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週更新 (20 Jul - 27 Jul)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4/07/20-jul-27-jul.html
組合單位值: 102.48 
組合週回報: +6.64% (2014年回報: -2.78% / 7月回報: +8.06%)

現金水平: -9.8% (上週: -4.3%)

上週指數忽然突破,一是悶到爆,一是升到嘔;若然唔好彩放左一個星期假,輕舟已過萬重山,明日返黎已經是兩萬四。指數幾多點有時是沒有意義的,整個七月除了指數股勁之外,一線尾至二線的股票,很多都是點穴狀態。尤其是增長界別的,燃氣、科網 (除騰訊外)、環保等等都是無甚表現,至於澳門股目前投資者仍然不太鍾意,主要是貴賓廳收入見頂,增長動力減慢等原因。

因此這輪要追得到指數表現,選對股票是重要的關鍵。中資股繼續狂掃,現時資金要買,都很可能會掃這些大價股。連H股貴過A股兩成的平保也升到飛天,可想而知中資股動力有幾澎湃。上星期提過的中海外(688)、友邦(1299)這些已經升了很多,自己已經逐步止賺。目前策略是將套回的現金去部署部份藍籌股會有段追落後,自己主要建倉在本地地產,長實(1)新地(16)雙龍出海;其餘民生銀行(1988)、長城汽車(2333)這些則可以繼續搏會追回A股的差價。

開始用牛證槓桿操作後,便不會再嫌指數股悶,又不用擔心隨時到期,好過坐細價股唔知幾時又爆獲。話雖如此,太陽能界別自己是必然死坐,希望食到大浪。興能(750)逆市下挫,很可能仍是源自換股債的壓力,不用太擔心,反而應該搵位加注;信義光能(968)業績不錯但股價卻受壓,中線仍然看好;保利協鑫(3800)盈喜屬預期之內,不是太特別,繼續坐住先。其餘個股看法沒變,自己倉位也是沒加沒減。

升市莫估頂,但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短期勝利沖昏頭腦,以免重蹈三月大敗的覆轍。沒有很強的基本因素支持又升得過急的股票,自己是也不介意止賺,就算不是沽在最高位,也沒太大關係。如友邦(1299)、港交所(388)這幾隻,隨時準備走人。總之是不要過份自信,多一分清醒,便多一分冷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03

下半年最火 逾20企業搶發寶島債

2014-07-28   TCW  
 

 

這天,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接到一堆投資人抱怨的電話,「為什麼買不到?給我個理由??。很多投資人都來詢問,但是很快就賣光了,」櫃買中心副總經理黃品鈞說。

而這些投資人所搶買的標的,是燁輝子公司GD控股(Golden Developments Holdings Ltd.)在七月十六日,以人民幣發行的寶島債。此批債券創下兩個第一:首檔在國內與新加坡雙掛牌的寶島債,年利率達五%刷新寶島債最高紀錄。熱潮才剛開始!

國內一成人民幣將轉債市

誘人的利率,讓GD控股在掛牌當日,人民幣三億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元)額度一下子就被搶光。櫃買中心總經理李啟賢預估,國內的人民幣資金水位高達人民幣二千九百多億元,至少有一成的資金會流向債券市場,預估下半年至少還有人民幣八十億元到一百二十億元的寶島債需求。

據瞭解,中國農業銀行、統一中控(編按:統一轉投資的中國控股公司)等超過二十家的企業、銀行,下半年都將來台發行寶島債,加入搶錢風潮。

中國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於六月二十三日,同步在台灣、香港及新加坡銷售發行人民幣二十億元債券,光是台灣地區,認購額度超過八成。顯示出,台灣的法人為了幫滿手的人民幣找出路,對投資風險相對低的寶島債有高度興趣。

「燁輝中國廠準備要擴建,有資金需求,去年底開始就等著政策鬆綁要發(指寶島債)。」燁輝財務副總經理陳永賢說:「透過發債取得的資金成本便宜很多。」一語道破企業發行寶島債的目的。在國內,屬於義集團的燁輝,向來以精打細算又勇於嘗試新金融商品著稱,此次投身發寶島債,肯定又是嗅到機會。

台商募資新歡!成本比在中國借款低六成

過去,台商要募集人民幣資金,只能到香港發行點心債,但到香港發債的成本比新加坡還要高出約兩成。現在,國內的管道開放、費用又低,燁輝同步在台灣、新加坡兩地掛牌,除了可以多元化募資,還可以同時增加國際曝光度。

燁輝發行寶島債的事件,也凸顯出台商的兩個規畫。首先,台商在中國融資的難度增加,必須尋找新的資金活水,才能擴大生產規模;其次是,發行寶島債的利率比向中國的銀行借款低,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

截至目前,在國內發行的寶島債有十九檔,其中只有四檔是企業發行,其餘的發行單位都是銀行。

去年底,據傳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曾找銀行業者溝通,希望寶島債的利率不要低於香港的點心債,至少要有相同的定價水準,以吸引投資。

今年來,發行寶島債的利率水準,雖然一檔比一檔高,但仍低於向中國銀行的借款利率。以燁輝為例,以需求人民幣三億元計算,若在中國當地借款利率七%,每年要付出的利息為人民幣二千一百萬元,若以寶島債票面利率五%計算,每年利息只要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後者可以減少每年利息支出人民幣六百萬元。

今年初,統一中控發行三年期,額度人民幣十億、年利率三.六%的寶島債,算起來,只需要付出一半的利息,就可取得同樣的資金運用。統一中控下半年還要繼續發行寶島債,就是深知箇中好處。

如果票面利率壓更低,甚至可為企業節省二八%到六○%的利息支出,非常可觀。

大戶投資樂透!匯兌風險低、收益更勝保險

統一、燁輝嗅到了降低資金成本的方式,對擁有現金的「大戶」投資人來說,也多了增加投資收益的產品。

同樣的資金,存在國內銀行的人民幣帳戶,或是購買三年期的人民幣保單,利率大約在三%到四%之間;若購買寶島債,只要發行單位在這段期間營運正常,可以獲得比保險、存款最多高出六成的投資收益,手中的人民幣還可繼續持有,降低匯兌風險。

「這是台商新的融資路徑,前提是要先取得中國批准,才能把在非中國地區以外募集到的人民幣,匯進中國。」黃品鈞提醒。早在去年,中國已經開了一條路徑,讓台商在境外募到的人民幣資金,透過崑山與自由經濟貿易區,流進中國。既然投資收益誘人,一般投資人能否投資寶島債呢?

六月二十六日前,寶島債的銷售對象分為兩種,在發行說明書上就會寫清楚,此檔是銷售給投資門檻人民幣一萬元以上的一般投資人,或是銷售給專業投資機構、亦即法人。如果是銷售給後者,一般投資人就不能購買。

但金管會在六月二十六日放寬寶島債的購買對象,所謂的「專業投資機構」,也包括投資門檻新台幣三千萬元以上的「專業投資人」、亦即大戶。

GD控股寶島債成為第一批適用上述規定的投資標的,引來法人與大戶搶購,但是,小額投資人仍是看得到、卻吃不到。許多小投資人期待金管會可以開扇窗,讓他們可購買所有的寶島債。

無論未來寶島債是否會一律降低投資門檻,可預見的是,下半年企業發行寶島債會越來越熱,民間龐大的人民幣部位,將熱烈追逐這些籌碼。

【延伸閱讀】台企搶錢,利率一檔比一檔高——4檔企業發行的寶島債

發行公司:燁輝子公司GD控股票面利率(%):5.00 發行總額(人民幣億元):3銷售對象:法人與大戶

發行公司:統一中控票面利率(%):3.60發行總額(人民幣億元):10銷售對象:法人

發行公司:東元票面利率(%):3.00發行總額(人民幣億元):3銷售對象:一般投資人

發行公司:遠東新世紀票面利率(%):2.95發行總額(人民幣億元):5銷售對象:一般投資人

註:此4 檔企業寶島債為近1 年內所發行,時間排序由近至遠資料來源: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09

卓永財:導入機器人 員工加薪20%

2014-07-28  TCW
 
 

 

二○一四年,不論是和碩、光寶、億光等科技業,義美、聯華等食品大廠,甚至是製造巨人鴻海集團,都計畫在生產線導入機器人大軍,讓競爭力「升級」。

七月二十一日,機電股王上銀正式和研華簽署策略聯盟,雙方攜手提供機器人前端生產與後端系統整合服務,率廠商打群架搶進台灣全年產值上看兆元的智慧自動化商機。

機器人事業貢獻全年營收一○%的上銀,不只是台灣機器人龍頭,日前更因智慧自動化相關成績拿下《富比世》(Forbes)全球創新成長最快公司第五十名,居台灣企業之冠。「上銀因導入機器人可加薪二○%。」上銀董事長、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卓永財接受本刊專訪,暢談最新的機器人大趨勢。

以下是《商業週刊》的專訪紀要。

談人力取代問題:機器人贏不過三歲小孩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英國牛津大學研究預估,隨著機器人崛起,二十年內,美國有高達四七%工作將因自動化成為被取代的高危險群,你怎麼看?

卓永財答(以下簡稱答):有可能,但是那也不是一台機器人取代四七%的人,只能說是取代某些製程,或生產(簡化)由兩、三個製程搞定。

問:可以說未來二十年,現在工廠會有近一半的工人消失?

答:不能這樣講。如果同樣工作都沒有進步的狀況下,有可能。但製造業不可能完全沒有進步,所以它不見得會取代那麼多。人還有價值,機器要取代人的智慧還早得很。現在的機器人再怎麼厲害,也贏不過三歲小孩。人還是會存在,還是要用很多程式去控制機器人,所以企業對工程師的需求會比操作員多,將來會改變。

問:什麼時候會發生?

答:五年以後,機器人越便宜、越普及、智慧自動化整合越好,就會看到。現在大部分都是操作員,很多工廠都是一百個人中,(操作員)大概佔八、九十個。

但是台積電大部分都是工程師,就是高度導入智慧自動化的結果。

談威脅還是機會:機器人幫我,生活品質變好

問:機器人到底是威脅還是機會?

答:機器人既是威脅,也是機會。看你怎麼面對它。你如果要研發,用機器人,很多呆板的工作不用那麼多人做,附加值上來,本來(一個員工)月領三萬,就可以調高到月領五萬至十萬。

到我們工廠看,以前我們一個人看兩台(工具機),現在一個人看七台,好像機器停在那裡都沒人。……以前做十二小時才有這錢,現在做六至八小時就領這個錢,工作也不用這麼累。機器人可以取代我,幫我搬東西、上下料,我比較輕鬆,生活品質會不會比較好。

我現在一直在調高待遇,最多加薪二○%。

智慧自動化導入機器人,讓我現在僱人腳步沒那麼快,但上銀的員工數還會再成長。因為我營業一直擴充,還有新產品要增加人力,只是需求不會像現在那麼高。如果沒做自動化,就需要加更多人力,假設現在加一千個人,在以前可能要加三、四千人,我就不能調待遇。

談機器人趨勢:未來少子化,靠人工已不行

問:現在該怎麼正確看機器人趨勢?

