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小會計師行謀逼宮

1 : GS(14)@2015-10-30 01:01:18

【本報訊】會計師醞釀逼宮!去年成立,獨立於香港會計師公會的「中小型會計師行大聯盟」(下稱中會聯)昨舉行記者會,表示對公會無法代表業界利益及訴求,年底前將舉行另一輪業界諮詢,冀推翻將草擬立法的《優化上市實體核數師監管制度建議》。



轟公會無法代表業界

《建議》要求上市公司核數師加強負責,包括提高罰款水平至最多1,000萬元、財匯局將替代會計師公會「執法」甚至決定「釘牌」。中會聯召集人鄭中正指出財庫局年中完成諮詢,將655份「屬一式多份」的反對意見書合成6份,而得出最後「絕大部份回應者支持改革」的意見。鄭不明白政府「輸打贏要、搬龍門」,短期將重用同一份諮詢文件,再向業界收集意見,冀可趕在財庫局向立法會提交修訂之前。鄭氏指出,倘落實《建議》諮詢結果,對中小型會計師行負擔極重,有可能令5成中小行裁減人手甚至倒閉。鄭中正本身是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強調中會聯只是要求監管環境公平,不排除參考醫生、律師等專業界別的示威方法,甚至動員100名會員簽署,召開特別會員大會,對公會理事會或管理層提不信任動議。另外,中會聯又極不滿香港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月初在個別報章表示準備修改《專業會計師條例》,包括刪減紀律聆訊以加快紀律處分程序。中會聯指此舉令紀律處分程序不公不義,事先亦沒有諮詢會員。會計師公會何超平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解釋,丁氏只是重申公會不時檢討行之42年的《會計師條例》可修訂之處,而所有修訂必需諮詢並得會員同意,不存在繞過會員的情況。他表示與中會聯成員不時會面,但事先不悉他們召開記者會表達不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29/193514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55

會計師﹕發展商仍可把收益入帳

1 : GS(14)@2016-05-25 05:16:48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525/paa01/laa3.txt


【明報專訊】發展商售樓,推出的按揭計劃比過往愈來愈進取,並且勞動旗下的財務公司,提供二按或備用二按服務,幫助買家上會。立信德豪審計服務董事林鴻恩表示,發展商既可因此達到完成售樓的目標,同時亦因為給予買方貸款,賺取利息。就算買方需要借助發展商的財務公司的二按服務,由於業權已經轉移至買方手上,買方若有支付按金的話,買賣交易已算完成,已經可以入帳,實現收益。

買方支付按金 發展商可收息

林鴻恩說,在會計制度上,他們要確定已經確立銷售產生利潤的話,便需要留意到,無論於法律上、責任上及風險上,均已經將貨品轉移到另一方手上,才能夠界定為實現銷售。就算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提供二按服務,很多時因為買方透過財務機構或銀行承做一按的比例高達五成至七成,並且已支付按金、印花稅及其他費用,理論上已經實現銷售,可以將售樓收益入帳。發展商的財務公司,則可以透過提供二按,開始向買方賺取利息。

內地全幢銷售才轉易業權 易生爭拗

以他所見,在內地流行的實現全幢銷售,並且要在買方全數付款或付款到某一比例,才將業權轉移,並且容易產生灰色地帶致爭拗的交易方式,在香港未見通行。若然出現限制物業轉名的交易,在會計上,需要對處置售樓收益入帳方面作出斟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40

