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莊辰超“重倉”便利店,劉強東大手筆投“茶界星巴克”!兩位百億身家互聯網大佬為何要投新消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0/161135.shtml

莊辰超“重倉”便利店,劉強東大手筆投“茶界星巴克”!兩位百億身家互聯網大佬為何要投新消費?
新消費內參 新消費內參

莊辰超“重倉”便利店,劉強東大手筆投“茶界星巴克”!兩位百億身家互聯網大佬為何要投新消費?

為何新消費成為新貴偏好?

本文由新消費內參(微信ID: cychuangye)授權i黑馬發布。

近日,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發現一家名叫便利蜂的便利店開始出現在中關村附近,引起了龍貓君的註意。

對於便利店這種重要資產型的創業而言,在沒有特別大名氣之前,敢於在中關村這樣的核心地帶一口氣開多家店鋪,背後的資本實力不容小視。

事實上,在互聯網兵家必爭之地的中關村,已經有711、天天、易家等多家便利店林立。

據北京商報報道和消息人士向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透露,這家名叫便利蜂的便利店來頭不小,背後的核心投資人是互聯網圈的大腕級人物,多次連續成功創業的創業者莊辰超新近成立的斑馬資本。

斑馬資本成立之後鮮少有出手案例披露,此次曝出重倉的第一個案例就是牽手前711高管團隊,也可以看出互聯網圈新貴開始將投資機會轉向新消費。

這並不是第一例互聯網圈大佬牽手新消費,此前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已經跟前金錢豹CEO、前麥當勞中國區高管繆欽聯手創立了新消費品牌因味茶,跟此次投資類似,劉強東起始投資就是5億人民幣,雖然與此次傳言中斑馬投資的3億美金投入有差距,但也依然不容小覷。

這兩起投資幾個顯著的特點:互聯網大佬跨界新消費

首先都是互聯網大腕級創業者攜手消費零售圈頂級高手跨界創立線下品牌。此前劉強東投資地“茶界星巴克”因味茶操盤者繆欽,就是麥當勞中國第一位本土副總裁兼總經理。

2014年龍貓君曾經在龍貓君自己舉辦的餐飲論壇上與繆欽有過一面之緣,並且聽他進行過深度分享,業界餐飲高手一致認為他的經驗非常體系而系統,跟傳統餐飲人有著特別大的差別。

而這次和CC莊辰超合作的王紫亦是便利店行業的元老級人物,此前擔任711高管和鄰家便利店董事長。

其次,首筆投資都是極大金額,很可能是新近出現的“控股型”投資趨勢。

所謂的控股型投資,就是資本方在投資初期便控股該品牌。這在國外消費品界並不鮮見,國外頂級消費品牌PE來自巴西地3G資本,一直依靠控股型投資方式並購消費品牌。

為什麽在消費品領域會出現控股型投資趨勢?由於便利店、茶連鎖是一個依靠資金壁壘才能形成規模優勢的行業,起步階段如果要形成區域品牌優勢,只是像互聯網早期階段數百萬種子資金,根本不太可能撬動行業,形成對供應鏈的上遊整合優勢。

由於新消費品牌是一個典型的規模效應和資本密集型地行業,所以如果不投入大量資本幾乎很難再玩下去。

這也是消費品領域的邏輯,就是一旦資本決定介入,一定是大手筆參與,小打小鬧的幾百萬金額對於沒有杠桿效應的新消費品牌而言,幾乎毫無意義。

便利店大戰:為何新消費成為新貴偏好?

接下來龍貓君再來分析一下,互聯網大咖為何青睞新消費品牌,尤其是青睞線下新渠道品牌?

這中間先來說今天的熱點話題,C C莊辰超這樣的互聯網大碗,最新創業會選擇進入新消費渠道便利店領域?

事實上此前C C也參與投資了線上便利店模式的“愛鮮蜂”(C C為什麽這麽喜歡投資“蜂”呢?)。

所以頻繁去投資便利店也說明,大家都已經看到消費升級之下新消費渠道的機會。這些機會無論數據、政策、還是資本層面都已經有所顯現。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便利店行業經營情況簡報》(以下簡稱“便利店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已公布年報的連鎖超市經營企業大部分出現了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

在大型超市發展普遍陷入虧損泥潭之時,便利店的發展卻一枝獨秀,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調查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便利店行業73.8%的企業實現了銷售額同比增長,其中同比增長10%以上的企業占比達到38.1%。

在所調查的企業中,52.3%開店數量保持增長勢頭,其中33.3%的企業開店數量增長了10%以上。

總體而言,行業發展規模保持穩步增長。這已經證明便利店已經成為消費升級增長主力渠道,龍貓君認識的大部分消費品牌都已經把便利店做為中國重要進入的渠道。

也正是看到這樣的趨勢與變化,家樂福這樣的傳統商超巨頭也開始嘗試easy家樂福這樣的便利店業態。

資本對這個市場也是聞風而動,2015年紅杉資本就聯手食品圈大佬牛根生一起投資了起家於南寧後來將總部遷往武漢的便利店品牌“Today”。

而另一家北京便利店品牌"好鄰居"此前也在2014年曾獲得過心元資本數千萬的A輪融資,這證明最近幾年資本對於這樣新型便利店投資越來越頻繁。

另外對於在尋找新流量入口的巨頭而言,天然具備非常好的交易場景的便利店也越來越受到巨頭青睞。

據傳阿里的新零售戰略今年也將會開始發力對線下店的改造。回到線下會成為2017新口號。

除了資本與市場趨勢的引導,外部技術環境的成熟也是便利店在中國大爆發的根源因素。

2015年開始的移動支付革命給便利店這種業態帶來了紅利與窗口期。據一位多年研究新消費資深人士向新消費內參透露:

“過去傳統便利店,單純如果只是靠著低客單價其實利潤並不客觀,但是隨著移動支付的便捷性,便利店可以提供服務集成越來越多元化,便利店逐漸成為區域性社區服務與區域性便利及時高頻產品的入口。

未來便利店將會融合越來越多早餐、水電氣很多服務,這就將一般的便利店變成了消費者一站式消費服務平臺,從而大幅度提升了便利店效能與利用價值。”

事實上,日本的711早就已經開始集成 ATM機這樣的金融屬性服務,如果政策許可,便利店是離金融最近的商業模式之一。

當然,便利店行業雖然具有消費升級屬性以及這麽多有利優勢,但是競爭也非常激烈,同時由於重資產屬性和擴張速度所限,中國便利店現在呈現出群雄割據,地域性品牌稱雄地特點。

比如起家於東莞、有著本土便利店之王稱號的美宜佳,即使2016年全年銷售額達到100億級別,依然還是主要處於東部沿海一帶,它主要依靠當初緊挨著工廠開店的策略而快速崛起。

在西南則是另外一片景象,本土的紅旗連鎖便利和喔喔便利、全家、舞東風占據市場主流,而東部的美宜佳不見身影。

而中部重鎮武漢則是Today比較強勢,上海北京則是群雄割據,各種品牌共存。甚至細分到每個具體的商圈都有自己特色的便利店。

對於最具知名度的兩大日系品牌711和羅森而言,雖然深度耕耘中國多年,依然也要面臨不斷進入的新品牌的挑戰,從這個角度而言,CC的“便利蜂”雖然值得非常期待,但是挑戰依然巨大。

控股型投資將會成為互聯網+消費品牌主要模式

說完了便利店,再來說說繆欽的“因味茶”,事實上新飲料品牌在國內外都是科技公司偏好投資的熱點,美國科技咖啡品牌bulebottle早就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追投的獨角獸。

在上一波互聯網紅利已經吃透的狀態下,從新將投資的視角與視野回到新消費這樣抗周期,同時又能享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新消費品牌,而且還處在中國更新換代消費變革的前言,再借助大資本、一流團隊,依靠金融工具杠桿做控股型的消費品牌投資,肯定將會越來越成為主流的中國投資趨勢。

新消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45

私募大佬這樣買:重倉還是謹慎一念之間

2017年2月底,私募基金認繳規模11.35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8.82萬億,私募規模超過公募逾2成,私募市場地位進一步提高,儼然能夠與公募相提並論。在目前已經發布2016年年報的760余家上市公司中,也有約三分之一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私募的身影。

第一財經了解到,過去一段時間來私募普遍倉位不低,較好地把握住了年初以來的這波行情,這在私募產品的業績中也有所體現。不過,一位受訪私募人士表示,盡管不悲觀,但是私募的態度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與此同時,私募的調研步伐並未停歇。統計顯示,在過去一個月來約150家迎來證券私募公司的調研,其中最多調研私募家數也超過30家。在調研的私募中,淡水泉、重陽、從容、星石等老牌私募身影頻現。

重倉股一騎絕塵

私募大佬的堅持往往有其根據,王亞偉便是典型之一。

Wind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千合資本旗下產品“昀灃證券投資”和“昀灃3號證券投資”合計持有三聚環保3561.01萬股,持股比例達3.98%。截至3月28日,今年以來漲幅達到31.26%。

實際上,王亞偉“奔私”後,四年來一直堅守在三聚環保,而四年間三聚環保後複權的漲幅也超過11倍。

另一位堅守的私募大佬是淡水泉的趙軍。2014年四季度起淡水泉對歌爾股份的持股比例達0.85%,隨後淡水泉加大了對其的投資,在2015年二季度,淡水泉投資合計持股比例達2.40%,隨後淡水泉在其股價回調的過程中不斷加倉,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淡水泉精選一期、淡水泉成長基金一期和投資精英之淡水泉合計持股比例達到4.05%。年初至今,歌爾股份的漲幅亦達到27.68%。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三聚環保,王亞偉出現在了大連熱電2016年年報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名單。

並且,千合資本和淡水泉對歌爾股份和三聚環保的持股市值均超過了10億,也遠超其他私募重倉股的市值。

Wind也顯示,截至去年年末,按照持股市值的大小從高到低排列,陽光私募持有市值排名前十的個股依次是歌爾股份、三聚環保、山西焦化、機器人、乾照光電、用友網絡、陜國投A、靖遠煤電、海虹控股及貴州百靈。在這十大重倉股中,淡水泉、千合資本、民森等私募大佬現身。

其他老牌知名私募中,景林資產的重倉股是雲南城投;和聚投資重倉持有保稅科技和捷成股份;展博投資的重倉股是江陰銀行;高毅資產的重倉股是東易日盛;博道投資的重倉股是安圖生物;民森投資則重倉了天原集團等。

這些私募的重倉股大多表現搶眼,除上述的歌爾股份、三聚環保,江陰銀行更是值得一提。江陰銀行於去年9月上市交易,10個板後打開,隨後在9月末跌去近20%。Wind也顯示,到了4季度網下打中的眾多公募獲利離場,展博卻在四季度挺身而入。

第一財經統計發現,去年四季度江陰銀行的平均價格是12.92元∕股,截至今年3月28日收盤江陰銀行股價已經漲到21.76元∕股。也就是說,若持有江陰銀行至今,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漲幅大概在68%。

“這波流動性帶來的行情私募基本都把握住了,從機構的業績也都能剛看得出來,這波行情非常明確。”清和泉資本策略分析師趙宇亮也向第一財經表示。

據格上理財統計,截至目前,私募機構持股市值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醫藥生物、化工、電子和機械設備行業,占私募持股總市值的58.83%。從持股總市值來看,房地產行業持股總市值達295.46億元,占持股總市值近三成達28.73%,為目前私募持股集中度第一的行業。

