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家: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產業政策的指責毫無道理

國家發改委今日推出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黃漢權的署名文章《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產業政策的指責毫無道理》。文章指出,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產業政策的指責根本站不住腳,缺乏嚴謹數據和充分論據支撐,其本質是以減少貿易逆差之名,行打壓中國產業之實,使中國產業永遠鎖定在中低端水平,無法和美國的高端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競爭。

文章全文如下:

近日,美國公布了對華301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表面看是美國為解決中美貿易逆差而對中國發起的調查,實質上是劍指中國對美國構成現實或潛在挑戰的高科技和先進制造業。報告醉翁之意不在酒,花了大量篇幅介紹中國的產業政策架構和目標,指責中國政府如何通過投資審批限制外商投資、鼓勵對外並購高技術資產等措施來幫助中國企業獲取技術,提升中國產業的整體技術實力。報告通篇充斥很多強詞奪理的判斷和罔顧事實的結論,而且還大量引用了“據報道”“根據利用相關方反映”等未經調查核實的證據。對此,必須給予堅決回擊和反駁,以正視聽。

一、報告對中國產業政策的指責經不起推敲

報告以《中國制造2025》為靶子,指責中國利用不公平的技術轉讓制度、歧視性許可限制、對外投資政策等措施獲取先進技術,並認為中國有關法律、政策和做法對美國產業競爭力造成了威脅,尤其是在中國產業政策中被視為重要的產業部門。毋需指明,報告所指的“重要的產業部門”即《中國制造2025》中的十大行業。這個指責明顯歪曲事實,令人匪夷所思。

首先,《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根據經濟發展階段變化、自身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以及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而出臺的發展願景,並不針對任何地區和國家。它和各國推出的“再工業化戰略”很相似,比如美國先後出臺的《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先進制造業夥伴計劃》、《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等多個支持制造業發展的戰略計劃和政策法案,德國的“工業4.0”,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韓國的《制造業創新3.0》,等等。其次,《中國制造2025》只是一個導向性的目標願景,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產業政策,其實施主要依靠市場力量,政府僅僅發揮引導作用。中國政府的支持方式主要集中在彌補市場失靈的產業創新平臺建設、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並沒有損害公平競爭原則。這也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比如,美國政府對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NNMI)的清潔能源、增材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提供每個項目7000萬—1.2億美元的資金支持。第三,《中國制造2025》的支持政策是開放性的,對內資外資一視同仁,不存在限制性和歧視性問題。自實施以來,中方積極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等戰略對接,在諸多領域已經開展了實實在在的項目合作。

二、中國政府沒有強求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合作時必須轉讓技術

報告指責“中國使用合資要求、股權限制和其他外商投資限制來強制或迫使美國企業轉讓技術”。這種指責純屬主觀臆測。中國鼓勵外資企業把先進技術引進中國,但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或政策,強制要求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合作的時候必須轉讓技術。果真如此,很多外資企業早就被嚇跑了,因為先進技術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競爭的殺手鐧,不會輕易拱手讓人。至於在合作中,外國企業是否願意轉讓技術,那是合作雙方的自主行為,中國政府並不幹預。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產業技術水平的快速上升,主要來得益於創新投入快速增長和創新環境優化帶來的創新能力提升。

從創新投入看,2007年中國研發投入只占GDP的1.4%,而2017年這個數字提高到2.12%,雖然仍低於美國,但已經超過英國和歐盟28國的平均水平。2017年,中國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8882萬件,排名全球第二,僅落後於美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從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中國在研發領域持續高強度的投入和產出,是中國產業技術水平快速提高的根本原因。

從創新環境看,近年來,中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和創新生態,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持續高漲。2017年,中國新登記企業超過400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連續三年保持在日均萬戶以上。創新跑出“加速度”,中國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測、生物醫藥等領域湧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超高壓智能電網、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領域已成為國際標準制定者,在通訊設備、無人機、電子商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出現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的創新型企業。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

三、中國企業對美投資是企業的自主商業行為

報告指責中國對外投資政策:“中國政府提供充足的資金對美國公司和資產實施了廣泛的系統性投資和收購,獲得了先進的技術”。這個指責毫無道理,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一方面,中國企業在美投資是企業自主選擇。近年來,中國企業出於全球化布局、深度融入國際產業鏈分工的目的,加大對外投資步伐,加上中美制造業生產成本差距縮小,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快速增長。2015年和2016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分別同比增長30%、115.6%。對外投資過快增長,曾一度讓中國政府反思評估我們在營商環境方面存在哪些短板,擔心本國制造業大量向外轉移造成產業“空心化”。在這種擔心下,中國政府怎麽可能為到美國投資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呢?即使涉及國有企業,其對外投資行為也是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更何況,根據美對華301調查報告,在2000-2016年的1395宗收購中,由國有企業實施的只有351宗,占比約25%,交易貨幣額僅為29%。再者,如果中國政府支持企業對美投資和收購是為獲得技術,在美國極其苛刻的投資和並購審查下,並不容易做到。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對美投資有利於美國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中國實體企業加大對美國投資,實際上是幫助特朗普政府實現重振制造業、提高美國產業競爭力、增加工人就業的目標,與其執政理念完全吻合。比如,福耀玻璃2014年投資6億美元購買和改造廢棄的通用汽車生產廠,既增加了數千人就業,還提高美國汽車產業的配套能力和競爭力。現在,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的熱情高了,特朗普政府卻不歡迎了,哪有這樣的道理呀!美國一方面指責中國對美國企業在華設置限制、開放不夠,另一方面卻又對中國企業在投資以防止獲得技術為名加以限制,這種雙重標準是非常不公平的。

總之,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產業政策的指責根本站不住腳,缺乏嚴謹數據和充分論據支撐,其本質是以減少貿易逆差之名,行打壓中國產業之實,使中國產業永遠鎖定在中低端水平,無法和美國的高端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競爭。中國產業規模體量大、配套能力齊全、市場空間巨大、科技人才資源豐富,加上體制優勢,美國企圖借助高關稅阻止中國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狹隘主義做法註定要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9

