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焗網通啃電盈李澤楷袋130億

2006-6-29  NM




本週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訪港,其行程成為焦點,市場盼以此解讀李嘉誠和中央的關係,皆因其次子李澤楷甘冒觸怒北京之險,擬出售電盈的電訊及媒體資產予外資;縱使電盈中方股東網通大聲疾呼反對,李澤楷至今並無退意。

中央由始至今都不願這間香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訊公司,落入外人手中。○○年英國大東想賣股給星加坡電信,立時撬起當時的華資第二大股東——中國電信。結果,李澤楷在中銀等財團的信貸支持下,成功擊退星加坡電信。六年後的今天,李澤楷「玩」相同伎倆,中資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同樣被逼到牆角。

收購建議提出至今已逾一週,還未有結果,按中央一貫做法,不外乎是由信得過的本港富豪,或者是網通,買下李澤楷的股份。

愛做大「刁」的李澤楷收購及放售電盈,都引起哄動。他七年前獲港府「贈送」數碼港項目,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即盈科數碼動力前身),不足一年鯨吞香港電訊。若然電盈成功出售資產並派發特別股息,加上早年李澤楷配股所得,小小超憑電盈便淨袋近一百三十億元,大把籌碼另起新爐灶。

「嘩! 又傳李澤楷會買TVB嘞,八號仔追唔追得過呀?」「唔好呀!千祈唔好買八號呀!以前累死過好多人㗎啦!」連日來,雲集在深水埗中國銀行的師奶阿伯,都對電 訊盈科議論紛紛。事關股價一直低沉,了無起色的電盈,忽然充滿希望,受收購消息影響,上週四曾高見五元八角,比停牌前四元八角,升了兩成。

但其後證監罕有地主動表示,會調查電盈四天內三度停牌及股價大幅波動;之後,「財爺」唐英年更插手,親自要求證監主席韋奕禮徹查此事。

雖然證監調查予人印象都是不了了之,李嘉誠父子的公司,向來都得到監管機構「格外開恩」,今次看來政府的確是分外重手。

售資產提升至政治層面

這亦反映李澤楷放售電盈資產,已提升至政治層面,而且不在本港,而是北京。

電盈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既是中國四大通訊網絡公司之 一,又是江澤民之子江綿恒所創立,是江派的代表企業。網通反對李澤楷把電盈資產賣給外資,代表着中央對此事的態度,所以買賣三方:澳洲的麥格理、美資的新 橋、李澤楷,當然包括其父親李嘉誠,不得不摸清中央的看法,而且須得到其「祝福」,交易才可成事,否則,他們日後要在中國「搵食」,必定困難重重。

特別是李氏父子。自江澤民下台,胡溫掌權後,李嘉誠的影響力被指大不如前,胡溫對於江撐腰的董建華,毫不留情地拉下台,讓曾蔭權上台,這一年來,也刻意淡化「李家天下」的色彩,原為李家囊中物的西九,突然要推倒重來,就是最明顯例子。

李嘉誠今趟為子與中央「交手」,亦是胡溫上場後的第一次,正可考驗他在中央的地位。

收購消息自上週一傳出後,本週突然沉寂下來,適逢此時總理溫家寶非洲訪問之旅即將結束,回國後會親自為此事拍板,因此各方都偃旗息鼓。

網通高層急返京

北京傳來的消息說,網通董事長張春江和剛辭去首席執行官、仍任副董事長的田溯寧,已被急召回北京開會,中央更下令網通不得聘請財務顧問,研究收購建議,可見中央不想「被玩」。

中央如此嬲怒,皆因網通去年入股電盈,根本就是怕李澤楷把電盈賣給外資。

香港不像其他國家,有法例限制電訊業不得落於外國人手中,雖然固網市場已開放,但電盈固網佔有率有六成八,仍是行內一哥;中央於是透過網通出手,落注電盈,當作中央「睇實」電盈。

去年一月,網通以每股五元九角,收購兩成電盈股權,作價七十九億元。這個價錢較當時市價溢價達兩成半,已令市場人士嘖嘖稱奇;而入股條件之一,原來要在合約列明,電盈出售香港電話或電盈互動影院一定投票權前,須取得網通同意。這在上市公司入股或合作中,並不尋常,擺到明網通不想電盈甩掉電訊資產予他人。

合作規模極細

網通當時聲言,會在四個範疇與電盈合作,引入NOW寬頻電視的模式進軍內地、共同發展內地流動電話業務、開發內地地產項目,及發展海外電信。

但到目前為止,落實的只有北京一個機樓重建項目,及由電盈收購網通母公司的杭州、寧波寬頻項目,規模極細。而當時派入電盈董事局的網通要員張春江及田溯寧,亦極少理會電盈日常事務。「網通入股後,與電盈的合作項目並不多,而張春江等人多留在北京,甚少理電盈的事,這正是因為網通的政治責任,重要過賺錢盈利。」接近中方的消息人士說。

電信市場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中國)總裁王煜全說,電訊從來具戰略性作用,「控制網絡,便可以截獲往來的訊息,加以分析,不但可得知訊息內容,什麼人、從哪發出,都查得出來。美國政府就是靠截聽等方法,獲知恐怖分子的行動部署。」

擺明藉外資脅迫

中央認為,既有此共識,李澤楷今次竟找來兩個外資洽談電訊業務,擺明是逼網通「食埋」電盈股份。而麥格理及新橋,又「巧合」地與李澤楷關係密切。其中澳洲最大投資銀行之一麥格理,在今年一月,找來和黃及長實獨立非執行董事馬世民(Simon Murray)加入,成為該公司的企業融資亞洲區主席。馬世民以往是李嘉誠重臣,亦曾任李澤楷的「太傅」,在和黃打工時扶助太子上位。

美資的新橋資本與李家更有淵源,其董事總經理戴德時(Timothy Dattels),為前高盛董事總經理,曾替長和系達成多宗交易。李澤楷在三年前有意收購英國大東,亦找來新橋母公司德太集團合作,不過其後告吹。而新橋○四年購入深圳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大股東,原來亦是由李澤楷穿針引線。

今年一月,新橋提出收購電盈母公司,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兩成半股權,並有意私有化,作為李澤楷淡出電盈的第一步。

中央企硬不示弱

市場傳聞,麥格理和新橋都向網通招手,表示購入電訊資產後,成立的新公司可 讓網通持股五成,但消息人士透露,被激怒了的中央企硬不會屈服。一來中央認為不能示弱,被人脅迫;二來網通無論財政及管理上,都未必啃得落電盈。 Frost & Sullivan(中國)總裁王煜全說:「近年來,網通面對客戶流失及用戶每月消費(ARPU)下跌的問題,較主要對手中國電信嚴重。」

當年南北分家,中國電信將北方十省分予網通,保留較富裕的南方省份,形勢較網通為佳。「再加上內地寬頻競爭白熱化,3G前途未卜,網通根本無暇再外顧,而且也沒有錢。」

去年全年網通總收入為八百七十億元人民幣,與中電信的一千七百億元人民幣,相差甚遠;而在現金方面,網通亦只有約五十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電信的三分之一。

馬世民幫手賣甩蝕本貨

網通最近亦收縮業務。話說○二年網通聯合新橋投資、軟銀亞洲基金,以六億三千萬元,收購原屬和記環球電訊的亞洲環球電訊,並以此基礎成立了亞洲網通,主要業務為海底電纜。其後,網通從兩個合作伙伴手中收購亞洲網通股份,總作價為十五億元,令亞洲網通成為網通的子公司。不過,亞洲網通原來是爛茶渣,○五年度虧損三億五千萬元,流動資產淨值為負八億元。

今年六月初,馬世民牽頭找來英資安石投資管理公司(Ashmore)和Spinnaker資本集團,收購亞洲網通,涉資約十三億元。市場預期馬世民等會再購入亞洲網通其他相關資產,作價估計約十八億元。網通總共以三十億元出售亞洲網通,因此淨賺十五億多,有助改善現金流動。

恍如○○年翻版

今 次電盈收購戰,恍如○○年的翻版。當年英國大東為打入中國市場,把香港電訊股份售予中方,中方為加強在香港電訊業的影響力,最後示意中國電信入股香港電訊 近一成三,成為第二大股東。豈料大東後來突然決定出售香港電訊予星加坡電信,中方遂找來李澤楷出手,由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牽頭,借予李氏旗下的盈動九百億 元,並以總代價二千九百億元,鯨吞香港電訊。

如今李澤楷變成當年大東的角色,同樣突然要出售電訊資產,中方若重施故技,就要找港商接棒,市傳恒基主席李兆基及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是人選。本週二,榮智健對此傳聞,只微笑搖頭,不作回應。

派息可套九十億元

假如美國新橋及澳洲麥格理銀行真的落實以近六百億元,向李澤楷收購電盈旗下電訊及媒體資產,扣除電盈的二百六十多億元債項後,將剩低三百四十億元,若以每股約五元的特別股息盡派給股東,以小小超及其有關公司現時持股計,即約可收到八十九億元。加上六年前他截香港電訊母公司英國大東胡,搶先以每股十五元八角一仙,配售二億四千萬股盈動,套現足足三十八億元,李澤楷前後可套回一百二十七億元,成為此次交易的最大贏家。

回想當年李澤楷取得電盈,幾乎不費分毫!

李澤楷在美國史丹福修讀電腦工程,未畢業已在父親的和黃集團任董事及副主席,在父親打本下,他與和黃合作投資九億多元,成立衞星電視。到九三及九五年,分兩次合共六十八億元高價,出售予澳洲傳媒大亨梅鐸,勁賺六十億!

