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經濟學人》:亞馬遜20年立於不敗之地的秘密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465-1-1.html1994年夏天,傑夫•貝索斯辭去了在華爾街的工作,與妻子麥肯齊•貝索斯一起飛往德克薩斯州的沃思堡,並在那裡租用了一輛轎車。在麥肯齊駕車開往太平洋西北岸的途中,傑夫在車上萌生了創立一家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售貨目錄零售公司。隨後,一個位於西雅圖郊區的車庫成為了亞馬遜的首個辦公場所。而在此一年以後,亞馬遜就售出了該公司歷史上的第一本書。
此後,全世界都見證了一家圖書銷售網站的崛起,並認為亞馬遜終究還是一家在線書店。然而,貝索斯的雄心卻遠不僅於此。圖書確實是進軍在線零售業的一個好渠道:一旦熟悉了在線購書的流程,人們還會購買更多的其他商品。亞馬遜將因此能夠抓取到關於消費者需求的更多數據信息。如果有人對所購買的商品發表了評論,此舉還會豐富其他購物者的購物體驗。貝索斯還發現了產業內的一個良性循環:低價格能夠提升銷量從而吸引客戶和商家,而高銷量反過來又促進了價格的下跌。只要公司將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這一良性循環就能夠為公司帶來增長。貝索斯一開始將公司的名稱註冊為「relentless.com」(意為「冷酷無情」網站)。雖然這個名字多少欠缺些感情,但卻很好地突顯了貝索斯當時的雄心壯志。
購物手機橫空出世亞馬遜在今年6月18日推出了該公司首款智能手機Fire Phone,此舉再次對貝索斯的雄心進行了完美地詮釋。除了擁有纖細的外觀設計,Fire Phone還在多個方面擁有突出的個性設計,3D屏幕就是其中之一。而物體識別功能Firefly更是可以識別具體的物體、二維碼、圖像、聲音、視頻等信息,然後還可以指導用戶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相關的識別產品。如果真如設計得一樣,Fire Phone完全有能力將手機變為購物的窗口。
亞馬遜總是能夠預知消費者閱讀和購物習慣的轉型趨勢,並及時做出反應。通過推出類似iPad的平板設備、電子書閱讀器和用於播放流媒體視頻的電視機頂盒等產品,亞馬遜開始與蘋果和谷歌展開直接競爭,而蘋果和谷歌也同樣向消費者提供硬件產品、數字內容和服務產品。亞馬遜希望其產品的功能和質量能夠成為主要賣點,從而讓該公司的硬件設備具有與在線商店相同的消費吸引力。然後,消費者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購買其他周邊產品。
根據零售媒體Internet Retailer公佈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在美國市場的在售商品種類多達23萬種,是沃爾瑪在售商品種類的約30倍。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也擁有增速迅猛的在線業務。去年,亞馬遜的全部年營收為745億美元。不過,如果將其他廠商通過亞馬遜第三方交易平台Marketplace銷售的產品計算在內的話,亞馬遜的年營收還將接近翻一番。儘管已經成為全美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但亞馬遜的年營收增速仍然高於電子商務市場17%的平均水平。而在歐洲和日本市場,亞馬遜也同樣是頂級在線零售商,並開始佈局中國市場。按照去年的年營收計算,亞馬遜是全球第九大零售商。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Retail的預計,截至2018年,亞馬遜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
除了在網絡零售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外,亞馬遜還開闢了另外兩大具有顛覆性的業務。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率先把人們的閱讀對象從紙質圖書轉移到了電子書,目前美國電子書市場的年營收規模在全美圖書市場的佔比已經超過10%,而亞馬遜也成為美國電子書市場的領導者。亞馬遜還在2006年推出了基於云計算技術的即用即付(pay-as-you-go)服務,而目前這款名為Amazon Web Services的云服務的年營收已達90億美元,並大大降低了公司成立和運營的技術成本。
亞馬遜還擁有令多數競爭對手羨慕不已的另一項優勢:非常具有耐心的股東。去年,亞馬遜實現淨利潤僅為2.74億美元,與其年營收和高達1540億美元的市值相比簡直是不值得一提。儘管在近期略有下挫,但亞馬遜的當前股價與去年每股收益的比率仍超過500倍,這一比率更是同期沃爾瑪的34倍。亞馬遜的核心零售業務盈利不多,淨利潤大多來自在亞馬遜第三方交易平台Marketplace上的獨立商家。
亞馬遜的成功也給自己樹敵頗多,其中就包括被其無情的低價策略擊垮的競爭對手,有些對手甚至直接被亞馬遜收購。亞馬遜曾因為壓榨倉庫員工以及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避稅行為而備受指責。法國文化部長更是將亞馬遜視為「實體書店消失」的罪魁。對於身為傳統出版商Hachette股東的美國著名喜劇演員史蒂芬•科拜爾來說,貝索斯簡直就是「貝索死神」。
全力打造Prime會員服務亞馬遜目前擁有約2500萬Prime服務會員,這些會員只需每年支付一定的年費(美國99美元,英國79英鎊)就可以享受全年購物免郵費活動以及更多的數字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商Channel Advisor的斯科特•維果認為,亞馬遜Prime會員的年消費支出約為非會員的四倍,並佔據亞馬遜平台上所有消費者支出的50%。
亞馬遜推出的很多活動都是旨在增強Prime服務的粘合度。今年4月,亞馬遜打包購買了美國有線電視公司HBO出品的電視劇集供Prime會員免費觀看,支付金額估計在2億美元到2.5億美元之間。今年6月12日,亞馬遜為Prime服務新增了100多萬首歌曲。亞馬遜還針對Prime會員自己開發節目內容,其中就包括數部兒童電視劇。如果擁有Kindle閱讀器或平板電腦,Prime會員還可以「借」書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這樣慢速讀者就再也無需為此付費了。
亞馬遜非常在乎消費者是否擁有Kindle閱讀器和平板電腦設備。亞馬遜Marketplace主管塞巴斯蒂安•古寧漢姆表示,從使用台式機購物向移動購物的轉型是「整個電子商務領域的第二股大潮流」。而亞馬遜的電子設備正在努力抓住這一發展趨勢。
