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政府還有三個月才上任,進入「看守內閣」的馬政府,理應暫緩重大議案,待新政府決策;但本刊接獲爆料,經濟部掌管的台灣中油公司,在1月16日民進黨大勝後,反而加快腳步,用比原編預算22億元溢價超過三成,總額將近30億元的高價,收購中華開發金控旗下的東鼎液化瓦斯興業公司,且全案已送進行政院審議。 民進黨立委蘇震清痛批,「中油急著趕在新內閣上任前,處理國家重大投資案,違背憲政慣例。東鼎液化最大股東開發工銀的董事長是前經濟部長張家祝,身分敏感,不免令外界揣測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爆料指出,國營事業台灣中油董事會是在一月底火速通過用近三○億元的高價,收購中華開發旗下的「東鼎液化瓦斯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鼎公司),以便承接東鼎所屬的桃園觀塘工業區及觀塘工業港,做為日後興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之用。 根據二○一五年中油呈送行政院的「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明訂今年只編列二十二億元預算,作為收購東鼎公司的價金;而二十二億元也正是東鼎公司的登記資本額,只一年,中油即以溢價逾三成的價格收購,令人不解。 溢價急買 惹人爭議 台灣目前由中油公司獨佔經營天然氣事業,現任中油董事長林聖忠,曾任經濟部政務次長、及常務次長,年初他曾表示,今年國際油價充滿不確定性,「光靠賣油是不行的!」中油將持續朝強化綠能、擴大天然氣運用等事業發展。 不過,「中油在看守內閣時期,不但急著完成交易,還悄悄增加預算近八億元,用近三○億元高價收購東鼎,實在令人費解。」知情人士說。 記者查證中油,是否有接到指示收購東鼎公司?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回應,確實有這樁併購案,目前已送行政院審議,時機敏感,相關金額與細節不便透露,待審議通過後,相關資訊會完整公開,中油現在不便評論。 東鼎公司成立於一九九六年,隸屬東帝士集團,集團負責人是叱吒一時的紅頂商人陳由豪。當時首任直選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掌大權,開放民間參與油電經營,陳由豪為爭取台電桃園大潭電廠供氣生意,提出「觀塘工業區開發計畫」,憑藉良好的政商關係,順利讓東鼎拿下觀塘工業區及觀塘工業專用港的開發權,規劃興建國內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環保抬頭 商機再現 東帝士集團在一九九八年出現財務問題,開發遲未完成。一九九九年中油取得大潭電廠天然氣供應合約,曾評估在觀塘工業區興建接收站,而建港是接收進口天然氣的必備設施,卻被東鼎握在手上,東鼎雖開價五〇億轉讓權利給中油,但價格太高, 中油無奈轉戰至台中港。 二〇〇一年,陳由豪投資失利,東帝士集團負債高達一一〇〇多億元,陳由豪繼續鋌而走險,涉入多起公司掏空弊案,包括侵吞東鼎公司四億多元,最後被列為十大通緝要犯潛逃大陸。 東帝士集團解散後,東鼎公司經營權轉手給中華開發(五五%)、統一能源(二五%)、長榮鋼鐵(十二.五%)、大台北瓦斯(五.八%),同時,觀塘工業區及工業港僅完成造地五公頃便暫停施工,其開發及工程團隊也陸續解編,至今仍是荒蕪空地。 本刊調查,東鼎公司十多年來,以近乎紙上公司的運作,目的在保有觀塘工業區計畫、環評報告、土地所有權及開發單位的權利,靜待台灣天然氣供應需求再度成長的到來。 隨環保意識抬頭,馬政府正式宣布核四「一號機完工封存、二號機不續建」,並確定核一、核二、核三「屆齡退休、不再延役」,蔡英文也提出「二〇二五非核家園計畫」,天然氣發電儼然成為補足電力缺口的最佳選擇,東鼎期盼已久的天然氣進口商機,開始見到曙光。 立委質疑 利益輸送 記者上週實地走訪東鼎位於復興北路的公司,不到三十坪大的空間只剩二名員工,其中一位就是董事長劉金柱。他說,辦公室最多曾有四十四名員工,後來經營權轉手後,員工陸續離開。 