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希拉里大選首秀 切換風格主攻平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951.html

希拉里大選首秀 切換風格主攻平民

一財網 顧鄉 2015-06-14 20:04:00

6月13日,2016年美國大選民主黨競選人、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紐約開展首場大型戶外造勢活動。她在演說中走了一條徹底的平民路線。

在紐約東河中,有一個狹長的島嶼,名為羅斯福島。該島西倚曼哈頓富人區,東望皇後區中產社區。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希拉里·克林頓就是站在這里,用籠罩在政商名流光環下的金手指,撩撥著廣大美國中產階層的民粹情緒。

6月13日,2016年美國大選民主黨競選人、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紐約開展首場大型戶外造勢活動。她在演說中提到了身世坎坷的母親、美國工薪階層家庭的未來,以及美國富豪階層的過分發達,走了一條徹底的平民路線。丈夫比爾·克林頓親臨現場助陣,兩人擁吻的畫面,充斥在美國各大媒體的顯赫位置。

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王海英博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希拉里有能力,有想法,有經驗,有智囊,目前來看她獲勝的可能性有60%。中國美國史研究會顧問、華東師大教授余誌森此前也告訴本報記者,明年美國大選的看點應該是共和黨派誰應戰希拉里。

作為白宮寶座的頭號熱門人選,希拉里的“首秀”風格奠定了其未來的“親民”選戰策略。但對普通美國人來說,希拉里背後的政商資源,就像羅斯福島背靠的曼哈頓上東區一樣,耀眼的天際線光芒完全蓋過了皇後區的萬家燈火。

美國政治觀察家里維斯·杜雲(Reeves.K.Dwain)告訴本報記者,希拉里背後都是有錢有勢的財團,不知她當了總統後會為誰而戰。

選擇平民路線

13日在紐約羅斯福島舉行的戶外大會,是希拉里4月宣布參加美國大選後首次開展的大型造勢活動,意味著她的選戰正式開打。盡管她此前已舉行過多次小型競選活動,但曝光度都無法與13日那天相提並論。

在全美矚目下,希拉里在首次公眾選戰活動中把自己的風格切換到了“平民模式”。在人們以往的觀念中,她出生在芝加哥的富裕家庭,童年中充滿了各種愛與正能量,成績從來都很好,在耶魯大學拿到了法學博士學位,後來當起了律師,接著就成了“第一夫人”,最後幹脆自己玩起了政治……這次她卻告訴美國人,自己的母親有著一段狄更斯式的不幸童年。

希拉里在演說中說,她的母親多蘿西·羅德姆生長於“禁酒令”時代混亂的芝加哥,8歲父母離異慘遭拋棄,帶著3歲的妹妹長途跋涉前往加州投靠祖父母。多蘿西14歲時搬出了祖父母家,給一戶人家當廚娘和保姆,每周工錢只有3美元。多蘿西後來回到了芝加哥,最終在二戰期間與做銷售的休·羅德姆結婚,成為家庭婦女,並把希拉里和兩個兄弟撫養成人。多蘿西於2011年去世,希拉里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她的成功歸功於她的母親。

美國媒體分析稱,這平民式的家族淵源,與許多20世紀初遠渡重洋來到新大陸的歐洲裔移民家族一樣,符合美國式的自力更生、個人奮鬥價值觀,充滿著親民色彩。不僅如此,希拉里對於母親的動人描述,還容易讓人相信她是真誠的女性權利保護者。

“我可能不是最年輕的候選人,但我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女總統。”現年67歲的希拉里在演說中還不忘幽默一把,提醒人們她的女性身份。此前還沒有任何女性成為美國總統。

除了描繪自己的平民淵源外,希拉里還在政策框架上大打“親民牌”。希拉里說,如果她當選,將改革美國的稅收制度,獎勵努力工作的人,而不是靠股票交易獲利或是在海外藏匿資產的人。希拉里許諾,她將為社會公平而戰,縮小貧富差距,推廣清潔能源,並推動對華爾街的監管。

首秀效果如何?

希拉里在演說中承諾支持工薪階層家庭,又說“你們不成功,美國就不能成功……經濟不能僅服務於頂級階層”。在傳統自由派立場上,希拉里祭出了對同性戀婚姻和婦女權利的支持。她的“親民”策略濃縮在這句話上:“我不是為某些美國人而選,而是為所有美國人而選。”

美國媒體分析稱,希拉里的“首秀”顯然是吸取了2008年的教訓:當年的她一派高不可攀的精英形象,讓“黑馬”奧巴馬占了選票的先機。

盡管在成千上萬支持者的歡呼聲中,希拉里13日的表現堪稱轟動,但她仍面臨著一些批評。“這是一場出色的民主黨演說。”旨在推動民主黨候選人采用更多民粹主義政策的漸進式運動委員會(Progressive Campaign Committee)聯合創始人亞當·格林(Adam Green)說,“但是人們想要聽到更具體的政策,比如華爾街改革和擴大社會保障。但我們今天(13日)什麽也沒聽到。”

更多的人則對希拉里的“平民形象”提出了質疑。此前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竟然有超過五成美國人認為她“不誠實”,盡管很少有人質疑她的能力。杜雲對本報記者稱,他覺得希拉里有點虛偽,類似一個有錢人跑去騙窮人(民主黨的選民以平民和少數族裔為主)。

王海英則對本報記者稱,現在的美國政治越來越成為“表演政治”,競選人把拉票變成個人秀,他們享受這種競選過程,但美國現在最需要的是務實政治,希拉里還沒有突出的業績支撐她重振美國。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7

成交萎靡 二八風格轉換何時成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890.html

成交萎靡 二八風格轉換何時成型?

一財網 張誌斌 2015-12-10 18:12:00

本周五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新股申購,A股短期要想出現投資者期望的二八風格轉換難度頗大,那麽究竟什麽時候A股才能出現真正的風格轉換,從而帶動股指再度走強呢?

隨著券商、地產等藍籌板塊紛紛出現沖高回落走勢,滬深兩市股指周四也出現沖高回落,兩市成交量維持在7000億元的量級,再結合本周五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新股申購,A股短期要想出現投資者期望的二八風格轉換難度頗大,那麽究竟什麽時候A股才能出現真正的風格轉換,從而帶動股指再度走強呢?