從剛開始只能閱讀電子書的Kindle閱讀器到可以進行購物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再到如今的Fire Phone智能購物手機,亞馬遜在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諾言。與競爭對手蘋果和谷歌的設備相比,亞馬遜的硬件設備非但毫不遜色,而且還具有價格優勢。亞馬遜並不想從硬件設備銷售中盈利,而是想把硬件設備與該公司的其他服務進行完美整合,使硬件設備成為進入亞馬遜購物天堂的載體。亞馬遜為Fire Phone購買者提供Prime服務一年免費會員資格,目的是鼓勵消費者熟悉亞馬遜的流媒體服務和免費寄送服務。
除了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以外,亞馬遜在其他硬件設備市場的表現還很難讓人感到滿意。蘋果和谷歌的平板電腦銷量很輕易地就超過了Kindle Fire,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亞馬遜在線應用商店裡的軟件數量還遠不及這兩大競爭對手。不過,Fire Phone的推出表明亞馬遜並未放棄硬件設備市場。電子商務軟件公司Mercent的埃裡克•貝斯特表示:「對購物者的爭奪大戰將在手機端上演。」而亞馬遜認為在這一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至關重要。
亞馬遜的競爭對手正在不斷地將所有類型的屏幕變為展示其他商家商品的窗口。谷歌已經開始出售「本地目錄廣告」,旨在引導購物者去附近的商家購物,這種在線零售業務省去了倉儲中心和卡車運送的很多成本。谷歌甚至還為購物者提供類似亞馬遜網站上的圖片和價格,用以豐富自己的搜索結果。在谷歌發力在線零售業務以後,貝斯特已經注意到亞馬遜Marketplace營收增速的下滑趨勢。
成功源於始終堅持部分業內人士將谷歌視為亞馬遜的最大威脅,但也有人指出擁有電子商務業務的沃爾瑪才是亞馬遜的真正敵人,因為沃爾瑪的電子商務營收增速已經超過了亞馬遜。而中國的阿里巴巴也將通過IPO籌集到大筆資金。社交電子商務初創網站Wanelo也成為新一輪網絡電商的佼佼者。而移動購物平台Instacart甚至已經推出了商品「一小時送達」服務。
面對來自市場的種種挑戰,貝索斯一直堅持亞馬遜繼續以「用戶導向」的發展戰略。貝索斯在1997年亞馬遜上市時就曾經致信股東,提醒他們亞馬遜只能採取長遠發展戰略。不過,堅持長遠發展戰略需要投入大筆資金。亞馬遜之所以在公司成立早期能夠與零售商合作共贏就是因為該公司當時沒有建設和維護倉儲的資金壓力。而目前大量倉儲中心和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改變了亞馬遜的資金鏈關係。而現在龐大的實體倉儲能力則成為亞馬遜對商家的主要吸引力。富國證券分析師馬特•波莫指出,與傳統零售商相比,目前亞馬遜的資金支出依舊相對較少。然而,亞馬遜已經徹底告別了資金無壓力的時代。
波莫表示,在過去五年裡,亞馬遜的累計自由現金流達到100億美元,而同期的累計淨利潤卻僅為29億美元。對於一家市值高達154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這點淨利潤確實是微不足道。然而,投資者卻一直寄希望於亞馬遜的快速增長能夠提升淨利潤水平。證券研究機構Wolfe Research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與龐大的營收數字相比,亞馬遜的股價有些低的離譜。
在去年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貝索斯承認亞馬遜模式「總有一天會被顛覆」,但他希望這一幕不會在他有生之年上演。至少這一幕很難在近期出現,這倒不是因為亞馬遜總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而是因為貝索斯押注客戶、投資者耐心、科技和規模化的決定似乎已經收到了回報。而且,貝索斯一直選擇甘冒一切風險地始終堅持。
五指標挑「樂透股」 殖利率最高20%
|
|
股東會旺季,台股突然多了種新「樂透」玩法。 行禮如儀的股東會行進間,小股東突然來個提議,與台上董事長一搭一唱,做出加發現金股息決議,隔天股價立刻漲停響應。雖然沒有如大樂透般的上億元獎金,只要事前壓寶對股,賺個七%不成問題。在專家眼中,沒跟上第一波突襲走勢不用氣餒,第二波依然有除息行情可期待。 基本面優:殖利率暴衝,代表體質健全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各公司申報資料,統計到六月倒數第二週為止,已經有四十三家公司臨時加碼現金股息,創下歷年之最。包括陞泰、柏承、上緯、嘉泥、世鎧、威強電、樂陞等公司,加碼幅度更在一倍以上,尤其陞泰把股息由五元大幅加碼到二十元,加碼後股價連拉三根漲停板,並逐步墊高,原本不到八十元,現在已約在百元之譜。 過去每年鴻海股東會上,董事長郭台銘都要與小股東李金土唇槍舌戰,演出順應民意加發股息戲碼,今年為何上市櫃公司老闆們都忙著扮演郭董?「當然是因為立法院通過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啊!」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說。 在營業稅、所得稅兩稅合一制度下,公司獲利中已繳過的稅,股東領到股息後不必重複再繳,因此投資高可扣抵稅率股票,往往有所得稅減稅效果。由於政府財政困難,為了尋覓財源,今年上半年立法院將可扣抵稅率減半排入議程,許多公司原本觀望著不會那麼快通過,沒想到,五月中就獲得三讀立法,明年就開始適用。這時,每年領取最多股息的公司大股東受影響最大,不少公司為了搭上今年優惠稅率末班車,在股東會上臨時加碼發放股息。 這一加碼,馬上讓公司殖利率三級跳。以陞泰為例,股息加碼後達二十元,竟比股價在一千二百元的股後漢微科還要高,在一千五百多家上市櫃公司中,配息手筆僅次於股王大立光、「股探花」精華光。縱使以陞泰目前大漲後近百元的股價換算,殖利率仍高達二○%。其他包括匯僑、迅德、春源、威強電、勤美、順天等個股,都因增發股息把殖利率推高到八%以上。 有了突然暴增的殖利率,「幾乎是有加發的,股價隔天就會爆量大漲,」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說,這成了今年股東會特有的意外驚喜。他分析,公司有能力多配息,代表過去賺了錢、帳上累積了現金,體質上較健全,也成了投資人眼中的另類指標。 事實上,比起過去能帶給台股驚喜的,大多是活蹦亂跳的高成長股、轉機股,這波樂透股卻顯然由較保守低調的傳產老企業如嘉泥、和泰車、永記造漆領軍。 只是,既然稱之為樂透、驚喜,就代表加息與否,一般投資人沒那麼容易猜中,許多被預測有實力加碼的個股如大立光、裕日車,最後仍照原案通過,讓提早佈局的人摃龜。不過,來不及參與樂透、沒壓到寶的投資人也不用氣餒,第一波沒把握到,還有第二波賺錢機會可追:除息行情。 低調股多:大股東做多,除息日緊湊 據劉坤錫觀察,目前有許多公司快馬加鞭訂出除息基準日,日子明顯較往年提前,「而且,過去上市櫃股票除息很少這麼密集緊湊,」他說,此舉頗能嗅出大股東想趁著當前股市多頭氣氛良好,早一點拉出除息行情的意圖。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也注意到,近日的樂透股,大多只在股東會後一、兩天小彈一下,之後就回覆平穩,並沒有走出大波段補漲行情,可見只是投機搶短一族小試身手,進場的並不是熱愛配領現金的除息老手。所以說,雖然有些投資人擔心除權息行情提早發酵,但目前尚無跡象。 免早進場:宜選未超漲、線型持平者 「參與除息一定要選能填息個股,」儲祥生分析,個股股價在除息當天已扣除息值,若無法填息,就是左口袋換到右口袋的帳面遊戲而已。他建議,太早進場沒用,投資人可在除息前幾天,用五項指標來確認標的股是否值得投資:一,價位並未超漲;二,技術線型持平或在底部;三,近年來股價平穩;四,公司營運業績趨勢向上;五,殖利率在四、五%以上。 他解釋,超漲或技術線型在高檔的個股,極可能在除息前夕出現棄息的大跌走勢。股價波動太大的個股,並不適合用於殖利率概念選股,否則有可能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今年公司營運業績趨勢向上、殖利率高個股,往年最有機會填息,加上今年總體經濟景氣回升,基本面好的公司獲利應有機會再成長,讓投資人賺一波。 【延伸閱讀】 |
