气。”

他说这种压力让自己犹豫和寝食难安,“昨天晚上,一夜未眠,半夜起来跑到公园门口,思绪万千。”

“但是,这也是一个幸福的决定。我相信,网民会非常高兴。”傅盛表示,“从大势来说,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只要产品受用户喜欢,我们就可以找到商业模式。”

金山网络初步的设想是,将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增加公司收入。但具体的商业运营策略,傅盛表示,“这是探索过程,今天并不能明确告诉大家。”

在金山网络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之前,其将依赖原有的现金储备和集团支持,持续展开研发投入和运营。傅盛表示,“我们会持续保持原有的研发投入规模。”此前,金山安全每年的研发成本超过1亿元。

傅盛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已经付费的老用户,金山网络计划让老用户选择退费或者是升级成为金山成员的方式以弥补其损失。11月10日下午三点半,金山网络亦已通知经销商,停止了金山毒霸产品的销售。

至此,中国杀毒厂商开始在免费和收费两条道路上彻底分道扬镳。杀毒厂商瑞星方面表示:“我们欢迎包括微软、金山等厂商提供免费产品给用户更多选择。但是,用户对于杀毒软件的需求非常复杂,有愿意尝试用免费杀毒软件的基础性用户,也有需要专业安全防护的用户愿意付费购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9

对抗经济周期波动 熔盛重工有法宝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8/2061393.shtml

 造船行业是与全球经济周期高度趋同的行业之一,当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造船业随即进入寒冬。但熔盛重工的经历却与众不同。2009年,熔盛重工与阿曼航运公司签下4艘40万吨、总载重吨160万吨矿砂船的合同,一举拿下当年全球最大载重吨船舶订单。
业内人士指出,熔盛重工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战略,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这也成为其重要的差异化优势之一。
金融危机成为契机
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全球许多造船企业揭不开锅,但金融危机对于熔盛重工来说,却更像是一个契机,让其在2008至2009年间高速成长。
2008年2月28日,熔盛重工首制船提前两个月完工交船,创造了从开工建厂到首制船交付仅用28个月的业界纪录;2008年8月3日,熔盛重工和巴西 淡水河谷在上海签订的12条40万吨级VLOC建造合同,创造了散货船单船建造吨位、订单总吨位、订单总金额三项世界之最;2008年9月,熔盛重工为中 海油建造的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 “海洋石油201”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其全面挺进高附加值海洋工程领域;2008年10月30日,H1047两半岛水上成功对接,是分段两半岛水上合拢作 业在中国民营船厂的首次运用;2009年,熔盛重工又与阿曼航运公司签下4艘40万吨、总载重吨160万吨矿砂船的合同,一举拿下当年全球最大载重吨船舶 订单。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全年,熔盛重工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成为南通市历史上首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 业企业。当时,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熔盛重工在金融危机中的上好表现,对提振中国造船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复兴 船市,产生了重大影响。”
独特战略抵御危机
事实上,造船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经济周期出现低谷。不过,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熔盛重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应对经济周期的战略,这也成为熔盛重工区别于其他船企的优势之一。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熔盛重工较早引入了美国投资人,这对他们应对金融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客户方面,熔盛重工也倾向于和比较有美誉度、知名度的客户合作,大大减少了船东弃船的风险。”
此外,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熔盛重工定位于服务能源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聪明的决定。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未来对能源相关设备的需 求一定是增长的,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会较小;此外,熔盛重工现在着力打造的海洋工程是它的另一个增长点。海洋工程是政府重点支持的7个新兴产业之一,十二 五规划投入3000亿元发展这一块,潜力很大;第三,熔盛重工注重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如一些节能环保型船型,这也是未来的热点;最后,熔盛重工 得到了国家银行和政策的支持,对于其对抗风险也有好处。”
此次在香港上市,或也有助于熔盛重工对抗汇率风险。上述业内人士指出:“香港是著名的金融中心,拥有良好而广泛的外汇交易中心平台,在远期及金融外汇上的产品更丰富、操作更灵活,易于进行货币风险对冲。”
接近熔盛重工的人士透露,熔盛重工已经在有意识地增加人民币结算业务,同时提高美元用汇量,加速货币种类的平衡化运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27

傳米聊結盟YY對抗微信 眾矢之的騰訊還能笑多久?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27/230336.html

7月26日深夜,記者從熟悉小米的圈內人處獲悉,小米旗下的米聊業務將與YY合併,目前雙方已經開始就合併細節展開洽談。合併後,米聊將獲得來自YY在語音通訊方面的強大技術支持,屆時,米聊有望在語音通訊方面與微信進行對抗。

據悉,米聊與YY的合作由來已久。2012年5月,米聊推出YY語音,這次合作被小米內部人稱為「兄弟公司之間互相幫忙」。而業內人士則認為本次合作是米聊與YY的「磨合」,為後續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礎。

自米聊YY語音推出之後,很多業內人士也曾猜測米聊與YY的合併。早在6月28日,資深互聯網人士程苓峰就在微博上表示,「小米和YY會合併嗎?猜這可能是雷軍後手之一。雷軍是YY天使投資人,大股東。YY和米聊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音視頻通話、交友和社區。」

程苓峰指出,YY與米聊合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上被微信遏制的互聯網短板,加強抗打擊的合力。無論是對抗360還是騰訊,YY都是雷軍系下各資產裡最微妙的子。

