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年那些被差評的CEO:鮑爾默與海因斯上榜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8026.html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我們見證了科技界內諸多“大事件”的發生,同時也看到了不少傳統巨頭企業所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們其中的一些在優秀管理層的帶領下成功化險為夷,而另外一些則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始終踟躕不前。日前,英國BBC網站就刊文對2013年全球五大最差CEO進行了一番盤點,跟著i黑馬來看下吧!1. 微軟,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對於許多人來說,鮑爾默出現在這份榜單上或許充滿了爭議,因為無論這一人物本身受到了多少非議,但他帶領微軟每年獲得了超過200億美元凈利潤卻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考慮到鮑爾默從他的前任比爾-蓋茨(Bill Gates)處所繼承的豐富資源,他沒能帶領微軟取得更大成功似乎就很難獲得大家的理解。蓋茨在2000年將微軟寶座讓位於鮑爾默的時候,該公司握有全球最具實力的電腦操作系統品牌、強大的盈利能力以及幾乎壟斷的市場份額。而且,該公司當時還積極在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其他新興市場開疆擴土。然而,在鮑爾默掌權後,微軟卻在他的帶領下錯失了一個又一個市場發展趨勢。該公司無論是在音樂播放器(Zune)、智能手機(Windows Phone)和搜索(必應)方面都在苦苦追趕對手,直到諸如Facebook、谷歌(微博)等公司都開始為了順應移動化大潮而早已開始轉型的時候,微軟才終於恍然大悟。因此,盡管微軟目前的盈利能力依舊驚人,但這並不能證明鮑爾默的出色工作能力,因為微軟的盈利能力早在蓋茨時期就已經建立,而鮑爾默並沒有在這一基礎上繼續擴大微軟的實力。幸運的是,在去年晚些時候,鮑爾默已經宣布自己將在未來12個月內卸任公司CEO一職的消息。2. 美國零售商Sears Holdings,艾迪-蘭珀特(Eddie Lampert)擁有120年歷史的Sears Holdings市值並沒有在今年迎來下滑,但旗下連鎖門店銷售額紛紛迎來下降,公司連續第27個季度迎來業績下滑,並關閉了300余家連鎖店。而且,在2013年的首個季度中,Sears的凈虧損達到8億美元,負債達到70億美元,而該公司的所持有的現金流僅為6億美元。顯而易見的是,出生於對沖基金行業的蘭珀特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幫助公司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3. 黑莓,托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在出任黑莓CEO之初,海因斯就對外喊出了“黑莓不需要進行大幅改變”的口號。因此,即便黑莓在海因斯的帶領下最終推出了備受期待的Q10和Z10手機,但它們依舊無法追趕蘋果、三星和谷歌的腳步。與此同時,他還忽略了黑莓此前殺手級應用BBM服務的重要性。在此期間,黑莓的季度虧損達到10億美元,並裁減了數千名員工。而且,即便在這樣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黑莓也沒有效仿諸如摩托羅拉、愛立信和諾基亞這些企業尋求收購做法,該公司與加拿大知名保險公司、同時也是公司最大股東Fairfax的收購談判也最終無疾而終。簡而言之,在海因斯擔任黑莓CEO期間,他把本就形勢嚴峻的黑莓進一步帶入了深淵。4. 百貨商店連鎖商J.C.Penney,羅恩-約翰遜(Ronald Johnson)在加盟J.C.Penney之前,羅恩-約翰遜曾在10年時間內成功幫助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開創了全球最成功的連鎖專賣店之一。在跳槽至J.C.Penney後,約翰遜曾希望將蘋果商店簡潔、大方、高端的理念照搬至新東家。然而,由於約翰遜的零售理念對於J.C. Penney這家傳統零售商來說太過激進,效果反而適得其反。2012年第四季度,該公司凈虧損高達 5.52 億美元,股價也迎來大跌。因此,在擔任J.C. Penney公司CEO僅僅17個月後,約翰遜便不得不卷鋪蓋走人。更為諷刺的是,在約翰遜被解雇的消息公布之後,J.C.Penny 的股票不但沒有下跌,反而大漲了10%。5. 巴西EBX集團,埃克-巴蒂斯塔(Eike Batista)巴蒂斯塔是巴西首富,世界第八大富豪(凈資產達到300億美元),同時也是EBX集團創始人,但巴蒂斯塔在近年來的投資卻很難得到公眾和投資者的認可,而他自己的資產也在短短16個月內蒸發了300億美元。2007年,巴蒂斯塔旗下石油公司OGX聲稱在Sao Paulo海岸附近發現了數量大約在100億桶左右的可提煉原油。但實際情況是,OGX的真正產油量一直不及預期,2013年上半年的平均日產量僅為8500桶,業務虧損達到25億美元。之後,由於OGX無力償還4450萬美元的利息而最終宣布破產,而巴蒂斯塔的資產至此已蒸發超過300億美元。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湯姆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43

