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爾街金融高管團訪問武漢 關註光谷新產業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280.html

巴克萊銀行董事總經理S.Davis、美林銀行董事總經理A.Obin、德意誌銀行董事總經理J.Inch、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N.Coe等23位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近日自費來到中國考察,並於14日訪問了武漢光谷。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會見了霍尼韋爾全球高級副總裁、高增長區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沈達理(Shane Tedjarati)及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一行。

據悉,此次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來訪光谷是“華爾街投資者中國行”活動的重要一站,該活動由沈達理邀請並組織,旨在探討全球高增長地區尤其是中國,如何繼續驅動當今世界經濟的增長,企業如何在“新常態”下長足發展。

而到訪武漢則為了以此為內陸城市代表,例證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的活力,使主流金融圈看好中國經濟,持續關註並加大在華投資,特別是加強以武漢為代表的內陸城市的合作發展。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資中部的首選城市。2015年,該市實際利用外資達73.4億美元,增長18.5%。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武漢落戶投資。來自歐美的投資中,尤以法國投資額最高,占法國在華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

作為我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湖高新區集聚企業4萬多家,其中外資企業約800余家,歐美企業約300家。2015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4.9億美元,增長18.16%;進出口總額79.4億美元,增長14.16%;其中出口63億美元,分別占湖北省、武漢市的23.42%、44.6%,增長15%。

東湖高新區內的企業亦加快“走出去”步伐,2015年全年共有22個對外投資項目,投資總額25.6億美元。其中,烽火通信(600498.SH)和長飛光纖光纜(06869.HK)近年來的國際化戰略加速推進。截至2015年,烽火科技的產品已成功出口90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飛光纖光纜已建立22家海外銷售辦事處,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沈達理在會面現場透露,霍尼韋爾將與烽火通信、長飛光纖光纜尋找新的合作機會。

而來訪的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則更加關註中國的投資環境和未來產業布局。一位銀行家指出,最近幾天在上海、武漢參觀,發現兩地都有各式各樣的孵化器,他很關心如何協調這些孵化器之間的關系。

對此,胡立山解釋,中國第一家孵化器誕生在武漢光谷,而目前比較主流的孵化器有兩種:一是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的,主要用於科研技術人員的科研成果在孵化器內孵化成型;二是為有創新創業意願的個人、團隊提供一個平臺,過去單純為其提供辦公場地,現在已配有相應的金融、人力資源等服務,為他們找人、找錢提供方便。“不同產業的孵化器分類管理,目的是為了降低創新創業者的創業成本。”胡立山如是說。

一些此前對武漢東湖高新區有所耳聞的銀行家則更加關註當地政府未來重點扶持的的產業,以提前布局,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表示,光谷的傳統優勢在於光通信產業,未來十年將重點放在發展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上,“集成電路國家項目已落戶光谷,將用5~10年時間在存儲器領域做到全球領先;智能終端、智能裝備、工業控制、機器人、新媒源的智能汽車,生命健康產業。”

據悉,此次“華爾街投資者中國行”活動主要聚焦中國4大城市,除武漢外,還有北京、上海和蘇州。活動結束後,華爾街各金融機構將相繼發布調研報告,吸引美國及全球投資者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39

華爾街外匯分析師通宵達旦見證歷史,英國退歐可不等於特朗普要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24.html

美國東部時間24日零點,新的一天。位於華爾街的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辦公室內燈火通明,馬克-錢德勒和他的團隊正通宵達旦,徹夜守候在電腦前。伴隨英國退歐公投結果逐步揭曉,英鎊/美元匯率在24小時內演繹“蹦極式”下跌——從年內高位1.5018下探至1.3309,創1985年以來新低,避險資本的湧入推升美元/日元匯率突破100點。

已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錢德勒雙眼布滿血絲。明天早晨5點,他還要與客戶進行電話會議。望著電腦頻幕上瘋狂跳動的英鎊數據,他對記者說:“歐元區已岌岌可危,而很多人覺得特朗普要當總統了——當然,我不這麽認為。”

一財:長期來看,你覺得英鎊可以下探到多少?

馬克-錢德勒:現在很難判斷長期走勢。但依照現在的形勢,不僅是英國退歐,英國還存在潛在的政治風險——不只是卡梅隆會下臺,工黨也一片混亂。因此,政治風險也將令英鎊承壓。我預期英鎊/美元可能會下跌到1.15-1.20,即便現在已經跌至1.33。

一財:對於美國來說,這意味著什麽?

馬克-錢德勒:對美國來說,這也不是個輕松的結果。許多人的條件反射是英國退歐,可能會增加特朗普支持者的信心。我不認為兩者之間有緊密的關系。但許多人認為退歐選民和特朗普的支持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財:你的觀點呢?

馬克-錢德勒:我不這麽認為。但我認為今天的結果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國大選的民調。我想民調也會印證我的觀點——美國選民不會因英國退歐而影響其決定。最新的民調依然顯示,希拉里將贏得大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36

打造萬億美元超級公司?馬斯克最近的瘋狂沒讓華爾街買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308.html

“不瘋狂毋寧死”的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又瘋狂了:他計劃通過合並創造一個市值達1萬億美元的超級公司!但這個計劃卻遭到了華爾街的強烈反對。原因並不複雜,畢竟前者為了技術而生,後者關註的則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馬斯克的腳步太快,華爾街有點跟不上

改變世界從合並開始?

21日晚上,馬斯克提出了一個讓自己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買下自己的太陽能公司SolarCity的計劃,這筆交易額大約為25億美元。在他奇特的腦海里,這一合並又將是一個改變世界之舉。

“如果我們能在全球的新能源生產、儲存和交通上扮演主要的角色,這次合並對特斯拉來說,將意味著一個市值達1萬億美元的超級公司的誕生。”在次日的晨會上,馬斯克對投資者們這樣說。

既是SolarCity主席又是特斯拉CEO的馬斯克對投資者說:“我們預期(這一合並交易)會成為凈現金的制造者,而不是現金的消耗者。”在他看來,特斯拉實現汽車制造之外的成功很重要。比如Powerwall,它就是特斯拉主打的家用電池,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在白天收集和存儲太陽能,然後在夜晚或陰天給家庭供電。

“我們需要一個更加整合性的產品。”馬斯克說,“我認為獨立於特斯拉的SolarCity也會擁有一個很偉大的未來……但如果可以把它們整合起來……這將讓事情變得更簡單而不是更艱難。”