答:機器人絕對是趨勢,完全靠人工很吃力。現在年輕人工作態度跟父母、阿公阿嬤不一樣,必須要用機器人輔助,讓工作比較輕鬆,符合現在價值觀,沒智慧自動化做不來,這是我們必須要走的。

加上人工也是有限,尤其台灣現在少子化、高齡化,靠人工已經不行,一定要走機器人、智慧自動化。大學再過幾年,招生剩下一半,以前教育部核准入學人數三十四萬,現在大概剩下二十二萬,過幾年剩十七萬,肯定會關門一些,這很現實。再怎麼困難,台灣必須要走這條路,現在製造業就要做,你現在不做,等你雇不到人就來不及。

問:沒能力導入機器人的台灣企業怎麼辦?

答:靠工藝呀。你還要做便宜標準型的東西,只好關門。台灣要進步,不進步你就倒了,沒有怎麼辦。問誰?問上帝、問佛祖呀。……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問:你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台灣機器人產業還是沙漠?

答:(如果)不是沙漠,以前誰在做?都是組裝好玩而已。

問:鴻海不是計畫打造百萬機器人大軍?

答:任何一家機械廠都可以做機器人,只要買人家的(關鍵零組件)組一組。可是自己用可以,成本偏高,要像我們一樣專業生產賣給人就有問題。

問:現在還是沙漠,還是沙漠中有綠洲了?

答:還不到綠洲,我只有一點,才剛開始(哈哈哈)。沒辦法啦,按部就班。……工業製品沒有人可以一下子就飛黃騰達。現在看好的(國際機器人企業),都是累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系統整合台灣有機會,將來可以服務大陸和東南亞,還有台灣製造自己要升級。只有上銀一家好沒有用,要打造產業鏈,才能形塑更多的機器人MIT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12

俏江南改卖盒饭求生记:张兰套现20亿,逐步失去股权的背后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7/144770.html
回頭來看,俏江南的困局是中國傳統餐飲行業與資本市場博弈的一個樣本,其中涉及的家族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現金流、財務透明等多個問題均值得探討。
 
「在3-5年內開300-500家俏江南餐廳」、「未來兩年時間內,俏江南將在全球19個城市建立65家分店,讓全世界認識並瞭解中國的餐飲文化」、「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做餐飲界的LV」……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這些「我不是高調,我是自信」的豪言壯語尚在耳畔,中國高端餐飲品牌俏江南卻已經悄然易主,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CVCCapitalPartners(後文簡稱CVC)宣佈,該公司在俏江南持股比例已達82.7%,這也意味著張蘭家族持有俏江南的股份尚不足五分之一。
 
為衝破高端餐飲業的困局,俏江南在經營策略上也做出改變,今年5月,重慶俏江南開始賣盒飯,每份套餐價格分別為26元和38元,此前北京、濟南的俏江南也推出了盒飯業務。
 
「俏江南的單店面積太大,因此不好轉型,這也算是賣血求生了,」北京合力智創營銷機構總經理馮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更嚴重的是,有媒體推算張蘭家族此次買股套現20億元,但有業內人士對此資金數量保有質疑。據風投界資深人士張嘉(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張蘭此次套現只夠支付鼎暉的回購成本。
 
號稱中餐女王的張蘭、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台灣明星大S、高端餐飲、頂級會所,融合了眾多吸引眼球的元素,俏江南是如何走到賣股求生,盒飯救市的地步?張蘭家族又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俏江南的控股權的?
 
誰的俏江南
 
引入投資者、簽下對賭協議,對賭失敗,痛失股權……太子奶等企業的悲劇如今在俏江南身上重演。
 
流傳了幾個月之後,俏江南股權出讓的消息終於落定。今年4月底,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CVCCapitalPartners(下稱「CVC」 )宣佈,已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完成對俏江南控股權的收購。而且該公司在俏江南持股比例已達82.7%,這高於此前媒體報導的69%。
 
去年10月,俏江南被曝出「3億美元出讓69%的股權」,隨即引發熱議,但張蘭還斬釘截鐵地說:「那條新聞完全不屬實。」
 
但3個月後,國家商務部的一份《2013年第四季度無條件批准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洩露「天機」。一家名為「甜蜜生活美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企業通過其下屬特殊目的公司收購俏江南股權的案子已經於去年11月在商務部結案。公開資料顯示,這家收購方隸屬CVC。
 
在商務部公告面前,俏江南創始人張蘭被迫改口,稱商務部雖有批覆,但雙方並無具體意向,並未簽訂協議。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中央一系列反腐措施之下,公務群體對高端餐飲的需求嚴重萎縮,國內高端餐飲遭遇銷售困境,俏江南也不例外。行業環境趨壞之際,俏江南或將面臨業績下滑、現金流緊張等困境,而此時俏江南也正需要資金及時進行轉型。俏江南作為非上市公司,融資手段有限,因此出售股權換取發展資金成為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
 
有媒體推算,去年CVC計劃以約3億美元收購俏江南69%的股權,因此俏江南的整體估值約為27億元人民幣,此次張蘭家族出售大部分股份,應該套現在20億元左右。張嘉表示「不可能這麼多」。
 
跟鼎暉的對賭失敗,被認為是俏江南被賣的主因。2008年俏江南引入鼎暉創投,鼎暉注資約2億元人民幣,佔有前者10.526%的股份,但對賭協議中要求,俏江南最晚在2012年底之前必須上市,若非鼎暉方面的原因造成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底前上市,鼎暉有權以回購方式退出俏江南。
 
「一般對賭協議中的回購調控,約定在10%-12%之間,按照六年計算,加上本金,俏江南也只需要支付鼎暉3.2-3.5億元,如果俏江南估值有27億元,那張蘭只需要賣掉一小部分股份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失去控股權」,張嘉表示。
 
IBMG國際商業管理集團副總裁徐耿超曾表示:俏江南的收購價格被嚴重低估,這是俏江南在上市無望的情況下被迫出售,鼎暉的投資回報率不到一倍。這也印證了張嘉的看法。
 
張嘉告訴記者,今年資本市場對高端餐飲的估值比去年低了一倍不止,「俏江南是輕資產運作,我估計俏江南一年的淨利潤也就5000多萬,按十倍市盈率計算,應該估值只有5-6億元左右,而對賭失敗,需要支付的資金是由大股東而不是企業負責,這樣張蘭家族才不得不賣掉大部分股份,以支付這筆資金。」
 
和俏江南定位、規模差不多的上市餐飲企業小南國,2013年營收13.86億元,而淨利潤只有67.1萬元,同比下滑99.4%。但這樣的業績在上市的餐飲企業中還算好的,湘鄂情等高端餐飲企業直接以虧損告終。
 
俏江南首次上市時,張蘭家族持有俏江南不到80%的股份,因此,張嘉認為,張蘭家族此次賣股多最多套現4-5億元,支付了鼎暉的資金和一些債務後,應該所剩無幾。這也是張蘭家族始終不願承認賣股一事的原因。
 
就在俏江南引入鼎暉這一年,世界知名私募基金公司CVC 北京辦事處成立,當年4月份,CVC旗下的第三隻亞洲基金成功募資41億美元,公司高層人士表示,中國將是該基金投資的重要目標。
 
CVC成立於1981年,脫胎於美國花旗集團,業務遍佈歐洲、亞洲和美國。CVC目前管理約46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在亞洲地區投資超過30項,企業價值逾190億美元。在餐飲領域,除了俏江南,CVC去年曾以4億歐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湯品製造商金湯寶的歐洲簡餐業務,此後又收購了快餐企業大娘水餃。
 
CVC拿下俏江南,對俏江南而言吉凶難料,「CVC內有著紅籌教父梁伯韜之類的資本高手,或許能完成俏江南的上市夢,但是CVC對企業的投資一般只有幾年,如果轉型不成功,俏江南可能面臨再次易主或拆分的可能,大股東的變更,將給俏江南的發展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張嘉表示。
 
上市之痛
 
「我個人認為高端餐飲本身不適合走上市融資、廣開門店的路子」, 西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國龍當年對時代週報記者的話一語成讖。
 
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後,俏江南的經營受到很大影響。張蘭為了緩解現金壓力,計劃抄底一些物業,並決定引入外部投資者,由於和王功權相談甚歡,張蘭最終選擇了鼎暉創投,鼎暉向俏江南注入約2億元人民幣,佔有前者10.526%的股份,而彼時俏江南註冊資金僅為1400萬元。
 
豐厚的資金讓俏江南開始加速開店發展,但這並非免費的午餐。該增資協議簽署後,媒體曾廣泛報導該合同存在「對賭協議」:俏江南最晚在2012年底之前必須上市。於是,上市成為俏江南的首要目的。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A股上市申請,但在2012年1月份證監會披露的終止審查企業名單中,俏江南赫然在列。
 
在A股上市的嘗試失敗後,在明知港股估值更低的情況下,俏江南還是不得已開始轉戰H股,但俏江南又碰到了新壁壘—「10號文」。在10號文頒佈前,中國國籍人士在中國所經營的企業,將股權從境內轉入自己成立的境外公司,比較容易通過審批。10號文頒佈後,中國公民境內資產轉移到自己的境外公司去持有,需要去外管局審批與登記。
 
為了順利上市,張蘭不惜更改國籍至加勒比島國,2012年年中,俏江南通過了香港聯交所聆訊,獲准於香港上市,但時至今日,俏江南依然未能掛牌交易。張蘭對此的解釋是,港股市場上小盤股並不被人關注,俏江南的團隊去見投資者時發現,對方對中餐標準化有疑義,不願意給出高估值,因此俏江南不急於掛牌。
 
不過,外界推測,當時俏江南已經身陷財務泥潭難以自拔。當年5月,汪小菲對外界承認,造價高達3億元的俏江南集團旗下高端會所—LAN CLUB已被出售。
 
相關資料顯示,在鼎暉入股俏江南的2008年,俏江南僅有40餘家門店,而截至2012年底,俏江南共有71家直營店和4家加盟店,2013年又新開了10餘家門店,但這樣的速度顯然無法滿足張蘭每年開店百家的預期。
 