行情過後偏謹慎

除把握到能抓住的確定性機會外,私募也加緊了調研的步伐。

過去一個月,近150家上市公司迎來私募調研,宋城演藝、華東醫藥、長春高新、榮泰健康和尚品宅配被私募調研家數最多,分別是33家、23家、19家、17家和16家。

具體來看宋城演藝的調研者中包括有淡水泉、拾貝、呈瑞、世城等;長春高新的調研者中不乏淡水泉、朱雀、新價值、翼虎等知名私募;拾貝、玖歌、從容、尚雅等私募則去調研了尚品宅配。同時,本報也註意到,淡水泉、重陽、星石等百億級私募都在過去一個月調研了歌爾股份。

除此之前,還有12家私募調研了匯納科技,其中包括星石、玖歌;13家私募調研了索菲亞,神農、拾貝、中歐瑞博等在內;調研科大訊飛的私募家數也超過了10家。

“2017年中國股市的整體表現要好於2016年,股市的上下震蕩幅度不會太大,但總體上還是穩中有升,個股方面將繼續延續2016年的分化局面,即低估值的指數權重股上漲,高估值的中小創上市公司延續調整。” 華南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便告訴第一財經。

對於2017年的投資機會,廣東富利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樊繼浩認為主要在於兩個方面,第一個投資機會主要來自於業績增長、估值較低的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第二個投資機會則來自於大型央企上市公司。

“在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是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因為隨著新股發行節奏的加快,滬港通、深港通以及潛在滬倫通的深入發展,中國股市總體上來說將向成熟的資本市場一步步邁進,只有優秀的上市公司才能夠受到市場的關註,大部分的中小上市公司的股價格將回歸到合理價格,同時,A股上市公司在數量上已經不再稀缺,但行業龍頭卻是唯一的。”樊繼浩說。

“中國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利潤來自於央企的上市公司,有一部分央企的上市公司已經進軍世界五百強,同時2017年又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年,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提高央企的整體業績與效益,給這部分公司帶來新的投資機遇。“對於第二個其認為的投資機會,樊繼浩進一步向第一財經表示。

不過,站在當前時點,也有私募人士向本報提示特別是要註意風險。“站在當前時點,我們認為一季度末是偏謹慎的。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三季度應該是經濟考驗節點,三月份的PPI見頂,四月份趨勢往下。其實當前市場對此已經比較充分了,1-2 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上升,這兩天行業卻不開始反應。從各個宏觀指標來分析,二季度有下行的壓力;二是近期流動性緊張,MPA考核是一個原因以及央行的政策偏緊等。展望二季度,貨幣政策也不會有很大改變。”趙宇亮便表示。

“同時我們還要特別提防發生黑天鵝事件,對於投資來說,我們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麽樣的黑天鵝事件以及什麽時候發生,但是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上述華南私募基金經理也進一步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65

百億級私募重倉股曝光:醫藥化工、 次新板塊獲偏愛

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的披露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截至4月19日記者發稿,滬深兩市共有197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6年年報,知名私募的重倉股也陸續浮出水面。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目前私募機構持股市場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電子、化工、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房地產行業連續五個季度位列行業第一。

對於行業中的第一梯隊、多家百億級私募來說,醫藥和化工行業更受青睞。除了對醫藥化工股一直偏愛有加的淡水泉投資、重陽投資等機構,專註消費的星石投資等百億級私募也在去年四季度布局醫藥化工行業。另外,朱雀投資、展博投資等私募在去年四季度積極介入次新股,部分個股年初至今漲幅翻番。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目前多數上市公司仍未公布2017年度一季報,但包括淡水泉等知名私募年初至今的調倉換股情況已被提前“曝光”。而從機構倉位和發行備案數據來看,私募在2017年一季度的參與意願已較年前有明顯提升。

百億級私募偏愛醫藥和化工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私募持股最為集中的的前三大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醫藥生物和電子。而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19日,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私募機構持股市值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電子、化工、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

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產行業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位列私募重倉行業的第一位。不過格上理財統計數據也顯示,在百億級私募持股中,持股市值在前3位的行業分別為化工、醫藥生物和電子行業,持股市值分別約為50.04億元、22.24億元和17.39億元。

另外,華潤信托發布的晨星中國·華潤信托中國對沖基金指數(MCRI)月度報告也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私募基金重倉的第一大行業為醫藥生物。

華潤信托官網顯示,該對沖基金指數納入了包括了“赤子之心價值”、“重陽2期”、“朱雀1期”、“景林豐收”、“源樂晟8期”、“理成轉子6號”等多只知名百億級私募旗下的基金產品。

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四季度,一貫對醫藥股偏愛有加、持股周期較長的淡水泉投資依舊保持其投資風格,旗下兩只產品重倉複星醫藥,“淡水泉精選1期”四季度大幅增持,兩只產品合計持股比例為1.96%。另外,淡水泉旗下三只產品重倉天士力,合計持股比例為2.45%。

值得註意的是,淡水泉對複星醫藥和天士力的投資始於2015年,期間從未退出。另外,專註大消費領域的北京星石投資也在四季度進醫藥股長春高新,“星石1號”持有136.55萬股,位列第7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為0.8%。

其他百億級私募方面,和聚投資四季度繼續持有醫藥股新和成,持股比例為0.74%。王亞偉四季度繼續持有第一醫藥,持股比例為1.31%。博道投資目前有2只醫藥生物行業重倉股,“銳進3期博道目標緩沖”新進安圖生物,持股比例為0.95%;減持南京醫藥,持股比例由1.25%減少至1.13%。

除醫藥行業之外,淡水泉、重陽投資、千合資本四季度仍在其“鐘愛”的化工股上堅守。其中,王亞偉的千合資本旗下兩只產品,“昀灃”和“昀灃3號”雙雙增持三聚環保,截至2016年底,合計持有三聚環保3561.01萬股,合計持股比例為3.98%。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王亞偉在三聚環保上堅守的第五年。