亞馬遜20年發展秘訣:甘冒一切風險地始終堅持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113819文化產業評論朱嘉:2013年,亞馬遜的全部年營收為745億美元,而淨利潤僅為2.74億美元。這樣一個公司在過去20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次大的發展定位轉變,第一次定位轉變: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書店」(1994年-1997年);第二次定位轉變:成為最大的綜合網絡零售商(1997年-2001年);第三次定位轉變:成為「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2001年-至今)。時至今日,其全力打造的Prime會員服務佔據了亞馬遜平台上所有消費者支出的50%。這也是貝索斯一直堅持的亞馬遜繼續以「用戶導向」的發展戰略的一種體現吧。
以下是文章內容摘要:
1994 年夏天,傑夫•貝索斯(JeffBezos)辭去了在華爾街的工作,與妻子麥肯齊•貝索斯(MacKenzie Bezos)一起飛往德克薩斯州的沃思堡(Fort Worth),並在那裡租用了一輛轎車。在麥肯齊駕車開往太平洋西北岸的途中,傑夫在車上萌生了創立一家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售貨目錄零售公司。隨後,一個位於西雅圖郊區的車庫成為了亞馬遜的首個辦公場所。而在此一年以後,亞馬遜就售出了該公司歷史上的第一本書。
此後全世界都見證了一家圖書銷售網站的崛起,並認為亞馬遜終究還是一家在線書店。然而,貝索斯的雄心卻遠不僅於此。圖書確實是進軍在線零售業的一個好渠道:一旦熟悉了在線購書的流程,人們還會購買更多的其他商品。亞馬遜將因此能夠抓取到關於消費者需求的更多數據信息。如果有人對所購買的商品發表了評論,此舉還會豐富其他購物者的購物體驗。
貝索斯還發現了產業內的一個良性循環:低價格能夠提升銷量從而吸引客戶和商家,而高銷量反過來又促進了價格的下跌。只要公司將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這一良性循環就能夠為公司帶來增長。貝索斯一開始將公司的名稱註冊為「relentless.com」(意為「冷酷無情」網站)。雖然這個名字多少欠缺些感情,但卻很好地突顯了貝索斯當時的雄心壯志。
購物手機橫空出世
亞馬遜在今年6月18日推出了該公司首款智能手機Fire Phone,此舉再次對貝索斯的雄心進行了完美地詮釋。除了擁有纖細的外觀設計,FirePhone還在多個方面擁有突出的個性設計,3D屏幕就是其中之一。而物體識別功能Firefly更是可以識別具體的物體、二維碼、圖像、聲音、視頻等信息,然後還可以指導用戶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相關的識別產品。如果真如設計得一樣,Fire Phone完全有能力將手機變為購物的窗口。
亞馬遜總是能夠預知消費者閱讀和購物習慣的轉型趨勢,並及時做出反應。通過推出類似iPad的平板設備、電子書閱讀器和用於播放流媒體視頻的電視機頂盒等產品,亞馬遜開始與蘋果和谷歌展開直接競爭,而蘋果和谷歌也同樣向消費者提供硬件產品、數字內容和服務產品。亞馬遜希望其產品的功能和質量能夠成為主要賣點,從而讓該公司的硬件設備具有與在線商店相同的消費吸引力。然後,消費者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購買其他周邊產品。
根據零售媒體 Internet Retailer公佈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在美國市場的在售商品種類多達23萬種,是沃爾瑪在售商品種類的約30倍。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也擁有增速迅猛的在線業務。去年,亞馬遜的全部年營收為745億美元。
不過,如果將其他廠商通過亞馬遜第三方交易平台Marketplace銷售的產品計算在內的話,亞馬遜的年營收還將接近翻一番。儘管已經成為全美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但亞馬遜的年營收增速仍然高於電子商務市場17%的平均水平。而在歐洲和日本市場,亞馬遜也同樣是頂級在線零售商,並開始佈局中國市場。按照去年的年營收計算,亞馬遜是全球第九大零售商。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Retail的預計,截至2018年,亞馬遜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
除了在網絡零售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外,亞馬遜還開闢了另外兩大具有顛覆性的業務。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率先把人們的閱讀對象從紙質圖書轉移到了電子書,目前美國電子書市場的年營收規模在全美圖書市場的佔比已經超過10%,而亞馬遜也成為美國電子書市場的領導者。亞馬遜還在2006年推出了基於云計算技術的即用即付(pay-as-you-go)服務,而目前這款名為Amazon Web Services的云服務的年營收已達90億美元,並大大降低了公司成立和運營的技術成本。
亞馬遜還擁有令多數競爭對手羨慕不已的另一項優勢:非常具有耐心的股東。去年,亞馬遜實現淨利潤僅為2.74億美元,與其年營收和高達1540億美元的市值相比簡直是不值得一提。儘管在近期略有下挫,但亞馬遜的當前股價與去年每股收益的比率仍超過500倍,這一比率更是同期沃爾瑪的34倍。亞馬遜的核心零售業務盈利不多,淨利潤大多來自在亞馬遜第三方交易平台Marketplace上的獨立商家。
亞馬遜的成功也給自己樹敵頗多,其中就包括被其無情的低價策略擊垮的競爭對手,有些對手甚至直接被亞馬遜收購。亞馬遜曾因為壓榨倉庫員工以及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避稅行為而備受指責。法國文化部長更是將亞馬遜視為「實體書店消失」的罪魁。對於身為傳統出版商Hachette股東的美國著名喜劇演員史蒂芬•科拜爾(Stephen Colbert)來說,貝索斯簡直就是「貝索死神」。
