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0 10:19 編輯 石化工行業全面梳理:讀懂中國原油和成品油定價機制 作者:金赟 趙璐媛 本篇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油基本面、石油產業的市場形態,石油定價與國際的聯動,以及石油價格變化對總體價格水平的影響情況。石油作為工業的基礎,本文將著重對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的基本面進行分析,對我國特殊的原油及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梳理,以便更好的理解國內石油價格變化。 一、中國原油的基本面分析 我國是原油凈進口國,1993年我國原油進口首次超過出口,當年的進口依存度為6%,隨後該數據不斷飆升。2009年首次突破50%的警戒線,達到51.3%。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於經濟快速增長與工業大發展帶來的對原油需求的飛速擴張,已遠遠超過了國內原油供給量的增長,不得不大量進口國外原油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其次,出於石油安全和國際政治方面的考慮,我國必須建立自己的原油儲備,大量進口原油也成為必然。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將長期維持較高的水平。 1.中國原油的需求分析 伴隨經濟增長,1981-2010年間,我國的原油消費量以超過年均8%的速度快速增長。但即使在這樣快速的增長背景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我國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僅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未來的能源消費仍有大幅增長的空間。 石油號稱工業的基礎,石油原油經過加工後制成各種成品油,用作燃料或者進一步加工成下遊的石化產品。石油原油由超過8000種不同分子大小的碳氫化合物(及少量硫化合物)所組成,通過分餾法,利用分子大小不同,沸點不同的原理,將石油中的碳氫化合物予以分離,制成各種不同用途的石油產品。工業上先將石油加熱至400℃~500℃之間,使其變成蒸氣後輸進分餾塔。在分餾塔中,位置愈高,溫度愈低。石油蒸氣在上升途中會逐步液化,冷卻及凝結成液體餾份。分子較小、沸點較低的氣態餾份慢慢地沿塔上升,在塔的高層凝結,例如燃料氣、液化石油氣、輕油、煤油等。分子較大、沸點較高的液態餾份在塔底凝結,例如柴油、潤滑油及蠟等。在塔底留下的黏滯殘余物為瀝青及重油。 石油原油經過加工得到的產成品包括燃料油、成品油(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其他油品(包括液化石油氣、煉廠幹氣和其他石油制品)和石油化學原料,我國的石油原油以加工成燃料油和成品油的為主要用途(消費量及占比如下圖所示),其次是石油化學原料,消耗的原油占原油消費總量的比穩定在7-8%之間。燃料油和成品油的消耗主要在交通運輸行業。2009年,交通運輸行業消耗的煤油占煤油消費的91.3%,占柴油消費的57.4%,占汽油消費46.7%,占燃料油消費的44.2%。石油化學原料主要供應下遊的合成材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以中國的總體經濟增速,及交運、石化行業的增速推測,我國的原油消費在未來5-10年中保守估計仍會有5-7%的增長。 2.中國原油的供給情況分析 中國的原油供給中來自國產的部分和進口的部分基本上各占一半。2013年1月30日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1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56.6%,比上年上升1.5個百分點。預計2013年,由於油氣需求的繼續上升,石油和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預計將分別達59.4%和58%,再上升一個多百分點。 (1)國內生產漸入瓶頸,對外依存度提升成定局 與國內快速增長的原油消費需求不匹配的是,中國國內的原油生產已經開始進入瓶頸期。2012年中國國內的石油產量達到20747萬噸,創1998年以來新高。但產量提高的同時,采油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近20年來,中國石油地質勘探並未取得特別重大的突破,bp世界能源統計中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中國原油的儲產比僅為9.9,在世界各國中排名居後。國內三大石油巨頭增產穩產的主要手段就是對老油田進行深度挖潛和再開發,在同一地層中,采用更先進的辦法驅油,以提高采收率;在同一區塊的更深地層中,尋找新的蘊藏。