國家知識產權局:美301調查未客觀看待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進展

4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去年中國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已經達到了286億美元,逆差超過200億美元。其中,支付美國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同比增長了14%。可以說,中國始終都是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一個堅定維護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同時還是積極的建設者。

在中美貿易問題上,申長雨稱,涉及到知識產權,實際上我們認為美國所謂的“301調查”的結果是沒有看到或者是忽視了中國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客觀事實。美國有很多知識產權的權威人士,他們都認為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環境和保護效果這幾年進步巨大,我想這是得到國際社會公認的。

申長雨稱,這些年,中國在不斷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始終堅持對國內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去年中國還進一步修訂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強了對商業秘密的保護,美國知識產權權威人士和有關媒體也表示,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得分居於中等收入國家前列,越來越多的被選為非中國公司間專利訴訟的一個關鍵地方,因為訴訟當事人覺得他們在中國會受到公正對待。

他指出,中國始終按照國際貿易規則,積極支付有關知識產權的使用費。去年中國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已經達到了286億美元,逆差超過200億美元。其中,支付美國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同比增長了14%。可以說,中國始終都是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一個堅定維護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同時還是積極的建設者。這些年,中國知識產權環境,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進步是巨大的。

申長雨介紹,下一步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將進一步加強。這不僅是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更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興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申長雨表示,將以四個方面著手,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一是要以這次機構改革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為契機,積極指導專利商標的綜合執法,更好地打擊各類侵權行為;二是將以《專利法》修改為契機,加快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真正把違法成本顯著提升上去,使法律威懾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三是要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為抓手,將快速授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結合起來,加快建立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目前已經在全國建立了19個這樣的中心,今年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完善布局。中心建立時間不長,但是效果很好,今年將進一步優化布局;四是要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契機,深化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推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讓中國的知識產權在國外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50

中美將就“301調查”在WTO正式交鋒

中美兩國釋放出重啟談判信號的同時,在日內瓦的“第二戰場”也正開啟。中國將在4月27日召開的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DSB)例行性會議上,就美國“301調查”發起正式講話。

事實上,今年3月中美雙方就“301調查”在WTO的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Goods Council)和月度DSB會議上曾有過兩次非正式交鋒,彼時該議題在會議紀要中被列入其他事項(other business)。而這一次,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WTO相關人士處獨家獲得的一份僅對成員提供的議程中看到,該議題是當天正式計劃的第五項,此外,久拖未決的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問題則被列入第十項。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2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稱,上述會議涉及中方的議題主要有兩個:除了前述講話,還包括上訴機構成員的遴選問題。一位曾接近中美談判的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本次DSB會議上,中美之間在301條款的使用問題上料將有一番交鋒。

 

虛晃兩次,中美將就“301調查”正式交鋒

自3月23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援引“301調查”結果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並擬限制中企對美投資並購後,中美雙方隔空展開了多輪交鋒,直到幾天前才釋放出談判信號。4月4日,中國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征稅建議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針對27日將上演的交鋒,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外界高度關註在中方正式表述之後美國的反應。

前述資深觀察人士稱,在多邊會議中列入的議題只是各方闡述立場,真正談判只能會下雙邊或小範圍成員之間進行,如果沒有列入正式議程,在其他事項下更沒有時間展開討論。

高峰稱,關於美國“301調查”,中方將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規則推進相關案件。並呼籲美方采取切實的行動,摒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尊重世貿組織的規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來解決分歧,推動雙邊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一位接近中美談判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從美方自3月23日向世WTO發起針對中國的申訴,稱中國政府有關技術許可條件的措施不符合《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到之後幾次與中國就“301調查”的互動來看,美方調查本身證據不足,所以只能羅列“罪名”,卻不敢詳細附加報告和證據。

一個有趣的信息似乎可以佐證這一觀點。與特朗普政府援引“301條款”對中國采取單邊貿易救濟措施時發布的6頁備忘錄和長達1215頁的“301調查裁決”相比,美國貿易代表正式向WTO起訴中國並請求展開磋商的文件,只有不到3頁。

根據WTO網站上公布的會議紀要,3月23日,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張向晨提議將301調查納入貨物貿易理事會議。在3月26日接續召開的會議上,他呼籲WTO成員齊心協力阻止301調查死灰複燃,重新把它關進WTO規則的籠子里。他說,美國以單邊實施的301調查結果為依據,企圖對中國采取限制措施的做法,既有違美國在WTO曾做出的承諾,也有違WTO相關判決和規定。根據WTO裁定和美國承諾,美方不能通過301調查單邊認定其他成員做法是否違反WTO規則,在處理涉及WTO協定的事項時,美國須依據WTO規則和爭端解決機構的裁決。

彼時,美國代表稱美方不會評論,因為中國只是在3月23日會議開始,才將此議題納入其他事項下,他轉而讓其他成員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上看有關301條款行動的信息,稱中國的強制技術轉讓政策和行為給美國的商業和個人帶來每年數十億的損失。

3月27日,第一財經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中國常駐WTO代表團公使余本林在DSB會議再次提起這一話題。他指出,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310條內容通常被稱為“301條款”,該條款授權美國政府在與其他國家存在貿易爭端時作出單邊裁決,並采取並不存在於WTO程序中的單邊措施。上述手段的合法性此前已被歐共體(歐盟前身)向WTO提起訴訟(DS152)。“18年後,美方於今年3月22日采取的前述做法違背了其自身的莊嚴承諾,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余本林稱。

他介紹,2000年1月,WTO爭端解決機構通過了針對歐共體訴美國301條款案的專家組報告。在該案中,專家組明確指出,“如果美國政府在任何程度上否定或撤回這些承諾,美國將承擔國家責任。而美方在此案中已以“明確、正式、再次以及無條件”方式做出承諾,即USTR將僅依據DSB裁決做出認定。

