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抄捷徑》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的祕密 跟著巴菲特、李嘉誠這樣做 成功快三倍

2014-06-23  TWM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就連搭飛機時,做的事情都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像是股神巴菲特、華人首富李嘉誠,至今仍靠著好習慣,不斷開創富足人生,無論如何,學習他們的精神,是成為有錢人的捷徑。

撰文‧施禔盈

看見頭等艙或商務艙有錢人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與一般人搭機時所做的事情很不一樣?歸納這群有錢人的三大習慣,從日常生活中就學習這樣的態度與精神,不久的將來,你當然也能升等搭商務艙,甚或頭等艙。

專注力

有如肌肉鍛鍊,

常運作就更茁壯

每年四到八月,是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頻繁飛行的日子,這段期間因為講課邀約、內訓與外訓,她大概每兩週就要搭機一次;但對李佳蓉而言,坐上商務艙的位子後,是享受的開始。

一般來說,不論長程還是短程,她從不闔眼,一上飛機,她會把準備好的水瓶交給空服員裝滿,並要求不受打擾,之後就沉浸在策略思考上。

磊山保經的第一個三年計畫:「成為保險經紀人的典範」,即是她在飛機上細思的結果。現在,她正在構思第二個長期計畫,「答案還沒找到,所以這是我目前搭機時一定要思考的事情。」於是,李佳蓉每每坐上飛機後,就會打開隨身攜帶註記重點的小冊子,然後準備幾張A4紙,開始拼湊片段的思惟,希望盡快擬定公司未來方針。

她強調,機上沒有手機、沒有LINE、沒有fb,沒有任何人與你互動,時間由自己百分之百掌控,「只要一把座位上的頭燈打開,因為燈光直直地投射在筆記上,這時候,我可以完全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面。」有趣的是,只要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專注處理某些事情時,李佳蓉也會選擇一個不被打擾的時段,僅打開桌上的檯燈,讓燈光帶領她聚焦在重點事情上,「這樣完成事情的品質與效率,都超乎想像。」其實,「專注」絕不是商務艙或頭等艙的少數樣貌,東森行銷整合公司執行董事邱珮琳,曾任大鵬灣國際開發公司董事長,剛接任時,她去了一趟美國辦事,回台的十四小時航程,她一路詳閱公司近四年的會議資料,列出相關問題及重點項目。一下飛機,即進到公司開會,再將問題一一釐清。「當時,與會者都很驚訝我的提問,怎麼可以這麼精準?」她露出自信的笑容說,在機上如此安靜的環境,當然容易聚焦。

十四個小時看完厚達十來公分的資料檔案,邱珮琳早在搭機前,就規畫好這趟航程的重點工作,「對一般人來講,搭飛機很無聊,需要『打發』度過,我反而覺得,搭機時工作很容易進入狀況,並且經常可以三倍速的效率完成事情。」《專注的力量》一書提到,科學已經證明專注力的技巧高低,足以決定我們從事任何工作的優劣,但可怕的是,現在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分心,目前美國青少年平均每天送出超過一百則文字訊息,相當於他們清醒時平均每小時發送十則訊息。當專注力匱乏,會導致心思飄移;心思飄移時,談不上效率,更遑論成功。好消息是,專注力的運作方式很像肌肉:不加以鍛鍊會萎縮,好好鍛鍊就會成長茁壯。

知識力

不間斷閱讀,

五分鐘也能充電

理財女王何麗玲搭機時,手上的書本不曾離開過;外資圈天王級分析師楊應超搭機時,如果已經完成工作要撰寫的報告,接著一定戴上耳機聽有聲書。股神華倫.巴菲特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一定是埋頭讀書,而他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便是,「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巴菲特根本是學習機器。」巴菲特長達五十年的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閱讀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讓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事實上,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是閱讀狂,大家都知道,他將「知識改變命運」奉為圭臬,雖然只有小學學歷,卻因閱讀翻轉人生;即使晉陞首富,睡前看書的習慣也從未中斷。終究,大量閱讀才能形成自己邏輯思考判斷的能力。