從全天的市場走勢來看,伴隨券商股在註冊制利好消息刺激下的大幅拉升,滬深兩市股指早盤一度大幅上行,上證指數盤中收複3500點,不過成交量的持續低迷,使得股指很快出現沖高回落。午後即便網絡安全、迪斯尼等題材股全面開花也未能挽回股指下跌之勢。上證指數尾盤的跳水使得其僅報收3455.50點,下跌16.94點,跌0.49%,成交2785億元;深成指報收12181.03點,上漲1.20點,漲0.01%,成交4492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695.51點,上漲27.60點,漲1.03%,成交1269億元。兩市全天合計資金凈流出89億元。

對於近來股指的走勢,盡管先後有地產、券商等藍籌股出現大幅上漲,但受制於成交量的不算萎縮,市場始終未能出現預期中的風格轉換走勢,股指反而因此出現了明顯的沖高回落。

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劉旻認為,市場在3450點上方進行整理和波動。本周五和下周一將進行第二批新股申購,這將增大短期市場資金需求,加大申購前的市場波動,但由於前期有一些申購解凍資金,對市場的影響將小於第一批新股申購時的波動,市場投資機會仍然集中在中小盤股。熱點相對散亂,主要集中在年報高送轉個股、年報預增個股、“中央一號文件"概念股和摘星摘帽個股,建議投資者可以在控制倉位的基礎上參與市場。

至於投資者高度關註的何時出現風格轉換的問題,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樂天等通過研究發現,成長向周期的風格切換,2005年以來僅有三次,每次切換背後都有經濟擴張的影子。以中信證券周期指數/成長指數作為風格切換指數,並用來分析風格切換的演變。如果風格切換指數從下跌轉為持續上升,說明風格由成長轉向周期;如果指數由上升轉為持續下跌,則說明由周期轉向成長。以此為標準,2005年以來,只出現過三次比較明顯的風格切換,分別是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2009年4月至2009年8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而每次風格切換背後,都看到了經濟擴張的影子,這驗證了“周期股的投資本質在於經濟周期”這一邏輯。

中信證券認為,2011年以來的幾年時間,風格難以切換,根源在於供給端過剩。但2016年供給端的出清預計將會加快,但也會異常痛苦。2015年以來,隨著利潤下滑加快,部分企業開始入不敷出,供給端出清的壓力陡然上升,美好預期被現實擊碎。進入四季度看到越來越多的鋼鐵、煤炭、水泥等領域企業停產破產、信用違約事件的頻繁爆發。預計明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會降至6.5%左右,工業利潤會顯著惡化,傳統企業將舉步維艱。與此同時,以化解過剩產能為主要內容的供給側改革也將加快,推動更多“僵屍企業”退出。在經濟與政策的雙重壓力下,明年過剩產能將出清20%以上,會取得顯著成效。但出清的過程會異常痛苦,明年上半年失業、債務、信用等風險可能會集中爆發。

與此同時,庫存的調整沒那麽快結束,預計還需要6-8個月,明年下半年有望出現周期性好轉,如果疊加過剩產能出清以及穩增長政策效應,屆時可能會見到經濟的持續企穩以及PPI的環比上漲。

中信證券認為,目前來看市場出現風格大切換為時尚早,但預期推動的風格小切換可以先行。以往的經驗顯示,成長向周期的風格大切換,本質是由於經濟擴張推動;2011年以來難以出現風格大切換,根源也是在於供給過剩導致周期下行。明年上半年經濟下行還將繼續,難以出現成長向周期的風格大切換。但到下半年,隨著供給端出清效果顯現,經濟開始企穩以及中上遊價格開始出現上漲,成長向周期的風格大切換將會出現。雖然風格大切換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才會出現,但在政府供給側改革政策的推動下,市場的風險偏好將會擡升,將出現一波預期推動的風格小切換,給傳統周期行業帶來交易性機會。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03

幕後故事》德國記者評梅克爾,幕僚以為在說她「小碎步」總統 蔡式風格第一手觀察

2016-01-25  TCW

她博學強記,但不像李登輝深入哲學層次;她細心求全,但不比馬英九鑽牛角尖;她的性格像梅克爾,但人民等得了她的小步伐?

「她的理性政治風格,有個特點讓人特別難耐──邏輯推演到底要推到何處?思考和反思可以把人帶到哪裡?會不會因為反覆權衡風險,錯過了大膽作為的絕佳時 機?」這是德國資深記者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形容。妙的是,蔡英文的幕僚們看到這段話,都以為是在形容他們的老闆蔡英文。

梅克爾正是蔡英文最欣賞的國際政治領袖。德國大報《南德日報》還用「現在台灣也有一個梅克爾了」來形容蔡。她能否達到梅克爾的國際聲望和國內滿意度,尚有極大考驗,倒是她們兩人的個性作風,無論優點缺點都頗有類似之處。

從梅克爾看蔡英文,我們可以預見,蔡式變革將不會大刀劈山,而會類似梅克爾的「小碎步前進」。

蔡英文和梅克爾同樣在一堆大男人長期主導的政黨內,因派系山頭恐怖平衡、互相牽制而意外崛起,從不被看好的過渡性黨魁,變成取得執政地位「非她不可」。

兩人小時候都被描述為安靜寡言,也都是從學者身分,半路出家踏入政壇。

一開始都很低調,避著人群,躲著鎂光燈,也對於競選登台慼到畏懼,無法慷慨激昂的演說。

民進黨選舉造勢場合有位長期合作的音效師,總能適時在黨內明星演說的小停頓之間,穿插振奮人群的配樂。

他曾向民進黨幹部半開玩笑的埋怨,每個黨內大咖演講時,他都能巧妙串接話語的間隙,彈奏出或高昂或悲情的曲調,唯獨蔡英文讓他抓不到節奏,因為她說起話來二貝連續單調、沒有抑揚頓挫。

