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路半年三大亂象現形 產官學各吹各的調 荒謬《個資法》 主管機關僅三人負責

2013-06-10  TWM
 
 

 

《個資法》施行逾半年,卻仍出現公家機關不知如何遵守的荒謬案例,這樣民間企業與一般個人又該如何遵行?而負責法令解釋的台灣主管單位竟然只有三名編制,相較於香港與澳門,實在少得太「瘋狂」。

撰文‧葉揚甲

從二○一二年十月一日正式施行後,《個人資料保護法》迄今上路已逾半年,然而,在這段時間中,為求符合《個資法》所衍生而出的荒謬怪誕,卻是時有所聞。

首先,在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南投縣各國中小學的榮譽榜單即出現好多的「○○」,得獎同學的姓名被隱匿,反而像是做錯事,這前所未見的景象甚至引起社會譁然,因而讓外界對新版《個資法》產生是否「脫離現實」的疑問。

亂象一:政府資訊遮掩過頭法務部很快地在此軒然大波後兩日做出解釋,「學校張貼榮譽榜揭示學生姓名,符合《個資法》第十六條、第二十條的利用規定,無需過度遮掩姓名」。

其實,若細看《個資法》第十六條,不難發現很多荒謬都不該發生才對。例如,符合「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為維護國家安全或增進公共利益」,或「為防止他人權益之重大危害」等情形之一時,公務機關就可為特定目的外之利用。

不過,即使法條寫得如此明白,且經過法務部再次詮釋,政府各單位仍然會拿《個資法》當護身符,迴避外界公開資訊的要求。甚至,今年五月二十四日,花蓮縣政府所印製的防災地圖皆未公布村里長全名,聯絡電話亦有所保留的荒誕情事,議員就質疑這要人民如何使用防災地圖?

姑且不論防災地圖「重新製作」須耗費的公帑,因為這現象的病灶顯然是連公務機關都搞不清楚的《個資法》。

《個資法》上路,公務機關好像如臨大敵,但民間企業的反應則相對冷淡許多。中華數位科技公司的專案顧問吳毅勛表示,法令上路已逾半年,絕大多數企業仍尚未按照經濟部公告的個資盤點表進行清查。企業之所以「怠惰」,「可能是主管機關沒有進行實際查核所導致,而且在沒有一個夠經典的判罰案例出現前,《個資法》很難被企業重視。」《個資法》的熱度確實有減弱跡象,不過KPMG台灣所資訊科技諮詢服務組副總經理謝昀澤卻認為,企業還是得謹慎面對,畢竟《個資法》的罰則相當重,若有違反,將可能分別承擔行政、民事或刑事責任,刑法最高甚至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罰則雖重,但細究法律執行可行性時,一位不願具名的國立大學教授就點出問題,「台灣《個資法》乍看很先進,但因為施行細節不完整,要具體落實,恐怕遙遙無期。」根據《個資法》第二十七條,「非公務機關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或業務終止後個人資料處理方法之標準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例如,醫療院所的主管機關是衛生署,個資業務要遵守哪些標準就該由衛生署訂定。

換言之,除非所屬行業的主管機關已經明訂細則,「否則,只有母法的《個資法》,不可能罰任何人。」教授舉例,像違反「交通規則」要罰一千八百元,那何謂交通規則呢?如果沒有「闖紅燈」這種具體內容,執法單位根本無從開罰。

亂象二:就醫資料仍遭濫用現在的《個資法》就好像沒有提出「闖紅燈」的交通規則一樣,不明就裡的人搞不清楚什麼情況是違法;知道情況的業者卻又可以置若罔聞,仍然把個人資料做不當使用。

例如,現在醫院大多還是直接將病歷做「其他」用途,吳毅勛解釋,過往看病時留下的就醫紀錄,或個人疾病史,「通常你不會知道這些資料,會被拿去做哪些研究。」更有甚者,這些敏感個資還會於生技業間互通有無,這部分就是《個資法》下的「未爆彈」。