只是多數現代人「不習慣閱讀」,而是「習慣滑手機」,但習慣是養出來的,當閱讀變成習慣時,你會發現閱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並且像空氣一般,沒有它會有窒息感。

執行力

搶空檔、排順序,讓時間價值極大化在日本航空服務近十三年、現為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講師的陳莞茜,長期觀察不同座艙乘客的習慣,她發現,商務艙與頭等艙的乘客,有一個極大的共同特色就是:絕對不浪費時間,「可以感受到他們時間跑馬燈的速度,是一般人的五到十倍。」「除了在機上幾乎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外,下機前十分鐘,人人也好像上緊發條似的,將一切準備就緒,希望艙門開啟的同時,就可以盡快離去,前往目的地辦事。」陳莞茜說。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一書作者羅伯.博任退休前曾任全盛資產董事長、富達投資副董事長及總裁,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雖然我用黑莓機,但還是會帶紙本閱讀材料,足以善用搭機時幾小時的關機時間。我也隨身攜帶小手電筒,以備困在計程車或其他太暗無法閱讀的地方時使用……,不管哪些方式適合你,務必為如何利用預期或非預期的空檔預做準備。」這就是成功人士「搶」時間的最佳寫照,當然,這幅畫面時時在商務艙或頭等艙登場。但要怎麼爭搶時間?除了絕對不浪費時間外,另外就是排定優先順序。以楊應超為例,因為出具具有深度且精準的報告是第一要務,所以搭機時,必定先完成撰寫報告的繁重任務,然後才是充電時間。如果他打算利用中短程約四小時的航程休息,就一定在候機時填飽肚子,然後一上機就戴上眼罩睡覺,不被送餐服務打擾。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最終能得到的總價值卻是人人不同,為什麼?這就是時間管理與時間價值的差異,只要愈有效率,時間使用得愈少,就愈有時間去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未來;當然,財富累積的速度也將高效率化。

3步驟,聚焦不分心〉〉找出最能激發你的強烈動機,例如賺錢、兩年內升職。

〉〉訂目標,但不要太難,像是每天看書一小時、每天寫職場日記。

〉〉循序漸進,以職場日記為例,初期條列三點,慢慢延伸至一頁。

3技巧,天天讀上癮〉〉隨身攜帶一本好書放在包包裡,讓書本隨時跟在自己左右。

〉〉初步選書以易讀、短篇章節為原則,閱讀起來較得心應手。

〉〉遇空檔就拿書出來讀,若每天通勤讀一小時,一個月可讀完一本。

3觀念,達成高效能〉〉待辦清單分輕重緩急,上半部列優先目標,下半部列次要事項。

〉〉講求最終結果,處理複雜問題,先寫下初步結論,才能掌握重點。

〉〉別為小事傷神,次要事項達B+就好,才有時間把優先目標做到A。

(摘錄自《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書中自有黃金屋

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不放過。

股神 華倫.巴菲特

把握時間創造價值

憑己力謀經驗很好,但時間就浪費得多了,若知識能應用於工作中,將事半功倍。

華人首富 李嘉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4

iPhone尺寸越做越大 利潤卻越來越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95

用蘋果營銷團隊的話說,新款iPhone“豈止於大“(bigger than bigger)。雖然他們是指iPhone的尺寸,但實際上,增加的除了尺寸,還有iPhone的生產成本。(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銷售方面,蘋果既要將非合約機零售價控制在每臺649美元,又想保證庫存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有分析師認為,蘋果從新款iPhone中所得利潤或為歷史最低。

瑞士信貸分析師預計,蘋果新發布的iPhone 6生產成本總計每臺350.60美元,按照649美元的零售價,蘋果將到手599美元,利潤為248.40美元,利潤率為41.5%。這樣算來,iPhone 6的利潤率水平雖然可觀,但不及之前的版本。