小小超其後以出售衞星電視賺得的三十億元,自行創業成立盈科集團,並在新加坡借殼上市成為盈科拓展(即電盈母公司)。

港府祝福獲數碼港

不久變身IT人的他,獲香港政府「祝福」,從董建華手中,不用招標便取得數碼港發展權。由是將原本為地產股的盈科包裝成高科技項目,再加上私人及星洲盈拓持有的北京、上海及香港零碎物業,以廿五億元作價注入黃鴻年旗下的得信佳,令李澤楷成功借殼上市,並將公司改名盈科數碼動力。

趁着科網風潮大熱,盈動四出大肆收購和入股網業,如東方魅力、Outblaze、時富數碼金融等,每次盈動公布有新投資,股價便受刺激上升,令股民及基金趨之若鶩,盈動亦多次以先舊後新方式,不斷配股集資,向外擴展。

及至二千年,小小超進而得到中央「祝福」,收購香港電訊。在短短一年多,小小超的神仙棒,將電盈股價炒高到約廿六元(五股合一股前)的歷史高峰。盈動未與香港電訊合併前,只是市值才三億元的蚊型股,一鋪變成市值三千三百億元的大型企業。

變負資產忙減債

然而,在科網股泡沫爆破後,盈科亦爆煲。合併後的電盈,變成負資產三百億的公司,要不斷變賣資產減債。

除了要將最賺錢的流動通訊業務 CSL售予澳洲電訊公司Telstra,前後共套現一百八十億元,為了爭取銀行為過渡性銀團貸款再融資,李澤楷忍痛將心血結晶NOW寬頻電視擱置。

不過電盈負債纍纍,而股價亦一瀉千里,由高達百多元(五合一後計),跌至不足四元,小股東欲哭無淚,而李澤楷亦成千古罪人。

為 打救已成負資產的電盈,李澤楷○四年初又再重施故技,把數碼港的豪宅項目貝沙灣、北京及香港盈科中心,以及機樓重建優先權等地產業務,連同八十億元負債, 注入東方燃氣,以換取東燃九成三權益及兩批可換股票據,東燃遂變身成今天的盈大地產。到了○四年底,電盈配股減持盈大股份,成功套現十一億元。

一條龍增吸引力

見電盈業績開始穩定,李澤楷開始執靚公司,在○五年中以近二十億元,收購流動電話服務供應商SUNDAY,取得3G牌,並開始大肆發展NOW寬頻電視,既大灑金錢挖角,又落重注取得ESPN等頻道播映權。

過去四年一直沒有出席電盈股東大會的李澤楷,由於心情靚靚,今年五月突然出席,更獲小股東拍掌支持。

他精心炮製,把固網、流動電話、寬頻電視捆綁成「一條龍」,令電盈包裝得更吸引,目的就是向外資推銷,沽售求利。

野 村證券分析員何景行表示,由於盈大擁有電話機樓的優先重建權,就算以後電盈將電訊資產出售,盈大仍有機會從重建中獲益。現時電盈手上有八十多個機樓項目, 其中重點及處 於市區的,有十多個,牽涉十七萬平方呎地方,可建二千個住宅項目。無論是麥格理還是新橋購入電訊資產,盈大仍擁有機樓優先重建權,屆時雙方仍可合作賺錢, 李澤楷甩身後地產項目仍有「揸拿」。

二億八轉戰《信報》

李澤楷淡出電盈後,新發展之一可能是《信報》。他一直洽購這份有三十 三年歷史的老牌財經報章,去年十二月消息曝光後,雙方曾因價錢問題談不攏而作罷,但現在雙方又再談判,並落實到律師樓洽談階段。「六月初,有電盈的人來 《信報》參觀印刷廠及寫字樓,看得很仔細,相信林生(林山木)、林太(駱友梅)賣給李澤楷的機會好高。」《信報》員工道。

市場傳聞,林氏夫婦出售《信報》的目標價接近二億八千萬元。屆時李澤楷又會在媒體市場出現,勢將再起風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2

玩串電盈收購戰辣女擺王軍上?

2006-7-6  NM




電盈宣布賣資產已拖了三星期,愈演愈精彩,繼澳洲麥格理和美國新橋集團提出收購方案後,傳媒大亨梅鐸上週亦加入爭奪戰。本週一舉行的電盈董事會,對此仍未有定案。就在大家正揣測中央取態之時,一名中年女子卻突然跑出來,自稱代表「中央」洽購電盈資產,頓時成為全城焦點。

這名女子廖婉庄,自稱是中信國安環球投資公司副主席,並謂該公司是中信集團子公司中信國安的附屬公司。中信國安雖連番否認,劃清界線,但廖婉庄仍堅持真有其事。

本刊調查發現,原來廖婉庄過去半年一直掛着中信牌頭,既「撻」此名堂租樓買機票,又四圍搭檔成立公司,入局者不乏有極高學歷的投資銀行家及IT才俊。

中央有否「出招」解救電盈,屬高度政治敏感,中央暫不能出來承認,又不能否認,結果造就了廖婉庄的「出位」行徑,還就此擺了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上枱。

雖然中信國安一再堅稱旗下並沒有國安環球投資這家公司,但這兩天廖婉庄依然死撐。記者致電向她查詢,她風騷地表示已籌到五百億元備用銀團信貸,並打算在這星期開「官方」記者會解釋詳情。

廖婉庄更好戲,她和記者電話傾談時突然「扮」收線,記者聽到電話的另一端有人大大聲說:「電盈以前有楷哥(李澤楷),依家有庄姐(廖婉庄)!」

自稱中信職員

廖婉庄名不見經傳,原來她原名廖慧儀,按公司註冊紀錄,這名字的英文為廣東話併音,跟一般港女無甚分別。但踏入二千年後,卻忽然改名廖婉庄,全名以普通話拼音,並四圍跟人說自己是內地人,「染紅」自己。上週六,即電盈召開董事會前兩天她突然「跑」出。

當日兩份左派報紙《文匯報》及《大公報》,都收到一間名國安環球投資公司的新聞稿。該公司自稱是中信國安集團於香港成立的新公司,發言人兼副主席是廖婉庄。她信誓旦旦表示會夥同電盈第二大股東網通,收購電盈的固網資產,而且不排除與澳洲投資銀行麥格理合作。廖婉庄甚至激動強調,這是出於社會責任,怕電訊業務落入外國人手中,會影響社會穩定云云。

報 導於翌日(週日)刊登,頓時惹來議論紛紛。自電盈宣布有意出售資產後,第二大股東網通就公開反對,且措詞強硬,隨即傳來中央會出面干預,但膠着狀態維持了 近三星期,中央或網通都沒進一步表示。因此,當本週初廖婉庄言之鑿鑿說代表中信出面,洽談收購電盈資產,而中信國安數月前曾入股亞視,大有在港大展拳腳之 勢,難免令外界相信這宗世紀收購出現峰迴路轉。

怎知,中信國安董事長李士林馬上向香港傳媒澄清,中信國安旗下沒有國安環球這家公司,集團亦從沒有收購電盈的意圖。而麥格理銀行及網通都表示不認識此名女子。

這時廖婉庄還堅稱,只有中信高層,即集團董事長王軍等人才知該公司存在,「低層員工」不知道不足為奇。她還說:「我們不用它(中信國安)出錢,我不會想李士林支不支持,現在是銀行支持我!」

李士林自然被激到「生蝦咁跳」,他說公司多名老總雖然出差在外,還要連夜召開電話會議,並會向國安環球採取法律行動。

「響朵」買機票

為中信帶來如斯麻煩的廖婉庄,並非一般白撞。她租住舊山頂道曉峰閣,經常以行政套裝亮相,認識她的人亦指她說話「有紋有路」。過去半年,她落力與「中信」扯上關係,租樓時她向業主自稱為中信的職員,有房屋津貼。她又不時光顧位於上環的豪浿旅運,該公司職員說,廖婉庄多次訂機票往北京,同行還有多名男士。今年一月,豪浿收到廖婉庄一張萬多元支票,怎知彈票,職員致電給她,她就以「中信」擋駕。

該職員回憶說:「我哋問佢追數,佢話我係中信嘅,有咩就問中信啦!」但職員不虞有詐,致電香港中信及去信北京中信查詢,兩者均告知並無此人,該公司唯有訴諸法庭。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中信國安環球投資公司,早於○五年十一月以「中信全球通聯咭」名義登記,一個月後改為現名。該公司股東為BVI,董事為鄧有聲,地址報萬宜大廈二十四樓,該處是安普秘書服務公司。記者到上址查詢,職員證實有國安環球這家公司,而鄧有聲亦間中在此返工。

而廖婉庄則是另一間名叫中信國安環球資本公司的秘書(今年六月一日辭任),該公司英文名字亦以「CITIC」為頭,在今年三月成立,無股東登記,而公司多名董事,來頭亦不小,在投資銀行界甚有名堂。

其中一名董事為上市公司德泰中華投資的獨立非執董陳銘燊,另有從事企業融資的馮智勇及Liu Yang。而最有名堂的,要算是楊大和。洋名Michael的楊大和,是耶魯大學學士及哈佛大學企管碩士。他曾在美國波士頓銀行服務廿年,並曾任美國網路軟件公司Magically行政總裁,這公司曾獲香港電訊及其後的電訊盈科入股。在○二、○三年間,楊大和還曾受美國的新橋投資委派,擔任深圳發展銀行的過渡期執行總裁七個月。