全力打造Prime會員服務
亞馬遜目前擁有約2500萬Prime服務會員,這些會員只需每年支付一定的年費(美國99美元,英國79英鎊)就可以享受全年購物免郵費活動以及更多的數字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商ChannelAdvisor的斯科特•維果(Scot Wingo)認為,亞馬遜Prime會員的年消費支出約為非會員的四倍,並佔據亞馬遜平台上所有消費者支出的50%。
亞馬遜推出的很多活動都是旨在增強Prime服務的粘合度。今年4月,亞馬遜打包購買了美國有線電視公司HBO出品的電視劇集供Prime會員免費觀看,支付金額估計在2億美元到2.5億美元之間。今年6月12日,亞馬遜為Prime服務新增了100多萬首歌曲。亞馬遜還針對Prime會員自己開發節目內容,其中就包括數部兒童電視劇。如果擁有Kindle閱讀器或平板電腦,Prime會員還可以「借」書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這樣慢速讀者就再也無需為此付費了。
亞馬遜非常在乎消費者是否擁有Kindle閱讀器和平板電腦設備。亞馬遜Marketplace主管塞巴斯蒂安•古寧漢姆(SebastianGunningham)表示,從使用台式機購物向移動購物的轉型是「整個電子商務領域的第二股大潮流」。而亞馬遜的電子設備正在努力抓住這一發展趨勢。
從剛開始只能閱讀電子書的Kindle閱讀器到可以進行購物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再到如今的Fire Phone智能購物手機,亞馬遜在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諾言。與競爭對手蘋果和谷歌的設備相比,亞馬遜的硬件設備非但毫不遜色,而且還具有價格優勢。亞馬遜並不想從硬件設備銷售中盈利,而是想把硬件設備與該公司的其他服務進行完美整合,使硬件設備成為進入亞馬遜購物天堂的載體。亞馬遜為Fire Phone購買者提供Prime服務一年免費會員資格,目的是鼓勵消費者熟悉亞馬遜的流媒體服務和免費寄送服務。
除了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以外,亞馬遜在其他硬件設備市場的表現還很難讓人感到滿意。蘋果和谷歌的平板電腦銷量很輕易地就超過了Kindle Fire,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亞馬遜在線應用商店裡的軟件數量還遠不及這兩大競爭對手。不過,Fire Phone的推出表明亞馬遜並未放棄硬件設備市場。電子商務軟件公司Mercent的埃裡克•貝斯特(Eric Best)表示:「對購物者的爭奪大戰將在手機端上演。」而亞馬遜認為在這一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至關重要。
亞馬遜的競爭對手正在不斷地將所有類型的屏幕變為展示其他商家商品的窗口。谷歌已經開始出售「本地目錄廣告」,旨在引導購物者去附近的商家購物,這種在線零售業務省去了倉儲中心和卡車運送的很多成本。谷歌甚至還為購物者提供類似亞馬遜網站上的圖片和價格,用以豐富自己的搜索結果。在谷歌發力在線零售業務以後,貝斯特已經注意到亞馬遜Marketplace營收增速的下滑趨勢。
成功源於始終堅持
部分業內人士將谷歌視為亞馬遜的最大威脅,但也有人指出擁有電子商務業務的沃爾瑪才是亞馬遜的真正敵人,因為沃爾瑪的電子商務營收增速已經超過了亞馬遜。而中國的阿里巴巴也將通過IPO籌集到大筆資金。社交電子商務初創網站Wanelo也成為新一輪網絡電商的佼佼者。而移動購物平台Instacart甚至已經推出了商品「一小時送達」服務。
面對來自市場的種種挑戰,貝索斯一直堅持亞馬遜繼續以「用戶導向」的發展戰略。貝索斯在1997年亞馬遜上市時就曾經致信股東,提醒他們亞馬遜只能採取長遠發展戰略。不過,堅持長遠發展戰略需要投入大筆資金。亞馬遜之所以在公司成立早期能夠與零售商合作共贏就是因為該公司當時沒有建設和維護倉儲的資金壓力。而目前大量倉儲中心和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改變了亞馬遜的資金鏈關係。而現在龐大的實體倉儲能力則成為亞馬遜對商家的主要吸引力。
富國證券(Wells Fargo Securities)分析師馬特•波莫(Matt Bomer)指出,與傳統零售商相比,目前亞馬遜的資金支出依舊相對較少。然而,亞馬遜已經徹底告別了資金無壓力的時代。
波莫表示,在過去五年裡,亞馬遜的累計自由現金流達到100億美元,而同期的累計淨利潤卻僅為29億美元。對於一家市值高達154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這點淨利潤確實是微不足道。然而,投資者卻一直寄希望於亞馬遜的快速增長能夠提升淨利潤水平。證券研究機構Wolfe Research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與龐大的營收數字相比,亞馬遜的股價有些低的離譜。
在去年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貝索斯承認亞馬遜模式「總有一天會被顛覆」,但他希望這一幕不會在他有生之年上演。至少這一幕很難在近期出現,這倒不是因為亞馬遜總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而是因為貝索斯押注客戶、投資者耐心、科技和規模化的決定似乎已經收到了回報。而且,貝索斯一直選擇甘冒一切風險地始終堅持。
何謂市場定價?山東自發債利率低於國債20基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56
(以上郭樹清在今年山東兩會期間討論的圖片來自齊魯網。)
本周山東自發自還的地方債竟以低於同期國債約20個基點的利率成功標售,引起業內質疑市場以外的“手”在主導地方債招標。而這一看來非市場化的利率出現在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領銜力推金融市場化的山東,也是讓人意外的一個原因。
本周四,山東省財政廳公告,當日招標的5、7、10年的地方政府債總額137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3.75%、3.88%、3.93%,較招標前日同期限國債利率分別低20、21、20個基點。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是第二家自發自還債券的地方政府。首家標售這類債券的廣東省與山東的信用評級均為最高級AAA,山東的經濟實力也並非遠勝廣東,本周的資金面比廣東發債時的6月下旬還更緊張,廣東自發債的中標利率卻基本與國債持平。
擔任承銷商的一家機構交易員向路透表示,此次山東地方的財政廳與主承銷商可能未溝通到位,部分機構從推動地方分行業務角度出發,出價過低,引發無序競爭,導致七家主承中至少有兩家未能中標。
北京一大型商業銀行的交易員道出了業內質疑者的心聲:
結果太意外了,這還叫市場化嗎?太絕決了。