裘國根執掌的重陽投資2016年四季度堅守並增持了上海家化,“重陽戰略聚智基金”、“重陽戰略同智基金”2只產品持股合計占流通股比例為4.41%。2016年三季報中重陽投資的另外兩只重倉股,雲南白藥、長江電力目前尚未披露年報。

另外,淡水泉投資旗下兩只產品,“淡水泉成長基金1期”和“淡水泉精選1期”四季度繼續持有紅太陽,合計持股比例為1.45%。“淡水泉精選1期”等3只產品在2016年四季度同樣繼續持有萬華化學,合計持股比例為2.95%。

展博、朱雀押寶次新股

淡水泉、重陽投資和千合資本等私募持股周期較長,也有不少百億級私募調倉換股頻率較為頻繁。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四季度,深圳百億級私募展博投資旗下產品便“拋棄”了三季度的2只重倉股,新進3只次新股。

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展博投資旗下的“銳進2期”和“展博1期”去年三季度重倉贏合科技,合計持有272.17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1.23%,不過截至四季度末,這兩只產品卻雙雙退出了贏合科技十大流通股股東。同時,“銳進2期”也小幅減持了另一只三季報重倉股廣晟有色,持股比例由0.63%降至0.62%。

與此同時,“銳進2期”、“展博1期”新進多只次新股,兩只產品合計持有江陰銀行248.88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1.18%,“銳進2期”位列第一大流通股東。同時,“銳進2期”為無錫銀行的第三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為0.95%。這兩只產品也新進常熟銀行,合計持有272.17萬股,占比1.23%。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展博投資重倉的幾只次新股年初以來漲幅均十分可觀。其中,江陰銀行年初以來漲幅為112.38%,無錫銀行和常熟銀行漲幅分別為49.77%和16.84%。

另外,上海百億級私募朱雀投資在2016年四季度也新進一只次新股,“朱雀9期”持有顧家家居32.74萬股,持股比例為0.40%。數據顯示,顧家家居年初至今漲幅為16.35%。

除了顧家家居之外,“朱雀9期”去年四季度還新進家電股九陽股份,持股占比0.30%,位列第十大流通股東。截至4月19日記者發稿,朱雀投資2016年三季報的重倉股鴻達興業和三一重工尚未公布2016年年報。

其他百億級私募持倉方面,景林資產四季度依然持有*ST愛富和雲南城投,持股比例分別為1.30%和1.07%,位列公司第五大和第六大流通股股東。2016年三季報另一只重倉股富安娜目前還未公布年報。

除了堅守化工和醫藥股,王亞偉2016年四季度也大幅增持了北京城鄉,占流通股比例為1.46%,兩只產品分別位列第六和第九大流通股東。同時,王亞偉旗下兩只產品加倉了天威視訊,並大幅減持了歌華有線。具體來看,昀灃3號”退出了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昀灃”則大幅減持,持股比例由0.63%降至0.6%。

星石投資除了新進長春高新之外,增持了安妮股份,持股比例為1.16%,位列第五大流通股東;減持酒鬼酒,持股比例降至1.16%,但仍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減持智度股份,持股比例從0.42%降至0.25%。

一季度私募倉位與發行量齊升

2016年年報尚未發布完畢,2017年一季報已經接踵而至。

記者統計發現,淡水泉的重倉股萬華化學一季報已公布,“投資精英之淡水泉”小幅減持萬華化學,淡水泉3只產品堅守歌爾股份,增持天士力。

另外,最新的MCRI月度報告也顯示,3月份,MCRI成分私募基金增持了房地產、交運設備、醫藥生物、商業貿易、信息服務等,減持了化工、機械設備、有色金屬、建築建材、金融服務等。

截至3月底,MCRI成分基金重倉的前五大行業分別為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金融服務、機械設備和家用電器,占比分別為20.45%、11.53%、11.33%、8.23%和4.22%。

而從倉位來看,私募基金在2017年一季度的參與意願則有明顯增長。據報告顯示,截至3月末,MCRI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比2月末上升2.99個百分點為74.72%,此前1月和2月的倉位分別為62.45%和71.73%。

值得註意的是,2017年3月末的倉位水平已經創下過去一年以來的新高,2016年3月平均股票倉位僅為48.57%。其中,持倉超過八成的產品占比為60.43%,有87.05%的私募將股票倉位維持在四成以上。

不僅如此,私募產品的發行和備案在2017年一季度也迎來大幅攀升。格上理財數據顯示,共有14家百億級私募在3月發行產品,數量總計35只。包括和聚投資、映雪投資、大巖資本和富善投資等在2017年已連續3個月發行新產品。

而從產品備案情況來看,2017年一季度,私募產品備案數量為3484只,比起2016年的一季度的2896只增加了20.3%。其中,3月份私募產品的備案數量漲幅最為明顯。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3月共有1399只證券類私募產品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其中當月發行當月備案的產品占比為66.33%,為今年以來該占比最高的月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32

巴菲特股東大會:重倉股被質詢,或增加科技股倉位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早已成為投資界的嘉年華,股東提的問題也經常遠超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運營範疇,但至少還要像其他股東大會那樣從報告公司業績開始。

在股東大會一開始,巴菲特和芒格就報告了已經於5月5日公布的第一季度公司的財政狀況。他們解釋,受到投資收益減少以及公司保險承銷業務的虧損影響,公司第一季度的凈利潤為投資收益總計為40.6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55.9億,降幅達到27%億美元。

芒格認為,收益不佳是兩黨在奧巴馬醫保,基礎投資等等項目上相互扯皮造成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的保險業務不斷受到影響。巴菲特則重申了一季度結果並不代表什麽,他在意的是現在的數據,同時展望未來的結果。巴菲特表示,因為虧損可以抵稅,而未來的稅率可能下降,他傾向於在本季度上報投資虧損。他說:“因為稅收影響,我們寧願上報虧損而不是收益,今年可能會再多強調一些。”