港會計師可當全國合夥人

1 : GS(14)@2016-07-09 06:44:02

【本報訊】「會計界CEPA」條款擴充,香港會計師可衝出廣東省,擔任全國會計師行合夥人,業界指對年輕會計師最有利。



業界:助年輕會計師發展

香港會計師公會昨宣佈擴充CEPA條款,獲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CICPA)資格、在內地有固定居所、每年在內地居留超過六個月的香港會計師,可擔任內地全國會計師行合夥人(過往只限廣東省)。惟該會計師行51%以上控制權,需由內地居民持有。內地財政部亦承認已在香港取得審計工作經驗,等同於相等時間內地審計工作經驗。申請受理的話,香港會計師需受限於內地省級財政部法規、註冊會計師法、合夥企業法,以及適用於境外人士接觸機密的限制。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表示,是次CEPA擴充條款是加強香港會計師價值,公會將繼續留意內地對香港會計專業經營環境有影響的發展。信永中和管理合夥人盧華基認為新制有助年青會計師北上發展,突破香港「僧多粥少」的專業經營環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6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55

四大會計師行鬥搶生意 畢馬威成輸家

1 : GS(14)@2016-07-09 06:45:41

【本報訊】早前有消息指,四大會計師行(Big4)之一的畢馬威(KPMG)香港區40名員工被「勸退」,背後原因是中港經濟放緩,而令生意萎縮,還是會計界競爭激烈,令生意被搶的大行要透過削減人手來保住業績?經過統計,香港上市大型企業給予外聘核數師的支出,便能看出端倪。本報記者根據50家藍籌公司的財務報表數字,統計了藍籌公司支付給外聘核數師的費用(包括核數、諮詢、稅務服務費用等),2015年相關費用高達33.2億元,按年升16.8%,可見整體市道未見太差。而藍籌企業的外聘核數師生意,有49家由四大會計師行羅兵咸永道(PwC)、畢馬威、德勤(Deloitte)及安永(EY)瓜分,形成寡頭壟斷已非新聞。不過Big4之間,搶了一兩單大生意,收入表現可以差天共地。以不同Big4計,羅兵咸永道2015年成為26家藍籌公司的外聘核數師,佔藍籌股總數超過一半,2014年為23家;根據上市公司年報資料,香港藍籌合共支付予羅兵咸的費用達到23.2億元,按年大升86.3%(連同2014年來自和黃的收入,升幅為51.2%)。至於畢馬威方面,去年為11家藍籌公司的外聘核數師,2014年為10家;不過,畢馬威2015年相關收入僅4.3億元,按年大跌59%。兩家公司來自藍籌企業的收入表現差天共地,原因是2014年仍屬於畢馬威的3名大客滙控(005)、恒生(011)及中信股份(267),於2015年落入羅兵咸永道的手中。單計2015年,滙控給予外聘核數師羅兵咸永道的費用已達7.66億港元,而2014年滙控給予畢馬威的費用亦達5.92億元。至於2015年德勤來自藍籌公司的相關收入則微跌3.7%,至1.82億元;安永則升3.9%,至3.7億元,變化不大。事實上,作為外聘核數師,Big4向企業提供的服務並不限於核數,亦包括諮詢及稅務服務等等。以羅兵咸永道為例,截至2015年6月底,於香港一年收入中,審計(核數)服務佔91%、非審計服務只佔9%。不過,截至2015年3月底,畢馬威香港一年收入有53%來自審計服務、30%來自諮詢服務、17%來自稅務服務。本報分別就統計結果,向四大會計師行分別查詢。畢馬威、德勤、安永發言人皆不予評論,而羅兵咸永道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62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61

IPO項目減 拖累會計師行收入

1 : GS(14)@2016-07-09 06:45:42

【本報訊】除了為上市公司審核財務外,會計師行亦協助新股上市核數,又會為企業重組及諮詢。不過,近年經濟放緩,令IPO項目減少,會計師行收入亦大受影響。各大會計師行下調今年本港IPO集資額預測,由原來預期的2,500億至2,600億元,下調至約2,000億元,如果預測屬實,比較去年全年集資額2,600億元,今年IPO集資額將較去年大跌約30%。其實,IPO作為會計師行重要收入,本港今年上半年IPO集資額僅得435億元,按年大跌66%,會計師行收入難免會縮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62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64

