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股大時代,「新常態」每股三百元的港交所(388),成為新一代股王。正股有力上,窩輪炒賣亦多,證明散戶對它戀戀不捨。翻開港交所的股東名冊,除了有富豪、大戶、街坊,本刊還發現了一對隱世股神夫婦。這對股神夫婦,女的叫黃慧貞,手持二百五十萬股港交所,市值超過七億元!男的叫陳君實,是實用貨倉創辦人,另持有中巴(26)超過一成二股權,比主席顏潔齡更多。再計及持有的香港小輪(50)、電能實業(6)及恒生銀行(11)股份,夫婦去年淨袋四千多萬元股息。揭開他們的炒股秘笈,除了效法股神畢菲特,從日常生活中揀股,最重要還是──有好股死揸不放。 身家達二十億的陳君實,低調神秘,雖然滿頭白髮,但步履輕盈,精神飽滿,看上去不似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家。月初記者登門拜訪,雖然屋企傳來陣陣麻油味,相信正在煮麵食,但屋內人不肯開門,而陳君實亦甚少離家。本月初早上十一時,陳君實難得從港島區的家中出發,精神奕奕地背着一個側孭袋,在電車站會合朋友,一行四人用長者卡搭一蚊電車到灣仔,再步行到一間樓上私房素菜館食飯。個多小時後,四人連一蚊電車都慳,索性由灣仔步行回家,可見這位隱世股神相當節儉。 有現金有地皮 有誰想到這位「街坊」,手持大量港交所。港交所無巨大資產及負債,只要港股成交金額升,港交所就印印腳收佣金,「做錯嘢」的風險極低,正中陳君實穩陣的炒股策略。去年記者曾訪問陳君實,了解他如何選股。當時他透露,夫婦自九十年代起買入中巴,買入價二十多元。他揀股的方法相當原始,睇中中巴主要因為創辦人顏成坤夠勤力,「當年我住北角新邨,朝朝早都見到顏成坤,揸住架3333車牌嘅綠色積架來視察車廠,即係而家成坤廣場嗰度。佢同啲員工傾偈,好親切,連星期六、日都返工,呢個老細咁負責任、咁盡責。買股票最緊要老細有責任感,賺幾多錢都無用。」除了老闆勤力,陳君實亦睇中中巴資產龐大。九八年,中巴被收回巴士專營權,失去主要收入來源,但陳君實明言當時「無特別感覺」,因為他深明,中巴最值錢的,不是巴士牌照,而是手上巨額現金和車廠地皮。時至今日,中巴淨資產超過七十億,其中二十億都是現金;最值錢的物業資產,是柴灣車廠舊址地皮,已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可重建為商住物業,估計價值超過三十億元。 特別息賺一億 密密收集下,由○一年至今,陳君實夫婦持股比例已超過一成二,比中巴主席、顏家「大家姐」顏潔齡更高,僅次於顏傑強及顏亨利,成為第三大股東。○二年,素有股壇壞孩子之稱的禹銘,向中巴所有股東,提出以每股一仙全面收購,並承諾日後將中巴現金盡派。就狙擊戰開始後兩個月,陳君實突然主動向聯交所申報持股,由於時間相當巧合,外界一直以為禹銘與陳氏是一夥,不過陳君實否認。最後一仙收購當然不成功,中巴一招派十八元特別股息,便成功擊退對方。陳君實家族坐享其成,當年獲派近一億一千萬元股息。不過,賺得更多亦補償不到陳君實多年來的心結。因為過去沒有申報持股量,○二年陳君實夫婦被西區裁判法院罰款六萬,並須向證監會支付一萬六千元調查費用。罰款事小,名譽事大,事隔十三年,陳君實仍耿耿於懷,「好寃枉呀!我次次買完股票,都放入中央登記處實名持有,我已經披露咗,完全唔知兩公婆持股要披露,我又唔係佢哋董事,我遮掩有咩用?我哋完全唔識呢啲嘢,從來無廣告,你邊度會睇到話要申報?好陰功,不知者不罪呀嘛,你要提醒人先得,一下子告人哋,搞到我矇查查!」去年底,中巴再被狙擊,今次管理層出動回購反擊,令股價在一個月喪升四成,由六十元升上高位過一百零三元。以本週一收市價八十三元計,陳君實家族持股的市值超過五億元。去年淨袋股息一千七百多萬元,而由九八年至今,股息已袋三億四千萬元。 鍾情現金股 除了中巴之外,陳君實另持有九百多萬股香港小輪,市值九千四百萬。陳君實早年住北角,而香港小輪每日都有北角來回觀塘線,加上小輪現金一樣多。香港小輪近年轉攻地產,淨資產五十八億元,其中一半是現金,相當於每股七元。