而這一次,美方代表繼續沒有正面回應,轉而對中國的貿易政策進行了攻擊。他提出,美國準備與中國討論一下“301調查”針對的中國扭曲的貿易政策。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的傳統盟友歐盟和日本在這兩次會議中的態度。第一次,日本和歐盟說它們雖然贊同美國敦促別國更強有力地保護知識產權,但任何貿易政策都需要與WTO協議保持一致;第二次,日本再次表達了同樣的立場。

 

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列入議程

頗受關註的是,久拖未決的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問題也被再次納入正式議程。

高峰稱,關於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問題,在此次會議上,中方將與其他64個成員一道,繼續要求立即啟動WTO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程序,盡快填補當前三個空缺。去年以來,個別成員以存在某些所謂體制性的關註為理由,執意阻撓啟動遴選程序,導致上訴機構當前只有4名成員。如果該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必將影響上訴機構和爭端解決機制的正常運轉,損害WTO和多邊貿易體制。

前述議程顯示,此次人員任命由阿根廷、中國、澳大利亞等42個成員方提出計劃。

自去年7月美國方面一直阻止WTO上訴機構的法官任命,這一機構有“世界貿易最高法院”之稱。去年12月11日,該上訴機構的歐洲法官任期已滿,美國一直阻擾對其繼任者的任命。上訴機構本應有七個成員,但目前存在的3個空缺,加劇了案件積壓,從而削弱了WTO作為貿易爭端調停者的公信力。

原定於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結束談判的多邊貿易談判多哈回合一直久拖不決,導致多年以來,WTO最為權威且有效運作的部分就是爭端解決機制。智利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菲利普·納維亞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WTO的狀態已經接近停擺。在他看來,若這個部分也癱瘓,則整個WTO即便活著,也好像“腦死亡”一般。

不過,美國繼續參與多邊機制,也意味著特朗普政府並非像此前號稱的那樣要“退出WTO”。中國商務部世貿司副司長李毅紅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美國盡管在一些艱難議題上並沒有太多的發聲,但是美國基本上都出席了所有相關會議。而在某些談判議題上,美國還有不少發言,包括在第11屆部長級會議(MC11)之前,美國也提交了一些提案,特別是最近在美國去年底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對多邊貿易體制,包括一些國際組織應該采取的立場都有一些表態,“美國退出WTO還可能繼續會是一個假設。”

從議程上看,剩下的事項,除了依照慣例,審議和執行由DSB采納的建議,幾乎都是各個成員關切的反傾銷和反補貼具體措施。例如,針對美國對一些產品采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韓國提出要建立一個小組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21日在華盛頓結束第37屆部長級會議。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在當天提交給此次會議的書面聲明中說,全球合作對於緩和貿易緊張局勢和維護經濟強勁增長非常重要,WTO可在其中發揮作用。他表示,如果當前貿易摩擦繼續升級,全球可能會迎來一系列單邊和針鋒相對的貿易措施,這將給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增添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17

獨家丨中美將就“301調查”在WTO正式交鋒

中美兩國釋放出重啟談判信號的同時,在日內瓦的“第二戰場”也正開啟。中國將在4月27日召開的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DSB)例行性會議上,就美國“301調查”發起正式講話。

事實上,今年3月中美雙方就“301調查”在WTO的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Goods Council)和月度DSB會議上曾有過兩次非正式交鋒,彼時該議題在會議紀要中被列入其他事項(other business)。而這一次,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WTO相關人士處獨家獲得的一份僅對成員提供的議程中看到,該議題是當天正式計劃的第五項,此外,久拖未決的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問題則被列入第十項。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2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稱,上述會議涉及中方的議題主要有兩個:除了前述講話,還包括上訴機構成員的遴選問題。一位曾接近中美談判的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本次DSB會議上,中美之間在301條款的使用問題上料將有一番交鋒。

虛晃兩次,中美將就“301調查”正式交鋒

自3月23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援引“301調查”結果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並擬限制中企對美投資並購後,中美雙方隔空展開了多輪交鋒,直到幾天前才釋放出談判信號。4月4日,中國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征稅建議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針對27日將上演的交鋒,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外界高度關註在中方正式表述之後美國的反應。

前述資深觀察人士稱,在多邊會議中列入的議題只是各方闡述立場,真正談判只能會下雙邊或小範圍成員之間進行,如果沒有列入正式議程,在其他事項下更沒有時間展開討論。

高峰稱,關於美國“301調查”,中方將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規則推進相關案件。並呼籲美方采取切實的行動,摒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尊重世貿組織的規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來解決分歧,推動雙邊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一位接近中美談判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從美方自3月23日向世WTO發起針對中國的申訴,稱中國政府有關技術許可條件的措施不符合《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到之後幾次與中國就“301調查”的互動來看,美方調查本身證據不足,所以只能羅列“罪名”,卻不敢詳細附加報告和證據。

一個有趣的信息似乎可以佐證這一觀點。與特朗普政府援引“301條款”對中國采取單邊貿易救濟措施時發布的6頁備忘錄和長達1215頁的“301調查裁決”相比,美國貿易代表正式向WTO起訴中國並請求展開磋商的文件,只有不到3頁。

根據WTO網站上公布的會議紀要,3月23日,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張向晨提議將301調查納入貨物貿易理事會議。在3月26日接續召開的會議上,他呼籲WTO成員齊心協力阻止301調查死灰複燃,重新把它關進WTO規則的籠子里。他說,美國以單邊實施的301調查結果為依據,企圖對中國采取限制措施的做法,既有違美國在WTO曾做出的承諾,也有違WTO相關判決和規定。根據WTO裁定和美國承諾,美方不能通過301調查單邊認定其他成員做法是否違反WTO規則,在處理涉及WTO協定的事項時,美國須依據WTO規則和爭端解決機構的裁決。