選前大半年,蔡英文到處跑場子演講,她有時會向撰寫講稿的幕僚抱怨「逗幾句前幾天不是講過了」,要求多點新意,但在她嚴謹的風格下,又難接受較聳動的句子,讓幕僚有苦難言。

開口,擅長「雙重否定句」嚴謹不聳動,說話拐好幾個彎說話沒有激情,是因為內心十分謹慎,導致表達平淡無奇,甚至一句話轉了好幾個彎。

她們特別擅長「雙重否定句型」。例如,北約(N A TO) 希望德國軍隊從阿富汗北部往南部署,梅克爾說德軍「應該沒有不確定」會留在北部。談到與第三勢力的競爭或合作,蔡英文說「如果我們去吸納公民社會的力量, 對民進黨或許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對社會並不是一個最好的事情。」這種九彎十八拐的言論方式,蔡英文半開玩笑說是在英國留學時,向英國入學會的保留彈性。

她的謹慎,也反映在對政策說帖的要求上。例如有次討論社會住宅政見,她的競選辦公室政策執行長、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從雙北市的情況粗估,就準備提出興 建二十萬戶,但蔡英文轉頭要求兩位財務專業幕僚-前財政部長林全和前主計長許璋瑤,「你們去算清楚,包括容積獎勵和公用地,是不是真的蓋得出二十萬戶,」 幕僚轉述,等到確認可行後,這項政見才定案。

開罵,短髮先往耳後一撥動怒不出惡言、減少政策推動殺氣蔡英文的政策、新聞等各類幕僚們,最常被她要求檢查數據有沒有錯,一

旦發出去或讓她說出去的

資訊出錯,免不了挨刮。不過,不像民進黨過去男性黨主席生氣時,拍桌、罵三字經,甚至動手拍打幕僚的事都發生過,但蔡英文即使私下對幕僚也未曾口出惡言。

她動怒的方武,最常見的是伸出食指和中指不斷敲打桌緣,邊敲邊碎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錯誤」、「可以這樣嗎」……。

她準備開罵時還有個小習慣,就是會把短髮往耳後一撥,然後邊話語急促,邊把輕輕握拳的手往前比畫,而不會用手直指他人。選前電視辯論會上」她準備回擊朱立倫前,也出現這種撥頭髮的小動作。

撥頭髮是一種溫柔軟調,用軟調導引劍鋒,大概是蔡英文身為女性領導人少見的「女性」特質,或許也有助於減少政策推展時所帶來的殺氣。

決策,覺得狀況不明就會拖凡事求周全,難速戰速決成考驗然而,就像梅克爾得到「猶豫藝術家」封號,蔡英文事事嚴謹、求周全的作風,反過來看就會帶來拖延、 無效率的後果,考驗民眾對她的耐性。一位幕僚觀察,從蔡英文擔任政府經貿談判顧問的經歷,她養成想要控制所有變項、掌握越多資訊越好的傾向,「在她覺得狀 況不明時,就會拖。」另一位政策幕僚更掌握訣竅,「給她東西(政策評估)千萬不要給甲、乙、丙案,我都只給她一案。」他的意思是評估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後, 要向蔡強力推銷自己的選擇,否則若數案並陳,蔡英文就會考慮很久,遲遲無法決策。這不代表蔡會輕易受控,因為她也會細細追問其他可能性,但總之,她就是難 以速斷速決。

「像在畫建築圖,全部都丈量好、設計清楚了,再按圖施工,」幕僚說。但是,政治如戰場,情勢經常瞬息萬變,有時若不能當機立斷,民氣、輿論風向就可能轉變。

達陣,她需要更多政治技巧面對反對派,只會理性溝通不夠用此外,她想要中庸,不願兩極化的作風,也可能像梅克爾一樣,被批評只有「小碎步策略」:不冒險,因為政策方向不確定,別人也無從批評起,即使出差錯,後果仍可控制。

就像她主張轉型正義、要

解決黨產爭議,但又強調執政不會「整碗捧去」,要與在野合作,那麼如何拿捏與國民黨作對還是做朋友?她提出年金改革,又說不會「腥風血雨」、軍公教是「改 革夥伴」,但既是改革,必然有被改革的對象,她如何拿捏與軍公教的關係?會否因為瞻前顧後,不想得罪人,導致「最大共識、最小限度」的改革?

蔡英文對於自己的溝通能

力很有自信。不過,她過

去不論國際談判或在陸委

會任主委的經驗,都是政策溝通,較容易理性、談出具體結果,如今,

她面臨的挑戰是往往可能

「零和」、動輒遭到杯葛

的政治溝通。只有理性、求全,恐怕不夠用,還需要更多的政治技巧。

梅克爾被稱為完美的「後

政治型」政治人物,採取理

性、技術導向、分析型的

政治風格。但梅克爾達成國際成就的背後,除了務實,還有信念,例如處理歐債危機,她的信念是維持一個強大的歐盟;對難民大幅開放,她基於人道主義、改變德國的歷史形象。

蔡英文擁有類似的「後政

治型」風格,而她的施政,

在可以預期的「小碎步前

進」之餘,還將展現什麼樣的信念,不只台灣,全世界都在看。

「你們說我空心蔡,其實我只是要說到做到」想了解蔡英文如何決策,就要掌握她的一套標準作業流程(S。P)。以下摘自《商業周刊》出版的《蔡英文-從談

判桌到總統府》一書:

蔡英文制定決策的整體過程是這樣的,在初期階段,她會盡量吸收大量的資料跟實例、高度客觀的專業知識,然後進入集體討論跟衝突階段,最後根據所有資料確定 政策。蒐集資料階段,她讓自己擁有最大程度的把握,也就是「政策要先能夠說服她、且做得到」,以做為制定政策的穩固立基點;然後再延伸到民眾和這個政策會 涉及到的族群,也就是「要能夠禁得起社會大眾的檢驗」。