在馬斯克的長期願景里,他希望打造的是一家能夠生產能源、存儲能量並在不同情況下都能使用太陽能電池的超級集團。而將所有方方面面集成到一起,可以降低兩家公司的成本,從而產生協同效應。

當然,這只是科技天才個人的宏偉藍圖,美國金融界仍然存在諸多疑問,尤其是馬斯克能否成功說服特斯拉的股東接受這一交易。

沒有哪個投資者願意為了科技狂人的一個想法而盲目打開錢包。這也是一場矽谷理想主義和華爾街現實主義的典型較量。

“你對於未來的預期可能在戰略上是正確的。” 阿伯特-弗雷迪公司(Albert Fried)分析師沙阿(Sachin Shah)對馬斯克說,“但是投資者更多尋求的是眼前利益,這也是你要想抵達終點所需要關註的。”

赤裸裸的股價落差和漲跌

市場對於科技狂人的這一計劃迅速反映在了赤裸裸的股價上。消息傳出後,特斯拉22日的股價迅速下跌超過10%,每股收盤價在196.66美元。而太陽能公司SolarCity則在21日晚漲了17%。鑒於股東們對於這一合並計劃的強烈反對,SolarCity在22日相對克制地漲了3%,每股價格收於21.88美元。

很明顯,這個消息給兩支股票的股東們帶來的喜憂截然相反。要知道,特斯拉的股東們所持有股票的價值可比SolarCity的股東們高出好幾十億美元,兩者落差巨大。

馬斯克提出的特斯拉對SolarCity的要約收購價為每股26.5~28.5美元,對比SolarCity現在的股價,很多人擔心收購價太高了。

不少分析師都認為,這次並購交易對特斯拉來說是一次消耗。在這個時刻,特斯拉正在瘋狂地擴大生產,以滿足Model3的火爆預訂量,從而爭取在明年年底實現真正大規模的上市。

“(特斯拉和SolarCity的)合並很可能會放大兩家公司個人股東所遭受的損失和燒掉的錢。”巴克萊分析師約翰遜(Brian Johnson)表示。

根據財報,特斯拉在過去5年里已經燒掉了近20億美元,而SolarCity在同一時期也虧損了近15億美元。

為了籌集資金以大規模生產Model3,特斯拉最近還賣掉了一些股票。約翰遜表示,馬斯克提出的合並計劃將引發更多股票的拋售,從而進一步拉低特斯拉的股價。當然,如果特斯拉對資本市場始終保持開放,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很多人還質疑這一合並交易的時間,畢竟特斯拉正在成為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瑞銀集團分析師蘭甘(Colin Langan)已經開始勸特斯拉的股東減倉了:“這次交易將(給特斯拉)帶來一次並不必要的分心,畢竟特斯拉正在應對Model3巨大生產目標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49

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就算脫歐,歐洲也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84.html

英國周四是否退出歐盟的公投舉世矚目,對英國、歐盟乃至全球市場都影響深遠。那麽投資者怎麽衡量這一事件,未來的歐洲還是否具有投資的吸引力。華爾街的明星基金經理羅格(Edwin Lugo)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退歐的具體影響很難衡量, 對於歐洲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 並且認為從投資的角度看,歐洲的公司要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羅格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富蘭科林鄧普頓基金集團(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的高級副總裁和基金經理。管理著Franklin European Small Mid-Cap 以及Franklin International Small Cap Growth Fund和Global Small Mid Cap總值53億美元的基金。其中European Small Mid-Cap 已關閉,不再接受新投資。羅格掌管的基金在歐洲非常活躍,在2011年歐債危機最甚時大舉投資其中。

第一財經:您覺得英國退歐的幾率大嗎?會不會對英國和歐洲造成巨大沖擊?

羅格:如果退歐將會對歐盟市場和英國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重大打擊。很難具體去衡量這個後果。這里有些數據可以簡單說明問題的嚴重:上周市場開始擔憂脫歐,股票開始下跌,而上周英國一位議員不幸被刺身亡後,脫歐聲勢下滑,市場開始反彈。今天英鎊對美元漲幅擴大至2%。這基本上就是目前的情況。

我們看了不同的民調,最近的一個民調顯示,44%的人支持退歐,44%支持留下。在英國你可以就任何事情下賭註,如果你去看這些博彩公司的數據,67%的可能性會留下,33%的可能性英國會退出歐盟。這些數據相比民意調查或許更具參考價值。

一財:如果英國退歐,你認為會對英鎊造成什麽影響?

羅格:如果英國退歐勢必會對英鎊造成很大影響。美元會變得更強,人們會傾向於投靠更安全的資產。結果是資金會從英國流出,繼而給英鎊施加壓力。你也知道,在過去幾天里英鎊浮動得很劇烈。美元會變得更強,英鎊在短時間內會變弱,大家可能會紛紛拋售持有的歐盟股票。還有一個原因是,英國退出歐盟,對於歐盟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就變成了一個先例,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對於英國退歐持消極的態度。

一財:喬治·索羅斯說,如果英國退歐,將可能觸發黑色星期五,英國經濟會陷入衰退。

羅格:很難說他是如何得出的這個結論。英國退歐肯定不會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即便周四公投退歐,也需要一個大概3年的過程,到2019年完成退歐。現在市場出現了各種擔心,我想索羅斯指的是這種衰退的趨勢。如果英國退歐,一開始肯定會受到沖擊,但過幾個月後,一切都將變得正常。因為最終英國會和歐盟其他成員國在貿易、移民及其他規則上達成協議。

至於貿易,(脫歐)是會給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進出口造成一定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會是愛爾蘭,它出口英國的貿易量占總出口的比重很大,我記得是50%左右。荷蘭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過一段時間英國會和歐盟簽署新的貿易協定。有很多國家不是歐盟成員國,比如挪威他們和歐盟就有特殊的貿易協定。

很多我們看中的公司在英國經營得非常好,這也是為何我們選擇繼續持有的原因。如果英國退歐,短期內他們肯定會受到沖擊,但從長期來看這些公司應該都會沒事。

一財:即使英國可以和其他歐盟的國家協商制定協議,但是和歐盟成員相比,簽署的貿易協定層次肯定是不一樣的。

羅格:像你所說,他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擁有相同的準入條件,而且他們要和每一個國家去談貿易協議,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也更艱難。但是現在還很難說英國退歐將直接且馬上產生什麽影響。

一財:作為一個基金經理,你的基金投資大量的歐洲公司。那麽英國退歐的行為是否會對你的投資增加風險?

