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魔都金融民工購房指南-陸家嘴觀察系列之一 i陸家嘴

http://xueqiu.com/8764472642/25509290
前一陣帝都的@券商資管寫了<帝都金融民工購房指南>,等了N久也沒見人寫魔都金融民工購房指南,好吧就把自己和別人在買房中收集的資料整理一下,寫一個<魔都金融民工購房指南>,僅供參考。歡迎拍磚,歡迎補充。

小陸家嘴區域:
房價:10W
距離:500米
點評:
小陸家嘴區域集中了上海N多的金融機構,號稱金融貿易區,上海的中心。由於這一小塊地方主要是辦公區域,所以在這一地區的樓盤自然物以稀為貴,主要樓盤有湯臣一品,盛大金磐,中糧海景一號和仁恆濱江園等,其中以湯臣一品為代表的樓盤更是以開盤15萬/平米中國第一樓王而著稱,記得剛回來了的時候,經過湯臣一品據說還在銷售中,就走上去想和保安大哥商量看看樣板房,買不起也「擦擦眼皮」。第一個保安大哥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直接扔下一句話:你買得起嗎? 沒等還嘴就走開了。還是不死心,問第二個保安大哥,這哥們耐心許多,他幫我介紹了看樣板房的流程,先要打上百萬到開發商指定的賬戶,再把公司的註冊資產公正,等開發商驗完資覺的你有資格後就會通知你看房,看完房如果不買,就會把上百萬的看房款打回給你。保安大哥繼續介紹到,上面都一個樓層一戶人家,基本上能在裡面打籃球。後來,有幸進去過幾次,雖然沒有保安大哥說得那麼誇張,無敵江景的確不是一般樓盤能比。這一地區不是一般的金融民工甚至金融穩拿能住的,主要集中了一批金融大咖,比如PE大佬沈南鵬和號稱漲停敢死隊的大小徐的小徐等;

世紀公園區域:
房價:5-10W
距離:5-10公里
點評:
世紀公園號稱上海的中央公園,附件集中了九城、仁恆河濱城、御翠園、九間堂、陸家嘴花園、世紀花園、香梅花園、盛世年華等別墅和高檔住宅,很多金融穩拿憑藉幾年的拚搏和前幾年不錯的市場環境,基本都在這一區域實現了置業,有的甚至買了兩套以上的房子。生活在這一區域基本實現了不用擔心上班遲到,下班擁堵,甚至中午能回家睡一覺的生活節奏和狀態,早上如果心情不錯天氣也好可以繞這世紀公園跑一圈。

大陸家嘴區域:
房價:3-5W
距離:3-10公里
點評:
這裡指的大陸家嘴區域,主要是如嶗山新村、濰坊新村、菊園、竹園為代表的陸家嘴開發開放前開發的樓盤,那時候正是上海人說的:「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年代,這些老區由於靠近陸家嘴地區的主要辦公區域,性價比高,所以成為了金融民工們的主要聚居區,當然其中部分地區由於靠近浦東不多的優秀教育資源而使其房價遠遠偏離其本區域同類房源,比如靠近冰廠田幼兒園和浦東建平中學附近的樓盤就比周邊地區普遍高30-50%,甚至100%。這些老房子是金融民工們買房和租房的不二選擇(當然學區房除外),其中不乏06-07年用50萬買了一套世紀大道旁邊兩室一廳老房子到現在翻了一番不止的案例。生活在這些老區,偶爾仰望星空,看著燈火輝煌繁華的小陸家嘴區域的各式大樓,心中不免有生活在城中村的傷感外(其實想想現在的房價也就沒事偷著樂了)。其實這一區域的生活配套還是不錯的,出門就有地鐵超市,關鍵離公司還近,不用每天在路上花費1-3個小時,擠地鐵力氣小了還上不去,張得好看點的,還怕被吃豆腐。

碧雲國際社區區域:
房價:3-8W
距離:15公里
點評:
碧雲國際社區,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一個高檔、大氣、上檔次的一個地區,當初主要是供金橋進出口加工區內外資公司的高管們生活的一個區域,久而久之碧雲就形成了一個置身其中猶如在國外某一小鎮的感覺。碧雲有集中了上海乃至國際著名的學校,從覆蓋中小學的上海協和學校到中歐國際商學院,無不體現了這樣區域的國際范兒。隨這碧雲的日益國際化和陸家嘴地區的日益東擴,很多工作在小陸家嘴地區的金融穩拿們(特別是大小基金經理們)開始向這一區域集中。這一地區是我們金融民工的嚮往之地和目標!

張江高科區域:
房價:3-5W
距離:15公路
點評:
這一區域主要樓盤有湯臣豪園、湯臣豪庭、東方花園和中芯花園等樓盤,這一區域主要集中了張江高科技園區集電、醫藥等高科技民工(比如碼農),金融民工不是很多,但隨著張江高科東部區域金融數據中心區域的不斷發展、大陸家嘴地區東擴到龍陽路地鐵站附近以及張江高科不斷引進開發商建造超市、城市綜合體等相關配套設施,這將是我們金融民工們未來租房買房的首選區域之一。理由主要是金融民工的「地鐵2號線法則」(具體在下面的中山公園板塊解釋)

周浦康橋區域:
房價:1-2W
距離:20公里
點評:
這一區域由於陸家嘴金融區域的不斷向東和向南擴展而受益,更是隨著原南匯併入浦東新區而得利,房價由2008年7-8K/平米無人問津到現在直逼2W/平米,隨著今年年年底這一區域地鐵的開通,前幾年在這一區域果斷入手的金融民工們的賬面財富將直線上升,當然現在去買還不晚,畢竟臨港新城都已經漲到1.3-1.5W/平米的價格區間了。 這一區域的樓盤很多,其中如上市公司中華企業開發的映像春城,綠地東上海等。

三林世博區域(前灘概念):
房價:1-3W
距離:15公路
點評:
三林世博區域得利於世博,裡面集中了一大批當時由於世博會而動遷的居民,以前是上海人不肖一顧的「下之角」,但正是這樣這兒的房價對金融民工來說有足夠的吸引力,其中代表樓盤有三林苑、永泰花苑、世博新城等。近期由於前灘概念的興起和地鐵超市等交通生活配套設施的完善,這一地區區域不斷成熟。

中山公園區域:
房價:5-10W
距離:15公里
點評:
曾經和一個業內的大哥聊在上海買房子的策略,他說的一句話至今難忘。他說:在上海買房子一定要沿這地鐵2線買,要麼買中山公園附近的房子要麼買世紀公園附近的房子。他自己後來買了世紀公園附近一個高檔小區的兩套房子。現在想想的確有道理,特別是對我們金融民工來說買房沿這地鐵2號線買的確是首選的策略。 這就是為什麼張江高科沿地鐵2號線附近是我們金融民工買房首選地區的原因。既然以上介紹了地鐵二號線世紀公園這邊的樓盤情況,那我就試著給大家介紹下中山公園附近的樓盤情況吧,這塊地區相對成熟,老樓盤多,新樓盤少。上市公司雅戈爾開發的雅戈爾長風8號據說開盤就在5萬/平米以上。這一區域由於靠近成熟大商業區、靠近虹橋交通樞紐從而坐飛機和高鐵方便,吸引了一批金融大咖和穩拿,對金融民工來說,還是不建議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2

李嘉誠71億拋售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光大控股接盤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530

香港富豪李嘉誠繼續「勝利大逃亡」,將通過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出售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東方匯經中心,售價是71億人民幣(11.6億美元),接盤的買家包括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分別出售各自所持東方匯經中心的50%股份,和記黃埔在給香港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提到,被出售的東方匯經中心具體位置在上海陸家嘴環路。HYZL發展有限公司和HYZL投資有限公司將各自接盤東方匯經中心的47%股份,而剩下的6%的股份,將被鑽石門集團有限公司買走。根據光大控股發表的聲明,鑽石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的一家附屬公司。

在2006年10月,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宣佈,他們將斥資17.4億人民幣(約合2.85億美元)在陸家嘴開發房地產。根據當地政府網站信息,該地塊佔地約31.8平方公里,約有64家海外公司的地區總部駐紮在內。

另據東方早報的報導,今年8月,長江實業計劃出售持有的「東方匯經中心」辦公樓項目。年報顯示,該項目是長江實業在上海陸家嘴開發的唯一地產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84

金山網絡不是金山的,是騰訊的 陸家嘴午餐

http://xueqiu.com/4465409253/28621488

  「金山網絡」更名為「獵豹移動」,要赴美上市了。

  從更名看,故事明確,就是要凸顯移動。招股書披露,獵豹移動的所有移動應用已被安裝在了全球3.466億個移動設備裡。

  其中,安裝量最多的是電池醫生(BatteryDoctor),1.652億個安裝,月活用戶數5250萬。內存大師(Clean Master),1.507億個安裝,月活用戶8390萬。

  算上PC和移動的總數,毒霸的月活用戶是1.41億;獵豹瀏覽器的月活是5060萬。

  此外,截至去年年底,獵豹移動有53%的月活躍用戶來自於海外市場。

查看原圖
  2013年四季度,金山網絡的主要產品及用戶數,(單位:百萬人)