參加股東大會的上市公司GAMCO投資公司是基金界最早進行並購投資的開拓者,創始人馬里奧·加貝利(Mario Gamco)在盤貝中國2017第四屆奧馬哈投資峰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我最關心的是那些被他全部買下來的公司,而不關心他在公開市場上買一部分股票的公司。去年他斥資320億美元買了飛機零件制造商precision parts,也已經買了金霸王電池,這是很大的投資。我們在金霸王被寶潔購買之前擁有金霸王,我們喜歡這類型的公司,特別是移動設備火熱的時候。” 

被質詢的重倉股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這幾個月來流年不利,一些大規模持倉的股票出現負面新聞,股價表現不佳,直接拖累了公司的業績。其中美國運通與Costco結束合作出現業務下滑。富國銀行則被爆出強壓銷售指標給一線員工造成銷售人員在沒有客戶授權的情況下為客戶開設了多達200萬虛假賬戶的醜聞。美聯航則因為將亞裔乘客拖下飛機造成公關危機。

股東大會剛開始時,圍繞著這些公司,巴菲特被問了好幾次,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富國銀行的銷售醜聞。提問者問巴菲特是否擔憂其組織架構,類似的事是否可能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發生?

巴菲特表示,富國銀行的管理層有三個錯誤。其員工激勵機制只與員工開設的新賬戶的數目有關,管理層對監管機構嚴查銀行開出天價罰單的行業動向視而不見,而且在開始發現問題的時候不采取行動。巴菲特認為發現問題無動於衷是三個問題中最嚴重的。而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有一條熱線讓員工反饋不正當行為。過去一年,該熱線接到大約4000通電話。雖然大多無關痛癢,但確實幫助發現了一些問題。富國銀行的首席執行官 John Stumpf在被國會傳喚後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而改變立場辭職下臺。

富國銀行的發言人Mark Folk在晚些時候表示:“同意巴菲特對富國銀行的評價。正在采取措施修補這些問題,以建設一個對客戶負責的新富國銀行。”

巴菲特擁有富國銀行10%的股票,其股價在去年9月醜聞爆發時下跌了14%,但巴菲特曾給予富國銀行非常高的評價。2009年,巴菲特曾說過如果他只能買一個股票,就買富國銀行。

巴菲特說,所有的生意都會遇到問題。他買入美國運通、富國銀行、美聯航或可口可樂時,並不認為它們永遠都不會發生問題,或永遠不會遇到競爭。他買入這些公司是因為它們有很強的競爭力,能克服這些挑戰。

鐵路航空公司的困惑

在致股東信中,巴菲特把他擁有的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運輸公司(BNSF)以及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這兩家單獨列出來。“這兩家非常主要的公司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稅後利潤的33%。兩家公司擁有的資產對美國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都至關重要。”巴菲特寫道。

不過,巴菲特沒說的是,BNSF公司2016年的業績拖累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整體的營收上漲。BNSF的營業額下滑近10%,僅為198億美元,凈利潤下滑16%,僅為35.7億美元。對於這麽重要的公司,股東大會上的提問自然沒有遺忘。

巴菲特解釋,煤炭占BNSF鐵路運輸公司的業務比例將顯著減少。巴菲特很早就投資BNSF,擁有其一小部分股票。在2009年11月,巴菲特以260億美元繼續購入了77.4%的BNSF股票,全資擁有了該鐵路公司。但近年來美國頁巖氣的開發造成天然氣價格的大幅下降,對BNSF的業務帶來沖擊。

根據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財報統計,煤炭的運輸占BNSF運輸總量的22%。而BNSF煤炭運量又下降了33%。原因是廉價的天然氣逐漸取代煤炭成為美國多數發電廠的燃料,這造成美國煤炭的需求下降。而天然氣的運輸是通過管道而不是鐵路。

在過去一年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增加了航空業的投資,投資了美國航空公司,達美航空公司,聯合大陸航空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在回答提問時,巴菲特表示,航空業與鐵路業不同,不能類比。

巴菲特形容航空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但即使如此,競爭並沒有以往激烈。按照座位里程計算,航空業已經以80%或更高的運能負荷運行了一段時間。巴菲特預計,航空業在未來幾年能繼續滿負荷運行。不過,他同時警告如果出現價格戰將拖累航空公司業績。

可能轉向科技投資

長期以來,巴菲特對科技股敬而遠之,即便和比爾·蓋茲關系很好,也沒有投資微軟。巴菲特和芒格都曾表示,他們不了解科技領域,但近年來巴菲特開始嘗試投資科技股,怎奈2011年入手的IBM卻表現不佳,伯克希爾哈撒韋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披露,減持了1/3的IBM的股份。在2016年,巴菲特還嘗試了新的科技股,買入了蘋果公司的股票。

面對股東提問,巴菲特很爽快地承認對IBM判斷錯誤。但是蘋果和IBM是非常不同的公司,蘋果更偏向於一個生產消費品的公司,巴菲特對個人消費品產業投資有著不俗的表現。他說:“這是兩種不同的分析。並不一定正確,我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答案,但這是兩種不同的決策。”

“很明顯,不同的地方是現在對科技的重視大大超過往年。他們反複地強調了對亞馬遜的羨慕之情,很希望投資亞馬遜,還說當年遺憾沒有投資谷歌等。我覺得,巴菲特和芒格爾都反複強調了科技的重要性。下一步,他們的倉位也會往科技領域調整。”赤字之心基金顧問陳凱豐也在上述峰會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1

特朗普顧問卡爾·伊坎麻煩不斷 重倉股巨虧又涉“內幕交易”

