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滬指小幅高開。開盤後兩市震蕩下行,創業板迅速跌超1%。隨後逐漸企穩並維持震蕩,臨近午盤,券商、OLED等概念板塊拉升,助推兩市跌幅進一 步縮小。午後開盤,兩市延續窄幅震蕩,次新股等概念表現搶眼,稀土永磁等前期強勢概念今日午後再度表現,結構性行情凸顯,滬指最終在板塊輪動效應下翻紅。
截至收盤,滬指報點2888.81,漲3.70點,漲0.13%;深指報10221.85點,漲39.33點,漲0.39%;創業板報 2119.63點,跌3.26點,跌0.15%。成交量方面,滬市成交1637.34億元,深市成交3362.68億元,兩市共成交5000.02億元, 較上一交易日縮量近700億元。
周錚:如果從指數的角度上來說,我們覺得指數自身還是有這種擺脫窄幅區間的這種需求,或者它會先試圖向上,不行再試圖向下。如果有支撐,它可能再會選擇向上的這麽一個情況。我們前面也說了,如果指數要想有一個大的或者說要突破這個箱體的走勢,還是要靠場外的增量資金入場來支撐整個股市上行的這麽一個空間。在英國脫歐公投事件之前,我們覺得場外資金不太會貿然的大舉進場。在這個事件之前,市場依然是維持一個窄幅箱體振蕩的格局。
我們其實也註意到,未來一旦英國脫歐的這個靴子的落地,不管它是留還是脫,市場如果它脫的話,風險釋放完了以後,整體大的格局應該還是逐步向上的這種走勢,為什麽這麽說?其實大家可以看一下,盡管現在指數是維持一個窄幅的振蕩,但是市場的熱點和賺錢的效應其實是處在一種逐步擴散的這麽一個情況之下。因為從原來的,包括走勢最強的新能源汽車板塊,以及現在慢慢擴散到其它一些熱點的板塊,這種賺錢效應的擴散,其實它能夠慢慢慢慢吸引到場外的增量資金來進行逐步的入場。只是由於現在六月份不確定行事件比較多,所以你會看到整個市場的資金依然是維持存量博弈的情況。一旦靴子落地完了以後,可能到了第三季度,整個市場的方向,向上的概率就會比較大。向下目前還看不到有明顯的讓指數向下的風險的事件。
李婷:你傾向於這個方向已經開始向上運行了。
周錚:對。
李婷 :它不是說每天連漲大陽線,但是振蕩緩步上行一種格局了。所以只要等住了不確定性,在盤中釋放了之後,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A股該怎麽走還是怎麽走。
周錚:如果是不好的話,它肯定是往下的,這個往下是給你一次更好的入場的機會。如果它不往下,對於場外的資金來說,你入場的時機就不會非常好。相當於向下就是給你一個打折的機會嘛。
李婷 :短期的這種市場而言,在退歐公投這個事情確定性之前,我們這個市場依然是維持這種箱體振蕩的區間。
周錚:對,因為現在比較微妙的是不像美聯儲加息,不像MSCI,他們預期的概率相對來說比較確定,比方說美聯儲相對來說大概率不加息,MSCI大概率是不加入,但是英國公投這個事件是處在一個左右搖擺的情況。之前脫歐的民調支持率高,歐洲市場是連跌了五天,這個周末我們又看到支持留歐的概率開始微幅領先,其實這兩天出現了一個快速的反彈。這種搖擺對於海外市場,或者對於A股來說還是有一個比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個靴子還是要等它落地了才能選擇一個明確的方向。
李婷 :在你的這個等待靴子落地的含義是什麽?如果靴子落地了,最終也繼續留在這個歐洲市場,咱們這個A股在外面的觀望資金會慢慢進來,相對來說更好的行情,就是更活躍的一些結構性的行情可能又展開了。現在因為大家還在等這些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所以指數第一沒有下差的空間,2860是有支撐的,這個底部目前是有支撐的,但是個股的活躍度,比如像這種賺錢效率是50%,你認為也是可以維持的是嗎?