另外,一般個人在社群網站這麼普遍的環境下,例如:人肉搜索,或者用手機錄一段路人的影像PO上網,這樣算不算違反《個資法》呢?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科長李世德引用《個資法》第五十一條,「自然人為單純個人或家庭活動之目的,而蒐集、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不適用本法規定。」所以,自然人是否違法,須回歸個案的動機與犯行,「這裡要提醒的是,不適用《個資法》,不代表就不會觸犯其他法條!」不過相較之下,企業端的衝擊還是遠超過一般民眾。

吳毅勛認為,《個資法》對企業的最大衝擊在於「行銷業務」。過往行銷業務取得個資的方式,不外乎舉辦活動實際蒐集或透過企業交換,甚至直接購買名單,「如今卻得按正式管道蒐集個資,成本勢必暴增,這是企業不得不正視的難題」。

看來要避免可預見的紛擾,主管機關的積極與否攸關重大。對此,李世德表示,若對個資處理有疑義,目前仍是由法律事務司統一解釋,「只是,現在正式的公務人員編制,就只有兩位科員連同我,三個人。」如此「少」的人數,讓人不禁好奇是否為常態?

亂象三:竟未設專責單位

根據資料,人口比台灣少很多的香港、澳門兩地,皆早已設置個資專責機關,人數則遠多過台灣的「法令解釋機關」。考慮到只有三個人「充當」專責單位的台灣,「這在《個資法》上路後,該如何運作?」李世德用「瘋狂」兩個字形容一二年十月、十一月《個資法》剛上路的情況,「不僅一般民眾會申訴,甚至還得擔負起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諮詢的責任。」「最密集時,單一個月曾收到上百件紙本陳情,幾乎等於過去一年的總量,這還不包括電話詢問。﹂不過,李世德認為,先別鑽研人力貧乏的問題,因為「台灣連基本的個資專責單位都沒有」,政府應優先考慮設置專門承辦個資的機關。

無論如何,《個資法》已經上路,政府就該提升重視的程度,否則連公家機關都執行得「雜亂無章」,乃至於浪費公帑,又該如何寄望獲得舉國上下的一致推行?

台灣《個資法》管不動

──港、澳、台三地個資專責單位比較

項目 香港 澳門 台灣

總人口 707萬 55.5萬 2331萬

專責機關 個人資料私隱

專員公署 個人資料保護

辦公室 法務部法律

事務司*

成立時間 1996年 2007年 尚未設立機關人數 79人 32人(預備增至60人) 3人

2013年

預算 2011~2012年

4860萬港幣

(約1.8億元新台幣) 3000萬澳門幣(約1.1億新台幣) N/A 註1:*為法令解釋單位、非專責機關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主計處註2:港幣兌新台幣1:3.85、澳門幣兌新台幣1:3.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21

公募“人才荒”加劇 農銀中小盤基金經理從業僅三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2322.html

公募“人才荒”加劇 農銀中小盤基金經理從業僅三年

第一財經日報 謝丹敏 2015-03-06 06:00:00

3年證券從業年限表明這位基金經理是坐著“飛機”在工作。正常而言,要成為一名基金經理之前,得經歷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幾個階段,其間花費時間一般在5年以上。

基金經理離職與“奔私”已不是新鮮事,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隨著大量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離去,當前基金行業中一批年輕的基金經理正跑步進場,其中的一些人經歷了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與基金經理之間的快速變身,行業甚至出現了三年從業資歷的基金經理。

農銀匯理基金公司近日發布公告稱,自2015年3月3日起,增聘顏偉鵬為基金經理,與付娟共同管理農銀匯理中小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農銀中小盤基金”)。公告對這位新任基金經理的資料披露甚少,僅顯示顏偉鵬碩士研究生學歷,僅有3年證券從業年限,歷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研究員、農銀匯理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助理。

3年證券從業年限表明這位基金經理是坐著“飛機”在工作。正常而言,要成為一名基金經理之前,得經歷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幾個階段,其間花費時間一般在5年以上。