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也認為,山東本次招標顯示出非市場化因素占主導,信用風險因素在定價中未體現。定價偏低可能部分源於,自發自還地方債由地方政府自行組團承銷,規模較少,非市場化因素如財政存款等,對銀行的需求影響更大。
也有廣東某銀行交易員向上證報表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一些機構通過買債表示對地方政府的支持,以換取財政存款,二是估計地方政府之間也會有一些“攀比”因素。預計後續其他省市的發行利率也有可能繼續低於國債。
不過,上海一家商業銀行的交易員認為,地方債屬於地方政府給地方銀行的政治任務,非市場因素占主導,對二級沒有參考意義。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山東新債並非市場化定價,對二級影響可能有限,難以確定後續自發自還的地方政府債會向山東看齊。地方政府無疑願意降低融資成本,但也要關註財政部對山東發債是否有相關表態。
自去年3月起,出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山東省省長的郭樹清頻頻出擊,從密集調研到山東“金改22條”文件落地,逐步加快山東金融改革步伐。郭樹清此前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也強調,要放松管制,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此次郭樹清主政的山東以少有的低利率融資,令市場意外,意外之中還有對地方政府無形的“手”左右市場的擔憂。
投資瘋狂:五年前違約國現在能輕松借到20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432
全球資本市場上半年出現最近20年不遇的集體上漲,現在問題已經不是哪些資產在漲,是還有什麽不像泡沫。上月,金融危機期間被迫債務違約的厄瓜多爾成功發債,募得20億美元,該國總統都驚嘆債權人是“真正的怪獸”。
今年5月,美國多元化媒體公司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 Inc.發行優先受償的高級票據,募得8.5億美元,比計劃募資規模高一倍多。而該公司的信用評級預示著幾乎違約無疑。
同在5月,中國物業開發商龍光地產成功發債3億美元。該公司目前虧損,現金流為負數,負債額幾乎是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兩倍。
6月,在過去四年接受兩輪國際救助的希臘,一家石油公司Hellenic Petroleum發債約合4.44億美元,熱情的貸款者投入認購資金合計超過13.7億美元。
美國克里夫蘭一家資產管理公司Key Private Bank的固定收益和股票研究主管Fred H. Senft Jr.說,
現在無疑讓人感覺,投資者變得過於狂熱。可當市場轉向時,會很快轉變,而且場面會變得很難看。
資產價格創新高的同時,資產回報更低。投資者競相追逐高風險產品,結果高風險也沒有以往那樣的高回報。華爾街見聞昨晚的文章總結:想收獲高回報,如今有錢也無處可投。
為什麽會這樣?《紐約時報》高級經濟記者Neil Irwin認為,根本的原因是兩種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起作用:一是全球投入儲蓄的資金超過了對企業的投資;二是全球央行六年來始終壓低利率,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增加流動性。
近來全球央行官員也說,擔心投資者太樂觀,未來市場動蕩的幾率越來越大。
上月美聯儲主席耶倫說,她關註那些一味追逐投資回報的行為。英國央行副行長Charlie Bean說,現在的環境讓人能回憶起本世紀金融危機以前,那是可怕的回憶。德國央行委員 Andreas Dombret上月也說:“我們看到了風險,但事實上市場平靜。”
但投資者沒怎麽擔心。美聯儲已經通過購買債券等資產的QE項目註入逾3萬億美元。歐洲央行上月還將存款利率降至負值,並將提供4000億歐元的緊急貸款——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
日本央行每月通過QE措施購買約7萬億日元的債券,約等於每月為購買債券投入690億美元。
央行的大寬松意味著,借款機構可以通過再融資和債務展期避免違約。這讓投資者更沒有擔心的理由。穆迪的指標顯示,今年5月,全球違約率降至2.3%。穆迪預計明年會升至2.4%,仍然遠低於4.7%的歷史平均水平。
委內瑞拉最大機場征收“呼吸稅” 每人2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58
大概許多人都對乘飛機時名目繁多的稅費頗有微詞,乘客稅,離境稅,燃油附加費……如今,委內瑞拉的邁克蒂亞機場開設了一個更加“奇葩”的稅種:呼吸稅。每名乘客都要為他們呼吸到的空氣繳稅20美元。
據委內瑞拉官方的說法,“呼吸稅”主要是為了覆蓋機場大樓空調系統的成本,該系統通過臭氧為乘客們提供空氣凈化服務。委內瑞拉水面和空中交通部表示,邁克蒂亞機場是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首個使用該系統的機場,該系統可以抑制細菌滋生,起到除臭和殺毒效果,從而“保護乘客的健康”。
不過,由於委內瑞拉國內的經濟危機,機票本來就已經非常昂貴,呼吸稅的開設無疑更加雪上加霜。機場的這一舉動受到該國網友一片冷嘲熱諷。
電臺節目主持人Daniel Martinez在twitter上表示:“誰能給我解釋一下邁克蒂亞的呼吸稅是怎麽回事嗎?廁所里常年沒水,空調總是出故障,機場里到處可以看到流浪狗,還談什麽‘臭氧’?”還有人在twitter上調侃:“我們大概很快還要開始繳納‘優質汽油稅’。”
一些委內瑞拉人在社交媒體上擔心,呼吸稅可能造成新的腐敗源頭。還有人認為這說明機場在財務上已經捉襟見肘。由於委內瑞拉國內局勢動蕩,許多航空公司已經縮減了飛往該國的航班。
20年前,柳傳志給楊元慶的一封「肉麻情書」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1/144288.html以下為1994年柳傳志給楊元慶的信:
元慶:
來香港後,雖然任務繁重,但對你的情況仍不放心。自我檢查後,覺得這幾年和你溝通少,談的都是些你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客觀原因是你和我都忙,主觀原因是沒有特別注意我們之間溝通的重要性。我想利用邊角或休息時間寫信給你,用筆談的方式會比較冷靜,但我也不想很正式,只是拿起筆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還是自然感情的隨意流露,未必就邏輯性、說理性很強,一次談不完,下次接著再談。
我喜歡有能力的年輕人。私營公司的老闆喜歡有能力的人才主要是為了一個原因——能給他賺錢,有這一條就夠了。而國營公司的老闆除了這一條以外,當然希望在感情上要有配合。誰也不願找個接班人,能把事做大,但和前任關係不好。開句玩笑,找對象如果對方光漂亮(相當於能力強)但不愛我,那又有什麼用?