周錚:結構性的行情依然可以維持,但是至於賺錢效應是50%,還是30%、還是70%,我們覺得這個概率就不好說了,市場熱點的持續性,我們在盤面當中看的還是比較清晰的。
回顧上半年,港股受到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經濟複蘇速度疲弱、英國脫離歐盟作出公投,以及美國加息步伐不確定等負面因素的影響,整體市場投資氣氛不夠理想,但香港IPO表現出乎意料的好。普華永道近日一項調查顯示,2016上半年香港市場IPO宗數和集資額繼續排名全球第一,集資總額達435億港元,作為領先國際資本市場的地位依然穩健。
普華永道該項調查指出,2016香港IPO市場上半年主板集資424億港元,創業板集資11億港元,排名第二位的倫敦交易所和位列第三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集資金額分別為316億港元和288億港元。今年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活動宗數有40家,較去年新股宗數減少22%,集資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66%。
普華永道審計服務合夥人黃煒邦表示,步入2016年,全球股市表現普遍不佳,幾個大型國際交易所集資金額下跌近6成,這反映了環球整體經濟變得波動,投資者想要比較安全的產品,IPO的吸引力因此降低。此外,年初內地股市走勢反複,令投資者及計劃來港的公司持觀望態度,影響新股投資氣氛及定價,導致香港上半年IPO表現受挫。
黃煒邦認為,此次英國公投決定脫歐,或許會導致全球經濟波動加劇,促使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升溫,這對於資金流向香港市場是件好事。而香港過去幾年的新股上市活動主要依賴內地企業,外圍因素對香港IPO市場的影響比其他國際交易所輕微,因此預計有意願來港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估計全球經濟不明朗因素可能將持續影響香港IPO出臺的成功機率、定價和表現。
普華永道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黃金錢則認為,香港市場於第一季度的波動情況,在第二季已有所改善。上半年主板首次上市公司數量主要以金融服務業為主,其次是零售、消費品和服務業及工業。新股集資金額方面,金融服務企業IPO持續領跑,占主板整體集資總額的84%,反映了不少內地銀行和金融證券機構繼續積極尋求合適的時機在港上市,以提高其資本充足水平及配合其未來的發展。對此,他預計今年來港上市焦點將繼續為金融服務業,下半年可能有集資額超過500億港元的超大型IPO出臺,金融服務業領跑的趨勢也將從2015年延伸至2016年。
普華永道相當看好下半年香港IPO的表現,盡管對於集資總額的預期有所下調,由年初估計得3000億港元下調至2200至2500億港元,主要反映個別大型上市項目削減集資規模或改變上市計劃。但據其預測,在傳統IPO旺季的第四季度,香港首次上市活動會更加活躍,香港集資市場有望蟬聯全球第一,預計2016年全年將有130宗新股上市。
內地經濟是香港股市的關鍵驅動力,隨著滬港通的開放,中港兩地交易平臺的互補性越來越強。黃金錢指出,深港通如果能於下半年落實,將給中港兩地股市帶來深遠且正面的影響,並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內地多層次資本市場所擔當的角色。
對此,普華永道預計中資公司來港上市的意欲將保持熾熱,尤其是業務發展成熟及希望接觸更多海外投資者的國內公司,將以紅籌或A股方式來港上市;另一方面,由於內地排隊申請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數,相信部分企業會選擇能交易掌握上市時間表的香港市場為上市目的地,這將持續推動中資企業來港上市的良好趨勢。
(實習記者鄭潔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今日,兩市開盤漲跌互現。開盤後,兩市震蕩上行,滬指重上3000點。10:50過後,兩市回落。午後,兩市震蕩整理。盤面上,央企改革表現強勢。截至收盤,滬指漲0.60%,報3006.39點,成交2704億元;深成指跌0.07%,報10602.8點,成交4374億元。
板塊方面,次新股漲幅居前,新宏泰、哈森股份、洪匯新材等19只個股漲停。水利建設走勢強勁,安徽水利漲停,巨龍管業、三峽水利漲逾5%。央企改革走強,中成股份、國投中魯漲停。衛星導航走勢疲軟,數字政通、美年健康跌逾2%。國產軟件走弱,東華軟件、寶信軟件跌逾3%。