「陳弘毅」選會計界

1 : GS(14)@2016-07-12 03:12:59

【本報訊】立法會會計界料出現泛民和建制派之爭。消息透露,會計界現任議員梁繼昌今屆很有可能受到中磊諮詢專項服務有限公司合夥人陳弘毅(Kenneth)挑戰,有傳陳弘毅經中聯辦協調出選狙擊泛民。本報昨向陳弘毅查詢是否出選,身在內地的他稱未能於昨日回覆。與港大法律系教授陳弘毅同名同姓的會計界陳弘毅,在一篇自我介紹文章提到在國內出生,在香港和澳洲接受教育,「背靠祖國在香港建立事業」。他指七十年代初隨父母來港做新移民,八十年代隨父母遠赴澳洲,1992年回流香港。陳現時是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的會員。陳弘毅曾是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據悉,陳弘毅5月底、6月初才有意披甲挑戰梁繼昌,消息指獲經中聯辦支持出戰,陳上月底於一個雲集會計師的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年度會議大派卡片「滿場飛」、介紹自己但鮮提及政治。積極考慮連任的梁繼昌指,無論對手為誰,也會盡力打好選戰:「無論邊個對手都好,我會盡200分嘅努力,打一場漂亮嘅仗,一分都唔會放鬆,我會當呢個對手係陳茂波咁打。」臨時選民登記冊顯示,會計界有25,970位選民,梁繼昌2012年面對3位對手,以7,701票、47%得票率,擊敗獲陳茂波支持的林智遠當選。林當時得6,538票,得票率為40%。■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11/196900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10

會計新例料增撥備 壓低資本率港銀行派息恐轉保守

1 : GS(14)@2016-07-14 08:04:42

■恒生對國際會計新例影響性,不作評論。 



【本報訊】08年金融海嘯後,因監管當局擔心銀行撥備不足而催生的國際會計準則9(IFRS9),將於2018年度起執行,新例要求銀行以前瞻預期損失(Expected Loss),取代目前按不良貸款往績計算的實際產生損失(Incurred Loss),作為提取撥備的基礎,此舉很可能令銀行撥備出現一次性上升,據悉金管局上月中已向銀行發出調查,要求銀行對新例影響作評估。分析指,新例會削弱銀行資本,甚至令其派息政策更保守。記者:劉美儀 陳洛嘉


消息指,金管局早前向銀行發出「量化影響調查」,收集資料及要求銀行評估和計算新例的影響,於8月初回覆。銀行界及分析員透露,銀行除了要逐宗貸款評估,過程繁複艱巨外,倘經濟前景開始轉差,可能引發集體減值準備(Collective Impairment Allowances)突然增多,令銀行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充足率(CET1)下降,甚至影響派息政策取態更保守;關鍵在於金管局會否容許銀行釋放已累積的監管儲備,作為抵銷集體減值準備一次過上升的負面影響。




金管局評估新例影響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該局正進行一項調查,以收集銀行就新例對業務影響的評估,以助當局制訂政策,包括以預期損失作為提列基礎,與監管儲備之間的關係。根據IAS39舊例,銀行以實際產生損失作為集體減值準備的釐訂基礎,故該局要求業界預留監管儲備,加強風險管理保障。有外資證券研究主管表示,大行如恒生(011)及中銀香港(2388),因歷史壞賬偏低,故集體減值準備對貸款組合比率一向偏低,去年度分別為0.2%及0.3%。中銀2003及2004年,即執行IAS39前,有關比率為1.75%及1.7%;但到2005年改例後急降至0.2%,若現在因IFRS9令該行比率回升至約1.7%水平,以去年度備考盈利計,普通股權一級資本充足率將降1個百分點。



恒生認同業界減值或升

對於新例會否令恒生派息政策趨保守,該行財務總監梁永樂以目前為業績緘默期為由,不作評論;他表示,相信各行都正對新例影響作評估,同意「理論上有可能」令業界集體減值準備上升,但幅度難一概而論。他指銀行一貫會因應監管條例變化及業務需要,對資本規劃作動態管理。法巴曾估計,今年底及明年度恒生CET1仍可回升至16.6%及約17%水平,故有空間在2018年初,再派另一次每股約3元的特別股息。東亞銀行(023)集團財務總監鄭則民指,正按新例作評估,現階段未能評估實質影響多大,每間銀行的幅度亦不一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4/196938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12