「近年有非常多民營企業來跟我們談,想買觀塘工業區的開發權,出的價錢甚至比中油還高。」劉金柱說,開發工銀完全授權東鼎,東鼎很審慎的評估這樁併購案,畢竟這關係到國家能源發展,「不是哪個阿貓阿狗來投資,我們都願意賣。」他並強調,目前與中油仍在議約階段,東鼎董事會還沒通過最後決議。 二〇一四年農曆春節前後,時任經濟部長張家祝宣布,政策核定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以六〇〇億新台幣進行開發,當時中油與台電為了爭搶接收站建造權,還鬧出兄弟閱牆的戲碼,最後由中油獨資取得建造與經營權。 第三座接收站確定落腳觀塘工業區後,中油隨即在二〇一五年中旬提出接收站投資計畫,並編列二十二億元,打算今年向東鼎公司併購工業區及工業港,此項投資計畫也已送至行政院。 現在,中油在看守內閣期間,火速決議以高於原編預算逾三成,將近三〇億元的價格收購東鼎公司,東鼎最大股東、持股過半的開發工銀董事長張家祝,正是推動第三座接收站計畫的關鍵人物,而目前中油董事長林聖忠也是由經濟部次長轉任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引人矚目。 立委蘇震清質疑,「前任經濟部長張家祝身分敏感,不免令外界揣測是否涉及利益輸送。」第三座接收站的順利興建與否,直接關係到台灣未來三十逾年的電力供應,豈能由即將卸任的高層,與已卸任的高層草率決定。 重大政策 杜絕弊端 蘇震清還說,總規模高達六〇〇億的國家重大開發案,中油非得在政權交替前、內閣看守期間處理,此舉已違背憲政慣例,「為何不等新內閣上任再執行?」、「是不是擔心新內閣上任後,預算審不過,東鼎公司被其他民營企業拿走?」 面對種種質疑,中華開發回應,東鼎液化案目前正在與潛在買家研商當中,開發工銀對於本交易案及交易對象抱持開放態度。對於爆料內容指稱開發工銀張家祝董事長介入一事,絕非事實,本案自始至今,張家祝董事長從未參與相關討論及協商。 開發金控強調,在協商過程中,潛在購買對象之一的中油公司已表示相關交易所需預算,應經立法院通過才可執行,如果立法院未通過預算,本交易也無法執行。 開發金表示,開發工銀在參與和潛在買家商議過程中,從未聽聞所謂三十億元價金。爆料內容三十億元數額應並非完全用於購買東鼎液化股權之用,可能還有其他與本交易案無關、後續開發所需要的經費。 電力能源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相關政策與建設,不容任何缺失;特別是目前正處於新舊政府交接的看守期間,政府更應繃緊神經,切莫讓弊端發生。 撰文:黃士庭 |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過世不到一個月,本月中旬才火化入塔,大房、二房已經開打。二房獨子張國煒宣布遺囑接任總裁,引來大房強力反擊,取消管理總部,表示「總裁只留給父親。」而遺囑執行人、次席副總裁柯麗卿竟無視張榮發交代「協助張國煒順利接任集團總裁」,默許大房作為,被張國煒視為倒戈。 大房以股權優勢,步步進逼,張國煒腹背受敵,甚至連長榮航空董座也岌岌可危。市場人士分析:「張國煒是張榮發基金會派任在長榮航的董事法人代表,一旦基金會改派代表,他董事長職務就失效。」一場家族內鬥延燒到公司治理,長榮張家眼裡只有自家恩怨,無視企業社會形象及責任,做了很壞的示範。 本週一(二月二十二日)早上八點半,張榮發二房獨子張國煒如常到民生東路的長榮總部上班。他神情嚴肅不語,隨即一紙取消管理總部的公告,讓他四天前才遵從父親遺囑接任的總裁位子,也隨之不存在。 遺囑開封 大房反彈 張榮發一月二十日過世,留下資產高達四千多億元的長榮王國,他生前看到好友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過世,子女爭產鬧上法院的醜態,曾憂心忡忡對老臣說,希望自家小孩不要步上後塵,未料一語成讖。 問題與王永慶如出一轍,不同房的子女擺不平。張榮發娶妻兩房,與大房張林金枝育有三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及一女張淑華;張國煒則是二房李玉美的獨子。