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無薪假再起 你只能「被鼓勵休假」? 戴勝益等三專家傳授成功創業九大祕訣

2011-10-31  TWM




經濟動盪,台灣八百萬名呆薪族危 機意識高漲,有一半以上想在五年內靠創業翻身,其中勞力又勞心的中高階主管,更有七成以上想要自己當頭家,創業真是職涯的最終解藥嗎?

如何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率?

撰文‧方沛晶、鄭淳予

春燕不來,無薪假就來了!

看著電視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公司運動會上承諾,今年、明年不放無薪假、不會裁員。陳亮吉(化名)不禁感慨,同樣是晶圓代工廠,為什麼自己所服務的企 業,現在就已經在放無薪假了?

其實,陳亮吉才到這家知名大廠就職兩個月,現在每個雙週的星期五,就已經開始放無薪假了,他更不敢想像,春燕不來的明年會怎麼樣?「無薪假現在是竹科人不 能說的祕密,因為公司都對外宣稱是『鼓勵』員工休假,但其實都是『強制』不支薪休假。」三年前的金融風暴,當時還待在小廠的陳亮吉,做二休二,薪水變相減 少三分之一以上。他以為待在有規模的大廠會好一點,所以跳了槽,沒想到,卻還是擺脫不了放無薪假的命運。但這一次,陳亮吉不想再被公司擺弄,趁著無薪假, 乾脆報名職訓局舉辦的烹飪班,預計明年開一家快餐店。

無薪假再起 創業市場有加溫趨勢「為公司賣命,不如自己拚命!」三十五歲的他無奈地說,竹科新貴早就是竹科「不貴」了,每天上班超過十二個小時,月薪不過五萬元,上一 次放無薪假,更成了竹科「下跪」,房貸都快繳不出來,只好拿之前存的小孩教育費來應急。這一次無薪假再起,他想趁著還有搏一次的勇氣,為自己拚一拚。

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於二○一一年十月合作完成的「呆薪族翻身創業大調查」,有八成的受訪民眾擔心無薪假會捲土重來,更有超過五 二%以上的人計畫在五年內創業。

回溯二年前無薪假風暴來襲時,一○四創業網所做的「上班族二○○九創業意向調查」,當時居然有八二%的上班族有創業意願,其中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打算劍及 履及,要在一年內創業。

「在當前超工時、物價漲薪水不漲、無薪假再起的威脅下,上班族的就業心情浮動,為了不像○八、○九年前金融海嘯時,職場老鳥被迫成為創業菜鳥,最近的創業 市場已經開始有加溫的趨勢。」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李培芬表示,資深上班族雖然對於產業環境,以及如何做行銷、爭取顧客比較有概念,但如果真要走上創 業路,最好是計畫型創業,而不是因為裁員、放無薪假的被迫型創業。

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的調查,這一波最具創業意願的上班族,以三十到四十四歲年齡層的青壯年最多(圖一),他們並不是22K的基 層員工,而是中高階主管!月薪八萬元以上的人,有近五八%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而月薪十萬元以上更高達六八%(圖二、圖三)。

職場精英開始想「做自己的主人」以職業來看,經理級(含)以上更有超過七成想在五年內創業,而一般的基層員工,創業意願只有四八%。「這群一般人認為的 『職場精英』,通常成就動機強烈,能力在職場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是上班族創業中最常見的計畫型創業者。」李培芬表示,這群人通常也是背負來自上司、 下屬雙重壓力的「職場三明治」,不僅勞力、更勞心,心中一直有高不成、低不就的遺憾,所以想闖一番自己的事業、做自己的主人。

職場精英最想創業,這也和全球的創業調查數據相符。擁有全世界一億人完整工作資歷的LinkedIn網站,發現有六五%的創業者都是在三十歲之後才展開創 業之路,而且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所謂的「精英族」,念過史隆、史丹福等知名大學、曾經待過像是Adobe、蘋果、eBay、EA、谷歌、微軟、雅虎等大企 業,在前一份工作上至少做了二.五年。

「三十五歲以前創業的成功機率很低,因為還在試探各種事業的方向,最適當的創業年紀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這個年紀還保有失敗 了、再來一次的勇氣,而且遇到問題時能幫忙的人才多。

其實,不論年齡、薪水或職位高低,想創業的人,除了追求理想、自我實現的心理因素之外,最普遍的動機,就是想獲得更高的收入(圖四)。

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進行的《二○一一年高影響力創業全球報告》指出,成熟市場的企業家創業,主要是為了尋求獨立,而新興市場中,有近四成企業家創業是為了增 加個人收入。

不過,創業者通常也都有「以小搏大」的迷思。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合作的調查顯示,有超過七二%的人計畫拿出來的創業資金在一百 萬元以下(圖五),但事實上,最容易成功的中小企業,平均資本額要比一百萬元高出五倍!