新疆塔里木油田很多油井都深達500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過7000米。這種深度下的地熱情況、地殼堅硬程度較2000米惡劣很多,不但對鉆井作業的技術規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油管等相關裝備也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質量標準,不可避免的帶來開采成本的大幅提升。青海油田原油單桶開采成本已達55美元,而大慶、勝利等其他老油田也達到了30~40美元/桶,不僅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更較中東產油國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 因此,盡管中國政府希望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立足國內以確保石油戰略安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2015年以前要將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控制在61%。中石油高層也表示該公司計劃到2020年實現國內外油氣作業產量占全國油氣需求量的60%。但受制於國內有限的原油儲量和過高的開采成本,依賴進口原油滿足國內生產生活需要的情況將很難改變 (2)多樣化的進口來源和運輸途徑,保證石油安全 我國的原油進口逐年快速增長,進口多元化程度較高,前五大進口來源國的進口量占比分別為:沙特阿拉伯(19%)、安哥拉(16%)、伊朗(9%)、阿曼(7%)和俄羅斯(6%),但近幾年集中程度開始有所提高。 沙特阿拉伯穩居中國第一大石油進口來源國。中國剛開始進口石油時,沙特阿拉伯所占份額並不高,1995年中國從沙特進口石油僅33.86萬噸、占進口總量的1.95%、居石油來源國中的第10位。2000年從沙特進口的石油量增長至573萬噸,占比8.1%,排名升至第4位。2002年沙特向中國出口1139萬噸,首次超過伊朗,以16.4%的份額躍居第1位。此後沙特便以與其後諸國越來越大的差距穩居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國中的首位。在前幾篇我們已經分析過,沙特石油儲量豐富,政治局勢穩定,產量有保障,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前景明朗,出口潛力巨大,其在中國進口來源國中排名第一的地位中期內都難以撼動,占比甚至可能繼續增長。 第二大原油來源國安哥拉與中國的石油貿易合作有一些歷史政治局勢方面的原因。2000年前安哥拉向中國的石油出口量排名稍靠後。1999年安哥拉向中國出口石油量288萬噸,占比7.9%,居第5位。2000年出口量躍升至864萬噸,占12.3%排名升至第2位並在2005年及以後站穩這一名次。2000—2008年間的年均增加量265萬噸,僅次於沙特。兩國石油貿易的飛躍式發展源於中國敏銳果斷地抓住了從安哥拉進口石油的有利時機。2000年,長期困擾安哥拉的內戰尚未結束,但戰爭主要在內地進行。沿海和海上相對平靜的環境使產量有可能大幅增加,急於獲得經濟支撐的安哥拉政府努力尋找新的買主,兩國在石油政治上的合作就此展開,當年出口量即猛增200萬噸。此後中國全面援助百廢待興的安哥拉,特別幫助其恢複經濟,進行基礎建設。2009年,為幫助安哥拉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中國又特別向其貸款10億美元。近年來安哥拉石油工業發展較快,特別是海上前景更加看好。這些條件使安哥拉在中國石油進口國中至少在近期有望保持排名前列的地位。 伊朗石油生產逐步恢複,為向中國出口量的增加創造了條件。兩伊戰爭前的1976年伊朗石油產量曾達2.96億噸的峰值。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產量恢複到超過1.7億噸的水平。產量的恢複加上中伊關系的發展使伊朗在1995年後在中國石油進口排名中進入前5位。2000年伊朗向中國的原油出口猛增77.3%,排序升至第3位。2000—2008年間伊朗向中國出口的年均增加量197萬噸,也僅居沙特和安哥拉之後,這使其在快速增加的中國石油進口中仍保持了第3位的排序。伊朗長期與西方,特別是美國關系緊張,在對外石油合作上更多地關註東方與其友好相處的國家。伊朗的原油生產潛力巨大,中伊石油貿易的風險更多的在於政治局勢對伊朗石油生產的阻礙。除此之外,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蘇丹和委內瑞拉也是中國重要的石油進口地。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塔與中國的原油貿易也是在2000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後期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對中國原油出口中所占份額較低,2000年俄、哈兩國對華出口量分別躍增158%和47.6%,2002年繼續躍增71.6%和54.5%。