借身份做生意

楊大和本週一接受本刊查詢時表示,他根本不認識廖婉庄,但他加入中信國安環球資本,是相信此公司和中信有關,「幾個月前,我的金融界朋友同我講,話佢有個朋友同中信有關係,問我有冇興趣做董事,我當時覺得可能會帶來很多業務,於是答應加入。」不過,楊大和說,數天後被知會合作告吹,「於是我簽咗resign letter(辭職信),其間一個會都無參加。」

至於其他董事,部分接受本刊查詢時,表現訝異,馮智勇說自己與廖婉庄只見過幾次面,對方的確有邀請他出任國安環球董事,但他其後已退出,所以對收購電盈資產一事並不知情。

據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借身份」在商界非常普遍,有極高學歷的人尤其受歡迎。皆因公司上市,需要這些才俊做包裝。

董事有前科

至於屬關鍵人物的董事鄧有聲,記者多次聯絡他,但於截稿前他仍未回覆。記者翻查記錄,發現他原來早有「前科」。

會計師出身的鄧有聲,在九十年代尾曾任上市公司中 國盛業的行政總裁及執行主席。當年中國盛業獲向華勝的永盛電影注入有IT業務的數碼世紀網絡,並聲稱估值二百億,十年後盈利達一千四百億!當時鄧有聲還宣 布已與中國電信簽署意向書,合作發展寬頻網絡,頓時令股價飛升。其後證監會有所懷疑,並兩度去信了解,結果中國盛業表示與中國電信的合作已告吹。

近年,鄧有聲轉職向華勝密友張玉珊的修身堂任財務顧問。去年七月,鄧與八名會計師,疑墮入「話事啤天仙局」,他聲稱與人洽談生意時,對方與他玩啤牌,當初只是數百元賭注,後來愈賭愈大,鄧表示被騙五十一萬元,成為眾多會計師中被騙最多的一個。

住山頂唔交租

至於廖婉庄,個人誠信亦有問題。

廖婉庄今年四十五歲,自稱曾留學法國,並在當地任記者,與歐洲金融機構及公司有聯繫,亦曾在中資的招商證券任職董事。

不過,記者查詢招商證券,其董事Raymond Lam表示,該公司從無廖婉庄這位董事,而她亦從不是該公司職員。

廖 婉庄曾報住的山頂曉峰閣二樓單位,原來因欠租而被迫搬走。該單位業主陳小姐勞氣地說:「佢去年五月開始租呢個單位,佢話係中信職員,有housing津 貼,但最後只交了三個月租金(共六萬元),就無交租。我哋追過好多次,佢有開票但全部彈票,其間唔交水費,電費,最後被截水電。呢啲正一係租霸!」搬走後 廖婉庄再租住同一屋苑另一單位。

廖婉庄為人亦甚巴辣,去年初她乘港龍航空由上海返港,因途中遇氣流,機身強裂震動。她聲稱受傷但未獲照顧,於是向傳媒投訴,但港龍事後否認其事。

至此,廖婉庄是否真屬中信集團的人,已呼之欲出。不過她又不怕隨時被踢爆,也要用「中信」之名,先吸引一班投資界名人合作,繼而向外宣稱收購電盈,目的何在,仍然費解。

其實廖婉庄能夠以中信名義「一鳴驚人」,除了因為中信的架構相當龐大,外界難以快速查核其身份外,還因為中信主席王軍乃中共元老王震之子,有濃厚政治背景;而電盈收購事件亦提升至政治層面,以至任何牽涉中央對電盈事件態度的消息,便容易惹起揣測。

現時電盈收購戰中,新橋、麥格理及傳媒大亨梅鐸,都已表明來意,而網通則仍表示不增持或減持電盈,未有明確動靜。中央仍未表態,大家便將寄望放落與中央關係良好的公司,如中信泰富,希望他們出手購入電盈。

而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一度被傳為任中央出面收購電盈資產的熱門人選,本刊上週曾當面向他查詢,但他只微笑搖頭,沒有正面回應。

310間CITIC

「人怕出名,豬怕肥」,但有些人士為令公司在短期內取得別人的信任或賺取利益,往往喜歡用已廣為社會大眾認知的「老字號」或「金漆招牌」。公司名字涉及出名公司,容易令人產生遐想,增加認受性,做起生意來自然事半功倍。

本刊以「CITIC」查冊公司註冊處,發現公司註冊處竟有三百一十個相關公司的名稱記錄。本刊抽查當中十個,發現有六間公司,如中信賽車、中信(西沖)投資等以中信為首的有限公司,均與北京的中信集團沒有關係。「雖然公司註冊處表示,如果兩間公司的名稱與生意範疇雷同,可能會不批准註冊。但坦白說,公司註冊處在這方面的制度並不完善,所以才會發生一些因名稱相似而引起的官司糾紛。」鄧兆文律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8

李嘉誠硬啃電盈

2006-9-28  NM




在入股電訊盈科的交易上,一直被外界形容為「代客泊車」的梁伯韜,上星期終於承認,曾向李嘉誠借錢五億,來支付收購的訂金。

梁伯韜接上電盈這個燙手山芋後,過去三個月四出頻撲尋找買家,李嘉誠最終還是要出手,替兒子李澤楷收拾這個電盈殘局,本週二,新橋放棄私有化盈拓,由李澤楷出手提全面收購,正是為梁伯韜買電盈的交易鋪路。

電盈母公司盈拓將於十月至十一月間,在新加坡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審議梁伯韜收購電盈的計劃。而梁伯韜亦將於特別股東大會召開前,公布入股電盈財團的陣容。

對於李嘉誠會否入股,梁伯韜由始至終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向傳媒表示:「財團正在籌組的階段,而目前進展良好。」市場盛傳,長和主席李嘉誠最終會入股,但礙於他的集團和黃有經營電訊和媒體業務,為避免監管機構認為交易最終造成李家壟斷市場,李嘉誠或會以旗下慈善基金進行。

其實梁伯韜入股電盈前,傳聞李嘉誠承諾會「包底」,若然未能找到投資者落疊,將會由他出手。李嘉誠最終或要出手,除了因為城中富豪為了避嫌而對電盈紛紛擰頭外,還因為電盈股價持續下跌,令不少投資者卻步。

據熟悉今次交易的人士說:「在市場買電盈仲平,試問點解要入股梁伯韜的財團,更何況依家講緊相當數量的股份!現在梁伯韜正向長線投資者埋手,包括有電訊業背景的人一起經營。」

自梁伯韜在七月初公布入股電盈以來,電盈股價持續下跌。梁伯韜是以九十一億六千萬元或每股六元計,收購李澤楷旗下、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所持有百分之二十二點六電盈的股權。復牌當日,電盈股價已急跌逾一成,至今更輾轉下跌至約四元八角,即使計入李澤楷在收購公布後,承諾向電盈小股東派發每股三十三仙至三十八仙的特別現金,每股仍較梁伯韜的收購價低一成三左右。因此梁伯韜找財團落疊亦有困難。

攬電盈上身

據知,梁伯韜不願把電盈「拆骨」,以免有違中央意願,而且電盈的固網業務、寬頻、媒體NOW捆綁在一起,拆開來賣價值更低;所以梁伯韜將會出面長線持有電盈,實行要把電盈「孭上身」。

梁伯韜曾私底下向人透露,今次入股自己「犧牲很大」。在投資銀行界打滾了二十六年的他,提出收購前是花旗環球高級顧問。他當日雖然有意離開花旗,但始終是一份高薪厚職。即使他個人對電訊業認識有限,惟仍有信心,「電盈始終是一間有規模的公司,有不錯的管理隊伍,何況今次入股並非因為公司業務有問題,要重組要開刀,所以梁伯韜並不擔心管唔掂。」消息人士這樣說。

不 過,梁伯韜由投資銀行家轉型做「電訊大亨」,就賠上了個人的誠信。盈拓上星期向新加坡交易所披露,梁伯韜在七月初向盈拓支付,收購電盈約二成三權益的五億 元按金,是來自李嘉誠,作為臨時融資貸款,該筆貸款於十日內還清。梁伯韜曾多次被追問收購的資金來源,以及是否代李嘉誠「出面」時,一直都沒有正面回答, 更強調交易是商業行為和私人投資。但事件曝光後,梁伯韜卻解釋,是自己主動向新加坡交易所披露事件的。

更令市場人士不滿的是,李嘉誠於八月底長和系業績記者會時,還說:「呢一秒鐘梁生(梁伯韜)無收到我嘅錢……亦唔好低估人哋啲能力!」李嘉誠咬文嚼字來避過敏感問題,亦令公眾質疑他的誠信。

沾手電盈壟斷市場

若李嘉誠繼續以金錢支持梁伯韜的話,亦因為李嘉誠與李澤楷父子關係,李澤楷將被視為「關連人士」,而不准在盈拓的股東會上投票。

一名外資行的證券分析員指出,交易出現了很多暗湧,最大問題是,盈拓主要的盈利來自電盈,出售股份予梁伯韜後,盈拓小股東會關注公司未來前景。李澤楷為了增加交易的勝算,本週二就提出以每股零點三零五坡元向盈拓小股東提出私有化,為梁伯韜收購電盈鋪路。

另外,目前李嘉誠掌控的和黃,已控制全港第二大固定網絡公司,假如日後間接成為電盈的股東,亦有壟斷市場之嫌,要港府及有關當局批准。

本港的工商及科技局表示,正密切留意交易的進展,並要求有關人士提供資料。若一旦李嘉誠入股電盈,可能牽涉電訊行業壟斷。根據電訊條例,就有關電訊公司的合併和收購,若收購者同時擁有另一間電訊公司,會受到電訊管理局規管,並研究有關合併會否令市場競爭大幅減少。