被稱為“華爾街之狼”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顧問卡爾·伊坎(Carl Icahn)這兩天麻煩不斷。他先是因提議改變美國生物燃料項目以減少政府對於煉油企業的監管——其中包括他持有重倉股的CVR Energ Inc(CVR能源公司),而被8名民主黨參議員要求調查其是否在美國生物燃料信用市場進行內幕交易;他的另一只重倉股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赫茲全球控股公司)又持續下跌,致使遭受數億美元的巨大損失。

重倉股赫茲跌跌不休

截至5月9日收盤,美國億萬富翁卡爾·伊坎為最大股東的赫茲全球控股公司股票報12.80美元,是2009年3月以來最低點,伊坎因此巨虧。伊坎表示,2014年他在入股的時候認為其股價被低估,而截至今日,股價已下跌近90%。

據彭博社數據顯示,伊坎目前是這家汽車租賃公司最大股東,持有該公司35%的股份(2930萬股),如今價值約3.75億美元。

2016年11月7日,赫茲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現大幅虧損,並降低其2017年的預期。但伊坎並未及時止損,反而在第二天繼續買入股票,在幾天內以均價每股23.78美元的價格買入約1600萬股。此後,他辭去了公司前CEO約翰·塔格的職務,並聘用凱瑟琳·馬里內洛(Kathryn Marinello)試圖拯救公司。凱瑟琳表示她正在努力,第一季度赫茲公司發起了重型旗艦車隊,但這也很難量化赫茲公司在沒有任何盈利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多久。這讓伊坎陷入了艱難的選擇,一方面他可以賣出部分股票止損,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凱瑟琳能夠拯救這家掙紮中的公司。

彭博智能分析師喬爾•萊維頓(Joel Levingto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伊坎可以買更多的股票,但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有穩定的跡象和明確的轉機路線。”

重倉CVR Energ Inc陷入內幕交易

伊坎的麻煩還出現在他另一只重倉股CVR Energ Inc上。昨日(5月9日),8名民主黨參議員要求美國監管機構對億萬富翁卡爾·伊坎立案調查,稱其可能在美國生物燃料信用市場上違反內幕交易法。

參議員在給美國證監會、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以及國家環境保護局的信中稱:“我們要求貴機構調查卡爾·伊坎在可再生燃料信用市場上的行為進行調查,以決定他是否違反了內幕交易法、反市場操縱法或其他相關法律。”

(圖為參議員給美國證監會、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以及國家環境保護局的信原文)

伊坎在去年大選後被提名為幫助聯邦監管改革的特別顧問。今年2月份,伊坎提議改變美國生物燃料項目,這樣可以減少政府對於煉油企業的監管,包括他持有重倉股的CVR Energ Inc。伊坎的提議一出,立刻激起了商業煉油企業股價的上升和工業板塊股票的下跌,伊坎譴責生物燃料的監管規則損害了商業煉油企業的利益。

CVR(Renewable Identification Numbers)是指很多煉油廠都被要求購買可再生識別編碼。根據監管文件,在生物燃料信用市場持有很大的空倉,如果RIN價格下跌,該公司將大賺一筆。參議員指出,在伊坎提議改變生物燃料後,RIN價格大跌。

根據可再生燃料標準,美國政府為提高生物燃料利用量,要求美國汽柴油煉制、混配與進口等責任上完成可再生燃料配比責任量,責任商需要在年末提交足夠多的RINs以示完成任務,獨立RINs可自由交易並形成獨立市場,責任商可通過購買RINS完成年度RVO。

大商業煉油企業必須承擔使用可再生燃料累積的信用額度(Credits)價格上漲的成本,煉油企業因此譴責國會,表示在他們無法完成汽油中乙醇添加配額比例時就不得不花錢在市場上購買可再生識別編碼來換取信用額度。

 “我們無法知道,當時伊坎是否就材料、非公共信息或操縱市場而進行了可再生燃料信用市場的交易……我們要求各位檢查機構對此調查伊坎是否在你們的司法範疇里有違法行為。

參與此次上書的人包括馬薩諸塞州議員Elizabeth Warren, 羅德島州議員Sheldon Whitehouse, 俄亥俄州議員Sherrod Brown等,但這封信只是一份請願書,有關機構並不一定要遵從這些要求。

(圖為8名參議員簽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21

興全合宜爆款變暴擊!重倉股傷情嚴重

周五,兩市股指高開震蕩,滬指盤中一度下探前期低點,上證50更是創出近八個月來新低。不過,最慘的當屬興全合宜這只基金,這只賣出327億元規模的爆款基金,今日遭遇其所持倉的前十大上市公司中的8家上午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股價下跌。其中,興全合宜重倉的中國平安大跌,伊利股份跌停,這一切,讓投資者備感焦慮。

1月16日,興全合宜當天募集近327億元,隨後便宣告一天售罄。4月23日,興全合宜在深交所上市,盤中觸及跌停。

當日,一開盤,該基金便跌到了0.862元。照此價計算,近35萬投資者短短三個月巨虧了45億元,平均每個投資者虧損1.286萬元!而在這其中,中小散戶是最大的受害者!

為此,興全基金方面發布公告稱:“基金下調中興通訊估值約造成興全合宜凈值下跌0.31%,折價並不意味著基金出現虧損。”

如果說興全合宜上市首日投資者恐慌造成該基金場內價格觸及跌停,那第二日興全合宜場內漲2.37%,以0.907元收市或說明投資者對中興通訊恐慌的暫時消散。然而,興全合宜又在接下來兩個交易日場內價格連續下跌。

興全基金發布聲明稱,步入2018年以來的A股市場受到全球政治,經濟各類因素影響,波動率進一步加劇,接下來可能會更多的以一種結構性行情的態勢演繹。

不過,多位投資者在網上表示,興全合宜持倉的前十大上市公司大多數是高位接盤,目前市場的震蕩行情或導致該基金很難有正收益。

根據興全合宜2018年一季度財報披露的數據測算,截至4月26日,興全合宜持倉前十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僅有隆基股份、五糧液和伊利股份稍有浮盈,其余包括中興通訊在內的7家公司股票存在大幅浮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85