  2013年,獵豹移動只有7%的收入來自於移動端,但2012年該數據僅為2%,已經有迅猛的增長。此外從季度與季度的對比來看,2013年四個季度,移動收入佔比依次為1.57%、3.99%、8.37%、11.62%。不過,相對於360、百度還是較低,這兩者佔比分別為17%和20%。

  上面只是對獵豹移動在移動領域的一些概況。從招股書來看,還是有一些有意思的點。

  1、獵豹移動不是金山的,不是傅盛的,而是騰訊的。

  從普通股比例來看,金山軟件持股54.1%,騰訊持股18%,傅盛及管理層持股24%(其中傅盛持股17%)。但別忘了,這只是普通股比例。上市後,根據AB股的安排,騰訊擁有110,240,964股B類股,金山軟件擁有12,254,567股B類股,一股B類股享有10股投票權。此外,騰訊還有 110,240,964股A類股,金山軟件還有650,551,482股A類股。那麼上市後,誰的投票權最多呢?顯然是騰訊。

  2、廣告收入的70%來自B.A.T三家公司。

  招股書披露,百度、阿里、騰訊,三家公司給獵豹移動帶來的收入佔後者總收入的58%,這些收入都屬於在線廣告收入,也就是說,獵豹移動的廣告收入中有70%來自於BAT三家。如果從總收入佔比來看,阿里巴巴給獵豹移動帶來的收入佔比從2012年的22%升至25%,騰訊從24%下滑至14%,百度從8%提升至19%。其中,騰訊的份額下滑主要是其搜索引擎從搜搜切換到了搜狗。從上述來看,獵豹移動未來的廣告收入受其與百度、阿里的微妙關係影響較大。尤其是在騰訊和阿里的完全對立階段,阿里對獵豹移動的態度未來是否會有所轉變,獵豹移動該怎麼平衡?當然,獵豹移動目前過於依賴BAT也是有原因的。360的廣告收入除了阿里,就主要是網址導航,而網址導航依賴於其瀏覽器的流量,但目前獵豹瀏覽器的流量還無法支撐起網址導航的收入。

  3、遊戲收入正在爆發。

  獵豹移動的增值服務業務起步較晚,以遊戲業務為主,上線於2012年Q4。2013年四個季度,以遊戲為主的增值服務收入分別為439.5萬人民幣、1259.6萬人民幣、2416萬人民幣4200.4萬人民幣,佔總收入分別為3.22%、7.93%、13.02%、15.6%。對比移動收入佔比發現,獵豹移動的移動收入主要由手機遊戲業務拉動。360在2013年Q4的增值服務業務收入7890萬美元,是獵豹移動的11倍,佔總收入的35.6%。可以預見,未來獵豹移動的收入結構中,遊戲收入佔比也將從目前的15.6%上升為30%以上。

  4、2013年,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獵豹移動的運營利潤率為12.3%,360為15.4%;獵豹移動的淨利率為8.3%,360為14.9%。2013年,獵豹移動全年收入為1.24億美元,搜狗為2.17億美元(搜索收入為1.99億美元,其它收入佔總收入的8%-9%)。這也告訴你,沒有搜索業務的獵豹移動,為什麼必須得在遊戲業務上發力。

  5、獵豹移動估值多少?

  按照最多融資3億美元,以及金山軟件披露的獵豹移動上市發行股數佔目前總股數的15%來看(即佔未來總股數的13%),獵豹移動上市估值最多為23.08億美元。但這個估值是與獵豹移動的目前價值差不多的,並沒有壓低上市價格來為後市增長預留空間。為什麼這麼說?我將獵豹移動的廣告業務和以遊戲為主的增值業務進行切割,給其廣告業務20倍的市銷率,給其遊戲業務15倍的市銷率(參考已上市的中手游、IGG以及獵豹自身增長率及份額),那麼獵豹移動的整體估值為1.01*20+0.137*15=22.255億美元(1.01和0.137分別為獵豹移動在2013年廣告和增值業務營收)。如果直接拿360做對比,360市值120億美元,獵豹移動營收是360的0.185,得出的獵豹移動估值也還是22.2億美元左右。根據發行股數為目前總股數的15%(目前總股數為 1,225,456,652),獵豹移動上市時的開盤價將在每股12.11美元以上。

  以下是來自作者Eastland的另一些補充與強調:

  如上文所說,金山網絡的收入來源很有意思:2013年總收入的25%、19%、14%分別來自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金山網絡7.5億收入中的4.34億是由BAT以PPC(按點擊付費)或PPS(按銷售付費)名義貢獻的。BAT加上雷軍,四股力量合在一起把這家公司推向紐交所,這在中國互聯網圈裡可以說絕無僅有。但結合3Q、3B、小三大戰就很容易理解這個現象。互聯網大佬根本不會在意那區區幾個億的營收,金山網絡最重要的價值是:360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收入構成的變化

  金山網絡的主營業務為安全和瀏覽器,收入來自網絡推廣、增值業務及網絡安全業務。從下圖看到營業收入增長很快,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1.5%。

查看原圖
  (單位:百萬人民幣)

  2011年,其支柱業務「網絡安全」,佔營收的82.9%。而2012年迅速跌至25.4%,到2013年只佔7.2%。而網絡推廣業務卻是異軍突起,2011年只佔營收的17%,2013年增至83%。

查看原圖
  與奇虎的對比

  根據奇虎2013年財報,第四季度PC端和移動端月活躍用戶分別為4.75億和4.67億,360瀏覽器活躍用戶為3.54億。在流量、市場佔有率、營收、利潤等方面,「虎」比」豹」強大數倍,但「虎」絕對不敢掉以輕心。

  1、傅盛在產品能力上不落下風,且深諳周鴻禕打法;

  2、雖曾有傳聞但並未被BAT中的某家收購或控股,雷軍的主要精力又在小米手機,金山網絡算不上有多大的靠山。如果成功在美國上市,打開融資渠道,金山網絡當有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俗話說「小卒過河頂大車」,即使獵豹鬥不過奇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牽制「共同的敵人」。

  也是在4月3日,金山軟件宣佈出資9000萬美元投資迅雷,佔股9.98%。歡聚時代已於前年上市,料想迅雷將緊隨金山網絡提交申請,隨後是小米、凡客……美國中概股的「雷系」就有了大模樣。

  最後,金山網絡上市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2013財年金山網絡淨利潤只有1024.5萬美元,按融資3億美元推算,市值要在20億美元以上,市盈率將超過200倍。奇虎市盈率為120倍左右,而且2013財年營收、淨利潤同比增長104%和113%。

  總結:業務模式調整的效果還有待觀察,競爭對手及其強大而且業績增長迅猛,單就金山網絡自身而言申請上市有些勉強,投資人可不管什麼3Q、3B大戰。小卒過河不易,金山網絡能否被華爾街投資機構認可還是未知數。(趙楠/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22

一个日内交易员的经验之谈 陆家嘴制高点

http://xueqiu.com/9613532873/40724702
来自一个80后盘手的经验感言,作者何子垠 ,作者曾在美国在大陆的自营交易公司做过许多年,后投身国内商品期货交易。知乎链接:http://url6.org/bvkf

进入这行只为生计。临近毕业前三个月,经同学介绍,进入一家做美股的小私募,一边完成毕设,一边做实习T。当时没想太多,只是对交易这行感兴趣,有这么个机会就进来了。一个月后,同学没留下,我留下了,之后就没想过再找工作。

就是这一个月的经历,我知道自己适合做这行。一是有兴趣;二是工作环境比较赞,和影视剧中的差不多;三是,如果能成为成熟盘手,真的可以快速获利,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家小私募侧重于DT(日内交易),绝大多数小私募只做DT,而这家有一部分是做中长线,标的还包括外汇和债券,投资组合比较多。老板是美籍华人,有在美帝某基金工作的经历,渠道比较多。

日内交易,盈利效应比较明显。比如一个15万美金的基准账户(4倍杠杆),这里的成熟盘手,每月提成平均在10万人民币左右(提成比例可以简单算为汇率分之二,07年的时候还是7开头。不要问我怎么换汇,你懂的……)。当月收益有最高能提到30多万,最少的也有一两万,当然这都是不常见的情况,但很少有当月亏损的,能在这里留下来的,都不是吃素的。老板根据每个盘手的盈利能力及状态,分配不同的资金,每个人的账户资金都不一样,动态调整(风控做的好,同时也算为一种变相奖惩机制)。

当然这个盈利水平是在次贷危机刚爆发,还能裸空的时候达到的,之后限制裸空,效果就差些。也就是说,大伙儿是赶上行情了,就和现在的牛市一样。

赚钱效应出来,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在初期,想快速成为成手,有点痴人说梦。就像现在我每天在网上遇到的提问一样:新手怎样快速获利、怎样快速融入市场、某只股票能涨到多少、大盘能涨到多少,什么时候回调等等。

现在看这些问题很可笑,但我不会嘲笑,更能理解,因为07年那会儿我也这样。新手嘛,不懂就对了,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嘲笑别人,先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有资格也不能嘲笑,你会的别人不会,别人会的你也不一定会。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做人。

当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师傅的时候,师傅只给我一个答复——不理我……实际上,整个学徒阶段,师傅都没有口头指导过我,但让我看他操作,不能问,只能看,盈利亏损都看。

问了几次之后明白了,不用问,做就可以了。这也是我现在对这些提问的处理方法——不做解答。虽然有些不礼貌,但这是最好的答案——不要问,只管去做。你的亏损,可能比我的讲解更管用。


