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凡客明年一定會盈利?陳年組合拳砍凡客成本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04/232017.html

凡客的調整又下一城。這一次,凡客CEO陳年選擇對旗下自有物流服務公司如風達下手。

上週末,有業內人士爆料,如風達大幅裁員2000人,覆蓋城市由26個收縮為6個。儘管凡客官方回應稱實際裁員人數並無傳聞之多,但如風達這次的「瘦身」還是被業內解讀為凡客意圖進一步縮減成本。

事實上,為了實現陳年此前提出「今年一定會盈利」的口號,凡客今年動作頻頻,但就目前來看,在四季度實現盈利,凡客離這個目標依然有點遠。

削減物流成本

據瞭解,如風達作為凡客旗下的物流公司,由凡客元老級人物李紅義負責,自2008年籌辦以來快速壯大;而陳年也曾對如風達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做到凡客業務100%配送。

可惜事與願違。

儘管凡客誠品媒體公關部總監焦宏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凡客將對如風達進行優化結構、整合資源。但根據凡客方面公佈的如風達發展規劃,未來除一線城市仍繼續加強自建物流體系以外,凡客在二、三線城市將更多與第三方物流合作。

對於如風達這樣的結局,電子商務研究員魯振旺表示,如風達的很多架構和人員配備是按照凡客去年的訂單量來設計的,隨著訂單減少,配送員訂單量不飽和情況很普遍,特別是二、三線城市。

根據魯振旺提供的數據,凡客去年的訂單量遠高於今年,但即使如此,去年凡客如風達的配送成本還是比當地第三方配送費用要高。去年,凡客一個訂單倉儲加配送的成本要超過25元,而當地第三方配送費一單不超過7元。

「訂單量減少的情況下,讓當地第三方去配送可以減少成本,而北京、上海等6個目前不取消如風達配送的區域由於訂單比較大,由凡客自己配送更加合適。」魯振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今年7月份,凡客減少了四大門戶和部分垂直網站廣告投入,線下也減少了公交車等廣告站牌等投放。凡客方面強調這一調整主要緣於眼下正是服裝銷售淡季,但在魯振旺看來,減少廣告投放對凡客的影響著實不小。

「今年7、8月份,凡客開展夏季促銷使得流量攀升,但距離4月份平均值相差非常大,現在凡客的流量只是當時的60%。」魯振旺表示。

而Alexa提供的數據顯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凡客官網的日平均訪問量出現下滑。

頻頻調整

從去年7月份開始,陳年不斷地對凡客進行調整。

當時的凡客開始嘗試事業部制,劃分5大事業部,這些事業部與營銷中心和生產中心全部獨立,幾大機構並行。但隨後陳年再次調整架構,將剛剛分出來的營 銷中心放進各個事業部裡,這樣每個事業部自己負責產品的設計、規劃、開發、成本核算以及營銷推廣活動,事業部向凡客的4大生產中心下訂單。

與此同時,凡客還成立了數據中心,給每個事業部建立一套複雜的標準,數據部門對運營部門進行採樣和分析,有異常就要求業務部門解釋。

2012年,陳年開始一系列縮減成本的行動。先是在供應鏈上整合供應商數量,精選優化供應商的資源。有消息稱,今年凡客的供應商將從200家縮減到100多家。與此同時,凡客也開始試水海外代工,在孟加拉國製造襯衫降低生產成本。

除了一系列節流動作,凡客也在開源方面動了腦筋。

日前,有業內人士透露,凡客正在醞釀與蘇寧易購展開合作,凡客極有可能入駐易購開放平台。對於這一合作,蘇寧易購方面並未給出正面回應,其市場管理中心常務副總監閔涓清只是告訴記者一切以公告為準。

在魯振旺看來,凡客這次與蘇寧易購合作,可能性比較大,此前凡客與聚划算也有所合作。

不過,在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看來,合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客的銷售額,不能解決凡客深層次問題。

庫存壓力大?

龔文祥所強調的深層次問題是凡客的庫存。

魯振旺也強調,當下凡客的訪問量和訂單量幾乎距離高峰減半,想砍品類和提高品質都很難,庫存成了凡客的巨大包袱。不管是聚划算還是蘇寧易購,凡客都是想利用合作渠道快速低價甩積壓貨。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凡客陷入這樣一個僵局:廣告投放減少導致訂單減少,這加劇了庫存消化壓力,隨著大量應付賬款到期,凡客的供應鏈會更加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凡客的規劃會上,陳年一再強調:「今年一定會盈利。」

在龔文祥看來,凡客的成功更多緣於其強大的互聯網營銷,而凡客最大的問題是對服裝供應鏈的把控,凡客沒有融入傳統服裝行業供應鏈裡面來,這一塊需要大力加強甚至要脫胎換骨。

龔文祥認為,凡客目前定位偏低,賣39元的T恤肯定不賺錢,凡客需要向真正的時尚人群扭轉。

對於今年年底能否實現盈利,龔文祥給出的答案是,按照行業規律,一般9月份到年底,服裝的銷量可以達到全年的2/3,如果凡客抓住這個機會,銷量上應該有個比較明顯的上揚。但是實現盈利是不可能的。通過調整,兩三年內實現盈利還是有希望的。

而魯振旺也強調,目前凡客處於一個惡性循環當中,沒有走出來。現在不是談盈利的時候,當下主要還是大力消化庫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76

一定要與眾不同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68

      在產品設計領域,人們一直試圖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創造消費者需求之間找到完美結合。德國美諾(Miele)集團是世界上第一台洗碗機的發明者,董事總經理 Reinhard Zinkann近期在上海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趙蓉分享了他的觀點:為消費者生產適合的產品,需要考慮的是,消費者明天需要什麼樣的產品。

 

  德國美諾(Miele)集團在1899年創立,時至今日,公司仍然由兩個家族攜手經營。目前全球年銷量達27.7億歐元,僱傭1.6萬名員工,其全資擁有的銷售分支與進口企業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Reinhard Zinkann博士生於1959年,是德國美諾集團的第四代家族繼承人,在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一職。他在德國柏林技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前,曾在德國弗萊堡、美國哈佛大學以及德國科隆學習過經濟學、工商管理、歷史與音樂史、哲學。

 

C=CBNweekly
Z=Reinhard Zinkann

 

  C: 和其他高端消費品相比起來,高端家電行業有什麼特點?


  Z: 其他奢侈品玩的是潮流趨勢,像是服裝、珠寶行業等,每年有好幾季的潮流趨勢,其要點就是最及時和快速的變化。而家電行業其實強調持久,尤其是高端家電,人 們希望使用時間比較長,有至少20年的使用壽命。我們這個行業和汽車行業比起來有一些相似。相同點在於對工程、設計、電子技術的關注,目標消費群和市場營 銷的方式也差不多。不同點在於,汽車的細分更繁複一些,比如有商用車、家用車、城市車、越野車等等,而家電的分類更直觀明晰,強調功能而非概念,有時候某 種產品只是以尺寸大小在分類。


  C: 要保證產品有20年的使用壽命,你們同樣也要把握趨勢。如何能做到為20年之後做設計?