彼時,美國代表稱美方不會評論,因為中國只是在3月23日會議開始,才將此議題納入其他事項下,他轉而讓其他成員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上看有關301條款行動的信息,稱中國的強制技術轉讓政策和行為給美國的商業和個人帶來每年數十億的損失。

3月27日,第一財經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中國常駐WTO代表團公使余本林在DSB會議再次提起這一話題。他指出,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310條內容通常被稱為“301條款”,該條款授權美國政府在與其他國家存在貿易爭端時作出單邊裁決,並采取並不存在於WTO程序中的單邊措施。上述手段的合法性此前已被歐共體(歐盟前身)向WTO提起訴訟(DS152)。“18年後,美方於今年3月22日采取的前述做法違背了其自身的莊嚴承諾,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余本林稱。

他介紹,2000年1月,WTO爭端解決機構通過了針對歐共體訴美國301條款案的專家組報告。在該案中,專家組明確指出,“如果美國政府在任何程度上否定或撤回這些承諾,美國將承擔國家責任。而美方在此案中已以“明確、正式、再次以及無條件”方式做出承諾,即USTR將僅依據DSB裁決做出認定。

而這一次,美方代表繼續沒有正面回應,轉而對中國的貿易政策進行了攻擊。他提出,美國準備與中國討論一下“301調查”針對的中國扭曲的貿易政策。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的傳統盟友歐盟和日本在這兩次會議中的態度。第一次,日本和歐盟說它們雖然贊同美國敦促別國更強有力地保護知識產權,但任何貿易政策都需要與WTO協議保持一致;第二次,日本再次表達了同樣的立場。

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列入議程

頗受關註的是,久拖未決的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問題也被再次納入正式議程。

高峰稱,關於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問題,在此次會議上,中方將與其他64個成員一道,繼續要求立即啟動WTO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的程序,盡快填補當前三個空缺。去年以來,個別成員以存在某些所謂體制性的關註為理由,執意阻撓啟動遴選程序,導致上訴機構當前只有4名成員。如果該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必將影響上訴機構和爭端解決機制的正常運轉,損害WTO和多邊貿易體制。

前述議程顯示,此次人員任命由阿根廷、中國、澳大利亞等42個成員方提出計劃。

自去年7月美國方面一直阻止WTO上訴機構的法官任命,這一機構有“世界貿易最高法院”之稱。去年12月11日,該上訴機構的歐洲法官任期已滿,美國一直阻擾對其繼任者的任命。上訴機構本應有七個成員,但目前存在的3個空缺,加劇了案件積壓,從而削弱了WTO作為貿易爭端調停者的公信力。

原定於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結束談判的多邊貿易談判多哈回合一直久拖不決,導致多年以來,WTO最為權威且有效運作的部分就是爭端解決機制。智利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菲利普·納維亞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WTO的狀態已經接近停擺。在他看來,若這個部分也癱瘓,則整個WTO即便活著,也好像“腦死亡”一般。

不過,美國繼續參與多邊機制,也意味著特朗普政府並非像此前號稱的那樣要“退出WTO”。中國商務部世貿司副司長李毅紅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美國盡管在一些艱難議題上並沒有太多的發聲,但是美國基本上都出席了所有相關會議。而在某些談判議題上,美國還有不少發言,包括在第11屆部長級會議(MC11)之前,美國也提交了一些提案,特別是在美國去年底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對多邊貿易體制,包括一些國際組織應該采取的立場都有一些表態,“美國退出WTO還可能繼續會是一個假設。”

從議程上看,剩下的事項,除了依照慣例,審議和執行由DSB采納的建議,幾乎都是各個成員關切的反傾銷和反補貼具體措施。例如,針對美國對一些產品采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韓國提出要建立一個小組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21日在華盛頓結束第37屆部長級會議。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在當天提交給此次會議的書面聲明中說,全球合作對於緩和貿易緊張局勢和維護經濟強勁增長非常重要,WTO可在其中發揮作用。他表示,如果當前貿易摩擦繼續升級,全球可能會迎來一系列單邊和針鋒相對的貿易措施,這將給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增添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05

商務部回應一財記者問,中方應邀赴美與301調查聽證無關

“我們敦促美方終止‘301調查’程序,推動兩國業界合作共贏。”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7日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回答了第一財經記者提問。

商務部例行發布會,第一財經記者提問

第一財經記者的問題是,中美兩國的貿易高官會和美國“301調查”對華采取貿易聽證的時間好像有一些重合,雙方將如何協調這個時間?還有消息稱兩個時間可能都會延後,商務部是否確認這個說法,請問有何評論?

高峰對此回應稱,此次中方應邀赴美,與美方的經濟團隊繼續就兩國的經貿問題進行磋商,與美方301調查聽證會沒有關系。中方對於美方301調查和擬采取措施的態度是一貫的。我們敦促美方終止301調查程序,為中美經貿合作營造良好的環境,推動兩國業界實現合作共贏。

此外,有媒體問到,就美國當地時間15日,美國舉行了公開聽證會,圍繞此前公布的“301調查”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的措施來聽取各方的意見。聽證會為期三天,將在22日作出是否加征關稅的決定。商務部如何看待這次的聽證會?

高峰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於5月15日召開有關聽證會,就美方發起的“301調查”項下對中國產品征稅的問題聽取各有關利益攸關方的意見。對此我想再次強調,中方反對美方“301調查”的單邊主義做法。我們註意到,在已經公布的2000多份書面評論意見中,九成以上反對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這充分說明美方301調查措施不得人心。我們希望美國政府認清民意,終止301調查的有關程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79

301條款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

拉開中美貿易摩擦序幕的戰書是3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的關於中國貿易實踐的301條款調查報告。其後伴隨貿易摩擦的每一步升級,美國的出手都來勢兇猛,讓人領教了特朗普政府的做派。然而頻出的花樣也讓我們困惑,在這場貿易摩擦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強調的是貿易不平衡問題,USTR代表萊特西澤想的可能是中國未來產業競爭力的問題,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想的是一場可能持續多年的世界格局問題。美國到底醞釀的是一場什麽樣的貿易摩擦?