这个过程很苦的,倒不是赔钱的问题,每天都有固定的停损额。我的初始账户是2万,只能做一只低价股,每次只能开一手,每天只能做十笔,停损额200。亏到200,当天就不能再做了。这部分亏损由公司承担,只给你一个月时间,不成就走人。

也就是说,这个过程,难的是时间限制,只有这一个月。国内做美股,交易时段是在晚上,这个不用说。白天我只睡三个小时,不是说多勤奋,是因为亏钱亏的睡不着,天天停损……我不想丢掉这份工作,进入这个环境,就很难离开。这种压力,不好用语言表述出来,只能说,人逼到绝境,总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但不觉得困。

我找不到什么有效的方法,师傅不指导,其他人也不会,只要问,他们只是微笑着看我,更没有时间去看大部头书籍。如果说记住师傅的手法,当时真的记不住,看不懂。

突然一天,想到了一个方法,翻看我前半个月的为数不多的盈利单子,对着图形看,找进出场依据,因为有些单子是蒙的,所以要翻回来再分析,只看对的,不看错的。不用说止损什么的,这个当时我懂,止损比谁都快,但有些是瞎搞,胡乱止损。实际上,这个方法是最笨的——记图——简单的定势交易,只是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势,势在哪。

之后,看不到能让我盈利的图形,坚决不做,出现图形,坚决做,找准进场点和止损位,出场位还顾不得,有盈利就行。连续五天,一共28笔交易,只止损5次,我了解了什么叫概率。这时,师傅说了一句话——有点上道了,但你还有四天时间。

意思是,最后四天保持这种状态才可以留下。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默念阿弥陀佛(真的管用)。最后四天,有运气成分,20笔交易没有止损,逐步悟到,止盈位是减仓、反向的开仓点,虽然单笔盈利有回撤,但这样的出场才是合理的。只是只能做一手,谈不上减仓问题,有些单子是在减仓位出,基本可以拿到波动的最大幅度,所以说有点运气成分。

这点看着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一笔单子下来,什么时候是最后的离场位?就是反向进场的时候,你的离场,就代表反向单要进场,或者已经在进场了。趋势后的震荡过程,是划为原趋势,还是划为新趋势的蓄势期?中间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能详细描述出来吗?都说要做趋势,你真懂趋势吗?拿的住吗?持有的依据是什么?顺势,顺的是什么,什么叫势?当然我当时也没完全明白,这些是后期慢慢总结的。

一个月下来,老板只是淡淡一句:你可以留下了,账户增到5万,三分之一仓操作,股票标的不限,手数自行控制,有两个月的进阶期。

所谓进阶期,就是一个新手的稳定过程,稳定优化交易系统,每两周考核一次,达到净利指标就给增加本金,直至加到15万的基准户。如果这两个月出现严重亏损,或者系统不稳定,还是要被踢出去的。

一瞬间想通,九天形成雏形,过关。还是那句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虽然进阶期也会被淘汰,但心理有底了。经过两轮面试,一共30人的新手队伍,一个月后只有两个人留下来,如果要算参加面试的一百多人的话……压力瞬间释放,真有想哭的冲动,只是哭不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短期内完成超出正常能力范围的事。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的,师傅不用教,基本教不出来的。

剩下的就不用说了,不断完善系统,之前没想通,有运气成分的问题,逐渐想通了。中间申请做中线趋势交易,连带日内短。借次贷危机,确实捞了一笔。在之前几个回答中提到过,由于身体不允许长期熬夜,三年半后转出来做国内商品期货。之后一年,老板也因为个人原因,回到美国,解散了这个团队。出来的盘手都转入国内期货市场,现在都很成功,这是必然的。我也是幸运,虽然见过很多亏损的人,但有深度交往的,都是可以长期盈利的人,而且人数真的不少,这是正能量。在这个氛围下,不断警示自己,取长补短,才能保持稳定。

以上这些,是我初入交易这行的经历,历历在目,这个是永远忘不了的。惊险刺激,痛苦折磨,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根本绕不过去,所以有时我也在一些回答中说,不要着急,着急没用的。至于说怎么突然想通的,我到现在也找不出原因,因为之前没有基础,一张白纸,只能归于压力。强压下,脑子转的就比较快。想到了,实验一下,就成功了,这多少也有些运气。如果当时失败了,可能我永远也不会从事这行,顶多做个业余散户。

也是之前答过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或许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至于鸡汤式的回答,确实不用说,也没必要。以后的理想,都是建立在有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这个前提下。先稳定,再谈理想。

后来做期货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看懂一个行业?

我从盘手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

因为我主要做商品期货,都是基础原料,反映的是全行业基本供需状况。无论哪个行业,源头都是这些东西。哪怕是服务业,不生产产品,只提供服务,供需双方所用的资源,付出的资金,也是来源于一二产业。基础原料价格是对全行业的反映,也就是对整体经济形势的反映上行周期,需求旺,原料就是涨,下行周期,需求弱,原料就是跌无论对前景如何预期,现状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对于周期性行业,或者类似地产、制造业这样,回笼资金慢的,你就得想想,在下行周期,能不能抗得住。

举个例子,我看一个行业,比如汽车,先从原材料入手。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需,相互作用,没必要研究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只需要知道两者相互影响就行

汽车行业原材料有哪些?钢材,橡胶,有色金属,塑料,玻璃,皮革等等。现在原料价格什么样,还是在弱势中,也就是价格比较低。第一反应,需求疲弱,第二,车企成本中,原料这块成本低了。这里,需求疲弱是主导地位,是全行业需求疲弱。低位买入原料,无论是现货商,还是车企这样卖附加值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把东西在相对高的位置卖出去并获利。在整体需求疲弱的环境下,你就不要企图销量、利润能有多好。

原材料价格分析有了,再看其他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运营销售,研发,物流等等。凡是能直接对应市场的,比如销售,物流这块,看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有没有偏差。高了,就有缩减空间,低了,再缩减就要有损行业发展了,造成停滞。间接对应市场的,比如人工,运行,研发,这就要看行业对这些分类的需求程度,哪个是最重要的。对于汽车行业,研发和维护(包括对市场的维护)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其他都可以降,这几个不能降,或者说不得已的时候再做有限度的降。

整体成本费用分析有了,再看整个行业的利润点。汽车行业,卖的是附加值。整个行业的最重要的附加值,或者说整个行业存在的价值在哪?适用性与技术。

汽车造出来,是为了让人们出行有个更便利工具,这是根本。所以首先要看汽车行业能不能持续满足这个根本条件,这也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如果能满足,那么整个行业就还会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技术,是为该行业持续生存和发展做了保障。有了这两点分析,再观察行业是不是把重点放在这了。如果能满足,就好说,停滞了,就比较危险。

有了以上这些基本认识,再看标的企业的现状。用以上这些标准,观察标的车企,挨个对照比较,哪些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哪些低于;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车企是不是在做优化工作。

成本费用方面有没有可降低的空间核心点——技术研发上,处于什么水平,有没有持续并增长的投入;销售服务上,有没有领先于平均水平;次级附加值,比如品牌价值等,处在什么水平,有没有提高的空间。所有这些,是现状反映,关键看车企是不是一直在做这些事,还是把精力放在其他不相关且没什么用的地方了。

比如法拉利,现在进军奢侈品市场,卖眼镜卖衣服,这个对她有多少帮助?只是扩展一个盈利点,而且是靠她的品牌做营销,你说她做的眼镜、衣服又能好到哪去?核心是,法拉利她核心还是卖车,主营跟不上,其他扩展再多也没什么用

车企在达到这些标准后,再观察除基本附加值外的个体附加值,这也是标的企业炒作的噱头。劳斯卖品质服务,法拉利卖性能,特斯拉卖概念,这是个体附加值,不是行业的附加值。行业就是造车卖车的……

有了这些认识,再看个体基本现状,比如财务报表的时候,就能知道她的利润来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行业附加值上,还是个体附加值上。也就是说,是靠走量盈利(像大众,通用这样的,薄利多销),还是靠品牌价值、技术、概念噱头(特斯拉这样的,单纯从纯电看,又能比BYD好多少?这里没有太多技术瓶颈问题,时间长了,水平就差不多了。所以你想想,你的钱大部分是花在了技术上,还是牌子上……)等等盈利,就能知道这种盈利方式能不能持久。选择长线持有,标的营收主体一定是在行业附加值上,并高于平均水平;如果低于平均水平,或者较自身也是有下降趋势的,单靠卖眼镜赚钱可不行。噱头只是短线炒作用的。

总结一下。

观察行业,首先看整体经济环境,任何行业都摆脱不了束缚,东西再好,老百姓没钱买也白费。基础原料价格是个先行指标,由此可判断整体需求的真实状况。行业附加值盈利水平,顺整体需求趋势而行。行业的上下游分析,也是看这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趋势相同,但会有背离,也就是会出现上下游需求分化的状况,但不影响趋势

需求决定行业存在的价值,先有需求存在行业的兴起,是发现了需求,而不是创造了需求,这点要明确。行业引导需求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量标准,但都是以该行业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做扩展,而且要有主次之分,且不能过分。你可以引导消费者买某个牌子的车,并买下该牌子的眼镜,但引导不了他们去做变性手术……