會計師公會:監管披露 立法最有效

1 : GS(14)@2016-07-15 04:43:05

【明報專訊】企業管治的重要性及社會關注度近年持續上升,有人士質疑在港上市國企的企業管治表現,例如中央隨意指派高管。香港會計師公會(下稱「公會」)稱,一間公司的企業管治表現,並非僅取決於管理層的任命,還有許多因素例如資料披露、內部監控政策等。對於本港目前的披露政策,公會相信監管機構會進行適時檢討。

上市規則足可監管國企

面對有質疑國企的企業管治表現,例如中央可隨意任命高管,公會獎項籌委會主席羅柏達表示,隨意任命高管的問題,其實在家族企業方面亦有,最重要的是相信《上市規則》已足夠應付。公會會長張穎嫻稱,衡量一間公司的企業管治表現,有許多考慮因素,例如資料披露、內部監控政策待,並非只靠單一原因。

談到港交所(0388)今年初起加強了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的披露監管至「不披露就解釋」,張穎嫻指最佳方法是立法,讓所有企業遵守,但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相信監管機構會適時調整。

另外,公會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今年新增3個獎項,分別是內部監控和風險管理、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的運作與職能,及網上企管資訊。張穎嫻表示,希望透過設立3個獨立獎項,可對企業起到鼓勵及認同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63&issue=20160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22

涉另起爐灶 被炒後返公司取機密 會計界陳弘毅捲官司三年

1 : GS(14)@2016-09-02 05:29:07

■陳弘毅昨在造勢大會上和支持者合照。江俊豪攝



【立會選戰】【本報訊】立法會選舉會計界功能組別今屆二人對決,由有建制背景的陳弘毅挑戰爭取連任的梁繼昌。一般人對陳弘毅所知不多,《蘋果》發現,他3年前曾遭其前僱主公司入稟控告,指他在受聘期間密謀另起爐灶奪走公司員工及客戶,又在被解僱後擅回公司取走一批機密文件,嚴重損害公司利益及違反合約。陳稱案件在庭外和解階段,但否認擅取文件。記者:林偉聰



本報取得2013年底、信永中和諮詢專項服務有限公司控告陳弘毅的入稟狀,指陳約於2010年10月加入信永擔任執業合夥人,後來出任Hempstone Group(HG)清盤項目的法定清盤人。但翌年5月,陳開始投訴合約薪酬條件不公平,並提出在信永名下成立獨立團隊,但此建議遭其他合夥人反對。信永後來更新陳的薪酬條件,陳口頭同意但拒簽名作實,反而密謀另起爐灶,邀請一批信永員工到泰國旅遊,最終這批員工全部加盟陳創辦的新公司中磊。入稟狀指,陳2011年中起在工作上不合作,包括拒絕交出他為HG清盤的工作時數紀錄,又延遲向HG發出單據逾一年,令信永截至2012年底應收的1,800萬元收入遲遲未能入賬,嚴重損害其財政及現金流。信永發現陳想另立門戶後,先於2012年10月底將他停職,11月底再解僱他,並要求他交還公司財物,包括正在處理的個案,但遭陳拒絕,並聲稱相關個案屬於他;陳更在離職後寄信給信永客戶,聲稱其新通訊地址就是中磊,圖將客戶帶到新公司。