世界上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疑惑,《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稱特朗普讓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在存在“特朗普不確定性”的場景下,任何評論和預測都可能面臨風險,因為我們無法預測美國總統的內心。

針對中國新興高科技產業

特朗普總以中美貿易不平衡為起點談論貿易摩擦,但美國對中國開展301調查的主要“發現”卻是中國正在推行“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301報告稱:“技術和知識產權驅動經濟增長,令美國經濟保持競爭優勢。事實上,中國取代全球產業領導者(包括美國公司),以實現全球市場支配地位,已經是中國政府的明確政策目標。” 這一陳述清楚說明301報告是瞄準中國產業政策。報告稱中國實現產業政策目標的工具包括“不公正的技術轉讓制度、歧視性的註冊限制、瞄準高技術產業的海外投資和入侵美國商業計算器系統,通過網絡盜竊美國知識產權”等。報告200多頁,舉證頗多,打擊的是中國未來產業競爭力,比單純討論赤字問題力度要大。

在美國產業界,為貿易摩擦吶喊的“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ITIF)在積極參與美國國會聽證會的同時,不斷為貿易摩擦出謀劃策。7月11日,ITIF主席羅伯特•D•阿特金森在眾議院的證詞中稱:“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努力的重心已經發生了轉變。中國發展到今天是中國經濟政策在過去20年的演變結果。21世紀中期,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主要是促使外國跨國公司將相對低價值和中等價值的產品生產轉移到中國。隨著中國進入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這一戰略在2006年發生了變化,這一策略往往以外國公司為代價來幫助中國企業,尤其是那些處於先進、創新型產業的企業。”這份證詞顯示美國發現中國正進入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轉型期,在時間節點上欲把尚未完全發展起來的中國新興高科技產業遏制在搖籃中,這是貿易摩擦的主要目的之一。

然而,用知識產權去撕扯中國高新科技產業政策,真的能解決了中國高新科技產業政策問題嗎?當然,301條款是美國自己的法律,用起來方便、手順、任性,301條款曾是降伏日本的戰車。但這架舊戰車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如果在特朗普不確定的場景中看,301條款非常有用。第一,它可以有效地啟動貿易摩擦,也可以在短期內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第二,它出手兇狠,可以任意制定關稅的金額。但是,如果貿易摩擦的實質是產業戰,那麽,301條款有效嗎?

產業政策及其工具箱

事實上,產業政策有自己的政策邏輯、政策工具和國際法規約束,選擇用知識產權為突破口有點小馬拉大車的力不能及。

我們知道,歷史上,發展中國家采取進口替代工業化、出口導向工業化和資源型工業化等戰略尋求建立本國的工業體系。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拉美國家采取在國內市場上以本國產品替代進口品,發展本國工業的進口替代政策,工具包括:建立國有企業、關稅、配額、進口許可、保護幼稚產業、補貼、外匯控制、定向貸款、金融支持、投資政策中對原產地、所有權的規定、貨幣政策等。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日本為首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相繼實行了出口導向貿易戰略,政策工具包括匯率政策(本幣貶值)、出口退稅、外匯鼓勵、減免稅收、低息貸款、補貼和技術專利等。

正如ITIF認為的那樣,中國成功通過出口導向戰略建立了具有全價值鏈優勢的工業體系,目前重心發生了轉移,試圖通過創新驅動向全球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升級,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內在規律決定的。與此同時,全球生產範式也正發生巨大變化,繼信息技術革命,人工智能、機器人、數字制造等正方興未艾。

新興產業通常處於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外部性和不確定性的基本經濟屬性決定了新興產業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和企業自身的力量難以快速成長,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我們可以把這類政策稱為創新型產業政策。有學者把的新興產業政策工具做了如下分類:(1)供給導向型政策,指政府為創新主體提供技術創新所需的人才、資金 、技術和信息等,政策工具為公共服務、人才培養、科技資金、國際合作和科技基礎設施等。(2)環境導向型政策,旨在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技術創新活動所處環境,具體工具是稅收、財政、金融、知識產權、行政支持、目標規劃等。(3)需求導向型政策工具則包括政府采購、貿易管制、外包等。

可見,產業政策發展到今天,能列出來的工具太多了。美國貿易代表用301條款制約中國產業政策確實顯得是小馬拉大車,出手不夠全面。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麽萊特西澤不一步到位打擊中國產業政策?我認為這源於現有法律環境下,美國無法找到301條款這樣方便使用的方式。產業政策工具交叉覆蓋了貨幣、金融、財政、匯率、投資和貿易等多領域政策,零散分布在國際法的各個本文之中。對於美國來說,尋找法律依據、證據,啟動一個大範圍的調查是十分困難的。關於數字產業等新興科技產業的國際立法不足,也無從下手。因此,我們評價301調查報告:出手很狠,但出手不準也是無奈。

回到談判桌的必要性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相關規定為各其成員國確立了產業政策的基本原則,WTO所確定的多邊貿易體系的非歧視性、可預測性、穩定性與透明性限制了政府行為的不確定性、歧視性和貿易霸淩主義,應該說,WTO依舊是一個可以討論產業政策的機制。

二戰後,當各國籌建關貿總協定(當時稱為國際貿易組織)的時候,在1946年的倫敦會議上 , 針對工業化問題 , 印度等國堅決認為為了促進工業發展的需要, 一國應有在國際貿易中實行配額的自由。這一主張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後來,在發展中國家的努力下,美國才接受並考慮工業發展問題。1947年關貿總協定第18條寫:認識到了一些締約方有可能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或其他措施,從而能夠建立一特定產業。該條對政府建立一個特定產業而實施的關稅、數量限制、政府援助等做出了具體規定。該條適用的國家類型和適用範圍僅限於兩種類型的,一類是只能維持低生活水平、經濟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的締約方,二是經濟處在發展過程, 但又不屬第一種類型的締約方。