行业替代,仍是在发现并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做的。比如内燃机,可以用电动机替代,但基本需求是有轮子的车。火电可以被风能,太阳能,核电等等替代,但基本需求是电力,所以说火电厂建太阳能电站,就不是跨行,提供的都是电力基本需求是无法替代的,所谓行业替代,只是形式的转变。

跨行,是发现并满足其他需求的过程,就像法拉利卖眼镜,这就不是该行业的评判标准了
。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是对照本行来说,跨行经营不是必须要走的路。本行做不好,跨行就能做好了?收益只是短期的……不偏离本行,是因为有需求在那。

其次,看行业本身的附加值,是不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偏离了多少。附加值收益覆盖成本费用的能力有多强。能不能稳定。

再次,看标的企业,是不是达到了行业附加值的平均水平,自身附加值占比多少,是可以长线持有,还是只能短线炒作。看财务报表等等,是用数据体现上面这些项目的对比情况,而不是看数据本身绝对值高低,所以要摆正数据的位置。

吃透一个行业,核心是吃透需求——这可能是唯一有用的话……其他的,包括人的因素,理念等等,对行业来说,还真不是特别重要,只是对标的企业重要。行业利润空间大且稳定,企业团队做的不好,可以换人。行业不行,利润空间持续萎缩,企业团队再好,也没多大用……所以,需求第一。

以上,我只是通过另一个视角看这个问题……

补充一点,对一个行业来说,大部分朋友喜欢看盈利点和能力。这里需要说一下,先看需求,再看成本,最后看盈利只要需求在、成本可控,盈利就在,不要本末倒置……

朋友们如果想细致学习了解,就看看其他大神们的文章,毕竟是专业的。我也只是站在交易者的角度说,因为普通交易者没有这么多人力财力和时间去把某个行业研究透了。其实大神们的意思是说,想研究透一个行业,就得用时间耗,见的多了,也就明白了。

对于我来说,得到的资源有限,只能靠这个方法,以基础商品价格,倒推行业现状。基础商品,就是各个行业的上游,上游商品价格走弱就是全行业需求弱了,再根据行业平均成本状况,推算行业盈利状况,以及可能继续维持现状的时间。行业回暖,首先要反映在基础商品价格上,因为下游企业订单量上来,需要增加开工率,备货补库存。而企业产生利润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销售获利得有个过程。这段时间差,就是交易进场的好时机。

如果只看行业发展,尤其是新兴行业,或大行业中的新的细分行业,首先要看的就是需求,俗称市场。有需求就有发展,这没问题,只要成本可控。

行业标准,是一个考量项目,但不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现行标准也未必合理。阿里出来之前也有电商平台,但标准还是在其出来之后定义的。行业标准是可以改的,怎么改我不知道,但合理不合理可以判断出来。就用成本标准评判,如果行业标准合理,那么成本控制范围必然稳定,接近全行业平均水平。

这个全行业平均成本怎么来的
,首先有数据可以查。再有,还是用基础商品价格推导。一定时间内的平均价格,加上平均劳动力成本,加通胀率等。

这里少了很多部分,比如设备折旧,运营销售成本等等,为什么可以不算,因为上面这些是所有行业成本直接间接都有的部分,其他部分不同行业是不同的。只抓住几个共同的部分,算一个基础平均成本,再找数据供应商,得到的各行业平均成本,与这个基础成本比较,长期稳定在一个比值内的,就是合理的,适应行业发展的。另外,这个比值以基础制造业位基准。高于这个比值,如果遇到经济下行,那么它的容错性就差。

新兴行业初期的平均成本与基础成本比较,比值肯定大。但如果比值是保持持续下降的,那还好说,如果是长期处于高位的,那出错性就更差,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受损所以,夭折的行业,企业,其实从这里就可以预测出来结果了。即便能熬到进创业板,如果这个比值始终降不下来,即使有利润,风险也是极大的,也就是说,如果出现变故,可能瞬间就衰落了。而且随着注册制的到来,挑选标的应该怎么挑,是吧……


有朋友问关于怎么分析基础原材料成本占比小的行业的问题,比如手机,或者非生产实物产品的行业,类似互联网行业等等。我把回复贴上来。

手机,或是其他电子类消费品,行业附加值是实现音视频、文字、图形数据的有效传输。像iphone这种,首先是要满足行业附加值,之后再实现个体附加值——品牌,工艺,使用体验等等。

行业成本核算,是基于满足行业附加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制造一部iphone手机,究竟要多少钱?富士康知道,我不知道,他们也不会告诉我。怎么算,专业人士可以算出来耗材的成本,基础原料价格是知道的,再加上行业人工成本,设备折旧等等,这些数据也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这就是行业基本成本,无论哪个厂商,做一部同级别的手机,成本都差不多,没有多少可降低的余地,已经基本稳定了。

除了行业基本成本,剩下的就是各个厂商实现个体附加值所要花的钱了,品牌,运营销售,维护,还有必须要付的专利费用等等。所谓要算个体成本(从财报中查)与行业基本成本的比值,就是对各个企业的容错性的比较。比值越低,容错性越好。像苹果,她的总成本与行业基本成本的比值不算小,但不能看绝对数值,要和其他厂商,比如三星,华为,小米等等做比较。

iphone的售价平均是三星的两倍,但行业基本成本是一样的,虽然利润很高,但容错性,苹果就一定优于三星吗?苹果付出的个体附加值成本要高于三星。个体附加值,是靠企业自身定位,或者说目标决定的,而不是必须的。

这个是比较麻烦的事,就是说,在消费者认可你的个体附加值的时候,你可以赚的很多,哪天不认可了,容错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苹果花在体现个体附加值上的成本要高,这个想降,可以不是马上就能降的,缩减成本并不能对销售造成影响

实际上,个体附加值是把双刃剑,一旦势头不对,对企业自身伤害会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三星,小米等等,可以与苹果抗衡的依据。技术这个东西,并不是拦路虎,各个厂商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来源于个体附加值。

所以在挑选长期持有的标的时,要找容错性好的,像苹果这样,虽然很能赚钱,但也不要配置的太多,因为一旦转势,速度会很快。

容错率,也就是基础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倒数。基础原料价格,决定了各行业必须要付出的成本价值。无论怎么折腾,只要干这行,这部分成本就必须要付出。

像运营,销售,研发等部分,同行业的各个企业是不一样的,虽然占比大,但没有一个衡量标准说一定要花多少钱能才产生多大的收益。这里有一个效率问题,因为这些成本是花在人身上的,人工作效率,决定这部分资本的产出比。这个无法判断。同样的研发费用,有的企业可以做更多事,有的企业可能只做一件事,但能把这件事研究到极致,能说没有价值吗?更多的企业是钱花了,事也没干成。

算容错率,只要确定基础成本是多少就可以,其他成本,不需要过度的分析构成或者使用效率(必要的分析还是要有的,只是不要只以此来判断行业,或企业发展预期)。除基础成本之外的成本,都是浮动的,可变的,也就是企业适应市场不同状况时的进攻与退守余地,但基础成本是企业自身无法改变的。

这个容错率对非基础成本占比大的行业,企业来说,指导意义在哪?容错率预测不了总体营收,但可以指出,企业向内还可以挖掘多少利润。拓展市场,扩大销量是企业的主攻方向,但影响因素太多,无法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比如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预期很高,但今年一月在华销售只有120多辆。

企业可以预期销量,但无法控制实际结果。如果销售形势迟迟不能转好,要保证利润不大幅缩水,怎么办?只能向内挖掘,在不造成过度伤害的条件下,适当降低不必要的成本,缩减的成本就是非基础成本之外的部分。如果缩减的是基础成本,降低耗材质量,数量,也就降低了产品的品质,这种伤害是致命的,产品品质低了,无论营销能力有多强,消费者还是不会买账的。

再比如,没有基础原料成本的,像手游,电商等互联网企业,或是其他不生产实物产品的服务行业,比如金融、信息服务业等。类似这样的行业的容错率怎么算?算这些行业、企业的总成本与全行业平均基础成本的比值就可以。因为这些行业是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得先有手机,才能有手游;先有生产企业制造商品,才能有电商平台;先有企业运行、个人工作的需要,才能有OFFICE这样的软件。

容错率对这些行业的指导意义在哪?除了可以向内挖掘外,平均基础成本的走势,间接影响了这些行业的需求前景。人的需求是分层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做了一个概括
脱离实体产品越远的,她满足人的需求层次就越高,但前提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

只预备花五六千,是买一台iphone,还是买台三星,用余钱买点别的?消费者个体无法判断,但总体消费行为,是用一定的钱,买到品质差别不大的,更多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条件下,苹果销量增速升高,但手机行业销售增速趋缓的原因。

而在强势经济周期中,老百姓手里钱多了,一定会买iphone吗?没准就买Vertu了。企业间竞争会更加残酷。

无论在弱势还是强势经济环境中,脱离实体产品的企业,拼的是自身附加值。关键这个自身附近值能不能持续是无法判断的,因为对个人的依赖性太强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没准后面三星或小米就能超过苹果。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老先生不买互联网企业股票的原因。预判前景的难度太大。

当然我是简单说说,具体的分析工作是挺复杂的,基本面分析很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08