過去十年不論賺蝕,每年都派三十五、六仙股息,非常穩定;加上大股東恒基地產(12)只持有三成三股權,曾有基金想「打主意」,是故去年香港小輪突然提高派息至一元五毫六,陳君實又穩袋。陳君實的揀股攻略,有眼光固然重要,當年為收息,若揀錯電盈(8)而非中巴,今日已輸鑊甘。更難得是他忍得手!由他九十年代買入中巴至今,中巴股價最低跌落四十元,最高升穿一百元,但陳君實死抱不放,事實他的股票亦大都在過戶處登記,持有實股,而非由銀行或證券行代理持有。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副教授梁劍平教路,如果認定一隻實力股,要不受市況誘惑,做到死抱不放,最好就如陳君實,提取實物股票再放入保險箱,「拎番出嚟放,手續需時,個市都跌咗啦,你想賣都賣唔切!再唔得就影印一張先,撕爛張正本,你要賣就去再拎過啦!」梁劍平分析,陳君實的揀股隻隻都好,共通點是穩定、高息,「電能高息,又有增長,長江基建去海外買嘢,都會預埋佢,做得仲好過中電;中巴、小輪、恒生搏大升就無,但就好穩定;港交所股價高低上落大,要識得放,但如果幾蚊買就放喺度啦。」不過,他嫌中巴、小輪手持現金太多,「一間公司揸得太多現金,證明管理層懶,唔想去諗點發圍。佢哋放啲錢入銀行收幾廿億息,但小股民收到幾多?咁回報率咪低囉。」 物業「金手指」 除了買股票眼光獨到之外,陳君實在物業方面亦投資有道。早在七十年代已經開始炒賣工廈的他,八十年代轉戰炒樓。根據記錄,陳君實買賣從來都是有賺無蝕,秘訣同樣是忍得手,至少持貨超過廿年便最容易賺大錢。例如七六年,陳君實以一百零五萬元,買入粉嶺居適街一帶三塊地皮,持貨近三十年,至○三年以八百萬沽出,勁賺六倍;而他在七九年買下的二十個賽西湖停車場車位,當年成本共一百二十萬元,持貨三十多年,現市值過千萬元。另計及陳君實仍持有八個住宅單位、上環海港商業大廈辦公室、葵涌兩個貨倉地皮、賽西湖商場四個鋪位,總物業市值超過十億元。祖籍福建惠安的陳君實,三歲時父親離世,與母親相依為命,只讀過六年書便因日本侵華而停學。他向記者表示,自己身受日軍所害,「以前我喺鄉下食都無得食,台灣人識日本話,被管五、六十年,管到馴晒,但中國人被貶為二、三等人,食米碎,夾雜啲曱甴屎。」他童年時目睹日軍威嚇的一幕幕,更是數十年來不滅,「有時夜晚瞓覺(日軍)軍車先出嚟拉人,造成恐怖統治。我隔籬兩個後生仔好勤力,被拉走之後,無再返過嚟。」四九年陳君實來港打拼,當時一貧如洗,住在鴨脷洲公屋,從月薪六十元的水路運輸練習生做起。一邊打工,一邊到學校讀書,晚上在貨倉睡覺。七○年成立「實用貨倉」收租,自此投資工廈錢搵錢,至九十年代交由仔女打理。經歷過日本侵華,陳君實非常愛國,平日節儉的他,講到捐錢從來都很豪爽。自九十年代起,他以實用貨倉名義,每年向公益金捐款逾十萬元。○八年四川大地震,他寫信給總理溫家寶,問向哪個部門捐款最快,並捐出三千萬元。幾乎每次中國出現天災,陳君實都會捐錢,他曾指做善事「只憑感覺」。粗略估計,這隱世富豪過去二十年的捐款超過六千五百萬元。 公屋股神長勝將軍 除了陳君實夫婦扑中港交所外,其實有不少公屋街坊眼光都不錯。例如住在牛頭角上邨的徐女士,雖然住公屋,但竟持有市值近八百多萬的港交所股票!「啲股票喺阿媽留俾我,○七年嗰陣其實都有諗過放,不過太貪心想再等高啲,就走咗機會。」當年她因為貪心,高位放不成,今次她仍然貪心,高價入貨,「未打算放呀,我啱啱先入咗貨!(不怕高追有風險嗎?)咁我想放嗰時,如果佢跌我就唔放住囉。」深水埗居民入息中位數一向屬全港最低,但住在該區唐樓的李先生,一樣手持二百六十多手的港交所,市值近八百萬。退休十多年的李先生,在港交所上市後就買入當儲蓄,「港交所二千年上市,我見佢做獨市生意喎,所以一年後就買咗。」當年港交所股價約十元,今日升到三百多元,李先生仍沒有考慮出貨,「揸咁耐係驚賣咗會買唔番,佢又起碼有幾釐息派,我只係想保值。其他大藍籌好似恒生、滙豐穩陣,我都有買啲。」 |