羅格: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我們以基準參照的指數小基金指數(Small Fund Index)也會受到影響。英國和歐洲市場的股票下跌,意味著參照指數也會下跌,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受挫得比指數更嚴重。

一財:不論結果如何,這場公投將改變歐盟。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還會有多少個國家也采取類似的行動。所以當你以後再投資歐盟的企業時,會不會有一些別的考慮?這個事件會否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

羅格:的確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早已經歷過類似的事了。在2010和2011年的時候我們是很激進的。那時候歐元債務危機日益嚴重,人們在討論歐元區要解體,當時的導火索是希臘。隨後人們開始質疑西班牙和意大利。我們曾陷於非常艱難的情況之中,最後也都順利度過了。每次危機出現時,歐洲央行都承諾去盡其所能來解決。歐洲中央銀行昨天和今天都發表了聲明,說他們會竭力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一財:很多人認為歐洲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歐洲面臨著恐怖襲擊和移民危機等問題。作為投資者,你覺得歐洲的未來是怎樣的?

羅格:有些人是在議論這些,但是事實上很多歐洲國家和公司都在從中慢慢恢複。我們看到了愛爾蘭的經濟在強勢反彈,已經達到了歷史巔峰,愛爾蘭現在已經是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了。在去年,愛爾蘭實現7%的GDP增長,這非常振奮人心。西班牙經濟也在提升中。現在希臘也終於穩定下來了,我們也希望希臘能夠通過與歐盟的協定。意大利的經濟也在緩慢提升,荷蘭的經濟雖然沒有戲劇化的好轉,但是也在緩慢回升。我們看到了歐洲國家的經濟改善。不單單是國家,而且我們投資的一些歐洲公司的表現也都不錯。以Page Group為例,這家英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有26%的銷售額在英國,有40%的銷售額在歐洲,很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季度盈利。

歐洲的市場正在慢慢複蘇。現在歐洲部分地區的經濟在慢慢好轉,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看到全球經濟都在緩步回升。我們還處在歐洲經濟複蘇的早期,總是被其他事情分散註意力,因為現在的經濟複蘇還是有一些拖沓,每次在剛開始複蘇的時候就有一些事情發生,例如希臘總是在糾結是否退出歐元區。這就是為什麽歐洲總是看起來很糟糕。

一財:看起來你對於歐洲和歐盟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

羅格:我主要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歐洲有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價格。還有亞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國,非常有吸引力。我們正在向亞太地區的發展投入資金,例如日本、香港(地區)、新加坡。投資要考慮公司的估值,要有很好的回報又必須要有低廉的成本。歐洲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會的,不像美國,很多公司都被估值過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60

在華爾街和蘭州拉面中,他選擇後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1/157105.shtml

在華爾街和蘭州拉面中,他選擇後者
馮侖風馬牛 馮侖風馬牛

在華爾街和蘭州拉面中,他選擇後者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駐守美國創業,在異國他鄉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許多中國人就做著「美國夢」,從一度火熱的國產電影《中國合夥人》中就可見一斑。

而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駐守美國創業,在異國他鄉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下面介紹的幾個90後年輕創業者,就成功地將現代化的中國餐飲帶到了紐約。

filehelper_1467343764359_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賓:劉亞鑫|南佛羅里達大學MBA金融專業

創業項目:敦煌蘭州牛肉面

創業特色:蘭州味兒在紐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馮叔:為什麽想到在紐約做蘭州拉面?

劉亞鑫:做蘭州拉面純屬個人愛好,我是蘭州人,到國外之後根本找不到好吃的拉面,和叔叔商量後,決定幹脆一起在美國開一家。

馮叔:在美國開一家餐館要辦多少手續?

劉亞鑫:首先,店員要辦食品健康安全證,這是我們操作員的基礎證件。然後要辦稅務證這是所有商業模式里面的第一個證。還有餐廳許可證,這是需要衛生局來發放的,過程比較繁瑣,需要不斷檢查。

馮叔:我吃過你們的拉面,器皿的視覺效果一清二白,湯是清的,上面灑了綠色的蔥花,特別好看。

劉亞鑫:其實我們最早想做的是代表「絲綢文化之路」的高端風,在曼哈頓找一個繁華的店面,中間設拉面臺,大家可以邊看表演邊吃,但是後來覺得起點太高。

filehelper_1467343784459_86

▲「一清二白」是蘭州拉面的顏色

馮叔:最近兩三年有特別多90後在紐約創業,被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做餐飲的。這些餐飲業創業者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有比較高的教育水平。我知道有一個做肉夾饃的就是學精算的,在華爾街工作過。

劉亞鑫:還有個特點不知道您知不知道,現在年輕人創業的食品行業都有標準化的特征。像我們,雖然拉面工序可能有點多,但是只要做好管理,後廚不需要幾個人。當開了四五家店以上後,標準化管理,我們就非常輕松了。

馮叔:我覺得這跟你們的教育背景有關,你們這一撥年輕人做餐飲借鑒了很多連鎖餐飲,而且企圖心都比較大,都不是為了謀生而做一家餐館,而且是朝著像麥當勞這樣的大企業做的。這樣的創業對你人生壓力大嗎?

劉亞鑫:我創業的優勢就在於我還年輕,我可以犯錯誤,不像中年創業有這麽多顧慮。我當時就跟自己說,這家店哪怕做賠了,你把車子賣掉,把房子賣掉,過兩年可能還能賺回來,但是如果等到成家立業,你就沒有動力再去做了。

filehelper_1467343795764_8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賓:康寧|美國頂尖餐飲學校畢業       

艾萌|紐約大學金融工程專業碩士

創業項目:麻辣計劃

創業特色:迎合西方口味的麻辣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寧:我在CIAA學餐飲管理,算是學廚出身。畢業了開始打工,後來覺得老這樣也不是辦法,想要自己開一個店,剛好艾萌是學金融的,我們一人管錢一人管活。

做麻辣香鍋純粹是因為形式比較簡單,而且紐約也沒有特別好吃的香鍋店。我們本來是只想租一個800尺的店,因為機緣巧合才發現了現在這個店面,2000尺。

馮叔:現在你們的現金流變正了嗎?   

艾萌:我們還是挺順利的,從開業開始每個月的業績都在往上漲,一直都是正的。

filehelper_1467343808625_8

▲紅艷艷的店門里是紅火的生意

馮叔:客人主要是華人還是本地人?  

艾萌:一半一半,外國人也同樣接受這個東西。還沒開店之前,我們覺得顧客應該是80%中國人和20%美國人。美國人可能過來嘗個鮮,不一定會回來。結果我們開業的前一個月,客人都是美國人,我們還挺驚訝的。

馮叔:客單價能做到多少?   