作為對照,蘋果銷售iPhone 5s所獲利潤為每臺274.30美元,利潤率45.8%。兩年前發布的iPhone 5利潤為293.70美元,利潤率49%。

apple-s-profits-on-the-iphone-gross-profit-gross-margin_chartbuilder

除了屏幕變大使得成本大幅上漲外,相機、藍牙、WiFi和GPS芯片也都推升了成本。截至目前,5.5英寸屏幕的iPhone 6plus售價最貴,成本也最高。受高成本制約,盡管蘋果銷售iPhone 6plus可獲iPhone 4s以來最高利潤,但其利潤率僅與iPhone 5s持平。

不過,瑞信同時預計,2015年,iPhone平均售價將上漲,銷量也將達到四年以來最高水平。盡管成本增加,2015年iPhone所創收入仍有望同比增長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75

經濟數據糟糕 留給中國政府的空間越來越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78

20140915likeqiang

中國政府面臨兩難選擇:要麽加大刺激,要麽達不成增長目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六數據顯示,中國工業產出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在房地產持續降溫的背景下,這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8月經濟數據集體下滑,且跌幅之大不容忽視:進口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發電量今年來首次負增長,城鎮固定投資創2001年以來最低增速,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13.4%,社會融資規模從一年前的1.58萬億降至9574億元,PPI已經連續30個月處於負值,CPI自去年11月起就沒有超過2.5%。

自中國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經濟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以來,中國經濟從未像這樣多個指標示警,跌回金融危機深重時水平。中國經濟正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彭博對中國GDP的增長預期已經跌至6.3%,明顯低於官方7.5%的目標。

彭博,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表示:“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警鐘,提醒中國政府需要推出更多政策。中國政府正全力達成經濟增長目標,如果他們從現在開始推出更多寬松刺激,這個目標也不是一定做不到。但風險在於,他們可能會低估所需寬松的規模。”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表示:“數據非常清晰地表明,經濟形勢正在嚴重惡化,政府需要防止其進一步惡化。政府的底線是,他們需要維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以便推動改革。”

宋宇稱,進一步降息或降準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上升,不過最有可能的仍然是定向降息或降準,而不是全國範圍內的寬松。

李克強總理上周表態稱,政府不應該依靠貨幣刺激來促進經濟增長,但如今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財政收入溫和增長讓財政刺激的力度受到限制。8月政府財政支出同比僅增1.6%,較7月的11.7%大幅下滑。

在上周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表示政府不會被經濟數據的短期波動所左右,將繼續推進長期的結構化改革。只要就業、收入和環保形勢在改善,經濟增長略高於或低於7.5%都是可以接受的。

宋宇稱,李克強政府可能會下調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值7%。喬虹也表示,7%至7.5%的區間都是可能的。

澳新銀行分析師Daiwa's La表示:“中國不再需要8%或9%的增長速度。如果你剔除掉腐敗、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等因素,中國的GDP增長可能在5%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6

IMF警告:全球金融市場風險越來越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46

下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警告稱,一旦投資者因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或美國轉變利率政策而產生恐慌,全球經濟通過金融市場日益聚積的風險將迅速爆發。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IMF是世界金融和經濟穩定的主要追蹤機構。IMF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稱,盡管遭遇了開局難,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仍然有望加速增長。

不過,IMF也警告道,金融市場指標顯示,投資者拆入資金進行投機的行為“過度”,一旦美聯儲貨幣政策或中東、烏克蘭等的地緣政治沖突有意外事件發生,金融市場可能會迅速下挫。

IFM在報告中寫道:

伴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和風險偏好日益上升而來的下行風險正在增加。

本周三,美聯儲FOMC會議決定繼續在“相當長的時間”將利率維持在零附近,並再次重申了對就業市場閑置勞動力的擔憂。然而,仍然有包括費城聯儲主席Plosser在內的美聯儲官員公開表示,美國經濟接二連三地傳來好消息,美聯儲應該準備好以比市場預期的更早、更快的速度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19

iPhone越來越大 三星利潤“很受傷” 轉戰芯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47

iIEr3Rmp9WhY

面對蘋果、小米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三星正迎來近年來最難熬的一個季度。隨著智能手機盈利能力的下降,三星開始轉戰芯片領域。近日,三星電子宣布了一項高達150億投資計劃,計劃在首爾南部的平澤(Pyeongtaek)新建一家芯片工廠。