本文僅以第18條為例說明WTO法需要改革升級。首先,發展中國家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關貿總協定沒有對什麽是發展中國家作出具體判斷,因而如何認定發展中國家處於怎樣的水平成為使用該條款的關鍵。另外,第18條對特定產業(particular industry)的闡述也不足。當全球經濟邁向數字時代的時候,新興的數字經濟是否是特定產業?當然,在美國眼里,中國是絕對沒有使用第18條資格的,中國也沒有拿第18條來辯護。本文以18條為例希望闡述的是,WTO的產業政策條款已經不足以解釋今天的問題。

因此,美國要想打贏產業戰就應該回到談判桌前,從長計議產業政策的國際規則。301條款看似兇狠,但解決不了根本性、一攬子的問題,對於美國,尋求規則制定應該優先於貿易數據的選擇。啟動產業談判也符合中國的利益,在新的生產範式不斷湧現的歷史節點上,把行為規則說好,大家都好做事。

回到談判桌前,決策者們能以更大的智慧創造性地設計談判,解決目前規則中顯現的問題。例如,許多國家還沒有進入數字時代,如何在多邊體系中處理這種國家發展程度的差異性?我認為在WTO框架下通過非歧視的、開放的諸邊主義(open, non-discriminatory plurilateralism)解決問題是可行方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73

美232/301調查聽證親歷:特朗普貿易思維已跟不上時代

特朗普政府想憑一己之力,逆全球化而動,到底行不行得通?

很可惜,至少在“232調查”和“301調查”的兩次聽證會上,他們都沒有聽到自己想聽的答案。

以“232調查”為例,在7月19日美商務部召開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232調查”聽證會上,共有來自美國和其他地區的44個利益相關方發言,其中43家都表示反對加征汽車進口關稅,唯一贊同的是代表美國汽車工人利益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

“幾乎所有行業,整車、零部件、經銷商、汽車維護行業等(利益攸關方)全部都反對增稅。”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蔡開明律師剛從美國歸來。作為中方律師,他全程代理中國國際商會——代表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應對本次“232”調查。他將聽證的詳情向第一財經記者和盤托出。在他看來,“有一定機會是不征稅的”。

不過不可預期的,始終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行為:在此前的同類型談判中,可以看到特朗普決策上的反複。蔡開明預判,不排除在這個案子上增稅,或者說在一定範圍內增稅的可能性。

當地時間7月31日,特朗普在佛州坦帕出席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造勢活動。來源:路透

進口汽車危害美國家安全?難找證據

美國商務部並未收到企業申請,而是自行開展了針對進口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232調查”:美商務部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評估上述進口產品是否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特朗普責成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2月中旬之前完成上述調查。

同樣在此次“232調查”中代表中國國際商會進行抗辯工作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磊律師指出,“232調查”的立法原意要追溯到1955年,彼時美國國會通過相關法案的目的是要求總統在進行關稅減讓時要考慮國家安全因素,而不能光考慮經濟因素。

孫磊所指的是1955年《貿易協定延長法》(Trade Agreements Extension Act of 1955),彼時美國國會將第232節項下權力授予總統。

這意味著美國總統不只在減稅的時候考慮國家安全,同時國會也授權總統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關稅的方式,保護國家安全。孫磊表示,具體到此次汽車稅“232調查”上,美方並不要考慮的是國內汽車產業有沒有提出232調查申請,以及美國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現狀是否由企業自主的市場行為導致,關鍵是要在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和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之間建立“關聯關系”。

不過,據目前的形勢,美國政府雖然將此次調查同國家安全掛鉤,卻並不一定找到了確鑿的案例或證據。

7月,美商務部向在美的多家車企發放了一份長達34頁的調查問卷,要求車企披露涉及財務預算、供應鏈、至2020年商業發展規劃甚至供應商名單及其所在地等大量敏感信息。上述調查問卷還希望各車企回答一個問題,即為何要將工廠選址在美國本土以外。

有美國車企吐槽稱,這些信息比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的文件還要來得全。

這一問卷讓許多在美車企感到啼笑皆非。

一方面,在宣布進行針對進口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232調查”時,美商務部一口咬定數十年以來,美國進口汽車的形勢已經侵蝕了美汽車工業,並達到了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程度;另一方面,卻又在調查開始之後,反過來要車企向上提供細致數據。這不禁令人質疑,美國政府對“進口汽車傷害美國國家安全”的研判又是如何做出的?

作為代表在美外國車企的遊說組織,全球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博茲拉(John Bozzella)亦指出,這樣的調查讓美商務部的“進口汽車及零部件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說法不成立。

博茲拉進一步表示,美國政府始終沒有找到能證明進口汽車對美經濟或汽車行業存在威脅的具體案例,以上調查問卷行為就是他們在尋找案例。

中方核心訴求:中止或者被排除在外

7月19日的聽證會從8:30持續到17:30。如前所述,最終在聽證會上共有來自美國和其他地區的44個利益相關方發言,其中43家反對,認為汽車及零部件屬於典型的民用產品,發起所謂的“國家安全調查”缺乏正當理由,不符合美國汽車產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此次中國國際商會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代表中國產業界參加了聽證會。此外,當天上午,有中國人在美投資的企業發言,下午則有一位教授作為學者發言。

蔡開明表示,上午全部是一些行業組織,且主要是美國的行業組織在發言,下午是各國大使和部長,以及一些外國的行業組織發言。譬如,韓國就派出了韓國的駐美大使、經濟部副部長,以及現代汽車的代表參會。

在被問及我方的核心訴求是什麽時,蔡開明說:“中止或者被排除(在汽車關稅外)。”

