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好聲音》之父田明自述:「好聲音」背後的20億產業鏈佈局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0/144271.html
未來只做有產業鏈價值的節目

今年夏天,大家都在討論《爸爸去哪兒》,那麼,燦星怎麼看這種節目對好聲音的衝擊你們會做戶外明星的真人秀嗎?

田明:我們有一個思路就是實際上燦星只做有產業鏈的節目,我們對那些只有收視或者話題缺少產業的產業鏈支撐的節目是第二選擇,因為我們是個社會化的製作公司,所以選秀類的節目是我們的重點,因為整個文化創意產業和娛樂行業一定要新陳代謝的,一定需要新的人才新的作品。

但你新的人才從哪來呢?其實選秀是最快的最有效的最有影響力的一個路徑,在全世界範圍內這個路徑都已經被認為是成功的,尤其你比如說音樂產業,其實整個音樂產業華語音樂還很低迷,很多人唱片工業的那些老的從業人員他其實看到媒體還有一種反感和恐懼,實際上電視媒體能夠幫助你推陳出新的,用得好就是能夠提升你,但是可能網絡媒體就快速的消費了音樂,但是我們覺得我們是有這樣的能力來推動整個音樂產業的發展。

所以我們做了《好聲音》、《好歌曲》,強化音樂產業的產業鏈,我們正在跟格萊美談,要做格萊美中國,我們還做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我們首先想定義華語電視音樂節目的標準,進而進一步我們想定義華語音樂的標準,這樣你能夠融入產業,推動產業的發展。

其實當大家一哄而上去做這個歌曲類的或者是這種明星戶外真人秀的時候,我們短期內不會涉足,因為它沒有產業鏈,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我們下面的夢想強音,等就是好聲音的業務關聯兄弟公司,已經獲得了21億的市場估值,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面,所以就說明產業鏈的價值是巨大的。

您說到這個產業鏈能不能給我描繪一下,未來燦星會構建一個什麼樣的音樂產業?

田明:燦星做了《好聲音》之後,燦星把衍生的業務授權給夢想強音這家公司,夢想強音這家公司有四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做華語音樂人才的入口,這一點我們已經做到了,我們有《好聲音》、《好歌曲》,每年有音樂人、唱作人都進入,我們是中國每年有幾十個音樂人簽約到夢想強音,它是中國新鮮的華語音樂人才的入口。

第二個目標我們要成為華語音樂內容的門戶,這個我們做了一半,我們已經每年出十張唱片,今年要出三十張唱片,當大家走向低谷的時候,《好聲音》的唱片層出不窮。然後第三個目標我們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音樂平台,這是企圖心,平台就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現場的音樂,我們會做幾百場的演唱會和群演,我們會做音樂節,會做live house,這都是現場音樂的實現模式。

作為平台的話,平台它是華語流行音樂的平台它需要你一個是現場音樂,一個是數字音樂,現場音樂我們要做巡演、演唱會、音樂節還有live house,就是現場表演的這種live house,數字音樂,我們就是想跟大的數字音樂的平台來合作,推動音樂的發展和收費,成為音樂的一個最大的內容和渠道的整合。今年我們跟蝦米簽了一個最大的數字音樂版權的合約。

我是想說最近可能看到綜藝節目比較多,然後競爭比較激烈化,我們看到像您剛剛說的戶外真人秀還有這種演藝類的節目,包括這種歌曲類的,所以你覺得《好聲音》在第三季會不會遭遇一種非常激烈的這種綜藝節目對抗。

田明:沒有對抗,就是現在我們沒有對手,只有自己超越自己,因為從模式上形式上已經沒有音樂選秀了,去年19家,今年只有我們獨家進行,其他的音樂歌唱節目像《我是歌手》什麼的也不算選秀,就是我獨家經營,我就應該成為內容的門戶,人才的入口。

那那個牌照拿到的話對你們的意義是不是比較大?

田明:是,牌照對誰都有意義嘛,但關鍵靠內容。因為得看你的節目有什麼樣的追求和價值觀,你的團隊是什麼樣的信仰,我覺得從我開始,到總導演金磊,到我們整個導演團隊,我們其實真正由衷地想推動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也想通過音樂娛樂節目來表達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自強,這不是個口號,我們在把它融入到節目的每一個細節裡,因為你有這樣的追求你的整個節目你的整體品質就會高,要取法其上。

其實我看就是《好聲音》學員走出來以後,可能我們能看到他後續的動作並不是特別多,你們對學員未來的這種規劃是什麼樣的?

田明:我們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個是巡演,我現在每年有一百多場的巡迴演唱會,這是中國肯定是最大的;然後有《好聲音》的音樂節;我們還做了《好聲音》的電視劇、電影,這些都是嘗試,接下來我們要搞live house,可以駐場演出的。

這個live house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已經有的那種形式,有什麼不一樣?

田明:你看到劇場是一種表演形態,酒吧是一種表演形態,但一種形態就是太業餘,一種形態又過分拘謹,劇場的形態是沒有收入的,那酒吧的形態又特別的鬧騰。我們想尋求一種結合點,又有專業的音樂和內容,又能夠有很好的收益,我會在全國迅速推開。

大概你覺得這個live house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規模?