指案件處和解階段


入稟狀又指,2012年12月,信永發現部份在陳房間的文件消失,翻查閉路電視後,發現已被解僱的陳竟使用未歸還的職員證進入信永,並拿走一批涉機密的文件及袋。陳雖然有交還屬於信永的手提電腦,但信永發現當中硬碟已換走,形容陳是非法取去硬碟及當中資料。入稟狀續指,陳與信永交惡後,多次利用其清盤人身份阻撓信永向HG收清盤費,例如在停職期間無理寬免客戶逾半費用;又在HG清盤費用的聆訊中反對信永提出的金額,最終令信永一直收不到應收的2,600萬元收入。執業會計師蒲錦文認為,若入稟狀指控屬實,陳的行為是不道德及不可接受,感覺上以私利為先,「佢好多行為似乎係令公司運作不暢順,但令到佢出嚟搞(公司)嗰陣可以攞到好多利益」。陳弘毅昨午透過助理回應表示,此案件已經在庭外和解階段,但拒評論指控是否屬實。記者昨晚在其造勢大會再次追問,他初稱案件在司法程序拒絕回應,後來就否認擅自取走文件,稱當時自己仍是董事,指入稟狀不盡不實;又聲稱事件只是股東糾紛,自己在2012年追討對方在先才被反告。會計界另一候選人梁繼昌接受查詢時指,不宜評論陳涉及的訴訟或專業操守問題,應由當事人解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2/197576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116

新股淡靜兼失藍籌客 會計師行待遇變差畢馬威增薪點最多削4%

1 : GS(14)@2016-09-30 08:06:38

【本報訊】投行生意難做,會計界亦「瀨嘢」,屬4大會計師行之一的畢馬威(KPMG)員工透露,昨日薪金檢討日過後,審計部有部份按年資計算的增薪點向下調,意味人工加幅有所削減,幅度最大為3.7%。分析認為,新股市場放慢,該行早前亦失去藍籌大客,生意減少、薪酬亦變薄。記者:周家誠 黃翹恩



有畢馬威員工指出,審計部按年資計算的正常表現(Normal)增薪點按年錄得減幅,當中第2年年資(A2)員工增薪點減500元(2.6%)至約1.85萬元、第3年年資(B1)增薪點亦減500元(2.1%)至2.35萬元;以考取會計師牌後計算的薪金,第4年年資(B2)增薪點減1,200元(3.7%)至3.13萬元,第5年年資(B3)則減1,000元(2.6%)至3.7萬元。


「想逼員工自己走」

不過須注意,增薪點向下調,僅意味年資及表現「跳Point」的員工,薪金加幅較以往更低,不代表薪金直接遭削減。事實上,畢馬威第1年年資(A1)員工增薪點更見上升,稍加500元(3.7%)至1.4萬元。畢馬威員工指,該行人工本身已較另外3間大行(羅兵咸、德勤、安永)為低,現時增薪點下降令士氣低落,「大家都唔敢向公司反映,公司又冇同我哋講原因,上層又冇安撫,即係想逼員工自己走啫」。畢馬威發言人回覆本報時表示,該所昨日早上向全體員工發出加薪及年終獎金通知信件,大部份同事均獲得加薪,並獲發放合理獎金,並無任何同事需要減薪。羅兵咸及安永早前亦已檢討薪酬,據悉整體按年資計算的增薪點亦有上升。此外,德勤則於今日會公佈薪酬檢討後的水平,該行發言人表示,該行已經完成薪酬檢討,短期內將會通知員工。本報早前曾統計畢馬威已失落3名大客,包括滙控(005)、恒生(011)、中信股份(267),單計2015年,滙控給予外聘核數師羅兵咸永道費用已達7.66億港元,2014年滙控給予畢馬威費用亦達5.92億元。畢馬威早在今年6月底已傳出「勸退」近40名員工。


內企強制更替會計師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前會長吳德龍認為,環球經濟不景氣,新股上市集資額放慢,投行亦展開裁員行動,有會計師行待遇變差是意料中事,畢馬威早前失幾個大客,影響大。有會計師樓老闆指出,畢馬威原本以大市值公司客戶作招徠,但數年前不少內地企業強制更替會計師,一口氣失去建行(939)、中移動(941)等大客,最近再失去滙控的核數合約,以上三企核數師均由畢馬威換成羅兵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30/197862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