  Z: 從我的曾祖父創立公司起,我們一直在延續不斷超越的精神,要研發最超前的東西。我們做大量的市場調研,瞭解消費者的需要,瞭解競爭對手做出的產品,然後一 定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從長期來看,研發一直是公司最大的投入。有一些機制來確保我們把握趨勢,並領先整個市場。第一是看家電行業的歷史發展,同時看其 他行業—比如汽車行業,會比其他行業運用新東西早一些,鋁合金最早就用在汽車上—把這些來自各個外部行業的信息和自己行業的信息綜合起來,互相印證來發現 趨勢。第二是在全球各個市場發現當地的趨勢,比如公司在1929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洗碗機,那是經濟大蕭條開始的第一年,人們都說,連工作問題都沒解 決,誰會需要昂貴的洗碗機?但公司的兩位創始人認為Miele生產家電的目標是要讓人們從繁重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他們看到了洗碗機這種新產品的未來。這種 事情我們經歷過很多,也讓我們瞭解到,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要與眾不同,鼓勵超出常規的想法,從而發現新的趨勢。


  C: 那麼,如何平衡可能失敗的風險?和過去相比,現在「為20年後設計產品」更容易還是更難了?


  Z: 失敗和成功一樣也是生意的組成部分,風險只可能最小化,但無法避免。我們沒有辦法預見未來,只能為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個行業裡打持久戰,做最後的贏 家。公司處於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市場地位時,面對的挑戰是不一樣的。在我父親和祖父那一代,他們遭遇了兩次世界大戰和週期性的經濟大蕭條,整體經濟環境沒 有這麼好,而競爭對手又非常多,比如1960年以前,僅德國就有至少50個公司或品牌在生產洗碗機,而現在只有不到5個公司在做。我們存活至今並取得了相 對成功的因素就在於堅持與眾不同,那意味著兩件事,一是質量更好,二是技術更高。現階段公司的挑戰則在於我們已經有48個國家的市場,每個市場的需求不一 樣,內在功能上,我們要讓產品的功能更多樣化、針對不同的文化和使用習慣;而外觀設計上,大家的品味越來越全球一致化,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做到簡潔、經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29

預測一定要在堅實客觀的基礎上去預測 william頭盔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2360446
財務數據,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那真的是沒有用的。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什麼境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又是什麼更高的境界?你我參悟。

我提醒一下各位大菩薩們,任何預測一定要在堅實客觀的基礎上去預測,而財務數據提供了這種預測的手段和途徑. 否則很可能變成主觀臆測了.

我發現球友們一方面對分析師有偏見,這個偏見也的確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數分析師們沒有做好。但另一方面,球友們又在用著和分析師一樣的分析方法很執著地、樂此不疲地預測著未來......營收\成本\競爭力等等。不是說不要預測,只是我們在什麼基礎上去預測。

還是巴菲特常說的那句話,供養給各位大菩薩們,「要想賺大錢,一定要會讀財報」  。「會讀」是什麼意思請多多體悟。

我自己有一個體會,當然自己遠遠沒有達到。就是人一旦上到某個境界,是不用預測的。

如果說最好的預測大法我認為仍是那句話---「若問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事,今生做者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22

冇錢係咪一定要博?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033
umyeung你好 追看你的blog已經有一時間 令我獲益良多 對將來亦開始有計劃 萬分感激.我是一名大專生 將踏出社會工作 屬中產家庭 父母共擁有2層樓 一私樓現值3m 一居屋現在1.45m 皆在粉嶺 都已full paid 唯居屋未補地價 因人多所以皆用以自住 父母已沒有工作 積蓄只能用3-5年 父母答應我婚後居屋轉我名下現已追看你的blog已經有一時間 明白冇錢就要博 幸在股市中資金翻2倍 上星期已全數套現手上資產如下:現金300000 人民幣債券20000 人民幣定期60000居屋未補地價應不能加按 父母屬保守派 亦不淮我私樓加按 認為我太年輕應靠自已 我亦不想勉強他們本人不想付按揭保費 若樓價跌手上資金亦不足以付3成首期 現並不睇好股市 相信短期內不會投資股票就以上情 如何邁出第一步 在退休前擁有2層樓

初心者上

除左解答初心者難題外,諗樣希望再講解冇錢係咪一定要博?

相信八成以上既讀者初出社會都係由零開始,至多好似本文初心者咁好彩父母有樓留比佢。如有名校畢業文憑,事業確實在起步期快人一步,但唔代表可以由頭帶到尾。講返初心者,總括咁講都同其他人一樣都屬冇錢,而大專畢業有幾十萬係袋兼冇卡數係呢個世代值得稱讚。佢睇諗樣講「冇錢者絕對要博」,反而有錢有樓係手應該穩打穩紮行落去。咁講佢應否趁後生利用槓桿係物業市場獲利呢?

其實都係諗樣既錯,講D唔講D。人老確實需要用手上資產錢搵錢,而後生仔必須著重人搵錢,此乃諗樣想講既道理。希望初心者唔好誤會諗樣叫大家趁冇錢時放手係物業市場一博,而放棄進攻自己實務本業。後生仔初出社會一定冇錢,照咁講全部大專大學畢業生都要去「博」? 讀得咁多書父母當然唔想你只靠博去搵錢,所以之前先有庸才之文,叫大家先努力工作了解自己係專才庸才天才後才決定「點入軌」。

另外,千祈唔好建議父母按層私樓比你去作投資(當然如你有必須既自住需要而冇其他方法下按出黎就可以)。就當你靠呢舊錢發左達,我諗你就算唔後悔都難免一生心中有憾。諗樣唔係只講初心者,係要趁呢次發文重申你去打理財富既重點同原由。

講返初心者,未做野先儲到幾十萬非常好。政府現時正設法幫緊佢地上樓,宜在此時靜待政策出籠,做一個冇樓係手既業主。另外就當佢係拚博非常,佢係而家博左買樓反而第時少左個機會。就好似有張大牌係手咁,而家出定留番第時出呢? 建議等待時機,等待都係一種藝術。

所以如果你只有一注錢投資物業市場而沒有居住需要既,都係隔岸觀火為佳。至於之前有建議其他讀者買樓換樓,係因為根據佢地提供既收入計算,及已預留借貸力係淡市入貨之用。如果我係初心者,會將已有約四十萬作低風險投資,努力係呢幾年用人搵錢賺多四十萬。到時父母有間樓比佢,自己又再將儲到近一百萬,及後一拆二於不同時段買兩間樓。淨係三十歲前做到擁有三(兩間買一間)間樓係手已經羨剎旁人。當然「好仔不望爺田地」,集中精力發展事業,靠自己成就事業,呢個過程絕對係無價! 亦都冇人可以比到你既美好記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84

麥可‧波特啟示錄 好教練不一定是好選手 司徒達賢:破產的是大師,不是理論!

