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間掀拒買潮 大廠也低頭

2013-11-25  TCW
 
 

 

美國歷來最受爭議的動物用藥批准案之一,就是「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或稱rBST)」。

一九九三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所研發的rBGH可施打在牛身上。根據食品與水觀察組織(Food & Water Watch),這種激素可促進牛的成長,提高一一%至一五.六%泌乳量,二○○○年成為當時乳品工業史上最暢銷的動物用藥。

但研究顯示,rBGH會提高人類罹癌機率。

刺激牛生長的藥,讓人罹癌消費者反感,星巴克拒用相關乳品

乳牛和人體中原本就有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注射了rBGH的乳牛,體內的IGF-1濃度會增加,經由循環進入牛乳中,即使經過加熱殺菌,依然能留存在牛奶裡。當人們喝下這樣的牛奶,就會攝取更多IGF-1。研究指出,當人體內IGF-1濃度提高,會增加罹患乳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風險。

二○○六年一項研究發現,攝取乳製品的婦女,比不吃乳製品的全素婦女,前者血液中的IGF-1比後者高出一三%;前者生出雙胞胎的機會,更是後者的五倍。

rBGH對乳牛也有不良影響。據醫師社會責任組織奧勒岡分會(Oregon Physicia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自一九九四年至二○○五年,FDA收到逾二千四百份由農民提交的rBGH藥物不良反應報告,描述注射rBGH害乳牛流產、患乳腺炎,甚至跛腳。有專家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形容:「這就像給運動員打類固醇一樣。」

但因孟山都強勢遊說政府,FDA竟然還要求與rBGH有關的食品上須註明「乳牛無論是否施打rBGH,生產的牛奶沒有明顯差異」。因此,伊利諾州政府禁止冰淇淋商班傑利(Ben & Jerry's)、有機牛奶供應商有機谷(Organic Valley)等企業在產品上標註「rBGH free」。這讓一向標榜不使用rBGH的班傑利公司暴跳如雷,高調爭取自己的標示權,隨後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有機谷及石野農場也跟進,四家公司在一九九六年聯合上訴聯邦法庭,控告伊利諾州政府剝奪他們向消費者說實話的權利,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

翌年,伊利諾州與這些公司達成和解協議,班傑利及其他公司擁有「rBGH free」標示權。不過,他們的產品仍須包含FDA的無差異聲明。

當時班傑利執行長歐達克(Perry Odak)表示:「食品製造業應該有權向消費者說明自家食品如何生產,消費者也有權在知情的情況下決定要不要買這樣的產品。」

二○○一年起,美國有機消費者協會(Organic Consumers' Association)在美國逾百城市對星巴克發起抵制,不僅因其拒絕採購公平貿易咖啡豆,也因它出售的乳製品含rBGH。越來越多消費者響應使星巴克在二○○七年宣布停用這有致癌風險的乳製品。

二○○八年八月,孟山都宣布把rBGH這燙手山芋賣給禮來藥廠。當天孟山都股價漲四.六三%,禮來股價則跌○.八二%。同年,美國《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民調顯示,五成七的美國人願花更多錢買不含人工生長激素的乳製品。

預防婦女流產的藥,摻進飼料害小孩性徵大亂,政府列為禁藥

因民意所趨,加上許多民間組織強力推動,越來越多食品商、通路業者加入宣誓不使用或銷售經rBGH處理的乳製品。包括沃爾瑪、優沛蕾(Yoplait)、美國乳業巨頭Dean Foods等業者都陸續表態。二○○九年合計,占美國三分之二乳製品市場的通用磨坊、達能終於回應運動團體的呼籲,宣布不讓rBGH出現在產品中。

目前,rBGH在歐盟、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國家皆禁用,而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家仍准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案例,是用來預防婦女流產的合成雌激素DES,由於也能促進牛的生長、節省飼料成本,一九五四年美國政府核准畜牧業拿來當作飼料添加物。後來卻發現,使用此藥的婦女所生的小女孩,罹患陰道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的風險提高了,而她們所生的小男孩則有睪丸癌、尿道下裂等不良影響。

FDA在一九七五年禁止此藥用在人體。接著發現,人吃了殘留在肉裡面的DES也有健康疑慮,一九七九年又禁止畜牧業使用DES。

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劉朝鑫曾撰文指出,起初美國官方認證的DES殘留檢測方法,包括小白鼠子宮測定試驗、濾紙色層分析,在可食組織或動物源產品中,都測不到DES殘留。直到美國農業部發展出比前述方法更靈敏的放射性測定方法,發現在家畜的可食組織中有DES殘留,FDA才禁止DES用作動物藥品及飼料添加物。

據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CDC)估計,直到一九七一年為止,約有五百萬至一千萬名婦女及她們的孩子,暴露在DES的威脅裡。

DES提供的啟示或許是,無論目前科技能否檢出食品中的動物用藥殘留,只要有充分理由相信該藥物會危害健康,政府就應禁止用在家畜身上。因為等到更靈敏的檢驗科技出現,方知自己暴露藥物威脅中的消費者,損失的健康千金難買回。

【延伸閱讀】全球乳品風波,連紐西蘭也有份!——國際乳製品食安案件表

1983美國麻州,巴式消毒乳製品被李斯特菌污染 結果49人患敗血症和腦膜炎,其中14人死亡

1985美國洛杉磯,墨西哥式奶酪被李斯特菌污染 結果142人發病,其中48人死亡

2000日本雪印乳業低脂乳品生產線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 結果約14,000人食物中毒,雪印銷量從日本第1跌至第3

2003中國安徽,嬰幼兒攝取劣質奶粉,相繼出現頭部腫大、內臟衰竭等病狀 結果229名嬰兒變成「大頭娃娃」,12名嬰兒死亡

2005中國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含碘量超標 結果雀巢接受退貨並替換市面上所有同一產品

2007美國Galliker Dairy一批加鈣脫脂牛奶,添加過量維生素A 結果召回同批次品項並全額退還

2008中國數十家品牌奶粉檢出三聚氰胺,造成多名嬰兒腎結石、泌尿系統出狀況 結果多國禁止中國乳品進口,超過5萬名嬰幼兒接受治療,4人死亡

2013紐西蘭乳品巨頭恆天然出口的乳清蛋白粉含肉毒桿菌 結果10月恆天然澄清為誤報,但在生產流程及應對速度上須改進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