米聊官方微博也曾經公開表示,在7月份米聊將有「大招」祭出。目前,7月已經接近尾聲,卻遲遲未見米聊動作。知情人表示,由於米聊與YY在一些合併細節上並未達成一致,所以時間上有所推遲。

基於此事,記者也通過微博與雷軍、李學凌進行求證,截止發稿時,並未得到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3

加多寶vs廣藥:渠道對抗品牌/轉貼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vpi.html

這篇是我看到過關於加多寶 vs 廣藥最好的報導。
看完文章兩個感受
1.和我早前的判斷一直8:2 ---7:3---8:2 明年廣藥或許有起色但是長期是會被完爆
2.廣藥的王老吉讓我想到諾基亞的windows白等一年結果換來的是公司掛掉!時間是重要因素市場是變化的。
加多寶vs廣藥:渠道對抗品牌

導語:一個有品牌但沒產品;一個有產品卻失去了品牌。前者借它的品牌啟動產品體系,後者則希望用產品再打造一個品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吳娓婷 7月下旬,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駁回加多寶公司的上訴,廣藥集團正式收回「王老吉」商標所有權。持續445天的商標戰終於有了定論。

兵貴神速,廣藥和加多寶都明白這一點。在終審結果公佈前,雙方在生產、渠道、終端等各方面展開實質交鋒。

最終,廣藥贏得了法律認定,但生產依賴代工廠,產能受限。加多寶則通過兩個月拉鋸贏得了喘息機會,全面向市場推出完全「加多寶」標識的產品,佔領旺銷終端。

故事開始變得有趣:一個有品牌但沒產品;一個有產品卻失去了品牌。前者借它的品牌啟動產品體系,後者則希望用產品再打造一個品牌。

「來一罐王老吉」

在官司喧囂的背後,加多寶市場上的動作讓人無法忽視。

早在6月,完全更改為「加多寶」商標的涼茶就已鋪上貨架,從大型連鎖商超到偏僻的小賣店,堆頭、促銷。廣告宣傳隨處可見。在處理同時印有「王老吉」和「加多寶」字樣產品的過程中,加多寶在鋪貨上花了心思。本報記者在多家超市看見,貨架最顯眼的位置擺出兩瓶紅罐,顯示的是「王老吉」標識的一面,而下方箱子裡的飲料罐則以「加多寶」名字示人。

加多寶在努力傳達更名信息。不過,飲料營銷方面的專業人士在細心觀察後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消費者仍然會說「來一罐王老吉」。

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分析道:消費者的認知慣性並沒有得到「轉換」。「加多寶的廣告攻勢,從消費者層面來看,是沒有效果的。這個轉換的難度比想像的時間要長。畢竟王老吉涼茶是17年品牌運作的結果。」史賢龍說。

國內知名連鎖超市華南區渠道經理伍志毅(化名)也留意到這一現象,但他講的是接下去發生的事情:「顧客說要王老吉,銷售人員會說,沒有王老吉,現在改名加多寶了。再比如在餐廳裡,顧客說要王老吉,服務員直接會拿來加多寶。」

伍志毅指出,消費者拿到印著「加多寶」的罐裝飲料業並沒有異議,自動接受它就是王老吉——儘管他們開口要的是「王老吉」。

「由於市場上沒有出現另外一個『王老吉』競爭和擾亂消費者的辨認,加多寶在渠道和零售上受的影響不大。」伍志毅說。

對比加多寶對終端的絕對佔領,廣藥版王老吉只在廣州少數7-11便利店、小賣店能看見,通常在加多寶旁邊擺放銷售。

市場上演了品牌與渠道之間有趣的關聯與對抗。更名宣傳要被消費者消化尚需時間,不過由於目前終端被加多寶控制,促成了消費者對加多寶的實際消費。

曾在加多寶任職的資深人士對本報說,在消費者觀念未轉變過來的情況下,如果廣藥速度足夠快,可以取代加多寶的市場。

然而,當前廣藥無論在產能還是鋪貨速度、鋪貨深度等都跟不上。史賢龍判斷,在今年是加多寶「完勝」廣藥。史賢龍指出,飲料銷售有鮮明的季節性,只要在旺銷季節將旺銷終端(銷量最大的關鍵終端)「佔據」,競品再多的促銷也是「白花錢、瞎折騰」。等到旺季過去,壓貨量過大的產品就會變成臨期品,渠道商就會向經銷商、廠家要求退換貨。出現這種情況的產品,這一年就是在「陪太子讀書」,只見忙碌不見銷量。

產能角逐

廣藥王老吉並非不想佔據市場終端,而是因為除了品牌,它從生產到銷售都處於起步階段。

一名廣州的廣藥經銷商稱,他打貨款要兩萬箱王老吉,但只得到一萬箱,「廠家生產不過來。」該經銷商說。

可以計算,經銷商再攤派到每個批發部,然後再送達每家零售店的就只有零星貨品了。一名飲料批發部負責人表示,只拿到一點貨,很快就散掉了。其向經銷商再訂貨,但一個星期過去仍沒有貨補充。

本報還瞭解到,5月份就已有浙江、甘肅的經銷商給廣藥打貨款,至今仍未收到一罐新王老吉。

廣藥回覆稱:經銷商對王老吉品牌和王老吉大健康團隊充滿信心,為爭取到這次難得的成為王老吉涼茶經銷商的機會,「願意打款排隊等貨」。

事實上,廣藥在生產上也鉚足了勁。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海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自5月9日仲裁結果宣佈後「沒日沒夜」地進行生產工作。