一个85后基金经理的自白 陆家嘴制高点

http://xueqiu.com/9613532873/40599186
记得去年11月下旬跟几位事业有成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朋友们吃饭,当时蓝筹股的行情以汹涌澎湃,成长股弱势尽显,大家洋洋得意之际不禁要谈谈下一阶段的投资方向,作为一个小菜鸟,我也弱弱的表达了一下的自己的观点:重点出击两个月后的成长股行情。大家呵呵一笑,结论:这货疯了。一月初,跟做投资的朋友们聊天,谈到一周多的创业板反弹,又弱弱的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这波创业板会涨到大家无法想象为止,第一目标2500。大家呵呵一笑,结论:这货怎么还没进医院。我不是成长股的死忠,亦不是蓝筹股的粉丝,我只是个投资界的小菜鸟,一个仍处弱势群体的85后基金经理的一员。很多人对于这个群体有诸多的看法,比如年龄,比如资历,比如是否经历过牛熊。我也想就很多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市场
 去年七月份以来的这波行情,以及今年以来的成长股行情,市场已经有了很多个解释的版本。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波行情的长期逻辑来自于三个向下和两个向上:1、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向下。2、房地产趋势性向下。3、市场无风险利率,特别是富人的无风险利率向下。两个向上分别是:1、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向上。2、政府对改革的态度向上。

很多人都说A股泡沫化严重,原因是经济基本面一塌糊涂。然而股市永远是经济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三方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哪个方面最重要,我觉得是资金面,因为股票同样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商品,它的涨跌亦是一种供求关系的体现。宏观经济基本面好与坏,如果其无法引导资金进入股市,那么股市依旧难有起色。实体经济羸弱的状况已无需多言;关于房地产,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能够给经济带来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业,过去房地产在国内的热炒有货币方面的因素,也有刚性需求的因素。88、89年是共和国第三波婴儿潮,也是最后一波婴儿潮, 07、08年开始进入适婚年龄,加上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刚性需求叠加投资需求催生了一波汹涌澎湃的房地产行情。可是房子毕竟不具备创造力,我想包括政府在内,大家都明白这一点,因此当房屋供给严重过量时,政府的房地产救市更多的是对经济的维稳,而不是希望其再次成为经济的支点;关于无风险利率,去年下半年高善文博士在策略会上曾提到,从数据来看,无风险利率并未下降,且是上升的,说无风险利率下降推动本轮牛市行情是大妈式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但是,我认为中国有两个无风险利率,高博从数据上研究出的国债利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长三角贴现利率等等是穷人的利率,中国还有一个富人的利率,那就是信托产品收益率!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着刚性兑付的信托,而信托由于投资门槛的设置,成为了富人的无风险收益,而信托主要依赖于房地产市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就开始走下坡路,而富人的钱往往是最聪明的钱,当收益率下降时他们会首先寻找投资的出口。而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市场都不是好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市场往往会成为选择,这是世界经济史上无数次发生过的事实。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投机品可选范围较少的国度,股票市场无疑是一个大家了解程度较高的市场。此时,缺的仅仅是一个赚钱效应的刺激,而这个刺激在2014年年中到来了。2014年4月、6月定向降准,7月公布6家央企集团进行国企改革试点,11月非对称降息。这一系列的动作,很好的改善了股票市场的盈利预期,资金开始向这里汇集,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资金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

在经济羸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必须保持中性宽松的状态,否则经济有失速的风险,这是国家所无法承受的。对于改革,我认为这是历史趋势的必然,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当经济又失速风险时,稳增长依旧会出现,但稳增长一定是为了更好的转型改革,因此去年下半年的重稳增长,轻改革是暂时性的。从今年上半年政府的表态中,也得到了印证,改革仍是主线。

经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未来两到三年股市趋势性的上涨,这轮行情有两个巨大的蓄水池,一个是巨大的存量房地产市场,一个是庞大的居民理财市场,这两个市场会源源不断的为市场上行提供能量。因为专户理财业务平时也经常需要跟银行、券商渠道打交道,我很深切的感受到银行对于其理财产品转型的渴望,从传统的质押固定收益,到现在的风险权益投资。

分析完长期趋势,那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去年年底这么看好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行情。其实逻辑依旧很简单:去年下半年,通过市场调研和银证转账等一系列数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天量的资金在快速进场。增量资金入市必然选择估值较低,低价、大家耳熟能详的方向投资,加上国企改革预期的提振,因此蓝筹股是重点出击方向。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资金入市同样无法保持持续的高速。然而,大盘蓝筹股是一个需要大量增量资金推动才能不断上涨的市场,一旦资金入市速度放缓,大盘蓝筹股将会呈现横盘或缓慢下行的态势,而增量资金此时不会退出市场,而是会寻找新的投资出口,资金会溢出,成长股在经历了快速的下跌后,反而具备了相当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创业板中小板的总体市值规模较小,成交量在当时也就1500亿左右,而中信证券当时一天的成交额能够达到百亿水平,相对于去年的增量资金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因此当时只要有一小部分的增量资金从主板外溢,其对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边际影响效应就十分明显,指数将被轻松抬起,有了赚钱效应以后,资金会持续进入创业板中小板,不断产生正反馈,因此当一月份证监会核查两融,预计增量资金入市放缓,创业板刚刚冒头时,我敢说创业板会涨到大家无法想象为止。

对于行情的未来,首先是关于这波牛市行情的持续时间的判断,很多人说是五到十年的慢牛行情,我个人觉得,我还看不到那么远,我坚信这波行情的长期逻辑,但是目前有两个变量的影响力还无法估计,那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导速度和资本市场开放的速度。与以往以及国外的转型牛市不同,我国这轮牛市处于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较高的水平,包括微信等社交手段的普及,信息传导速率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群体性效应的扩散速度超出我的想象,加之我国股票供给速度取决于政府政策,因此我觉得有没有五到十年可能很难讲,但是两到三年应该是可以看到的。另外就是行情的高度,市场上涨过程中,顶部已到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我觉得落实到投资策略上而言,在趋势性行情中猜测顶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顶点最终只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猜顶,错的概率永远大于对的概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严格自己的操作纪律,在净值回撤到一定幅度是退场观察,在趋势逻辑未破时再次寻找机会入场,在趋势逻辑已破时保持现金头寸。猜测顶部恰恰犯了股票投资中贪婪的大忌,在最顶部离场寻求利益完全化是不现实的。

二、关于投资理念
1、追求简单逻辑,认清自己。
 我是一个比较笨的人,在高手如云的资本市场只求能够得以生存,我喜欢简单,在投资上同样如此,我觉得越简单,越符合自然法则的投资逻辑正确率越高。同时作为一个小菜鸟,对自己投资能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比如,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必将遇到种种坎坷,而经历坎坷市场悲观时,往往是最好的投资机会。比如看好趋势性行情时,我乐于投资于指数,因为根据历史经验表明,一波趋势性行情中往往80%的人都是跑输指数的,作为新人,我的选股能力必然比不上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们,所以我选择投资指数分级基金的B级,我并不会去奢求成为市场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一批人,我只求能够给客户带来大概率绝对回报的机会,在牛市中小幅跑赢市场就够了。

2、投资框架:趋势——行业——个股,自上而下
 资金性质决定投资策略,作为一个专户基金经理,虽然我们的目标是获取大概率的绝对收益,为客户的资产稳定增值,但是中国的投资者往往是短视的,因此对于专户而言,其要求更多的是对中短线的趋势把握要更加精确。传统的长线价值投资法对专户投资而言,往往容易失效,因为客户既不喜欢承受回撤,又不愿意看到你在牛市中落后市场。这要求我们的投资必须是中短期高胜率的,那什么决定了投资的高胜率?我认为是对趋势的判断,在一波上涨趋势中,投资获益是大概率事件,而震荡市中,波段操作攻守兼备,而下跌市中,低仓位重个股精选才能保持本金安全。因此,在我的投资框架中,遵循着趋势——行业——个股的以自上而下为主的体系。在牛市中,人人都是股神,而一个公司同样的故事在牛市中成立,在熊市中却碰壁,这都告诉我们趋势判断的重要性。通过对趋势的判断决定仓位,以仓位作为攻守的主要手段。而在行业选择中,我倾向于投资于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具备潜在爆发力的行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模型,中国过去几十年其实都是在解决人民的基本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过去十年的牛股也往往集中于此,食品饮料、基建、房地产、汽车等等。而未来可能更多的是解决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带来的是国防军工、TMT、旅游、国企改革等主题行业的机会。根据中信行业分类,把A股分成了29个一级行业,就专户投资而言,我们不要面面俱到,投资与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需要和资本市场趋势需要的行业就已经足够了。

3、动态分析,研究本质,拥抱变化
很多人都经常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创业板整体估值100多倍,是不是严重的泡沫了,看海外市场才多少倍估值,投资创业板的都是没节操。
 我一直觉得,用静态PE去做市场间的横向对比是一件比较调皮的事情。首先,市盈率高低有对错之分吗?为什么美国、香港市场的市盈率水平一定是对的?我一直觉得市盈率只是一个相对数值,跟投资有没有节操真心是两码事。一家公司的市盈率由两个方面决定:1、公司所处的资本市场性质;2、公司未来盈利水平。很多人看到了第二点却忽略了分析第一点。