需要註意的是,雖然同歐盟達成了一定協議,特朗普政府仍在推進汽車關稅調查。

蔡開明則指出,目前有一定機會是不征稅的。“我們認為有機會的原因之一是,有140多個國會議員給美國商務部長寫信反對,讓他考慮增稅對美國汽車產業的負面影響;同時美國主流的協會也聯合發聲反對征稅,這表明了行業的態度和國會議員的態度。美方政府不可能不考慮。”

不過也要考慮到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預測性。蔡開明表示,看到了特朗普政府在此前類似談判中決策上出現的反複性,所以不排除最終仍會增稅,或者說,在一定範圍內征稅——即與鋼鋁關稅一樣,對一些國家進行豁免,但對另一些國家增稅。

在美國本土設汽車工廠的部分車企

同時,特朗普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上述行業的利益,還可能將此汽車關稅作為籌碼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蔡開明補充道,因此不排除他會對不同國家采取不同措施。

考慮到歐美聯合聲明,蔡開明和孫磊均認為,在美國232汽車稅中,“歐盟脫身情況比較大。”

但是,孫磊認為,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特朗普聯合聲明的原文里,涉及汽車232調查的內容只有一處,就是工業品0關稅談判不包括汽車。這起碼說明,美歐目前還沒有就汽車232達成一致。

而在接下來的幾個大國中,尚不知墨西哥、韓國、日本等國能否將立場協調一致,繼續和美國進行積極抗辯。蔡開明指出,美國估計也會分化瓦解這一陣營,可能之一就包括與日本在雙邊貿易協定上尋求突破。

的確如此。例如,目前加拿大方面對於韓國將如何反應就心存憂慮。此前韓國在鋼鋁關稅問題上接受了美方開出的鋼鐵出口配額換取豁免的條件,但歐盟和加拿大等國家則選擇了對等關稅報複。此次加拿大也擔心韓國還會接受類似的豁免條件,從而令韓國汽車在美國市場上具有額外的競爭優勢。

蔡開明還表示,汽車行業的很大特點在於,其產業鏈和市場布局都是全球化的,這種全球化基於企業自己成本的最優化需求,將不同產業鏈環節放在最優化地區生產,這種布局打破任何一個環,都會對整個行業、對成本造成影響。

“現在對其征稅,如果要在其他地方再設產業線、生產零部件是需要周期的,不是說今天這里拆了明天去哪里建就能建好。這需要兩到三年的周期。”

他說:“特朗普的思維是傳統商人思維,但是他沒有看到世界在全球化貿易中已經發生變化。”

在“301調查”聽證會上苦尋替代國

在接下來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301調查”結果擬對16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來自美國化工、電子、太陽能等行業的代表更是壓倒性地反對加征關稅的行為。

以第一天的8組61位代表發言為例,其中僅有6人在發言中贊同美國政府對華加征關稅的行為。

正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這種征稅行為是典型的貿易霸淩主義,正在嚴重危害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安全,阻礙全球經濟複蘇步伐,引發全球市場動蕩,還將波及全球更多無辜的跨國公司、一般企業和普通消費者,不但無助,還將有損於美國企業和人民的利益。

而美國企業則用翔實的數據,為美政府上了一節生動的“全球價值鏈”之課。

美政府“最重點關註的是哪些產品確實不該征,征了之後有沒有替代。”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其所有的問題都是關於‘有沒有替代?’你說不該征,那有沒有替代的?如果沒有替代要如何處理。都是這個邏輯。”

孫磊表示,實際上美商務部在選擇征稅的(貨品)稅號時有兩個原則:第一,可替代性強;第二,對國內產業直接的消費影響要小。在這個過程中,美商務部也一直在征求公眾意見。

不過,蔡開明和孫磊均指出,如果說對500億美元產品征稅,還不會太快地在CPI(消費者價格指數)中顯現;在2000億美元的征稅單中,就恐怕沒有什麽騰挪空間了。

在8月1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稱,有報道說,美方計劃於1日晚些時候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征收關稅,稅率從10%上調至25%。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稱,中方在中美經貿問題的立場是非常堅定、明確的,沒有改變。美方的施壓和訛詐不會起作用。如果美方采取進一步升級舉動,中方必然會予以反制,堅決維護正當合法權益。

(實習記者林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應民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01

內地人買港保險增1.3倍 上半年保費301億 業界料續創新高

1 : GS(14)@2016-09-01 05:51:23

【明報專訊】香港保監處昨日公布上半年保險業數據,其中來自內地客的半年新保費高達301億元,按季更是連續5個季度上升;同日國家外管局亦重申每人每年5萬美元匯兌限制。分析相信,內地保單將是本港保險業未來重要的收入來源,3至5年內佔比超過一半亦不為奇,金額也會再創新高。

長期業務新保單保費按年升19%

自去年「811」新匯改人民幣開始貶值後,來港購保早已成為內地走資主要渠道。保監處昨日公布數字,今年上半年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做保單保費為301億元,佔整個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做保單保費的36.9%;其中第二季來自內地客的新做保單保費為169億元(圖1),按年增1.3倍,連續5季上升,並再創單季新高。另外,內地客在長期保險業務的新做保單方面,一筆過繳交保費的情况亦有上升趨勢,第二季一筆過繳交保費的保單宗數有2442宗,總保費約70.74億元,較今年首季的2161宗及56.23億元,分別增長13%及25.8%,同創新高。上半年毛保費總額錄2075億元,按年增加12.2%,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做保單保費按年升18.9%至817億元。

香港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認為,本港保險業的內地客保單增加,主要因為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分散資產配置以降低風險、本港保險產品多元化,以及本港保險機構信譽較好所致。

外管局:維持每年5萬美元兌換額度

有保險從業員亦稱,去年「811匯改」人民幣開始貶值後,內地資金出逃情况熾熱;相較其他產品,由於保險產品能以透過多次刷卡的銀聯信用卡支付,令投資者可擺脫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管制,保險產品大受歡迎。昨日國家外管局亦於其官方微博重申,維持對個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的額度管理。