2013年,全國餐飲業陷入寒冬,行業23年來首次由兩位數增長降為個位數增長。低迷一致延續到2014年,俏江南上市更加遙遙無期,這也為失去俏江南控股權埋下禍根。目前內地餐飲業在A股資本市場上市成功的只有全聚德、西安飲食、湘鄂情三家,且自2009年湘鄂情在中小板上市之後,此後再無餐飲企業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
 
在蕭宇嘉看來,俏江南作為餐飲企業,因此也擁有著餐飲企業普遍的上市困難:如現金收付量大,收入確認和成本衡量難以監管,如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近兩年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格外關注,而中式餐飲由於菜品豐富等標準化建設更難實現,因此存有較大風險。最後俏江南又因行業環境惡化而失去了在香港上市的機會。
 
伴隨著去家族化失敗(在鼎暉建議下,張蘭曾將股份分給管理層們),張蘭曾公開表示:引進鼎暉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誤,毫無意義,鼎暉什麼也沒給俏江南帶來,卻用很少的錢稀釋了「那麼大的股份」。
 
不過,鼎暉也倍感冤屈,鼎暉注資俏江南時估價已達2009年15倍P/E市盈率,最後鼎暉投資回報率還不到一倍。
 
上海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金培華曾指出:俏江南的商業模式重營銷而輕菜品,除了環境因素以外,消費者對其菜品的認同程度其實並不高。與此同時,俏江南在標準化方面也投入不足,沒有建設完整的中央廚房模式,無法保證菜品的標準化管理。
 
時代週報記者曾在俏江南東方廣場店門口隨機採訪,沒有選擇俏江南的顧客大部分認為其價格昂貴,還有不少消費者認為味道尚可,但沒特色,性價比不高,而進去就餐的,大部分是團購的顧客。
 
高端餐飲轉型
 
多家團購網站得團購信息顯示,俏江南原價726元的自選雙人套餐,目前只要198元就可團購,49家店通用,只有原價的2.8折,而另一種原價1075元的四人套餐也只售298元。而俏江南的代金券,100元代金券只售75元,20城68店通用。
 
由於團購量大,大部分餐飲企業都要求消費者提前24小時預約,但當時代週報記者撥打俏江南門店電話時,對方表示可隨時過來就餐,「肯定有座位」。
 
除了團購,俏江南還推出盒飯業務,俏江南公關負責人表示,推出盒飯是新利潤增長點。
 
中國烹飪協會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高端餐飲嚴重受挫,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近年來首次負增長。
 
不過,俏江南這樣走大眾化路線能否成功,蕭宇嘉認為,大眾餐飲也存在一定風險,大眾餐飲利潤水平偏低,與高端餐飲此前定位、門店、人才資源相差太大,不利於充分利用已有資源,而大眾餐飲領域競爭也相當激烈。
 
「明年高端餐飲的情況會更糟,房子的租金、人工費用等都在持續上升,就連上菜的服務員工資都要5000元,還要上足保險,利潤率已經降到歷史低點,張蘭現在套現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馮啟對記者表示。
 
而易主之後的俏江南,能否轉型成功,在高端餐飲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在創始人失去控股權,卻還握有管理權的微妙局面下,在繼續擴張和資本逐利的兩難中,越發不明朗。
 
浮世繪:LAN CLUB 之殤
 
8月5日下午,時代週報記者再次來到位於建國門外LG雙子座大廈的LAN CLUB,還是一樣的裝修和品位,世界名畫掛滿屋頂,來此消費的顧客卻更少了,偌大的幾個廳中,只有稀稀落落十來個人在喝茶、就餐,甚至還沒有服務人員多,晚上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40元一杯的果汁,居然不是鮮榨的,而是直接將超市售賣的果汁飲料倒進杯中銷售,而且,還不是那種類似匯源的高濃度果汁,而是含有少量果汁的低濃度果汁飲料。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裝修得美輪美奐的高級會所,始終門前冷落車馬稀。
 
這家會所,以蘭命名,連碟子、餐巾都是定製的,上門印有LAN的標誌。在上世紀浩浩蕩蕩的出國潮中,一個叫張蘭的女子滿懷憧憬地去海外淘金,她做著男人都難以承受的體力勞動,同時打了六份工,用了兩年的時間,帶回來兩萬美元,用這筆錢開了她的第一家餐館:阿蘭酒家。
 
2000年,已經擁有了一家海鮮大酒樓的張蘭賣掉所有產業,用所得的6000萬現金,創建了俏江南,憑藉精準的定位和營銷,俏江南很快風生水起,2005年,世界著名企業菲亞特集團提議以10億美元入股俏江南,但被張蘭傲嬌地拒絕了,這也使得她錯過了高端餐飲連鎖發展的黃金時機。
 
彼時,俏江南的現金流還相當好,張蘭一心擴大經營,先走了加盟擴張之路,為後來的食品質量安全埋下隱患,另一方面,俏江南完全輕資產運作,基本所有的經營場所都是租賃的,沒有產權。
 
之後的2006年10月,汪小菲和張蘭又在北京的黃金地段創立了一家頂級時尚會所:LAN CLUB。LAN CLUB營業面積近6000平米,內部共擁有35個VIP包間,以及酒廊、雪茄吧、生蚝吧、宴會廳、法式大餐廳等,可同時容納1200位賓客。
 
這次張蘭可謂一擲千金:在裝修時,花了1200萬元請來了設計巴黎Bacca-rat水晶宮的法國設計師菲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一隻水晶杯上萬、一把椅子18萬,一盞水晶吊燈40多萬」的說法挑戰著人們對高檔餐廳的想像;連衛生間的水龍頭都是純銀打造的天鵝造型。
 
最終,這家滿屋頂鑲嵌著世界名畫的高級會所,總投資超過3億元人民幣,年租金也高達2400萬元。據說,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就非常喜歡LAN CLUB,而汪小菲最愛看到的,就是每一個進入LAN CLUB的顧客,眼睛睜大,嘴張成O形的那一刻。
 
在經濟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天大樓定律,說的是摩天大樓建成之時就是危機開始之日,這個定律在俏江南身上同樣應驗。可以想像,這3億元的巨款是如何抽乾了一家餐飲企業現金流的,以往俏江南開店,成本在1000萬-3000萬元,取中間值計算,3億元意味著俏江南一年少開15家(後來俏江南將開店成本控制在500萬元)。
 
2007年,俏江南曾對外宣稱其銷售金額超過10億元,按照餐飲行業10%的平均利潤率計算,那俏江南一年的淨利潤不過1億元,換言之,LAN CLUB花費了俏江南三年的淨利潤,並影響其擴張速度。
 
但這些,都被金碧輝煌的LAN CLUB所帶來的榮耀掩蓋了,2008年,俏江南又在上海開了一家LAN CLUB,這是一個四層的獨立建築,其中掛著當代著名畫家劉小東長10米、寬3米的巨幅油畫《三峽新移民》,這是在2006年的保利秋季拍賣會上,張蘭用2200萬元拍下的。
 
這一年,張蘭成為奧運火炬手,俏江南已被選為奧運定點餐飲提供商之一,旗下的LAN CLUB成為了奧運會指定接待場所。
 
在彼時張蘭的規劃中,俏江南將在3-5年內開300-500家餐廳,每年開出新店100家左右,「下一個十年,當你去巴黎、紐約,你在任何商務的角落,都會看到俏江南;下一個十年末,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
 
而一手打造了LAN CLUB的汪小菲,則有更遠大的理想:在紐約新世貿中心擁有兩層代表世界最高端品質的LAN CLUB、俏江南自己的酒店、香水、服裝……俏江南要做的,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奢侈品牌,就像是法國的奢侈品協會,擁有涵蓋這個領域各式各樣的產品。
 
但是,這家傾注了張蘭母子全部心血的會所,經營情況卻不甚理想。時代週報記者曾去過兩次LAN CLUB,每次消費者都寥寥無幾,由於生意冷清,服務人員也有些懶散,甚至不會主動給茶水續杯。
 
在香港上市前夕,汪小菲將始終不盈利的LAN CLUB賣掉,接盤方據說為汪小菲一位從事地產行業的朋友,目前汪小菲還在幫助打理。
 
汪小菲自己的說法是:為了專注,「在中國做企業一定要專注,專注一個品牌把市場做穩後再做第二個品牌」。但處於黃金地帶的LAN CLUB定位模糊、經營不善卻是不爭的事實。
 
奇怪的是,彼時微博認證為俏江南蘭會所的副總裁楊凱的用戶在微博上表示,「俏江南出售LAN CLUB是不實際的信息」,而包括俏江南市場公關部經理趙煒在內的多位俏江南員工表示,對於俏江南出售LAN CLUB並不知情。蘭會所北京和上海兩家門店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並不知道所工作的「LAN CLUB」已經換了老闆。
 
大股東可以隨心所欲,而管理層則往往毫不知情,這或許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的一個縮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36

透析美國20年來十大牛股及超級黑馬 金石楊天南

來源: http://xueqiu.com/1175857472/30727619

透析美國20年來十大牛股及超級黑馬
2014-08-09 揭幕者 美股IPO


這是網絡上夠人統計的美國股市的情況,因為美國資本市場是全球老大,他們牛股的誕生和分別分布在什麽行業值得我們借鑒,今天周末,與各位看官分享:(見下文)

一、20年來美國十大牛股:

排名
公司名稱
20年漲幅
備註
1
富蘭克林資源
64224%
全性投資管理機構
2
丹納赫
47913%
美國領先制造商之一,精密設備類別第一
3
伊頓範斯公司
38444%
資產管理
4
聯合健康集團
37672%

5
思科
33632%
消費資訊科技
6
國際遊戲科技公司
33436%

7
生邁公司
30531%
制造人工關節
8
微軟
29266%

9
百思買
28703%
消費電子業界
10
甲骨文
28535%
提供企業用軟件

二、近年來美國大黑馬股:

TASR

Taser International, Inc. 開發, 裝配和銷售主要用於執法和勞教市場的非致命動量武器。

22個月內股價上漲100倍,期間只有四個月小幅調整,一氣呵成,毫不拖沓。

TASR 的超級大漲,是附和美國當時背景的,那就是反恐和安全。

05年以來,股價就一直不振了, 即便如此,現在複權,還是80-100間的價呢!