艾萌:一個人35。

馮叔:生意挺好的。房租貴嗎,占固定成本的多少?   

艾萌:占10%左右。 

filehelper_1467343819604_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賓:李遊|佩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創業項目:飛天豬煎餅

創業特色:獨創紅燒肉煎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馮叔:你怎麽會想到折騰這個?

李遊:我爸給我的建議。我特別愛做飯,我爸就覺得如果幹這個活,肯定能夠得到鍛煉,結果就這樣把我推進了火坑,到現在還在做。

一開始特別艱辛,所有東西都要自己來。我覺得自己會所有步驟,才便於以後管人,所以開始一天炸兩三百個薄脆,練習手感。

因為我們是移動餐車,我的合夥人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門開卡車占地。冬天空調還不好使,只能蒙條被子,真是太苦了。不過還好,只要付出了,辛苦還是有回報的。

馮叔:其實特有意思,你們折騰跟我們折騰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吃飯問題都解決了,像早期廣東人來這開餐館是為了省錢,自己吃飽,同時也讓別人吃飽。

但是你們在吃飽之後,還要吃得健康、吃得方便,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些有錢有閑的人開餐館,創業的心情和創業的背景跟過去都特別不一樣。

馮叔既在國內有所成就,又長期在美國做投資,這些90後年輕創業者們也希望能夠得到馮叔的提點。

filehelper_1467343831596_63

▲ 在尚未建成的中國中心

馮叔與4位90後紐約創業者暢談

問:中國和美國兩邊生意模式您應該都懂,未來我們也可能會回到祖國懷抱里,但是國內的商業模式以及整個市場的人文環境,和美國這邊又有點差異,您覺得我們應該註意哪些方面?把美國的什麽東西帶回去,是有利於我們在中國發展的?

馮叔:我覺得不用太擔心這個事,中國將來的經濟地圖跟美國非常像,海拔高的地方就那麽幾個。美國東西兩岸有芝加哥、西雅圖、波士頓,其他地方你可以不太關註。中國也是,最有活力的就是北上廣深,接下來是杭州、廈門、成都、蘇州。

成功的互聯網公司60%在北京,30%在深圳,10%在杭州、上海。90%的電影都是由北京的5家公司創造的,特集中。

你在北京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美國常青藤畢業的學生,所以你到大城市,用美國方法創業就行了,只要適當加點當地元素。但是如果是三四線小城市,你還是按本地方法做比較方便。

filehelper_1467343841749_69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國將來經濟地圖與美國相像

在北上廣創業完全可用美國方法

問:馮總您和您當年創業合夥人沒有一點分歧嗎?有的話,可以讓我們借鑒一下嗎?

馮叔:當然有,大家掙了些錢後,想幹的事情不同,就開始產生分歧。比如那時候我們收購了好多金融機構,但是有的人覺得做房地產比較踏實,有的人覺得做工業比較踏實。其實只要好好幹,都能做成,但是互相之間很難說服,就只能選擇分開。

我們當時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洪秀全」式的內訌,血拼完就結束了。另一種,我們按商業規則處理,不談感情,這樣大家即使分開了,現在關系也還不錯。

回過頭來,我們自己開玩笑說,我們就像留下了一個創業的童話。在創業的前15年,北京CBD三分之一的房子都是我們哥幾個折騰的。

filehelper_1467343863608_79

▲《破產姐妹》|創業者之間多有分歧,重點在於如何應對

馮叔說

我現在在紐約世貿中心一號樓頂上的中國中心,明年5月份,這個歷經了15年的項目會最終完成。中國中心的建造是一個創業過程,而我們在這個創業過程中的經歷,實際上和現如今在紐約創業的90後非常不同。

這些90後純粹是為了個人的價值實現和事業沖動而創業的,有非常明確的願景和目標,絕不只是為了謀口飯吃。他們用現代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方法,追求健康飲食,使中餐在紐約更加現代化和國際化。

站在現在北美最高的地方,眼前是毫無遮攔的紐約風景,我仿佛看見了這些紐約90後創業者的未來。他們的未來會像我眼前的景象一樣,遼闊而久遠,沒有什麽能夠阻擋。

filehelper_1467343176677_16

90後創業 餐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26

華爾街銀行家給希拉里捐110萬 只給特朗普七千?

出於對未知的擔憂,美國的銀行家們紛紛用真金白銀投出了“票”:捐款支持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里,而不是那個很可能會做出難料之事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

最新的美國競選捐款記錄顯示,在美國前六大銀行中,有5200位銀行人士捐款給了希拉里或其黨內對手桑德斯,資金共計110萬美元。然而,只有26人捐給了特朗普,總金額不過7000美元。

不過,特朗普這個億萬富翁好歹贏得了一些對沖基金的好感。就在上個月,對沖基金巨頭保爾森(John Paulson)除了給母校哈佛大學捐了4億美元外,還順手給特朗普捐了5萬美元。

主流銀行家:根本不知他要做什麽

資深的銀行家不會在公開場合討論或表達自己有多關註經常語出驚人的特朗普,但私底下卻是從未停止過擔憂。

“我們正處於一個未知的領域。”一名華盛頓的高級別銀行官員表示,“我根本不知道特朗普到底要做什麽,也找不到任何人可以告訴我特朗普在金融銀行業主張的政策……”

他說,在當下這個階段,大部分候選人都已經組建了明確的政策顧問團隊,但特朗普卻還沒有,“他的顧問可能還只是報紙之類的,(關於他的金融政策)我們的確是無從獲知。”

而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已經雇傭了大批知名的政策專家,包括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前主席金斯勒(Gary Gensler)。希拉里還公布了自己將在金融改革中推行的詳細政策,比如嚴厲打擊過度支付,以及采取更多措施規範“影子銀行”。

雖然特朗普的顧問團隊到現在連個雛形都沒有,但“大嘴”特朗普發表過的種種評論卻引發了不少觀察人士的批評。“看起來他是不會優先考慮金融改革的。”一名銀行家說,特朗普發表的關於金融領域的言論顯得又模糊又自相矛盾,從第一句話就可以聽出那些言論根本沒有政策支撐。

投資界大亨支持“大嘴”

當然也有人不同意。紐約老牌金融企業Maroon Capital的莫芬(Ryan Morfin)是華爾街里少數捐款給特朗普團隊的銀行家之一。他說自己並不擔心特朗普目前沒有制定出嚴謹明確的政策:“奧巴馬也同樣毫無經驗。而特朗普比他擁有更多有助於理解糟糕政策和規定的真實經歷和經驗。”