2004年俄羅斯對華出口量升至中國進口國中的第5名,2005—2007年升至第4位。值得註意的是,2006年後俄對中國石油出口量有所降低,由1597萬噸降至2008年的1164萬噸,兩年間的年均增長率為-14.6%。這主要是由於其原油產量增長未達預期要求,而所產原油又首先保障了對歐美的出口。隨著中俄間“貸款換石油”協議的執行和跨國石油管線的完工,2010年以後俄對中國的出口量恢複較快。哈薩克斯坦對中國的原油出口也增長迅速,2000—2008年間年均增長率達到近30%的高值,出口量的躍升與政府間的新協議及新運輸管線開通有關。 蘇丹自1999年始才有少量(27萬噸)原油對華出口,2000年躍升至331萬噸並居中國進口排序的第7位。2007年對華出口量躍升超過千萬噸,居第5位。中石油通過入股蘇丹最大的石油公司——大尼羅河石油作業公司(GNPOC),獲得了該財團40%的股權。馬來西亞的PetronasCarigaliOverseas公司,印度的ONGCVidesh和蘇丹國家石油公司(Sudapet)分別擁有30%,25%和5%的權益。目前,中國石油公司目前擁有蘇丹石油業務約40%的權益,蘇丹原油出口中60%都是出向。中國盡管我國在蘇丹勘探開發不斷取得新進展,然而由於蘇丹國內局勢動蕩,其對華原油出口量是否可持續提升仍存疑慮。北蘇丹控制了石油出口的基礎設施,但南蘇丹的石油產量幾乎占據了整個南北蘇丹的80%。據路透社報道,由於南北蘇丹的政治爭端,於2011年7月宣布獨立的南蘇丹已停止石油生產,停產給中國能源供應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委內瑞拉向中國出口原油起步更晚,到2004年才僅有33萬噸,2005年猛增至193萬噸,2006年和2007年達400萬噸以上,在中國原油進口國排序中分居第10位和第9位,2008年升至第7位。以增長正常的2003—2008年5年間的平均年增量計為120.6萬噸,年均增長率達70.9%,但由於基數過小,出口總量也未能躋身前列。2009年中國與委內瑞拉達成協議,將合資開發奧里諾科重油帶某些區塊,所產奧里乳油運往中國供給2個千萬噸級的大煉廠。按照“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向委內瑞拉提供40億美元的貸款,委以年出售400—1000萬噸石油以償還兩國銀行間的債務(這筆出口不包括在此前簽約的奧里乳油之內)。蘇丹和委內瑞拉向中國的原油輸出量躍升源於中國公司抓住政治、經濟上的有利時機以超常力度大力開拓,也與政府間積極的能源外交有關。 綜上所述,當前中國原油進口主要來源國家有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阿曼、俄羅斯,這五個國家在原油進口總量共占約50%。其中沙特阿拉伯原油進口量最大,占總進口量的20%左右,而沙特、伊朗、阿曼三個中東產油國共同占據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35%,說明我國原油進口對於中東地區的依賴依然較大。在原油進口多元化的思路指導下,中國與委內瑞拉、蘇丹的原油貿易也有長足的發展,但目前還難以撼動原有的五大出口國地位。東南亞、也門、挪威對華石油出口量則不斷減少,這主要與以上地區石油產量的降低有關。 各國原油進入中國需要通過相應的海上和陸上運輸線路。過去,中國由俄羅斯進口石油主要靠鐵路,2010年中俄原油管道開通後,不僅輸送量大幅提高,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取代鐵路成為中、俄石油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俄邊境加林達計量站,穿越黑龍江後到達漠河,然後從漠河首站經塔河、加格達奇等地,途經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3個縣市區,止於大慶林源末站。管道在俄方境內陸上長約63.4公里,橫跨兩國邊境的黑龍江穿越段長1.15公里,管道在中國境內陸上全長約934公里。該管道設計年輸油1500萬噸,最大年輸送量可達3000萬噸。依據中俄兩國間協定,中俄原油管道自2011年起將擔負每年1500萬噸的供油任務,共持續20年。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原油運輸現在也以管道運輸為主。1997年,中、哈兩國簽訂管線建設協議,擬建設阿塔蘇-中國阿拉山口石油管道,此管道西起哈薩克斯坦阿塔蘇,穿中哈邊界阿拉山口口岸,最終到達新疆的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全長2797公里,設計過油能力2000萬噸。管線2006年投入商業運營,截至2012年末,管輸原油累計進口突破5000萬噸,運量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西部能源大動脈”。