所以梁伯韜與李嘉誠怎樣處理這宗九十二億元的交易,好戲還在後頭。

至 於今次交易中,一直堅稱對梁伯韜資金來源不知情的李澤楷,似乎繼續「懶理」。他還選擇在上週三,即是盈拓披露李嘉誠曾向梁伯韜借出五億元貸款一事的同一 日,公布自己控制的盈科拓展集團約以一百三十三億港元,出售日本盈科中心的辦公室部分,交易獲利接近六十億港元。這個項目分別由和黃持有四成半權益,而李 澤楷私人持有五成五。這項創出亞洲區寫字樓交易的歷史新高,李澤楷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94

搣甩電盈李澤楷再搶$280億


2008-6-5  NM




喜歡追尋新鮮感的電盈主席李澤楷,與Rachel(羅愛茵)分手後,近日與英皇小花梁洛施(Isabella)的忘年戀,成為娛樂界焦點。同樣,收購逾八年的電盈未能帶來新刺激,在他眼中早已成為雞肋,本週五更會披剔出恒指成分股行列,認真無癮。

然 而這盤電訊業務並非如感情般容易「分手」;繼兩年前因部署出售電盈股權予外資,不但開罪中方弄至一鑊泡,還要老父李嘉誠出手收拾殘局。今次,適逢電盈第二 大股東網通面對內地電訊業重組,無暇干預業務相對濕碎的電盈,李澤楷遂以「新瓶舊酒」方式包裝電盈旗下業務,吸引投資者落疊,如順利甩身,李澤楷估計可套 回近三百億元作為彈藥,再追尋更有新鮮感的項目。

李澤楷與英皇小花梁洛施的戀情,成為娛樂界以至中環白領的話題,在上週四舉行的電盈股東大會上,被記者問及是否與梁洛施拍拖時,他就如沐春風,笑而不語。

事實上,五月初在美國三藩市為高中母校Menlo College畢業禮擔任演講嘉賓後,李澤楷與梁洛施雙雙回港,再出席股東大會。

而在股東大會上,他「不經意」地透露電盈的重組大計,會上有一名小股東問到電盈的稅務開支過重,李澤楷乘勢大談其鴻圖大計。

自從今年四月私有化盈大地產撻Q後,動作多多的李澤楷今番新作是以減低稅務成本為由,將現有的電訊服務、媒體及資訊科技解決方案,注入到新成立的控股公司HKT Group(下稱HKT)中,再向外出售HKT最多四成五股權。

消息一出,當日下午電盈股價即時上升逾一成,衝破五元大關,收報五點一元,錄得自二○○六年六月以來最大升幅,而成交激增至逾六億元。

電盈(008)公司變身後架構圖

 

減稅為名甩身為實

「難得個股價升番上去,我喺五蚊放晒啦,唔通仲期望李澤楷會帶嚟乜嘢奇蹟咩?佢連電盈最穩打穩紮嘅「老本」(固網業務),都夠膽賣出去,從來都無諗過我哋呢啲小股民,真係早走早着。」揸了電盈股份十年的李小姐心灰意冷地說。

電盈近年的稅項,一直佔稅前盈利的三成以上,交稅近十億元,十分沉重,比例更可說是本地藍籌公司之冠。不過,摩根大通上星期四發表報告,表示獲電盈方面的確認,重組架構對減輕稅款沒有大作用。

所以李澤楷這次精心部署,表面是減輕稅務負擔;但實情是想出售資產套現減債,為全面分拆上市鋪路。「李澤楷年初想私有化盈大吸水衰咗,依家咪試吓賣電盈最值錢嘅電訊業務搵錢,佢一直都想甩身,賣走增長有限嘅香港固網資產,賺到錢咪再去外國搵啲新項目。」一名投資銀行家說。

英超成本四網攤分

HKT Group內四瓣業務,盈利貢獻最多的固網,業務增長有限;而最有「可塑性」的就只有NOW。為了打造金漆招牌,NOW不惜在○六年以天價十五點六億元, 投得三屆英超聯獨家轉播權,足足是當年有線出價的兩倍;同時出價四億奪得歐洲國家盃三十一場賽事直播權,在「超強體育組合」帶動下,成功令NOW的安裝客 戶一年內急升一成六,達八十八萬二千戶,成為全港最大收費電視。

NOW雖然在短短四年間打響品牌,但仍然未有盈利。為了令NOW盤數更得體,電盈○六年先融合固網電話、流動電話、收費電視、寬頻網絡,稱之為「四網合一」,又以球賽內容會透過公司四個網絡出售為由,成本由這四項業務攤分,並且將有關成本按球季劃分三十六個月入賬,即是去年賬目只反映部分電盈成本,相反去年年底因獲得足球賽事直播權後而增加的上客量,相關收益就全數入賬,才令去年NOW虧蝕縮窄至三點九七億元,較○六年四億五少。

四網業績

 

照顧中方利益

除 了以NOW作為賣點,李澤楷更以資產轉移方式引入新投資者,巧妙之處就是不需要股東批准就可進行,以HKT內四瓣業務,按電盈公布的資料,資產共六百四十 億元計算,只要有投資者有興趣買起四成半,最少也可為電盈帶來二百八十億元的進賬,之後如順勢派特別股息,不單只李澤楷有錢落袋,持有電盈兩成股份逾三年 的網通,亦可撈一筆。 而電盈的固網資產,控制權仍在中國人手中,符合中方要求。

重組後,電盈的業務架構更清晰及簡潔,猶如一家空殼公司,正好方便李澤楷再作收購。只是作為電盈的小股東,收息後就喪失收入穩定的電訊業資產部分權益。

新瓶舊酒為套現

不 過李澤楷這個如意算盤未必輕易打得響。曾經參與收購電盈的投資銀行家指,所謂重組,只是新瓶舊酒。「李澤楷○○年買入電盈後,一直冇積極參與業務,只係想 賣資產套現。○六年賣控股權,本來賣俾香港人就冇問題,但以佢開嘅價,香港財團冇乜人有興趣。今次改為賣四成五,都係為咗幫外資開綠燈。」他認為,即使成 功分拆,是次電盈再出售資產,吸引力已遠不及○六年。「今次只係賣四成五,唔係控股權,一定賣唔到○六年,麥格里開嘅價(六百億元全購)。」對於李澤楷寄 予厚望的NOW,發展空間亦有限。「香港市場細,最多俾你拿到一百萬用戶,但而家都八十幾萬啦。仲有,買節目嘅成本好高,當時買英超聯轉播權,市傳要兩億 美元……講到最後,NOW到而家都蝕緊錢。」

他表示,中方資金入股機會甚微。「網通坐咗艇咁多年……至於其他內地電訊公司,更加唔會插手。」網通○五年初以七十八億元入股電盈,即是每股五元九角,較電盈當時的股價有兩成半溢價。

國內發展停滯不前

當時網通的總經理張春江還吹出一幅美麗圖畫,指會與電盈合作在國內的機樓搞房地產項目,以及借助電盈NOW的網絡電視技術,在國內齊齊透過網通寬頻,大搞寬帶電視(IPTV)。但網通入股電盈三年,房地產項目未有聲氣。電盈與網通各佔五成的網通寬帶的發展步伐也緩慢。

去年二月,網通曾於市場上以三億一千八百萬元人民幣,放售手上五成網通寬帶股份,雖未有成事,但反映雙方合作的IPTV發展並不理想,根據網通○七年年報,截至○七年底,公司IPTV的客戶,只有三十二萬四千戶。碰巧網通正面臨內地電訊業重組,上市的網通更與聯通合併,NOW與網通進入內地電訊業的故事,不再動聽。

另外,該投資銀行家指,電盈表示會將HKT分拆上市,此舉可能造成重複上市。「電訊及媒體業務等,是電盈最大的盈利來源及資產,分拆上市後,港交所都會留意,兩間公司的業務會唔會太相似?令人混淆?另外,電盈會有什麼新業務?旗下盈大地產嘅樓已賣得七七八八,又冇land bank(土地儲備)……」他表示,這也是網通最關注的問題。「當年,網通原意是買入電訊公司,而非地產或綜合公司,所以佢哋都好關注套現後,啲錢點用。」

以往網通的取態亦導致李澤楷喪失出售電盈的最佳時機;兩年前李澤楷一意孤行,打算以六百億元出售固網業務予澳洲的麥格里和美資的新橋資本,網通提出強烈反對後,老父李嘉誠出手,找來梁伯韜做「醜人」買起電盈來收拾殘局,最終因新加坡盈拓股東反對,收購才告一段落。

晉身娛樂大亨

多次未能「搣甩」電盈的李澤楷,傳媒及娛樂事業成為他的新寵。○五年四月,李澤楷以一千四百萬,向電盈旗下日本上市公司Jaleco,買入○二年成立的唱片娛樂公司大國文化,活躍於中港台娛樂圈,陸續簽下郭富城及內地當紅小生黃曉明等。

其間,大國文化不斷透過併購擴充地盤,包括○六年,入股著名音樂人小刀旗下翼星娛樂五成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後易名為大國翼星。○七年,先出資買入擁有李玟等藝人的台灣藝人公司大熊星,再於十二月,落實收購台灣滾石唱片,市傳收購價約為一億四千萬港元。

今 年三月,李澤楷被傳在媒人婆楊紫瓊搭路下,看中前英皇小花,年僅十九歲的梁洛施,成為各大娛樂新聞頭條。梁洛施與母親不但入住貝沙灣,更有傳李澤楷出資兩 億元為其向英皇贖身。贖身的可信性無從得知,但自緋聞出台後,便傳出梁洛施入稟法院,為求解約,不惜與英皇反面,而梁洛施自己則避走美國三藩市,進修英語 及演藝課程。近日才返回香港,為與英皇的官司作準備。及後,更傳李澤楷將注資林志玲所屬的台灣模特兒公司凱渥,為女友未來鋪路。