這條法規一出,那些刷單、刪差評的人在瑟瑟發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5/1158779.html

面對網上商城讓人眼花繚亂的商品,很多人都將銷量和評價視為下單的重要參考。然而有一群人卻抓住這一痛點,利用“刷單”、“刪差評”、“炒信”等不法手段欺騙消費者,進而牟取暴利。這些行為,不僅傷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讓老實做生意的商家利益受損。

昨天(11月4日),一個好消息“從天而降”。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閉幕會上,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如果不法商家還有刪差評、刷量等行為,最高可能被罰200萬元。

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通過

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舉行了閉幕會,據證券時報消息,會議以148票贊成、1票棄權,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懲治刷單和虛假宣傳將有法可依,“網絡水軍”等不法經營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新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根據新法,經營者違反第八條規定,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經營者違反第八條規定,屬於發布虛假廣告的,依照廣告法的規定處罰。

不僅如此,據中國網消息,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局長楊紅燦,在4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包括即將到來的“雙11”在內的網絡購物節中存在惡意刷單、偽造交易量的行為,每年在此之前,工商總局都會約談有關單位和企業,要求他們按照法律的要求,不允許從事違法行為,欺騙消費者。

針對這種情況,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現行法第9條虛假宣傳的條款進行了完善,對虛假宣傳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細化。今後,除了對經營者自己產品的虛假宣傳外,幫助他人進行刷單、炒信、刪除差評、虛構交易、虛假榮譽等行為,也將受到嚴厲查處。

修訂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刷單已形成龐大網絡灰色產業鏈

在互聯網經濟中,“刷單”“炒信”是典型的虛假交易、虛假宣傳,甚至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網絡灰色產業鏈。

以網購為例,網上海量的商品和店鋪令人眼花繚亂,要簡單迅速地找到自己喜歡的商品和靠譜的商家,一般消費者會按商品好評率、商品銷量或商家信譽度由高到低的順序去選擇,越靠前的商品和店鋪越容易被消費者選中。

因此,個別商家利用虛假的手段偽造銷售情況,這就是“刷單”,用虛假的用戶評價炒作商家信譽就是“炒信”,這些手段都可以提高商家的排名並能更好地吸引消費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刷單不僅出現在傳統的商品、服務經營領域,在分享經濟等新業態中也大量存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其進行規制是應當的。”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

不得進行虛假交易的規定曾出現在草案一審稿中,但二審稿取消了相關規定,認為可以按照虛假宣傳的規定進行處理。在分組審議二審稿時,多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呼籲恢複一審稿相關規定,明確不得進行虛假交易。

王明雯委員在分組討論二審稿時介紹,2015年服務於虛假交易的網站有680余家,年資金流2000億元以上,虛假交易鏈涉及的人員達2000萬,其服務的產品和價值高達6000億元以上。“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虛假宣傳問題,僅僅說按照虛假宣傳來處理,無法進行打擊。”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嚴格來講,虛假宣傳侵害的是用戶的知情權,虛假交易侵害的是市場競爭秩序。

“虛假交易有時與用戶無關,比如網站加入廣告聯盟,依靠刷流量的辦法多賺取廣告費,這其實侵害的是廣告主的合法利益。”朱巍說,在互聯網廣告聯盟行業,刷單已成為被普遍認可的行業公害。

業內人士介紹,在網購平臺上,刷單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商家發布需求後刷手接單,然後墊付資金、快遞作單、代為簽收,最後完結交易、好評截圖。

商家登錄刷單平臺後,按流程操作就可輕松購買刷單,而有的刷單平臺需要商家先交納會費,然後可選擇各種刷單服務。

“刷單”同樣存在於APP推廣行業,其中不乏通過刷量作弊的行為,如利用第三方平臺發布下載任務,通過傭金吸引兼職人員和社會人士來刷量的眾籌刷等。據報道,某APP1000萬元流量推廣預算的60%被內鬼、中介、“羊毛黨”吞噬。