TIE

Titanium Metals Corporation 是 鈦海綿, 熔磨產品的綜合生產商。他們是唯一在美國和歐洲有主要鈦生產設施的綜合生產商。

礦業股就是周期性行業,不好的時候被貶的很低,亞洲金融危機和911後,主要用鈦的航空業受到空前打擊,這樣一來更被弄成垃圾,但周期到底終於迎來景氣,而且用量缺口越來越大以至於04年以後價格更是漲的飛起來,TIE 的產能在美國是排行第一的,加之以前的不利發展導致TIE 股本出奇的小,這種規模在納市很正常,在紐約證券市場就很打眼了,所以多重因素使之暴漲,TIE 是漲得最氣定神閑得一只股票,漸漸放量,慢慢拉上珠峰,9塊到1900塊,歷時43個月。

HANS

Hansen Natural Corporation 是 一家控股公司,僅透過它獨資擁有的兩家子公司 Hansen Beverage Company 和 Hard e Beverage Company進行業務經營作業。其經營活動包括營銷,銷售和分發不同於傳統飲料,比如自然蘇打,果汁,雞尾酒調味果汁等。

這種無周期消費品是最容易出大牛 的板塊,這個叫怪物的飲料卻是從無到有,從有到泛濫,這一點上,用彼得林奇的直接消費法就可以去抓一只大牛股了,從03年5月初的4元開始漲起,歷時37個月,兩次拆分,股本擴大8倍,到06年5月,複權價最高404元,漲幅100倍,其間有七個月小幅回檔,直搗黃龍型的上漲,多少人死在對他的做空之上,我朋友200元時要空它,說他漲得實在不像話了,我說決不可。但是,花無百日紅,在最近這波大 調整中,HANS 因為財報只能略超分析師預期,而且公司對未來的預期也顯得保守,這說明它的高速成長期可能是告一段落了,股價也終於是強弩之末,大戲落幕,空頭們也要瘋狂啄食一番了。

ISRG

Intuitive Surgical, Inc. 設計和制 造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中文叫「達文西機器手臂」包括醫師的控制臺、手術床邊的機器手臂和影像系統。

未來運用機器人協助醫師開刀將成 為發展方向及趨勢,預計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的臨床運用將更廣泛,病患的醫療過程也更加安全舒適。

ISRG從03年3月的3.75起漲,到 2006年1月底收盤137塊,歷時35個月,其間有8個月小幅回調震蕩,累計漲幅37倍,而且,看架勢,似乎是沒有走完的。

NTRI

NutriSystem 是一家領先的體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供貨商。他們跟據局部控制、低血糖指數標準的膳食、減肥計劃、以及私人電話和在線服務等提供戶內減肥計劃。傳承美國最流行的女性美體塑身方法,以及最新的美國連鎖經營方式,這是Slim and Tone在短時間內可以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原因,它針對女性特點提出快樂健身的運動概念,為連鎖經營者提供系統的運做模式,以及系統宣傳策劃。

NTRI 自03年6月從0.65元起步漲 到4元,到04年9月再跌回1.40元,實際上是從04年10月起漲,到06年5月最高75元,歷時20個月,其間三個月小幅調整,上漲52倍,其間所有市場較大的回調一概不顧,徑直上沖,牛氣了得。

TZOO

Travelzoo Inc. 是一家全球網絡 媒體公司,它出版超過400家旅行社的推銷和特殊計劃。在Travelzoo的各種媒體渠道擁有800多萬的用戶,其中包括Travelzoo 網站,Top 20電子郵件通訊,Newsflash電子郵件警示服務以及SuperSearch,為旅遊搜索引擎。

TZOO 從03年6月的4塊先起漲, 到04年12月的110塊,歷時18個月,累計漲幅27倍,其間四個月調整,但震蕩激烈,是個不太好跟的牛股。

以上列舉,都是二線的股票,雖然 大大牛,但仍是“牛小弟”,一般的美股排名,他們中很多是排不上的,因為其股本和市值的影響力都很小,沒什麽代表性,也不是大的主流的資金所關註的,所以發言權和代表性比較有限,但其日均成交量還是足夠大的,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後面列舉幾個,應該是比較一線的牛股,這種一線牛股發起飈來,一點也不比這些小型股遜色。

如果說上述的這些牛股更顯相對高的投機性,那麽下面所列的應該更顯其投資性了,投資投機有時也沒太本質的區分,但加上時間系數,可能視角就大不相同了,下面的這些股票,既能保持成長,也能給投資者不斷的分紅利,像波音和卡波特這樣的大鱷級領導型股,巨大身軀竟也能翻倍,其意義是前面那些股票不能比的,再巨大的資金也有天地供你徜徉,這就是一個市場的真功夫了,下面首先出場的是俏壯男,由敬愛的喬布斯同誌領導的超級嫵媚的蘋果電腦。

AAPL

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 諾,核心業務是電腦科技產品,蘋果電腦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和iTunes音樂商店,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蘋果股價在2003年的4月中旬12.8 塊左右(複權實際是101塊)啟動,歷時33個月,漲到06年的1月份最高171塊(複權實際是1382塊),漲幅13.5倍,其間只有7個月小幅回探,蘋果上漲之淩厲可以看其多個至今未補的跳空缺口,日均交易量都在千萬以上,實在是大機構長期參與的品種,在其股價上漲最兇悍之時,也是IPOD 賣的最為火爆之刻,小巧性感的設計,確實迷倒眾生,這麽一家中年公司居然還能站在時髦年輕人的前面並且引導時髦,實在是功力不一般.另外,蘋果電腦在85年到88年,97年到00年均各有一次上漲10倍的紀錄,非常優秀!

BTU

皮博迪能源(Peabody Energy) 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營煤礦公司。他們提供廣泛的煤炭供應,包括從該公司管理或擁有主要利益的業務生產的煤,以及 Peabody Coaltrade作保障的經銷的煤;他們擁有美國最大的露天煤礦,煤炭年產量約占美國煤炭總產量的18%左右,該公司計劃到2010年年底前把年產量提高一倍至4億噸,2003年,Peabody首次進入財富500強排行榜。

BTU 從02年7月的18元起漲,其 間經歷兩次2:1 分拆,股價到06年5月達到最高308(複權)塊,漲幅17倍,歷時46個月,其中13個月小幅回檔,上漲之路穩健,遠遠強於指數表現,是一個很好跟的大牛股。

基本面上,在其股價上漲之時,公 司不斷通過擴張在全球收購,實力也更加增強,這個也許就是它不同於國內同類公司之所在。

ATI

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是最大和最多元化的全球專業材料的生產商。公司的傑出人才運用創新技術來提供不斷增長的全球專業材料市場,包括不銹鋼、基於鎳和基於鈷的合金以及超耐熱合金、鈦和鈦合金、專業鋼合金、鋯和相關合金,以及基於鎢的專業材料。該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低成本,高質量的全球市場的供貨商。

阿來赫尼技術特種鋼公司的證券史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99年上市後持續下跌三年,從20幾塊一直跌到2.15左右,從02年3月份開始直到06年5月,漲到87塊,歷時38個月,其間有16個月的微幅回檔,溫和橫盤應對大盤下跌,累計漲幅 40倍,屬於比較好跟隨的牛股  這個群落里都是一些走勢很帥的的牛股,如TS 幾乎沒有什麽調整,要麽漲要麽橫盤,從20塊漲到240塊,可以說是完美走勢,CHAP 也是如此,而且 CHAP 的這種走勢,看樣子還是要漲的這幾年原料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成品剛也跟著漲,加上一輪新的建設周期啟動,作為原材料的鋼材和特種鋼自然進入一個強的上升周期,尤其是特種鋼,牽涉到有色金屬的大牛,確實是漲的有理。

CME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商 業交易所(CME)都是全美六大期貨期權交易所之一。

創新,不僅是實業公司的事,虛擬 經濟的股市,創新的東西也不少,包括引入新的實業概念,在2001年以後,美國股市上出現了一種全新概念的股票-----交易所類股。

想想看,股市期貨交易所甚至賭場,這些都是多麽具有風險的場所,可這種風險是對參與者來說的,誰聽說過開場子的主兒賠過錢的,現在他們要來上市,玩得又是哪一出呢。

如果說這幾年股市里那只股票走的 最帥,那就非是CME 莫屬了,從2002年12月起的40塊到2006年7月的508塊,歷時43個月,不漲就橫盤,只有一次碰到年線的回調,也是在大盤跌的實在厲害時,這種一上市就無限風光的股票,確實不很多見。

CEO

CnooC Limited中國國家海上石 油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在中國海域探索,開發及生產原油,天然氣。中國國家海上石油有限公司是主要原油和天然氣的出產者,是唯一在中國海域被允許和國際石油天然氣公司進行探索和生產的公司。

從03年5月的25塊漲到最近的92塊近4倍 。要說牛股群的話,自然這幾年牽動 每個人神經的石油類股是不能缺席的,隨手可以抓一把,石油類股大致分產油公司 勘探公司石油機械石油服務四大類,個個出大牛,是一個白馬群。

GOOGLE

GOOGLE 從上市至今一天都有沒 有跌破過發行價85塊,從上表看其利潤增長是非常強勁的,對當時競標的投資者來說,GOOGLE 不負眾望;從04年8月上市的100塊,最高到06年1月的475塊,一路走來,粉碎所有看空者的錢袋。看他的交易,真的會有心律悸動,好幾次日均成交量3000萬以上,在300-400塊的價位上,每秒鐘成交70000-80000股,計數器飛速跳動,真是壯觀,這些大投行確實是厲害啊。

三、90年代10年來最好的20家:

  戴爾 DELL 8900倍
  商業電臺 CCU 8100倍
  零售業 BBY 995倍
  軟件開發 MSFT 960倍
  理財經紀 SCH 827倍
  食品供應 NBTY 782倍
  通信技術 WCOM 694倍
  生物技術 AMGN 576倍
  法律服務 PPD 416倍
  計算機芯片 INTC 372倍
  建材制造 HD 370倍
  工資報表設計 PAYX 340倍
  零售業 DG 270倍
  摩托車制造 HDI 241倍
  服裝零售 GPS 232倍
  辦公用品供應 SPLS 186倍
  銀行 WBPR 170倍
  藥品供應商 MDT 168倍
  銀行 ZION 161倍
  建築材料供應商 LOW 152倍

來源: 新浪博客 作者:揭幕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29

空中網:下一個20億的端遊公司?

來源: http://xueqiu.com/3978896441/30769289

空中網是誰?