面對,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分析師幾乎分分鐘都在下調他們對三星的盈利預測。過去四周里,彭博跟蹤的42家機構中26家都降低了他們的預測值。根據分析師們的預測均值,三季度,三星營業利潤將大幅降低47%,銷售額也將下降15%。這將是至少自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

而三星芯片業務的盈利在第三季度升至2.14萬億韓元,而去年同期的2.06萬億有所上升,這部分得益於蘋果手機采用了三星提供的半導體零件。

在蘋果推出大屏幕iPhone和小米開始銷售更低成本的手機並且開拓海外市場後,三星的智能手機業務面對一場鏖戰。之前,三星提前於九月末,發布了其新一代智能手機Galaxy Note 4,這款設備的銷售將會有助於改善其三季度的表現。

蘋果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分別擁有4.7寸和5.5寸屏幕,與三星的設備相當。蘋果官方宣布新一代智能手機在開始銷售的第一個周末,銷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部(相關內容可見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iPhone 6賣瘋了 3天狂掃千萬銷量》)。

隨著中國移動消減了20億美元的智能手機補貼,三星和蘋果在世界最大市場中國將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因為這幾乎使消費者購買高端智能手機的成本增加了一倍。

韓國大信證券(Daishin Securities)分析師Kim表示:

“現在,三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護其在正加速下跌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中國市場。”

根據香港市場調查公司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八月已經跌至第四,僅占10%,排在聯想(17%),華為(16%)和小米(14%)之後。

雖然,新發布的智能手機瞄準中低端市場,這可能將幫助挽回市場份額。但根據分析師預測,還是需要等到2015年三星新款旗艦產品的市場上市,才能使其盈利表現得以恢複。

首爾I'M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Song Myung Sup表示:

“重回增長軌道可能需要三星繼續不斷創新,推出新科技,從而使得競爭對手難以複制。我們不能期待三星移動業務今年傳來好消息,要扭轉現在的趨勢,公司應該推出帶有可彎曲屏幕的Galaxy 6。”

三星的這項150億美元的投資也宣布了三星將會轉向生產更複雜和利潤更豐厚的處理器,這家工廠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工,並於2017開工生產半導體芯片。而這些處理器將被用於新的業務領域,例如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

I'M投資和證券公司分析師Lee Min Hee表示:

“半導體業務一直是三星長期的核心業務,特別是當公司不再能夠繼續依賴於不再強勁增長的移動終端。隨著其核心移動業務不再能像過去一樣帶來足夠的利潤,公司現在開始對未來領域做巨額投資。”

另外,三星可能還會對其電池工廠追加投資,這將使其最後的投資規模達到特斯拉工廠的三倍

作為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廠商和最大的記憶芯片制造商,三星似乎開始有所取舍了。

(實習生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58

救市底線越來越低 地方力度堪比2008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61

第一季,取消限購,41個城市松綁,北上廣深、三亞成“孤島”;

第二季,央行、銀監會全面放松限貸,各地住建部門陸續出臺要求銀行松綁房貸的文件;

第三季,公積金調整,減稅、購房補貼。

樓市救市劇情一再演繹,政策底線越來越低。

《華夏時報》近日援引業內人士的分析稱,目前央行信貸口徑已經放松,多地銀行也已有所行動,再加上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契稅減免、購房補貼、放松公積金貸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今年救市力度已與2008年救市接近。

據不完全統計,濰坊、寧波、天津、紹興、杭州、遂寧、眉山、銅陵、宣城、蕪湖、長沙、南京、沈陽、武漢、常州、葫蘆島等超過20個城市已出臺購房補貼、契稅補貼等救市措施。