中小企業協會「創業家圓夢計畫」統計發現,○四年至一○年總共有一六七九家公司參與該計畫,其中存續超過三年者將近七成,而這些成功存活下來的中小企業, 平均資本額約六百萬元。

用「借錢法」檢視自己是否有本事創業戴勝益建議,一個人最大的創業資產就是閱歷和關係網,初創業可以先設定五百萬元的資金門檻。「拿房子抵押貸款和拿父母 親退休金都不算,你去向朋友借十萬元、二十萬元,借到五百萬元看看,如果二、三十個人都願意拿錢支持你,表示大家都看好你,那你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如果最 後借不到十萬元,人緣那麼差,還創什麼業!」戴勝益說,這五百萬元的創業資金,不見得是要你一次投入,開一間大公司,主要是測試創業者解決問題、組織人脈 的能力,一旦創業過程中有任何問題,也有足夠的「顧問團」可以幫忙。

如果籌到了五百萬元,接下來就是思考要做什麼事業?

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是民以食為天的餐飲業(三五%),低成本的網購業(一八%),以及為了圓夢而創的民宿、精品店等休閒生活業(一四.六%)。李培芬認 為,這些行業相對來說門檻低、競爭高,甚至還有連鎖店來跟你競爭,其實自行創業成功的機率不到二成(以三年存續率為基準)。

找好加盟品牌 減少創業初期的焦頭爛額而此次調查中也發現,有高達三三%的人認為,「市場飽和、競爭激烈」會是未來創業時,可能遇到的最大問題(圖六)。戴勝益建議初創 業者,如果無法切進具有獨特利基的新興產業,而是要從普羅大眾市場開始做起,一開始最好先找一個好的加盟品牌,才不會什麼都是從頭開始,做得焦頭爛額。先 挑對好的加盟品牌,學習人家的SOP流程,創業的成功機率可以提高七○到八○%。

「什麼是好的加盟品牌?你得去查資料、探聽老闆的為人處世,至少要有五年以上、一百家以上的加盟分店,接著要去訪問他們的五十間加盟店,問問看總部對他們 如何?老闆怎麼樣?就可以找到一個最適當的加盟店。」戴勝益說,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看一下就加盟了,如果這個品牌只有兩、三家店,不就等於拿自己的錢幫人 家做實驗嗎?

不過,即使有能力、人脈,拿得出超過五百萬元的創業資金,甚至切進門檻較高的新興產業,創業路還是不如你想像得輕鬆。

四十五歲的楊慶壽,加州大學MBA畢業,是燦坤3C第一代的展店部隊,由他負責規畫開店的桃園大有店,曾經創下一個月三千七百多萬元的業績,之後一連開了 三家旗艦店,他也成為當時董事長吳燦坤眼前的紅人。

「全省店長會議時,吳燦坤要大家多向我學學,這一誇獎就不得了了,之後其他店長有的不願意配合調貨,有的背地裡放冷箭,我真的不想捲進這種鬥爭當中。」捨 棄七萬元月薪,○五年,楊慶壽決定拿出自己的存款及家人資助共五百萬元,和友人集資創業,以二千萬元資本開設當時最夯的液晶顯示器組裝廠。

當時,楊慶壽滿懷雄心壯志,一心想著要當大老闆、公司要上市上櫃。沒想到,還不到兩年,奇美、BenQ也切入組裝市場,加上韓國三星、LG等國際大廠競 爭,讓液晶報價直直落,就在金融海嘯那一年,公司賠個精光。

「工廠收掉之後,有一陣子,我整個人都傻掉了,每天恍神恍神的,反正什麼都沒了,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某天,友人找他到埔里的番茄園參觀,看到紅豔豔 的牛番茄,楊慶壽冷掉了的心突然被觸動,他一個人跑到大溪山上,用一年二萬元租下一分地,開始研究牛番茄栽培。

現在,楊慶壽利用自動化的灌溉及溫網設備,自己照料超過六千株牛番茄,第一年產量五噸,去年的產量已增加到十五噸,年收入已近百萬元。

「很多上班族創業就像我當初一樣,心很大,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卻忘了什麼叫作快樂工作。」楊慶壽說,以前當店長的工作時間是早十晚十,當老闆卻是 三天睡眠不足、四天瞇著眼做,現在經營踏實的精緻農業,雖然少了物質享受,卻也才知道人生不過是零與一,而零與一的中間就是健康、快樂。

不要落入創業的「成功」迷思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說,一般人創業都有一種迷思,就是「成功」創業代表的就是大、就是超人!例如賈伯斯的死亡證明 上,在職業一欄填上的就是entrepreneur(創業家),很多人也認為創業就要像賈伯斯一樣,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規模。