反對黨以及外界批評她「魄力不足」,但是「不躁進的行事作風」卻是她在陸委會主委期間,能夠成功穩住紛爭不斷、詭譎多變的兩岸情勢,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第一次參選總統時,她親自帶頭領軍「研究團隊」,耗費了兩年的時間,在二0一一年完成五萬五千多字的「十年政綱」。敗選後的四年來,每到星期五下午,蔡英文也盡可能排開行程,親自參與政策會議,遇到疑問,她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蔡英文透過不斷的辯證、釐清問題,希望可以找出最妥善的辦法,她這種幾近「龜毛」的政策產生模式,導致很多的事情她不想太早表態,或表態得太清楚,以保持政策的可行性。

但她相信為政之道重在實踐,能做到比說更為重要,「我每次講話很謹慎小心,是因為我並不想草率做決定,你們說我『空心蔡』,其實我只是要說到做到。」

(整理.編輯部)

撰文者 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60

基金經理調整思路 極端風格或有所緩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7663.html

基金經理調整思路 極端風格或有所緩和

一財網 郭璐慶 2016-02-03 18:21:00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公私募基金經理中,目前基金經理層面對2016年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兩個維度:一是預期收益率大幅下降;二是估值水平有下移趨向

經歷了1月狂風驟雨般的下跌後,A股2月的開局要溫和喜人許多。截至2月3日,上證綜指在2月份的三個交易日上漲0.06%,創業板指上漲4.84%,市場信心有所恢複,不過萎靡的成交量依然令市場擔憂。

融智評級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月份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較上月上漲4.61%,在參與調研的基金經理中,考慮減倉的不到10%。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公私募基金經理中,目前基金經理層面對2016年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兩個維度:一是預期收益率大幅下降;二是估值水平有下移趨向。

降低預期收益率

自去年12月份美聯儲宣布加息,離岸人民幣加速貶值,股市流動性遭到巨大影響,談市場必先論匯率,機構人士對人民幣貶值的擔心至今甚至貫穿全年,同時在近期的暴跌中,以股權質押、融資融券為代表的杠桿風險逐漸暴露。

此外,國際油價仍處於下滑趨勢,全球經濟陷入低迷,相當一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國內經濟將會是一個漫長的“L型”,過程會令人痛苦。

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基金經理們認為再奢望像前幾年甚至去年那樣的高回報已經毫無意義。中郵基金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的態度便是如此。

“過去三年複合收益率差不多80%,今年不論是做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首先是要把預期收益降下來。”在日前北京的一場小型論壇上任澤松說,他已經將今年預期收益率大幅下調,“能做到10%以上就很好”。

北京一家公募的投資總監認為,2016年整體的收益情況不會像前兩年那麽好,一個可能的變量是在下半年宏觀經濟出現一個相對較好的環境,這對今年下半年的收益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正向貢獻。

“今年不會像去年一樣存在全面上漲的格局,2015年是漲多漲少先漲後漲的問題,而2016年則是有漲有跌的問題,即便在同一個行業里不同的公司可能差異也較大。”上述公募投資總監認為,今年對機構而言可能是慢牛,但散戶要把握住這樣的機會並不容易。

短期來看,基金經理的態度則較為樂觀。春節臨近節前一周在歷史上看是“發紅包”的行情,加上一月份的大跌,在無重大利空的情況下實現反彈的概率並不小。

此外,央行在1月中下旬通過MLF、SLF、PSL等操作連續向市場註入流動性以及在外匯市場穩定人民幣匯率,也有助於股票市場逐漸穩定。融智評級研究報告顯示,65.31%的受訪基金經理人選擇了維持目前的倉位不變,26.53%的基金經理考慮大幅增倉/增倉對於2月行情相對樂觀,但是大幅度增倉意願並不強烈,有 8.16%的基金經理考慮繼續減倉。

大小票估值或續降

深交所官網顯示,截至2016年2月3日,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82.67倍,而去年12月23日該數據為109.81倍,當年全年最高時達到146.57倍,即便是相比去年年底的水平,如今創業板的市盈率下降幅度約為24.7%。

年初至今,計算機、通信、傳媒等板塊跌幅居前,而煤炭鋼鐵等周期性行業則迎來一波不小的反彈,這也顯示在註冊制的大背景下小盤股的高估值正面臨一定的考驗。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註意到,過去兩年A股呈現出較為有極端的風格和表現,買方對成長股風格偏好度很高,對於沒有成長空間的、沒有題材性行業或個股大多是不予理睬。

泰達宏利投資總監王彥傑認為,今年的市場結構跟過去兩年會有不大一樣,思維也會不太一樣,以前基金經理只要找到有主題,有成長機會個股,不管多少錢都會買,但今年則需要多加思考,基金經理要在合理價值買入而不是一味地勇往直前。

“九個交易日計算機板塊跌去33%、正好是三分之一,這顯示估值的調整是很激烈的。當然可能今年會持續反複這樣的過程,這會讓高估值股票和低估值股票慢慢斂和,差距不會這麽大,到時候投資價值也會浮現出來。”王彥傑稱。

上周A股指數劇烈波動,人民幣匯率的短期企穩以及美國加息預期緩解並未對國內市場起到明顯提振作用,近期曝出的銀行票據業務風暴以及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上證綜指上周前半段快速下挫,周中再度創下近一年來新低。

盡管年初以來大盤最多時跌去1000多點,但有基金經理認為2638.3點是否就是市場底尚無特別確定的根據。一種觀點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將迫使穩增長政策加碼,需求政策預計會保持寬松,雖然穩增長政策可能繼續加碼,但地方政府多目標制下,寬松政策有效性恐將打折扣,傳導渠道不暢情況可能繼續存在。因此,雖然需求側政策將繼續保持寬松,但能否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仍有待繼續觀察。

“在投資主題上面,去年的主題是非常明確的,今年的投資主題會有一個轉變,去年是以題材性、成長性的投資主體為主,但是今年的爭奪投資主題來自基本面的一些概念。”王彥傑稱。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99

蘋果首部自制劇曝光:自家高管任主演 將走暗黑風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074.html

蘋果首部自制劇曝光:自家高管任主演 將走暗黑風格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2-14 10:39:00

蘋果已開始制作首部自制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名為《Vital Signs》,共有6集,而主演包括近期加入蘋果的高管、說唱藝人Dr-Dre。

 