外圍市場方面,亞太股市周二收盤普遍下跌,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收盤下跌0.67%,報15669.33點;東證股價指數收盤下跌0.42%,報1256.64點。韓國首爾綜指收盤下跌0.27%,報1989.85點。澳洲股市S&P/ASX200指數收盤下跌1.02%,報5228.00點。臺灣加權指數收盤下跌0.51%,報8716.07點。
近日,各大券商研究機構陸續發布7月投資策略。券商普遍認為,7月對A股潛在系統性影響的事件密度明顯變小,預計A 股將面臨指數區間波動下的結構性行情。
6月是今年以來基本面信息最集中的一個月,包括了美聯儲議息會議、A 股申請加入MSCI 指數、英國“脫歐”公投等,在此背景下,6月行情總體上延續震蕩走勢。申萬宏源研究指出,這些事件集中發生後,結果卻很平靜,滬指波動空間進一步收斂,其中結構性行情有所升溫,特別是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局部板塊和個股明顯活躍。
值得註意的是,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需持續關註。英國“脫歐”事件除了會影響其自身經濟外,還將對其他經濟體產生外溢效應,全球經濟基本面因此再次面臨不確定性。
申萬宏源研究預計7月市場的整體環境仍然沒有根本改變,指數仍在區間震蕩,可尋找結構性機會。部分指數反彈趨勢進一步體現,7 月上證指數核心波動區間為2850點至3050 點。
進入7 月,除了即將公布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目前A 股上市公司已經陸續披露業績預告,據華泰策略團隊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已經公布2016年半年報預喜的614家公司中,有135家發生重大資產重組;2015年半年報預喜的1030家公司,有100家發生重大資產重組。
華泰策略團隊表示,今年外延並購促使業績預喜的案例明顯增多。從比例上看,半年報業績預告上限和下限外延並購公司業績金額占比分別為18.94%、19.15%,高於去年。去年分別為7.50%、7.49%。
對於半年報的預期,華泰策略首席研究員戴康認為,預喜公司在宣布業績預告至半年報正式發布前往往有超額收益。目前今年半年報預喜情況優於去年,投資機會值得把握。
展望7月市場走勢,中信證券預計,7月A股面臨的依然是這種指數區間波動下的結構性行情,而非低風險期各板塊普漲行情。策略上,倉位選擇和大小盤押註的重要性讓位於對潛在強勢板塊的集中配置。
中泰證券判斷,7月市場先抑後揚的概率極大,最佳策略是逢高減倉,尋找更好的買點,預期指數全月呈現V 型走勢。投資主題方面,建議選擇高景氣行業下實體與科技突破相結合的軍工和醫藥主題。
英國退歐公投對市場的沖擊漸退,尤其是在亞洲市場和中國。
“只要歐洲經濟抵擋住政治不確定性的沖擊,那麽中國股市是值得關註的價值投資之地。”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大中華區投資總監鄧體順表示,英國退歐對中國基本面(比如企業獲利、經濟成長前景等)的直接影響應該很小。
英國退歐公投結果公布以來,A股僅在初期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上周,上證綜指一度升逾3000點。
鄧體順認為,雖然主要新興市場股市回報之間高度相關,但中國A股與全球其他市場的關聯度卻很低,從投資組合角度來說,將A股加入現有的地區與全球配置有可能成為分散風險的利器,尤其在歐洲政治格局依然不確定的背景下,A股的這一屬性有可能日益受到關註。
“今年,政治的不確定性是波動的源頭,年內英國退歐可能對歐盟整體性提出挑戰,明年是德國和法國的大選,所以這個'不確定'還是在持續發生。”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胡一帆直言,下半年,美國大選會繼續給市場增添不確定性因素。
市場動蕩令投資者手上持有現金的比例大增,但胡一帆指出,全球負利率背景下,持有現金並非明智之舉,只能給投資者帶來負收益。而股票和債券投資的難度也在加大,全球股票估值可能都在十年平均以上,需要精挑細選。胡一帆建議,在負利率的環境下,投資者應考慮犧牲一些流動性來做投資,以獲得更好的回報,例如購買次級債、ABS抵押債券,以及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等更長期的股權投資。