「這其實是錯誤的假設和觀念。很多人幻想中的創業,就是想一個超強idea,把它化為產品推出,消費者為之瘋狂,自己也功成名就,但事實剛好完全相反。」 林之晨說,創業是很多很多的小成功累積而成的,即使是iPhone,也是從先前的iPod經驗累積而來的;即使是iPod,前兩代也是無人問津。

「規模大的可以學習很多東西,但大的學費貴,如果謙卑地從小的做起,賣個小東西也可以,不一定要做大生意、大理想。」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說,初創業一 定要專注、簡單、遵守減法守則,來提升成功率。

「上班族想創業,理由可以有千百種,但要記得,創業絕不是跳槽的最終解藥。」戴勝益說,職場上有太多人,因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堅強、耐壓性太低,導致頻換工 作,最後不知道要換到哪裡去,只好「假藉」創業名義,逃避現實壓力。這不會是苦勞翻身,而是人生沉淪。

不管是因為厭倦職場,或是因為無薪假、裁員潮而被迫創業,這都不是創業最好的理由。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三十年前創業時,沒有人脈、沒有錢、沒有成功賣出 過一間房子,他憑藉的是一份每天都能為客戶燃燒的熱情,以及每天都以消費者角度來修正自己的態度,創造了一個年營業額百億元的房仲傳奇。

「如果創業只是為了自己高興,自己賺很多錢,那是辦不到的事情!」周俊吉說,初創業時有可能你在短時間內賺到了錢,但同仁因為不開心而離職,也有可能客人 覺得被騙,一段時間後也會離你而去。「所以,想要創業,一定要先問自己,你的創業對各個利害關係人(客人、同仁、股東)有什麼幫助?」或許這也是上班族在 創業之前,最應該想清楚的問題。

多數人都想自己當頭家!──2011年呆薪族翻身創業大調查1.你五年內是否有計畫創業?

19~24歲44.2% 25~29歲50.0% 30~34歲63.3% 35~39歲59.4% 40-44歲52.9% 45-49歲42.4% 2.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者的平均月收入

2萬以下53.6%

2.1-3萬49.0% 3.1-4萬54.2% 4.1-5萬53.7% 5.1-6萬56.0% 6.1-8萬43.8% 8.1-10萬57.9%

10萬以上67.9%

3.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者的職業

一般上班族48.3%

經理級(含)以上主管70.1% 自由業自營者67.9%

專業人士63.6%

勞動工人55.4%

軍公教人員33.7%

其他51.4%

4.你計畫要創業的原因是什麼?

擔心現有工作不保 13.9% 想獲得較高的收入50.6% 現有工作沒有發展性16.3%

立志當老闆13.7%

其他 5.5%

5.你計畫花費多少預算來創業?

50萬元以下37.3% 51~100萬元34.8% 101萬元~200萬元18.1% 201萬元~300萬元6.3% 301萬元以上3.6% 6.未來創業時,你覺得可能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景氣動向難以捉摸16.9% 資金周轉不靈19.4% 市場飽和、競爭激烈33.3% 不知道如何包裝、行銷10.6% 找不到主力產品 9.9% 找不到適合的人才7.2%

其他2.7%

本調查由《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 資料來源:EOLembrain東方快線聽聽創業老將、新兵怎麼說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上班族創業3觀念:

1. 創業不是跳槽的最終解藥,建議一個人一輩子最好只換5個工作(包括創業)。

2. 35歲以內不宜創業,最適當的年紀是35到45歲。

3. 在兩個職場之間應該給自己一段空檔出去走走,創業前的沉澱不該是在家裡。

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

李培芬

上班族創業3建議:

1. 做一個「計畫型創業者」,先透過工作來展開自己創業計畫。

2. 不要排斥加盟創業,尤其是門檻低、競爭高的行業。

3. 即使是小本創業,也要規畫好營運計畫書,甚至要訂定一些競爭分析。

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

上班族創業3想法:

1 創新就是最好的創業動機,尤其是沒被解決的問題、沒被做出來的產品或服務。

2. 破除天才迷思,沒有人天生就厲害,如果你願意比別人更努力學習,最後就會比別人更強。

3. 從市場端思考,成功創業者都是先解決問題,而不是先去做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5

為什麼不能等三年? (延益書摘)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y3n.html

●你買了一間屋子,由跟發展商簽約到發展商交屋給你,前後三年,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三年的等待,你覺得一點也不長。在這期間,你沒有分文收入,卻定期的給銀行利息,你也毫無怨言。 

●你買了一百英畝的荒地,開闢為油棕園,由伐木、燒芭、開路挖溝,育苗,種植,除草,施肥,整整忙了三年,才看到棕果出現,收成仍不足以維持開支,再等兩 年,棕果漸豐,油棕園的收支才達到平衡,仍沒錢賺。這已是第五個年頭了。忙了五年,只有付出,沒有收入,你不以為苦,因為你知道那是賺錢無可避免的途徑。 

