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金控日內最大跌幅85%:“老千股”本質盡顯

港股市場雖然估值較低,但各種地雷層出不窮,輝山乳業之後,中國金控(00875.HK)一日內暴跌85%,再次引發市場熱議。

4月11日上午10時左右,中國金控急速下跌,最多跌85%,至0.019港元/股,成為“仙股”,創上市多年以來新低。之後快速反彈,收盤報收0.054港元,成交額達到6.24億港元,比其收盤5.2億港元的市值還要多。分析人士當時認為,中國金控暴跌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股權質押的不計成本“斬倉”。11日晚間,大股東林裕豪回應表示,作為大股東,從未質押股份、未利用股份融資、更未拋售中國金控股份,公司目前經營一切正常。至於是否有其它股東的股權質押爆倉,當日暴跌的原因,林表示不知情。這並未打消市場疑慮。

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可以公司可以通過做空賺錢,也可以不斷可轉債融資,釋放利好後減持股份。翻看中國金控歷史,公司上市近20年,公司市值越縮越小之後,按照前複權價計算,從2000年4月的4.24港元,暴跌到4月11日最低的0.019港元,跌幅超過99%。

“老千股”靠做空賺錢

“內地投資者不熟悉他們的操作手法,一些香港‘老千股’就是靠做空賺錢,跌90%後再增發,然後縮股,洗劫投資者。”一位港股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如此評價“老千股”。

港股市場中所謂的“縮股”,是一種股本分割的行為。為了實現股份流通,上市公司在股票面值不變的情況下減少公司的股份數量,導致公司註冊資本減少。簡單來說,上市公司兩股合成一股,股本數量減半,每股凈資產增加一倍,是“高送轉”的反向操作。公開信息顯示,在2015年6月的高位0.84港元之後,中國金控都沒有合並縮股的記錄,不過在此之前則有過多次。

中國金控於2017年3月底公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凈虧損同比擴大11.28倍至約5.21億港元,每股虧損7.64港仙(1港元=100港仙)。收益同比減少7.9%至9329.2萬港元,其中,農業業務收益約為8020萬港元。相對上一年虧損約4200萬元,每股虧損7.64港仙。虧損主要源於終止確認其他金融資產虧損約2.15億港元;於聯營公司投資減值約9700萬港元;就授予集團董事及其他合資格參與者購股權確認以股份支付開支約7300萬港元;提早贖回承兌票據虧損約3600萬港元;確認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虧損約800萬港元;及經營虧損。

為平衡農業業務的盈利周期,從玉農業(中國金控前身)2015年起推進金融及放貸業務布局。2015年7月,從玉農業正式更名為中國金控,主要在香港提供商業及私人貸款服務,包括基本融資、股權融資及按揭服務等,並開拓內地融資租賃及香港證券買賣、經紀及證券咨詢服務。

盡管不斷轉型,不過依然無法阻止虧損和股價下跌,對中國金控的案例,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香港並沒有買賣上下限升跌,此類型股份也可能主要由股權質押砍倉盤導致,股份大幅下挫,導致交叉違約,觸發此現象;此前這些股份有著過度炒作,也有過度的財技操作。

到底中國金控如何運用“財技”玩弄投資者於鼓掌之中?

放好消息後股東減持

過去,中國金控的股東曾經通過發布各種消息,把股價舞高弄低;發布好消息炒高股價之後,就有主要股東急急忙忙套現。

2016年4月4日,停牌中的中國金控發布公告稱,公司分別與內地的兩家基金簽訂了認購協議。珠海德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德谷”)同意在540日內認購中國金控最多4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深圳市前海阿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阿里”)也同意在五年內,認購中國金控20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

中國金控表示,如果可換股債券按照換股價0.122港元行使後,珠海德谷將持有中國金控12.9%的股份,前海阿里將持有中國金控64.51%的股份。前海阿里將成為中國金控的第一大股東。