在政治不確定因素繼續發酵的背景下,鄧體順建議投資者應該鎖定股息回報相對較高且穩定的個股,以及成長穩健且較少受外部因素影響的板塊。這類個股包括MSCI中國指數中的能源和電訊行業,預計股息回報都超過3%。港股市場上,房地產與電訊行業中的高股息個股也受到青睞。雖然銀行股的股息回報更高,但鄧體順認為,中資銀行的H股營運環境仍面臨挑戰,獲利與股息有可能受到拖累。
從投資主題而言,鄧體順稱,仍看好中國新經濟股票,此外,舊經濟中的飛機制造、基礎設施、環保和再生能源等細分行業在政府的支持下,也能給投資者提供中長期投資機會。
今日滬深兩市小幅低開,近來勢頭良好的資源股出現大面積回調,滬指受到拖累表現低迷,在低位維持震蕩整理。滬股通連續三日凈流入近40億,買入動能現減弱趨勢。
盤面上看,量子通信、充電樁、大飛機、航運、超導等板塊漲幅居前,有色、稀土、小金屬、鋼鐵、煤炭等板塊跌幅居前。滬股通凈流入3.64億。
截至午間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47.86點,下跌12.83點,跌幅0.42%,成交額1,15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833.56點,下跌20點,跌幅0.18%,成交額2,130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285.34點,與前一交易日持平,成交額620億元。
外圍市場方面,亞太股市周四普遍上漲,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半日上漲0.760%,報16355.30點。截至目前,韓國首爾綜指微跌0.04%,澳洲股市S&P/ASX 200指數上漲0.33%,臺灣加權指數上漲0.15%。
消息面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中央判斷。正研究企業去杠桿措施,下半年樓市調控更註重因城施策。下一步,將以簡政放權、投融資、價格、國有企業和重點行業、新型城鎮化、對外開放等為重點,繼續抓緊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以更大的力度和更有效的方法,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機構方面,新時代證券認為,市場的上行動能沒有衰竭,但是它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這個位置不是一個反轉,更不是牛市的開端,它是一個在經歷了長達半年以上的弱勢整理之後,資金推動的上漲格局,這是一個核心。
中信建投則認為,短期內的市場在沒有核心板塊引領的作用下,三大指數都承接了一定的技術面壓力位,所以短期市場調整的概率是比較大的。後面的市場還是要形成一定的核心題材跟核心的板塊效益,才有繼續上攻的可能性。短期來看,市場依然圍繞著AR、VR為主的科技題材,以及與以防禦、基礎消費、有高增速的像航空、醫藥消費等板塊為核心的上漲,後續仍將持續。
華泰證券發布最新策略觀點指出,階段緩沖期進行到這一階段應該超配什麽,是供給側改革股票(註意不是周期股)因為周期股的邏輯來自於總量主動加大寬松或者經濟複蘇,期貨市場的價格映射對周期股是短邏輯不是長邏輯,而供給側改革才是長邏輯。整體風險偏好不高的存量博弈市場,資金會選擇兩類股票,一是業績能超預期或者能確定兌現的股票,如以白酒為首的必需消費漲價類股票;二是邏輯有改變且機構倉位較低的板塊,如煤炭,只有供給側改革改善長期盈利能力預期的邏輯才能使周期股走遠,煤炭是供給側改革領頭羊。
15日開盤滬指漲0.09%,深成指平開,創業板指跌0.17%。盤初滬指維持窄幅震蕩,創業板指跌幅不斷擴大,臨近10:30兩市小幅跳水,滬指翻綠,創業板指跌近1%。
行業板塊方面,次新股、煤炭采選、家電行業、工程建設等板塊漲幅靠前,增強現實、軍工、二胎概念、充電樁、國產軟件等板塊跌幅靠前。
招商證券:下半年市場情緒或繼續在經濟不行催生寬松刺激以及央行穩健操作的雙向預期反複糾偏中起伏,除非發生重大扭轉預期的事件,箱體內震蕩走勢延續的概率較大。因此,操作上,堅持區間震蕩逆向思維不提前搶跑策略。短期均線多頭排列,仍有機會挑戰箱體上軌,大盤20日均線上方仍可以維持短多思路。中期看,鑒於A股市場整體的估值偏高,市場難以走出單邊行情,機會仍是在震蕩中尋找行業景氣回升支撐的確定性機會,如受益於國防現代化加速列裝的軍工信息化、軍工裝備制造板塊、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等。