蘋果的高管、說唱藝人Dr-Dre

從中國到美國,互聯網和科技公司掀起了一場進軍電影電視內容制作市場的熱潮,視圖將票房或者版權費作為一個新的收入來源。

據CNET報道,蘋果已開始制作首部自制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名為《Vital Signs》,共有6集,而主演包括近期加入蘋果的高管、說唱藝人Dr-Dre。

報道稱, 這部每集半小時的電視劇將走暗黑風,內容“很黃很暴力”,將會包含許多關於暴力和性的內容。美國媒體指出,這部美劇的內容和“重口味”,和蘋果一直以來在媒體內容上的道德原則形成了鮮明對比。

據了解,《Vital Signs》將是一部半自傳性質的電視劇,看過此劇介紹的消息人士表示,Vital Signs每集聚焦於人物(即Dr-Dre飾演的角色)的不同情緒,以及人物應對這些情緒的方式。

此外,薩姆-羅克韋爾(Sam Rockwell)和莫·麥克雷(Mo McCrae)據稱也將出演這部電視劇。MV導演保羅-亨特(Paul Hunter)將協助制作。而羅伯特-穆尼克(Robert Munic)將擔任編劇和執行制片人。

與Netflix的自制劇類似,《Vital Signs》將通過流媒體平臺播出。消息人士表示,這部劇集將通過Apple Music發布。目前尚不清楚,iTunes、Apple TV和蘋果的其他產品和服務是否也將提供這部劇的播放。

對於涉足原創影視的消息,蘋果官方並未證實。不過消息人士稱,這也是蘋果當前制作的唯一一部自制劇,相信對於未來與其他藝人的合作,蘋果會持開放態度。

(一財網綜合)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90

從五個關鍵決策 看懂他的執政風格 政績分析》堅持專業 連阿扁、馬英九都敢嗆

2016-03-21  TWM

從政二十一年來,林全對財政紀律與法律專業的堅持,體現在他經手的重大議題上; 個人仕途與政黨立場,從來不是他做決策時優先考慮的事項。 也因為這種政治超脫性,可以讓他橫跨扁、英時代,備受重視。

一月十五日,蔡英文的選前造勢晚會,三百多名智庫學者頂著細雨走上舞台,站在前排代表眾人發言的,是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希望把台灣的公共政策做得更好,解決台灣的問題。」林全這段談話,在一片喧囂中也許並不起眼,卻精確詮釋了他過去四年的身分:蔡英文的政策規畫師。

自一九九五年接任台北市財政局長踏入政壇,一直到成為新政府的行政院長,林全二十一年來曾多次變換身分,但他期盼用學術影響政策的信念,始終沒有改變。「財政不只是理論,還會接觸到更實際的層面和制度問題,進入政府部門,應該有相當大的空間做事。」這句話,是林全二十一年前的從政理由,就算放在今天,也沒有一絲違和。

在台灣最艱困的時刻接下重任,林全能端出什麼政績,目前仍無從得知;回顧林全政治路上做過的重大決策,大概是理解這位新閣揆施政風格的最佳途徑。

一九九五年擔任台北市財政局長,反對加發敬老津貼,與陳菊意見相左

堅持繳庫

守住沒用完的預算

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後,為兌現競選支票,著手對所有六十五歲以上市民發放五千元敬老津貼,一次發放六個月,市府編列九十二億元預算。然而,在發放期限截止前,有三分之一符合資格的長者未登記申領,留下二十九.五億元的未支出預算。

時任台北市社會局長的陳菊建議,基於照顧長者與弱勢原則,市府可針對已申領的長者,再加發一萬元津貼;林全卻當場反駁,強調依《預算法》精神,市府不能因高估領取人數,或得享福利者放棄領取,就將經費全部轉發給已領取的長者,剩餘預算應全數繳庫。

由於林全態度強硬,陳菊回應,她並不堅持一定要將敬老津貼預算全數發完,但全案應交由市長裁示;陳水扁最終也選擇尊重林全專業,核准預算全數繳庫。

一九九六年擔任台北市財政局長,松山農會總幹事潛逃迅速公開訊息 兩天平息擠兌潮在《農業金融法》立法前,全國各地農會信用部經營貸放款業務,但逾放比過高,甚至超貸的情況時有所聞,一旦信用部財務狀況不佳的消息曝光,往往直接引起存戶恐慌性擠兌。一九九六年六月,貸放比超過二二%、早已被台北市政府盯上的松山農會,突然傳來總幹事顏明宗棄職潛逃中國的消息。

儘管事件尚未曝光,但林全立刻要求松山農會在當天選出代理總幹事,安定員工軍心;同一時間,他立刻聯繫台北市其他農會與中央存保公司等單位支援,在一天之內,準備了超過松山農會總存款五十五億元的現金。一切準備就緒後,財政局就在隔天一早發布新聞稿,宣布農會總幹事逃亡消息。

當時外界對台北市府主動宣布這項「利空」消息十分意外,林全解釋:「金融事件的處理原則就是迅速公開,因為越是不公布訊息,外界猜疑就越多。擠兌通常都是信心不夠造成的,只要籌足可以應付擠兌的資金,讓民眾知道情勢已經被控制住,擠兌就不會再發生了。」事件發展如林全所料,松山農會確實出現擠兌潮,但在兩天之內就獲得控制,連財政部都十分讚賞林全明快的處置手段。

二○○○年擔任主計長,面對執政黨不執行核四預算為核四賭上仕途 讓政治力向專業低頭二○○○年政黨輪替後,核四停建與否,挑動朝野,甚至民進黨政府內部的敏感神經。

民進黨中央與立法院黨團主張,行政院以不執行一千兩百億元的核四預算,達成停建核四目標。但此舉不僅遭在野的國民黨強力撻伐,時任行政院長唐飛也公開表示反對。

主管預算的主計長林全在立法院備詢時直言:「以行政權力量消極不執行預算的作法並不可行,除非立法院制定新法,否則舊有預算就應執行。就算陳水扁總統親自宣布停建核四,也不適當。」這段發言,形同直接「打臉」民進黨,讓黨籍立委大為光火,批評林全不應該「把話說死」,有人直接要求「不合作」的林全辭職下台。