張林金枝二○一三年過世,隔年他將李玉美扶正,引起大房子女不滿。 農曆年前的追思會上,大房三子張國政未露面,已經預告家族爭產的戲碼將上演。開工前的二月十四日,張家按照張榮發生前交代,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低調舉辦家祭,大體隨即火化,骨灰安放在三峽懷恩塔。 開工後第二天,二月十六日,律師在大房、二房所有繼承者面前開封遺囑,見到張榮發交代所有財產由張國煒繼承,並指定張國煒為接班人,出任集團總裁,大房立即反彈。 見雙方僵持,法務當場提出,若有異議,兩個月內,即四月十五日前提出。但隨後大房負責執行遺囑的集團次席副總裁柯麗卿醞釀四月一日取消管理總部,大房甚至不滿張國煒經營長榮航空的表現。 三波反擊凍結遺囑 這迫使張國煒十八日自行宣布依遺囑接任總裁,並公開遺囑以昭公信。「遺囑只有真假,法律上根本沒有兩個月的審核期,事前柯麗卿一直拖延遺囑開封,難道要等他們取消管理總部,都沒有總裁頭銜,K董(張國煒)才去接任?」集團老臣透露。 在大房的三子一婿中,長子張國華及次子張國明屬鴿派,原本對二房還留點情面,三子張國政與女婿、曾任長榮航空及兆豐金控董事長的鄭深池態度較強硬,在張國煒自行宣布任總裁後,熟悉航空領域的兩人,認為張國烽「魯莽!竟敢頂撞、教訓兄長。」據親友透露,張國煒堅持要依遺囑行事,鄭深池不僅反對且怒批:「就算要接總裁也是大哥(大房長子張國華)接!輪不到你!」完全無視張榮發遺囑存在,並聯手說服張國華削弱二房勢力。 他們火速展開三波強勢反擊,除了透過集團發表聲明,「對張國煒逕行片面宣布升任總裁,將私密遺囑公諸於世感到遺憾。」並在上週五(十九日)由張國華到總部召集主管,宣布廢除管理總部。沒了總部,自然也無總裁。內部員工透露,張國華以「過去方便總裁(張榮發)管理,所以成立管理總部,現在無此需要,解散後人員併入長榮國際:總裁的位子只留給父親,現在以總裁名義開會者皆無效。」同時釜底抽薪,以其他繼承人對遺囑有意見,宣布凍結遺囑。 病榻缺席老夫寒心 本刊調查,張榮發多年前即立遺囑,但多次更動,也曾把大房孫子列為繼承人之一。前年十二月,他立下最後一次的遺囑,就是被視為獨厚張國煒的這份。當時張榮發才與張國煒母親公證結婚半年,大房子女對此十分不諒解,與父親幾乎形同陌路,張榮發為此氣得咆哮,「叫他們把股票都還我。」 加上之前大房兒子就陸續與張榮發鬧翻出走,只剩張國煒待在長榮,且治理航空有功,故張榮發把錢與權全給了當時已擔任副總裁的張國煒。 去年三月,張榮發生病住進台大醫院,多次希望大房兒子去探視,但直到過世都未如願,張家親友表示:「大房不孝,老先生寒心,把財產都留給二房。」張榮發過世前,曾有媒體拍攝到二房李玉美與張國煒神情哀傷的進出醫院,卻不見大房蹤影,已透露大房與張榮發關係。 不過,遺囑也是薄紙一張,孩子不理,誰也沒輒。律師陳祖祥分析,在公司法中,並無「總裁」職務稱謂,張榮發在遺囑指定特定人接任,宣示意義大於實質,一旦管理總部解散,總裁一職也無意義,最終將回歸到集團各公司的治理原則。 儘管「總裁」一職在公司是虛位,但在張榮發主政的長榮集團,採取中央集權管理,完全是張榮發說了算數,「總裁」等於長榮集團最高領導人,統掌集團所有事業,這也是大房不想讓張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762
小蝦米嘩大夢 微程式資訊總經理 吳騰彥2016-02-25 TN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763
英業達雙引擎發威 葉國一逆勢大擴產2016-02-15 TN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764
純官有欠台型2016-02-25 N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766
追蹤捕捉北極光 林智遠2016-02-25 N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767
中國債市狂歡 如何引火自焚?2016-02-25 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