台灣地產尋寶

娛樂事業之外,地產亦仍是李澤楷的狩獵目標。原鍾情日本的李澤楷,○六年九月,已放售大部分在日本物業。

最近,李澤楷轉投剛成為投資熱點的台灣。去年三月,李澤楷應台中市長胡志強的邀請,前往台中考察,有傳其看中當地水湳機場經貿園區,是台中市在兩岸三通後的重點發展區域。李澤楷此行,更形成所謂李澤楷效應,當地地價馬上水漲船高。

之 後,台灣方面先後傳出,李澤楷有意入標台北地標,投資額過百億港元的雙子星大樓。近日還傳出他有意投資航空事業,但這些新項目只聞樓梯響。事關計及前年出 售東京盈科中心,淨袋六億美元(約四十八億港元),他私人持有的新加坡盈拓,現金只有二千萬港元,要東買西購,必須出售電盈套現才可。

債高稅重雙重捆綁

電盈交稅比例較高,主要原因是旗下部分公司如 流動電話,NOW的虧損,不能與其固網業務的溢利抵銷,事關電盈自○一至○五年期間,多次透過旗下擁有強勁現金流的固網業務香港電話,發行債券或為融資進 行擔保,部分債券除訂明利息會跟隨香港電話的信貸評級浮動外,還包括香港電話的派息比率及總欠債額不可超過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 潤)五倍等,在債務條款捆綁下,電盈難以將虧損的業務劃撥至電訊盈科內扣稅。

不過更關鍵的,是李澤楷○○年為鯨吞香港電訊而借入一百二十億的巨額美元貸款,去年利息支出逾十六億元,卻不得扣稅,即是電盈要以扣除這筆利息開支前的盈利,來計算應繳利得稅,如果該筆款項可以扣稅,電盈每年的稅項支出起碼可以減少三至四成。

「電盈依家『綁手綁腳』,即使重組債務都未必可以減到稅。新控股公司儘可能以一個高於賬面值嘅價格收購固定資產,則折舊會較高,拖低盈利,咁稅款就可以降低,不過淨係可以喺初期發揮作用。」一名專業會計師道。

電盈收購合併消息多籮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9

電盈難關重重 李嘉誠奇招救仔


2001-1-22 NM




▲李嘉誠、李澤楷兩父子撐完枱腳,給記者「巧合」碰見,結果令電盈市值大升八十億,成為世紀飯局。(《蘋果日報》圖片)

上星期可算是風雨飄搖的電盈最戲劇性的日子。週初,當市場傳出大東有意以每股三元,低價配售行將解凍的一批電盈股份,令電盈股價如食瀉藥時,長實主席李嘉誠卻有異乎尋常的舉動——在中區五星級大酒店,公開與電盈主席李澤楷,亦即是他的愛兒共進午餐。

李嘉誠為救細仔出奇招,公演的這場世紀飯局,令電盈股價即時止瀉回揚,而大肆沽售電盈股份的「空軍」,則紛紛回航補倉,令電盈股價急速回升兩成。

然而,電盈內傷根本有排醫,單是今年便難關重重,過完一關又有一關。除非李嘉誠真的出手打救,否則電盈股價,今年難望翻生。

 

 

▲電盈股價V 形反彈

上星期四,中午十二時四十五分,李嘉誠及李澤楷兩父子,突然雙雙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出現,隨行的還有兩名保鏢。他們穿過人來人往的酒店大堂,乘扶手電梯往下層中菜廳「夏宮」之際,被宴會廳門外等候採訪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的記者發現,即時全場起哄。

當日他們在夏宮訂了一間貴賓房,但並非位於門口邊、較少人注意的一間,而是由侍應帶領下,穿過廳堂位於後方的那一間。當時正值午市繁忙時間,大廳內不少客 人均目睹兩父子飯敍的情景,引來陣陣耳語;而每當貴賓房門打開時,大廳客人均引頸內望,企圖窺看父子二人在房內食飯的情況。

飯局約在兩點十五分結束,李氏父子雖然早知門外有幾十名記者守候,但照樣齊齊走出夏宮。李嘉誠一見到記者便笑笑口說:「點解你哋會喺度嘅?……我哋唔係你哋諗個啲(商討洽購大東所持的電盈股份),只係同朋友食飯啫。」

李氏父子齊齊撐枱腳被記者撞破,並不尋常,看來事出有因。據該酒店一名大堂職員表示,李嘉誠雖然每月都會到香格里拉食飯,但只會在晚上出現,而且每次都只往五十六樓的法國餐廳。而夏宮的侍應亦說,半年來未見過李澤楷或李嘉誠來幫襯過,算是稀客的了。

 

▲世紀飯局設於夏宮最後方的貴賓廳(圖中紅色房門),李氏父子出入必定惹起全場矚目。

 

▲電盈股價在上週急挫,一度跌穿四元心理關口。

誠哥出面 電盈止瀉

 

▲李澤楷上月初出席亞洲電訊展後不久,便頻頻約會基金經理解釋電盈日後的發展 策略。(《蘋果日報》圖片)

事 實上,或許李嘉誠見電盈股價被質至低殘,有意出手相救兒子也未定。而李氏父子相約飯局的消息,馬上在金融界流傳開去,令電盈股價上午時還在三元九角水平喘 息,下午甫開市時已急速反彈近一成。市場即時傳出多項利好電盈的傳言,如持有電盈股份的中國電信,會接下大東計劃於下月拋售的十六億股電盈;或是揣測李嘉 誠出手接貨,撐住細仔李澤楷云云。

在過去一星期多,狂沽電盈的對沖基金及「空軍」,見勢色不對,於是暫時鳴金收兵,馬上在市場買貨補倉,令電盈股價掉頭抽上,升回四元以上的心理關口,最後 以四元二角五仙收市,升幅達一成。而李氏父子這一頓高調的世紀午宴,不單令電盈市值一天回升八十二億元,而且令電盈股價急挫局面扭轉,暫時化險為夷。翌日 的週五,電盈股價再彈升至四元六角二仙半,股價再升近百分之九。

上週一以前的七個交易日,電盈股價已不斷滑落,由五元一角半散落四元五角半,及至週一時更插落四元二的水平,所以當翌日電盈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時,小股東在 席上不禁追問李澤楷:股價何時可見底?無奈的李澤楷,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只輕輕表示:在不利的大形勢下,電盈股價很難逆流而上,電盈股價於是繼續下滑。

其實,李澤楷及電盈高層,早前曾為托住急瀉的電盈股價而想盡辦法。去年十月,當電盈股價跌穿八元時,高層知道基金將會捨棄股價不夠一美元的電盈而去,於是 約會一班分析員遊船河,席間游說他們不要再柴電盈台。上月份,電盈跌至五元多時,副主席袁天凡親自出馬約班華資經紀吃飯,希望班叔父俾面,向散戶推介電盈 捧捧場。而主席小小超亦頻頻出動,與基金大戶會晤,解釋投資者疑慮,希望力挽狂瀾。

 

▲李嘉誠與李澤楷食一頓飯,令小散戶開心不已。

 

▲賣菜的散戶上月底祝願電盈股價,不要跌至$4 的矮瓜價,事隔兩週,矮瓜每斤只賣$3 ,電盈股價亦同步下挫。

 

▲為免進一步蝕錢,電盈已收縮Now 的業務。

 

1. 12/99 :盈動市值,只得$580 億

2. 2/00 :鯨吞市值,逾$2,000 億的香港電訊

3. 8/00 :合併後市值,暴升至$3,200 億

4. 8/00 :食滯了的電盈,股價隨科網股爆煲大瀉

5. 1/01 :現市值只得$1,000 億,較原來香港電訊還細

大東出貨 空軍出動

 

▲去年度的世紀貸款將在下月份到期,電盈幾經波折才與銀行簽再融資協議。

但電盈股價,還是屢創新低,到上星期更因「空軍」空群而出而急轉直下,跌穿四元。

原來,去年九月曾大舉沽空電盈的對沖基金,再次伺機出動。十二月初,當電盈新股配售完成後,股價曾出現輕微反彈,在六元五角以上,但到十二月中,當電盈股 價仍在五元半水位,「空軍」便開始累積淡倉,每日不斷沽空,然後在市場上不斷傳出大東將會於二月十七日禁售期屆滿後,把手上十六億電盈股份「大平賣」。於 是電盈股價由五元多開始不斷下瀉。

上星期一,市場又再傳出大東配股,而且還言之鑿鑿地講出配股價,會定於三元低位時,電盈股價馬上由四元半急挫一成。星期三早上開市,電盈即跌穿四元,不少 於十幾元高位時掃貨,其後不斷補倉死守不肯止蝕的散戶,也開始支持不住兼心淡,斬倉離場。斬倉止蝕盤湧現,令電盈股價最低跌至三元七角七仙半。

電盈是藍籌股,經紀行等按六成半,即買十元,只須付三元半現金,電盈下挫,孖展小股民補倉都補到頭暈,不少補到心淡或無錢再補,上週三都斬倉。

「我有個客在十三元左右掃了廿萬股電盈,做六成半孖展。電盈股價一直跌佢就一直要補孖展,總之每跌一元佢就要補六毫半,即每次要補十三萬,真係補到氣 咳……結果?到四元破底時,我call 佢已唔肯補了,於是(週三)引刀成一快囉,最後戶口仍是負數,倒欠一萬元。」一位證券經紀說,這個客單是輸了九十萬本金及一百萬孖展,真的欲哭無淚。