2012-12-10  TWM
 
 

 

全球策略大師麥可‧波特的顧問公司Monitor倒閉,可給了全球一個震撼教育,波特叱吒三十年來的理論也都被大肆檢討。然而,管理學權威司徒達賢卻當頭棒喝:「公司靈不靈和理論靈不靈是兩回事!」該檢討的,是我們長久以來看待「大師理論」的錯誤態度!

撰文‧楊卓翰

因人廢言,是華人社會一個常犯下的謬誤;在管理學界,更是如此。哈佛策略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創立的顧問公司Monitor十一月申請破產,在管理學界引起洶湧大浪。因為波特正是過去三十年的策略大師,如果他的公司都經營不善,又要我們怎麼相信他所提出的管理學理論?

價值鏈才是波特的真正價值因此波特最有名的「五力分析」最近被拿出來鞭屍,而長期發表波特論文的《哈佛商業評論》,甚至哈佛商學院都被拖下水。「可惜Monitor沒有早點破產,這三十年來管理學院的學生就不用再被五力分析給荼毒了!」︽富比世︾專欄作家丹寧(Steve Denning)除了數落波特,更主張全球商學院應該即刻停止教授波特的理論。顯然,波特現在不但公司不保,影響世界三十年的理論,也將毀於一旦!

不過,Monitor的破產與波特理論的價值,這麼就能輕易畫上等號嗎?「兩回事!在好的時候把他捧得跟神一樣;壞的時候,就把他講得一文不值,這種心態很不健康。」政治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司徒達賢直率地評論。他曾二度幫波特的書寫序,也曾在美國與波特會面;國內研究波特的管理學者中,就屬司徒達賢最具權威。

「教授與企業家的關係,就像拳擊教練與選手的關係。教練可以發揮你的所有潛能,讓你變成世界級的選手。」但是講到上場,又是另一回事,「我可以指導你,不代表我可以打敗你。你要我上場,兩秒鐘,砰!」司徒達賢指出,創業也有各種條件,例如執行力、產業專業知識這些成功條件,教授不一定會有。

「而且,波特推出五力分析時是一九七九年,他那個時候是三十二歲,怎麼可能有人三十二歲就寫不容質疑的聖經?會不會考慮不周?一定會。」司徒達賢早在波特《競爭策略》的序裡就強調,大師絕不是理論顛撲不破,而是他的「見人之所未見」。司徒認為,波特的原創價值不會被輕易磨滅,特別是眾人爭論的重點「五力分析」,只是波特理論架構中的一部分。

「大膽一點說,所有會說五力分析有用或沒用的人,就是沒仔細看波特。」司徒發出質疑:「大家都一直在攻擊他的五力分析,我就覺得好奇怪,五力是他的策略重點嗎?怎麼會呢?就是名字取得響亮,大家印象只知道這個而已。」波特當初以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切入策略管理,歸納出如規模經濟、進入障礙等企業獲得超額報酬的方式,取名為五力分析,寫成《競爭策略》一書。從來未曾有人將這些特性應用在企業策略上,波特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多數人了解波特的終點。然而,這卻只是波特理論的起點。

一九八五年,波特出版了《競爭優勢》。在這本書中,他闡明五力分析也僅止於分析,不過是讓自己比對手了解五種競爭力。企業真正的競爭優勢,源自於「它能為客戶創造的價值」,並且導出一套用「價值鏈」來分析企業競爭力的理論。

價值鏈就是把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切成一段一段的流程,確認每一單位的「價值」與「成本」,找出創造價值最具優勢的部分強化、捨棄賺不了錢的部分。最後決定企業價值鏈的,就是客戶,因此企業優勢也就在於能幫客戶降低成本、創造價值。

「這個架構,比起五力分析更深、應用更廣,用這個架構去解釋很多其他的事情。」除了司徒自己就延伸波特的架構建立了「策略矩陣」來分析公司的管理流程,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在一九九二年提出的「微笑曲線」分析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價值,也和波特的價值鏈理論不謀而合。

不過司徒不邀功:「價值鏈是他的原創。沒有他,策略矩陣我也想不出來。所以,我們應去學別人的優點,不是去挑缺點。」

問題在硬套理論的那個人

「像很多人說五力沒辦法分析現在的網路產業,但是用價值鏈發展出來的策略矩陣就可以。例如Google做出Content(網路內容),廣告主就是他的顧客,Google一樣要用價值鏈分析市場,做出差異化,光套五力分析當然行不通。」司徒分析,波特還有許多例如群聚概念、企業社會價值(CSV)等實用的理論,也都能夠活用在網路時代的產業。

「問題不在理論,而是在硬套的那個人。」司徒最後指出,「所有的理論,當你只會硬套的時候,你會發現它都不好用,這不應該是國內企業學習的態度。」他呼籲學界和企業界,應該要將知識內化後,才能解決問題。再用自己的智慧「不因人廢言」,可能才是波特讓我們學到更重要的一件事。

麥克.波特的價值鏈是什麼?

企業基本設施

人力資源管理

技術發展 (差異化優勢)

採購

為客戶創造的利潤

採購原料

(可能有成本優勢) 生產作業

出貨後勤

(可能有差異化優勢) 行銷與銷售

售後服務

→挖掘並保持企業擅長的成本優勢及差異化優勢,才能比競爭者更能創造出客戶的價值資料來源:天下文化《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5

定存人民幣穩賺 那可不一定

2012-12-24  TCW
 
 

 

人民幣理財時代來了!明年農曆春節前,國內銀行DBU(外匯指定銀行)即將開辦人民幣業務,人民幣理財商品將陸續搶市,包括人民幣存款、人民幣計價基金、人民幣保單、人民幣債券等等。

從今年八月底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簽訂後,金融業戰雲密布,準備搶食人民幣商機。如今,戰幔還沒正式掀開,銀行就磨刀霍霍,先從OBU(國際金融業務)下手,推出「低門檻、高利率」的人民幣存款專案。

通常OBU銀行客戶都是台商,必須有外國護照或者外國公司,才能開企業或個人戶頭,金額也比較大筆。一般民眾必須等金管會開放DBU辦理人民幣業務後,才能辦理人民幣存款。

但是最近,聯邦銀行OBU變相偷跑,祭出超低門檻,只要存款人民幣一萬元、約合新台幣四萬六千多元,比起其他銀行動輒五十萬元,甚至百萬元起跳來說,人民幣存款開戶門檻相對很低,三個月期利率拉高到二.二%,比新台幣定存利率多近一倍!