面對立委圍剿,林全表現得不亢不卑,先強調如果總統或行政院長認為他不適任,他隨時做好下台準備;但同時表示,自己對核四興建與否沒有立場,只是秉持主計處人員專業學養,避免行政院遭監察院糾正或彈劾,並提出由大法官釋憲的解套方式。

最終,行政院仍宣布停止執行核四預算,但就爭議聲請釋憲。大法官釋字五二○號指出,有關核四預算,「應本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之《憲法》意旨,尊重立法院對國家重要事項之參與決策權。」立法院表決結果,核四預算應繼續執行,行政院於○一年二月同意核四復工。

二○○二年擔任主計長,策動《財劃法》覆議案親上火線辯論 策反國親暗助行政院○一年底,中央與地方政府競爭有限財政收入的矛盾來到高峰。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與在立法院占絕對多數的國民黨團合作,在○二年一月第四屆立委任期結束前夕,通過了「把餅做大」的《財政收支劃分法》(簡稱《財劃法》)修正案。根據修法版本,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將由原本的一千五百億元,倍增至三千億元以上;中央政府預算與可自由運用的地方補助款金額,則隨之被大幅壓縮。

修法過關後,林全立刻公開表示,若依據新法,中央政府將面臨編不出預算的窘境,並批評馬英九版《財劃法》是「政治化立法」。當時適逢立委選後內閣改組,林全也密集與新任閣揆游錫堃等人討論,是否針對修法提出「覆議案」。

依《憲法》規定,行政院提出覆議案後,若立法院討論後有超過二分之一立委同意維持原案,行政院長就只能接受立法院決議。由於當時在野的「國親聯盟」,擁有國會過半席次,稍有不慎,《財劃法》就再無挽回餘地,因此有人建議設定「日出條款」,讓行政院有緩衝時間,也有人提議行政院再提修法解決困境。

但林全堅持,設立日出條款與再提修法,都無法解決行政院編不出預算的窘境,說服行政院提出覆議案。覆議案提出後,林全也站上火線,參與多場立委舉辦的《財劃法》公聽會,甚至與馬英九同台辯論,說明馬版修法為何不可行。

在林全與行政部門努力下,少數國親立委在表決時未支持原修法決議,覆議案以四票之差驚險過關。《財劃法》議案,堪稱民進黨少數執政下罕見的重大勝利。

二○○五年擔任財政部長,推動最低稅負制先發制人減少反彈 順利推動加稅最低稅負制,指的是企業或收入達到一定標準的個人,無論享受多少租稅減免,都必須繳納一定比率的稅負。林全自從接任財政部長以來,就一直認為這是租稅公平正義的重要指標。

○四年起,林全開始密集對外說明最低稅負制的政策理念,爭取輿論支持;但同一時間,財政部並不急著推出修法版本,反而廣邀企業座談,溝通租稅改革意見,逐漸凝聚共識。

林全也不斷釋出善意,表示「最低稅負制可以扭轉民眾認為『企業不願繳稅』的錯誤觀念。」儘管如此,林全將企業與個人都納入最低稅負範圍,仍讓企業家有些疑慮,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就說:「政府用二分法分化有錢人和沒有錢的人,作法和共產黨沒有兩樣。」為了強化社會支持,林全在○五年公布了台灣收入前四十名富豪的納稅紀錄,結果顯示,名單中有八人前一年完全沒有繳稅,另有十五人稅額不及所得一%,以具體數據點出台灣租稅制度的漏洞。

「這項資料並沒有公布納稅人姓名,卻成功壓制了反對實施最低稅負制者的聲音。因為當某個人反彈得很大力,外界自然就會猜想『你會不會就是那個沒繳稅的人?』所以,林全推動政策,是很有手段的。」一位曾實際參與最低稅負制政策的前政府官員這麼分析。

最終,財政部在二○○五年七月,推出最低稅負制版本,並在同年底順利完成立法。儘管為降低企業反彈,修法過程中財政部仍有些許讓步,但終究完成了促進租稅公平的初衷。蔡英文競選總統時,也多次拿最低稅負制,強調民進黨政府追求公平正義的立場。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01

風格之殤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3w1.html

       詹姆斯·蒙蒂爾是傑瑞米·格蘭桑GMO資產管理團隊的成員之一。大家都知道,他是《價值投資:通往理性投資之路》一書的作者。但是不一定知道他還是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者,他曾於2002年寫過一本《行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場》的書。行為金融學認為,人的行為其實並非一直是理性的,相反,人們常常因為過度自信、貪婪、盲目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行為金融學研究的就是人性的這些弱點。在《行為金融》一書里,我最感興趣的一個章節是“風格投資”。

       所謂的“風格投資”是指一些買方金融公司比如基金和券商的投資定位,他們或是投資價值型股票或是投資成長型股票,或是專註於醫藥板塊或是專註於互聯網板塊等等,就像我們所說的“報團取暖”,而後在這些“風格”鮮明的領域內展開激烈的競爭。

       關於價值股與成長股之爭由來已久。自然,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不贊成將這兩者區分開來,因為“成長”本來就是“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成長無所謂價值,價值本身就包含了成長。然而,市場依然將此兩者進行“嚴格”地區分,使之涇渭分明。從長期看,價值型股票的表現要好於成長型股票。但是延長一段時間,成長股的表現又超過價值股。事實上,在美國股市,價值股收益高於成長股的時間只有60%。可見,即使價值投資也不是在任何時間都能戰勝成長投資的,它也有很暗淡的時候。這就印證了約翰·博格所說的價值投資只是“次優”策略的說法。

