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人習慣手機、平板不離手,不論在客廳、睡房、廚廁都想時刻連線。電訊盈科乘勢推出服務,聲稱以專業團隊配合最新技術,可突破單位間隔盲點,保證全屋WiFi覆蓋率達九成。但有讀者幫襯近一年,網絡信號卻「時有時無」,反被職員建議「出番廳上網」,更發現職員當初將路由器「set錯位」,讀者大呻花近五千元換來一肚氣。 一手買入大埔豪宅天賦海灣一千七百呎四房單位的方小姐,一直幫襯電訊盈科網上行寬頻服務,去年七月到電盈分店交費時,職員力銷新推出的「Smart Living」家居網絡設計服務,「職員話可以幫我set到全屋任何一個位都收到WiFi上到網,當時我喺客廳可以用電腦做嘢,但後面書房位置就用唔到PCCW覆蓋嘅WiFi,所以我覺得Smart Living嘅方案可以幫我解決問題。」 方小姐見服務吸引,遂以四千八百元購買服務,Smart Living職員之後上門視察環境,同月完成設計並上門安裝。然而安裝後僅一週,網絡信號變得極不穩定,方小姐致電熱線求助,職員只建議她重新啟動路由器;方小姐見情況無改善只好不斷投訴,至今年一月職員再次上門檢查,謎團終解開。「當時Smart Living啲人一上嚟,就發現安裝有問題,書房入面部extender(延伸器)set錯位,佢一整完情況就好咗。」 方小姐原以為可安枕無憂,惟至六月中,全屋又突然收不到任何信號,煩足一年的她大呻被搵笨:「我覺得Smart Living自己內部溝通好有問題,佢哋將自己低效率嘅問題轉嫁到客人身上,咁係好唔公道!呢個都唔係Smart Living,呢個直情好stupid,很clumsy !」 跟進反建議插線上網 電盈Smart Living服務於二○一二年推出,專責家居網絡設計及智能家居等服務,標榜由專人度身訂造家居WiFi方案,保證覆蓋全屋最少九成位置。記者到位於沙田的Smart Living門市查詢,職員稱會派專人上門確認主力牆位置、單位入牆線路等,上門視察收費一千五百元,另按安裝儀器逐部收費。記者以投訴人天賦海灣的單位平面圖查詢,職員斷言「廳位置信號一定去唔到(房)」,須安裝兩至三個路由器,將信號轉駁及擴大,更聲稱有專人跟進售後服務,「所有天賦海灣嘅客會有account manager直接跟進你嘅問題,咁當然月費會貴啲。」不過,所謂專人跟進其實貨不對辦,記者上週陪同方小姐到電盈客服中心對質,職員既未能翻查她的服務記錄,連Smart Living熱線號碼都不知道,幾經辛苦找到對口職員於電話回應,對方雖承諾盡快上門維修,惟竟建議「喺(客)廳度用WiFi同插線上網」,令方更為氣憤。翌日記者到方小姐單位視察,發現Smart Living只於客廳主力牆前安裝了一部路由器,及於走廊安裝一部延伸器,兩部機市面售價合共只需一千三百多元,而現場所見該路由器一直亮起紅燈,表示沒有信號,記者以手機測試,全屋四個房間都未能無線上網。其後有電盈職員上門檢查,結論是用了不夠一年的路由器壞了,需要更換新機。方小姐坦言,電盈由設計、售後服務到機件質素均不合格,感覺像被騙。 專家話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電子及資訊工程系主任趙炳權瞭解事件後認為,職員當初於書房放置延伸器的安排不合適:「正路就唔應該擺咁埋,應該放無遮無掩嘅位。」他續稱,主力牆會令信號減弱,「有石屎有鋼筋,吸收又得,反射又得。」認為電盈將路由器放近主力牆不妥。趙又強調安裝路由器以至加強信號都十分簡單,「係唔使儀器度……普通嘢應該擺到,唔係好高科技嘅嘢。」認為既然電盈承諾提供相關服務,就應確保能達到服務水平。 