●你買了五十畝的地,是樹膠園,屬農業地,你要把它發展為住宅區,於是你向土地局申請將農業地轉為屋地,再將屋地分割為五、六百段每段 20'×75'的 屋地,以興建五,六百間排屋出售。分割後為每段屋地申請個別地契,請繪測師設計屋子的圖樣,請工程師計算成本,請承包商承建屋子,由市場部登廣告出售屋 子,跟銀行接洽融資問題,屋子建築過程中要處理許多附近居民的申訴,要按期向購屋者收款,到領到入夥紙,把屋交給購屋者,由購買土地到交屋收工,前後長達 五年,總算錢賺到了手。作為發展商,你認為以五年的時間賺錢,是正常的,是合理的,你耐心地等待,從無怨言。 

●你是一名中小型企業家,你有製造某種產品的經驗,過去你是為別人管理公司的,現在決定自己創業,你決定建一間工廠,你從調查市場,向銀行接洽借款,尋找 廠地,設計廠房,招聘員工,裝置機器,試驗生產,到產品推入市場,從策劃到產品出現在百貨公司的貨架上,前後三年,再苦撐兩年,才開始有盈利,那已是第五 個年頭了。你認為這是創業的正常過程,你心甘情願與你的事業同行五年,毫無怨言。 

●你是開藥劑店的,你決定在城市的另一區,開一間分店,為來自該區的顧客服務,從尋找店舖,裝修,聘請藥劑師,籌備開張,到正式做生意,前後也要一年半。 

以上的五個例子--買屋子收租,開闢油棕園,建屋出售,從事工業,開零售店,從籌備到賺錢,快則一年半,慢則五年,業者從無怨言,因為他們瞭解,做任何事業,都需要時間,絕對沒有一蹴即成這回事。 

以上的五個例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投入資金,希望賺取合理的利潤,這叫「投資」,業者除了知道投資需要時間外,他們也接受一個事實,即凡是投資,都有風險,沒有任何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風險是他們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的利潤所面付出的代價。 

投資者接受兩項事實: 

①投資需要時間才能賺到利潤,沒有捷徑可操。 

②凡投資都有風險,風險的高低常與利潤成正比。 

股票投資,是許許多多投資管道之一,為什麼投資者不能接受以上的兩項事實。做事業,你可以等三、五年,股票投資為什麼不能等三、五年? 

 

絕大部份的股票投資者,都希望今天買進,明天就賣出,賺取暴利。假如你告訴他,低價買進好股,持握三年,可以賺錢,他們覺得時間太長,難以接受。 

為什麼買屋子可以等三年,買股票卻不能? 

為什麼肯化五年的時間去完成一項建屋計劃,等油棕成熟,等工業產生利潤,為什麼股票投資不肯等五年? 

為什麼肯化一年半的時間去開一間藥劑店分行,買股票卻不願等一年半載?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跟合資買屋,參股種油棕,建屋,開工廠,開藥劑店分行沒有兩樣,你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跟你所參股的別的私人公司一樣,需要時間去完成業務,才能賺到錢,

為什麼你用不一樣的態度去對待同樣的股份?這種態度合理嗎? 

投資生意有賺有虧,做生意的人坦然面對,無怨無尤。你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也是在做生意,當然也是有賺有虧,投資者為什麼不能忍受虧蝕,為什麼不能接受可能虧蝕的事實而怨無尤人? 

參股做生意,例如合股種油棕,六、七年之後才可能分紅,買棕油股,當年就可分到股息,不是更合算嗎? 

在做任何事情失敗後,多數人只怨別人,把責任推在別人或環境身上,能自我反省的人少之又少。 

股票投資也一樣,虧了本不是怨股市,就是怨別人使奸用詐,從來不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 

我再問:買屋子可以等三年,為什麼買股票不能等三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8

任何行業產能都過剩 我在等三次探底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2fk.html
許小年
 
2013年11月11日 15:15  新浪財經 

  許小年「11.6」溫州演講實錄:「我在等三次探底」

  我今天在這裡講的題目是「結構性衰退及其醫治」,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經濟困難——經濟速度的放緩。溫州地方大家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它在過去十幾年間經濟的高速增長所積累的問題現在逐漸的暴露出來了,有很多嚴峻的挑戰。

  那麼,如何去看待這些問題,我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這些問題是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出現失衡所產生的問題,這種增長速度的放緩我把它稱之為結構性衰退。衰退它用詞的含義並不是我們通常講的經濟要負增長,而是增長速度的放慢。結構性衰退和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週期系衰退有根本的區別,週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現在天氣冷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你熬兩三個月氣候自然轉暖,你扛一陣也就過去了。而結構性衰退和週期性衰退它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如果不能夠糾正結構性的扭曲,衰退將持續較長時間,它不能自動恢復,必須要推行結構性的改革和結構性的調整,所以這是我今天講的一個主要觀點。