建設自己的生產線最快需要9個月時間,目前廣藥通過代工完成產量。廣藥集團表示,目前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已與統一、銀鷺等全國30多家大型食品生產、供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廣藥還透露,7月初,全球30強之一,年銷售額高達1100億美元的沃爾格林-聯合博姿公司高層到訪廣藥集團,已經表達了合作意願。

據廣藥版王老吉罐體信息顯示,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委託四個企業為之代工。包括:廣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實達軒(佛山)飲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暉企業有限公司和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有限公司。其中佛山的實達軒被加多寶指出是生產山寨飲料「王老世家」的工廠。「找這麼多供應商,恰恰證明廣藥的生產遇到了困難。」一名接近加多寶人士表示,不能單憑「合作方多」這個信息就認定廣藥能解決產能問題,該信息正好暴露了廣藥需依賴代工廠,而且還在擔心產能不足。而且,「夏季是飲料銷售旺季,供應商在趕工時候,可能難以顧及產量小的合作方。」該人士說。

吳長海承認,廣藥遇到很多在業界的阻力,特別是來自於競爭對手的阻力。「在簽合同或者協議中,據我們所知有很多排他性的條款,很多供應商一方面想跟廣藥合作,另一方面也畏懼排他性協議和排他性合同裡面的賠償。」吳長海說。

吳長海表示,廣藥兩個月內已經在全國超過80%的省份鋪貨,已經正式登陸廣州、北京、福建、浙江、廣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零售渠道,相信7月底就會實現全國鋪貨。

據廣藥消息,罐裝王老吉7月份的產量將是6月份的10倍以上,8月份產量將進一步提升。不過,其拒絕公佈6月份的生產量。

渠道對抗品牌

陳瑋從事飲料營銷多年。他表示,產能還是其次,真正決定市場勝負的是終端掌控的問題。

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分析,從最近兩個月的變化,就能看出加多寶強大的渠道能力。

該人士透露,仲裁結果出來後,加多寶內部知道不可能推翻,但通過堅持訴訟爭取時間。結果上訴的兩個月期間,加多寶在渠道上實現了廣泛的告知,終端賣場促銷、堆頭同步跟上,各種媒體上還配合了廣告宣傳。

該人士分析加多寶的動作達到了三個效果:一、消化印有王老吉商標的庫存;二、實現商標轉換的告知;三、穩定經銷商。

關於最後一點「效果」,該人士說:「經銷商會預判消費者反應。廣告宣傳到位,市場上全是加多寶的產品,消費者接受了現在的加多寶就是以前的王老吉,經銷商就對加多寶有信心。」

陳瑋表示,加多寶實施的是深度分銷,即廠家直控終端,經銷商只承擔物流、資金流。銷售人員跑訂單,再返回廠家。「有人」、「有貨」,決定了加多寶能迅速轉身。上述接近加多寶人士解釋:「『有人』,是指有三年以上的營銷團隊;『有貨』是指160億銷售額背後的生產量。」他說:「事實證明加多寶的渠道像水管一樣,一環接一環,從生產直通終端,而且一直保持暢通。新產品下來,馬上能通過這些管道輸送到各個終端。」

史賢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加多寶做「王老吉」時,是本土飲料渠道覆蓋率最高的產品之一,按「特大-省會及沿海發達-地級市-縣鎮-鄉村」五級市場劃分,「王老吉」在縣鎮以上市場的終端覆蓋率,可以達到90%以上,是唯一一款可與可口可樂、雪碧同時出現在各類型終端的飲料類產品。「在這個覆蓋率的背後,不僅需要龐大的分銷商、銷售團隊、渠道服務人員,而且需要產能佈局、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支撐。」史賢龍說。

據瞭解,在加多寶的營銷「重鎮」華南和華東,有很多經銷商是其高管的親屬。這種微妙關係在平常可能對營銷執行造成障礙,但「現在派上用場了,因為他們不可能離開(加多寶)」。

再加上兩個月來加多寶仍然強勢佔據終端,「原本可能動搖的經銷商現在又堅定了一點。」

不過,廣藥也是個積極的學徒。陳瑋透露,廣藥挖走了數百名加多寶的銷售人員,「總監和大區經理暫時挖不走。」

5月,廣藥曾高調招聘3000人銷售團隊。據廣藥方面對本報的回覆,目前,王老吉大健康已經在廣州、北京等九大銷售大區搭建紅罐王老吉的營銷團隊。

本報記者從經銷商處瞭解到,廣藥正學習深度分銷,銷售人員到每個批發部、超市、小賣店進行推銷。對小超市,廣藥的推銷方案是訂五箱貨送6罐;對批發部則是72元/箱24罐裝王老吉返回兩塊錢。

一名超市老闆對本報說:「現在廣藥貨量有限,它要做的是先儘量鋪貨。正好商店也不敢多拿貨,因為不知道市場能否接受這種口味。」

陳瑋表示,「要達到加多寶的市場深度,(廣藥的)銷售人員起碼是現在的十倍,也就是三萬人。推廣、輔銷都需要人。」而且,這個空降的3000人團隊「要上場打仗,需要極高的管理水平和時間去磨合」。

同時,陳瑋提醒,即使將加多寶的營銷模式整個複製過來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時空改變了,當年的渠道和消費者習慣都不一樣。