在熱鬧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空中網(NASDAQ:KZ)像是一家被遺忘的公司。這家公司由周雲帆和楊寧創辦於2002年,僅僅兩年後即以無線增值業務在美國上市,這種速度也成為一段傳奇。後來因為運營商的政策變化,無線增值業務受到極大的沖擊。2008年,王雷雷空降空中網任CEO,同時也成為公司最大的單一大股東,也就說空中網的實際控制人和管理層都發生了變更。

在王雷雷的領導下,空中網成功地從原來的無線增值業務向網絡遊戲業務拓展,截止到2013年,來自網絡遊戲的收入已經占到公司總收入的65%。空中網目前的業務結構如下:端遊占55%、手遊占9.5%、無線增值占35%,而且無線增值業務在持續下滑中,遊戲業務則維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空中網自主研發的端遊產品包括《龍》、《聖魔之血》和《功夫英雄》,但這些遊戲影響不大。讓空中網在格局基本穩定的端遊市場站穩腳跟的主要是公司引進白俄羅斯遊戲研發商Wargaming的戰爭遊戲——《坦克世界》。公司從2011年推出《坦克世界》,到2013年,這款遊戲占據其端遊收入的95.5%。據空中網2013年年報,《坦克世界》被下載了1380萬次,有3670萬註冊用戶。

空中網今年4月份宣布推出“戰爭傳奇War Saga”品牌,今年將推出Wargaming開發的另兩款戰爭遊戲:《戰機世界》(14Q1推出)和《戰艦世界》(14Q4推出)。

公司今年還推出了代理的3D魔幻熱血網遊《激戰2》(Guild Wars 2),采取了全新的買斷制收費模式,買斷價格88元,4月2日開放買斷預售。2014年5月15日中國大陸運營將正式上線——傳統的端遊采取兩種收費模式:一種是按時間收費,另一種是道具收費。目前,從市場的反饋看,這款遊戲銷售不錯,玩家反饋也屬正面。據公司透露,在一個月的預售期內,CD-Key銷量突破50萬。

《激戰2》(Guild Wars 2)由網遊業界巨頭NCSOFT旗下的北美子公司ArenaNet開發,遊戲以眾多顛覆性的創新精神被媒體與玩家認為是網遊歷史上一座新的巔峰,並榮獲美國《時代》雜誌授予的“2012最佳網絡遊戲”。

綜上所述,空中網並不具備成功自主開發大型網絡遊戲的經歷,但在成功代理海外優秀遊戲方面有不錯的經驗,而且公司已經與多家遊戲開發公司簽約了多個遊戲在中國大陸的獨家代理權。值得註意的是,公司與Wargaming的合作並不僅僅是代理,而且讓Wargaming持有公司股份,這種深度合作避免了第九城市(NASDAQ:NCTY)當年《魔獸》被網易橫刀奪愛之後,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收入突然歸零,市值大幅下跌。

空中網目前的年收入僅6億元左右,比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中型遊戲公司網龍(0777.HK)還小了很多,同時因為以代理遊戲為主,所以公司的毛利率也不像自主開發遊戲的公司那麽高,一般自主開發的遊戲毛利率高達80%以上,而空中網總體毛利率只有45%。

中國網遊行業

關於中國網遊行業,網龍2013年年報有很好的介紹,特引述如下:

二零一三年,中國遊戲市場整體收入達831.7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度增長了38.0%。其中,網遊市場占有率雖有所下降,但依舊占據了遊戲市場總收入一半以上的份額;移動遊戲呈現收入增速明顯加快的趨勢,使二零一三年成為「手遊元年」;而頁遊則在上市產品數量下降的同時保持了收入的增長。

在網遊市場方面,二零一三年,在引擎技術升級、硬件設備圖形處理能力增強、研發及運營人員對玩家的深入研究和滿足需求能力不斷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端遊產品的質量得到穩步提升,用戶數量約達1.5億人,較上一年度增長了8.6%;整體收入達536.6 億元人民幣,比二零一二年增長了18.9%,顯示其網絡遊戲依然占據著中國網遊市場的主力地位。相對而言,移動互聯網遊戲市場規模的突飛猛進,網絡遊戲的市場占有率同比下降了10.4%,回落到64.5%。按銷售收入計,中國網遊市場上兩類遊戲-角色扮演類網絡遊戲(實際銷售收入352.9 億元人民幣)和休閑競技類網絡遊戲(實際銷售收入183.7 億元人民幣)分別占據了65.8%和34.2%的市場份額。

在手遊市場方面,由於其門坎相對較低,發行渠道規模日益擴大及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不斷完善,擁有多年研發及運營經驗的大型網遊公司、具備強大資金實力的傳統企業以及大量以「輕資本」為特征的中小創業團隊不斷湧入,使移動遊戲市場的用戶數、市場占有率及市場規模這三個核心數據呈現高速增長趨勢。

二零一三年,中國移動遊戲用戶數約為3.1 億人,實際銷售收入約112.4 億元人民幣,較二零一二年度分別激增248.5%和246.9%;而移動遊戲市場占有率達到13.5%,較上一年度提升了8.1%。

在頁遊市場方面,隨著瀏覽器性能的不斷提升,網頁遊戲質量逐漸向網絡遊戲看齊,這成為支撐網頁遊戲市場穩步增長的重要支點。二零一三年,中國網頁遊戲用戶數量約為3.3 億人,實際銷售收入約127.7 億元人民幣,市場占有率則達到15.4%,同比增長了21.2%、57.5%和1.9%,網頁遊戲收入總量基數增大,而增幅由此前的急速增長階段步入穩定增長階段,頁遊市場競爭也逐步由無序轉向有序,並基本確立起成熟的競爭規則和市場格局。

綜上所述,當下的中國遊戲行業正在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發生著顯著的變化。遊戲產品多元化、多終端化發展的趨勢越發顯著,移動互聯網為遊戲玩家所提供的新玩法和新體驗,使網遊作為絕對主流的格局正悄然松動,「多端並存、多元發展」成為未來中國遊戲行業所面對的新環境。可以預見,在國家文化產業政策、民眾需求以及各遊戲廠商不斷努力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網絡遊戲行業的未來仍具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總體而言,端遊仍然是網絡遊戲的主體,占據65%的市場份額,而手遊增長速度非常快。但遊戲行業內的普遍看法是,端遊的生命周期更長,而手遊的生命周期較短,而且一個團隊持續開發出高品質的手遊非常困難,因此手遊的不確定性更高。

在傳統的端遊市場,競爭格局基本確定,第一梯隊是騰訊一騎絕塵,其市場份額還在節節攀升,原因在於它占據了遊戲推廣的渠道,騰訊的即時通訊產品幾乎覆蓋了所有的遊戲用戶,因此,其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第二梯隊包括網易、暢遊、盛大遊戲、完美世界、巨人網絡等,這些公司來自端遊的年收入超過20億元,具備較強的自主研發和代理運營能力,在行業有較長時間的積累,有穩定的用戶基礎。

第三梯隊包括金山軟件、網龍、空中網等,這些公司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年收入在10億元左右。

中國端遊市場份額分配如下:



總體而言,能力圈(微信號:AbilityCircle)認為端遊仍然是網絡遊戲行業最具確定性的投資領域,而且隨著大量開發者湧向手遊市場,端遊反而有可能從原來的紅海變為藍海市場。我這個觀點與網易CEO丁磊、空中網CEO王雷雷以及暢遊管理層對於端遊的態度是一致的。

季度運營數據



空中網季度運營數據如下:


股權結構

截止14年3月31日,空中網的股權結構如下:


方勛為家族基金持股,方氏原來是通用電氣的高管,他現在是中國建材的獨立董事。

盡管空中網在2013年4月以每股6.14USD回購了195.5股,但公司稀釋後的總股總仍然從13Q1增加了500萬股。這可能是因為Wargaming2013年5月行使購股期權獲得300萬股,以及公司與Wargaming達成進一步合作,授予Wargaming200萬股的購股期權。

估值對比






以上為我認為估值比較低的四家網遊公司的估值對比。均是以2013年的盈利計算的PE。

暢遊從今年一季度開始以虧損為代價在發展手機平臺業務,截止一季度平臺業務有2.39億活躍用戶。暢遊管理層可能是看到了手機遊戲的推廣平臺具有巨大的價值,因此才開始大力投資於此。不過,暢遊最近爆出了高管內鬥,總裁陳德文在內網上發的“戰鬥宣言”泄露到了媒體上,高管之間的矛盾公開化,同時也表明公司的轉型戰略還沒有得到管理層的一致認同。

網龍去年將旗下的91無線以19億美元賣給了百度。91無線正是智能手機上的應用分發平臺,包括對手機遊戲的分發。關於網龍我曾經寫過一篇分析文章,可參考(http://zhouzhanhong.baijia.baidu.com/article/18719 )。

空中網與上述兩家公司相比,業務比較純粹,簡言之就是代理海外比較成功的網絡遊戲,當然代理業務也不簡單,需要做很多本土化的工作。從公司今年將發布的重磅遊戲看,今年業績有望保持較快的增長。

完美世界公布了亮麗的14Q1業績,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44%和54%,超預期,公司的PB(1.2)、PE(4.4)均低於空中網,但業績公布後股價反而下跌了。完美世界挺能賺錢的,但是,管理層對小股東不算友好,複星國際現在是完美世界的大股東,但似乎也改不了公司管理層喜歡四處撒錢的毛病。完美世界與網龍和暢遊比,今年業績應該不錯,因為年內有多個優質大型遊戲推出。

總體上,僅僅從價格的角度看,網龍的安全邊際最高,暢遊次之,完美世界再次之,空中網安全邊際最弱。投資空中網應當主要看重其增長的潛力。公司今年的三款重磅遊戲有兩款(即《激戰2》和《戰機世界》)已經上市接受市場檢驗,需要密切關註。

風險因素

空中網的成功主要是找到一個細分市場,才得以在端遊基本格局已定的情境成功突圍。公司在戰爭遊戲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其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巨頭的關註,包括騰訊、暢遊今年都推出了類似的遊戲,其中騰訊也是代理了俄羅斯的一款二戰題材的遊戲——《戰爭雷霆》,暢遊則是與海外團隊合作開發了一款二戰遊戲——《海戰世界》。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暢遊都是有自己遊戲推廣平臺的公司,這是他們與空中網相比的優勢。

因此,今年戰爭題材遊戲的競爭會非常激烈,空中網能否保住其領先地位是我比較擔心的風險。

當然,騰訊和暢遊這樣的巨頭大概不會吞噬掉空中網通過《坦克大戰》積累的客戶基礎,但我判斷戰爭遊戲這個細分市場不被空中網所獨享則是肯定的。

最新進展

5月29日,空中網發布了14Q1的業績,在業務展望中,空中網預計第二季度會產生50到150萬美元的虧損,原因在於公司在二季度推出《激戰2》和《戰機世界》,銷售營銷成本大幅上升。公司同時預計隨後的季度里,銷售營銷成本會恢複正常。

正如一位投資者所言:“如果空中網能夠再有一兩款遊戲大作成功運營,那將會上一個臺階,躋身20億俱樂部,成為網遊市場的新生力量”,躋身中國端遊的第二陣營。但是上一個臺階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接下來推出的遊戲表現平平,則只能繼續忍受作為一家默默無聞的三流網遊公司的市場地位。