美國的金融界其實期望下一個入主白宮的人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在金融政策上。現任總統奧巴馬就在任期中同嚴重的金融危機抗爭太久了。

“對銀行來說,最好的結果是任何一名候選人都可以帶動經濟最快速的增長。”在紐約工作的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卡西迪(Gerard Cassidy)說。

反對移民的立場一直是特朗普最強調的,這個鮮明立場也被銀行人士們視為經濟發展的一大風險。

但作為墨西哥裔美國人,莫芬卻相信特朗普會“讓經濟增長,創造出高質量的就業,並且幫助美國重新平衡貿易赤字”。另外,他認為特朗普是支持合法移民的,而把國家安全置於充滿漏洞的邊境之下的確是瘋狂的。

支持特朗普的對沖基金經理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提出,人們應該更全面地看待特朗普的理念:“我們可以只看每一條他說過的單一言論並且分析它,然後覺得它有多不合理,也可以聚焦他這些言論背後的真正意圖。他只是想讓這個國家再次往前走,他想要的是這樣的一個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億萬身價的投資家羅斯(Wilbur Ross)也是特朗普的支持者。當然,也有人認為不管是特朗普還是希拉里,他們在銀行政策的制定理念上都沒那麽可怕,但也都沒有那麽友好。

對於還沒有就金融改革做出明確表達的特朗普,美國非營利性金融業監督機構Better Markets的負責人凱萊赫(Dennis Kelleher)提出了兩個未知問題:“在金融領域他會怎麽表態,他未來打算怎麽做?另外,現實中他又將怎麽做?這兩個問題很可能是不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27

認定美國下屆總統只能是希拉里的華爾街現在不確定了

曾經認定下一屆美國總統不可能是別人、只可能是希拉里的華爾街,現在似乎動搖了。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剛結束,希拉里郵件門的內容就被“維基解密”曝光,導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黛比·舒爾茨辭職,引發全美轟動,希拉里的支持率急劇下滑。美國CNBC的最新調查顯示,僅有52%的人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將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在4月和6月的調查中,這一數字高達80%。

誰當選才對美國經濟好?

CNBC此次調查對象包括43名經濟學家、基金經理和分析師。雖不是正式意義上的科學公共民意調查,但其結果和其他民調互相呼應,表明眼下美國總統寶座的競爭正在變得更加膠著。

不過,即便希拉里的支持率有所下降,但受訪者仍然認為,特朗普的勝出率也不高,僅有26%的人認為特朗普會入主白宮。此外,對大選結果表示不確定的比例出現了大幅上升:7月時為5%,現在飆高到21%。

至於哪位候選人將利好股市和美國經濟,受訪者中出現了耐人尋味的分歧。

44%的人仍然認為特朗普的政策對美國經濟來說是最好的,這一數字和上月相比沒有變化。不過,有38%的人認為希拉里的政策利好股市,這已是連續第二次調查顯示出這樣的結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利好股市方面的支持率提升了6個百分點,主要是原先那些表示“不清楚”的人轉而支持了他。

至於哪個黨派當選會利好美國經濟這個問題,美國民眾似乎變得更加確定了:43%的人認為最好的結果是共和黨勝出,6月時這一數字為35%;認為民主黨勝出結果會更好的人略有增加,從23%上升到了26%;表示“不確定”或是“無所謂”的人則從43%下降到了31%。

她被視為華爾街的一分子

希拉里是華爾街的“最愛”,她和華爾街的淵源頗深,她丈夫、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執政時期就曾力主放松對華爾街管制。

華爾街大佬們是希拉里政治捐款的最大來源。2015年年底,相關機構對希拉里競選委員會所收到的3700萬美元捐款——約為總額的62%——進行分析後發現,有320萬美元來自於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和金融公司。

希拉里一家還從華爾街那里賺了個盆滿缽滿。克林頓基金會網站上列出了比爾、希拉里和切爾西三人在何處演講、收取的報酬如何等信息。信息顯示,希拉里在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卡萊爾投資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做過演講,每次收取的報酬從25萬美元到50萬美元不等。也就是說,只要做4場演講,希拉里就可以輕輕松松將100多萬美元收入囊中。

桑德斯曾公開諷刺希拉里稱,他從來沒有從華爾街、醫藥行業或其他強大的財閥團體接受數百萬美元的政治獻金,也從來不會為了幾十萬美元的酬勞在華爾街演講。

《金錢和權利:高盛如何統治世界》一書的作者威廉姆·可汗(William Cohan)表示,華爾街的大銀行將希拉里視為他們中的一分子:“大銀行家們都喜歡希拉里,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希望她當總統。金融行業中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認為希拉里是一個務實的、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如果華爾街和美國商界蓬勃興盛,那麽我們所有人都會受益。對他們來說,希拉里就是那個理解這一點的人。”

在美國,42%的雇員每小時報酬在15%以下,絕大多數選民都希望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在這些選民看來,民主黨和華爾街之間的密切關系顯得特別刺眼。美國政治分析人士稱,在討好主張金融改革的民主黨與部分選民以及維護同華爾街的關系間,希拉里要找到平衡、拿捏好分寸還是比較困難的。

目前美國大選的最新選情為:據CNN在本周一公布的最新民調,有44%的被調查者支持特朗普擔任下屆美國總統,39%的人支持希拉里。據CBS周一公布的民調,特朗普和希拉里在全國選民中的支持率持平,均為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22

【人物】布倫頓·桑德思:“華爾街交易王”愛上醫美

“1月初的一天,奧蘭多某酒店會議廳舞臺上出現了一個醫療椅,上面躺著一個男人。一位整形外科醫生在他的臉上紮了30下,把保妥適(Botox)註射進他的眉間、額頭等臉部各部位,還向他的臉頰註入了皮膚填充劑喬雅登。一位攝影師在旁邊記錄了整個過程,並投射到他身後的大屏幕上。看到這一幕,臺下坐著的1000多名艾爾建(Allergan)員工欣喜若狂。”這是去年1月福布斯記者記錄的一段文字。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了上述親自上陣接受自家公司整形服務的男士——艾爾建全球CEO布倫頓·桑德思(Brenton Saunders,下稱“桑德思”)。