 就资本市场性质而言,美国香港市场自成立之初就是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股票供给非常充分,可以说是股票供给大于资金需求的,香港市场一天的成交量只有700多亿。而国内市场是审批制的,股票供给则是不足的,但是中国股市一天的成交量是1万多亿!资金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海外市场蓝筹股的流动性优势就值一定的估值溢价,在资金供给小于股票供给的市场中,投资人会更加关注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而反观国内,一直小盘股一天的成交量都能有5、6亿元,在股票供给小于资金供给的市场中,流动性已经变得不重要,投资人会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并且在这样的市场中,整体市盈率本就应该高于国外市场。举个很极端的例子,假设市场只有一只母鸡在出售,市场上有多个急需鸡蛋的买家,每人都有十元钱,那么这只鸡的估值就是十元钱。假设市场上有十只鸡,市场上只有一个急需买鸡的买家,他只有五块钱,那么每只鸡的估值可能还不足两元钱。所以,股票价格归根到底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很多人用钱多人傻来形容中国的股票市场,人傻不傻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钱多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整体估值应该高于海外市场的中国A股,蓝筹股的市盈率水平却低于海外市场。这就涉及到第二点,对公司未来盈利水平的分析。我国的蓝筹股往往集中于银行、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且多为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所在行业往往严重过剩,或是依托牌照优势和垄断地位,在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中,这些行业的趋势性下降十分明显,同时转型能力也较差。而新兴产业通过并购转型,其盈利水平的增长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了,而是有可能呈跳跃式或几何级数式的增长。在一个资金供给过量流动性优势全无的市场中,如果做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这些所谓的无节操转型股。这波行情中我也看好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但是我认为传统行业的机会来自于国企改革,而非行业本身的趋势,因为国企改革大大改善了这些传统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期,在资金供给过量的市场中,具有边际改善预期的公司才会收到追捧,从这种角度上来说,这波行情蓝筹股的上行逻辑其实与小盘成长股无异。

存在不一定意味着合理,但长期存在或许就应该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了。在股票投资中,我觉得没有一种方法论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做的是动态分析,拥抱变化,而不是在变化出现时抵触排斥。


三、关于我们

85后的一代人是我国成立以来经历社会变化最剧烈的一代人,之前看过一个小段子是这样说的:中国有一代人,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得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根本买不起房。这很好的表述了我们的成长环境,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我们很与众不同的一些特质。

周围很多做投资的小伙伴,有券商的研究员,基金的研究员,还有公募私募的基金经理,感觉大家最明显的特征是勤奋、有激情、有个性、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并发现变化中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焦躁、对现实状态的不满。

记得最近在进行基金营销的路演时,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年轻人,在现在做做互联网的投资倒还是可以的;运气真好,牛市开始时开始管理,有没有水平都能挣钱。我想,这也是很多年轻基金经理们面对的问题,不信任来自于对年龄的质疑的确是很无奈的。对于我们而言,在此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更加重要。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逐渐接纳的过程,对投资人而言更是如此。资本市场永远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能够沉下心来发现机会的人。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85后基金管理人的出现,我们的时代终将会到来。

引用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近期的一些胡思乱想,与君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10

三大交易所領導缺席陸家嘴 券商被要求上報“精細版”兩融數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887.html

三大交易所領導缺席陸家嘴 券商被要求上報“精細版”兩融數據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6-27 17:18:00

周五A股突現動蕩,這個周末再次“謠言”四起,“證監會召集交易所開會”的消息在投資者當中迅速傳開。《第一財經日報》向相關部門核實但未獲正式回應,不過有券商人士對本報表示,近日被要求向證監會上報“詳細版”兩融數據。

周五A股突現動蕩,這個周末再次“謠言”四起,“證監會召集交易所開會”的消息在投資者當中迅速傳開。周末陸家嘴論壇上,三大交易所領導集體缺席,也讓猜測再次升級。

《第一財經日報》向相關部門核實但未獲正式回應,不過有券商人士對本報表示,近日被要求向證監會上報“詳細版”兩融數據。

多位高層缺席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共同主辦的“2015陸家嘴論壇”於6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新常態下的金融改革與擴大開放”。

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和上海市市長楊雄擔任本次論壇共同輪值主席。

作為證監會下轄單位,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主要負責人並沒有出席論壇。根據陸家嘴論壇官方會議議程,上證所副總經理徐明26日出席論壇,參與“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措並舉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圓桌討論。

同樣出現在議程上該環節的討論嘉賓還有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但是《第一財經日報》在現場看到,宋麗萍並未出席,由深交所副總經理王紅代為參與討論。

值得註意的是,議程上明確將於今日(27日)上午出席“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開放”論壇的上證所總經理黃紅元也沒有出現,出席論壇的是副總經理闕波。

26日,股指期貨面三大合約幾乎全線跌停。其中,中證500期指主力合約IC1507跌停,報8629.00點;滬深300期指主力合約IF1507跌停,收於4212.4點。上證50期指主力合約IH1507報2690.00點,跌幅9.14%。廣州期貨分析師當日在報告中稱“泡沫破滅已經發生”。

不過,業界期待對話的中金所高層今日也沒有出現在陸家嘴論壇。在較早公布的議程中,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原定於今日上午出席論壇,參與“加快自貿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的話題討論。不過在最新的議程中,已經沒有他的名字,也沒有中金所其他人員出席的信息。

同樣,根據前期計劃,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祁斌也將出席論壇,但是之後調整了日程。

聚焦兩融數據

今日下午,有機構人士表示,聽聞證監會緊急召集中金所,對兩融數據進行分析,並可能會針對市場做出政策部署。該消息本報未能證實。

不過,一家大型券商兩融業務部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確認,其所在券商近幾日均被要求向證監會上報兩融交易數據。

據另一位券商兩融業務人士介紹,常規的兩融交易數據提交,是在每個交易日當晚券商會向滬深交易所上報數據。

因為根據《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以及滬深交易所的實施細則,交易所根據各券商報送信息進行匯總,在次日盤前公布。公布的信息包括前一交易日的兩融交易總量和單只標的證券的融資買入額、融資余額、融券賣出量、融券余量等信息。

但是上述兩融業務負責人對本報稱,近日要求提交的兩融數據和常規兩融數據披露不一樣。“這次要求上報的數據維度更多、更細節。”該人士稱,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分析結果,從現在市場情況來看,監管層應該是在密切關註市場承受力。

證監會周五盤後回應股市行情時也曾表示對兩融數據的關註。發言人表示,前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是規範市場融資融券活動。證監會將繼續抑制涉嫌違反賬戶實名制規定的場外配資活動。

截至周四(6月25日),A股融資融券余額為21882.2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22127.26億元減少245.04億元。滬深兩市融資買入額為1703.10億元,前一交易日為1567.12億元;融資償還額為1950.67億元,前一交易日為1968.98億元;當日的融券賣出量為242904.77萬股,前一交易日為242841.98萬股。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22

陸家嘴股份今日複牌 國資改革正式啟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91.html

停牌近4個月後,陸家嘴股份(600663.SH)於5月18日複牌,開啟陸家嘴集團國資國企改革的第一步。

而接下來,按照成熟一塊改革一塊的原則,陸家嘴集團要不斷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

近日,陸家嘴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陸家嘴股份董事長李晉昭接受采訪時表示,陸家嘴股份是陸家嘴集團唯一的資本運作平臺。“資產何時註入,註入什麽資產,目前不能給到確切答案,但是國資國企改革我們會非常努力,加緊改革步伐。”

李晉昭說,陸家嘴集團現有一些板塊的資產,成熟度已經很高,比如前灘、臨港、禦橋的資產。“陸家嘴集團將持續推進自身改革進程,不斷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增強國企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國有資本做實、做大、做強、做優。”

目前,陸家嘴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還不足40%。

哪些資產待註入?

根據公告,陸家嘴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陸家嘴股份),擬通過現金支付方式,收購陸家嘴集團、前灘集團和土控集團合計持有的陸金發100%股權,陸金發資產預估值約為109.31億元。

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是陸家嘴集團國資改革的第一步,也就是以上市公司為平臺,註入金融資產,實施“雙輪驅動”、“產融結合”的發展戰略,最終要把陸家嘴股份打造成為戰略目標清晰、治理結構規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的金融控股集團。

第二步,陸家嘴集團還將加強對系統內資產的運營管理,堅持市場化運作,成熟一塊改革一塊,逐步推進集團資產證券化的進程。。

陸家嘴集團黨委副書記、陸家嘴股份總經理徐而進說,陸家嘴集團此前是功能性、保障性、市場類的職能融合在一起,現在明確是市場競爭類企業,因此公司很多業務會發生變化,也會利用陸家嘴股份的平臺,把市場化資源逐步註入上市公司。

從1990年成立至2015年底,陸家嘴集團合並報表賬面總資產已達1185億元,並形成了1個投資中樞(陸家嘴集團)+4個產業板塊(商業地產、金融、新興區域開發投資、戰略投資)的發展格局。

不過到目前為止,作為陸家嘴集團唯一的上市平臺,陸家嘴股份只是商業地產板塊的平臺。

年報顯示,2015年度陸家嘴股份各項營業總收入約96億元。其中:土地和房產銷售收入(含預收款)56億元;包括公司持股50%及以上的下屬公司在內,實現物業租賃收入28.2億元;物業管理及服務性收入11.8億元。