華林證券:上證指數已不知不覺站上3024點,有繼續上攻3097點的可能,但不僅僅是簡單的權重行情,盤面強勢的題材比較單一,且輪動很快,持續性不足,市場賺錢效應較弱,盤中分化嚴重,存量資金博弈跡象明顯,這個時候,最忌諱追漲殺跌的操作,行情來了,該做的唯有堅持,若上攻3097點仍沒有出現普漲行情,則做適當減倉操作。
中銀國際:總體來看,在企業盈利增速未出現有效回升、金融監管政策持續加強、改革效果尚待檢驗的背景下,市場反彈信號仍需驗證,依然維持市場震蕩走勢的觀點。配置方面,一方面推薦受益於供給側改革以及價格上漲的部分周期品種,另一方面也推薦業績與估值匹配度較高且具有高景氣度的成長行業,如電子、通信、智能制造等。此外,進入中報業績披露期,建議布局中報業績可能超預期的個股。
周五兩市開盤漲跌不一,上證綜指報3,056.68點,上漲2.66點,漲幅0.09%;深證成指報10,854.5點,與前一交易日持平;創業板指報2,289.1點,下跌3.98點,跌幅0.17%。
盤面上:國債逆回購、豬肉、生態農業漲幅居前;黃金、賽馬、3D打印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1、標普收漲0.5%,再創新高,避險資產跌。2、美國拒絕在12月WTO會議上自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3、國企改革提速,央企各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3、法國發生卡車襲擊人群事件,70多死百余傷。4、中國今天將公布GDP、工業、零售以及信貸等重磅數據,GDP增速料續創七年新低。
券商看後市態度謹慎
關於後市,中銀國際證券認為,對於A股市場來說,近期人民幣貶值壓力持續加大,但由於在岸與離岸匯率並未明顯擴大並且6月外儲水平意外回升也緩解了市場對於資本外流的擔憂,因此人民幣貶值預期並未大幅上升,對於A股的負面影響水平較為有限。
中銀國際證券還認為,近期*欣泰退市事件表明政策面防風險、去杠桿以及引導資金脫虛入實的信號較為明確,短期中小盤風險偏好存在一定壓制空間。總體來看,在企業盈利增速未出現有效回升、金融監管政策持續加強、改革效果尚待檢驗的背景下,市場反彈信號仍需驗證,依然維持市場震蕩走勢的觀點。
申萬宏源(000166)也認為,從當前資金數據來看,市場的上漲更像是增量“援軍”遲遲不來,而場內的玩家們卻在自娛自樂的“存量加倉”行情。在存量博弈背景下,成交金額放大是行情接近短期頭部的標誌。回顧年初以來的行情,今年滬深市場最大單日成交量出現在2016年的3月21日,此後市場在3030點至3097點區域盤整一個月有余,卻始終無法突破,這恰恰反映了存量博弈行情在成交量放大後“後繼無人”的窘境。
總體而言,申萬宏源認為6月末以來的吃飯行情已到下半場甚至接近尾聲階段,對後續行情建議以“且行且珍惜”和“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的態度謹慎參與。從中期來看,市場所有板塊均已積累了相當的獲利盤,且板塊估值與市場歷史平均水平相比並不具有明顯的底部特征,因此市場在7月反彈之後,三季度恐怕仍將面臨“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的風險。
震蕩中低吸價值股
對於買什麽,券商大多看好“價值+成長”的組合,7月特別值得布局的是高送轉主題。並提示投資者,在震蕩行情中,不宜追高。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表示,拉長了看,一輪的反彈中,雖然不同階段有風格差異,但整個階段中一定是小盤成長股漲幅更大。所以他建議在進攻的時候選擇小盤股、成長股。
廣發證券認為,7月是布局中報“高送轉”的絕佳窗口期,中報“高送轉”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經測算,在中報“高送轉”預披露(或預案)公告日前30天買入的策略平均能夠獲得10.64%的超額收益。同時,中報“高送轉”組合在整個三季度也能夠獲取正的超額收益。而“高送轉”個股具備以下特征,高留存收益、高股價、高業績、低股本。此外,公司上市年限在5年內的公司及近年未進行過高送轉的公司的概率更大。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價值型成長可能是2016年賺錢效應最集中的方向,配置上推薦四條主線。一是市場“未出清”的傳統消費,如白酒、醫藥和家具家電,攻守兼備;二是極端天氣相關投資機會,如農產品(000061)、水電、PPP、洪澇相關基礎設施等;三是周期底部+改革帶來業績拐點的行業,如煤炭、電解鋁、集成電路、軍工、軌道交通和部分漲價品種;四是長期景氣趨勢向好的行業,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智能制造、物聯網和服務業。