聯想已經是一番不太小的事業了,按照預定的計劃將發展到更大。此刻不對領導核心精心加以培養,將來就一切都是空話。
那麼我心目中的年輕領導核心應該是什麼樣子呢?一要有德。這個德包括了幾部分內容:首先是要忠誠於聯想的事業,也就是說個人利益完全服從於聯想的利益。公開地講,主要就是這一條。不公開地講,還有一條就是能實心實意地對待前任的開拓者們——我認為這也應該屬於「德」的內容之一。在純粹的商品社會,企業的創業者們把事業做大以後,交下班去應該得到一份從物質到精神的回報。而在我們的社會中,由於機制的不同則不一定能保證這一點。這就使得老一輩的人把權力抓得牢牢的,寧可耽誤了事情也不願意交班。我的責任就是平和地讓老同志交班,但要保證他們的利益。另一方面,從對人的多方考核上造就一層骨幹層,再從中選擇經得住考驗的領導核心。
另外,屬於「才」和「德」邊緣範圍的內容是,年輕的領導者要憑他的無私,和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及對他的夥伴的大度、寬容,自己有卓越的領導能力,還能虛心地看到別人的長處,不斷反省自己的不足等等。優良品質使人心服。你知道我的「大雞」和「小雞」的理論,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鍛鍊成火雞那麼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他大。當你真像鴕鳥那麼大時,小雞才會心服。只有贏得這種「心服」,才具備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條件。當然在別的國有企業,都是上級領導欽定企業負責人,下面一般都是心不服的,所以領導班子很難團結。我如果不提前考慮這個問題,而像一般國有企業一樣到時候再定,也不是過不去,只不過在聯想進一步發展時,可能在班子問題上留下隱患。
我是希望向這個方向去培養你的。當你由CAD部調到微機事業部,並在當年就把微機事業部做得有顯著起色時,我的心中除了對事情本身成功的喜悅以外,更有一層對人才脫穎而出的喜悅。在你開始工作後不久,諸多的矛盾就產生了。我是堅決反對對人的求全責備的。如果把一切其他人得到的經驗硬給你加上去,會使得你很難做。我們努力統一思想,儘量保證環境對微機事業部的支持。事實證明了你的能力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上進精神。
當事情進展到這一步,我應該更多地支持你發展優勢,同時指出你的不足,注意如何能上更高的台階。而你在這時候,應該如何考慮呢?我覺得應該總結出自己真正的優點是什麼?自己的弱點是什麼?到底聯想的環境給了你哪些支持(這能使你更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成績)?主動向更高的台階邁進要注意什麼?
當我心中明確了將來作為領導核心的人應該具備的條件以後,我對你要做的事是:1)加強對你的全面瞭解。你自己也要抓住各個機會和我交流各種想法。不僅是工作上的,應該包括方方面面的。2)加強和你的溝通,使你更瞭解我的好處和毛病,性格中的弱點,「後腦勺」的一面,這才能產生真正的感情交流。3)互相幫助。但更多的是我用你接受的方式指導你改正缺點,向預定的目標前進。
以上的部分我是用了星期六的一個鐘頭和星期日的一個鐘頭寫的。馬上我又要外出了,我想信就寫到這裡。下面是我想從你那裡得到的信息:
1)你是不是真有這份心思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2)你自己反思一下,如果向這個目標前進,你到底還缺什麼?
柳傳志——寫於1994年
《好聲音》之父田明自述:「好聲音」背後的20億產業鏈佈局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0/144271.html未來只做有產業鏈價值的節目
今年夏天,大家都在討論《爸爸去哪兒》,那麼,燦星怎麼看這種節目對好聲音的衝擊你們會做戶外明星的真人秀嗎?田明:我們有一個思路就是實際上燦星只做有產業鏈的節目,我們對那些只有收視或者話題缺少產業的產業鏈支撐的節目是第二選擇,因為我們是個社會化的製作公司,所以選秀類的節目是我們的重點,因為整個文化創意產業和娛樂行業一定要新陳代謝的,一定需要新的人才新的作品。
但你新的人才從哪來呢?其實選秀是最快的最有效的最有影響力的一個路徑,在全世界範圍內這個路徑都已經被認為是成功的,尤其你比如說音樂產業,其實整個音樂產業華語音樂還很低迷,很多人唱片工業的那些老的從業人員他其實看到媒體還有一種反感和恐懼,實際上電視媒體能夠幫助你推陳出新的,用得好就是能夠提升你,但是可能網絡媒體就快速的消費了音樂,但是我們覺得我們是有這樣的能力來推動整個音樂產業的發展。
所以我們做了《好聲音》、《好歌曲》,強化音樂產業的產業鏈,我們正在跟格萊美談,要做格萊美中國,我們還做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我們首先想定義華語電視音樂節目的標準,進而進一步我們想定義華語音樂的標準,這樣你能夠融入產業,推動產業的發展。
其實當大家一哄而上去做這個歌曲類的或者是這種明星戶外真人秀的時候,我們短期內不會涉足,因為它沒有產業鏈,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我們下面的夢想強音,等就是好聲音的業務關聯兄弟公司,已經獲得了21億的市場估值,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面,所以就說明產業鏈的價值是巨大的。
您說到這個產業鏈能不能給我描繪一下,未來燦星會構建一個什麼樣的音樂產業?