7月已進入下旬。據瞭解,涼茶飲品生產出來後還有12天的隔離期。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對本報說:「7月可能來不及了,如果8月能看到廣藥的王老吉鋪開,還算是給消費者一個較滿意的答卷。如果再遲,這個夏天的機會基本就沒有了。」

幸好「王老吉」這塊招牌影響力深遠,史賢龍預計,廣藥單純採取跟隨策略,今年銷售額也可以達到大約15億到2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03

MBA商院案例關注:涼茶對抗戰 MBA網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e8a78a01010zhc.html
 
 7月下旬,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駁回加多寶公司的上訴,廣藥集團正式收回「王老吉」商標所有權。持續445天的商標戰終於有了定論。


  兵貴神速,廣藥和加多寶都明白這一點。在終審結果公佈前,雙方在生產、渠道、終端等各方面展開實質交鋒。


  最終,廣藥贏得了法律認定,但生產依賴代工廠,產能受限。加多寶則通過兩個月拉鋸贏得了喘息機會,全面向市場推出完全「加多寶」標識的產品,佔領旺銷終端。


  故事開始變得有趣:一個有品牌但沒產品;一個有產品卻失去了品牌。前者借它的品牌啟動產品體系,後者則希望用產品再打造一個品牌。


  「來一罐王老吉」


  在官司喧囂的背後,加多寶市場上的動作讓人無法忽視。


  早在6月,完全更改為「加多寶」商標的涼茶就已鋪上貨架,從大型連鎖商超到偏僻的小賣店,堆頭、促銷。廣告宣傳隨處可見。在處理同時印有「王老吉」和「加多寶」字樣產品的過程中,加多寶在鋪貨上花了心思。本報記者在多家超市看見,貨架最顯眼的位置擺出兩瓶紅罐,顯示的是「王老吉」標識的一面,而下方箱子裡的飲料罐則以「加多寶」名字示人。


  加多寶在努力傳達更名信息。不過,飲料營銷方面的專業人士在細心觀察後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消費者仍然會說「來一罐王老吉」。


  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分析道:消費者的認知慣性並沒有得到「轉換」。「加多寶的廣告攻勢,從消費者層面來看,是沒有效果的。這個轉換的難度比想像的時間要長。畢竟王老吉涼茶是17年品牌運作的結果。」史賢龍說。


  國內知名連鎖超市華南區渠道經理伍志毅(化名)也留意到這一現象,但他講的是接下去發生的事情:「顧客說要王老吉,銷售人員會說,沒有王老吉,現在改名加多寶了。再比如在餐廳裡,顧客說要王老吉,服務員直接會拿來加多寶。」


  伍志毅指出,消費者拿到印著「加多寶」的罐裝飲料業並沒有異議,自動接受它就是王老吉——儘管他們開口要的是「王老吉」。


  「由於市場上沒有出現另外一個『王老吉』競爭和擾亂消費者的辨認,加多寶在渠道和零售上受的影響不大。」伍志毅說。


  對比加多寶對終端的絕對佔領,廣藥版王老吉只在廣州少數7-11便利店、小賣店能看見,通常在加多寶旁邊擺放銷售。


  市場上演了品牌與渠道之間有趣的關聯與對抗。更名宣傳要被消費者消化尚需時間,不過由於目前終端被加多寶控制,促成了消費者對加多寶的實際消費。


  曾在加多寶任職的資深人士對本報說,在消費者觀念未轉變過來的情況下,如果廣藥速度足夠快,可以取代加多寶的市場。


  然而,當前廣藥無論在產能還是鋪貨速度、鋪貨深度等都跟不上。史賢龍判斷,在今年是加多寶「完勝」廣藥。史賢龍指出,飲料銷售有鮮明的季節性,只要在旺銷季節將旺銷終端(銷量最大的關鍵終端)「佔據」,競品再多的促銷也是「白花錢、瞎折騰」。等到旺季過去,壓貨量過大的產品就會變成臨期品,渠道商就會向經銷商、廠家要求退換貨。出現這種情況的產品,這一年就是在「陪太子讀書」,只見忙碌不見銷量。


  產能角逐


  廣藥王老吉並非不想佔據市場終端,而是因為除了品牌,它從生產到銷售都處於起步階段。


  一名廣州的廣藥經銷商稱,他打貨款要兩萬箱王老吉,但只得到一萬箱,「廠家生產不過來。」該經銷商說。


  可以計算,經銷商再攤派到每個批發部,然後再送達每家零售店的就只有零星貨品了。一名飲料批發部負責人表示,只拿到一點貨,很快就散掉了。其向經銷商再訂貨,但一個星期過去仍沒有貨補充。


  本報還瞭解到,5月份就已有浙江、甘肅的經銷商給廣藥打貨款,至今仍未收到一罐新王老吉。


  廣藥回覆稱:經銷商對王老吉品牌和王老吉大健康團隊充滿信心,為爭取到這次難得的成為王老吉涼茶經銷商的機會,「願意打款排隊等貨」。


  事實上,廣藥在生產上也鉚足了勁。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海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自5月9日仲裁結果宣佈後「沒日沒夜」地進行生產工作。


  建設自己的生產線最快需要9個月時間,目前廣藥通過代工完成產量。廣藥集團表示,目前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已與統一、銀鷺等全國30多家大型食品生產、供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廣藥還透露,7月初,全球30強之一,年銷售額高達1100億美元的沃爾格林-聯合博姿公司高層到訪廣藥集團,已經表達了合作意願。