台灣利率比不上中國!屬境外存款,利率僅一%至二%

此舉等於鼓勵民眾藉公司戶為名,繞到OBU存人民幣,以搶先吸納人民幣存款。外資銀行如花旗、渣打、星展等,也大打價格戰,一年期定存的利率達二.五%至三.五%,尤其是大額存款,利率的議價空間更大。

雖然許多人對人民幣存款有興趣,但小心!定存利率沒有你想得那麼高。

相較於中國境內人民幣存款利率達二.八%至四.七%,中國前五大銀行平均一年利率為三.二五%,境外人民幣的存款利率卻低很多,以國內銀行OBU為例,多數為一%至二%間。

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直言,兩岸三地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不一樣,在台灣存人民幣,利率不比大陸境內,甚至和新台幣定存相去不遠。

原因是,中國的境內存款利率由官方管制,尚未市場化,存放款利差也由政策規定。但在中國境外存人民幣,利率由市場決定。

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境外放款管道相當有限,加上中國資本帳尚未開放,境外人民幣無法直接匯入中國做放款或投資等業務,所以台灣的銀行就算收了一堆人民幣,能夠投資或融資的途徑有限。

這些人民幣的運用管道,主要還是拆借給中資銀行為主,放款利率約三%至三.五%,扣掉銀行利差收入一.五至兩個百分點,只能付出約一%至二%的定存利率,如果要再拉高定存利率,就會擠壓到銀行獲利。

不過,人民幣業務開放初期,國內銀行DBU為了爭取人民幣存款,願意付較高的利率,二%將成為初期「基本起跳價」,大額客戶更有議價能力,可能談到三%,但未來終究要回歸市場機制。這麼一來,人民幣存款和新台幣存款的利率,可能差不了多少。

既然利率不高,人民幣的吸引力主要還是看匯率走向。

賺到利息恐賠上本金!升值若小於新台幣,就會不划算

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比不上新台幣,那麼,投資人可能賺到利息,卻虧了本金。行庫主管指出,目前新台幣定存利率約一.三%,人民幣約二%,只要新台幣兌人民幣升值○.七個百分點以上,存人民幣就不划算。

以今年為例,人民幣兌美元僅升值○.八%,但新台幣兌美元卻升值三.九%,足足多三‧一個百分點。即便人民幣定存利率三%,換算下來也只是打平,並沒有很大的賺頭。

但二○一三年,情況將有所不同。明年人民幣兌新台幣可望走升,人民幣存款的報酬率,也將優於其他貨幣。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指出,目前人民幣匯價距離「合理價位」還有一○%至二○%的升值空間。雖然人民幣利率不如一些國內熱門外幣如澳幣、南非幣,但長期持有,匯率升值空間比較大。

根據三大外資預估,二○一三年人民幣兌新台幣將升值○.九%,加上二%定存利率,報酬率達二.九%,比紐、澳幣都來得高(見下表)。不過,匯率走勢和各國貨幣政策息息相關,未來一年,隨著各國實施量化寬鬆,將會影響外幣匯率升貶方向,投資人宜多加留意。

小心被扣健保補充費!拆單或月領,避免單筆利息達五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明年一月上路的二代健保,只要單筆利息收入達新台幣五千元,就要被扣二%健保補充費。對外幣定存(包括人民幣存款)而言,利息所得也同樣跑不掉。如果人民幣定存利率是二%,利息又被扣二%健保補充費,除非有匯率收益,否則投資人收益會變少。

建議無論是哪一種幣別的定存,都可拆成多筆,並按月付息,只要每筆定存金額未超過人民幣六十四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萬元(人民幣六十四萬元定存,年利率二%,分十二個月領,每筆月領利息約合新台幣四千九百九十九元),就不會被扣到補充保費。

隨著人民幣業務於明年農曆年前開放,國內金融機構除了推出人民幣存款,也盤算著要推出各種人民幣商品,不過,這些人民幣業務並非一步到位,初期僅以存款、匯款及貿易結算為主,必須等到累積具規模的人民幣資金池之後,才會推出相關基金、保單等業務,這也是現在許多銀行祭出高利率策略,企圖快速累積人民幣的原因。

然而,一旦資金去化困難,或人民幣匯率走貶,坐擁人民幣的銀行將面臨風險,這是銀行業者與金融股投資人須注意之處。

另有輿論擔心,當國人一窩蜂轉存人民幣,恐影響新台幣匯率穩定,真是如此?

目前,台灣的總存款金額約新台幣三十二兆八千億元,其中約九二%為新台幣存款,八%為外幣存款。人民幣是外幣的其中一種,國內銀行DBU吸收任何幣別的外幣存款,均會先要求民眾開設外幣存款帳戶,所有外幣都在該帳戶中做幣別轉換,未來人民幣帳戶開辦亦是如此。

因此,若以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占總存款比率推論,台灣未來可能有八%至一○%的存款、約新台幣二兆六千億元至三兆三千億元會轉成人民幣,但這筆錢多數來自外幣存款轉換幣別,而非全來自於新台幣轉換人民幣,不致出現賣新台幣、買人民幣狂潮。由此推論,開放人民幣業務對新台幣匯率,影響非常有限。

【延伸閱讀】為什麼我在台灣存人民幣,利率只有2%?

第1站》存入假設小王打算存款人民幣十萬元

第2站外匯指定銀行存款年利率約2%初期為吸收人民幣,給付利率較好,若是大額存款戶議價空間大

第3A站收到人民幣存款後,3種資金運用方式1.放款給民眾:包括個人與企業,利率約4%-5%2.拆借給同業(任何需要的銀行):利率約3%-3.5% 3.投資人民幣商品:例如香港點心債與大陸熊貓債,報酬率約2%-5%

第3B站可存入:把人民幣部分存款,放清算行當準備(未確定,若比照香港,存款利率約0.629%)可借出:若外匯指定銀行缺人民幣,可向清算行拆借(若比照香港,借款利率約3%)

第4站國內各銀行銀行人民幣業務整體收益率約3.5%扣除利差收入約1.5個百分點,能給付的利率僅2%

第5站》領回1年後小王領回本金加利息,為人民幣10萬2,0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46

冇錢係咪一定要博?(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461

除左解答初心者難題外,諗樣希望再講解冇錢係咪一定要博?

相信八成以上既讀者初出社會都係由零開始,至多好似本文初心者咁好彩父母有樓留比佢。如有名校畢業文憑,事業確實在起步期快人一步,但唔代表可以由頭帶到尾。講返初心者,總括咁講都同其他人一樣都屬冇錢,而大專畢業有幾十萬係袋兼冇卡數係呢個世代值得稱讚。佢睇諗樣講「冇錢者絕對要博」,反而有錢有樓係手應該穩打穩紮行落去。咁講佢應否趁後生利用槓桿係物業市場獲利呢?