       再來審視市場。市場總是會被最近表現良好的投資風格所吸引,如此其風格投資產品的價格就會上升,而且很容易超過其基本價值的水平。這實際上是采取適應性預期的投資策略,也是一種代表性偏見。有意思的是,一種風格投資如果連續幾年都獲得高收益,那麽就有可能被解讀為一種高水平的投資風格。一旦這種風格實實在在地在投資者心中紮紮根來,一種風格投資就形成了,只是最終這種風格投資將會逐漸衰落並被淘汰出局,從而風光不再。舉例說,“漂亮50”大公司股票在1973-1974年集體沈淪後,小公司股票遂於1975-1983年取而代之,占領了市場的主導地位。因此,預期投資收益最高的股票並不能帶來最高的收益,而不受歡迎的低於預期收益增長的股票則往往超過分析家提出非常悲觀的預期。一種風格投資的持續性通常難以獲得。特別是,投資成長股的人總是寄希望於其股票高成長並且永遠保持下去,但是若不能達到預期,則殺傷力巨大,彼時情緒和心理因素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蒂爾的結論是,我們並不能非常輕松地知曉在長期中是價值股業績更好還是成長股業績更好,因此避免只有一種風格投資很可能就是最優的方法。蒙蒂爾認為,僅僅使用資產配置中一小部分資源即可實現在價值股與成長股之間的風格轉換。《行為金融》這本書是寫給機構投資者的。或許機構投資者確實需要風格投資之間的轉換。但是,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尤其是價值投資者,既然會認可成長已經隱含於價值之中,而無需嚴格區分價值股與成長股,那麽最後要做的就是股票資產的配置問題。在一個投資組合中,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以合適的價格配置5-10只股票,不超過10只股票是必要的,然後將其分散於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板塊之中,避免集中於某一種的風格投資,從而造成損害而形成“風格之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83

價值投資和程式交易的相異風格

基本的統計學題目:擲硬幣的次數越多,出現全部是花或全部是字的機率越低。第一次是花的機率是0.5,連續兩次是花的機率:0.5 × 0.5 = 0.25,連續三次是花的機率:0.5 x 0.5 x 0.5 = 0.125,如此類推。套用在投資,儘管每次賺蝕的機率並非50-50,即便高達90-10,只要不是100%保證必賺或必賠,錄得全勝或全負的機率一定越來越低。所以,投資過程中有賺有蝕屬無可避免。錄得正回報固然可喜,若是虧損應如何處理?要改變研究方法和投資策略嗎?

早前本欄《進入Quants 世代》一文,提及現今的電腦具備高速運算能力,加上網上交易成本低,機構投資者以外,獨立投資人也可以參與,而程式交易的風氣似乎已吹到亞洲。所謂程式化,是將個人分析和投資策略標準化(standardized),例如向來只研究某些板塊、市盈率低於某水平或市賬率高於某水平的公司,便設立篩選器,程式自動過濾計算,並納入觀察名單。過往伊馬仕專欄,曾多次展示不同的選股條件、排列名次方式、甚至回溯測試的投資效果。將條件編寫為程式,除了簡便快捷和容易測試,是因為假設人手操作難以長期保持一致性。所以,無論是人手或自動化,若可以清晰列出篩選、入場和離場守則,並且如實執行,大概已勝過沒有原則的投資策略。又,正如文首所講,只要投資買賣的次數增加,遇上虧損的機率便會提升(全勝機率會下降),但這不代表投資守則不管用,而是再優秀的投資策略都必然會遇上這情況(以統計學角度看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如何應對虧損和堅持策略一致性,亦是一門學問。

一般而言,價值投資不鼓勵頻密買賣,除了交易費用的小數怕長計,也因為內在&潛在價值需要時間反映。其實,價值投資與創投基金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創投基金若投資10個項目,可能只有1-3個項目錄得正回報,但因為回報極高,可以蓋過其餘7-9個失敗項目的投資成本。所以,雖然成功率只有10%-30%,但回報率是數以十倍甚至百倍計算。價值投資同樣貴精不貴多 - 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或者潛力極厚的優質上市公司從來都屬於少數,另外是投資期相對較長。縱然並非全部都是千里馬,甚至有些公司或因為突發事件或政策而影響發展前景,但總體而言只要有幾個投資項目帶來豐厚回報,甚至只得一匹千里馬,都足以抵銷其它的失誤或損失。價值投資不是追求高勝率的策略,而是追求高回報率。

至於程式交易,大概予人一個頻密交易的印象。所謂頻密,不一定是高頻,可以是day trade或持貨以日計算。但重點未必是持貨時間,而是交易量。運用統計學和機率估算期望回報(expected return)、再進行回溯測試觀察效果。這種方法若要達到或非常接近期望值,需要較大量的交易。情況就如擲硬幣,出現花和字的機率大概各一半。若果只是擲十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次的機率較低,而擲一百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0次的機率較高。所以交易量越多,越接近期望值。

市場遼闊無邊,投資者自然是各施各法。雖然策略和風格有異,但只要優勢能蓋過弱點就好。長線價值投資和短線程式交易屬於不同類別的操作方法,兩者都有其理論和優勢。投資人最怕處於中間兩頭不到岸,那就難以享受各自的優點,又或其優勢未能全面覆蓋弱點。所以實踐需要一致性,而不是於中段慌忙改弦易轍。

《網上加料版》

這星期的城中科技界盛事是RISE Conference 重臨香港,昨天開始一連三日。官方說今年更多人參與,但目測是去年比較多人。台上演講和訪問因為時間短,難以深入探討。但對於不熟悉最新科技的人,基本說明狀況可以初步了解,都是好事。




部份 Highlights:
  • 講者中給予人最深刻印象的是Blippar - 一個visual discovery app。實時demo 能辨別很多眼前情景和物體,驚喜!
  • 本地薑WeLend 提及內地的高速發展 - 每個月以30% 幅度增長。但依他看,P2P lending 的破壞性創新大概已到達頂峰,下一個可以被disrupt 的是保險產品。
  • Fiscal Note 運用大數據分析美國上庭個案,並預測官司的勝算,準確度達94%!