上述描述中,桑德思用的整形產品正是艾爾建全球最暢銷的兩款產品。去年3月該公司被仿制藥公司阿特維斯以660億美元鯨吞,成為過去六年里規模最大的醫療行業收購交易。而合並後的公司,竟然保留的是“艾爾建”的名字,桑德思的職務也從阿特維斯CEO變成了艾爾建CEO。

今年44歲的桑德思在接受臉部整形後,魚尾紋、擡頭紋沒了,鼻子上方的皺紋也無影無蹤,盡管他在微整形前就長著一副娃娃臉。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整形不再只是女人的專利,男人同樣需要保持、改善容顏。”

布倫頓·桑德思(Brenton Saunders)

家具搬運工到CEO

在華爾街,桑德思被稱為無可爭議的“華爾街交易王”,擅長重量級並購,同時他也是全球制藥行業里最“炙手可熱”的高管,善於讓制藥公司起死回生。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長大的桑德思,父母是泌尿科醫生和社會工作者,成年後的他依靠自己當家具搬運工(導致他至今仍受背部傷病折磨)掙來的錢,在該州接受了高等教育,獲得法學博士和MBA學位。29歲時,桑德思成為了普華永道合夥人,致力於醫療領域的合規問題。

僅在五年前,桑德思還從來沒有做過CEO。但是現在,他已經有了執掌三家大型制藥公司的經歷,並出售了其中兩家,為公眾股東和私募股權公司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等投資者創造了250億美元財富。僅2014年,他就進行了多宗交易,總規模達到970億美元。

但如果桑德思沒有引起當時先靈葆雅CEO弗雷德·哈桑(下稱“哈桑”)的註意,那麽桑德思可能一輩子都只是個高級顧問。

2003年,哈桑認識桑德思的時候,先靈葆雅被控支付回扣、危險生產和非法營銷,很多人都認為這家公司已經無藥可救。哈桑需要引入一位外部人士幫他整頓局面。

哈桑從先靈葆雅首席財務官那里聽說了桑德思這個人後,雖然從書面資料來看,另兩位候選人更加合適,但桑德思的幹勁和專註給此前的哈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這個家夥將全力以赴。”哈桑說,“我認為,我們所有人在智商上都足夠聰明,但那些把工作當成享受的人,往往比那些只把工作當成工作的人幹得更好。所以當時我說,‘這個家夥會非常投入’。”

哈桑沒有看錯,把桑德思推薦給董事們,提議讓他擔任先靈葆雅的新任首席合規官後,桑德思在整頓公司不良風氣方面效果斐然。2007年,哈桑把整合荷蘭生物科技公司(以140億美元收購)的重任交給了桑德思,其在醫藥領域並購的能力開始被挖掘出來。

森林實驗室

2009年,先靈葆雅被以410億美元出售給默克公司。哈桑離開公司,成為華平投資集團合夥人。桑德思選擇了留下來,代表先靈葆雅一方負責與默克的整合工作。不久,在哈桑的牽線下,時年40歲的桑德思獲得了擔任博士倫CEO的工作邀請。早在2007年,在博士倫隱形眼鏡導致危險眼部感染的事件後,華平便以45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由哈桑出任該公司董事長。

擔任博士倫CEO,對桑德思來說,無疑是個艱難的任務。當時這家擁有160年歷史的公司已經30年沒有實現增長。桑德思在領導該公司的兩年時間里,更換了該公司三分之二的管理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推出了34種新產品,銷售額的年化增長率達到9%,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為17%,乃至後期博士倫的上市籌備工作都是由他掌舵的。

但就在上市之前,博士倫被Valeant制藥公司收購,桑德思從IPO路演現場返回與對方簽訂了協議。“我很傷心,我對博士倫傾註了大量心血。”但他也表示,這絕對是正確的決定。從被華平收購的那天起,該公司就一直待價而沽。在桑德思看來,這就是私募股權行業的模式。

並購狂人

博士倫的交易完成後,桑德思離開華平,加入了“企業掠奪者”卡爾·伊坎(下稱“伊坎”)的陣營。

2011年,伊坎收購了森林實驗室11%的股份,桑德思被任命為森林實驗室CEO。他幾乎立刻就把心思放在並購上,加入該公司三個月後,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上,與阿特維斯CEO保羅·比薩羅(下稱“比薩羅”)一同進餐時,桑德思開玩笑地說起了兩家公司合並的事情,並購設想就此生根發芽。

2014年2月18日,阿特維斯以280億美元收購森林實驗室,較該股先前收盤價溢價25%,這筆交易使伊坎掙到近20億美元。“他進入公司不到五個月就做成了這件事。”伊坎說,“真是太棒了。我覺得他幹得相當出色”。

從森林實驗室離開後,桑德思與伊坎提議通過向大型制藥公司收購一些面市已久的藥物來創建一家新公司。伊坎答應只要通過盡職調查,就向他提供20億美元資金。“很少有人值得我這麽做。”伊坎說。

通過一系列重磅交易,比薩羅把阿特維斯打造成了60億美元的仿制藥巨頭。認識到桑德思才能的他邀請其擔任合並後新公司的CEO,桑德思又拿到工作了。

上任後的他,幹的第一件大事依然是進行重量級的收購。

2014年7月11日,在正式成為阿特維斯CEO僅僅十天後,桑德思就向董事會提出申請,要與艾爾建CEO普約特展開收購談判。他扮演了救星的角色,將艾爾建從制藥公司Valeant和激進投資者威廉·阿克曼(William Ackman)聯手發起的惡意收購中拯救了出來。合並後的阿特維斯-艾爾建成為全球第十大制藥公司,第三大仿制藥公司,擁有3萬名員工。

艾爾建也是全球增長型制藥企業的代表,今年一季度,艾爾建營收增長48%至38億美元,品牌藥收入增長71%。2015年艾爾建處方藥銷售達到184.03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0%。

在收購艾爾建的前夕,桑德思承諾讓該公司的研發預算保持不變。即使是在銷售和其他營業支出方面,他也只打算削減18億美元開支,比例大約為20%。他很清楚,惹惱所有的新員工會產生反作用,代價很高。“我們實際上是想學習他們的文化,學習他們的工藝流程,當然也想向他們的人才學習。”

但桑德思就是桑德思。收購艾爾建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快速出售。去年7月,艾爾建將其全球仿制藥業務以405億美元賣給仿制藥巨頭梯瓦制藥。桑德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項交易已經基本完成,結果最快於本周公布。