回應回覆稱客戶滿意 本刊把個案轉介予電盈,電盈回覆指上門安裝家居無線網絡服務後,方小姐已簽署服務完成證明書,以確定滿意有關服務,其後雖然出現問題,但已派員維修,更聲稱方小姐滿意有關服務表現,惟本刊再向方小姐瞭解,得知維修後兩天,其無線網絡再次出現問題。 (李詠珊、陳凱敏) 壹判官 電盈專業服務唔專業,又叫事主插線上網算數,仲好意思叫Smart?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DIY加強覆蓋無難度 本港樓宇間隔「奇則」處處,綜合專家意見,想加強WiFi信號,有以下貼士:1. 路由器不應放近貼牆位置,尤其牆身較厚的主力牆。2. 儘量與容易造成干擾的電器如微波爐和電視機等保持距離。3. 自行於接收不良的位置加裝WiFi延伸器,惟與路由器之間不應有障礙。4. 於路由器後方放置金屬板,將機背信號集中反射向前。 |
| ||||||
業績應如實反映企業的情況,使管理層和投資者作出適當的決定,業績只管報喜不報憂,跟埋在沙堆中的鴕鳥有何分別?明升實跌 上週三,電盈(8)公布2014年全年業績,營業額332億港元(下同),上升22%,銷售成本只上升16%,全年溢利47億元,大升53%,溢利率也由11%升至14%。電盈業績公告首頁,反覆強調「核心收益增加24%」、「計入盈大地產的綜合收益增加22%」、「核心EBITDA增加29%」、「股權持有人應佔綜合溢利增加76%」,彷彿電盈業績處處上升。在收益上,電盈把來自香港電訊、媒體、企業方案和其他業務,分類為核心收益,核心收益加上盈大地產的收益就是綜合收益。去年,電盈除香港電訊的收益上升26%外,其他分類業務的收益並沒有此升幅,其他業務和盈大地產的收益甚至是倒退,故此綜合收益只上升22%。在溢利上,電盈去年稅前溢利上升22億元,當中已包括其他收益中出售附屬公司的21億元收益。追本溯源,電盈營業額雖上升22%,但一般及行政開支也大幅上升31%,故營業額扣除銷售成本和一般及行政開支後的利潤,上升不足6億元。再加上融資成本也大幅上升28%之下,電盈如沒有出售附屬公司的收益,稅前溢利只微升不足1億元或3%,接近原地踏步。 收購CSL的貢獻 當大家或會接受3%的升幅時,請不要忘記電盈在去年5月14日,已經完成全面收購CSL的流動電話業務,去年業績故此亦包括收購CSL後的業績。電盈並沒有提供CSL貢獻的收益和溢利數字,電盈在中期報告中解釋CSL的業務已與電盈業務整合,故將CSL的「個別貢獻以合理的基礎予以量化並不實際」。如以CSL在2013年6月止稅前溢利12億元作推算,電盈在去年全面收購CSL後得來的稅前溢利應不少於7億元。假設電盈去年並沒有收購CSL,從而沒有CSL的溢利貢獻,再加上如沒有出售附屬公司的收益,電盈的稅前溢利豈不是倒退約2成?電盈收益的升幅豈不是又是來自收購CSL?雖然電盈努力開拓不同的業務,但香港電訊業務仍是其主要收益及溢利來源,佔電盈的整體收益87%,而EBITDA更達99%。這些數據亦可解釋,為何電盈要收購CSL業務。在2012及2013年,電盈未收購CSL前,CSL的收益有11%和18%的增長,溢利分別有24%及15%增長。CSL的增長是否可以延續,將直接影響電盈利增長。 收購CSL的代價 可惜,收購CSL也要付出代價!電盈的總負債由2013年底的453億元,上升34%,至去年底的607億元,總負債對總權益維持接近500%,比一些內房地產公司更高。此外,電盈的融資成本上升28%的同時,流動資產淨值也下跌,由2013年底的69億元,下跌65%,到去年底的24億元。有大證券行在電盈公布業績後發表報告,指電盈在收益及溢利同時增長下,派息增長卻令人失望。然而,現實是電盈的收益增長主要是由收購CSL而來;溢利增長更是虛有其表,如果沒有收購CSL和出售附屬公司,溢利應是倒退。最後,電盈沒有溢利增長,更何來派息增長;更何況在債務上升和流動資產淨值大跌下,又怎能增加派息呢!電盈是否像埋在沙堆中的鴕鳥,大家不得而知,但市場卻作出了反應,電盈股價在公布業績後翌日下跌7%,同日恒指上升0.4%。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 ||||||