本文首發於《財經天下》雜誌

【申明:作者為職業投資人,文章所提到的公司他可能投資了也可能沒有。投資有風險,本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關於能力圈(微信號:AbilityCircle)

只關註投資和當下最值得關註的投資機會。是職業投資人、資深媒體人周展宏的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30

20年投資老兵裘國根對投資研究的看法 作者:裘國根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64&page=1&extra=#pid3707
裘國根,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董事長、投決會主席、投資經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1993年至1995年就職於原君安證券下屬投資管理機構,1996年開始職業投資,2001年創立上海重陽投資有限公司,2009年參與創建重陽投資。19年權益類投資和衍生品交易經驗,長於公司估值和投資策略。依靠1996-1997和2006-2007兩輪大牛市中的大幅回報以及兩輪牛市間的平穩收益,2008年裘國根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創造了在中國完全依靠投資而成為福布斯富豪的傳奇。

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的就是來自裘國根,這樣一位有著近20年投資經驗的老兵對投資、研究的一些看法:


我在這一行幹了將近二十年,有過很多教訓,也得到了很多經驗,今天來跟大家敞開交流一下。

首先跟大家談一下一個優秀的研究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涉及到很到方面,今天沒法系統的講,簡單的談幾個重要的方面。

第一,一個優秀的分析師應該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做投資核心要看對未來的認知能力,看誰更具有前瞻性。這就要求你不可能不學習。無論是多麼厲害的投資大師,都應當持續學習。所以我認為學習能力是投研人員基本素質裡面很重要的一面。不僅僅是你讀了多少書,學歷背景怎麼樣,這只是一個方面。學習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調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等等。行動也很重要,要多看,多瞭解,把視野打開。國慶是我本科畢業20週年,我是87級,91年畢業。回到人大,新聞界的方漢奇老先生,85歲高齡了,送給我們做學生的三句話,第一,身體最重要,第二要終身學習,第三要處理好各種各樣的關係,包括團隊內部的關係,親人的關係,社會的關係。所以,我們要保持一個學習的心態,閱讀量也很重要,要多看書。

第二個很重要的是抗壓能力。比如我最近壓力很大,搞得筋疲力盡。幹這一行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我們這一行需要積累,如何讓自己頂住壓力,應對各種各樣的狀態十分重要。我很多朋友也做這行,最近身體一塌糊塗。我相信研究員也是一樣。總歸有各種各樣的壓力。抗壓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抗壓的方法。把壓力及時的化解,才能活得久,才能積累,才能成為資深人士。

下面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認為的研究和投資中常見的誤區。

1、  一鳴驚人。很多人都想一鳴驚人,其實這一點很難。時間是我們這一行最好的朋友。例如巴菲特,現在已經80多歲了,如果之前去世,那就比較難成為里程碑式的人物。我們應保持平常心態,一步一步的積累。一鳴驚人很難長久,時間會檢驗一切。我們這行有過很多點石成金的人物,但最終大多死掉了。所以投資最終還是看結果的,一個做投資的人,你敢說自己成功,起碼要符合下面兩點的其中一點,一個是你已經死了,死前是成功的,第二個是你退出這個行業了,退出之前是成功的。所以很多東西還是需要積累的。跟別的行業不一樣。有時候,短期的成功很可能成為你長期成功的敵人。

2、  對波動做簡單的線性分析。比如今天這樣行情,很多人問什麼原因。這也是人性使然。我自己也思考,股市是很多變量的函數,最重要的是經濟基本面。其實這遠遠不夠。除了基本面,還有社會收益率水平、地緣政治、自然災害、人的情緒等等,最終決定因素還是通過人的情緒。但人的情緒的認識太難了。對波動不要做簡單的線性分析。長期看股市的決定因素還是估值水平和供求關係。最重要的是這兩個。短期看,多種因素造成了市場的波動。所以看待市場,還是要多維的視角來看,不要給股市波動找簡單的理由。
3、  風險和收益分析的絕對化。投資學基本原理,風險和收益是孿生的。好的投資人要做相對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我們投資人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比如現在很多人看到的大多是風險。很多賣方的分析報告,提示的風險,大多一筆帶過,我覺得還是應該對風險和收益做系統的分析。對風險的分析分三個層次,第一是概率層次,第二個是,期望值的計算,第三個層次是對黑天鵝和小概率事件的預防。好的投資人活下來,用比較小的風險博取較多的收益,肯定會成功。

4、  先尖端後基礎。我們這一行門檻太低了,幹我們這一行的人,他們在研究的都是尖端問題,但對財務、行業的ABC可能都不太懂,基本功不紮實。我也這麼告誡自己,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沒有系統的教材,我發現這個問題後,其實我還在補課,我還在學習。我覺得還是把基礎打好,在往尖端發展,肯定是有用的。

5、  無意中對自己和別人的苛求。你可能無意中會對自己和別人苛求,但這是違背常理的。比如經常會抱怨,我為什麼不空倉呢,我為什麼沒有規避這個陷阱呢。但如果你總能規避的話,你就是神仙啊。有時候我對研究員也是這樣,這個機會你怎麼沒有發現呢。其實呢這是苛求了。有十個機會,抓住一兩個就可以了,大的機會儘量抓住就可以了。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幹我們這一行,要反過來說,是「機可失,時再來」。你要是都抓住了,你會發現,整個社會的財富都到你的腰包裡了。不要對自己和團隊太苛求,否則整天后悔莫及,會死的很快,成不了巴菲特。首先讓自己健康的活著,有積累,然後才能成為高端人才。

6、  片面強調投資的科學性或藝術性。投資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很多人,我也有很多朋友總是想把投資量化,像美國上世紀90年代之前,據我所知,將投資的科學性發揮到極致。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B-S公式,已經發揮到極致。但這也有反面的案例,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過分強調投資的科學性,以為可以用模型數據解決一切,這是不可能的。量化,金融工程,可以作為重要的工具,但是不能作為全部的依據。很多人認為用金融工程解決一切問題,我認為是不可能的。美國也從對金融工程的過度研究轉到行為金融學上。行為金融學更多的在強調人性,投資的藝術性。但也不能過度強調藝術性。否則同樣也是很危險的。做投資做研究最好還是兩者結合。平常工作中,既看到硬的一面(科學),也看到軟的一面(藝術)。

7、  演繹和歸納、分析和綜合的割裂。有些研究員,沉浸在自己的演繹中,一點歸納也沒有,看看經濟史,其實會覺得很可笑。片面的歸納也是錯的,最好是兩者結合,犯錯的概率會小一些。整體做拆分叫局部,局部到整體叫綜合。局部的數據可能較為領先,也可能引導你進入誤區。比如有時草根調研得出的結論就很可笑。所以要儘可能全面的考慮。正如股市的波動是若干變量的函數一樣,不要一成不變。

8、  研究和投資定位的錯誤。個人覺得研究和投資是兩項工作,定位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是很好的分析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投資者。有的是很好的投資者,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研究和投資是兩個活,研究是很細緻的工作,需要將經濟的情況、行業的情況,過去現在未來的情況,還有行業的潛力公司等等,都搞的很清楚。一個好的基金經理,他性格中反人性的因素要多一些。比如巴菲特,我感覺他性格中就有很多反人性的東西。比方說暴跌的時候,他會去買,不買會睡不著覺。一個人他如果能反人性,投資成功的概率就會多些。比如我這兩天壓力大,說明我反人性的地方還不夠。

9、  對不同性質的資金或者投資者制定同質的投資策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資方法,每個人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長期可持續的投資策略。不可能一個投資策略適用所有的投資者,適用所有的資金。對不同的客戶,要有細分的策略。

10、  大資金管理者或者服務者將宏觀和微觀分析割裂。比如,投資報告裡面,所謂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長期看,我覺得,宏觀,中觀,微觀其實很難割裂的。如果你只看微觀,你的視野是很狹窄的,未來很難管大錢。你看巴菲特,對宏觀,行業公司的分析都是很全面的。一定要有宏觀視野,沒有宏觀視野的話,很多陷阱可能躲不開。

11、  大資金管理者忽視投資組合估值安全邊際和流動性的兼顧。大資金一定要關注流動性。好的組合一定是將兩者結合的,一方面組合有流動性,一方面要有成長性。安東尼伯頓今年在香港虧了40%,就是這一點沒做好。保持流動性使你有重來的機會。

12、    價值投資機械化。價值投資是比較確定的長期獲得超額收益的方法,也是最有邏輯的方法,但也不要機械化。有些人認為價值投資好像就是長期持有,然後伴隨公司的成長。我覺得,價值投資,如果你覺得漲到位了,或者有更好的標的,或者你發現自己錯了,就應該做一個調整。價值投資要用一個接力法。不要喜歡幾個公司,長期就在這幾個公司裡面兜圈子。我們剛才也提到了要保持學習。很多人說我持股比較集中,其實我也很無奈,我內心希望組合搞得更寬泛,協方差更低一些,但前提是不降低投資標的的品質。長期看這樣是抗風險最強的。

提問交流

提問1:您做過交易員,這對您投資哲學的形成有何幫助?對我們這些以研究起步的信任要形成一定的投資哲學要做什麼樣的準備?

答:我個人屬於風險偏好類型的人。當年我們畢業去深圳的人很多有這種偏好。深圳後來出現了很多很多厲害的企業。有人說是因為深圳這種土壤,我覺得土壤是很虛的詞,其實主要是因為這幫人的創業精神。學生包括很多已經畢業工作了的人,他們是有風險偏好的,不安於現狀。那段經歷,只是讓我很早的瞭解到,這一行,你是可以賺到大錢的,也對風險有清醒的認識。當時股票交易制度還處於初級階段,這一行裡曾經很多人有過錢,透支一波下來,後來分文不剩。再者就是這一行很多高人,關鍵還是要學到別人的長處。傑克韋爾奇前段時間在中國交流,他講的很好,誰是最厲害的CEO,某個人能把幾個人的優點看到並學習,他就是最厲害的。我們這一行也一樣,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如果適合自己的話學過來。所以從一開始,如果處在一個相對高端的團隊裡面,學到的東西會更多。

提問2:非常敬重您的投資能力,想請教兩個小問題。剛才您提到您的投資歷史,您的很多重倉個股都是符合經濟波動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從現在看展望未來十年怎樣看大的經濟波動和產業發展方向?一個投資大師除了時間這個維度之外,可能還有一個投資風格,您自己投資的特點怎樣概括?