據《華夏時報》報道,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房地產方面可以掌控的政策主要就是公積金貸款、稅費減免和財政補貼,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至少已有超過半數的二三線城市在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整。

東部某省會城市市政府官員稱,“據我們了解,目前多數二三線城市的救市政策都在儲備中,而且很多城市在政策力度上也做出了調整,預計四季度出臺類似購房補貼政策的城市會更多。”

樓市最新數據仍是烏雲壓頂。9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全面環比停漲,且69城下跌、1城房價持平。同比來看,70城新建住宅售價首次轉跌,跌幅達1.3%。

截止9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積57148萬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今年前9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環比回落0.7%。房地產投資占比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罕見跌破20%。

部分地方救市政策如下:

11月1日開始,天津市二手房交易營業稅的免征期限調整期限由5年變為2年。

10月20日,安徽宿州宣布10月17日至11月20日買房免契稅。

10月19日,山東濰坊首套房90平米以下契稅100%補貼。

10月8日,寧波出臺大學生購房新政,可享受購房補貼、首付降低和貸款貼息等多項優惠。

9月3日,浙江湖州下宣布將對個人購買144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實行契稅補貼。

8月1日,四川對金融機構首套房貸款給予貸款金額3%的財政補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87

人類正變得越來越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05

1408624676156_wps_5_World_IQ_graph_jpg

(來自哈特福德大學:人類IQ在下降)

美國科學家近日首次證實,一種名為chlorovirus ATCV-1的病毒可使人類變笨。近期的研究還顯示,過去十年,英國、丹麥等國人的IQ在下降,未來人類智商將繼續下降。更有生物學家認為,人類智力早在兩到六千年前就“見頂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一種名為chlorovirus ATCV-1的病毒,首次被證實可使人類變笨。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該病毒會改變人類大腦基因,包括大腦的記憶、空間感知和情感,讓人變笨。 

更可怕的是,可能近半數人都攜帶這一病毒。

參與研究的92名誌願者中,有40名被發現攜帶該病毒。在認知功能檢測中,病毒感染者的表現比正常人要差。 

研究者通過在小白鼠身上做實驗時發現,小白鼠大腦功能下降,出現無法識別東西和記憶缺失的現象。

該研究的領導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Robert Yolken證實,這是首次在人類身上發現該病毒。

在此之前,醫學界只知道這種病毒會出現在一種綠色的藻類身上。 

Yolken告訴美國醫療信息網站Healthline: 

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chlorovirus ATCV-1會對人類或者動物產生影響。 

這給我們指出了一個研究方向,看看能否通過調節人體內的細菌和病毒的構成,來改進人們的認知和行為習慣。

這一發現倒是和近期的科學研究相符。

人類智商在下降?

哈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artford)今年早些時候的研究發現,過去十年,英國、丹麥和澳大利亞人的IQ在下降。該研究還稱,隨著全球人口繼續膨脹,人類的智商將會下降。到了2110年,人類智商將由1950年的約92降至約84。

更悲觀的看法來自生物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Gerald Crabtree。他去年在專業雜誌Trends in Genetics journa上發文稱,在人類2000-5000個特殊基因中,任何一個出現變異都會降低人類的智商。 

基於損害性突變的發生頻率,Crabtree得出計算結論稱,人類的智力在在兩千至六千年前“達到了高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28

海通李迅雷:A股存在大泡沫 越來越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17

20140816bubble

本文為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中國經濟論壇上發表的觀點,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11月24日,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卓越發展研究院和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主辦的2014中國經濟論壇上,海通證券副總裁李迅雷指出:雖然近期經濟低迷,但中國資本市場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高估,存在著很大的泡沫,而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展望未來資本市場,證券業加杠桿非常明顯,券商還是值得看好、環保、節能、消費、衛生等行業也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的改革和促進兩大主題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機會。