  OK。我們現在講一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是什麼?中國經濟的結構失衡從數字上非常明顯的是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投資每年增長20%,消費每年增長不到10%,兩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資增長率是消費的兩倍。這樣帶來什麼結果?投資是要形成生產能力,投資的增長長期地領先於消費的增長,就使得生產能力的形成超前了社會需求,結果是過剩產能,中國現在最大的結構失衡就是過剩產能。你去看一下哪個行業產能不過剩,全都是過剩產能,過剩產能對經濟的危害是什麼?惡性競爭、價格不斷下跌,因為產能過剩大家都是發愁自己的產品怎麼賣出去,於是在市場上惡性競爭,所以互相比賽降價,降價的結果是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薄,最後發生虧損,虧損的時間長了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不穩定出問題,而企業一旦倒閉銀行壞賬大量出現。

  中國經濟目前的結構性問題看上去就是投資和消費的嚴重失衡,社會購買力跟不上,整個全社會供應能力的增加。哪裡產能不過剩,傳統的製造業全都產能過剩,鋼鐵、水泥、玻璃(1305, -4.00, -0.31%)、建築材料、電解鋁、煤化工、發電量、發電設備、多晶硅、風電設備、造紙、印刷、造船、航運、化肥、電視、冰箱、手機等,沒有一個不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傳統製造業通通產能過剩。這些過剩產能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這些產能所用的銀行貸款就無法償還,那銀行壞賬是必然的,銀行現在老做手腳,把壞賬藏著,各種各樣的貓膩,過橋貸款等等,無非是忽悠上級,說壞賬率雙降。還雙降呢!應該是「霜降」,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壞賬率雙降,應該是雙升。為什麼雙降?造假賬,忽悠領導。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不敢投資了,於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放慢了,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主要是依靠投資才增長,現在面對過剩產能企業不敢投資了,經濟增長速度自然就放慢了,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結構性衰退,是由於結構失衡出現投資增長速度的下降,帶來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這樣的結構性衰退,政府採取的政策不應該是拉動內需,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出4萬億,其實根本不止4萬億,大概投入的資源有10幾萬億。這10萬億的資源投入中主力軍是銀行,財政投入大概也就一兩萬億,其餘的都是銀行,所以銀行今天不出壞賬事情就很奇怪了,那中國還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國家。如此大規模倉促的投資、項目的上馬,沒有經過仔細的論證和風險的評估居然沒有壞賬,這個難以現象。

  我們為什麼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因為政府的干預打亂了市場的正常運行,給企業帶來了一種錯覺甚至是幻覺,以為強大的政府可以人為的製造經濟景氣,跟著政府衝進去了,現在被套了沒人給你解套。跟著政府投光伏的、投風電的現在什麼情況?全都被套了,所以基本的經濟規律你是不可以違反的,你要是違反了一定受到懲罰。4萬億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總體的運行事態,在這裡我們沒有用GDP,為什麼沒有用大家都知道,現在連領導都不用GDP了,我們為什麼要用GDP,外國記者問領導,「你看中國的經濟形勢,你看什麼呢?」領導說我不看GDP,我看三個指標,第一叫發電量;第二叫鐵路貨運總量;第三叫中長期貸款,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克強指數」,這是克強總理觀察中國經濟所用的指標,所以我們要聽領導的話,才用「克強指數」,而不用統計局的GDP。

  發電量非常清楚,深谷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高峰是4萬億。4萬億實際上是十幾萬億,只維持了幾個季度的繁榮,經濟就一路下滑,所以不要迷信政府這只有形之手,把自己的事做好,根據市場基本的規律來安排企業的發展,不要聽政府說什麼,要聽消費者說什麼。當然你要知道政府它想幹什麼,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政府對經濟有很大影響力的國家中,你完全忽視政府的政策也不太可能,但是不要把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政府的政策掛起鉤來。