為提高輸油能力,今年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11號中間泵站將投產運營,中哈原油計量站流量計的改造工程也將完成,屆時中哈原油管道的年輸油能力還將大幅提高。 其他國家主要通過海運航線將原油輸入我國國內。通過海運航線與我國進行原油貿易的國家主要有中東的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曼、伊拉克;非洲的蘇丹和安哥拉;南美的委內瑞拉和巴西以及東南亞的印尼、泰國等。海運原油進口的航線主要有以下幾條: 其一是中東——中國航線。此航線承載中東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曼、伊拉克等國家向中國的原油出口運輸,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海運石油航線,約占進口總量的35%左右。該航線從波斯灣沿岸產油國港口出發,經霍爾木茲海峽以及阿曼海、阿拉伯海、印度洋、經科倫坡後向東南分兩路,一路是經龍目海峽北上至我國,另一路經馬六甲海峽從南海進入我國。由於馬六甲海峽水深限制為21米,因而禁止ULCC2和VLCC3通過,一般20萬DWT4的油輪會采用此航線;更大噸位的郵輪則會繞道印尼經龍目海峽。 其二為非洲——中國航線。該航線運送西非沿岸安哥拉和東北非沿岸蘇丹向中國出口的原油,從非洲沿岸的油港出發,經亞丁灣進入印度洋,經科倫坡後向東南分兩路,一路是經龍目海峽北上至我國,另一路徑馬六甲海峽至我國。該航線受蘇伊士運河的滿載吃水和最大船寬的限制,最大可通過21萬噸級滿載油輪。其三為南美——中國航線。拉丁美洲是繼中東之後,又一個蘊含豐富原油的地區。委內瑞拉是拉丁美洲地區最大的產油國。2009年中國與委內瑞拉達成協議,合資開發奧里諾科重油帶部分區塊。並且根據中委兩國的“石油貸款”協議,中國自2007年以來向委內瑞拉提供了320億美元貸款,委內瑞拉每天需要用410,000桶石油來償付。與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的石油最後都須通過馬六甲海峽5運輸不同,南美的石油可以通過太平洋路線直接運輸至我國,該線路相對安全。最後是東南亞——中國航線。東南亞航線是從東南亞的油港出發,經中國南海,抵達中國華南各卸油港,或者經過臺灣海峽北上抵達中國境內各個卸油港。但是,近年來由於東南亞地區原油產量的下降,對我國出口量明顯減少,這條航線的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 二、中國石油市場形態分析 1.原油及原油加工市場——典型的寡頭壟斷,並將長期持續 我國的石油行業屬於寡頭壟斷行業,主要四家具有影響力的大型石油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有限股份公司(簡稱中石化),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簡稱中航油)。前三家均是勘探,煉油,化工,銷售一體化的石油石化企業,其中屬中石油的生產規模最大,控制了我國70%以上的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擁有的剩余石油可采儲量和年油氣產量均占全國的2/3左右,是國內最大的石油生產和供應商。中石化的業務領域與中石油類似,但是規模較中石油小。中海油的業務主要是海洋油氣的勘探,規模在三巨頭中最小,其業務也僅處於石油行業的上遊,重點在於勘探,較少涉及銷售等業務。這三大企業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原油開采,探礦權登記面積中,中石油占41%、中石化占23.5%、中海油占31.7%;勘探權登記面積中,中石油占82.4%、中石化占12%、中海油占4.5%。中航油主要以經營油化貿易業務為主。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是從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轉化而來。主要班底是以前的石油工業部,成立時占有幾乎所有國內油田。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石化)是從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轉化而來,占有大型的煉油廠和化纖廠。1998年,國務院對當時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進行了一次整合重組:兩大石油公司以長城為界進行上中下遊的整合,中國石油管東北,西北,西南的油氣開采和加工。