股市泡沫:被高估的資本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的下滑,不少觀點認為資本市場相當低迷。 李迅雷認為,這種說法與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中國資本市場中的大部分公司股價並沒有被低估過,很長時間都是被高估的。盡管如此,中國股市依然備受投資者追捧。

李迅雷認為,A股市場基本上是能反應出中國宏觀經濟的現狀的,包括對未來的預期。房地產股和銀行股的表現不好,根本原因是市場普遍預期中國未來房地產和銀行業高利潤難以持續;而源於行業成長的樂觀情緒,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創業版、中小版,股票表現則非常好,以創業版為例,其市盈率大概是70倍,美國的創業版納斯達克市場的市盈率只有大概21倍,高估了兩倍以上。

“為什麽中國股市估值水平這麽高?因為我們是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非理性的市場。創業板經歷兩年牛市,還在延續,主板以周期性板塊為主,基本與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同步。主板反應中國真實的情況;我們創業板代表成長,它的成長很多時候是一種預期。比如說現在有個叫東方財富網,大家都知道,它主要是做證券類的網站,它現在市值是新浪的兩倍,雖然盈利還不如新浪,它一樣能漲,因為投資者非常看好。你說它沒有泡沫嗎?”

最近一輪股市的火爆,券商股、房地產股的大漲再次映證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也反映出政策整體上加杠桿的的走向。李迅雷認為:

“中國經濟本身在這個泡沫基礎上再加個泡沫,它不願意去杠桿,所以我們政策總體來講還是在加杠桿,當然管理層的意願是轉杠桿,但轉杠桿沒有轉成,企業整體負債率還是沒有下降,前三季度恐怕還在上升,企業總負債占GDP的比重估計接近130%。”

談到未來中國股市的走向,李迅雷表示泡沫還會繼續增加,因為市場已經有了諸多利好面。如果央行繼續再減息、再降準的話,如果明年的穩增長目標與今年一致,則股市應該還會漲。

滬港通遇冷:信息不對稱下的錯位

11月17日開通的滬港通本應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渠道,卻遭遇到意料之外的冷遇。但某種程度上,出於意料卻恰恰是意料之中,李迅雷認為問題關鍵在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我們對管理層之於投資人的行為,以及投資人之於監管人的行為都不夠了解。

“實際上中國股市本身就是一個散戶市場——散戶市場是沒什麽錢的。做滬港通需要50萬的資金才能進,可是A股市場有多少50萬個的客戶?恐怕比例不到5%,真正有50萬、幾百萬以上的話,15年以前就進入到香港市場了。我們的地下金融非常發達,其實外管局在15年以前就在查香港外匯非法流入問題了;中國大陸的不少券商在香港都有分支機構,在香港97回歸之前,我們民間熱錢就已經進入到香港。這樣看,如今滬港通的新鮮度要打折扣。總結下來,信息的不對稱是導致我們決策過程當中容易出現高估與低估情況的主要原因。"

滬港通與近期呼聲頗高的的股票註冊制有著共同之處——兩者皆是開放資本、放松資本的體現。事實上,股票註冊制並不是因滬港通而生的新事物,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上就已明確指出:“中國要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股票發行要實行要註冊制。”

形成對比的是,中國A股主板市場號稱是上市要求最嚴的市場:要求上市公司有三年的盈利,而且對盈利規模、籌資規模等等。有非常多的限制,這框死了很多國內的優秀公司。因此許多非常有前景的公司都選擇了海外上市,像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再早一點有新浪、搜狐、攜程等等。他們業務全在國內,但分紅卻是在海外,市值上漲也在海外。

這種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經濟政策的多重目標性,但有的時候單一目標比多重目標更加有效率。為什麽我們股票發行制度改了那麽多年還是被大家批評?因為政策有多個目標,一方面要增加資本市場流動性因而推行註冊制,一方面出於穩定市場目的又要暫停新股發行。