小經紀借貨狂掟

除了大戶沽得兇狠,原來連小經紀也不把李澤楷放在眼內。

「我覺得沽電盈的贏面可以有三、四蚊(當時股價四元),你諗吓佢仲可以有啲乜嘢好消息出?佢上次(九月)挾倉出晒奶力,都係挾返上幾毫子,但壞消息接二連三,大東又有咁多貨未出,買佢跌嘅贏面好大。」一位證券人士分析。

連經紀都沽空,皆因食過番尋味。一名華資行的經紀去年見電盈股價每日都跌,沽空贏面機會大,便向客人借了四萬股,在十三元多沽出,十日後在市場以每股十一元補貨還給客人,輕易賺了八萬元。

當日向股東借貨,要支付八、九釐利息;今天電盈街貨,因配股後更多,總發行股數達二百一十八億股時,借貨利率已降至一、兩釐,形成今次對沖基金沽貨更為兇狠。

李嘉誠見兒子揸弗的電盈,股價形勢如斯險峻,於是按捺不住出面力撐,相約李澤楷於週四高調食晏。公開亮相的效果,是為兒子打打氣之餘,亦有向電盈「敵人」示警之效——超人隨時會出手打救小小超的。結果亦是這樣,電盈股價止跌回揚。

超人出手,散戶開懷。在觀塘浙江興業銀行內㩒機的一名電盈散戶非常興奮:「你睇吓,淨係噚日同老竇食餐飯,就即刻升番啦……電盈會喺六月升到六蚊;七月升至七蚊;到八月等大東去晒啲貨,會升得仲快呀!到十月,就會升到十蚊㗎啦!」

 

▲上月初數碼港興建情況,暫時未能為電盈帶來半點收益。

 

▲電盈前路難關重重

 

電盈難關未過

 

▲李澤楷與大東協議收購香港電訊時,雙方言笑甚歡。左邊是大東的葉禮士。(法新社圖片)

李嘉誠出招救子,雖然暫時擊退「空軍」及對沖基金,但電盈本身問題多籮籮,而且前路障礙多,難關過完一個又一個,今年股價難望翻生。

李澤楷與電盈剛剛於上週五跨過的難關,是電盈那四十七億美元再融資銀團貸款,經歷多變後終於簽約落實,但年利率已加至約六釐,令電盈每年單是還這筆貸款,利息便要廿億元,相當於電盈固網業務稅前盈利兩成多,負擔沉重。

而過了農曆年後,李澤楷要跨過另一個更大的難關,便是大東於二月十七日可以解禁出售的那批十六億三千萬股電盈股份,勢將對電盈股價造成沉重的壓力。

李氏父子世紀飯局,令市場憧憬電盈已為大東找到接貨人,「啃」起那批貨,不致掟殘股價。然而,電盈是否成功物色到買家成疑,中國電信方面亦暗示,不會接手 大東配售出街的這批電盈股份。如今尚餘的市場揣測,便只有李嘉誠會否真的出手救電盈了,若然答案是否定的,大東最終只好在市場批股;亦由於不少基金已對電 盈失去信心,大東要套現,非大平賣不可。

「我哋基本上唔會要,因為短期股價波動得太緊要,而且電盈負債咁高,長遠嚟講都唔吸引。其實有好多傳統基金、退休基金咁,都避開晒,因為呢啲長線投資者, 最重視間公司對股東嘅尊重。一嚟你(電盈)又無息派,而且又不斷批股,再加上上次用每股九個八毫八接咗大東啲貨(即刻蝕錢),信心大受打擊啦!」東驥資產 管理黃伯偉說。

而另一基金Value Partners 的基金經理何民基表示:「如果大東真係用三蚊批股,我哋或者會考慮買,但如果用四蚊批,吸引力就不大了。」

股數太多 沽壓重重

 

▲在可見的將來,李澤楷仍要為電盈問題煩惱。(《蘋果日報》圖片)

大東除了要於短期內沽售這批十六億股電盈外,另一批相同巨額的電盈股份,亦會於八月解凍出售,要錢不要股的大東,市場估計會不惜賤價出售。

何況,除大東揸重貨外,日本光通信社長重田康光,去年二月與李澤楷私人換股後取得的三億三千萬電盈股份,可隨時在市場掟貨。而於九九年與盈科換股的美國網 股CMGI ,現有四億幾股,可在明年底出售,若加上電盈發予僱員的認股證、可換股債券等等因素,令電盈沽壓一個接一個;再加上早前高價配股及供股累積下的一大推蟹 貨,電盈股價今年難望樂觀,因每升上一元,都會吸引一批批蟹民掟貨,股價上升阻力重重。

另外,電盈年結亦肯定糟糕。將於六月公佈合併後全年業績的電盈,多間證券行對盈利預測都不表樂觀。據荷銀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電盈負債沉重達五百五十 億元,已削弱其發展能力,每股資產值只介乎一元七角八至三元九角五仙之間,所以建議客戶沽貨。而各大行的盈利預測均不逾四十億元,當中還未計算,要為投資 於科網業的創業基金,所出現的三十五億元虧損撇賬,以及收購香港電訊的商業撇賬。

「電盈盤數其實都無乜好講,因為賺幾多、蝕幾多都係睇佢哋點樣將啲投資入賬,再加上呢隻股份的股價,根本唔係睇啲數,而係睇吓大東批貨幾時出晒減少沽壓。」一電盈分析員說。

所以電盈股東,宜趁反彈沽貨離場,事關香港仍有不少藍籌股,升幅潛力更大。

 

▲Telstra 持有的電盈可換股債券,換股價定於$6.9 ,較現價高一大截,暫難換購。

 

▲固定網絡為電盈最主要的業務,每年有八十五億稅前盈利。

 

 

撰文:黃俐燕、郭慧妍 資料:顏文圖片:歐陽江、何少忠 插圖:祝健中[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28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3

中環在線:電盈小股東想寶哥哥幫手 李華華

2011-6-9  AD




 

噚日華華收到封電郵,電盈(008)小股東大聯盟就電盈有意分拆電訊業務上市,想反映吓意見,但苦無渠道,於是諗到搵東亞銀行(023)主席「寶哥哥」李國寶(圖)幫吓手。

各位一定奇怪,點解會搵寶哥哥?除咗因為佢係電盈獨立非執行董事之外,原來仲有段古嘅。

大聯盟發言人陳仲翔話,兩年前電盈私有化期間,喺立法會門外,寶哥哥好親切咁接見一班電盈小股東,仲同每個小股東握手,家陣佢仲記得寶哥哥雙手幾咁溫暖同有力。

不過,今次寶哥哥未必幫到呢班小股東,皆因大聯盟接到寶哥哥秘書回覆,話寶哥哥早前做咗手術,o依家復原緊,大聯盟都唔好意思打擾。華華收到風,寶哥哥之前去咗美國做腳部手術,o依家已經無大礙,華華都祝佢快啲康復,健步如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18

中環在線:小小超破冰電盈大小股東化干戈為玉帛 李華華

2011-6-17  AD




 

互信,建基於溝通、和諧,先至可以生財!8號仔大小股東o依家應該好明白箇中真諦!

電盈(008)想分拆電訊業務上市呢單刁,可謂峯迴路轉!喺電盈小股東大聯盟對單刁充滿疑問兼要求見港交所同電盈高層、電盈又出statement話聯盟嘅言論有誹謗之嫌後,噚日電盈主席「小小超」李澤楷親自接見咗聯盟核心成員陳仲翔,可謂歷史性破冰交流!

由翔仔提供嘅相睇到,8號仔CFO許漢卿(背向鏡頭女子)陪住主子Richard接見翔仔,而會面現場,係無乜人有機會上到去嘅盈科拓展總部嘅會議室,所以絕對係高規格接見o架!

翔仔:Richard原來幾靚仔

翔仔話,呢40分鐘愉快嘅會面,令佢對Richard完全改觀兼好感動!首先,佢從無諗過Richard會親自接見自己,而毫無架子嘅Richard同佢握手嗰陣嘅力度,令佢完全feel到嗰份誠意;再者,佢發現咁近距離望,Richard原來幾靚仔!

除 咗呢啲個人感覺,翔仔話,Richard拎埋計數機計條數俾佢睇,仲講咗8號仔嘅藍圖俾佢聽,佢家陣好希望Richard繼續做8號仔主席,繼續帶領公司 向前走……咁之前雙方紮行馬嘅問題又點呢?Well,根據聯盟發嘅新聞稿,電盈澄清從無意圖干預言論自由,直至目前為止,都無向任何小股東發出律師信或提 出法律訴訟,而電盈亦同意積極考慮聽日股東會後安排同聯盟代表會面;至於聯盟提出電盈打算保留電訊業務過半股權幾耐嘅問題,電盈稍後會向全體股東交代,而 Richard重申今次分拆方案對整體股東有利。