重倉深圳遇考,深圳控股下半年加強項目去化

房企重倉是個冒險的行為,尤其是在行業大調整之際。

2018年上半年,深圳控股(00604.HK)的合同銷售金額只有人民幣43.1億元,同比下滑52%,其中有47%位於深圳。

7月31日,深圳發布最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針對住房限售、企業買房、夫妻離婚用三成首付買房、企業以租代售等行為打補丁,堪稱史上最嚴新政。

8月28日,深圳控股召開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董事會主席呂華表示,在調控如此嚴厲的情況下,公司能獨善其身、完全不受政策影響幾乎不可能。

深圳控股是深圳老牌國企,主營業務是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房地產投資、制造業務等。重視大本營市場的深耕、有在區域通過非市場化手段拿地的優勢、重視毛利率、對外擴張謹慎是此類房企的特點。

過去數年,深圳控股、綠景等重倉深圳的房企,在毛利率上表現非常出色,但在一線城市遭到嚴厲調控下,這類公司業績出現大幅波動,個別項目無法如期入市甚至能決定報告期內業績是正向還是負向增長。而過去兩年,在三四線城市有所布局,或在全國範圍內布局均勻的房企在銷售上獲得爆發。

結合呂華和深圳控股副總裁董方在會上的回答,目前調控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主要為三方面,一是現有產品申請預售存在時間上的滯後;二是,由於限價,項目定價最後由政府審批,公司在定價上失去一定的自主性;三是,以後開發商開發的商務公寓一律不能出售只能自持。

不過呂華表示,未來三年,在商務公寓方面,深圳控股受影響不大,“公司的公寓項目目前已取得政府的規劃許可,政策對這方面的限制,反而是公司的機會。”

調控導致公司下半年推售策略的改變。從全年貨值來看,上半年的43.1億元合同銷售額相當於全年貨值的1/3,公司兩個重點項目深業中城寫字樓和公寓、泰富廣場將於下半年入市,總貨值為210億到220億之間。

根據深圳控股管理層規劃,原本計劃去化1/3,現在把計劃提高了,將到貨值的60%左右。相應的,深圳控股全年合同銷售計劃由原來的人民幣150億元提高至人民幣200億元。

深圳控股執行董事及副總裁劉崇表示,下半年將加強資金回籠管理。強調回款,加快去化,調高銷售目標,這種表態頗有跑貨走量的意味。但對於第一財經的相關提問,劉崇沒有正面回答。

一線城市尤其是深圳的調控政策,使深圳控股的區域布局戰略已發生相應調整。

過去兩年,深圳控股的重點工作是從三四線城市撤退。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深圳控股重點推進對三四線城市項目的處置,發起對河源、泰州、三水、馬鞍山等項目的處置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控股退出的項目中,部分為碧桂園和恒大接盤。

全面撤退三四線城市、聚焦公司總部所在地深圳,並憑借國企優勢與深圳多個國企開展合作獲取開發用地,避開資金消耗極大的土地招拍掛市場,這是深圳市屬國有房企深圳控股原定的規模增長之路。但在嚴峻的調控政策面前,押寶深圳,難以逃避價格管制、交投冷清等開發風險。

上半年,深圳控股就位於深圳市光明新區的信宏城城市更新項目,與原業主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而深圳片區統籌工作中,八卦嶺上林苑項目已列入城市更新計劃,正進行規劃報批,預計年內取得開發主體資格。

但深圳舊改越來越難做,也是事實。目前,深圳控股已把目光放寬至粵港澳大灣區和重點二線城市中,如上半年落實了武漢生物谷項目。

報告期末,深圳控股土地儲備建面為610萬平方米,其中一二線城市建面占比59%,而大灣區占比61%。

盡管從管理層的表態和接下來的計劃看來,深圳控股正在儲糧過冬,但也有意在下半年對優質項目撿漏,增加土地儲備。無論如何,在行業出現下行趨勢時,如何從容轉身,是每一個房企面臨的共同考驗。

在銷售和推售計劃之外,同樣值得投資者關註的是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數據。

上半年,深圳控股業績出現較大波動,公司權益股東應占利潤為2.17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4.0%。

根據管理層解釋,是公司持有的恒大地產股權公允價值出現大幅變動,且去年同期出售三四線城市項目獲得一次性盈利導致較高的基數所致。如剔除公司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及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的影響,權益股東應占利潤為12.74.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2.8%。

收入方面,因為采用了香港財報準則第15號及管理層決定提早確認收入等原因,上半年,深圳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13.042億港元,同比上升107.3%,整體毛利率為34.3%。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16

投資者不宜重倉 短炒取A捨H 黃國英

1 : GS(14)@2015-12-27 01:11:37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8920


國聯儲局上周公布議息結果,最終決定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由歷史性低位0-0.25厘,增至0.25-0.5厘。雖然這一次調息,與市場早前的預期相符,但是市場仍然對此作出反應。加息之後,美股市場初步的反應,是金融股向好;資源股卻繼續受壓,特別是能源相關的股份,因為石油期貨在公布當晚,已經又再重回三十五美元水平,影響整個板塊的表現。

美股市繼續兩極化發展,與此同時,美元則重現強勢,兌各主要貨幣均見升幅,特別是與商品相關性較大的加元,兌美元創下近期新低。受美元強勁影響,雖然新興市場股市也錄得回升,但表現相對一般,明顯不及成熟市場,例如歐洲和日本。香港的情況則比較特別,雖然性質上也應該歸類為新興市場的一員,但不同之處是香港同時有中國因素,受A股市場的表現帶動。受惠於A股市場近日的強勢,恒指上周後段亦一度上試接近22,000的水平。
A股的氣氛明顯比港股熱烈,即使H股已比A股有很大折讓,但繼續拉闊差價的機會,應比港股追落後為大。