午後,滬指震蕩翻紅,報3056.43點。深證成指漲0.08%,創業板指漲0.21%。
盤面上,量子通信領漲,新海宜、浙江東方漲停,中信國安、中天科技、凱樂科技漲逾5%。
“基準情形下市場將延續震蕩格局,滬深300指數年末目標點位為3200點”談及A股市場的年中展望,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近日稱,預計下半年GDP增速逐漸放緩,宏觀政策大致維持現狀不變,市場上行和下行風險基本平衡。但其同時強調,盈利逐步分化的震蕩市整體仍較疲弱,下半年應警惕債券違約、四季度經濟放緩等風險。
瑞銀證券在7月27日召開媒體見面會,高挺用“平靜”來總結近期A股市場表現。在其看來,中報盈利增速超預期,政策也進一步寬松,海外市場突發事件對國內影響有限,都是近期A股市場表現穩定的主要原因。而宏觀政策未來出現大幅調整、大規模刺激的可能性也很小,預期向好。
短期平靜的背後,驅動A股行情邏輯也悄然生變。貨幣政策的寬松預期和政策刺激是否繼續有效,就已在市場上引發爭議。有券商宏觀分析師此前就指出,增長不振暴露了過去高增長所掩蓋的矛盾,需要通過結構改革、尋求新的增長動力來化解,但短期難以見到效果,因而仍以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為主要解決手段。但每次沖擊都會帶來一次寬松,進而帶來利率周期的固化;政策刺激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當前信貸能夠支持部分基礎設施投資;但更多領域經濟增速的放緩、投資回報的下降,對信貸需求並不強烈。因此,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是在下降的。”高挺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表示,與此同時,近期市場對於財政政策刺激的討論漸起,有市場觀點更表示中國應從貨幣政策刺激轉向財政政策刺激。高挺則對此表示,若提高財政政策的刺激力度,可以嘗試轉換模式,如降低稅收等均是可行的途徑。
對於A股市場而言,企業盈利的分化、市場情緒的轉變等,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變量因素。而債務違約等市場風險則更值得警惕。
高挺表示,A股企業盈利情況一季度同比增長0.5%,主要是受益於營收增速加快和毛利率的擴張,以及非金融企業盈利同比7.7%的增速拉動。但就全年來看,全部A股盈利較去年可能維持不變、增速接近於0,主要是受券商、保險等盈利同比大幅下滑影響。“8月期間半年報發布的階段,如果數據表現還不錯的話,市場往上走的可能性會提升;波段當中盈利增長回暖,短期對A股是有支持的。”
市場情緒變化對A股影響在年內也開始提升。高挺稱,開年的兩次熔斷曾重創市場情緒,並且影響持續;與之呼應的是兩融數據保持一定的區間震蕩、沒有大幅回升,今年4月的反彈也未引發較大行情。這意味著,多次大幅波動影響了風險偏好,市場謹慎性情緒濃重。
在上述綜合影響下,高挺強調,A股下半年仍會以震蕩為主;同時應該註意的是,至四季度時,市場可能會迎來債務違約高發期、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房地產市場增速調整以及美國加息預期等綜合因素叠加影響,可能對市場帶來一定壓力和風險。
在投資主題方面,高挺表示,房地產有所回落但基建依然強勁,深港通臨近可能會利好深市大中市值成長股,“走出去”大潮將給發展穩健的跨國公司帶來一定機遇,“但更多可能都會是個股行情。”
新上任的英國梅政府單方面暫停中法英三方在英國欣克利角C合作的核電項目,導致一些英國政壇官員不滿,並威脅辭職。
這一次提出要辭職的是“金磚之父”--英國財政部商務大臣吉姆·奧尼爾勛爵(Jim O’Neill)。他不僅對梅政府單方面暫停中法英三方核電項目不滿,而且也對新政府對待中方投資的態度不滿。
吉姆·奧尼爾勛爵
憂慮於英國政府有可能不繼續歡迎中方在上述核電項目的投資,奧尼爾對其朋友表示,除非英國首相梅可以解釋為什麽她希望他留任,否則他將在9月份辭職。
奧尼爾不滿梅政府對待中方態度
為同中方發展良好關系,前財政大臣奧斯本在2015年請奧尼爾出山,擔任英國財政部商務大臣一職,並授權奧尼爾,可以在吸引中方投資方面享有隨意行事的特權。