而金融投資板塊的平臺公司陸家嘴金融發展公司,將在此次重組完成後進入上市公司。

不過,新興區域開發板塊的平臺公司上海前灘國際商務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陸家嘴城市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及戰略投資板塊對上海迪士尼樂園中方股東單位上海申迪集團的投資,都不在上市公司。

這也就意味著,陸家嘴集團在前灘、臨港等地的資產,未來有望實行證券化。

前灘國際商務區占地2.83平方公里,規劃建築總量350萬平方米,其中,前灘公司自持樓宇項目規劃總量超過150萬平方米;

陸家嘴在臨港的首個投資項目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總投資近100億元。目前已實現開工。

“我們還計劃與港城集團、高鴻地產共同在臨港開發綜合性室內冰雪世界——上海臨港冰雪世界項目,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0億元。”李晉昭說。

陸家嘴集團還持有上海申迪集團45%股份,自2010年至今,對申迪集團已完成近百億元的投資任務。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重組,陸家嘴股份擬以現金支付方式完成,陸金發的資產預估值為109.31億元,陸家嘴股份使用自有資金比例約為40%,也就是 43.72億元。

徐而進解釋說,選擇現金支付的方式,是因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可以最快地完成重組。

而且,陸家嘴股份的現金流比較充足,資產負債率也比較安全、穩健。數據顯示,陸家嘴股份的有息負債2015年末總額為 171.91 億元,約占公司總資產的 32.8%。

“現金支付不會對公司的經營現金流造成重大影響。而且也沒有增加股本,投資者的回報會更加豐厚。”徐而進說。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今後進一步的資產註入會繼續用全部現金支付的方式,李晉昭說,今後會在兼顧效率的前提下,研究多元化的融資方案。

地產+金融雙輪驅動

自1990年成立以來,陸家嘴集團一直負責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城市開發,最初以單一的土地開發為主,從2004年開始,陸家嘴實施主營業務轉型,將主營業務轉向以土地開發和功能性商業地產項目建設並重,並逐步演變成以商業地產項目為主營產品。

此次重組完成後,陸家嘴集團的兩個核心產業板塊——商業地產、金融,就都集成在了陸家嘴股份的平臺上。

此次重組的標的陸家嘴金融發展公司,也是陸家嘴集團金融投資板塊的平臺公司,主要從事金融持牌機構及相關產業的投資與管理業務。

目前,陸金發已控股或共同經營3家持牌金融機構,分別是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陸金發持股超過51%)陸家嘴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陸金發持股超過71%)、陸家嘴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陸金發持股50%),同時參與了金融創新試點項目、參股股權投資基金,逐漸形成“證券+信托+壽險+基金”的公司基本業務架構。

與其他地產類上市公司不同,陸家嘴股份的資產結構中,長期持有物業的租金收入是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

年報顯示,2015年度陸家嘴股份各項營業總收入約96億元,其中物業租賃收入28.2億元。2015年,陸家嘴股份實現凈利潤超過19億元,其中長期持有物業出租毛利率為83.7%,對利潤總額的貢獻率為43.35%。

不過,從長期發展而言,陸家嘴股份融資模式單一,持有型物業占有大量資金,業績短期難有爆發性增長,資金回收較慢,從而影響後續投資項目的規模化拓展。因此,逐步改變一業為主的狀況,打造以商業地產為基礎,商業零售及金融投資領域並進的核心業務格局,是陸家嘴股份的改革思路。

李晉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商業地產有很強的金融屬性,但是陸家嘴集團有大量物業長期持有,導致資產的流動性不是很高,而目前,陸家嘴通過前期金控集團的打造,已經形成了很好的資產管理和開發能力,未來可以通過持牌金融機構的運作,通過Reits等產品提高流動性,充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要擁有更多金融牌照

所謂的地產+金融“雙輪驅動”,李晉昭說,未來的預期目標,是地產和金融兩大板塊的業績,實現50:50的格局。

但對於金融板塊而言,目前陸金發所持有的3家持牌金融機構的規模較小,盈利能力也不夠強。

未經審計數據顯示,陸金發2015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1.56億元,凈利潤5.19億元。與陸家嘴股份地產業務板塊的規模和體量相比,尚有距離。

而接下來發展金融板塊業務,一個重要的思路,就是與陸家嘴股份現有的地產項目融合。

李晉昭說,陸金發註入上市公司後,金融的資金來源,增資擴股的渠道就打開了,可以更多利用資本市場的資金渠道,做大做優做強保險、信托、證券。

此外,要確保陸家嘴股份系統內保險、證券、房地產項目融資等各類業務,均依托3個持牌金融機構予以協調,實現內部優先合作與支持;

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地產與基金、嘗試樓宇資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的業務創新,提高融資能力和整體資產收益率,逐步形成陸家嘴金融集團大業務鏈條,促進整體業務發展。

借助於陸家嘴股份的資產優勢,陸家嘴還將繼續發展金融板塊的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增值創新業務,研究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的資產規模和業務規模,平滑業績的周期性波動,支撐金融板塊的穩健發展。

三大金融持牌機構之間的聯動也會加強,挖掘“基金+投行”、“基金+壽險”、“債券承銷+基金”等的創新深度協同效應。

李晉昭回應稱,未來的預期目標,是地產和金融兩大板塊實現50:50的格局。

完成重組後,陸家嘴集團還將會積極尋找市場機會,在現有的保險、信托、證券3家持牌金融機構之外,繼續增加持牌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05

坐擁90幢稅收“億元樓” 陸家嘴接下來要精準招商

已經擁有90幢稅收“億元樓”,並入駐了大量金融機構、企業總部的陸家嘴,又與國際房地產咨詢公司戴德梁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加強精準招商。

11月17日,陸家嘴管理局與戴德梁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戴德梁行將成為陸家嘴金融城樓宇經濟戰略咨詢顧問,同時利用其全球網絡和專業服務團隊,為陸家嘴提供房地產產業鏈全程服務。

與此同時,戴德梁行還將為陸家嘴提供區域內樓宇企業入駐動態信息和研究報告,提升陸家嘴樓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首輪戰略合作協議的有效期為五年。

陸家嘴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和主體承載區,截至目前,在31.78平方公里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擁有8層以上各類商辦樓宇239幢,樓宇建築體量達1244萬平方米,平均入駐率95%。

在這些樓宇里,集聚著持牌金融機構776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91家,證券、期貨、石油、鉆石等國家級和市級市場要素13家,法律、會計、審計、咨詢等商務服務企業1000余家,可以說,每一幢樓宇,就是一條站立著的“金融街”。

大量的金融機構和總部企業,也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數字顯示,目前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稅收“億元樓,其中,10億元樓宇12幢,20億元樓宇4幢。

不過,浦東目前正在進行經濟轉型升級,因此陸家嘴也需要提升核心承載功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高端業態發展。也因此,現有的辦公樓宇資源也需要盤活,服務浦東產業升級需要,精準招商。

近日,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翁祖亮赴世博等地區調研時都提出,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深入推進,浦東要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進行調研論證,同時通過建立科學的服務系統,瞄準定位,精準招商,提升產業能級。

2015年,浦東新區實現生產總值7898.35億元,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由27.4%上升到31.6%,一、二、三產業結構為0.5:27.7:72.0,初步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體系。

與此同時,三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90.5%,金融、航運、貿易、文化等重點領域支撐作用日益加強。

但是,產業依然需要大力提升和聚焦,比如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度還不夠,金融中心聚焦不足,金融市場體系有待完善,金融創新活力不強,金融風險不容忽視。同時,航運業結構有待優化,服務貿易質量和附加值較低。

而工業方面投資有所減弱,支撐經濟良好發展的制造業基礎在弱化,產業能級提升的後勁不足。

為了有效推進產業發展,浦東提出了”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板塊,分別是金融、航運、貿易、文化、健康、信息、裝備、汽車等。

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作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需要著力發展金融業、航運服務業等,同時依托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積極引進總部型、功能性、國際性的金融機構。

陸家嘴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樓宇經濟在陸家嘴占比很大,每一幢樓宇都有極強的產業聚集和財富匯集效應。“我們將不斷優化樓宇生態鏈、產業鏈,通過提升樓宇服務水平,來推動機構集聚和產業能級提升,更好地服務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展。”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亞太區董事局主席、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張國正對記者表示,戴德梁行在全球擁有大量的企業客戶,尤其在金融領域潛在客戶極多。接下來將全面深化在陸家嘴和浦東的業務,尤其是加強金融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招商,引進更多的國際性、全球性金融機構到陸家嘴。

戴德梁行是首家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國際房地產咨詢公司,截至目前,其代理和租賃業務在浦東市場占有率近40%。近三年,戴德梁行協助國內外企業在上海市場達成了上百萬平米的寫字樓租賃或交易,合同總值達人民幣5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21

探索建立“陸家嘴標準” 陸家嘴傾力打造國際金融城

2017年4月18日,浦東開發開放已滿27周年。如今,陸家嘴金融城已成為金融機構最密集、要素市場最完備、資本集散功能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未來,陸家嘴還將探索建立“陸家嘴標準”,著力將陸家嘴打造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際一流金融城。

吸引國際頂尖機構,積極引入外資

經過27多年的開發開放,陸家嘴金融城已成為國際金融企業、投資機構、跨國公司總部等市場主體的匯聚區。

國際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在華業務發展正是最好的印證。截至2016年底,已有美、英、法、日等7個國家30余家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已經或即將在陸家嘴金融城設立機構。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資管機構中,貝萊德、富達、摩根大通、 領航集團、安聯保險、安盛集團、德意誌銀行都已在陸家嘴設立獨資機構。