可是當美元繼續強勢,始終不利港股的表現,而香港本地的金融股,受惠於美國加息相對有限,不能與美國當地的龍頭金融股相提並論,亦不似能靠本地金融股帶動港股向上。當然,A股市場的走勢,往往自成一派,而且外資參與度低,未必會跟隨其它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向而下跌。況且內地在岸利率市場,暫時看來並未受人民幣貶值影響。由此觀之,國內投資者對於A股、內地企業債,看法並不太淡,為中、港兩地股市提供了支持。

自己現時的看法,是港股的升跌幅度,均不會太大,預料恒指短期內會在21,600至22,000點之間上落。現階段的港股操作,自己不建議太過看好,始終這一次加息後,新興市場很大機會重新受壓,即使向上,也不會有太大空間。就算A股市場續強,香港受到其它新興市場拖累下跌,AH差價進一步擴大也不出奇,而非一定能跟隨內地股市上升。

所以在港股的持倉不宜過重,如果要造好,較好的選擇是美國本地的龍頭科技股、金融股,起碼早前一直是強勢,而且在近期高息債下跌的風波中,這批強勢股有力在短期內回穩反彈,反映仍然深受投資者追捧,後市可以看高一線。相反,港股中的內銀股,自己則只會視作造淡對沖的對象。

至於要短炒投機,自己情願選用A股市場,不論是指數產品還是A股個股,都會比香港值搏,至少氣氛比較熱熾。雖然AH差價已經拉開,但是根據過往經驗,差價繼續擴闊的機會,遠比港股有力追落後為大,所以短線炒賣上,最好取熱不取冷,集中於A股市場買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23

證監警告大股東借基金炒股 重倉股遭「斬倉」將造成極大損失

1 : GS(14)@2017-08-02 04:46:06

【明報專訊】自從細價股災後,證監會加強調查其關連網絡,昨日更發通函,指出部分私人基金實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所控,甚至牽涉部分細價股,將手持股份賣給基金,又再以投資者的身分買入基金,涉及明顯的利益衝突。證監會警告,若基金重倉股份股價大跌、甚至孖展被「斬倉」時會造成極大損失,促請持牌法團顧及風險管理。

明報記者 余慕恩

證監昨日發表通函刊載,發現多個基金持倉集中,並重點投資低流通量、互有關連的細價股網絡。證監列舉這些持倉的不尋常之處,例如基金投資者或委託持有人實為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董事或聯繫人士,甚至資產管理公司的董事是旗下基金有份投資的多家上市公司之董事或行政總裁等(見表)。

資產公司不應無視可疑交易

當中亦有個案,是資產管理公司透過買入及賣出單據,向相關人士購入或出售上市公司股份,過程中只是按指示行事,並沒有行使投資酌情權。證監表明,懷疑這種作業方式,只是存心隱藏基金投資者有這些上市公司的實際持股量。證監警告,資產公司不應對客戶可疑交易視若無睹,應嚴格審查,避免捲入市場失當行為。

應向證監匯報客戶失當行為

證監又指,上市公司的董事知悉重大非公開及股價敏感資料,並可能導致潛在利益衝突,故在投資相關股票時,應謹慎行事。亦有個案涉不公平行事或利益衝突,有資產管理公司向一名基金投資者獲提供優惠待遇,獲允許在基金價格下跌前贖回所持有的股份,以此減少其投資損失。證監呼籲當資產管理公司在懷疑客戶違反市場失當行為時,應馬上向證監會匯報,又指公司的核心職能主管有主要責任,監督商業活動,確保風險管理措施適當,以及遵守適當程序。

籲資產管理公司注意流動性風險

證監亦擔心龐大而集中的持倉帶來的資金風險,在其中一個個案,因為基金因未能應付孖展追繳保證金通知,資產管理公司要動用其他基金作借貸,但該基金亦需要現金履行贖回,結果公司需以極高的一次性融資收費向借入基金提供貸款。

證監提醒,資產管理公司應管理旗下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確保基金能夠按照要約文件所載的條款應付投資者的贖回要求,亦應考慮其基金或委託帳戶是否應過度集中持有流動性低或互有關連的股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17&issue=20170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50

中金:北水愛買藍籌 重倉騰訊平保工行

1 : GS(14)@2017-11-12 16:43:08

【明報專訊】「北水」追捧港股成風,單計10月港股通基金新發行6隻,是今年4月以來最高單月發行速度。中金報告表示,內地基金偏好大市值藍籌港股,更有十強名單,包括股王騰訊(0700)、中國平安(2318)、舜宇光學(2382)、匯控(0005)、瑞聲(2018)等。

上月新發行6隻港股通基金

據中金報告,由2015年3月以來放行內地公募基金經互聯互通投資港股以來,具備資格的港股通基金已達105隻,淨值規模達776億元。基金股票倉位亦由2015年首季的33%,升至今年第三季的八成水平,現金倉位由2015年首季的五成跌至今年第三季的一成水平。

同時,內地基金普遍偏好大市值藍籌港股,前10強是騰訊、中國平安、工行(1398)、建行(0939)、中行(3988)、舜宇光學、匯控、瑞聲科技、吉利汽車(0175)、廣汽集團(2238)。第三季度基金重倉股則包括華晨(1114)、騰訊、中國平安、工行、舜宇光學、中行、瑞聲科技、安踏(2020)、太保(2601)、石藥(1093)。

過去1月每日平均淨流入20億「北水」

若以行業計,內地基金喜好重倉金融、信息技術股,據港股通基金披露的十大重倉股中,36%為金融股、信息技術佔25%,可選消費佔19%。

該行指,最近港股升勢暫歇,但南向資金流入仍較為穩健,10月以來日均淨流入20億元,超過年初至今日均13 億元水平,也高於9 月日均13 億元的凈流入水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5&issue=2017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