新華社:“A股驅動力”面臨“不確定因素”考驗 導讀:後市預期樂觀並不意味著A股可以無阻力上行。政策面基本面不確定因素值得關註,不斷積聚的估值風險也需要警惕。未來,A股將遵循多領域改革的路徑,逐步向以結構化為特征的“縱深”演進。 據新華社5月3日報道:一年前,以“新國九條”發布為起點,低迷已久的中國股市走出一輪牛市,截至目前滬深股指已雙雙翻番。攀上7年高位之後,A股向何處去?站在又一個5月份的門口,這無疑是投資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起步一年,滬深股指雙雙翻番 去年5月9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公布,明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範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被視為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新國九條”,以及早些時候啟動的“滬港通”機制籌備,為低迷已久的股市帶來了轉機。A股自此由熊轉牛,而同年11月央行非對稱降息的催化,則將中國證券史上新一波牛市推向高潮. 截至今年4月30日收盤,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收報4441.65點和14818.64點。按照收盤點位計算,過去一年間滬深股指累計漲幅分別達到119%和103%,雙雙實現翻番。 截至目前,滬深股市市盈率分別為22.55倍和49.67倍,一年前這兩項數據為10.65倍和24.02倍。兩市總市值高達逾5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猛增1.38倍。即使剔除新股發行上市因素,這一增幅也足夠驚人。 伴隨場外資金跑步入市,去年12月5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量首度突破萬億元。而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A股總成交始終居於萬億元量級之上。4月20日,滬市單日成交首度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近1.15萬億元。這一數字甚至接近於去年5月滬市1.21萬億元的月度成交總金額。 伴隨“一人一戶”限制全面放開,新開股票賬戶數持續“井噴”。4月20日至4月24日交易周內,新開賬戶數突破400萬戶,並連續第五周保持百萬級別的增長。這也使得A股賬戶總數首次突破2億大關。 驅動力面臨“不確定因素”考驗 A股經歷的這波牛市,最重要的驅動力來自於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以及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在多數機構看來,短期內上述趨勢仍將持續。 來自民生證券的觀點認為,居民資產重配和貨幣寬松趨勢較為確定,銀行資產重配正在發生變化,但扭轉方向需要時間。從這個角度而言,目前牛市三大宏觀驅動力出現了一定的“量變”,但尚未發生“質變”。 不過,後市預期樂觀並不意味著A股可以無阻力上行。政策面基本面不確定因素值得關註,不斷積聚的估值風險也需要警惕。 因伴隨著融資規模的快速擴張,本輪行情被稱為“杠桿上的牛市”。一些市場人士擔憂,一旦股市上漲過快,“緊杠桿”甚至“去杠桿”或在所難免,這極有可能成為飛至火熱A股的“黑天鵝”。 此外,4月份證監會先後核準了兩批共計5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5月份首個交易周兩市將迎來24只新股集中申購。IPO提速成為常態的同時,新股發行註冊制的腳步正漸行漸近。可預見的集中發行、批量上市,或通過改變供求關系降低股市估值中樞,從而對牛市進程形成阻滯。 A股或向“縱深”演進 與預判A股後市整體表現相比,投資者們似乎更熱衷於探討未來A股的投資主線所在。