  一路下滑滑到了二次探底的谷底,二次探底出現在去年的下半年,二次探底以後政府又急了,又來了一輪「4萬億2.0」,「4萬億2.0」大家知道的不多,為什麼啊?因為這一次是轉到地下了,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去,發改委不知不覺中幾千億的項目就批出去了,資本市場不知不覺若干萬億的資金放出去了,於是「4萬億2.0」持續到今天大家感覺到的所謂企穩,現在官方、民間宏觀經濟用的詞不是2009年的強勁反彈了,而是回落企穩。那我們知道這企穩是假的,它是「4萬億2.0」的作用,七八月份一直延續到九十月份,各位感覺日子好過了一點,原因是「4萬億2.0」的餘威以及最近在房地產上的放鬆,所以讓大家感覺到似乎又過去了。沒有,只要結構性的問題一天不解決,任何反彈和企穩都是暫時的,所以我在等著三次探底,三次什麼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因為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同樣的結構性的分析,我知道歐洲經濟會繼續下滑,滑到什麼時候是最低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會繼續下滑,因為它的結構性沒有解決,它的過度負債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我們的過剩產能問題剛開始被官方所承認,於是政府又制定這規劃那規划來消除過剩產能,我想說你們還是定規劃嗎,過剩產能全是你規劃出來的,現在你又來規劃掃除過剩產能,你放一把火現在又來積極的救火。鐵路貨運總量的趨勢跟發電量完全一樣,不用我解釋,大家一看就知道,最近鐵路貨運總量雖然有一點點反彈,但還是負增長,只不過負增長比以前小了一點,仍然是一路下滑,擋不住。

  下面一個問題要問的是什麼?我們解釋了什麼叫做結構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那就是生產能力的擴張超過了居民購買力的增加。這種投資和消費的結構性的失衡原因是什麼?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既然是投資增長兩倍於消費,那我們一個很自然的猜測是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是不是投資主體收入增長超過消費主體的收入增長,帶著這樣的猜測看了一下數據,發現果然如此。在這個經濟中投資主體是政府和企業,消費的主體是居民,那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收入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配,過去十幾年間發生的是什麼情況?我們在這裡用了清華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過去十幾年間投資主體的投入確實在上升,而消費主體的居民收入在下降。當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這裡講的是相對下降,而不是絕對的下降,我想強調這個概念。什麼叫相對下降?就是在總收入的份額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長率落後於政府和企業收入的增長率。

  兩位清華大學教授的研究表明,從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佔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額從63%降到52%,降了1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消費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滯後。而企業的收入從20%微升到22%,最大的獲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從17%上升到26%,所以數據支持了我們的猜想,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是由於在國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國民收入的分配有利於投資主體(政府和企業),而不利於消費主體(居民)。

  下面就要談對策了,怎麼去調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政府收入份額在不斷上升,企業只是微升,居民的收入份額在不斷下降,對策是全面的實質性的減稅,減少政府的收入份額。三中全會會討論這個提議嗎?有人仍然抱有信心,我不知道會不會,我也沒接到會議通知,如果有幸去列席的話我要提出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要全面的實質性減稅,政府手裡掌握的資源太多了,政府掌握這麼多資源全是浪費掉的,而且它使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你要減政府的稅,你去問問政府恐怕沒有一個官員會同意,官員會瞪大眼睛說:「教授你說什麼,減稅?我們現在錢還不夠花呢,怎麼可能減稅啊,我們現在離開土地財政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我想說:「領導,你知道不知道,正因為土地財政,你造成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為什麼土地財政會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什麼叫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就是政府一手低價從居民和農民那裡徵地,而且低價供給企業去投資、去擴張,同時高價在市場上拍賣商業用地。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拿走了,主要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把土地增值收益拿走投資去了。另外一方面,由於農民、居民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所以在這個收入方面居民、農民拿不到市場價格,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對什麼不利?對消費不利。

  所以你看結構性的失衡到最後一項一項地去分析,你就能夠找到我們將來改革的目標在哪裡,我們的對策應該是什麼。我們的對策剛才已經講了,要全面減稅。要解決土地財政的問題,怎麼解決?有什麼對策?土地供應的市場化。那我們提出的方案是什麼?我們提出的方案從農民土地確權開始,就是確定農民土地的權益,然後在確定土地權益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不動土地制度,現在集體用地的經營權進入市場,拓寬土地供應渠道,打破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第三步是什麼?土地私有化,把土地還給農民。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標是什麼?使得土地增值收益農民和居民獲得更高的比率,有助於消費。

  當然,這個土地改革也有助於社會穩定,你看一看全國的群體性事件,有很多群體性事件都是和土地連在一起的,都是在土地權益產生的糾紛,最後矛盾激化成為群體性事件。所以你為了其他的目標,你為了社會公平與正義,你為了扭轉結構性失衡,都要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除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外,還有資本市場的改革,因為在資本市場上,政府的過度管制也使得投資越來越重,消費越來越輕,什麼管制?利率管制,利率是政府管制的。當然在貸款方面現在全放開了,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存款利率沒有放開,政府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以便向企業、向政府、向國企提供低息貸款。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什麼?鼓勵投資,而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受損的是居民,居民的儲蓄收入因此而減少,居民的收入減少了當然對消費不利。不僅在銀行,在信貸市場上,就在股票市場上政府也是壓低融資成本,A股市場上的市盈率是20倍、30倍,創業板上市發行率是50倍,如果發行市盈率20倍,20倍是什麼意思?20倍就是用1塊錢的盈利融資融20塊,那企業的融資成本是5%,所以市盈率的倒數大致來講,不嚴格,市盈率的倒數就是融資成本。