4月11日、12日兩天公司股價一度暴漲兩倍,一度達到0.365港元。其實,正如阿里巴巴發言人直接表示的那樣,前海阿里基金管理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並無關聯。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前海阿里於2015年8月26日成立,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其投資人為兩名自然人,分別為蘇景招和朱景生。

然後就是股東套現的表演了: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金控主要股東黃遠凱於2016年5月13日,場內減持公司好倉3396萬股,套現702.972萬港幣,成交均價0.207港幣;黃遠凱於2016年6月1日,場內減持公司好倉6296萬股,套現1315.864萬港幣,成交均價0.209港幣,最高成交價0.245港幣。變動後持股3.3846億股,這兩次減持後,持股占比從6.32%下跌到4.91%。

之後黃元凱如何繼續套現,因為持股比例已經低於5%,公開信息已經無法查詢。

其繼續套現的行動;而就在黃遠凱大手筆套現後的一年內,中國金控一度比黃元凱最早兩次減持的價格暴跌90%以上,到昨日最低的0.019港元。

前海阿里已先知先覺拋售?

利用投資公司炒高股價套現,則是中國金控過去的一種玩弄投資者手法。

去年4月底,中國金控公告稱,認購事項所有條件經已達成。認購事項已於2016年4月22日完成,而本公司亦已根據認購協議向認購人黃遠凱配發及發行 4.2億股認購股份,作價為每股認購股份0.098港元。4月26日的港交所權益披露更新信息顯示,黃遠凱持有4.2億股。

也就是黃遠凱獲得股份後,在5月中旬就馬上開始“賣賣賣”模式了,如果按照黃遠凱減持的價格大約是開始公開披露的0.2港元左右計算,那麽黃遠凱如果減持所有股份後,獲利就是很可能超過4000萬港元。黃遠凱這位股東的玩法堪稱高明;而到底前海阿里是否像黃遠凱那樣拋售股份,依然是未知數。

此前,中國金控宣布,認購協議所載的所有先決條件已獲達成,及發行可換股債券已於2016年11月25日完成。本金額為3.30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已根據認購通知予以發行。2016年年報稱,於2016年12月5日,本金總額為3.3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已按換股價每股0.122港元轉換為27.05億股普通股。中國金控稱,這是為了未來業務的發展,為往後幾年使用資本提供確定性及靈活性。

不過港交所權益披露信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前海阿里並未在中國金控大股東名單出現,當前第一大股東是林裕豪,持有8.69億股,持股比例為12.64%,這個申報日期只是2016年7月22日; 據認購協議向認購人黃遠凱配發及發行 4.2億股認購股份,作價為每股認購股份0.098港元。4月26日的港交所權益披露更新信息顯示,黃遠凱持有4.2億股。

也就是黃遠凱獲得股份後,在5月中旬就馬上開始“賣賣賣”模式了,如果按照黃遠凱減持的價格大約是開始公開披露的0.2港元左右計算,那麽黃遠凱如果減持所有股份後,獲利就是很可能超過4000萬港元。黃遠凱這位股東的玩法堪稱高明;而到底前海阿里是否像黃遠凱那樣拋售股份,依然是未知數。

;然而前海阿里在2016年11月29日實現債轉股之後,獲得了27.05億股的中國金控,持股占比達到39.25%,之後很可能已經減持,不過關於這個股東持股的信息,在2017年3月底披露的年報中,並未詳細說明。

相關公告資料顯示,2016年5月13日,林裕豪獲委任為中國金控執行董事及主席。林裕豪曾擔任深圳市企業聯合會及深圳市企業家協會的副會長,目前為深圳社會組織總會副會長及深圳市龍崗區阪田街道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於中國金融、房地產、教育及互聯網科技擁有豐富經驗,尤其於中國小額貸款、信貸及消費金融的營運經驗特別豐富。

不過11日晚間,第一大股東林裕豪避嫌回應:從未質押股份、未利用股份融資、更未拋售中國金控股份,兌取其他股東是否股權質押爆倉不知情。截至發稿,前海阿里並無回應。

(本報記者夏心愉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