其實都係諗樣既錯,講D唔講D。人老確實需要用手上資產錢搵錢,而後生仔必須著重人搵錢,此乃諗樣想講既道理。希望初心者唔好誤會諗樣叫大家趁冇錢時放手係物業市場一博,而放棄進攻自己實務本業。後生仔初出社會一定冇錢,照咁講全部大專大學畢業生都要去「博」? 讀得咁多書父母當然唔想你只靠博去搵錢,所以之前先有庸才之文,叫大家先努力工作了解自己係專才庸才天才後才決定「點入軌」。

另外,千祈唔好建議父母按層私樓比你去作投資(當然如你有必須既自住需要而冇其他方法下按出黎就可以)。就當你靠呢舊錢發左達,我諗你就算唔後悔都難免一生心中有憾。諗樣唔係只講初心者,係要趁呢次發文重申你去打理財富既重點同原由。

講返初心者,未做野先儲到幾十萬非常好。政府現時正設法幫緊佢地上樓,宜在此時靜待政策出籠,做一個冇樓係手既業主。另外就當佢係拚博非常,佢係而家博左買樓反而第時少左個機會。就好似有張大牌係手咁,而家出定留番第時出呢? 建議等待時機,等待都係一種藝術。

所以如果你只有一注錢投資物業市場而沒有居住需要既,都係隔岸觀火為佳。至於之前有建議其他讀者買樓換樓,係因為根據佢地提供既收入計算,及已預留借貸力係淡市入貨之用。如果我係初心者,會將已有約四十萬作低風險投資,努力係呢幾年用人搵錢賺多四十萬。到時父母有間樓比佢,自己又再將儲到近一百萬,及後一拆二於不同時段買兩間樓。淨係三十歲前做到擁有三(兩間買一間)間樓係手已經羨剎旁人。當然「好仔不望爺田地」,集中精力發展事業,靠自己成就事業,呢個過程絕對係無價! 亦都冇人可以比到你既美好記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09

「錯誤的產業投入,一定要有人擔責」 訪全國人大代表鐘發平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4

2013年3月7日,當科技部部長萬鋼乘坐純電動汽車亮相人民大會堂時,一些人大代表正在嘗試啟動一項向科技部等部委提出的質詢案。

牽頭者是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發平。這家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混合動力汽車電池製造商,而鐘發平也是混合動力汽車電池行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這項質詢案的主題是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4年來,鐘發平幾乎年年批評中國現有新能源汽車政策。在中國決定發展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兩條路線的爭論就從未停止。

雖然啟動質詢案的嘗試最終因未獲得過30人的法定人數而流產,但鐘發平仍說服了30人改以「批評建議案」形式提出質疑,他堅持要求「科技部、工信部做出明確答覆」。

「這是勞民傷財的技術路線,錯誤的產業投入,一定要有人擔責。」2013年3月10日,鐘發平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

南方週末:怎麼會想到要去嘗試啟動比較敏感的質詢案?

鐘發平:我這幾年幾乎年年提批評和建議,但有關部委始終無動於衷,敷衍了事。我是不得已,才考慮選擇更剛性一些的質詢案。

國務院頒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出台已近一年,無論是從專項支持還是從終端消費補貼支持,所有出台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在支持純電動汽車。《規劃》明確提出「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但時至今日,配套產業政策遲遲不出台,既沒有明確具體目標任務,也沒有提出清晰的路線圖,更沒有出台配套產業發展政策,「推廣和普及」已經成為一紙空文。

南方週末:你是混合動力汽車電池行業內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所在企業又是中國最大的混合動力汽車電池企業,提此建議,是出於企業的利益考慮嗎?

鐘發平:政策落實,企業和整個行業當然都會受益。但我更多是對重大產業政策和投資的非理性不滿。2008年以來,國家一邊倒地扶持發展純電動汽車。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和地方配套投入上百億資金發展純電動汽車。最近,又在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專項中,再次拿出40個億扶持。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有權利監督國家預決算,納稅人的錢是不是投向了正確的地方,是不是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的合理投入,投入後產出的結果是不是符合當初設定的目標。對有些錯誤的產業投入,就要及時糾偏。

南方週末:你是指目前偏向純電動汽車的產業投入是錯誤的?

鐘發平:我們也認可純電動車戰略方向選擇,但那是三十年以後的戰略,現在談還太早。目前純電動汽車技術不成熟,性價比不高、基礎設施不完善、耗能較大、充電時間長,又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結果是最好的鏡子。美國人已經在深刻反思。美國能源部公開承認:美國2015年前部署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無法實現,正式宣佈放棄純電動車發展目標計劃。2012年純電動汽車在美國賣出一萬餘輛,少於全年汽車銷售量的千分之一。電動車菲斯克公司瀕臨破產正等待外國公司收購,電動汽車公司CODA接近破產,享受美國政府重點資助2.491億美元的純電動車鋰電池企業A123也申請破產保護。

中國的情況更糟糕。我們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截至2012年底,三年多時間、25個試點城市的推廣應用,上路行駛的純電動汽車不到1萬輛,其中大部分還是政府公務用車。2015年很快就到了,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50萬台的銷售目標能否實現,已經越來越清楚。

國家上百億元的資金投入,加上400億左右的民間資本,都打了水漂,誰為此埋單,誰應該承擔相應責任?作為行業代表,我一定跟蹤監督到底。

南方週末:電動汽車產業路線,一直存在爭議。對於這些爭議巨大而財政資金投入也巨大的產業政策,你建議如何避免決策風險?

鐘發平:從財政角度來看,國家部委要對預算負責,建立產業投入結果問責制。如果財政預算支持的是一個錯誤的產業政策,執行的是一個錯誤的預算,投錯了地方,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國家相關部委一定要有人對此負責。我呼籲,政府相關產業部門在制定重大產業政策時,要設計重大預決算的考核,不僅僅是過程考核,更重要的是要有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體系。同時,要有一個糾偏機制。政府應該加大對產業投入的監督檢查,加強對產業投入的審計,保證產業投入真正落實到位,並且要有很好的產出效果。對於沒有產出或產出很少的投入,國家預算應給以「斷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45

2B公司的煩惱:打客戶一定靠三陪?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132.html

來源:i黑馬 整理:吳澍

【導讀】今日(4月26日),黑馬大賽北京分賽舉行,黑馬營成員甄浩、田傳釗、徐揚、徐磊及陳濤就「2B(to business)的煩惱」進行了分享。

嘉賓:

甄浩(逸游網創始人、黑馬營二期)

田傳釗(北京博雅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黑馬營二期)

徐揚(微博易創始人、黑馬營三期)