  所以我們現在陷入的是改革的悖論,這個悖論是什麼呢?我們依靠政府去推動改革,但是政府沒有改革的激勵,因為所有的改革將傷害政府的利益,這就是改革的悖論。能不能從這個悖論中走出來我本人信心不足,這也是我不願意談三中全會的一個原因。所以對策都是有的,你要開放,金融行業要開放,醫療衛生要開放。現在一說醫患關係的緊張就說醫改失敗了,北大有一位教授說:「這是哪門子的醫改,還沒改就失敗了。」現在的問題是不改革造成的,還沒改革就說失敗了,失敗什麼啊,你根本就沒改革,現在80%、90%的醫療資源全是國有的,民間有資金、有人力就是進不去。問題在於政府過度管制、供應嚴重不足,凡是能投資的地方產能全過剩,全是不過剩的地方都不能投資,就是這個問題。

  其他方面今天沒有辦法再一一講了。小結一下,你要開放,改革開放這兩大國策你要繼續下下去,但是今天的改革開放和30年前比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不僅是因為小平那樣的領袖人物不再有了,而且改革的阻力大大超過小平時代,這個改革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如果我們改革不能推進,中國經濟的前景是什麼?前景就是結構性的扭曲長時期存在不能矯正,於是經濟長期在衰退中。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各位自己思考一下可能性有多大,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全面減稅、土地制度改革、資本市場開放、壟斷性行業和政府管理性行業開放,可能性有多大自己估計一下,30%的概率你比我還樂觀,我們自己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這個冬天有多長,這個冬天有多冷,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50

滬港通或本周公布時間表 華泰等三券商先獲港股通交易權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63

滬港通,港股通,中國股市,A股,港股

業內人士預計,本周將正式公布滬港通發車的時間表。昨日業內消息稱,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所)通知華泰證券等三家券商獲得開通港股通業務的權限,業內人士由此認為滬港通正式推出可能只差臨門一腳。

早前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表示,滬港通將會選擇10月的某個星期一推出而且會提前兩周預告。市場普遍預計,如港交所未能在本周一(10月13日)公告,滬港通將不能如期在10月啟動。但截至昨日,兩地證監會以及兩大交易所均未對滬港通正式推出表態。

《第一財經日報》由上證所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滬港通的準備工作正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但是目前並無明確的推出時間表。

《經濟參考報》采訪的券商業人士稱,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規則層面,滬港通已經完全準備就緒,只待監管層放行。即使“占中”可能會對滬港通推出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也十分輕微。

昨日還有媒體報道稱滬港通或將免征資本利得稅。相關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參與建立滬港通的一些主要監管部門已對市場參與者表示,他們預計滬港通將免征資本利得稅。

上述上證所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免征資本利得稅牽涉多個監管部門,目前並無確切消息。有機構人士如果滬港通免征資本利得稅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將會讓更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有更高的熱情參與其中。

目前中國政府對交易中國股票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征收10%的資本利得稅。稅收制度不確定一直是QFII投資者的憂慮之一,亦將是滬港通機制下海外投資者入市的主要顧慮之一,目前相當多QFII機構和RQFII管理人都按業內默認的10%比例來預提資本利得稅。

昨日傳出免征資本利得稅的消息以後,尾盤港股急速拉升,最終報收紅盤。(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22

捐錢何須等三萬點

2015-06-18  NM


四叔早排開出盤口,話政改通過,有助恒指升穿三萬點,咁佢老人家就每年捐十億做公益,除咗有香港呢位四叔股神,仲有喺鄉下順德嘅五叔股聖,五叔李兆楠係四叔喺大陸嘅正牌代理人,等唔切大陸批嘅奀豬豬嘅QFII額度,早於二千年已透過五叔大陸人身份買A股,以及以超低價入股欠債企業玩原始股,其中五叔以廣州恒德貿易揸住平安保險A股,賺過百億元。

四、五年前,間公司榮登廣州私企交稅榜之首,一年交稅十幾億人仔,聽銀行佬八卦,除咗平安保險,仲有其他A股,現時大陸股票水漲船高,四叔從中賺到笑;所以係有心捐嘅,又使乜等到恒指上三萬點呢?又。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最近《經濟日報》研究部主管石鏡泉,親自演繹咗咩叫「面係人哋俾、架係自己丟」。上週二佢寫咗篇《優質報道毋須犯險》社論,不點名批評《蘋果》記者前往韓國採訪新沙士是以身犯險。身為傳媒高層,石sir一番偉論,當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啦,仲被揭發一篇二千七百字的股評,有二千四百字都是「引用」內地文章。石sir高深之處,在於唔認衰,仲回應讚自己抄得高明,抄到老友賺錢。有《經濟》員工睇唔過眼,向小宗爆料,話呢個「天下文章一大抄」嘅情況,已經存在好幾年。以前人手充足,有「槍手」代勞,呢幾年人手緊縮,無咩「槍手」,咁水退就知邊個無褲著囉!而讀者見到「研究部主管」呢個title,以為巧威威啦,但員工爆料,其實成個研究部得石sir一個人咋!掛個名、每日抄幾篇人哋嘅大作,一年


