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泰淩醫藥(1011):2015醫藥板塊的黑馬股 萬事俱備東風已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3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15 09:05 編輯

泰淩醫藥(1011):2015醫藥板塊的黑馬股 萬事俱備東風已來
作者:格隆匯 杜先傑


在港股IPO上市的醫藥股中,或許沒有一家像泰淩醫藥(1011.HK)一樣命運多舛。


泰淩醫藥於2011年4月在香港IPO上市,當時它同時是全國第一大疫苗分銷商(市占率超過20%,遠超第二名的中國生物集團)和全國第二大第三方藥品代理商(市占率僅次於康哲藥業),因此一度獲得資本市場廣泛關註。此次IPO由瑞銀,高盛兩家外資大行操刀,以預測市盈率25倍定價集資超過兩億美金,上市後TPG持股37.8%是大股東(上市前投資6000萬美金)。


但上市後藥品行業政策風雲突變——國家食藥監總局於11年泰淩上市同年相繼出臺新藥典,嚴控進口疫苗的準入,以及對地方疾病控制中心的撥款嚴格管制。這雙重嚴管政策對主營疫苗業務的泰淩幾乎是沒頂之災,直接導致上市後業績雪崩。


公司決定壯士斷腕。從2012年開始,公司逐步剝離主營疫苗業務,同時培育新的業務板塊。到2014年底為止,為了剝離疫苗板塊,上市公司三年一共產生了超過十億人民幣的重組和撥備費用。其間恰逢主要供應商葛蘭素(GSK)因為“賄賂門”重組其中國業務,拖累泰淩股價從上市時的HKD4.54跌到1塊以下。


過去三年,由於公司管理層專心業務重組,泰淩基本上從投資者的視野消失。這三年里,曾經的直接競爭對手康哲醫藥(867.HK)由於沒有涉足疫苗行業,輕裝上陣迅速轉型,已經發展為市值370億港股,市盈率高達40倍的中大型醫藥股。相比而言,泰淩醫藥現在市值只有18億港幣左右,由於2011到2013年都是虧損,市盈率也無從談起。


但是,諸多跡象顯示,在沈寂了四年以後,2015年極有可能是泰淩醫藥的業績迎來大幅反轉的一年,並為未來數年高速成長奠定基礎。我們大膽推測,公司正在迅速地從一家老牌疫苗和藥品分銷商,轉型成為以推廣自主新藥和第三方(複旦張江)創新藥為主業的綜合型醫藥集團。


一、重大事件回顧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公司過去半年來,在資本市場和業務層面發生的主要事件:


第一,2014年12月5日,大股東TPG 公告以HKD0.96悉數減持他們在泰淩醫藥持有的近2.2億股,套現約2.1億港幣,完全退出上市公司。TPG此次減持價格僅比上市後歷史最低價0.79高了出大約21%,行為反常。翻查HKEX紀錄,TPG僅在泰淩IPO時以招股價4.54減持了8600萬股,之後再無任何減持行為。


在2014年中報,泰淩正式宣布扭虧為盈,發出業績反轉信號。此時,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TPG為何會在黎明前夜,忽然以如此低價退出持有了超過三年的泰淩醫藥?


TPG當年入股泰淩的基金成立於08年,按行業慣例,他們具有10年投資周期,至今並未有退出壓力。公司其後還在2015年1月和2月相繼發布了2014年度業績盈喜,和國藥健康合資成立第三方醫藥平臺公司,獨家代理的里葆多中標進入浙江大醫保等一系列利好公告。根據常理,TPG如果確實計劃退出,完全可以在此時通過大宗交易以一個更合適的價格出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TPG此時清倉泰淩都顯得非同尋常。


但此次配售仍有跡可循:一方面,我們發現TPG此次配售舊股選擇的是中資券商申銀萬國,而並非外資慣用的大行(如保薦人高盛和瑞銀)。而且,接盤方盡可能分散持股以低於5%,避免披露身份。根據我們的經驗,接盤方應該是申萬引薦的內資機構或大戶。從買方角度看,泰淩當時市值僅10億港幣,流動性非常低,能夠大膽一次投入2.1億港幣入股的很可能是國內有名的行業投資專家,對泰淩的業務前景有相當信心。另一方面,從交易的角度看,以2.1億的成本入股1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除非公司股價成長數倍以上,否則買方根本無法通過二級市場減持退出。


第二,2015年1月13日,泰淩公告以每股港幣1.05配售2.16億股新股給不少於6名承配人,集資超過2.2個億。這次配股和上次TPG的減持一樣,仍然由申銀萬國作為配售代理。


翻看泰淩的歷史記錄,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後,完全沒有進行任何的集資行為。但這次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總共4.3億全新資金流入上市公司,而且極為低調。我們推測這4.3億背後的投資機構,TPG以及上市公司三方之間可能早有預謀。