奧尼爾曾任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和高盛資產管理公司主席,並在在任期間提出了“金磚四國”(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概念,來形容世界領先的新興經濟體。
即便在其他金磚國家風光不再的情況下,奧尼爾仍然高度看好中國。在2015年上任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奧尼爾表示,關於金磚四國,盡管中國經濟在放緩,在近10年,中國仍比他預計的增長更迅速。
“我對於中國經濟放緩並不吃驚,我在5年前就持上述觀點。中國經濟放緩這件事情對於我而言沒有什麽負面影響,中國政策制定者現在更重視經濟增長質量,不過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麽有些腦子有點問題的人總希望中國增長在10%呢?”奧尼爾表示,“按照我對金磚四國構想的框架,2027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的最大經濟體,目前看來,中國還是比我預計的更快接近上述目標。”
此次英國政府換屆後,盡管奧斯本被撤職,英國新政府仍請奧尼爾留任。“他在考慮,為什麽新政府讓他留下來。”一位奧尼爾的朋友表示,奧尼爾正在思考新政府在中國策略方面的改變。
當梅決定將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暫停,“推遲到秋季再做決定”時,事前並沒有知會奧尼爾。
有消息稱,甚至英國財政部都不在梅提前通知的範圍之內。按照計劃,三方原計劃在7月29日舉行合同簽字儀式,而據法國媒體報道,梅在做出決定之前兩次知會了法國總統奧朗德,第一次是在前不久梅訪法期間,第二次是在宣布暫停之前,梅撥通了奧朗德的電話。不過法方政府也竟然沒有在第一次得到消息後通知法國電力集團(EDF)。EDF董事會則在7月28日如期批準了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
在宣布將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推遲到秋季再做決定時,英國政府使用了想研究交易的“組成部分”這樣的詞語。英國媒體認為,在英國政府公文語境中,這樣的用詞是在委婉的指代“中國參與”。
實際上,在消息宣布後,奧尼爾曾希望立即辭職,畢竟正是他在此前向中國確保可以“逐步進入”英國核電市場。但是由於他仍然負責在二十國集團(G20)會議上推廣他的抗擊“抗生素耐藥性”議題,奧尼爾決定暫時留下。
那北部振興計劃怎麽辦呢?
奧尼爾是曼徹斯特人,在卡梅倫政府時代,他的另一項任務是推廣奧斯本的“北部振興計劃”。
北部振興計劃最早由奧斯本於2014年中在曼徹斯特提出。背景是英國北部地區自上世紀後半葉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落後於大倫敦地區,奧斯本擬通過北部振興計劃,將英格蘭北部打造成與倫敦並駕齊驅的第二個經濟中心。
北部振興計劃大體上涉及以曼徹斯特、利物浦、利茲、紐卡斯爾等城市為核心的英格蘭北部11個地區。主要措施包括權力下放、行政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科研、優化產業升級等。奧尼爾也負責將此計劃推行給中國投資者們。
上一屆英國政府積極推介北部振興計劃。2015年9月中英財金對話期間,英商業大臣賈維德攜帶一份項目清單,率英格蘭北部地區政府官員和企業代表團,赴中國各省推行北部振興計劃,尋找合作夥伴和合作機會。
2015年10月習主席訪問英國期間,中英雙方發表《中英關於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宣言》,其中特別提及,雙方對圍繞彼此重大倡議,即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和英方基礎設施升級投資計劃及“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開展合作抱有濃厚興趣,將在現有機制下就中英基礎設施聯盟進行進一步探討,願結合中歐共同投資基金和互聯互通平臺探討相互對接方式,包括支持中方與歐洲投資銀行開展合作。
不過,擔任內政大臣期間,梅曾批評北部振興計劃過於偏重於發展一個區域;目前奧尼爾相信,中國投資者對於英國政府的政策已經感到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