電視劇《四個女仔三個BAR》引起討論,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交代某些劇情的因果,留給大家想像空間。分析財務報表不時亦面對同樣情況,資料不齊全就要以估計來推論。想深一層,企業不是有責任提供相關的(relevant)資料給投資者做判斷嗎?兩個認同 上週,編輯把電盈(8)對兩週前一文:「埋在沙堆中的電盈」的來函(見附文)交予筆者。兩週前分析是2月16日出版,電盈一日內就來函,回應迅速,令人受寵若驚。電盈來函指出兩週前分析「未考慮到若干主要事項」,不知電盈是否忽略了分析中已指出:「電盈並沒有提供CSL貢獻的收益和溢利數字」?分析不是未有考慮相關事項,而是無從考慮。分析亦指出:「電盈在中期報告中解釋CSL的業務已與電盈業務整合,故將CSL的『個別貢獻以合理的基礎予以量化並不實際』。」認同電盈的來函,但卻又產生另一些疑問! 數個疑問與一個分享 電盈中期報告原認為「量化並不實際」的數字,為何一日內卻可「以合理的基礎予以量化」並回覆編輯?以提高透明度和企業管治角度看,電盈相關資料可與編輯分享,是否也可提供給投資者?編輯建議可原文刊登電盈來函,筆者表示讚同外,也希望電盈是否可進一步提供相關的額外融資成本、及額外和一次性折舊數字?CSL是電盈透過香港電訊(6823)收購,從香港電訊業績公告,可知折舊及攤銷和融資成本,確由55億港元上升至70億港元;但兩年數字佔收益的比例仍是24%,看不到有額外和一次性的增幅,那麼究竟相關數字是多少?電盈以會計慣例,解釋流動資產淨值的減少。然而,數字反映事實,事實也未必是一朝一夕而成。2014年中期業績時,電盈的流動資產淨值(不計分類為持有待售的項目)已減少至35億港元;換言之,流動資產淨值是由2013年底的69億港元,持續下跌至2014年底的24億港元。情況會持續?電盈來函說有計劃改善,大家可留意!借貸增長或流動資產淨值減少,因收購CSL而起,當中商譽和無形資產由佔總資產的一成升至接近四成;資產膨脹的同時,資產結構值得關注,借貸結構是否亦值得關注?電視劇沒交代劇情因果,可給大家想像空間;財務報表沒相關資料分析,可要大家估計。估計的倒退當然與3%的增長不同;3%的增長與業績公告中24%、22%、29%、甚至76%的增長,又何嘗一樣?為什麼不與大家分享?沒人與大家分享,就由《壹計就明》來分享吧! 林智遠 Nelson Lam |
| ||||||
搬屋麻煩,搬電訊服務更麻煩。本刊接連收到投訴,有讀者搬屋前已獲電訊盈科確認可於新居繼續使用服務,惟客戶付二千元搬遷費後,電盈卻突指「唔夠線」,投訴人無法使用服務,欲取消合約反要被罰錢,經本刊介入後,電盈才願意無償終止合約。 麥小姐一直幫襯電訊盈科旗下固網電話、網上行寬頻及nowTV收費電視三項服務,今年一月她準備搬入大坑豪宅「名門」,並向電盈查詢搬遷服務細節,當時職員確認麥小姐可於新居使用舊有服務,更向事主收取每項服務六百八十元,總數約二千元搬遷費,又安排師傅負責搬遷工程。 