徐磊(布丁移動創始人、黑馬營五期、2011年黑馬大賽年度冠軍)

陳濤(E店寶創始人、黑馬營五期)

「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萬水千山總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要讓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商品經濟大流通,開放搞活喝兩盅。」一位濃妝豔眉美女嘴中吐葡萄皮般的變換著各式的勸酒詞只為把對方搞定,無論是從業務上還是精神上,而與她推杯換盞的則多是頭髮微禿,腹可乘舟的某位權利人士——這便是ToB行業赤裸裸的現狀,當然如果略有變化的話,只可能是賠笑的主角有時會變為賣方公司的CEO。

百度陪酒的時候你是沒看到

微博易創始人、黑馬營三期學員徐揚談到在百度的歲月,百度的渠道最早是徐揚做的,那時候有個很頭疼的競爭對手3721(真想Orz了),3721的渠道政策很好,賣一件產品直接給你5折,導致國內所有做網絡營銷的都願意代理他的產品。當時百度的政策是100返20,大概是88折,找代理商說你賣百度帳號吧,沒人理你,01、02年沒人聽說百度,就一個省一個省的陪喝酒,就這樣慢慢開始有了客戶,開始是我們陪他們喝酒,後來是他們找我喝酒。所以,產品力真是很強就可以擺脫喝酒的局面。

「因為我們剛開始做電商的時候,這個類似的行業沒有,我們一進去很多客戶說你這個軟件做的好,求著我們能不能賣給我們一套?」E店寶創始人、黑馬營五期的陳濤則要顯得幸運很多,初期的時候是不喝酒的,甚至是客戶求著我們喝酒。但萬米長跑最先出發的不意味能扛到重點,隨著產品進入紅海,你不喝酒就不行了,但可喜可賀陳濤的銷售團隊建起來了,「老闆親自打拚這個市場一開始都喝個半死,慢慢建立團隊就會緩解一些,現在我們團隊酒量都很厲害。」

但事實上陳濤也曾在2011年的時候喝到了胃出血,被送到了醫院,呆了一個月,當時喝完兩瓶白酒,再叫了特別多啤酒,然後去酒吧,然後不省人事(黑馬註:說完這話,估計客戶沒人敢和他喝酒了)。

如公司今年銷售額已逾20個億的甄浩,是逸游網創始人,同時也是黑馬營二期的學員,他在酒桌上顯得藝術很多:「:我們最初做這個行業的時候既沒有賣家,也沒有買貨的人,當時我們在酒桌上要告訴一件事,兄弟們!扶我一把!」當然他還開玩笑的說,現在喝酒有點變了,現在比如跟黑馬營的兄弟們一起喝,目的是更多的對接資源,讓我們更強大一些。「」

能不能想一些傻辦法?

酒文化在中國特別特殊,尤其在北方跟南方不一樣,北方酒文化顯得特別濃郁,大家一開始視喝酒是特別難受的一件事情,但第一次喝酒一般都是要看關係,不認識的人必須是需要靠喝酒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然後如果用酒能搞定的事,那自然是極好的,如果通過究竟無法搞定呢?

博雅立方科技創始人同時也是黑馬營二期學員的田傳釗吐槽,他的酒精戰術就曾失效:「我們恰恰是在百度跟大客戶之間,把我們比作餅方,這不是甲乙丙的丙,是大餅的餅。當時也不善於喝酒,但存在一個指望,招很牛的銷售跟創始人互補就OK了,所以公司最初就是想招能喝酒的人,可惜通過一次一次嘗試都失敗了。」窮則思變,如今已擁有300名員工的博雅立方在四處拜師後,學會了一個「傻辦法」,「你就是這樣的人,別指望別人了,但不能喝酒怎麼辦呢?那時候公司走的就是比較傻一點的路線,先打動一部分不需要喝酒的客戶。比如當時的客戶是蘇寧、騰訊、搜狐這些,他更多在意你的專業能力,而不是在意你的喝酒能力,過程中我也在慢慢練我的酒量。」不過他還是打趣道,「黑馬營大家都知道酒仙網的郝洪峰,他原來酒量跟我有的一拼,兩杯啤酒就要倒,但他現在的酒量海量,我說為什麼漲的這麼快呢?他說首先要愛上這個酒,慢慢說服自己接受,現在我在慢慢接受,從兩杯現在差不多提高到了兩瓶。」

相比之下,布丁移動創始人、黑馬營五期、2011年黑馬大賽年度冠軍徐磊則顯得相當理性,他認為今天的分眾是有充分借鑑意義的,「分眾的廣告都不是最頂尖的企業,而是二線企業,分眾幫他做一個廣告就能幫他上個台階,這些企業都是求著分眾,倒過來拿著幾百萬、幾千萬找分眾,江南春今天的生意就做的比較好。」畢竟布丁的目標客戶是中國幾萬家餐飲公司,一家一家喝過來顯然不是理想的業務模式。「我原來那個公司屬於做頂尖客戶的,只要幾個客戶就行了,因為你一年幾個億收入喝5個公司就行了,但如果你想做互聯網業務,你會發現你的客戶特別多,最重要靠什麼?你要想辦法能夠找到那些對你真正有需求的客戶。」

「不要老想做2:8,那些2的客戶對你也挺2的,真不給你錢,有時候也不要想完全做長尾客戶,那些客戶也真不給你錢。所以我們現在比較看中在黃金分割點左右的客戶,這些客戶通常對你有依賴性,如果你幫他了,他的業務就會成長。 」徐磊總結道。

現場速記全文:

嘉賓:

陳濤:我是E店寶創始人陳濤,我們是幫助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領域內提供的一個後台軟件,打通了淘寶、京東、噹噹所有平台,形成統一的後台軟件系統。

徐磊:我現在在布丁移動,這是我第二個創業的公司,之前我做半導體,那時候幾乎都是2B的業務,現在做布丁移動。

徐揚:我是微博易,國內最大的自媒體資源平台,助力無數的創業公司從小變大,這些公司包括美麗說、陌陌這些公司,初期推廣都是我們介入推廣的。

田傳釗:我是博雅立方的田傳釗,我們是一家樹立處理見長的服務提供商。

甄浩:大家好!我是甄浩,來自逸游網,我們是旅遊行業B2B平台,為中國旅遊企業提供採購、分銷。旅遊產業有個比較大的特點小微企業居多,我們為他們提供交易工具和交易擔保,我們應該說目前在中國做B2B旅遊交易平台裡面,目前走的還是比較快的一家企業。

主持人:我看過一個數據,你們現在是多少銷售額?

甄浩:今年差不多20個億吧。

主持人:兩年以前5億,預計再過兩年說這個平台能做100億。

甄浩:中國旅遊的市場規模2萬多億,如果我們能做1%的話應該能做200億。

主持人:大家現在的煩惱主要是什麼?