其中,富達在陸家嘴的全資子公司——富達利泰,已在基金業協會正式完成登記,成為首家可在中國境內募資、投資A股市場的外商獨資私募機構。

陸家嘴管理局表示,將繼續深化和拓展外資資管業務在陸家嘴發展,與全球另類投資管理協會、對沖組織開展金標準委員會、中基協等行業組織合作舉辦各類資管行業交流活動,組織開展全球推介活動,吸引更多國際知名資管機構落戶陸家嘴。

建設國際金融城,機遇與挑戰並存

陸家嘴片區納入上海自貿試驗區,也標誌著陸家嘴金融城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暨上海自貿試驗區陸家嘴片區“十三五”規劃》(下文簡稱《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重要戰略期,也是進一步提升能級和國際化水平的關鍵時期,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

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話語權將持續提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逐步加快,人民幣作為全球計價、投資和儲備貨幣的職能不斷增強;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業態快速發展,與傳統金融形成合作互補的發展態勢。

但同時,陸家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城仍面臨不少挑戰:國內外金融中心競爭正日趨激烈,老牌金融中心地位短期之內難以撼動,國內其他城市正日益重視金融業態發展;相比於倫敦金融城等,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法制環境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還不強;高端金融貿易和創新人才還相對不足。

展望未來,陸家嘴金融城將在“十三五”期間,繼續以自貿區制度創新平臺為依托,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為重點,加快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金融服務業開放和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建設,完善金融監管,加強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進而為全國提供更多可複制、可推廣、可輻射的經驗成果。

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打造“陸家嘴標準”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將進一步強化高端要素集聚和整合能力,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未來,陸家嘴還將探索建立“陸家嘴標準”和“陸家嘴指數”。

陸家嘴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到,未來陸家嘴會鼓勵和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和相關金融管理部門,加快制定與國際通行的行業標準,探索推出互聯網金融、新興金融、航運電商等領域的“陸家嘴標準”和“陸家嘴指數”。

另外,“十三五”時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還將抓住有利時機,推動區內各類市場以人民幣進行計價、交易、清算,代表國家積極爭取全球資源產品的定價權,打造具有全球標準的“陸家嘴價格”。

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功能區和主體承載區,陸家嘴金融城將堅持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加快集聚高端金融要素、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完善金融法治、市場信用、人才制度、治理構架等基礎保障體系,到2020年,成為具有全球知名度、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際一流金融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45

陸家嘴論壇熱議新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擴大開放上海先行

新時期如何加快建設新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加快開放步伐時如何防風險,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等,成為第十屆陸家嘴論壇的熱點話題。

此次論壇於6月14、15日在上海舉行。論壇首日,來自中外監管機構、金融機構的代表圍繞上述關鍵詞展開討論,聚焦如何繼續推動金融開放、防控金融風險以及支持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實體經濟。

第十屆陸家嘴論壇14日開幕

論壇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陸家嘴論壇“十年磨一劍”,已成為連接世界、分享智慧的全球金融盛會。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點和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地點,回望走過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可以發現,金融是上海發展變化中最活躍的因素、最引人註目的標識。上海這座城市具有強大的金融基因,上海發展金融具有獨特的稟賦優勢。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建設強大的金融體系,更需要打造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同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在發言中透露,“滬倫通”有望在年內開通,且證監會正著手研究新的制度和工具安排,以便盡快將A股納入MSCI的納入因子從5%提高到15%左右。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加強內部韌性、防範金融風險也應相適而行。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同日表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必須用積極的態度去化解隱患,要以事先而不是事後、主動而不是被動的方式去化解風險,這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逐步加壓。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

同時,隨著市場利率攀升、債券違約風險強化,金融去杠桿的壓力向實體經濟傳導。央行行長、論壇共同輪值主席易綱也在致辭中特別強調,小微企業對經濟發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央行要從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方面提高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

金融開放步伐加快,上海先行

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上海無疑是排頭兵。

5月31日,上海市金融辦就介紹稱,上海將在六個方面爭取先行先試,包括擴大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並拓展FT賬戶功能和使用範圍,以及放開銀行卡清算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市場準入、放寬外資金融服務公司開展信用評級服務的限制等。

李強在論壇上表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中央交給上海的光榮使命,是重要的國家戰略,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改革開放始終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不竭動力。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上海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決策部署,提出六方面擴大金融開放、爭取先行先試的具體舉措,並正在推進相關項目落地。我們將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地做深做透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論壇上演講

“目前有人對於金融開放、引入外資股東心存顧慮,但外資銀行在我國的市場份額只有1.3%,外資保險公司也不過6%左右。事實上,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更無法想象有許多中國金融企業進入全球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前列。”郭樹清表示。

“未來,要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李強稱。為此,他認為下述四大方面尤為關鍵,一是要加快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全球服務體系,形成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海價格”;二是著力構築金融改革創新的新平臺,積極爭取國家把重要金融改革創新舉措放在上海先行先試;三是推動金融回歸本源,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四是著力構建金融良性發展的新生態,營造崇尚法治的市場環境,特別是要以上海金融法院設立為契機。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表示,陸家嘴論壇是上海學習借鑒國際經驗、增進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見證和推動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斷向前。按照國家部署,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當前正處在最後沖刺階段。我們要率先落實、加快落實、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的一系列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著力探索金融改革開放的“上海經驗”,擴大金融市場體系的“上海影響”,打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上海品牌”,形成金融生態環境的“上海範本”,續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篇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

在擴大資本市場開放方面,方星海表示,證監會正著手研究新的制度和工具安排,將A股納入MSCI的納入因子從5%提高到15%左右,其中包括股票收盤價格的產生機制、規範停複牌制度及創造條件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等。

6月1日,共有226家A股大盤股公司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A股首次納入在2018年6月1日、9月3日分兩次完成。9月3日完成納入,納入A股的總比例為5%,對應權重為0.73%。

盡管初步納入比例很小,但其具有里程碑意義,外資從“A股懷疑論”到不得不加速了解中國市場、布局A股投研團隊,再到用真金白銀投資A股,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這被認為是繼人民幣被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之後第二個里程碑事件。”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方星海在論壇上透露,“滬倫通”的制度安排已經準備就緒,操作層面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有望於年內推出。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監察董事梅甘·巴特勒(Megan Butler)同日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方已經就“滬倫通”進行了近三年的可行性研究,年底前開通的可能性較大。

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防風險、去杠桿始終是貫穿過去兩年的重點事項,且將持續。

去年開始,中國銀監會“監管旋風”刮起,近期呈現階段性成果。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銀監會以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主要抓手開展的“三三四十”(“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檢查共發現問題約6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取得階段性成效。

近期,資管新規的正式推出也將重塑中國大資管行業,凈值化轉型、打破剛兌、去杠桿、除嵌套、非標轉標等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重拳”並不意味著不考慮市場的承受力。郭樹清表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逐步加壓。“例如,先機構自查、再管理部門檢查,有計劃、分步驟;整治同業業務,先是同業理財、同業投資,而對同業存放和同業存單調整力度比較小。直至去年底今年初,對表外業務才開始啟動規範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同樣沒有采取‘一刀切’和急剎車的辦法。”

郭樹清提示非法集資風險時表示:“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近期,各界對債券違約風險高度關註,尤其是在市場利率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不過,郭樹清也提及,相比國外,我國企業債務違約率總體仍然較低。到2018年5月末,企業債券違約後未兌付金額,只占存量信用債總金額的0.43%。

“對於違約問題,要遵循市場規律,實行差異化金融政策,那些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企業要堅決退出;出現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相關各方要加強溝通協商。”他稱。

同時,宏觀審慎管理也是中國防風險的舉措。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同日在演講時表示,“宏觀審慎”主要是防範跨境資本流動的重大風險和維護外匯市場基本穩定,內容包括建立和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豐富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以市場化方式,逆周期調節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防範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跨市場跨機構跨幣種和跨國境。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

起初,去杠桿主要聚焦在金融體系內,體現為杠桿率、通道業務等的下降,而近期一些指標顯示,去杠桿的影響也在向實體經濟傳導,例如融資利率攀升、企業債券棄發案例增多、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大降等。為此,如何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也成了此次陸家嘴論壇的關鍵詞之一。

易綱特別提及,小微企業對經濟發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小微企業發展迅速,目前有2000多萬小微企業法人以及6000多萬個體工商戶。這些小微企業占市場主體總數的90%以上,並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央行行長易綱

“正規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使其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主力軍,民間融資則應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補充。”易綱還在演講中指出,要聚焦單戶授信在500萬元以下的貸款,將其作為政策的聚焦點和發力點。據悉,目前央行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協商出臺一個綜合政策,旨在改善對小微企業服務、增加對小微企業貸款。

這一態度也體現在近期的貨幣政策上。央行參事盛松成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央行在金融去杠桿方面的邊際力度不應繼續趨緊,其實這在前期央行降準、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的行動上已經有所體現。

央行6月1日公布將適當擴大MLF擔保品範圍,新納入的包括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和AA級公司類信用債券,以及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此舉是為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和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結合近期民企信用事件的增多,更多的是在去杠桿過程中的結構性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