惟二月師傅上門檢查後卻稱未能安裝,多番交涉後電盈指名門機樓沒有足夠電線位,麥小姐只能從電話、寬頻及nowTV中保留一個服務,但又明言麥不可取消所有服務,否則會被罰款,麥怒斥電盈離譜:「如果話有penalty,我覺得唔fair,因為係佢一直提供唔到服務俾我先。」問題就此膠着,麥小姐搬進新居後被迫與世隔絕。 跟進:收錢後賴無線位 記者與事主一同致電電盈客戶熱線,客戶經理解釋名門的指定網絡商是「和記電訊」,電盈須向和記及名門「拎線」始可提供服務,麥即反駁電盈若早知無足夠電線位,為何承諾可搬遷所有服務兼收取二千元,對方則支吾以對:「要入咗application嗰時先知唔批(電線位)。」不過,記者以客人身份致電電盈客服詢問可否將固網電話、寬頻及nowTV同時搬遷至名門時,對方仍爽快回覆「無問題」,並無提到有機會「拎唔到線」。名門管理處職員則踢爆,近月收到不少住戶反映,無法安裝網上行寬頻服務,估計是和記租借電線位予其他電訊商「可能都借得七七八八」,又指名門早已批准電盈「可以藏線入嚟,只係佢冇做呢個工程。」 個案二村屋安裝無了期 電盈收足搬遷費,最後卻無法提供服務,原來並非個別例子。鄭先生為方便養狗,去年十一月遷居元朗八鄉水盞田村村屋,事前電盈同樣確認新居有網絡覆蓋兼派員上門裝寬頻,但花上三個月都未能成功安裝,「電盈話自己嘅總線唔夠用……約咗四次都係答我裝唔到。」雖然電盈無法提供服務三個月,投訴人鄭先生卻要每月交足二百六十八元月費,電盈自知理虧,上月借出便攜式無線路由器(pocket wifi)予鄭補償,但下載速度只有7.2MB,更經常斷線,十分不便。客服職員曾解釋要設立新電箱始能解決問題,但一直無回答工程何時進行,鄭大呻無奈:「喺村屋地方都無得選擇,附近都只用緊電盈,我無嘢可以做到。」 專家話:無服務仍收費抵打 對於鄭先生的個案,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直斥電盈離譜,「呢啲就抵打啦,交月費直頭冇可能,依家係電盈裝咗幾個月都未入到去上網。」他表示新界地區要開新電箱相對困難,因涉及挖路所需程序較多,但電盈有責任盡早與客人協商解決。至於名門個案,方保僑相信電盈為省成本故沒有自行鋪線,但向和記租線卻有較多掣肘,他估計和記出租的電線位有限,「電盈好難幫你租三條線」,故電盈要求麥小姐只可保留其中一種服務,客人難以追究。他表示通訊局有指引規定電訊商之間須「網絡互連」,即不能拒絕對方「過路」,但實際運作仍要視乎雙方協定。大律師陸偉雄認為事件屬合約糾紛,供應商未能提供服務或構成毀約,但建議雙方協商解決問題,「你扣多我錢就要俾番我,或者多提供番幾多個月嘅服務俾我。」他又指若事主因有關問題衍生其他費用,如租借其他上網工具,可向電盈索償,但須證明費用是合理及必須,例如提供多次未能連線的畫面和有關單據。通訊辦過去兩年接獲有關客戶遷址的投訴個案共一百三十宗,根據香港通訊業聯會發出的《電訊服務合約業界實務守則》,服務供應商應合理地盡力在客戶擬搬遷至的處所提供服務,如無法於該地址提供服務,客戶有權選擇在原址使用服務或終止合約,但終止服務的費用不會包括剩餘合約期的任何月費。 回應:願不收費終止合約 電盈回覆本刊,因只能於麥小姐單位租一對線路,只能提供有限服務,但決定取消所有合約兼不收取任何行政費用。至於鄭先生個案,收費是經事主同意,現等待事主與該地段業主商討工程許可證,然後安排鋪線。 (陳君沛、李詠珊) 壹判官 收咗搬遷費又提供唔到服務,仲夠膽罰人錢,焗客人照交月費,點計都應該先賠償客人啦!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
2樓提及
第一次無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