田明:燦星做了《好聲音》之後,燦星把衍生的業務授權給夢想強音這家公司,夢想強音這家公司有四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做華語音樂人才的入口,這一點我們已經做到了,我們有《好聲音》、《好歌曲》,每年有音樂人、唱作人都進入,我們是中國每年有幾十個音樂人簽約到夢想強音,它是中國新鮮的華語音樂人才的入口。
第二個目標我們要成為華語音樂內容的門戶,這個我們做了一半,我們已經每年出十張唱片,今年要出三十張唱片,當大家走向低谷的時候,《好聲音》的唱片層出不窮。然後第三個目標我們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音樂平台,這是企圖心,平台就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現場的音樂,我們會做幾百場的演唱會和群演,我們會做音樂節,會做live house,這都是現場音樂的實現模式。
作為平台的話,平台它是華語流行音樂的平台它需要你一個是現場音樂,一個是數字音樂,現場音樂我們要做巡演、演唱會、音樂節還有live house,就是現場表演的這種live house,數字音樂,我們就是想跟大的數字音樂的平台來合作,推動音樂的發展和收費,成為音樂的一個最大的內容和渠道的整合。今年我們跟蝦米簽了一個最大的數字音樂版權的合約。
我是想說最近可能看到綜藝節目比較多,然後競爭比較激烈化,我們看到像您剛剛說的戶外真人秀還有這種演藝類的節目,包括這種歌曲類的,所以你覺得《好聲音》在第三季會不會遭遇一種非常激烈的這種綜藝節目對抗。
田明:沒有對抗,就是現在我們沒有對手,只有自己超越自己,因為從模式上形式上已經沒有音樂選秀了,去年19家,今年只有我們獨家進行,其他的音樂歌唱節目像《我是歌手》什麼的也不算選秀,就是我獨家經營,我就應該成為內容的門戶,人才的入口。
那那個牌照拿到的話對你們的意義是不是比較大?
田明:是,牌照對誰都有意義嘛,但關鍵靠內容。因為得看你的節目有什麼樣的追求和價值觀,你的團隊是什麼樣的信仰,我覺得從我開始,到總導演金磊,到我們整個導演團隊,我們其實真正由衷地想推動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也想通過音樂娛樂節目來表達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自強,這不是個口號,我們在把它融入到節目的每一個細節裡,因為你有這樣的追求你的整個節目你的整體品質就會高,要取法其上。
其實我看就是《好聲音》學員走出來以後,可能我們能看到他後續的動作並不是特別多,你們對學員未來的這種規劃是什麼樣的?
田明:我們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個是巡演,我現在每年有一百多場的巡迴演唱會,這是中國肯定是最大的;然後有《好聲音》的音樂節;我們還做了《好聲音》的電視劇、電影,這些都是嘗試,接下來我們要搞live house,可以駐場演出的。
這個live house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已經有的那種形式,有什麼不一樣?
田明:你看到劇場是一種表演形態,酒吧是一種表演形態,但一種形態就是太業餘,一種形態又過分拘謹,劇場的形態是沒有收入的,那酒吧的形態又特別的鬧騰。我們想尋求一種結合點,又有專業的音樂和內容,又能夠有很好的收益,我會在全國迅速推開。
大概你覺得這個live house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規模?
田明:我推肯定一百多家,現在跟大連萬達有合作,它一百多家大歌星ktv已經跟我結合了,我如果要做一百家live house,就是每個萬達廣場做一家,跟我合作的都是最大品牌,那麼全國迅速鋪開就是一百多家。
然後我有足夠多的人力資源,專業人才,演唱人才,我也有品牌,也有客戶,市場資源,那我只要跟這個線下一對接,就迅速推開了。這也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接下來我們如果做互聯網好聲音,做一個音樂分享網站,它也是能夠帶來巨大收益的。
佔據互聯網娛樂內容的入口
我看《好聲音》今年是跟騰訊視頻來做這種獨家的合作,在新媒體合作上未來還會有一些新的嘗試嗎?
田明:新媒體的合作是方向。我一直說燦星不能簡單的理解成為是一個電視內容公司,燦星一定是一個視頻娛樂內容的製作公司,我不只簡單的面向電視,我是面向全媒體的,我們從來就沒有把自己定位一個電視人,我們覺得互聯網應該是方向,但是互聯網的這個方向結合點在什麼時機上面,我們還在摸索。
我們現在是跟各大視頻網站都有很好的合作,而且我預期未來的這種合作我們的版權價值會日益提高,但是我們會在面向未來會找到一個可能最大的最適合的內容平台,未來我們可能要進入平台。我一直就在說只要有一天我們沒成為平台的擁有者,我們都不能高枕無憂。就是我的內容要尋找最好的渠道來對接,他們這個時機在什麼時機,找什麼樣的模式我們都在探討。
像你們這種比較稀缺的內容應該是他們在爭奪的一個對象。
田明:我覺得內容的這個基因也是不可複製的。我們在說互聯網的基因一定不可複製,我們尊重互聯網基因的同時,我們也自信內容基因也不是你任何你靠投資能解決的事。
對,而且內容基因不是像互聯網基因這麼容易看到效果的,互聯網基因可能大家說得比較多。那你覺得燦星有沒有互聯網思維呢?