徐玉玉案等三起涉學生網絡詐騙案後續:32人被批捕

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的21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目前取得明顯辦案成效:截至目前,除1起處於偵查階段外,其余20起案件已批準逮捕7件481人,移送審查起訴9件564人,判決4件53人。

這21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均屬於涉案人員眾多、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的特別重大案件,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涉校學生被詐騙重點案件,如山東臨沂徐玉玉被電信詐騙致死案;二是跨國境引渡回國詐騙團夥案件,如“8·20”亞美尼亞專案;三是公安部重點督辦系列詐騙專案,如浙江紹興“2016·4·19”系列釣魚軟件刷單特大網絡詐騙案件。

據最高檢偵查監督廳負責人介紹,各級檢察機關在確保辦案質量的前提下,依法快捕、快訴,有效遏制了重點整治、突出地區此類犯罪的高發勢頭。山東徐玉玉電信詐騙致死案等三起涉及在校學生的網絡詐騙案件共有3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8·20”亞美尼亞專案中,廣東省檢察機關以涉嫌詐騙罪分別對129名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4·13”肯尼亞專案的87名犯罪嫌疑人,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正在審查起訴。公安部重點督辦的廣東“颶風1號”專案中,71名犯罪嫌疑人已由公安機關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經湖南省嶽陽市華容縣檢察院提起公訴,“4·18”電信詐騙專案16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六個月至一年零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最高檢和公安部將繼續加大對掛牌督辦案件的跟蹤督辦力度,對辦理督辦案件中存在的證據、法律適用等問題,及時匯總、分析、研究。同時,還將於近期聯合掛牌督辦第二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進一步鞏固打擊治理成效。


易到創始團隊周航等三人聯合辭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0/162706.shtml

易到創始團隊周航等三人聯合辭職
易道易道

易到創始團隊周航等三人聯合辭職

在此,我們三人聯合宣布:自今日起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

i黑馬 4月20日消息,易到用車三位聯合創始人周航、楊蕓、湯鵬今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

聯合聲明稱:為避免對易到的管理現狀造成不必要幹擾,為後續易到的穩定發展保留清晰的管理架構,在此,我們三人聯合宣布:自今日起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

以下是易到用車創始團隊公開聲明:

致各位朋友:

近期流言四起,面對越來越激化的事件,對易到的運營造成的過度幹擾,我們有必要再次作出聲明:

去年6月之後,由於樂視強勢派駐了以彭鋼為首的管理團隊,作為易到創始團隊的我們三人,均陸續淡出管理層,我們應樂視要求,避免引發外界過度猜測,影響融資,就以名留實走的方式(對外保留職務,保留人事關系並領取象征性薪酬),同時並未高調對外公布。

我們此舉本是為與樂視積極配合,幫助樂視易到平穩過渡,不曾想卻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幹擾,而我們的個人名譽也因此遭到惡意攻擊。

為避免對易到的管理現狀造成不必要幹擾,為後續易到的穩定發展保留清晰的管理架構,在此,我們三人聯合宣布:自今日起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

作為易到的創始團隊,我們從2010年始,陪伴易到、相生相依余6年,期間也親歷過無數次易到的風雨起落,我們相信而今的易到依然保持著我們當初創立時的初心:讓所有的司機能夠體面生活,讓所有的用戶能夠美好出行。

盡管我們早已離開,但我們依舊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易到,繼續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

也期待現有的易到團隊可以一起努力,還用戶和司機以信任,幫助易到盡快走出陰霾。

感謝大家曾給予易到的支持!感謝大家的理解和寬容!

感恩!

周航、楊蕓、湯鵬

2017年4月20日

易到用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逼近退市邊緣 *ST聖萊董事長等三位高管辭職

*ST聖萊(002473.SZ)5月10日晚公告,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董事會秘書(代行)郝彬,總經理符永利,財務總監康璐生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郝彬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未持有公司股份。符永利因工作變動申請辭去總經理職務,辭職後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康璐因個人原因辭職,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且未持有公司股份。

5月2日,因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公司獨立董事未出席董事會等事宜,聖萊達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問詢函,同時,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聖萊達”變更為“*ST聖萊”。

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已經掙紮在虧損的邊緣,2016年更是虧損3474萬元。早在4月18日,公司就已經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ST聖萊同時提示了退市風險,股價隨即迎來了4個跌停。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