阿里巴巴移動安全專家馬征在10月11日的雲棲大會上介紹,一款全球發行的APP通過推廣,60天內在西班牙獲得了412萬個新增用戶。然而,經過甄別,其中有381萬新增用戶是作弊得到的虛假用戶,按照海外推廣1美元/人的成本,這款APP損失了381萬美元的推廣費。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網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67

李曉佳﹕容不下負評的電影夢

1 : GS(14)@2016-12-22 08:08:28

【明報專訊】電影《長城》成為內地網民近日熱議的話題之一,但原因既非奇幻的劇情,亦非電影的特效製作,更不是因為由荷李活影星麥迪文領銜的演員陣容,而是針對一位「咒罵」導演的影評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口誅筆伐。在這場「罵戰」的參與者中,也包括了電影的投資者之一,即近年高調融資的樂視影業。

一切事出一名網名為「褻瀆電影」的網絡獨立影評人,在內地微博上發布一條頗受爭議的微博,內容僅五個字「張藝謀已死」,再加三支「蠟燭」的表情符號。而曾三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張藝謀,正是電影《長城》的導演。雖然這名影評人隨後又刊出一篇博文解釋,稱其實指張藝謀的藝術生涯已因商業因素趨勢而終結,但仍有不少網民與網絡大V(即KOL),甚至是張藝謀的妻子,都對其展開攻擊,指摘其不顧電影工作者辛勞,惡意攻擊導演,斥其缺乏職業素養。但最誇張的,還要數向這影評人發出官方「警告信」的樂視影業。

以法律要脅影評人 有失風度

樂視影業稱,「褻瀆電影」嚴重侵犯張藝謀的名譽權,主觀人身攻擊意圖十分明顯,近乎誹謗及詛咒,要求完全刪除相關文章,並連續刊登30日致歉函,否則將訴諸法律。有趣的是,素有「國社」之稱、常代表官方意見的新華社亦在此後不久刊發另一篇獨立影評人文章,將網絡上對《長城》的一些負面影評劃歸為「刻意唱反調」,並稱《長城》是帶旺內地新年賀歲檔期的重頭戲,批評這齣電影的做法「不可取」。

一名獨立影評人的個人博文,竟遭公司以機構名義對其發出警告,有人認為是針對影評人「不恰當」的措辭做出的危機公關,亦有說法稱是因《長城》票房收入對捉襟見肘的樂視很重要,故不希望「節外生枝」。但無論是為顧及聲譽還是想替生意「護航」,如此以法律要脅,都有欠風度。

中國的電影產業在商業力量的驅使下於近年不斷擴張,根據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2015年全球票房數據,中國電影票房達68億美元,按年增長49%,以第二名身分佔全球票房總額17.75%,佔亞洲票房逾一半,較第三名更高出近50億美元。包括萬達、阿里、樂視等諸多財團均高調投資影片、技術乃至院線,更希望將中國從「電影大國」打造成「電影強國」。樂視影視首席執行官張昭亦在早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中國與荷李活的差距,在於缺乏健全的商業體系。

「電影強國」 先要有健全商業體系

遺憾的是,張昭這名想要搭建中國電影產業的職業經理人卻忘了,負面影評本就是電影產業無可避免的商業風險之一。若影評本身無關痛癢,企業實無需大驚小怪;若影評措辭誹謗,大可直接發出律師信對簿公堂。但企業本身不是法官,「誹謗」的定義不由企業說了算,憑藉社會地位及輿論壓力,對個體發布「威脅式」的警告,這樣的做法,才顯得太不專業。

開放市場 負評是無可避免的風險

如果樂視影業不願承認公關失誤,那就只能說,這間無論是在融資還是營銷方面都大事製造輿論的公司,其實隱藏著一顆易碎的「玻璃心」。沒有一個包容的心態,連一句刺耳的話都聽不進去,那麼中國電影業的「強國之夢」,將會永遠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至於新華社的「維穩影評」,以及中國電影票房爆發背後的國產爛片橫行、企業盲目燒錢,乃至廣電總局對於外國電影嚴格的審查制度,這些制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更為複雜的因素,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37&issue=20161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