我們很多的監管政策非常具體落實到個別帳戶、個別人,對這個人都要管住。在這方面,我希望監管層能夠明白,你不可能既要進行市場維穩,又要推行註冊制,又要讓我們股市上漲,這本身就有矛盾。我們股市本來就是有泡沫市場的,有泡沫為什麽不擠泡沫呢?有沒有這個必要控制新股發行的節奏呢?我覺得這些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們管得太多,有時候反而好心變成壞事。投機度與市場成熟度是高度相關的,而資本總是逐利的。

逆周期政策:改革必須打破利益格局

大眾對於股市看好,然而經濟學家對經濟的看法可能並不相同。李迅雷認為,看經濟跟看股市還是有差距的,市場要有客觀理性的認識,不要過度樂觀地認為資本市場是線性向上的,這其中還是有一個波動的過程。

實際上就對經濟的看法而言,券商確實處在一個矛盾當中。總體而言,經濟學家們確實是過度解讀了關於降息的信息,其實可能沒有那麽複雜。但因為能夠得到的的信息量太少,所以我們就拼命從每句話,每個字眼里面去挑,去推測上層到底是怎樣想的。我們逆周期的政策出來確實不少,說明我們政府還是希望經濟能夠在7%以上。但是我們所期待的改革推進方面還是偏少了,這跟我們的預期有所落差。中國改革為什麽舉措少了呢?首先來講,我們A股投資散戶就間接反對,散戶從上市第一天起就在反對擴容。很多時候,保護投資者利益是十分重要的,但改革不能夠總想著去兼顧利益,兼顧利益就永遠沒有一個徹底的改革。這樣的改革永遠是虎頭蛇尾,改革必定觸動動利益,怎麽來協調利益,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至於逆周期的政策這方面,改革可以在順周期中,也可以在逆周期中做,關鍵在於利益。中國經濟好壞看能不能重新來打破這個利益鏈,如果能,這個改革才是非常有希望的。

未來可期:國企改革帶來機會

李迅雷認為,未來可期之處還是在像滬港通這樣的平臺上,這其實非常有價值,其意義在於給了市場一個走向國際化的通道,盡管那個通道的流量目前還很小。雖然如此,中國市場目前還是一個散戶市場,對比韓國有接近30%境外投資占比,也是一個散戶市場。我們要成為一個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還將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已處於走向國際化的開端。

中國最大的投資機會還是來自於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一個繁榮的資本市場還是會給企業帶來比較便捷的融資渠道,這對市場發展也是是有利的。

“海外經驗有可借鑒之處,如德國的牛市、英國的牛市,他們的蓬勃發展都跟私有化相關。我們現在講的是國有企業改革,但是本質來講,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或者說出路還是私有化。一輪私有化的浪潮可以提高我們盈利水平,提高企業的效益,改善我們的公司治理,這對我們內部市場或許是有利的。國企改革對我們A股市場明年的影響目前還不甚清楚,不知道這方面到底會不會有實質性進展。但是,資金流向資本市場是實實在在的。我所在的是證券行業,證券行業加杠桿是非常明顯的。總體來講,我們從間接融資變成直接融資,喊了無數年,這個步伐終於開始越來越快,因此券商還是值得看好。我覺得這是轉型的機會之一。”

其他方面可以繼續看好。隨著經濟轉型,環保、節能、消費、養老、醫療、衛生等等這也行業增長性還是非常好,以上這些在股票市場方面也會有一個比較好的體現。

此外,他還認為,把握好中國經濟轉型改革的趨勢是關鍵。因此明年有兩大主題,一個是改革,一個是促進,這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機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28

美聯儲副主席暗示美國距離加息越來越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77

Stanley-FischerIsraelIMF-007

美聯儲二號人物、副主席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cher)晚間發表講話稱,美聯儲的政策聲明距離放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維持利率在極低水平”越來越近。

他在今天的《華爾街日報》CEO理事會年會上表示,關於加息“我們不想讓市場感到意外,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無法給出確切的、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時間預測。”