徐揚:我做B2B差不多有十多年,我最早在百度混,百度的渠道最早是我最早做的,那時候有個很頭疼的競爭對手3721,他的渠道政策特別好,5+1+1,賣一件產品直接給你5折,這個政策導致國內所有做網絡營銷的都願意代理他的產品,當時百度的政策是100返20,大概是88折,找代理商說你賣百度帳號吧,沒人理你,01、02年沒人聽說百度,就一個省一個省的陪喝酒,就這樣慢慢開始有了客戶,開始是我們陪他們喝酒,後來是他們找我喝酒。所以,產品力真是很強就可以擺脫喝酒的局面。

主持人:台上還有靠喝酒維護關係的嗎?

陳濤:大家都喝酒,喝酒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主持人:你這是個什麼工作?

陳濤:我們公司其實有點幸運,初期的時候我那時候開始打是不喝酒的,因為我們剛開始做電商的時候,這個類似的行業沒有,我們一進去很多客戶說你這個軟件做的好,求著我們能不能賣給我們一套?然後我們一直漲價,這個過程其實是客戶求著我們喝酒。但伴隨這個市場進入紅海,競爭對手亂七八糟都出來了、滿大街都是的時候,你不喝酒就不行了,但可喜可賀我把我的銷售團隊建起來了,他們去喝酒去了,我就不用喝太多酒。

主持人:有人替你喝酒?

陳濤:對,所以老闆親自打拚這個市場一開始都喝個半死,慢慢建立團隊就會緩解一些,現在我們團隊酒量都很厲害。

主持人:公司做哪方面?

陳濤:我們是為電商的企業提供後台的軟件。

主持人:他的意思特別明確,一開始覺得你的客戶要開拓一個關係和維護一個關係的時候,這時候的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手段必須有效,所以說手段沒有任何高下的區別,你首先要活下來,但對各位來說首先活下來的任務都已經完成了,而且活的還都不錯。我們現在特別需要知道的,你們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陳濤:昨天兩點還在跟徐揚喝酒,這已經不像早期拓展客戶喝酒了,做2B維護資源圈子的時候也需要這樣的社交方法。所以,喝酒到今天為止也成為了我們必備的工作。

主持人:這個說的有意思啊,酒文化在中國特別特殊,尤其在北方跟南方不一樣,北方酒文化顯得特別濃郁,大家一開始視喝酒是特別難受的一件事情,但第一次喝酒一般都是要看關係,不認識的人必須是需要靠喝酒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之後如果能成為朋友喝酒就變成非常必要的一種添加劑,沒有的話恐怕也不好玩,你酒量有多大?

陳濤:我肯定趕不上徐揚了,我吐吐槽吧,我在2011年的時候喝到了胃出血,被送到了醫院,在醫院呆了一個月,當時喝完兩瓶白酒,再叫了特別多啤酒,然後去酒吧,然後不省人事。

主持人:你在這兒講這樣的故事,特別像砸人家黑馬大賽的場子,因為在這兒也不都是這樣的人,場上也有一些走正規渠道的人,像甄浩,從來不喝酒,女客戶除外。

甄浩:我們這個行業比較苦逼,我們這個行業有個笑話叫冒著賣白粉的風險賺賣白菜的行業。

主持人:那是說記者我們這個行業這樣。

甄浩:我們最初做這個行業的時候既沒有賣家,也沒有買貨的人,當時我們在酒桌上要告訴一件事,兄弟們!扶我一把!現在喝酒有點變了,現在比如跟黑馬營的兄弟們一起喝,目的是更多的對接資源,讓我們更強大一些。

徐磊:我可能是台上這些相對特殊的,因為我不喝酒,現在我基本不喝,以我們公司小的文化、小的理念,我們的目標產品是不需要喝酒就能賣,因為喝酒這個事兒在中國確實有幫助,第一次約吃飯,這是做2B的時候必然的事,但如果光靠喝酒其實也很難,尤其當你的客戶不是靠幾個大客戶就能維護的時候,比如我們做所謂的O2O、做餐飲,你如果跟中國的幾萬家餐飲一家一家喝過來,你真喝不過他。我原來那個公司屬於做頂尖客戶的,只要幾個客戶就行了,那時候是能喝的,因為你一年幾個億收入喝5個公司就行了,但如果你想做互聯網業務,你會發現你的客戶特別多,最重要靠什麼?你要想辦法能夠找到那些對你真正有需求的客戶,不要老想做2:8,那些2的客戶對你也挺2的,真不給你錢,有時候也不要想完全做長尾客戶,那些客戶也真不給你錢。所以我們現在比較看中在黃金分割點左右的客戶,這些客戶通常對你有依賴性,如果你幫他了,他的業務就會成長。這方面有個例子大家經常能看到,就是今天的分眾,分眾的廣告都不是最頂尖的企業,而是二線企業,分眾幫他做一個廣告就能幫他上個台階,這些企業都是求著分眾,倒過來拿著幾百萬、幾千萬找分眾,江南春今天的生意就做的比較好,這對我們來說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田傳釗:我們恰恰是在百度跟大客戶之間,把我們比作餅方,這不是甲乙丙的丙,是大餅的餅。當時我們也不善於喝酒,我們也存在一個指望,我們招很牛的銷售跟我們互補就OK了,所以我們最初就是想招能喝酒的人,通過一次一次嘗試都失敗了,後來我取經,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別指望別人了,但不能喝酒怎麼辦呢?那時候我們走的就是比較傻一點的路線,就是利用自己的特長,打動一部分不需要喝酒的客戶。比如當時我們做的都是蘇寧、騰訊、搜狐這樣一些客戶,他更多在意你的專業能力,而不是在意你的喝酒能力,過程我也在慢慢練我的酒量。在黑馬營大家都知道酒仙網的郝洪峰,他原來酒量跟我有的一拼,兩杯啤酒就要倒,但他現在的酒量海量,我說為什麼漲的這麼快呢?他說首先要愛上這個酒,慢慢說服自己接受,現在我在慢慢接受,從兩杯現在差不多提高到了兩瓶,呵呵!

主持人:無論如何論述喝酒都是個很好的切題口,如何在初期找到精準客戶保證你的成功率,辛苦每個人都經歷過,痛苦在創業過程中如果沒有的話簡直是開玩笑,所以過去那一段都視之為甜蜜,從現在開始要愛上喝酒,喝酒這個課題到此結束,你就直接總結我們如何發現精準的客戶,並讓他成為長久的合作夥伴?