  據廣藥版王老吉罐體信息顯示,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委託四個企業為之代工。包括:廣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實達軒(佛山)飲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暉企業有限公司和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有限公司。其中佛山的實達軒被加多寶指出是生產山寨飲料「王老世家」的工廠。「找這麼多供應商,恰恰證明廣藥的生產遇到了困難。」一名接近加多寶人士表示,不能單憑「合作方多」這個信息就認定廣藥能解決產能問題,該信息正好暴露了廣藥需依賴代工廠,而且還在擔心產能不足。而且,「夏季是飲料銷售旺季,供應商在趕工時候,可能難以顧及產量小的合作方。」該人士說。


  吳長海承認,廣藥遇到很多在業界的阻力,特別是來自於競爭對手的阻力。「在簽合同或者協議中,據我們所知有很多排他性的條款,很多供應商一方面想跟廣藥合作,另一方面也畏懼排他性協議和排他性合同裡面的賠償。」吳長海說。


  吳長海表示,廣藥兩個月內已經在全國超過80%的省份鋪貨,已經正式登陸廣州、北京、福建、浙江、廣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零售渠道,相信7月底就會實現全國鋪貨。


  據廣藥消息,罐裝王老吉7月份的產量將是6月份的10倍以上,8月份產量將進一步提升。不過,其拒絕公佈6月份的生產量。


  渠道對抗品牌


  陳瑋從事飲料營銷多年。他表示,產能還是其次,真正決定市場勝負的是終端掌控的問題。


  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分析,從最近兩個月的變化,就能看出加多寶強大的渠道能力。


  該人士透露,仲裁結果出來後,加多寶內部知道不可能推翻,但通過堅持訴訟爭取時間。結果上訴的兩個月期間,加多寶在渠道上實現了廣泛的告知,終端賣場促銷、堆頭同步跟上,各種媒體上還配合了廣告宣傳。


  該人士分析加多寶的動作達到了三個效果:一、消化印有王老吉商標的庫存;二、實現商標轉換的告知;三、穩定經銷商。


  關於最後一點「效果」,該人士說:「經銷商會預判消費者反應。廣告宣傳到位,市場上全是加多寶的產品,消費者接受了現在的加多寶就是以前的王老吉,經銷商就對加多寶有信心。」


  陳瑋表示,加多寶實施的是深度分銷,即廠家直控終端,經銷商只承擔物流、資金流。銷售人員跑訂單,再返回廠家。「有人」、「有貨」,決定了加多寶能迅速轉身。上述接近加多寶人士解釋:「『有人』,是指有三年以上的營銷團隊;『有貨』是指160億銷售額背後的生產量。」他說:「事實證明加多寶的渠道像水管一樣,一環接一環,從生產直通終端,而且一直保持暢通。新產品下來,馬上能通過這些管道輸送到各個終端。」


  史賢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加多寶做「王老吉」時,是本土飲料渠道覆蓋率最高的產品之一,按「特大-省會及沿海發達-地級市-縣鎮-鄉村」五級市場劃分,「王老吉」在縣鎮以上市場的終端覆蓋率,可以達到90%以上,是唯一一款可與可口可樂、雪碧同時出現在各類型終端的飲料類產品。「在這個覆蓋率的背後,不僅需要龐大的分銷商、銷售團隊、渠道服務人員,而且需要產能佈局、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支撐。」史賢龍說。


  據瞭解,在加多寶的營銷「重鎮」華南和華東,有很多經銷商是其高管的親屬。這種微妙關係在平常可能對營銷執行造成障礙,但「現在派上用場了,因為他們不可能離開(加多寶)」。


  再加上兩個月來加多寶仍然強勢佔據終端,「原本可能動搖的經銷商現在又堅定了一點。」


  不過,廣藥也是個積極的學徒。陳瑋透露,廣藥挖走了數百名加多寶的銷售人員,「總監和大區經理暫時挖不走。」


  5月,廣藥曾高調招聘3000人銷售團隊。據廣藥方面對本報的回覆,目前,王老吉大健康已經在廣州、北京等九大銷售大區搭建紅罐王老吉的營銷團隊。


  本報記者從經銷商處瞭解到,廣藥正學習深度分銷,銷售人員到每個批發部、超市、小賣店進行推銷。對小超市,廣藥的推銷方案是訂五箱貨送6罐;對批發部則是72元/箱24罐裝王老吉返回兩塊錢。


  一名超市老闆對本報說:「現在廣藥貨量有限,它要做的是先儘量鋪貨。正好商店也不敢多拿貨,因為不知道市場能否接受這種口味。」


  陳瑋表示,「要達到加多寶的市場深度,(廣藥的)銷售人員起碼是現在的十倍,也就是三萬人。推廣、輔銷都需要人。」而且,這個空降的3000人團隊「要上場打仗,需要極高的管理水平和時間去磨合」。


  同時,陳瑋提醒,即使將加多寶的營銷模式整個複製過來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時空改變了,當年的渠道和消費者習慣都不一樣。


  7月已進入下旬。據瞭解,涼茶飲品生產出來後還有12天的隔離期。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對本報說:「7月可能來不及了,如果8月能看到廣藥的王老吉鋪開,還算是給消費者一個較滿意的答卷。如果再遲,這個夏天的機會基本就沒有了。」