他還稱,加息時間將取決於美國經濟數據,如果通脹走低,美聯儲將維持利率位於零附近的水平。

“低油價有利於美國經濟增長”,他如是看。這一看法與IMF總裁拉加德昨日的表態如出一轍

他表示,看到美國生產力增速存在放緩跡象,但是“不認可經濟長期停滯的說法”,“這種說法過頭”了。

以下為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摘自彭博社:

近期日本央行的政策行動是適宜的。

全球經濟並非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美國經濟仍未回到正軌。

我們不想讓市場感到震驚。

美聯儲無法給出確切的加息日期,那將依賴於經濟數據。

美聯儲的政策聲明距離擺脫“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維持利率在極低水平”越來越近。

如果通脹走低,美聯儲將維持利率在近零水平。首次加息將會是新進程的開始。

看到美國生產力增速存在放緩跡象。

不認可經濟長期停滯的說法,這種說法過頭

費希爾講話期間,美元指數上漲,美元/日元上破119大關,盤中刷新七年新高:

QQ圖片20141202214152

QQ圖片2014120221421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22

美元期貨有望明年登陸中金所 匯市越來越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44

外匯期貨,澳元,匯率,人民幣,美元,歐元《上海證券報》(上證報)獲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已將外匯期貨上市的相關方案上報證監會,爭取明年推出歐元兌美元及澳元兌美元的交叉匯率期貨,未來再推人民幣匯率期貨。繼昨日傳出國泰君安拿下首塊外匯牌照的消息後,中國匯市開放更進一步,外匯期貨將為發展滯後的中國金融期貨業務打開創新的突破口。    

所謂交叉匯率,是指兩個外幣間的兌換匯率,交叉匯率期貨是指以外幣兌換匯率為標的的期貨。期貨業人士向上證報介紹,中金所發起的調研顯示,中國實體經濟面臨的交叉匯率風險規模中,歐元兌美元風險規模為3153億美元,澳元兌美元風險規模為1097億美元。交叉匯率年波動約10%,遠大於美元兌人民幣2%的年波幅,中國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面臨交叉匯率風險。

今年10月29日,中金所正式啟動歐元兌美元和澳元兌美元的外匯期貨全市場仿真交易,為即將到來的外匯期貨掛牌交易奠定了基礎。當時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均涉及美元匯率的即期匯率合約標的,是因為美元和歐元是全球前兩大交易結算貨幣,也是國內企業對外貿易結算最重要的兩個幣種,澳元則是與大宗商品進口關系較大。

至於為何先推交叉匯率期貨,知情者向上證報表示,原因之一是有利於規避目前中國外匯管制和外匯方面的政策。

與西方發達經濟體和其他“金磚國家”相比,中國金融期貨發展相對滯後。美國期貨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84家交易所的外匯期貨期權衍生品已成為僅次於利率衍生品的全球第四大類場內交易品種。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相繼推出外匯期貨。而目前中國金融期貨僅有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兩個品種。

近幾年來,中國國內推出外匯期貨的呼聲越來越高,不支持的聲音也從未間斷。業內人士稱,外匯期貨能夠為企業提供公平、透明的交易平臺,不僅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匯率交易場內化,而且能幫助企業實現套期保值規避匯率風險。但國內對推出外匯期貨的態度、時機和路徑選擇方面尚存爭議。

不支持的觀點之一是,外匯期貨市場具有很大風險,而中國缺乏與國際接軌的條件,如缺乏發達的金融市場、利率未完全市場化、貨幣尚未自由化及資本市場沒有完全放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黃澤民今年4月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表示,經過7年匯改,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初步形成,場外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漸趨成熟,外匯期貨、期權上市的條件已經具備。

除了外匯期貨這樣的金融期貨創新,中國也在加快開放金融市場。昨日華爾街見聞援引路透消息稱,中國主要券商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已獲外管局批準,可開展即期結售匯業務和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產品業務,這是中國首家券商機構獲準經營結售匯業務。基金、保險和信托等領域預計也將很快有公司獲批參與外匯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