(下週文章會分享更多RISE Conference 的所見所聞)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424

二八風格正式轉換?申萬:關註新五朵金花

早盤由於供給側改革標的鋼鐵與煤炭股的強勢表現,幾近平開的股指被瞬間拉起,不料滬指在3000點震蕩徘徊後,以中小創為代表的題材股紛紛轉頭向下,隨後股指震蕩回落,尤其是創業板指更是出現小幅跳水。

截止午間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94.88點,與前一交易日持平,成交額1,536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23.58點,下跌71.24點,跌幅0.67%,成交額2,55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87.42點,下跌31.17點,跌幅1.4%,成交額720億元。

外圍市場方面,美股周一(7月11日)收高,標普500指數收盤價創歷史新高,盤中達到2143點高位,納指數月來首度突破5000點位,創2016年新高。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0.44%,或漲80.19點,收報18226.93點。標普500指數收漲7點,漲幅0.33%,收報2136.90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31.88點,漲幅0.64%,報4988.64點。

消息面上,多空鏖戰3000點 滬股通資金流入創一個月新高;A股行情轉暖場外配資死灰複燃:10倍杠桿月息3分;萬科:與黑石就以128.70億收購地產資產進行洽商;中證報:頂層設計"錨定"股市方位 監管全面升級;6月信貸規模有望超萬億 全年信貸或已投放近70%;欣泰電氣今開啟跌停秀 創世翔:做了最壞測算;20億資金搶籌16只黃金股 3維度淘金投資機會;全國稀土標準討論會召開 逾13億搶6只龍頭股;港股IPO新指引“敲山震虎” 監管收緊預期升溫;央企整合再下一城 國資委直管企業降至105家。

華訊財經認為,早盤兩市低開,滬指震蕩走高,收複3000點,技術上,大盤站上5日線,關註3024.11點能否突破,支撐10日線;創業板短線支撐2200點。中期來看,目前兩市的MA指標已經是完全的多頭排列趨勢,同時滬指的周線趨勢剛剛擡頭,月線上也構成了連續六個月的平臺整理區間,市場的整體趨勢保持的很好。短期投資仍以高拋低吸,適當換股操作,而中長期的投資者仍可繼續持股,下跌回踩及時適當加倉。

從配置上看,現階段投資者更需要均衡配置,且需要踏準市場節奏。一方面,深港通即將開通、供給側改革開始發力,以券商股為代表的藍籌軍團值得關註;另一方面,伴隨著中報業績披露,部分景氣度較的高新興產業迎來布局時點,高送轉亦可酌情參與。

申萬宏源表示,就下半年而言,我們維持9月份之前小蜜月的判斷不變,之後不確定性可能會增加。1、從國際上看,美聯儲推遲加息,英國和歐元區采取措施應對可能的沖擊,國際政局基本穩定。G20召開之前各國政策協調性應能得到保障。2、經濟增長問題不大。房地產銷售的滯後影響疊加政府基建投資發力,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長仍將保持在6.7%左右。3、人民幣正式成為SDR貨幣之前,人民幣國際化力度會加大,深港通、QDII2等政策有望落地。

在經濟總體低迷的大背景下,兩類行業值得重點關註:1、政府埋單型行業,這類行業以新基建為代表將直接受益於保增長。2、未來的新的增長點型行業。基於對未來經濟增長動力的分析,以文教娛樂、醫療保健、綠色環保、資產管理、高端裝備為代表的新五朵金花值得持續關註。

關於後市,西南證券認為,市場目前處於蹺蹺板行情,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鋼鐵、煤炭等板塊開始崛起,相比1月初的“周期複辟”行情,此次周期品反彈由於有了更堅實的現實基礎,因此顯得更為可持續。與此同時,次新股由於前期漲幅過大,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調。實際上,管理層此前已經對漲幅較大的次新股進行了停牌處理,但是市場對於次新股的瘋狂追捧仍然持續了一段時期,此次回調,形成與供給側改革板塊的此消彼長,有可能促使市場風格發生轉換。投資策略方面,西南證券認為,市場調整仍未結束,控制倉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51

藍籌休整風格轉換不暢 A股反彈步伐稍息

隨著藍籌股板塊的集體休整,A股市場也暫時放慢了反彈的步伐。7月14日滬深兩市股指漲跌互現,成交量也有所減少,不過次新股、量子通信、VR等板塊的活躍仍然有效維持了市場人氣,使得全天股指呈現窄幅震蕩運行態勢,在股指上漲趨勢沒有有效跌破之前,投資者仍可保持相對樂觀。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由於有色金屬、煤炭、鋼鐵等權重板塊繼續出現調整走勢,使得滬深兩市股指全天基本在周三收盤點位下方運行,直至尾盤時題材股的放量回升才帶動深成指翻紅。但上證指數最後仍報收3054.02點,下跌6.67點,跌幅0.22%,成交2089億元;深成指報收10854.14點,上漲0.58點,漲幅0.01%,成交379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93.08點,上漲7.71點,漲幅0.34%,成交1125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87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大幅減少。

對於這樣的走勢,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認為,周二藍籌股大漲帶動股指回升,但其隨後兩個交易日的回調也使得股指上行乏力。盡管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題材股在維持市場人氣,但在新舊熱點交替的時候,如果市場風格轉換不順,股指的反彈也會隨之一波三折,估計股指還需要盤整幾個交易日才能再度發力,這期間或許是投資者換股的好時機。

同時也有市場人士提醒,下周馬上就會公布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市場在該數據出臺之前保持謹慎走勢也是合理的。現在市場的邏輯是經濟數據差則政策有望加碼,股市能漲。一旦數據回升明顯,則政策力度下降股指反而會跌,所以在數據出臺之前保持相對謹慎還是合理的,對大機構而言,倉位一旦加的太快,要想減下來可就不容易了。

華融證券策略分析師付學軍認為,在存量博弈的金融市場,投資者需降低預期、耐心等待、均衡配置各類資產。除非觀察到較為明顯的流動性增量變化的信號,否則任一類資產均很難形成大的趨勢性機會。對A股而言,一方面,深港通、養老金入市帶來的增量資金極其有限,市場不可預期過高。另一方面,一行三會等監管層意在“去杠桿”以防範金融風險,金融整肅(限制資管產品杠桿、嚴查基金子公司、嚴查資金池等)愈演愈烈;疊加下半年大股東減持、定增解禁壓力加大,市場“抽水效應”明顯。在量能難以放大的情況下,A股市場大概率將延續震蕩格局,結構性機會大於系統性機會,建議控制倉位、多看少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