  幸好「王老吉」這塊招牌影響力深遠,史賢龍預計,廣藥單純採取跟隨策略,今年銷售額也可以達到大約15億到2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9

又一傳媒肥佬搞對抗

2012-8-16  NM



創刊一年即被大陸封殺的網上時事雜誌《陽光時務》,和《壹週刊》一樣都有個又肥又大聲的老闆。他們那個肥佬叫陳平,戴金絲眼鏡、又圓又矮、陸軍裝、上海人。陳平每朝從陽明山莊的家出發,戴上價值十萬元的瑞士IWC手錶、配搭幾嚿水的加大碼雜嘜恤衫西褲、駕著他逾百萬元的LS 600來到柴灣工業區大本營。他那五音不全的嘶啞聲帶,經常噴出一句話:「香港的媒體只懂八卦,不識中國大陸,不懂改革。」說罷就將手機裡胡耀邦兒子胡德華的聯絡,交予身邊年輕記者寫出獨家專訪。不單談胡耀邦,《陽光時務》聘請的一班內地記者可以談六四、李旺陽,又可以調查內地黑監獄,更可以批評香港洗腦教育。陳平話:「無問題,做媒體要講真話、搞改革。」這個口口聲聲要講真話的傳媒老闆,卻一直叫人看不穿他的真正底細,而且在傳媒吹淡風時入場,將神秘掙來的大疊銀紙燒掉,外界不禁揣測他搞對抗的背後用意。

陳平這個傳媒老闆放手讓記者做新聞之餘,當他知悉中共官場的風吹草動,總忍不住開聲叫記者追蹤。近日,他下令做一個「習近平專輯」配合十八大出爐,背後有陳平的線人報料,「我的線人,都是我昔日當官的老朋友。」他為新聞出錢又出計,招攬多名敢言的內地記者,包括多名前南方報系下馬悍將,最新加盟的是前《南方都市報》總編輯程益中,他於上週起出任陽光媒體總裁。陽光媒體包括衞星電視、紀錄片攝製隊及電子雜誌《陽光時務》,雜誌創刊一年因率先披露烏坎抗爭、深入報導陳光誠逃離山東、內地黑監獄調查等長篇,加上得到「達明一派」黃耀明力撐兩岸社運音樂專欄,成為網民焦點,facebook頁面有逾七千八百個like,聲稱每期平均有二萬人從iTunes下載購入。雜誌即將改為每週出版,並印紙版。

以《陽光時務》每期售十五元推算,這只供網上閱讀的電子雜誌月入約三十萬。假設九名記者每人平均月薪二萬元,單是人工開支已達十八萬,還未計租金燈油火蠟及網站運作,創刊至今也無廣告,全靠陳平揼水,他也承認:「成個集團,到今天仍在賠錢。」一共賠了幾多?他卻賣關子:「我不知道。」陳平對數字很敏感,一切關於錢的問題他都迴避,一係唔知一係唔答。他的身家、投資陽光媒體掙蝕幾多、世界各地有何資產通通封口。「我不能講,答了你,中共就起清我了。」

趙紫陽派系

五十七歲的陳平本是學者,文革後,獲分配到上海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任職,當時正值思想解放春天,鄧小平一九七八年拍板改革開放,讓趙紫陽主持「三所一會」進行研究,陳平加入其中「一所」中信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農村經濟,因而被視為「趙紫陽班底」的改革派系。(其餘二所一會為: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國務院農研中心發展研究所、北京青年經濟學會。)八四年,當時二十九歲的陳平與他志同道合的改革派青年,組織著名腦震盪大會「莫干山會議」,有份參加的包括當今中共高官副總理王岐山、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長周其仁等,陳平與他們的交情源於此。王岐山十八大料入局,「他是我多年的老友。」陳平說時笑得燦爛。八九民運時,本在安徽阜陽做研究的陳平,回到老家上海簽名支持以上海為總部的《世界經濟導報》,那是改革開放之初的敢言旗手,又支持高自聯學生反對戒嚴。「我本買了機票,六月四日由上海到北京,但槍聲之後就開始四處闖蕩。」「趙紫陽派系」在六四後四分五裂,「三所關了,我的所長(華棣)、另一所長陳一諮等人都跑到美國。他們因為怕,但我覺得沒什麼好怕。」

還怕什麼?

陳平自幼膽生毛。他本姓張,父親張瓊是軍官,五十年代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做研究。陳平年幼時,父親被派到蘇聯列寧格勒軍事學院學習,卻一直沒回家,「人家都說,我父親是『蘇修叛徒』,我就改跟母親姓陳。」父親的離開令他童年反叛,初中時正值文革,陳平讀畢父親留下的馬克思著作,洞悉毛澤東的一套是「偽馬克思」,「馬克思說農民是落後階級,但毛澤東卻叫人下鄉,這是什麼道理?」十二歲的他就天不怕地不怕,文革時公開大罵毛澤東是帝王暴君、組織「少年飛虎團」晚上偷偷拆走播放毛主席最高指示的大喇叭、又在學校把《毛語錄》扔到地上。「我因此被人打過好多次,活生生的抓著,用棍打同腳踢,全身是血。」他不甘心嘴巴不能講真話,卻一次又一次被抓、被打、被關,加上他是「蘇修叛徒」的兒子,打得更厲害。母親唯有帶著他逃離上海,到西安、又去過蕪湖。「文革我經歷過,相比之下,六四我根本沒做什麼,下場怎會苦得過文革?」