從業三年的基金經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拿到的一份農銀匯理內部資料顯示,顏偉鵬在任職基金經理助理之余,主要研究計算機相關行業。此外,顏偉鵬的“前東家”交銀施羅德基金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我們是1個月更新一次通訊錄,翻了好幾個通訊錄都沒找到顏偉鵬,內部郵件、PPT也找了,也沒找到。他應該在(我們)交銀沒幹多久。”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交銀內部人士打聽該公司投研內部KPI考核體系試圖了解優秀的研究員有無可能破格提拔時,該人士表示,“分屬不同部門,並不熟悉投研部門的情況。”記者聯系顏偉鵬本人得到的反饋是,一切以公告與公司市場部的信息為準。

如果拋開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在大量基金經理離職的當下,上述公告似乎僅是一則平常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2014年以來國內近百家基金公司累計發布了約1200份的基金經理崗位變更公告。

據晨星統計,截至目前,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4.44萬億,旗下基金2039只,在任的基金經理僅有1082人。這說明,過去的14個月時間里,若不考慮其間部分公司頻繁變更基金經理,平均下來兩只基金中至少有一只過去一年做了基金經理崗位的調整。

公募人才流失加劇

中國資本市場上不乏10年以上股齡的資深人士,3年證券從業經驗者亦能成為基金經理,農銀匯理此舉是大膽創新、求賢不問“資歷”;還是經歷了大量基金經理離職後,缺兵少將的權宜之舉?農銀匯理基金公司過去幾年在投研團隊靈魂人物、投資總監曹劍飛的帶領下一度創出輝煌。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農銀匯理旗下權益類基金2013年凈值增長率達33.06%,近三年、近兩年絕對收益排名列行業第一位。農銀消費主題2013年收益漲幅近60%,在326只可比主動股票開放型基金中排名第八,同期農銀中小盤、農銀行業成長也實現了43.74%、41.63%的收益漲幅,均獲評海通證券五星基金評級。

然而,2014年4月曹劍飛離職,卸下了農銀匯理行業成長基金經理、農銀低估值高增長基金經理、農銀匯理基金投資總監等多個頭銜,不久之後加盟中歐基金,帶隊該公司旗下一個事業部。在曹劍飛離職前後,農銀匯理基金遭遇了頻繁的人事調整。2014年2月,張惟離任農銀匯理策略精選基金經理和農銀匯理中證500基金經理職務;3月,魏偉離任農銀匯理行業輪動基金經理一職;4月在農銀匯理任職超過5年的老將付柏瑞離任農銀匯理平衡雙利基金經理一職;10月李洪雨離任農銀匯理策略價值基金經理、農銀大盤藍籌基金經理職務。

在多位基金經理離去後,接手的幾位基金經理中,趙謙、郭世凱均是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當時農銀匯理基金經歷了業績大滑坡,被外界質疑農銀匯理投研團隊面臨“青黃不接”,資歷老的、經驗豐富的走了,剛剛上來的基金經理相對經驗不足。

但在2014年農銀匯理基金最為外界詬病的莫非旗下農銀大盤藍籌基金的業績長時間在同類基金中墊底。為此,農銀匯理當年作出了人事調整,讓時任農銀大盤藍籌的基金經理李洪雨離開投資崗位,轉任該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除了基金經理頻繁變動外,該公司高管也出現了變動。在2014年3月,農銀匯理原總經理許紅波離職,由副總經理施衛代任,直到當年8月陳獻明上任總經理。

在經歷了一輪洗牌後,農銀匯理由業績相對出色的研究部總經理付娟暫時主持投研部工作。與顏偉鵬相比,付娟無疑經驗老到。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3年3月5日至今,農銀中小盤基金在付娟的管理下,取得了85.56%的總回報,在同類337只基金中排名48位,大幅超越業績比較基準37.22個百分點。

“一個成熟、穩定的投研團隊和公司治理結構需要一段時間。”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希望經歷了較大變動的農銀匯理能承受住考驗,做好投資者安撫工作。對於一家基金公司而言,來自投資者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然而,等待中國公募基金業的或許也如同農銀匯理基金般,在大量基金經理離職後,年輕一代經歷職業生涯考驗後,或將撐起新時代的整片天空。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