披露易再次透露了一條重要信息:此次配售新股引入了一位持股超過5%的個人股東,名為楊宗孟(配售買入6200萬股,總持股數達到6350萬股)。我們調查發現,楊宗孟頻繁出現在多個走勢活躍的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的十大股東名冊中,此人很可能是一位隱形的資本運作高手。


以楊宗孟通過配售入股的複旦張江後為例,楊以1塊成本購入8000萬股占比8.75%,目前已漲至6塊以上。楊賬面收益超過5億港幣,收益率超過5倍。根據我們觀察,楊的操作風格是長線重倉,捕捉超額收益。如無意外,楊此次低調入股泰淩醫藥,可能對公司已經有了一系列長線規劃。就二級市場股價而言,自楊入股以來,泰淩不僅已經上漲30%,而且流動性大為改觀,公司也開始積極與資本市場展開互動。


第三,2015年1月15日,泰淩公告授出4100萬股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港幣1.2元),除了大股東吳鐵列明獲得分配400萬份,我們推測其余大部分授予了內部核心骨幹作為股權激勵。在業績反轉前夕,在股價仍在低位時,公司及時通過股權激勵綁定骨幹員工,無疑是對經營具有相當信心。


最近有一個我們親身經歷的案例,與泰淩情況極為類似:中國光纖(代碼3777.HK)在2013年7月股價低迷時授出7600萬份期權給中高層管理人員,並在2013年9月低價配股,其後隨著業績快速增長,股價在一年內從港幣1.2上升到了最高的2.9元左右。以中國光纖為例,我們推測泰淩醫藥在2015年同樣具備業績和股價同時起飛的潛力。


第四,2015年2月4日,泰淩公告和國藥(1099.HK)旗下的國藥健康實業(上海)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合資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其中國藥健康占股60%,泰淩30%,管理層10%。公司致力於打造為中國國內實力強大的第三方藥品營銷公司。


眾所周知,國藥集團名列內地國資委國企改革試點名單之一,因此不排除此次國藥與泰淩成立合資公司是國藥進行所有制改革的一次“試水”。更重要的是,合資公司主營的第三方藥品銷售平臺直指行業第一康哲醫藥——國藥的優勢是後端配送能力,泰淩則擁有4000多家醫院的完善銷售網絡,兩者強強聯合抗衡康哲,共同捕捉第三方藥品推廣平臺這一高端價值鏈的戰略發展機會。根據HKEX歷史記錄,早在13年國藥和泰淩就曾計劃成立疫苗和冷鏈合資公司,雙方淵源已久,只是由於泰淩當時忙於重組未能成事。此次借國企改革的東風,雙方“成功聯姻”的概率大增。


我們認為,與國藥成立合資公司對於泰淩醫藥最大的意義在於,在當下轉型為醫藥研發與生產以及創新類藥品(主要是和複旦張江的合作)的推廣的關鍵階段,如果繼續獨自開展第三方藥品推廣業務,既會影響上市公司毛利率也會占壓資金。但一旦借助國藥的平臺,不僅能盤活現有渠道資源,而且可能在做強做大的過程中分享利潤,長期看甚至還能利用這一渠道推廣自有藥品。我們大膽預測,合營公司的規模絕不會停留在區區2000萬註冊資本,參考康哲醫藥,該平臺的長期發展模式應該是由實力強大的資金方出資收購原研藥進行推廣。長遠看,這一平臺在業務上可能是泰淩醫藥的重要增長來源,在資本市場則可能是股價發酵的重要催化劑。

第五,2015年2月10日,泰淩公告其獨家代理的複旦張江的里葆多中標為期兩年的浙江省大病醫保產品。由於浙江是醫保大省,這次中標對於里葆多在浙江的銷量將有大幅提升,而且對進入其他發達省份(里葆多畢竟是高價藥)的醫保可能也有指導作用。如無意外,這一公司主要產品在2015年將再次實現放量發展。


根據我們調查,里葆多對揭示泰淩和複旦張江之間的紐帶有重要啟示意義。泰淩早在2011年便以2000萬人民幣代價向複旦張江簽下了8年的獨家代理合同,當時里葆多市場前景並未明朗,泰淩醫藥就主動與複旦張江合作,簽訂並實現了銷售目標,至今里葆多已經為複旦張江貢獻了50%的年度利潤。由此可見,雙方合作已久,從中報管理層回顧中可以預見,2015年泰淩醫藥和複旦張江在新藥銷售上仍有深入合作空間。


通過總結公司近期一系列行動,我們判斷泰淩醫藥2015年有以下幾大亮點值得關註:


1. 由於複旦張江大股東的入股,我們推測泰淩醫藥和複旦張江可能展開進一步合作。首先在銷售層面,在里葆多的基礎上,泰淩可能獲得複旦張江後續新產品的代理銷售權。其次,考慮到泰淩轉型為醫藥研發生產企業的願景,不排除雙方合作延伸到藥品開發層面。


2. 新進入的投資者投入了4.3億資金進入泰淩。該批投資者我們認為不僅專業,對泰淩的業務有信心,而且熟悉資本市場。隨著股價穩步上升,相信資本運作層面的布局也會逐漸清晰。

3. 泰淩醫藥和國藥的第三方藥品推廣平臺將是一次戰略性長期合作,該平臺和泰淩自有產品的協同效將逐漸發揮出來。

4. 管理層激勵機制已經落實,2015年將是管理層集中精力打造業績的一年。


下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泰淩現有產品和未來即將上市的產品。


二、核心產品介紹


泰淩醫藥目前有四大核心產品,分別是與複旦張江簽約,獨家代理銷售的里葆多,以及三大自有品牌產品:舒思,氨溴索和喜滴克。


(1)里葆多:


通用名“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註射液”,由複旦張江生產,自09年7月上市以來一直由泰淩醫藥獨家代理銷售。里葆多是脂質體包裹阿黴素,它大大降低了阿黴素的副作用,其抗腫瘤譜廣,適用於血液腫瘤、淋巴瘤、實體腫瘤如乳腺癌、婦科腫瘤,是是眾多腫瘤化療方案配伍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藥物。


相比市場同類產品,里葆多具有2大關鍵優勢:


a. 安全性好:它克服了遊離的阿黴素藥物心臟毒性大的缺陷,其他如脫發和嘔吐等毒性反應明顯減少;


b. 療效更好:能夠持續向腫瘤組織聚集,腫瘤局部藥物濃度更高,抗腫瘤活性更強,並能部分逆轉以P-gp膜蛋白泵為主導的多藥耐藥。


因此,過去三年里葆多的銷售額複合增速高達200%,據2014年IMS統計,里葆多市場份額在同類產品中達到80%以上(另外兩家合計低於20%)。根據泰淩2014年報表,里葆多實現了超過120%的增長,銷售金額超過2.6億人民幣,總銷售量在50000瓶以上,毛利率維持在74%左右。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公司於2015年2月公告里葆多正式獨家中標進入浙江大病醫保目錄(為期2年)。相信憑著先發優勢,里葆多可能在未來其它省市招標中將獲得更多中標機會,而包括浙江在內的沿海省份均是相關腫瘤的高發省份。因此,我們預計里葆多在2015年繼續維持高速增長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不確定性是,中標醫保後價格下降對毛利率的影響幾何,這需要生產商複旦張江和泰淩醫藥共同研究解決。


(2)舒思:


通用名“富馬酸喹硫片”,由泰淩醫藥的全資子公司蘇州第一制藥獨家生產和銷售。該藥適應癥是治療精神分裂癥及抑郁癥。據媒體報道中國目前有各類精神分裂癥患者8000萬,其中1600萬癥狀明顯,危害家庭及社會,需長期治療。


作為奎硫平類藥物具獨特優勢在於:


a.安全性好如EPS發生率極;


b.其不同劑量針對疾病不同,如大劑量針對精神分裂癥,小劑量治療抑郁癥。


c.對抑郁癥具有雙向情感障礙治療效果


該藥原研藥為思瑞康,來自世界制藥巨頭英國阿斯利康公司。舒思是國內僅有的兩個斯瑞康仿制藥之一(另一為湖南洞庭藥業的啟維)。舒思在國內市場上被作為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一線藥物,已經全面進入國家及各省市的甲乙類醫保目錄。根據我們調研,舒思過去三年收益複合增長率穩定於15%左右。2014年銷售增長50%,達到7600萬人民幣。泰淩蘇州第一制藥具有生產5mg至300mg不同劑型的證照。


從IMS 2014Q4可知,相關藥物年度市場規模高達45億人民幣,而原研品種思瑞康由於種種原因將由國內公司代理銷售,目前增速基本停止。舒思的市場份額在三個同類產品中增長最快達15%,超過中國藥品總增長。除此之外,在適應癥的縱深拓展上,相比康哲已有的黛安神,舒思的副作用和藥效也具有明顯優勢,市場空間同樣廣闊。我們預計2015年舒思的收益增速起碼不低於2014年,將輕松突破1億關口。由於中國當前的政府主導的招標政策,舒思價格有下降趨勢,但相比較原研和同類仿制品價格均不高,相信毛利率影響有限。


(3)氨溴索:


通用名“鹽酸氨溴索”,適用於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肺部疾病,以及早產兒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IRDS)的治療。


氨溴索由泰淩醫藥全資子公司蘇州第一制藥廠生產和銷售。該藥的最大優勢在於不良反應較少,因此已經在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及軍區醫院基藥目錄中標,而且覆蓋基層鄉鎮社區醫療機構。


鹽酸氨溴索屬於市場成熟品種,國家生產同類藥品的藥企共40余家,其市場特點是,市場需求量巨大,據IMS2014年Q4數據統計,AMBROXOL市場需求達41億人民幣,其原研藥沐舒坦連續多年為中國10大銷量的品牌之一,2014年銷售量接近12億人民幣,國內有40多家生產企業,蘇州第一制藥廠排名5年來穩定在排名第七,根據我們了解該藥生產線已經滿負荷生產,年均產量約4000萬單位,過去三年收益複合增長率約10%,在2014年達到5000萬人民幣,相信2015年仍將維持相似增速。未來的最大的看點是,泰淩可能考慮與其它大型藥企合作擴大產能,共同生產和銷售氨溴索,那麽不遠的將來可能成為公司另一潛在利潤增長點。


(4)喜滴克


通用名“尿多酸肽註射液”,屬於國家1.1類新藥,公司具有自主產權和專利保護,將於2015年年底上市。它將是泰淩2015年以後最重要的利潤增長引擎。


從喜滴克的研究起源看,早在1975年,美籍華裔生化科學家廖明征博士發現了甲基轉移複合酶在癌細胞分裂起的關鍵作用。其後通過和波蘭醫生的合作,他進一步發現尿液里有一種物質尿多酸肽(CDA-II)可以抑制癌細胞中的甲基轉移複合酶。其抗癌原理是通過選擇性抑制腫瘤細胞中異常甲基轉移複合酶的活性,誘導癌細胞分化和雕亡。


(上圖:喜滴可作用腫瘤細胞機理)


喜滴克的制作來源是從男性新鮮尿液中分離提取、純化的一組天然活性成分,再配置成的全新非細胞毒抗腫瘤制劑,主要成分包括3-羥基苯乙酸、苯乙酰谷氨酰胺、馬尿酸、5-羥基吲哚乙酸及小分子肽等。喜滴克去甲基化治療是當前繼腫瘤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後全球腫瘤治療的又一熱點喜滴克應用於晚期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從產品療效看,喜滴克最大的優勢是:


a. 全球唯一對血液和實體瘤均有效的腫瘤誘導分化劑;


b. 安全性良好,沒有所有化療藥物的毒性;


c. 與化療藥物合用療效更好。


除此之外,喜滴克已經進入9個省市的醫保目錄。考慮到中國目前發病率上升最快的兩大腫瘤就是乳腺癌和肺癌。相信患者大量增加是喜滴克的市場機會。


除此之外,我們還了解到喜滴克另一適應癥骨髓增殖異常綜合癥(MDS)也有望被國家走綠色通道批準,而目前MDS早期無特效藥物治療,中晚期化療,晚期僅能對癥處理如輸血等,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如此適應癥的批準將為泰淩進軍治療MDS領域,為後續產品立足血液疾病領域建立里程碑。


綜合而言,我們有理由相信,在2016年喜滴克將是泰淩醫藥盈利的有力保證,屆時很可能與里葆多共同成為公司兩大支柱腫瘤產品。


三、公司股價和增長:


泰淩醫藥自2011年4月上市以來,股價從IPO時招股價HKD 4.54跌至最低約HKD 0.68,當時一個大的背景是泰淩進行業務重組剝離疫苗業務,以及香港整體醫藥板塊被基金低配。在2014年中報發出“虧轉贏”反轉信號後,至今已經回升至HKD1.4左右(發文前兩天再拉升至1.5),市值HKD 18億。我們認為,作為一只擁有自主新藥(包括1.1類國家新藥)和第三方創新藥,以及明確業績高增長預期的港股主板醫藥公司,股價僅位於“1元股”是極為罕見而且不合理的,市場必將進行合理修複。


從藥品布局看,里葆多和舒思的增長預期十分明確,氨溴索受限於產能將保持穩定,2015年“虧轉盈”後業績繼續高速成長毋庸置疑。未來的焦點是,和複旦張江在里葆多以外的藥品還可能展開縱深開發;與國藥控股和四環醫藥在分銷渠道上乃至資本市場,都明顯有開展創新型合作的跡象。尤其是在1.1類新藥喜滴克上市後,與大型藥廠綁定銷售將是泰淩未來三年業績的重要保證。除此之外,還有隱藏在背後的前期基金大股東TPG,我們都將密切保持跟蹤和研究。


(作者供職於:杜克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以上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