田明:互聯網思維我們一直有,我最近在內部開會的時候,剛才講金磊,他們從節目角度講,是用使命做節目。我講的就是我們一定要站在互聯網娛樂內容的入口上,包括音頻和視頻,我是不是中國最大的,最有影響的,這很關鍵。在互聯網娛樂內容的入口上你要有這些人才,你要有這些內容,你有這些影響力,你做不做得到相對的最大影響和相對的壟斷,內容是最不能壟斷的,但我只要在這個市場裡邊我佔到足夠大的份額,我的份額是第一的,那就足夠。
實際上這其實也是一個思維方式。比方我們一直以來覺得互聯網思維它就是一種顛覆的思維方式,其實做節目一直以來也都是一種,我做好的節目一定是要差異化的,顛覆的,與眾不同的,這是一直以來做節目的一個出發點,這是從節目創意和製作角度來說互聯網思維,更多的是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戰略,我們一定是想擁抱互聯網的,是在互聯網裡邊尋找到和我們內容直接相關的這種合作的點和契機,這個可能對我們來說更重要。
您在第三季有目標嗎?
田明:第三季我們希望能夠超越前兩季,因為超越前兩季我覺得是必然的,因為競爭環境也客觀環境造成就我們獨家經營了,然後我們在這一季希望更多的在產業鏈上面,在音樂的商業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比如我們今年視頻獨家跟騰訊,音頻我們也找到一家獨家的戰略合作夥伴,音頻我們這樣賣出去之後其實也意味著我接下來的唱片,接下來的戰略合作我也會日益清晰。
這個倒挺有意思的,原來音頻都是感覺免費,不要錢似的,價值很低,但現在國內的這種音頻版權價值也起來了嗎?
田明:去年前年我們的音頻都是幾百萬,然後很少的收費,然後今年我們可能有幾千萬的收入,收入只是一方面,關鍵是看清了戰略,我會有跟怎麼樣合作夥伴深耕我的內容,然後我接下來的唱片接下來推的新作品我就有商業路徑了。
其實你們還有一個合作路徑就是跟影視這塊的這種拓展。
田明:對,我們未來一定要做電影電視劇。
去年《爸爸去哪兒》和大電影的這種合作,這種模式挺成功的。其實我特別想問,可能這個問題不太禮貌,你看《好聲音》的這個電影就不是特別成功?
田明:沒啥禮貌不禮貌,我剛才其實本來自己想講的,就是我們覺得我必須要做音樂電影的嘗試,音樂電影本身就小眾,然後在製作上面我們也比較沒有大製作,本身沒投入,但是這個從商業上我是成功了,我嘗試了音樂電影,推出了我的新人,讓我的人登上大螢幕,然後我還盈利,就是我們有植入廣告覆蓋我的成本,這是我的成功,但是在製作上在故事上確實有很多值得總結的,但我認為總體在我的戰略上面它是對的,接下來我們做的音樂電視劇有很高的品質,你也關注一下。
小米發佈會當天,魅族宣佈完成首輪超20億融資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2/144328.html上述人士透露,魅族新一輪融資意味著將有能力全面對抗小米,同時內部也正推行股權激勵計劃,從一家民營家族企業向社會公眾公司轉型。
業界一直認為魅族無法鎖定人才,導致其一直無法競爭過小米。魅族稱,此次融資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營銷和研發,其次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京滬深人才到魅族工作。
今年4月,黃章本人曾表態稱魅族本輪融資在30億以上,力圖爭奪低端市場。對於黃章說所的爭奪低端市場,據魅族內部人士介紹,魅族將要改變之前一年一款機型的策略,下半年將使用新的產品線,並推出4款4G手機,其中有已經確認的MX4,和MX4 Pro,後續兩款價位不明,但很可能有低端版本。
此外,魅族內部股權激勵計劃已經開始,工作五年以上以及定級為P5(含)以上員工都有份,目前第一批員工已經拿到了股權和行權方式,並簽訂了保密協議。
此次魅族發放的股權分為歷史貢獻股和未來貢獻股兩種,5年內每年可兌換20%,所有股份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持有股份同股同權,但不允許員工私下交易。
中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擬引資千億元 20家競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57
知情者向彭博透露,中國石化集團(中石化)尋求出售旗下油品銷售公司30%的股權,借此融資人民幣1000億元,約合160億美元。目前約20家企業競投這部分股權。這次售股將為中石化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銷售公司)最終上市鋪路。
約一周前《證券日報》報道也提到,中石化油品銷售業務的首輪競投有20多家民資參與,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
本月香港媒體稱,中石化已啟動首輪競投並指定4家投行,每家引薦最少5家企業參與競投,意味首輪參與者將超過20家。經過兩輪競投後,最終把新股東數目控制在15家左右。
另有投行消息稱,由於參與民資眾多,競投未必能按照原定時間表於9月份完成,但最遲亦會在今年內完成。完成售股後,中石化便會啟動分拆上市,爭取最快明年初在港掛牌。
早在今年2月,中石化董事會就通過了啟動銷售業務重組的相關議案,同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這是中央級企業打破壟斷、發展混合所有制的重大步驟。
4月初,彭博新聞社獲悉,中石化正與高盛協商出售其價值300億美元零售業務資產。如交易成功,將成為中國國企迄今最大的資產出售。
但此後中石化回應稱,向高盛出售股權屬於誤讀,和高盛的潛在合作只是財務顧問合作。但目前尚未確定最終的財務顧問公司,高盛和中金均在候選之列。
6月30日,中石化披露銷售公司潛在投資者的條件,稱主要包括但不限於投資者的報價及其擬投資規模、是否可與銷售公司優勢互補並成為業務合作夥伴、是境外還是境內註冊、現有業務或主要投資領域與銷售公司、中石化或旗下其他主要企業的主營業務無明顯利益沖突等。
從上述條件看,在業務上有互補性是優先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最後一項條件顯然是不歡迎與中石化存在直接同業競爭關系的投資者。
對於引入的投資者,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曾表示,投資主要有兩類:
一是戰略投資,即能為中石化帶來技術、管理、市場、新業務等,能讓公司增值;
二是財務投資。對於中石化而言,將優先引入戰略投資者,然後再是財務投資者。
據財新記者當時了解,中石化將以出售加油站資產的形式出讓銷售公司的股權,具體包括3萬余家加油站資產、連接加油站的城市成品油管道、倉儲設施以及包括2萬家加油站便利店在內的非油品業務。
據銷售公司已完成的相關審計和評估,截至2014年4月30日,其總資產為3417.58億元。若按照30%的出讓比例計算,最終出讓的資產有望達到1000億元以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