今年初輝瑞宣布與艾爾建的1600億美元“世紀並購”案,雖然因為美國財政部出臺的新政而告吹,不過在桑德思看來,艾爾建本身就是一家很強的公司,公司未來可將更加專註於自身的增長。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我們可能不太會再尋求像和輝瑞這樣大手筆的具有變革意義的交易,但是會非常強調在創新型資產方面的投資和補充,通過一些收購來使得自己的產品更加多樣化,同時保持品牌藥在核心治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

“不想開發藥物”

合並後的阿特維斯-艾爾建成為了第一家完全不涉及藥物發明的大型制藥公司,這也是艾爾建邁向“增長型制藥企業”的關鍵一步。

艾爾建像禮來(Eli Lilly)和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等跨國巨頭那樣,在營銷和臨床試驗方面擁有龐大規模,但會避開大多數藥企的核心使命——發明藥物,轉而向大學和生物科技公司購買新藥技術。這也是為何桑德思被貼上了“不想開發藥物”的標簽。

但這恰恰是桑德思所堅持的“開放式科學”戰略,即對創新進行戰略性投資,來實現更高的靈活性,從而提升研發效率。他說:“我們為什麽要投資一些小的初創型公司和拆分出來的一些院校研究所,因為我們相信小公司的創新能力更強,通過大公司對它們的兼並,能夠盤活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

從艾爾建的研發產品線來看,該策略也頗有成效。目前艾爾建有70多個中後期的新研發項目,其中醫療美容25個、眼科19個、神經中樞11個,還包括泌尿、消化與抗感染等領域。2016年第一季度有2項FDA獲批和 4項FDA申請。

以全球最著名的A型肉毒毒素品牌保妥適為例,在美國,該藥物已經獲批11項適應證,用於治療的用途領域已經大於在醫美方面的使用,如用於治療慢性偏頭痛已經成為除皺以外最大的適應證。此外,新增品牌藥產品有皮下脂肪XAF5療法,以及用於治療老年癡呆癥等重要神經障礙疾病的毒蕈堿受體激動劑新亞型靶向產品組合等。

醫療美容和眼科一直是艾爾建在全球的優勢產品線,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艾爾建醫美、眼科在全球的增長分別是5%和8%。盡管全球的增勢稱不上迅猛,但是反觀業務集中在醫療美容和眼科領域的中國市場,艾爾建業績突飛猛進。去年艾爾建中國的業績增長超過了60%,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業務增長就已經超過50%。

毫無疑問,中國巨大市場潛力將成為艾爾建新的增長點,這也令桑德思開始考慮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布局中國市場

艾爾建在2009年進入中國,如今已經是中國醫美行業的領軍企業。近日桑德思擔任艾爾建CEO之後首次訪華。他想傳遞的信息是:中國市場增長很快,中國的業績增速令人興奮,雖然目前中國在艾爾建全球總銷售的占比仍然比較小,但將會成為全球艾爾建增長型制藥企業的增長引擎。他還看好中國的創新和研發。

桑德思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做了很多改善來支持創新,創新藥引入的程序已經比以前簡化很多。”他認為,在中國市場應對競爭的最好方式是加大創新投資,以確保走在治療前沿。如艾爾建業績增長的引擎藥物保妥適,仍然是被開發的重中之重,艾爾建已積極引入保妥適用於神經痙攣或慢性偏頭痛等更多適應證。

在眼科治療領域,除了目前的眼科產品,艾爾建還開拓新治療方法如治療青光眼微創手術的手術器械。其中,產品XEN也將期望未來在中國上市。此外,艾爾建旗下的另一款眼科藥物傲迪適/Ozurdex(地塞米松玻璃體內植入劑)已計劃明年在中國上市。其他眼科藥物AbiciparPegol(Anti-VEGF DARPin)、神經學科藥物如治療慢性偏頭痛藥Ubrogepant、抑郁癥藥物Rapastinel等也已經進入在中國上市的計劃表。

中國醫美市場近年的快速增長,是本土企業和外企爭相競逐的一個重要原因。相關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產值達5350億元,行業年發展速度平均有15%以上的增長。

就在本周,在線醫美平臺更美獲得了來自包括騰訊、蘇寧、複星等多家企業高達3.45億元人民幣的C輪投資。今年3月,醫美APP“新氧”獲得騰訊、優壹品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醫學美容時尚社區“美黛拉”獲得IDG資本、平安創新投、高榕資本1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今年4月,醫療美容O2O平臺悅美網獲得賽富基金、聯創策源1.1元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

發力醫美

近日,艾爾建發布的全球美容趨勢報告顯示,女性越來越註重自己的容顏,而且對醫療美容的接受度更高,她們還希望通過先進的技術控制自我容顏來變得更加自信,從而創造生命無限潛能。

這份報告是艾爾建針對全球範圍進行的調查,也是迄今為止醫美領域所進行的最大範圍、最全面的一份調查。艾爾建通過對包括中國、美國、法國、德國、韓國、泰國、巴西、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000名女性進行調查,來了解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女性對美的態度和需求。

報告顯示,尋求整形的女性中有42%是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這些女性希望改善松弛皮膚讓自己更具美感。有四分之三的女性是為自己改變容顏的,為了伴侶和朋友改變容顏的女性比例分別只有37%和15%。

值得註意的是,在對於美容是為了整體美還是遮蓋局部年齡痕跡的問題上,有63%的女性傾向於前者,而有50%的人選擇了後者。但是這一情形在中國略有不同,中國人整形的主要誘因就是對於局部特征不滿意。

整形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看上去更美更自信。艾爾建的報告還顯示了一個值得關註的趨勢:對於面部註射,女性的接受度相比過去有了明顯改觀。

全球65%的女性認為相比5年前,面部註射的社會接受程度更高了。接受度最高的是泰國,達到80%;其次是巴西和墨西哥,均為76%。而正在使用以及考慮使用面部註射的女性比例最高的是土耳其,達到96%,其次是泰國和巴西,分別是90%和72%。另外,57%的女性認為面部註射能夠使皮膚看起來自然,但是仍有21%的女性對註射表示懷疑,擔心會產生面部僵硬等癥狀。另外,有高達66%的女性有擔憂眼袋的困惑。

桑德思針對這份報告回答稱:“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對於整形的態度正在越來越開放。她們真正開始註重自己的形象和自信。”這位親身體驗面部整形的並購狂人,開始對醫美市場有了更大的野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25

滴滴優步合並後,華爾街“野蠻人”5.5億美元收購印尼摩托車叫車應用

8月4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包括KKR & Co.(KKR)和Warburg Pincus LLC在內的投資者周四達成協議,向印尼摩托車叫車應用PT Go-Jek投資逾5.5億美元。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參與這宗融資交易的其他投資者包括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 LLC和Capital Group Cos.旗下私募股權業務。這名知情人士未透露該公司估值情況。