事實上,本報曾訪問多名購買香港保險的內地訪客,其中一名深圳教師透露,內地保險賠償速度太慢,在朋友推薦下改購香港保險;其他人的主要考慮因素則包括香港保費低、保障範圍廣及以美元結算等。

陳健波:未來佔比逾半不足為奇

陳健波相信,內地訪客來港購買保險的情况會持續一段長時間,本港應把握這個機遇,在維持高質素服務的情况下平穩發展;同時因本土保險市場已完全成熟,加上人口只得700萬,3至5年內,內地客保單的佔比增至逾半,不足為奇。

明報記者 徐寶文、顧冷冰、陳子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90&issue=201609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811

恒指升301點 受制20天線 成交縮至1033億

1 : GS(14)@2018-02-25 03:05:51

【明報專訊】港股昨日高開反彈,升至31,400點附近遇上阻力,午市發力再升但尾市乏力,全日受制20天線(31,405點)。恒指收市上升301點或0.97%報31267點,國指上升206點或1.65%報12,735點,全日成交縮至1033億元。總結本周港股表現反覆,恒指僅升151.74點,不過波幅擴寬至701點。分析認為,此輪反彈已經完結,下一步留意A股表現。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港股通昨日第二日開通,北水淨買入港股30.71億元。最多資金流入中國神華(1088),淨流入1.81億元;騰訊(0700)淨流入1.74億元;平保(2318)淨流入1.51億元。內銀股續有資金流入,惟金額比昨日大為縮減,工行(1398)錄得淨流入0.6億元,建行(0939)淨流入0.29億元。

再炒雄安概念 金隅升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况的匯報,雄安概念股上升,水泥生產商金隅(2009)收市升5.9%,中建材(3323)升5.15%,海螺水泥(0914)升2.66%。;環保股新天綠色能源(0956)升2.11%、北控水務(0371)升0.98%。內房股為另一升市焦點,碧桂園(2007)升6.2%為最佳表現藍籌、潤地(1109)升2.23%。

金利豐﹕環保基建股只宜短炒

金利豐證劵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認為,早前水泥股累積較深回調,技術上或會再有一定升幅,加上水泥行業去產能庫存下降,看好去年盈利表現,但現時才追入比較遲。兩會將至,每年環保股和基建股都有炒作,他認為概念不足支持長期升勢,建議投資者宜短不宜長。

大市上升見阻力,黃德几表示,港股反彈動力不足,過去反彈受A股帶動,港股未來仍會受A股影響。雖然A股估值吸引,但升幅未足以刺激恒指突破,加上聯儲局新任主席鮑威爾下周到國會作證,預料言論偏向鷹派,局方亦會在3月加息,認為恒指此輪反彈將告終,在31,800點至32,000點遇強大阻力。

銀河證券﹕期指結算後或吸引淡友出擊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亦認為港股只是低位反彈,他指31400點下跌裂口阻力較大,A股反彈開始動力不足,美股亦未見急升迹象,期指結算後或吸引淡友出擊。春節後,北水繼續流入內銀股,他認為股價會在現水平橫行,後市需看內銀業績,預計業績符合預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57&issue=201802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45

一號九龍道獲批預售涉百伙 1房301呎起 近年市建局最大面積入場單位

1 : GS(14)@2018-08-21 05:44:45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827&issue=20180821
【明報專訊】樓市雖受中美貿易戰、加息等陰霾影響,但新盤依然浪接浪登場,信置(0083)今年首個全新盤的長沙灣一號九龍道,昨已上載樓書,今日首開示範單位予傳媒參觀,料日內公布首批約50伙價單,最快下周開售。值得留意的是,一號九龍道最細一款1房戶實用301方呎,屬市建局近年較大的入場戶型。

明報記者 謝穎怡、林可為

繼上周新地(0016)南昌站匯璽II、麗展(0488)與市建局合作的西灣河逸瑆開價後,若一號九龍道及涉2392伙的南豐將軍澳日出康城LP6,能於本周公布首批價單,即兩周內共最少4個新盤開價。

首批最少50伙 今日首開示位

單位總數100伙的一號九龍道,毗鄰嘉頓麵包總部大樓,為信置與市建局合作項目。信置營業部聯席董事田兆源表示,一號九龍道已獲批預售及上載樓書,預計2020年11月落成。樓書顯示,單位實用301至443方呎,全屬1房、2房間隔(60伙1房、40伙2房),全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另單位房間均預留凹位,供住戶放置衣櫃。屋苑5樓和27樓均屬連平台特色戶,5樓單位的平台由95至379方呎,27樓單位平台由160至315方呎。

田續稱,項目示範單位已準備就緒,包括一個1房、一個2房交樓標準單位,短期內將開價,首推將不少於50伙。信置今年稍後亦將推出兩個全新盤,其中大埔白石角逸瓏灣8正待批預售,最快9月推售;至於與市建局、華置(0127)合作的觀塘裕民坊重建項目凱滙,則擬年底推售。值得一提的是,一號九龍道最細面積為301方呎,相對市建局去年推出的長沙灣喜遇、傲凱的最細1房戶實用264及260方呎,一號九龍道已屬市建局近年面積較大的1房戶(見表)。

匯璽II四日累收2700票 超額22倍

至於兩個擬短期開售的新盤,以新地匯璽II收票反應較佳,消息指過去4日累收約2700票,以今張價單涉119伙計,超額22倍,料新地最快今日上載銷售安排,周六發售。另麗展西灣河逸瑆收票反應一般,估計過去4日只獲約40張入票,即首推50伙未獲足額認購。

一手成交淡靜,但豪宅仍錄得零星成交,如新世界(0017)北角柏蔚山,昨以1896萬元售出3座23樓實用655方呎A室1房戶,實呎28,947元。柏蔚山6月推出至今累售472伙,套現112億元,同系西貢清水灣傲瀧,推出3伙實用1837方呎的4房雙套戶,本周五起招標,下月10日截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