答:第一個問題現在說的比較多的是中國經濟面臨轉型,轉型並非一個概念,還是依靠內需帶動。從很多數據可以看出來,很多外需導向的企業損失很大。我個人是很看中內需方向的企業,因為中國13億人,是個很大的市場。我是浙江人,回老家的時候跟商人探討中國經濟的未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有三個東西在過去:靠膽大賺大錢的時代已經過去、高負債經營就能夠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盲目多元化的時代在過去。

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向,我們的策略提的比較多的是護城河在加深加寬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裡的龍頭企業,不一定是大盤股,也無論強週期或弱週期。我們看五六年以前,無論三一、海螺還是格力,從銷售、盈利能力和股價,毫無疑問是成長公司,而且都有高速的成長能力。按照我們的觀點,它們肯定是強週期行業。另外一些弱週期行業,包括最近在香港跌的很慘的李寧、蘇寧環球,酒類,很多企業都沒了。真正的看公司,不能簡單的以強週期和弱週期一概而論,弱週期行業裡當然有成長公司,但強週期行業裡也會有。還是要放在大的宏觀背景下去看行業看公司。現在比較看好已經經歷行業洗牌、沒有被市場預期的、有核心競爭力的這些公司。

第二個問題關於投資風格:我本人是典型的基本面投資者,也曾經嘗試timing,發現timing很難,但是明顯被高估或者被低估時可以做擇時。你說2600是底,還是2200是底,這個很難判斷。我們說6000點時泡沫很大,1000點時被低估,大部分時候都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所以我的風格還是基本面導向,儘可能發現市場上估值安全性較高的投資標的。因為你覺得它便宜,為什麼便宜呢,不被別人認可。所以可以相對來說逆向投資。當然逆向投資有時候是對的,有時候是錯的;錯的要去改正,正確的要有勇氣堅持。

提問3:作為研究員普遍的職業路徑是賣方研究到賣方研究再到投資,就您的觀察和對未來的判斷,一個研究員有多少可能的成長路徑和職業生涯。

答:如果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投資人,性格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特質。中國證券市場會越來越成熟,短期看分析師的薪水和地位不如基金經理,這將會成為歷史,不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的存在條件。我的看法是早定位,看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你覺得自己適合做投資,應該去買方。這方面的論述很多,好的投資者應當具備哪些素質,好的心態和很好的抗壓能力非常重要。

提問4:您一直勸導我們多學習,組合要分散。多去看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一個矛盾的問題是每個人的精力有限,關於分散和集中的度您是如何把握的?您提到反對把價值投資機械化,能闡述一下價值投資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答:第一個問題我覺得組合可以說除了一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做投資最好有強大的團隊,或者是很好的利用賣方的力量。但是需要有一定的甄別能力,哪些分析師的觀點是有前瞻性的、是已經分析了公司的本質的。但是有時候組合要分散肯定是很難的,因為看過去可能沒有特別多的標的。而且一條投資主線,比如剛才說的內需導向、有核心競爭力的、護城河變寬變深的企業可能都有相關性,要把它們的協方差降低的話可能是另外一條主線。但往往某個階段可能投資的主線不會有很多條,經濟發展決定了不會有很多條,這也是很困擾我的一個問題。但對於自己的投資邏輯有充分信心的話,不妨沿著一條線去做,在這條線上儘可能的找組合,分散化。

價值投資其實還是要回歸本質,買股票本身還是買公司;長期看,這是最能積累的。現在的炒進炒出,對於自己的成長並不大。如果對於基本面的分析不斷積累,不斷學習,我相信假以時日,厚度會越來越厚。這也是最可以積累經驗的方法。

提問5:根據資產定價理論,一定的收益對應相對的風險,您是否認同?在熊市和牛市中可能不成立,您如何把握好收益和風險的控制。剛才您談到您的投資經歷涉及到行業的配置,基本上是地產金融(當時的成長股),不知您是否有投資科技股(現在的成長股)的實例。您以後的行業配置是否會有轉換?

答:CAPM:E(Rj)-Rf=α+βj[E(Rm-Rf)]

無論是買高β還是低β的股票也好,投資是要發現阿爾法,發現α是核心,即使做對沖也是一樣,如果能夠發現阿爾法,如果能發現阿爾法,能夠發現估值明顯低於市場的公司,其成長性一定很好,抗風險能力會大很多。

如果按照基本面投資的話,股價是投票器,股價漲不代表公司的基本面真的發生變化。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一隻股票,如果你拋掉之後不跌或者漲的更多,這樣才是有成就感的。因為你發現了公司的價值。所以價值投資真正還是要把未來看清楚。

對於每個投資人來說,擅長的領域是不一樣的,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行業都搞清。總是有限的,應當要依靠團隊的力量,依靠信任的分析師。巴菲特說分析師只有兩句話之內引起他的興趣,這樣他才會繼續聽下去。對於別的行業,我也是這樣的態度。首先對我來說,能夠瞭解的十分透徹的行業肯定是有限的。對於基金經理來說,他要有研究員,因為他不可能對所有行業都很清楚,所以要依靠團隊的力量。第二,產業在不同的國家還是有比較優勢的,不能以行業論公司的成長性。現階段很多行業還是停留在粗淺的概念階段,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現金流上,講故事長期來說沒有意義。

提問6:您投資十幾倍的收益,技術分析佔比重多少?聽您的投資經歷,感覺您挺能忍的,您是否擅長左側交易?是否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幾家公司,重倉持有,忍很長時間,吃魚就吃魚頭,後面的丟給其他人?券商研究員要求一兩年成才。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您覺得有沒有方法可以讓分析師比較輕鬆的提供好的投資品種。現在是熊市,您覺得現在這些新入行的分析師應該做些什麼呢?怎樣跟您交流?

答:技術分析的前提,未來會重複歷史,市場是強有效的。我覺得這兩點都是不紮實的。時代在變化,技術分析用歷史的數據揭示未來。如果投資有層次的話,我覺得它是,最低層次見風使舵,第二層次是技術分析,第三是基本面分析,最高層次是投資哲學化、洞悉人性。基本面在變化,人性沒有變。還是找到適合自己人性的方法。歷史表明像巴菲特這樣能賺錢,但巴菲特只有一個。

覺得左側和右側是個偽命題。左側和右側只有事後才知道,頂和底也是一樣,我覺得這種都是不確定的。確定的是依據宏觀分析等各種分析,得出他的未來成長性等結論,不論是左側還是右側,都可以去買。關鍵是在公司深刻的理解,而這離不開對公司團隊,核心競爭力,對行業,競爭對手,上下游的理解。研究是不可割裂的,我不相信對宏觀、中觀沒有絲毫研究的人,能對公司研究的很深。
一個人的成才,其實也可以建立函數關係,智商,情商,勤奮程度,聚焦程度等。首先要專業化,然後多元化。情商,溝通能力,很重要。Iq很重要,eq更重要。

提問7:成功的投資大師都有簡單的投資邏輯,您的邏輯?取得比較好的投資效果,理論上有兩點,一是要抓住大趨勢,二是找到護城河的公司,能否舉例?

答:如果我到八十歲,還活著,成績還不錯,可能還能總結。現在沒能力。
第二個不敢說,涉及到公司,還在探索,這個時候,兩三年後,可以來回顧比較好。

提問8:理論家要歸納,實戰家要演繹。演繹歸納相結合的方法是什麼?

答:楊振寧寫過一篇文章,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探究,中國人重歸納,輕演繹。如果沒有演繹,很難取得突破性的發明。真正的大師,像牛頓,愛因斯坦,沒有推理的在裡面,但最終證明是對的。我們的演繹有一定的推理在裡面,歸納後再演繹的話,犯錯的概率會降低。我強調先有些投資邏輯。看了很多報告和數據,先有邏輯,有了投資邏輯再去做實證。實證後證明你的投資思路是站得住腳的,再去跟蹤行業公司,犯錯的概率會降低。一點邏輯都沒有,到處調研,效率會很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46

港人財富超過20萬億元(2014/8/14) 林本利


2014-08-14  NM
 
 

 

前文提到過去50年,恆生指數上升240多倍,若連同股息計算,升值更達到1,200倍,平均每年回報超過15%。即1964年的1億元投資,今天已變成1,200億元。同期樓價、的士牌價亦大幅上升。

經過50年的資產價格上升,港人已累積豐厚財富。即使日後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勞動力增長不足,撫養比率驟升,亦可以透過善用巨額財富,產生足夠收入作為養老之用。

到底港人家底有多豐厚?政府統計處沒有這方面的數據,而由於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故此難以區分資產有多少屬於港人。筆者嘗試從不同來源去作出估算,估算方法儘可能傾向保守,以免誇大港人的財富數字。

首先,根據近年熱賣的新書《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作者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所估算,西方先進國家的資本與收入比率(Capital-income ratio)大約是6倍左右。以香港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約2.2萬億元推算,港人的財富可達到13萬億港元(下同)。

但筆者以為,港人的財富應遠高於13萬億元,保守估計至少20萬億元,即代表資本對收入比率達到9倍(20÷2.2),遠遠高於其他西方先進國家。背後原因自然是因為過去50年,本地投資回報,包括股價和樓價的升幅,都遠高於其他國家。例如恆指過去50年平均每年回報超過15%,而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每年回報不到10%,自然令兩地的財富差距擴大。

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股市市值達到25.5萬億元,保守估計15%屬港人持有,即3.8萬億元。另外,流通貨幣及存款約10萬億元,當中近一半屬港元,其餘屬外幣(包括人民幣)。這10萬億元的現金及存款,估計大部分由上市公司及非港人持有,故此假設只得15%屬於港人,即1.6萬億元。

香港自2000年12月推行強積金制度,至今戶口結餘5,000多億元,其他職業退休計劃資產約3,000億元,公務員退休準備7,000多億元,三項退休金準備合共1.6萬億元。把上述股票、退休金準備、現金及存款加起來,資產總值合共7萬億元,是GDP的三倍多。根據宏利資產管理公司在去年4月發表的報告,香港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包括存款、退休準備、人壽保險儲備、互惠基金、證券及其他金融資產)大約是GDP的3倍,故此上述的數字與筆者推算相近。然而,港人最大的財富並非金融資產,而是手上持有的物業。根據2014-15年財政預算案,全港共有310萬個物業(包括住宅及非住宅),預計政府全年可收到267億元差餉(財政司司長寬減其中61億元)。以現時差餉徵收率為5%推算,這310萬個物業的應課差餉租值為5,340億元。假設各類物業的平均租金回報率是3%,即表示這310萬個物業總值17.8萬億元(17.8萬億×3% = 5,340億)。保守估計6成物業由港人擁有,即港人的物業總值超過10萬億元。現時特區政府的財務資產淨值(包括財政儲備)約9,000億元,連同近7,000億元外匯基金歷年投資盈餘,總數合共1.6萬億元。把上述各項私人及政府資產加起來,總數約19萬億元。數字還未包括港人的其他資產(包括的士牌照、黃金、鑽石、私人及政府土地、非上市公司及海外資產),亦未扣除物業按揭及其他負債(約1萬多億元),但保守估計,港人擁有的私人及政府資產總數至少20萬億元。港人累積如此豐厚財富,又應如何善用去解決人口老化問題?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57