在這一背景下,4月30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因傳遞出諸多信號而受到關註。 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但應“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與此同時,會議強調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 “我們預計,後三個季度的基建投資將較一季度明顯回升。”民生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凱石益正投資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表示,簡政放權、深化企業改革、落實財稅改革總體方案等被納入經濟體制改革的八大重點,將為未來股市“點題”。 值得註意的是,從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到“一帶一路”、“互聯網+”和區域協同發展,一系列深改舉措相繼出臺,對牛市起到了催化作用,也開始逐漸引發A股行業和概念的顯著分化。 這無疑是值得註意的跡象:未來A股將遵循多領域改革的路徑,逐步向以結構化為特征的“縱深”演進。 來源:新華網 |
本帖最後由 千與千尋 於 2015-5-4 17:24 編輯 “中國制造 2025”汽車行業投資機會: 汽車行業並購重組 作者:張樂 事件:傳徐平將任一汽董事長,竺延風將任東風董事長 據《汽車商業評論》報道,前任一汽集團掌門人、現吉林省委副書記竺延風將出任東風汽車董事長,而東風汽車董事長徐平將任一汽集團董事長。傳聞佐證了我們在4月17日的深度報告《中國制造2025是汽車股未來新的關鍵驅動力》對於汽車行業並購重組將提速的判斷。 15年是國企改革的落地年,國資委下制造業央企之間合並重組有利於盤活存量、淘汰落後產能,逐步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中國制造2025”。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有巨大的經濟拉動作用、能夠解決就業問題。做強汽車產業,讓中國資本活下來、走出去,是中國真正成為經濟強國的重要保障。 我們認為,在當前的大國博弈背景中,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壓力逐漸加大。為了達到中國制造2025目的,管理層所能采取的措施除了鼓勵創新之外,極有可能通過行政手段加大汽車行業的並購重組力度,否則,依靠原有的市場化手段,並購重組、產能出清的時間效率太低。未來汽車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可能突破原有四大四小分別整合的範疇。 由於改革需要首先解決人的問題,人事變動也是觀測行業和企業動向的關鍵指標和領先指標,徐平先生(58歲)現任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先生(54歲)曾任一汽集團董事長,若此次人事任命傳言屬實,一汽系整合有望提速,整合可能在徐平(58歲)任內完成,而一汽、東風也有可能掀起汽車行業四大、四小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 ![]() ![]() 人民日報:牛市也別忘風險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136
七種武器之——儲能兵器譜:儲能技術現狀及發展路徑概覽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137
巴菲特著名演講:價值投資為什麽能夠持續戰勝市場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