40分鐘化腐朽為神奇,Richard果然係高手!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7

電盈 BT高息 左丁山

2011-10-14  AD

股市跌跌升升,教人無所適從,炒股好,炒市也好,總之係睇大勢,睇政策,傳統智慧可暫時放埋一邊,譬如德國法國一聲救銀行,中國匯金一聲買內銀股,歐美亞 股市立即大升,與盈利、數據、市盈率毫無關係。呢日散戶A請吃飯,在福臨門請食山瑞煲及蛇羮,秋風剛起,咁快食補品,唔怕流鼻血?散戶A話:「我去到長 沙、重慶,吃辣仲犀利過湖南人、四川人,從未試過甚麼熱氣,駛乜怕吖!」散戶A好在股市單打獨鬥,前一輪在股票行借貨沽空,賺咗唔少,股市反彈升番上去之 時,佢早已止賺離場或止蝕平倉了,到福臨門食山瑞三蛇,濕濕碎啦。
一批華資經紀要求特區政府禁止沽空,散戶A聽見就唔開胃:「香港規管沽空甚嚴, 但散戶要沽空十分容易,在證券行開個戶口,簽妥文件就得,沽空要逐個價位沽,不能亂咁『隊價』,所有大藍籌及普通活躍股份都可以在證券行借到貨去沽空嘅, 有經驗就唔怕做啦,華資經紀要求禁止,陳家強唔批,我就話陳局長識嘢嘞!」
唔沽空,唔炒作,求穩陣,都係買穩定收息股算嘞,譬如啲地產投資信託( Reits)。昨日電盈開特別股東大會,一如所料,順利通過分拆電訊業務或統稱為穩定增長業務( stable growth business),成立 BT( Business Trust商業信託),分拆後,電盈(八號仔)仍會持有 BT五成以上股權,餘下業務如媒體電視及系統方案等成為八號仔之核心業務。 BT擁有之電訊業務相信要達到估值二百八十六億港元,李澤楷先至肯分拆 BT上市,每年以稅前、折舊攤分前、利息前之現金流( EBITDA)嚟派息, EBITDA估計會達到二○一二年嘅二十三億五千六百萬元及二○一三年嘅二十五億七千四百萬元,以此推算,派息率( yield)會分別係 8.2%及 9%,有冇咁筍呀?此乃左丁山膽粗粗計出嚟嘅,如真係有興趣,請向有牌經紀查詢。未來電盈 BT嘅業務相當穩陣,當然唔會係高增長股啦,但如果鍾意買 Reit嘅話,呢隻新品種電盈 BT可以諗吓。左丁山從來冇買過電盈股票,現在有咗 BT,或者貪食息會諗吓,但目前市價及估值未達標,相信要等吓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11

六叔無料到,基經亂咁吹,記者傻到爆-論生果電盈商業信託報導

生果日報真的天天有笑料,今日又有一篇電盈產業信託(6823)報導,真的不說不快。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7110

錯誤1:
綜合市場資料,以昨日收市價計算,市面上多隻 REIT的回報率,只有富豪產業信託( 1881)較電訊信託的高,回報高達 9釐,其餘的都低過電訊信託的回報率。獨立股評人陳永陸表示,市面上眾多的 REIT中,只有富豪產業信託的回報率能與電訊信託比較,加上香港電訊於固網市場的佔有率仍有領導地位,散戶不妨於電訊信託上市後一、兩日,股價穩定後買 入等收息,算是不俗的長期投資策略。

按: 知唔知今年富豪產託派息下跌? 計番全年好可能得大約12仙,大約6%,9% 只是往績回報,邊個記者問埋D野白痴唔用腦,六叔又亂鬼咁答,完全唔認真。何況人地Cash Flow都是20億多少少,派23億好似多D,另外2013、2015及2016都有票據到期,如果籌唔到錢都會影響現金流,但機會就不高。

錯誤2:
有對沖基金經理就表示,若看上電訊信託的高息回報,可以考慮匯賢( 87001),除了股價已跌定,長遠還有人民幣升值概念;若考慮業務的特性,不如買數碼通( 315)及和記電訊( 215),其中前者派息比率達 100%,且股價回報更優勝。以昨日收市價計,數碼通及和電今年以來的升幅分別為 64%及 22%,而電訊信託大股東電盈則錄得 15%的跌幅。

買人民幣應該買越秀房地產信託基金(405),匯賢(87001)是超不值的,因為越秀產託持有物業租約的年期現時較匯賢多,何況匯賢最新購買的酒店需視乎酒店的經營情況,長江實業只是在不達收入目標的時候把自己的所得撥出來,並沒有對收益作出保證。

如果酒店經營不佳,沒有盈利,實際上他不能取得任何分派收益,何況這家酒店的合約明年到期,如果不能續約,會對分派做成大影響。

另外數碼通(315)和和記電訊香港(215)都炒到爆啦,市盈率較HKT貴不少,就算計及今年的增長,大約貴30%,估計已反映增長因素,所以未來股價爆發能力不大,由此我不認為對沖基金經理的看法正確。

這記者只重視別人的意見,但忽略了對讀者的認知的影響,也許應該先想想這兩位的看法是否正確才把它寫進去,否則真是鬧笑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9

大錢題 抄 電盈 橋 揭中人壽「種票」

2014-02-14   NM




張志熔恒盛大股東張志熔,持有六成八股權。去年十一月,提出以每股一元八毫私有化公司,今年一月被否決。(于港民攝)

大錢題

抄電盈橋 揭中人壽「種票」

上週三,上市公司恒盛地產( 845)的管理層地震,總裁和首席財務官雙雙辭職,公司股價應聲急挫百分之七。金融界議論紛紛,指二人是為早前恒盛私有化失敗揹飛而落台。本刊翻開股東名冊,卻發現私有化背後,出現「案中案」。
曾是彤叔(鄭裕彤)愛股的恒盛,大股東張志熔多次傳出水緊,企圖藉着賤價私有化,吞食公司資產,再拆骨出售,小股東怨聲載道。但是,第二大股東中國人壽( 2628),為求甩身兼賺取至少四億差價,卻舉腳贊成,甚至「出錢出力」。本刊發現,為增加勝算,中人壽疑明抄○九年電盈私有化時的「種票」舊橋。本刊調查發現,至少有八個在私有化投票前一個月登記的小股東,是中人壽的員工。只是想不到,私有化議案最後在股東大會上數人頭時,仍以三票之差被否決,被金融界嘲笑為「低級失誤」。

 


○九年三月,電盈主席李澤楷罕有地約見傳媒,開腔否認種票,並指自己所做的一切「合情、合法、合理」。(《蘋果日報》圖片) 

翻開恒盛股東名冊,最少四十名小股東,是在去年十一月中私有化通告發出後,並且今年一月中特別股東大會表決前,登記持有恒盛股票。當中超過三十人持有少於一手的股權,個別更只有一股,十分離奇。記者逐一拍門,追查這班小股東真身。多位小股東聽到「恒盛」都顯得甚為避忌,甚至即時關門。本刊進一步調查他們背景,發現最少有八個竟然都是中人壽的員工,其中四個更登記灣仔中人壽大廈的辦公室為通訊地址。

 

 


中人壽信託總經理譚子健,亦指是因私有化的消息而購入股票,但被問到有否參與投票及意向,即匆匆關門。 

中人壽海外香港副總經理兼首席精算師許意雄,於去年十二月登記持有一萬股恒盛,他贊成私有化,但無出席投票。 

中人壽職員朱先生指買入恒盛為很小的個人投資,並沒有關注私有化結果,但其後又表示有參與投贊成票。 

中人壽職員溫先生一時指因私有化可獲利而買入,一時又指投贊成票是「個人感覺」,前言不對後語。 

買入為「感覺」

記者去到灣仔中國人壽大廈,四名股東登記不同樓層,但該些樓層都是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本週二,先於十七樓找到登記了一千股的溫先生,操普通話的他對記者來訪顯得十分防範,承認買入恒盛股票,是個人選擇,亦有炒其他股票,但有出席私有化股東會,並投贊成票,原因是﹕「收購價格吸引。」但問到買入時的股價,溫坦白說為一元七角至一元八角,記者指與私有化的一元八角價格,最多只有一毫子差價,並不吸引,溫即亂了陣腳﹕「我期望私有化後還會有比較好的發展。」但私有化後,公司發展已與小股東無關,他即指「那我也沒所謂」,並改口指投贊成票是「個人感覺」。
之後,再於二十四樓找到同為中人壽職員的朱先生,同樣操普通話的他劈頭便道﹕「這是很簡單的事,我們是買了這東西。」他指當初是看好私有化的利潤,想到就買,並承認有參加股東會,投下贊成票,卻又「扮傻」表現得不關注,說:「聽說是沒通過?」離開前,他緊張地問記者下一步有什麼行動,又指恒盛價值不大,他強調﹕「大家也不太研究得透,我自己與恒盛並無聯繫。」還有兩位登記在中人壽大廈的小股東,亦證實為中人壽職員,接待員指他們正在開會。
另外四位用個人住址登記的小股東,均是中人壽旗下公司的高層職員。其中,報住海怡半島的譚子健,原來是中國人壽信託總經理,持有一千股,他承認持有恒盛,但以家庭聚會為由,拒絕再回答問題。另外,報住將軍澳的許意雄,是中人壽海外香港副總經理兼首席精算師,持有一萬股,他坦言對私有化被否決感失望﹕「我係睇準私有化升值潛力先買嘅,投票日我喺大陸做嘢,無去到。」他指會繼續持有恒盛。其實恒盛公布私有化方案後,股價已即時升至貼近私有化價格的一元八角水位;他們看好「升值潛力」的說法,相當離奇。

甩身賺四億


楊明生在一二年三月接任中人壽董事長,三個月後中人壽披露持有恒盛股權,當時披露的平均買入價僅約一元。(《蘋果日報》圖片) 