甄浩:我覺得這個話題很重要的就是你的樣本客戶,有個打樣的過程,在打樣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說是很痛苦的,我們在挖掘客戶需求的時候,發現他有很多需求,但我們怎麼找到他最精準的需求?所以打樣的過程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個樣打完之後,同時我們覺得還有個很重要的做B2B的事情,地面部隊或者我們傳統的營銷,這件事情根本就拖不過去,尤其像我們這種行業,因為大家的信息化程度比較低,然後逐漸的讓行業業者對我們有一些品牌的認識,給他們解決問題,慢慢的形成習慣,然後慢慢成長到比較快速發展的過程,這就是我理解的從認識到戀愛,然後到能長久走下去的過程。

主持人:先自己打個樣,然後面對面的跟大家有路演交流的過程,然後就會有品牌認知度,後面就會有更多的朋友。

田傳釗:這還有個可規模化的問題,做大客戶可以解決我們活下去的問題,但做不到規模化,所以初期我們是拿一個客戶,但慢慢我們要有選擇的去做,我們做的最大改變就是行業化,有意識的拒絕一批你認為將來做不大的誘惑,行業化,你擺脫不了對人的依賴,所以規模化最大的障礙就是對人的依賴,這個客戶定製化就有價值,不但滿足了他,同時可以拿到另外一個客戶那去賣,慢慢就完成了探索,逐步的就可以專注在一個行業、兩個行業,慢慢找到我們感覺能看到曙光的過程。這是由定製化轉向規模化慢慢發展的過程。

徐揚:我們每天都會仔細看數據,因為我們每天大概有1500個活動在微博易上擴散,看哪類企業多大規模的投資效果非常好,專評率IP都比較高,每天動態的找,把這客戶分析完之後,為第二天客戶拓展的方向做準備。我們在2011年的時候,當時突然發現有幾個團購網站成立小組,當時幾乎把所有團購網站找了一圈,之後發現有很多淘寶賣家特別喜歡在微博上做推廣,後來我們就專門做淘寶賣家。開始我們也攻進了大的淘寶店,後來發現他們自己有固有的營銷模式,而且他們特別喜歡掏內的資源,真正比較喜歡找小規模方式做推廣的,反倒是中小淘寶賣家,他們的產品特別活躍,今天推襪子不好賣,明天同時送個小花就好賣了。我們的建議就是經常分析自己的客群,他手裡的牌對你哪張是最管用的,通過這個把渠道拓展開。

主持人:因為現在微博活躍度在下降,在上面做活動你還看好嗎?

徐揚:一部分人在上面找不到樂趣就不玩兒了,一部分分流到了微信上。分流到微信上的人,微信本身是個溝通夠工具,不是個傳媒,而微博是個傳媒工具,微信就是你溝通用的。如果一個企業選不選微博營銷有兩個條件:第一,你是不是定位跟客戶強互動。第二,你自己有能力把你的微信投資做上去,現在從微博往微信上拉一個用戶成本20塊錢。

主持人:微博的生命週期還有多長?

徐揚:我個人是非常看好微博的,20年前只有一個媒體CCTV,10年前除了CCTV還有五大門戶,5年前說還有人人網,現在有一大堆社交媒體,微博出現之後給了每個人說話的機會,只是很多人老說不出來正經東西,粉絲不漲,覺得不好玩就走了,所以真正有料的人還是能活的很好的。

主持人:我覺得現在媒體還是CCTV,徐磊。

徐磊:我覺得在做2B客戶的時候,其實我們核心只在做一件事,我做十年2B業務,每年年初做的一件事就是收集各大公司的KPI,看能給他們做什麼。其實企業還是有很多需求,像我們這些為企業服務的公司來說,核心的就是,首先就是匹配他們的KPI,另外就是怎麼超越他們的預期,微博也好,或者移動端,我們現在給企業做APP,幾年前就開始做了,而且有幾個企業連面都沒見打個電話就能合作,到今天又不行了,因為太多的外包公司在做。所以做2B業務,一種是你跟他KPI匹配的很好,你能替代他原有的供應商。另外我比較建議的這些創業企業,還是要幫這些企業滿足他的KPI,這時候你做起來會簡單的多。所以我的觀點,最好讓你的客戶來找你,千萬不要做成上下游談著談著你都是乙方,那你後面的苦逼人生就要延續很久。

陳濤:我做的是電子商務,我們的客戶從哪找?淘寶、經都有一堆我們的客戶名單。2B的生意是什麼?客戶都在那,不是找不著,客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是需求。我們其實一直研究的是把客戶分好類,需求是什麼?所以作為管理者,重要的是研究企業的產品定位需求點,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這樣你才能把你的產品,自然而然的適應到客戶中去。所以說,去交友、吃飯,只是個工具,不是推銷方法。

第二就是剛剛鄧總提到的云計算,其實我覺得云計算這個詞不重要,另外一個詞SAAS是很重要的,我們在為用戶提供的產品是什麼?軟件也不重要,這些最終都落到服務上。對2B的概念就是規模化的問題,客戶有大、有中、有小,如果我們做小客戶我個人認為它不是2B的生意,因為我們也做小客戶,小客戶就是2C的生意,個人用這個產品毫無黏性,他就是解決個人問題的,所以真正的2B生意高黏性的都會長期穩定的生意,這種生意你要過度的追求規模化,一次性要打開全面局面幾乎是不可能的,建立良好的服務模式,哪怕你的產品再標準、再簡單也要植入服務。比如說我這樣的一個名片工具,這個工具幹嘛呢?你掃一下名片就給你識別了,後面還有人工幫你再校驗一遍,這就是一種服務,假設你能把安全各方面都做的很好,企業就願意把它作為官方的工具,而不是作為個人的工具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44

[惡搞文]人頭大: 「我一定是無食菜。」

惡搞原文如此文,該文原採自此文

「我一定是無食菜。」
森大鱷。

以精神爽利來形容森大鱷,一點也不過份。以前傳媒稱森大鱷為「食肉鱷」,在飲食版出現居多,讀者最關心是他的打獵戰績。工作方面,最記得是他在1997年以高價買入一大隻恐龍,令在寶島食緊魚柳包的森巨鱷嚇左一跳,之後粥水都無啖好食,變左隻吸水大笨鱷,魚缸的蟲仔都變蟲乾。這些年,森大鱷變左食菜,為素食挽回不少尊嚴。森大鱷逐漸左食菜界的領袖。
森大鱷接受訪問,談到當年管理野生動物園,他承認年輕好勝,不惜狠下重本獵食奇珍異獸,贏了口福,輸了身體:「我一定是無食菜,特別是大頭蔡,否則我當時就會有便便排毒,唔會搞到身體咁差。」識得保養的人懂得回望過去。
飲食之道做到又有肉又有菜,並不容易,森大鱷在這幾年也無肉食,他指種菜本身也無肉食,但自己的健康卻是可以保持,最重要是有機會教導使其他人身體變得健康。我看過食肉鱷的身體架構,有多個唔同的器官,森大鱷要注意這些器官需要食唔同的菜,一不小心隨時踩到身體的健康警號。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