在優步取得成功之後,全球範圍內的投資者都在大舉投資叫車應用。這些叫車軟件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提供補貼,吸引駕車者使用其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17

華爾街也沒有余糧:難敵電子交易,債券交易員“入冬”

約翰(化名)不到40歲已經是大型美資銀行的債券交易主管。畢業於常春藤名校的他十分謙虛,給出的說法是“之所以能升任主管,其實是因為利潤下降,銀行需要節省開支”。

“從金融危機開始,整個市場就對固定收益交易(fixed income flow trading)不怎麽有利。宏觀層面上,利率和收益都非常低。市場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在金融危機後大幅下降,固定收益交易人員大約減少了50%到60%。”塞爾比·詹寧斯(Selby Jennings)招聘公司負責銷售和交易的主管迪倫·潘尼(Dylan Pany)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約翰的前任已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非常資深,可以想見工資也非常高。去年,銀行預計利潤將達不到以往水平後,便推行了各種節約開支的舉措。約翰的前任也就是那個時候決定退休的。

作為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約翰被提拔到了交易主管的位置——雖然他自謙地認為他的優勢僅僅在於相對較低的工資。

銀行減員成潮流

美國銀行業巨頭近幾年來都在財報中向投資者發出警告,表示市場的低波動性及維持在狹窄區間的利率已經限制了交易活動。另一方面,美聯儲及全球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難於預期,也讓利率交易以及與利率相關的固定收益交易變得難上加難。

銀行利潤下降,通過裁員降低成本來提振股價是近幾年來的趨勢,固定收益類交易員因為收入高其部門景氣程度差,成了重災區。

2015年10月,瑞士信貸集團首席執行官譚天忠(Tidjane Thiam)表示,瑞信將在2018年底前節省35億瑞郎開支,並在全球範圍內裁員5000多人。德意誌銀行因2015年第三季度的虧損創歷史紀錄,宣布裁員1.5萬人。2015年第四季度,摩根士丹利宣布裁員約1200人,固定收益類交易員裁員比例可能高達25%。

高盛的慣例是每年裁減5%的人,以激勵員工上進,並且為低階員工提供上升通道,但是今年高盛裁減固定收益業務的員工幅度達到10%。

除了整個市場大環境外,潘尼說:“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規章制度,例如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讓這些交易不像以前那麽有利可圖。各大銀行也相應減員。當然,這種現象最近稍有改善。所以,固定收益交易方面的工作在最近一段時間略有增加。”

在金融危機前,交易員通過自營交易在好年月收益頗豐。然而,正是泛濫無度的自營交易在金融危機時拖垮了整個銀行業,迫使美國政府出手救市。

在金融危機後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案,明文禁止銀行進行自營交易以及高風險的衍生品交易,造成銀行交易部門的利潤下降。

同時,由於金融危機的打擊,整個市場的交易量也顯著低於危機前的水平,特別是衍生品交易市場受到的沖擊更大,造成交易員經紀業務的利潤也明顯下降。約翰在金融危機以前曾經是很大的信用違約掉期(CDS)產品的做市商。但現在他的主要業務也從這些高利潤的信用衍生產品,變為了普通債券交易。

“現在只有最簡單的、對客戶來說交易成本最低的產品才能生存下去。”約翰說。

自動交易替代人工

面臨降成本壓力,美資銀行不斷推出新的手段。潘尼對本報記者介紹說:“做市交易正在慢慢轉向量化交易和電子交易。”

在削減開支成為銀行業主流做法的今天,自動交易具有對銀行吸引力。

其實,電子交易在股票市場已經不是新鮮事物。股市的高頻交易不斷地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涉事機構甚至被美國國會傳喚,要求就高頻交易對股市突然崩盤的影響做出解釋。早在2009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便全面禁止了高頻交易大類中的“閃電指令交易”(Flash order)。

電子自動交易對銀行的好處是很明顯的。程序對市場的反應比人快,所以在掃描搜集一系列市場信息後,還能比人更快地做出交易。同時,程序嚴格遵守交易幾率的規則,不會因為情緒波動或一時疏忽而犯下錯誤。最重要的是,構建和維護交易程序的成本要比雇用交易員的成本低很多。

自動交易程序給出的價格都是動態的,以響應其他交易和市場條件。其實現的難易程度取決於市場信息收集的難易程度。通常而言,交易越是頻繁的產品,越先進行了自動化交易。目前,股票交易已經都自動化,外匯和政府債券也大多自動做市交易了。在這些領域,只剩下大單交易還需要人工電話確認交易。

公司債券,則成為電話交易,即交易員人工堅守的最後幾個“堡壘”之一。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債券的流動性不及股票和政府債券,其價格透明度遠低於後兩者,而且,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出售的債券,也可能因為期限、還款優先等級、內含期權或其他條款等的不同,包含不同程度的風險。因此就算是同一個公司發行的債券,價格也不見得能作為參考。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模型的不斷完善,現在各大銀行都已建立起了公司債券的計算機交易程序。不過,大多數銀行的公司債券交易平臺僅能做到由程序進行自動報價,如果客戶想進行交易,還是需要交易員人工確認交易價格。當交易員認為程序報價有錯時,有權拒絕客戶的交易要求。也就是說,還沒有做到完全脫離人工控制進行自動交易。

公司債“嘗鮮”電子交易

在所有銀行中,高盛在公司債券自動交易方面跨出了第一步。高盛8月在彭博終端上推出完全自動的公司債券交易系統。交易額低於100萬美元的投資級債券,就可以不需要人工確認價格,直接在系統上自動完成交易。

不過,針對投資級公司債券,機構客戶每筆交易最少也有2500萬美元,大多數情況下每手都是上億美元的交易額。100萬美元以下的交易屬於零星交易,主要是為了個人理財業務服務的,其總體利潤相對較低。

電子自動交易被“嘗鮮”的高盛限制在交易額100萬美元以下,而其他銀行仍然要求人工確認系統的自動報價,種種情況都說明,目前公司債券的自動交易還處在實驗摸索階段,距離做到像股票一樣自動高頻交易還需時日。

對於自動交易是否能成為公司債券交易的主流,潘尼聳了聳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電子自動交易的確有很大的用處,但是在固定收益這個行業,那些出錢的基金經理等人往往是這個行業有20年左右經驗的人,他們還不習慣電子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