華誼擬4.64億售耀萊20%股權,松遼汽車接盤,馮小剛、黃曉明等明星介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4/144925.html

i黑馬:8月13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 ,公司子公司華誼互動娛樂擬向松遼汽車4.64億出讓其持有的耀萊影城20%股權。耀萊影城2013年凈利潤為6642.36萬元,少於此前7000萬元的業績承諾。
 
\ 
倒手凈賺2.54億元

資料顯示,耀萊目前在北京、天津、沈陽等13個城市經營17家影城。公司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4.13億元,凈利潤6642.36萬元。
 
013年9月華誼兄弟通過子公司華誼互動娛樂以自有資金2.1億元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獲取耀萊影城20%股權。至今不到一年時間,但卻已增值121%,憑借此筆交易,華誼兄弟凈賺2.54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當時耀萊其他股東同時承諾,耀萊2013~2014年度經審計的稅後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000萬元和8400萬元。但耀萊2013年凈利潤為6642.36萬元,少於上述7000萬元的承諾。
 
耀萊票房占有率僅1.2%
 
EBOT藝恩日票房智庫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全年最終票房為217.69億元,但2013年票房突破十億的院線僅有6條,分別是萬達院線、中影星美等。

從數據來看,萬達院線依然一家獨大,其2013年票房總收入達到31億元,觀影人次超過7700萬人次,票房收入較排名第二的中影星美足足高出13億元。上述6條超過10億票房的院線合計票房113.73億元,占全年總票房的52.24%,呈現出寡頭壟斷局面。
 
而耀萊2013年票房收入僅為2.6億元,占2013全年票房收入的比例為1.2%,票房收入和總占比均遠低於萬達、中影、金逸等院線。
 
松遼汽車募資40億轉型傳媒娛樂  馮小剛、李冰冰借道參與定增

全面停產近五年,虧損已過6億元。背負高額債務的松遼汽車最終通過定增迎來了新東家。不僅如此,公司還打算通過“影視+遊戲”雙箭齊發的方式,轉型為文化傳媒公司。
 
遼汽車此番收購的都玩網絡之前因為版權問題曾被盛大遊戲投訴,導致鳳凰傳媒對其的收購方案終止。倘若盛大遊戲繼續投訴,是否會影響此次定增方案的順利通過,尚未可知。

“影視+遊戲”雙箭齊發
 
停牌近2個月的松遼汽車今日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向文資控股等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6.09億股,發行價格為6.48元/股,募集資金總額39.48億元,全部用於收購耀萊影城100%股權、都玩網絡100%股權及補充流動資金等。交易完成後,公司主營業務將增加影城運營、影視投資制作、文化娛樂經紀和網絡遊戲的開發運營。公司股票今日複牌。

上述預案顯示,松遼汽車此次募投資金將用於三個項目:
 
一、23.2億元用於向耀萊國際、華誼互動娛樂等收購耀萊影城100%股權。資料顯示,耀萊主要從事影院電影放映及相關衍生業務、影視投資制作業務、文化娛樂經紀及相關服務業務。截至2014年6月末,其總資產為6.77億元,凈資產為3.58億元;2013年營業收入為4.13億元,凈利潤0.66億元。同時轉讓方承諾,耀萊2014~2016年度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45億元、2.2億元和3.1億元。
 
二、14.28億元用於收購都玩網絡100%股權。資料顯示,都玩網絡主要業務是網頁遊戲、移動遊戲的開發以及遊戲運營。其目前已經推出11款網頁遊戲產品以及3款手機遊戲產品。截至2014年6月末,其總資產為8041.85萬元,凈資產為6274.74萬元,2013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0.83億元、0.62億元。並且轉讓方也承諾,都玩網絡2014~2016年度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02億元、1.32億元和1.63億元。
 
三、2億元主要用於補充影城管理、影視投資制作和遊戲業務營運資金。

松遼汽車表示,未來公司將以江蘇耀萊作為影視業務的主要平臺,致力於影城運營、影視投資制作及文化娛樂經紀業務;以都玩網絡為網絡遊戲運營平臺,致力於網絡遊戲的開發運營,形成影視與遊戲產業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

實控人發生變更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松遼汽車首次謀求轉型。自從登陸A股市場以來,公司一共經歷過6次重組失敗,5度易主。

正是由於松遼汽車頻繁更換控股股東,公司主業越來越偏離汽車業務。在近幾年汽車行業較為景氣的情況下,公司一直處於虧損、扭虧、再虧損,戴帽、摘帽、再戴帽的無解循環之中。
 
財務數據顯示,松遼汽車2012~2013年度的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2058萬元和-3440萬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松遼汽車累計虧損已達6.77億元,歸屬凈資產僅為298.46萬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8.10%。
 
不難看出,屢次重組失敗的松遼汽車,現有資產質量及業務盈利能力較低,迫切需要購買或註入具有較高質量和較強盈利前景的優質資產。但是,其眾多的歷史問題,以及高額的負債卻成為其重組的最大障礙。
 
記者註意到,文資控股此次擬出資12億元,認購1.85億股,占松遼汽車發行後總股本的22.22%,將成為松遼汽車的控股股東。而松遼汽車實際控制人將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變為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
 
與此同時,公告中還透露,文資控股將依托其在文化創意領域的資源優勢和整合能力,有望通過持續的資本運作,不斷為上市公司註入優質資產,最終將上市公司打造成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航母。
 
但是“新東家”入主之後,將如何處理松遼汽車目前沈重的債務以及新舊股東交接問題?對此,公告中並未提及。
 
都玩網絡不足一年估值增183%
 
記者註意到,此次擬收購的都玩網絡此前曾與另一家上市公司有過“親密接觸”。
 
鳳凰傳媒曾於2013年9月公告,擬出資2.77億元收購都玩網絡55%股權,彼時都玩網絡整體估值僅為5.04億元。不過鳳凰傳媒於今年6月19日再度公告,以股權轉讓協議中“股權轉讓交割的先決條件”未能全部滿足為由,終止了上述收購事項。而都玩網絡“嫁入”松遼汽車時的估值卻高達14.28億,足足增長了183%。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盛大遊戲在鳳凰傳媒擬收購都玩網絡期間曾表示,經其取證鑒定,都玩網絡及其子公司江蘇易樂研發運營的多款網絡遊戲抄襲公司網遊產品《熱血傳奇》,公司已向證監會及江蘇監管局、上海證券交易所發送投訴函,提出徹查及停止並購項目審批的請求。
 
倘若此次盛大再度發送投訴函,是否會影響定增方案的實施呢?

對此,某上市公司董秘向記者表示,終止收購某個項目,不會影響定增方案的實施,因為特定對象更關註的是公司能否用好募集資金,而非具體某一個項目。
 
但是,有意思的是,此次非公開發行的對象中,馮軍、郝文彥以及立茂投資的程海亮、劉恩亮、秦謙五人為都玩網絡的全部股東。這意味著,一旦松遼汽車終止收購都玩網絡,馮軍、郝文彥以及立茂投資是否還會參與定增就尚未可知了。
 
多位明星間接持股超千萬
 
提到收購影視公司,就繞不過在資本運作中“順道”發財的影視明星們,此次收購耀萊的案例中也不例外。
 
記者註意到,在此次參與非公開發行的君聯嘉睿,其股東中出現了馮小剛、張國立、李冰冰、黃曉明等著名影視明星的身影,他們分別持有君聯嘉睿3.91%、3.91%、3.91%和3.13%的股份。
 
但有意思的是,資料顯示,君聯嘉睿成立於2014年8月。盡管具體時間不詳,但是記者通過北京工商局網站查詢到,君聯嘉睿的大股東北京中匯睿鑫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的成立日期為2014年8月11日,距離今日松遼汽車的公告日僅有3天。
 
由此可以推測,君聯嘉睿就是為了參與此次松遼汽車的定增而突擊成立的。
 
如此積極參與定增,自然是事出有因。
 
根據方案,君聯嘉睿將購買7876.54萬股松遼汽車股份,則上述四位明星將分別間接獲得307.97萬股,307.97萬股、307.97萬股以及246.54萬股,就目前定增價和二級市場7.31元/股的差價而言,他們就將分別獲得了255.62萬元、255.62萬元、255.62萬元以及204.63萬元的浮盈。

不僅如此,由於無論“影視”概念,還是“遊戲”概念都是目前二級市場的熱點。一旦定增方案順利實施,松遼汽車股價水漲船高是大概率事件,上述四位明星的盈利也將進一步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11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突破20萬美元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742

2014年08月15日 05:40 AM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突破20萬美元

背景
評論 打印 電郵 收藏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股價昨日首次突破20萬美元。投資者的目光從創始人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明星力量轉向他匯集的各項業務的盈利能力。

這位投資大師拒絕股東提出的分割該綜合集團主要股票的要求已有30多年了。這意味著,該公司擁有紐約交易價格最高的股票,比排在第二位的股票高出150倍。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市值今年增長12%,自本月初以來飆升6%,此前該公司公佈旗下工業、保險和公用事業業務第二季度業績表現強勁。

巴菲特曾寫道,“股東‘優生學’也許看上去是一件沒有希望的事,”但他辯稱,拒絕股票分割、任由股價上漲將確保更優質的股東群體。

他曾在1983年致信股東稱:“如果我們要分割股票或採取其他關註股價而非商業價值的行動,我們將吸引那些水平不及賣家的買家。”此後他不時會援引這句話。

他辯稱,很難交易的股票將鼓勵投資者採取長線觀點,並拒絕那些更有可能在情緒驅使下買賣的投資者。

巴菲特現年83歲,有關他的接班計劃的問題從來都不是什麼秘密,但分析師們表示,他已說服市場將伯克希爾哈撒韋視為一家壽命將超過他的控股公司。

譯者/梁艷裳

相關文章

巴菲特遠離“巨災債券” 2014-05-16
巴菲特的生意經 2013-08-02
標普下調伯克希爾哈撒韋信用評級 2013-05-17
又見“巴菲特效應” 2013-04-10

史蒂芬•福利上一篇文章

重新設計新興市場股指 2014-07-02
本文涉及話題伯克希爾哈撒韋 巴菲特

分享本文

排序: 評論總數
[查看評論]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