「我們經歷過文革的這代人,理想破滅、生活艱難,腦海催生新的理想主義。」一九七六年周恩來逝世觸發的天安門運動,他也有遊行示威批毛,兩年後因運動平反他才獲聘到研究所工作。陳平當官後不忘尋父,原來,其父當年在蘇聯講了些批評反右運動的言論,被蘇共錄了音,威脅留低「協助軍事研究」,也從此在當地再婚落地生根。相隔廿八年,陳平找得父親地址,到蘇聯探望才知悉真相,於是拉著爸爸的手走入中國大使館,讓父親恢復中國國籍。「我和父親性格一樣,都愛批評。」他自問膽識過人,比起童年經歷的種種,六四下馬只是人生中一件小事。因此,六四後公安摸上門要陳平簽悔過書,他誓死不簽;出入被盯,他話之你。

六四後下海

六四槍聲後,陳平對中共更加死心,於是決定下海全心掙錢過活。他想到全世界哪兒最亂就最有機會,腦海出現兩個地名——中國、緬甸。他跑到雲南接壤邊境,將緬甸的珠寶和木材原料偷運到中國再經香港轉口。「當時緬甸內戰,邊境出貨無人理,我不怕死。」他一年極速掙得「第一桶金」三百萬人民幣,被叛軍抓住時就用錢來贖命,「我用錢做柚木地板加工,但很快蝕光。」陳平的第二桶金又是遇著時代巨變,趁東歐共產政權倒下,將大量衫褲鞋襪、電器日用品從大陸和香港運到昔日封閉的鐵幕國家出售,「我走遍東歐,由擺地攤做起,結織商戶後做批發,不到一年已掙得八百萬人民幣。」 他做生意沒有地域限制,「六四後,跑來跑去反而安全。一年後,我申請出國到香港、東南亞、歐美,很快獲批,共產黨恨不得我快走吧。」

陳平夫子自道的第一、二桶金,記者無從查證,而他現時的旗艦集團泰德,早於九二年在港註冊,現在既涉足教育產品,代理美國托福和GRE的考試教材、又做DVD9的生產線、在東南亞及中東投資煤、油、農產品、地產等,十隻手指也數不清。要陳平逐一說清各公司投資額、具體交易,他又再拋出中共原因耍手擰頭。記者查得到的,是他持股三成的公司Bright Eagle Enterprises,位於巴基斯坦發電站項目,今年四月獲亞太策略投資(Asia-Pacific Strategic Investments)以四億五千萬美元收購,其公司的大股東是巴基斯坦金融大亨奇思提(Shaheryar Chishty)。他始終不能令記者知道細節而信服他的發達之路,而他其實也不在乎,只笑說:「八十年代我在大陸研究經濟。到今天,我仍是個非常懂得投資的人。」

借殼上市洗濕頭

二○○○年,內地名女主持楊瀾與丈夫吳征搞陽光衞視,並借殼良記集團(307)上市。但陽光連年虧損,夫婦更被踢爆作大學歷,拖垮股價大插水。○三年,楊瀾夫婦引入星美集團及《成報》老闆覃輝為陽光衞視大股東,但後來覃輝捲入貪污案被捕,二人於是再找來陳平這條大水喉注資,欲藉機甩身。○四年九月,陳平將泰德旗下的英語課程業務,作價四千四百萬,換取陽光衞視(當時已改名為陽光體育媒體)的兩成四控制性股權。陳平聲稱:「我是透過徐小明認識楊瀾、吳征,和他們並不相熟。○四年兩人來找我,說『307是隻很乾淨的殼』遊說我注資,我當時想買隻殼,留作日後用,於是入股。」陳平稱,當上大股東後才發現大堆蘇州屎,陽光衞視債主紛紛現身向他追數,「我買時,無人告訴我有幾千萬債跟身。」楊、吳兩人終在○九年離場,不再與陽光媒體有關係。「洗濕了頭,就唯有做。說實在,我很喜歡做媒體,別人把錢花在名牌手袋,我就用來搞電視雜誌,我不介意用其他地方掙來的錢補貼。」去年三月十日,307的股價較半個月前炒高一倍,陳平在當日宣佈把持有307全數一億股賣出,賣價沒公佈。若以當日收市價每股六元二角計算,他因而錄得近七億元進賬,比起當日投資額,翻了幾番。之後,陽光媒體便不在上市版圖。

還看兩年後

陳平接手陽光衞視後即進行改革,○九年找來賀衞方、章詒和等內地敢言文人,深入分析蘇聯解體、中國法治及政改議題,陳平亦粉墨登場。同年十一月的一集談論《政改的根本問題在執政黨》,一週後大陸觀眾再無法收看陽光衞視,至今仍然被禁。衞視無法在大陸入屋,陳平將他的媒體王國基地轉到香港,以海外華人為目標,拍攝深度紀錄片探討汶川地震、烏坎抗爭,在香港及海外銷售。《陽光時務》在內地亦不能下載閱讀,對象同樣只能是海外華人。《陽光時務》的內地記者入職後,老家的父母不時有國安上門問好。每當出入過關,行李又被搜得一乾二淨。他們的微博都被剷除,雜誌主編、前《南都》副總編長平,由於不獲港府按輸入人才計劃批准來港而改往德國,至今仍留在當地等候香港簽證。記者每天怕踏地雷,但陳平卻氣定神閒,自如穿梭中港及世界各國,「我只有中國護照和香港身份證,沒其他國籍。」陳平之所以吃得開能邊言論踩界、邊遊走官場商賈,與他的後台有莫大關連。