事實上,中人壽早於私有化表決前,已發通告,支持大股東的私有化方案。除了明撐,更在背後「出錢」出力,「種票」為私有化護航,皆因中人壽一直等待機會甩身。根據港交所的記錄,中人壽於一二年六月,公開持有恒盛百分之五股權。當年六月,再增持約一百一十五萬股,每股均價約一元,連同往後四次的增持,每股均價約一元二毫八。一三年,恒盛的股價持續低迷,私有化宣布之前,收市價為一元二毫四,中人壽「無乜肉食」,而大股東張志熔提出的私有化價格是每股一元八毫,若成事,中人壽賣股予張氏,最少可獲利四億元。若私有化失敗大插,則肯定蝕入肉。
另外,住在北角的吳婆婆持有一千股恒盛,但她對此並不知情﹕「恒盛﹖我冇聽過,我唔識股票嘅嘢。」資料顯示,吳婆婆與一名叫楊棟樑的男子共同持有其單位。楊棟樑與恒盛大股東張志熔曾同任煌明船務的董事,極有可能是張的朋友,為助張而間接買入恒盛。
恒盛在私有化表決前出現「種票」事件,律師黃國桐表示,即使證明中人壽的員工有參與,法律上亦的確很難指控他們,「如果冇記錄顯示有人有組織地分發股票俾其他人,來進行投票,即使時間上存在巧合,都冇辦法證明佢哋有計劃地種票。」另外,大律師湯家驊指,表面看「有可能種票」,但現時種票仍屬灰色地帶,難以藉此追究,「無明確法律條文話係唔得,數人頭嘅做法,一方面係為保障小股東,但亦都有機會俾大股東走法律罅,違反公平原則,要密切關注!」

搶食肥豬肉

然而,這個精心策劃的私有化卻臨門「撻 Q」。根據《收購守則》,私有化最少有七成五獨立股東批准,以及反對票不超過持股一成,亦同時要符合《公司條例》中,有過半數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同意,私有化方可通過。一月十七日,共有一百二十名股東出席法院會議和投票,投贊成票的股數高達百分之九十六,但卻過不到「人數」一關。最終有五十八名股東贊成,但六十二名股東反對,三票之差,私有化被否決,大股東最快要一年後才能重提私有化。
僅以三票落敗,令「坐定粒六」的大股東及中人壽大跌眼鏡。事實上,恒盛大股東張志熔的收購價,表面上較停牌前高出四成幾,但相比恒盛的每股資產淨值,卻有最少四成的折讓。張志熔的「如意算盤」早被市場看穿。再加上,一元八毫的私有化價,離恒盛上市時的掛牌價四元四毫,仍相去甚遠。因此,不少小股東仍怨聲載道,表明反對私有化。
豐盛融資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分析指,張志熔「獅子開大口」,開價不但比資產淨值折讓大,比上市招股定價亦低了近六成,他表示﹕「咁會令到當初上市就持有恒盛嘅小股東好唔順氣。怨氣咁重,小股東踩場唔俾方案通過係好正常。」
種種批評聲音下,私有化表決前十日,恒盛的沽空比率急增,逾兩成四,即有市場人士,預計私有化會失敗,因而沽空搵食。因此,在私有化表決前出現的神秘小股東,部分亦可能是來自反對私有化陣營。其中,有同為姓唐的一家六人,同於一月十日登記,每人持有六十股。記者找到成員之一的唐淑芬,她明言不希望恒盛私有化成功,「只要佢一日喺度,有得玩落去。就算私有化失敗,我持股少,對我都冇影響。」她指投票當日,親友中僅自己到場,但沒有投票,「立法會啲人都可以投白票喇。」不過,唐不肯透露為何一家六人,都只買六十股,只表示﹕「如果恒盛跌到五毫樓下,或者會再追入。」


恒盛在上海的土地儲備豐厚,其中位於市中心徐匯區的豪宅項目尚海灣,臨近世博場區,大部分仍未出售。 

吳婆婆對自己持有恒盛股權毫不知情,但和她一同持有該單位的男子楊棟樑,與張志熔曾同為船公司董事。 

恒盛資產值錢私有化搵笨

彤叔愛股水緊爆煲

支持私有化人士「種不夠票」,敵不過反對派;恒盛股價亦因私有化失敗應聲下跌三成。恒盛雖屬二線內房股,○九上市時,卻因獲大孖沙鄭裕彤入股捧場,而被睇高一線。一○年,旗下造船公司熔盛重工( 1101)上市,彤叔再度入股力撐。同年十月,熔盛發行十四億元可換股債券,獲鄭裕彤旗下的鼎珮投資認購,穩住財務狀況。
不過,造船業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一沉不起,房地產亦在調控下舉步維艱。近年,曾在《福布斯》富豪榜排名二十六的張志熔,水緊在金融界已是公開秘密。由於早年熔盛擴張過快,以致負債纍纍,在一三年六月底,資產負債比率近七成;一三年七月,熔盛更周轉困難,拖欠工人工資,最後要先由張志熔借給熔盛二億元免息貸款應急。
作為集團另一旗艦,是次恒盛私有化,無非為搾出最大利益。按張志熔的收購價,總代價四十五億元,但是查閱恒盛的通告,恒盛在一三年九月的資產淨值約一百九十億元人民幣,而且,實際上可能更多,資產價值「被隱藏」。美銀美林的報告指,恒盛旗下有多個上海地皮和項目十分值錢,尤其是尚海灣項目。渣打的分析員亦指出,相關地皮和項目在上海的內環線之內,毗鄰上海世博場地﹕「呢個項目位於住宅或商業中心區,喺上海來講價值好高。」以尚海灣項目為例,目前其住宅售價是每平方米六萬八千元人民幣。可是,在一三年年報中,項目持有的七十五萬平方米面積,仍屬於持作出售或在建物業,會計上歸入土地儲備,只須列出成本價,每平方米僅值六百一十一元人民幣。而恒盛一三年上半年的營業額及純利亦離奇暴跌,股價因此長期受壓。小股東似有被搵笨之嫌。


上海前市委書記陳良宇,曾是江澤民的「頭號馬仔」,○六年被雙規,○八年因挪用社保基金被定罪。(有線電視圖片) 

鍾情投資民企的彤叔(右),先入股恒盛成為基礎投資者,再和中渝置地(1224)主席張松橋(左)入股熔盛,估計已陸續甩身。(廖健昌攝) 

捲入中海油內幕交易

早年曾接觸張志熔的基金經理表示,張志熔早年的靠山,是當時氣勢正旺的上海幫。年僅四十四歲的張志熔,是江蘇省如皋人,出生於小康之家,父親張德璜瓦工出身,在共產黨的建築服務組工作。張德璜後來自組建築公司,家境富裕起來。九四年,張志熔進軍房地產,取名陽光,靠上海陽光綠園項目,掘到第一桶金,後公司改名恒盛。○五年,搭上如皋(音:高)市委書記陳惠娟和上海造船國企的高層陳強,一同組建熔盛重工。張負責提供資金,陳惠娟協助打通政府人事關係和取得批文,陳強則負責技術發展和管理。○七年取得中海油( 883)三十二億元人民幣的訂單合約。
和中海油的「親密」關係,卻成為張志熔的搵錢工具。一二年七月,在中海油收購尼克米森的交易中,張氏名下的香港 Well Advantage公司透過買入尼克米森股票,賺取七百萬美元,被美國證監會指控為內幕交易。最後,張志熔向美國證監會賠償一億港元,和解了事。但事件令中海油震怒,失去中海油這個大客的熔盛,可說是雪上加霜。


曾是最大民謍造船廠的熔盛,債台高築。去年七月因拖欠工資,遭工人罷工抗議,張志熔要私人借錢予公司救亡。(路透社圖片) 

張志熔(左二)的起家與政治脫不了關係,推手之一是江蘇如皋市委書記陳惠娟(左一),一○年熔盛上市時,陳亦高調出席撐場。(關永浩攝) 

成敗都是上海幫


熔盛在如皋市政府幫助下,急速擴張,一度成為內地民營航運翹楚,但金融海嘯後,環球經濟衰退,船運業出現產能過剩,一沉不起。(路透社圖片) 

由小康之家,進軍上海房地產,再成為民營船王,真正扶助張氏的人,其實是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六、○七年,陳良宇被捕後,張志熔都受牽連,佢用咗唔少錢去劃清關係,唔使受牽連,但亦因此欠咗好多債。」一名基金經理透露。陳良宇因涉嫌挪用上海社保基金,在○八年三月被內地法院定罪,要到秦城監獄服刑。他補充﹕「所以,張志熔先趕住喺○九年和一○年,先後將恒盛和熔盛喺香港上市,套現還債。」
有基金經理透露﹕「佢呢個(恒盛私有化)價錢係好抵。聽聞佢以為私有化一定過到,公司嘅資產已經有人認頭(不同項目已找到買家)。佢諗住將啲資產賣出去來還債,而家失敗咗,佢就大鑊喇。」

電盈種票案來龍去脈

○九年,電盈( 8)種票案轟動一時。當時,大股東盈拓及聯通集團提出私有化,卻在投票前一個月內,爆出大規模種票事件。電盈股東名冊突然出現二百二十九名僅持有一手股權的小股東,當中更有七十三名與富通保險經紀「同名同姓」,六十八名更在同一日轉戶。同時,金利豐證券及中南證券亦被揭發參與種票。在一片非議聲中,二月四日的股東大會上,私有化議案獲得通過。當日,證監會派員監場,並於會後帶走全部票箱。同月底,私有化呈交法院時,證監介入,要求判決私有化議案無效。四月六日高院批准電盈私有化,證監即時提出上訴,上訴庭最後於四月二十二日否決電盈私有化。上訴庭的判詞中指,證據顯示富通區域總監林孝華將五十萬股電盈股份分發予公司經紀,又與當時盈拓副主席袁天凡以短訊聯絡,雙方秘書接觸亦非巧合。種種行動,均為令獲發股票的經紀及親友投票支持私有化方案。雖然種票證據確鑿,但若不涉及欺詐便不違法,沒有人要負上民事或刑事責任,事件終告一段落。

恒盛盈利離奇暴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