田明:我推肯定一百多家,現在跟大連萬達有合作,它一百多家大歌星ktv已經跟我結合了,我如果要做一百家live house,就是每個萬達廣場做一家,跟我合作的都是最大品牌,那麼全國迅速鋪開就是一百多家。

然後我有足夠多的人力資源,專業人才,演唱人才,我也有品牌,也有客戶,市場資源,那我只要跟這個線下一對接,就迅速推開了。這也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接下來我們如果做互聯網好聲音,做一個音樂分享網站,它也是能夠帶來巨大收益的。

佔據互聯網娛樂內容的入口

我看《好聲音》今年是跟騰訊視頻來做這種獨家的合作,在新媒體合作上未來還會有一些新的嘗試嗎?

田明:新媒體的合作是方向。我一直說燦星不能簡單的理解成為是一個電視內容公司,燦星一定是一個視頻娛樂內容的製作公司,我不只簡單的面向電視,我是面向全媒體的,我們從來就沒有把自己定位一個電視人,我們覺得互聯網應該是方向,但是互聯網的這個方向結合點在什麼時機上面,我們還在摸索。

我們現在是跟各大視頻網站都有很好的合作,而且我預期未來的這種合作我們的版權價值會日益提高,但是我們會在面向未來會找到一個可能最大的最適合的內容平台,未來我們可能要進入平台。我一直就在說只要有一天我們沒成為平台的擁有者,我們都不能高枕無憂。就是我的內容要尋找最好的渠道來對接,他們這個時機在什麼時機,找什麼樣的模式我們都在探討。

像你們這種比較稀缺的內容應該是他們在爭奪的一個對象。

田明:我覺得內容的這個基因也是不可複製的。我們在說互聯網的基因一定不可複製,我們尊重互聯網基因的同時,我們也自信內容基因也不是你任何你靠投資能解決的事。

對,而且內容基因不是像互聯網基因這麼容易看到效果的,互聯網基因可能大家說得比較多。那你覺得燦星有沒有互聯網思維呢?

田明:互聯網思維我們一直有,我最近在內部開會的時候,剛才講金磊,他們從節目角度講,是用使命做節目。我講的就是我們一定要站在互聯網娛樂內容的入口上,包括音頻和視頻,我是不是中國最大的,最有影響的,這很關鍵。在互聯網娛樂內容的入口上你要有這些人才,你要有這些內容,你有這些影響力,你做不做得到相對的最大影響和相對的壟斷,內容是最不能壟斷的,但我只要在這個市場裡邊我佔到足夠大的份額,我的份額是第一的,那就足夠。

實際上這其實也是一個思維方式。比方我們一直以來覺得互聯網思維它就是一種顛覆的思維方式,其實做節目一直以來也都是一種,我做好的節目一定是要差異化的,顛覆的,與眾不同的,這是一直以來做節目的一個出發點,這是從節目創意和製作角度來說互聯網思維,更多的是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戰略,我們一定是想擁抱互聯網的,是在互聯網裡邊尋找到和我們內容直接相關的這種合作的點和契機,這個可能對我們來說更重要。

您在第三季有目標嗎?

田明:第三季我們希望能夠超越前兩季,因為超越前兩季我覺得是必然的,因為競爭環境也客觀環境造成就我們獨家經營了,然後我們在這一季希望更多的在產業鏈上面,在音樂的商業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比如我們今年視頻獨家跟騰訊,音頻我們也找到一家獨家的戰略合作夥伴,音頻我們這樣賣出去之後其實也意味著我接下來的唱片,接下來的戰略合作我也會日益清晰。

這個倒挺有意思的,原來音頻都是感覺免費,不要錢似的,價值很低,但現在國內的這種音頻版權價值也起來了嗎?

田明:去年前年我們的音頻都是幾百萬,然後很少的收費,然後今年我們可能有幾千萬的收入,收入只是一方面,關鍵是看清了戰略,我會有跟怎麼樣合作夥伴深耕我的內容,然後我接下來的唱片接下來推的新作品我就有商業路徑了。

其實你們還有一個合作路徑就是跟影視這塊的這種拓展。

田明:對,我們未來一定要做電影電視劇。

去年《爸爸去哪兒》和大電影的這種合作,這種模式挺成功的。其實我特別想問,可能這個問題不太禮貌,你看《好聲音》的這個電影就不是特別成功?

田明:沒啥禮貌不禮貌,我剛才其實本來自己想講的,就是我們覺得我必須要做音樂電影的嘗試,音樂電影本身就小眾,然後在製作上面我們也比較沒有大製作,本身沒投入,但是這個從商業上我是成功了,我嘗試了音樂電影,推出了我的新人,讓我的人登上大螢幕,然後我還盈利,就是我們有植入廣告覆蓋我的成本,這是我的成功,但是在製作上在故事上確實有很多值得總結的,但我認為總體在我的戰略上面它是對的,接下來我們做的音樂電視劇有很高的品質,你也關注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