他將改革掛在口邊,令人回想他是趙紫陽改革派系出身,「我原本就不是一個商人,掙錢可不是我人生的唯一目的。」燒銀紙如無底深潭,他做傳媒難道有政治任務,要撐他那些仍在位的改革派官場老友?陳平即大聲道:「我的媒體,確是改革派公共知識分子的平台。你說有人用來達到政治目的?這個我不管。」他背後可有來自改革派官員的資金?陳平咆哮:「他們怎樣給我錢?如何地下匯錢?你說吧。這不可能的、你不瞭解體制。」他多番強調,搞破格媒體是他獨自出錢,背後沒有其他水喉。 「我有信心,兩年內大陸民眾可看到我們,長遠可掙錢。」為什麼他認為兩年內可以破網?這可跟他的「老友們」即將入局有關?陳平只回答:「共產黨也是人,他們不是完全沒有良心。」老友當權,他真的守得住講真話的底線?「我跟你說,無論哪個人當權,我做的媒體,一定會扮演監察者,你瞧吧。」陳平看不起香港媒體,說香港記者不懂深度探討、只一味罵;不夠珍惜新聞自由、只顧八卦娛樂。記者回敬,因為有自由兼夠八卦,香港記者才要起清你陳平的底細、才要問清楚你辦媒體的緣由,陳平聽後大笑。他見了記者兩次,每次近兩小時,再多次覆電郵:「的確,關於六四與改革派的問題,內地記者不會問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53

YY流血上市:估值縮水三成 或為對抗騰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5NNDE5XzU1ODc5NA.html

從歡聚時代(YY)公佈的發行價和獻售情況來看,其操盤者的目的心態似乎來力求穩妥。不過,以目前估值計算,YY的估值較上一輪融資縮水約30%,這也意味著YY的投資者們不惜流血也要敲開公開融資市場的大門。而YY著急上市的誘因可能便是騰訊的威脅。

估值大縮水

11月8日,YY公司提交的文件顯示,其IPO發行價區間為10.5到12.5美元,將發行780萬股ADS,按上述發行價區間計算,融資額介於8190萬和9750萬美元之間。YY公司共有10.64億股普通股(若承銷商行使超額認購權,則共有10.87億股),每20股普通股對應1股ADS。按發行價中間值計算,該公司市值將達6.1億美元。

而在1年多以前,YY的估值曾接近9億美元。YY招股書顯示,老虎基金持有YY公司8.5%的股份。根據YY官方網站對外披露的信息,YY在2011年1月獲得老虎基金7500萬美元投資。以此計算,此輪融資時,YY的估值為8.8億美元。

一般而言,為了使投資者退出獲得回報,IPO時,上市公司肯定要給予機構投資者溢價,但多玩的上市顯然不是的。上一輪融資時,YY的估值是8.8億美元,而目前根據其上市發行中間價計算得到的估值則為6.1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其估值縮水30%。

對老虎基金而言,這顯然又是一次「流血」上市。

力求穩妥 只為成功IPO

種種跡象顯示,YY在此次IPO運作中,力求穩妥,只為能夠成功IPO,而不願走迅雷、盛大文學、拉手網提交申請又鎩羽而歸的老路。

來自投資界的消息稱,此前,YY的承銷商以及投資者將其估值定為10-15億美金,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市場研究和接觸後,YY大幅下調估值為7億美金之內。

「在目前資本市場不好的情況下,YY的作法是現實的,雖然我們都認為YY業務不錯,但都不願意給高價。」一位基金投資經理認為。

YY的估值模型也是令投行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其招股書顯示,YY上半年的收入中,約一半來自於網遊,約三成來自於YY音樂,另有1/4來自於在線廣告和其他業務。

以網遊的模式來估值的話,YY的市盈率可能只能在6倍以下,因為目前,完美世界、暢遊、巨人網絡的市盈率也只有4-6倍。YY與騰訊的模式又有些像,不過騰訊的市盈率卻高達55倍。

而目前看來,YY對自己市盈率的估計在某些投資界人士看來至少是比較理性的——稍高於網遊的市盈率。2012年Q3,YY淨利潤為890.4萬美元,若以季度增長100%計算,YY今年淨利潤約為1900萬美元,其靜態市盈率約為30倍,以年平均增長率125%為計,其動態市盈率則為10倍左右。

上市心急之謎:為對付騰訊?

YY似乎並不是一個缺錢的公司,但卻願意在估值低於上一輪融資、市場環境並不佳的情況下穩妥上市,這又曾另一個側面顯示了YY上市似乎另有隱情。

根據YY的招股書,目前,其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9億美元,而這筆現金超過了此次IPO融資的規模。這在因缺乏現金而尋求上市互聯網公司中是罕見的。

那麼,YY究竟為何上市呢?一位投行的分析師認為,YY此度獻售的比例為15%,低於其預估的20%的比例,再加上YY的估值低於上一輪,這證明YY只想盡快敲開融資公開市場的大門,以便在未來公開募資做準備。

另有分析者則認為,YY急於上市的目的便是為了打通融資渠道,以便在受到騰訊競爭壓迫時能夠快速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