中國石化管理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的油氣開采和加工,每個集團公司都擁有油田、煉油和成品油的銷售業務,成為上下遊一體化的大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是1982年2月15日成立的國家石油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負責在中國海域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雖然三大集團都是上下遊一體化經營,但由於歷史沿革的原因,在業務上依然各有側重,中石油在路上原油開采領域牢牢占據“一哥”的位置,並積極有序的開拓布局海外石油資源。中石化是最大的原油加工和煉制企業,成品油銷售渠道也最為完善。中海油則在海上石油開采上獨具優勢。 在原油的勘探和開采領域,中石油擁有包括大慶油田、遼河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長慶油田等13個油氣田,每天生產超過220萬桶原油和28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原油和天然氣年產量分別占中國總產量64%和70%左右。在境外,中石油擁有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南美公司、尼羅河公司、哈薩克斯坦公司、南方石油勘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海外子公司,境外油氣投資已擴展到近30個國家,形成了哈薩克斯坦、蘇丹、委內瑞拉等多個境外油氣合作生產區。2012年中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6億噸、探明油氣儲量當量10億噸。2008年中石油原油產量13875.5萬噸,其中國內10825.2萬噸,占國內原油產量約50%;海外3050.3萬噸。中遊擁有撫順石化、蘭州石化等煉油板塊,2008年公司原油加工量13447.4萬噸,其中國內12529.5萬噸,占國內總量約35%;海外917.9萬噸,加工原油基本上全部來自本公司的生產原油。下遊銷售環節擁有遼寧石油、內蒙古石油公司等成品油銷售公司。 中石化在石油勘探領域下屬有勝利油田、江漢油田、中原油田等11個油田,大多數位於中國東部、西部和南部地區。2000年左右中石化把新星石油公司6重組進來,加大了勘查能力。新星石油公司是從地質礦產部的地質勘探大隊轉化而來,擁有最全面的全國地質資料。2008年,公司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境外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勘探相繼取得四個重大突破,緬甸D區塊Patolon-1井、薩哈林維寧區塊北維尼1井、哈薩克斯坦FIOC公司F區塊U-10井、也門71區塊Henin-1井測試獲得高產油氣流;澳大利亞EP項目、哈薩克斯坦FIOC公司S區塊、加蓬G4-188區塊勘探也獲得良好油氣發現,取得重大進展;哥倫比亞聖湖能源公司、厄瓜多爾安第斯公司、蘇丹3/7區滾動勘探成效顯著。開發項目按計劃運行,海外權益油儲產量穩步增長。全年新增權益油氣可采儲量485萬噸油當量,實現海外權益油產量901萬噸,同比增長31%。盡管中石化近年來加快推進原油開采,但受歷史技術局限,其原油開采量依然較小,不能滿足其大規模的加工煉油需求。中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煉制商,也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品生產商,石油煉制能力位居世界第三,絕大部分依靠進口以及向國內中石油、中海油兩家采購原油。其業務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長江中下遊和華北等中國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地區。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是中國第三大國家石油公司,負責在中國海域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氣資源,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目前,中海油在中國海上擁有四個主要產油地區:渤海灣(天津)、南海西部(湛江)、南海東部(深圳)和東海(上海)。中海油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海上原油生產商之一,同時,中海油還在尼日利亞、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擁有上遊資產。2006年初公司出資22.68億美元收購了尼日利亞OML130區塊的45%權益,此外還收購了澳大利亞、肯尼亞、緬甸等國家有關項目部分權益。目前公司海外業務遍及十多個國家,擁有海外權益可采儲量約16.9億桶油當量,勘探區塊45個,可勘探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除上遊傳統業務外,中國海油近年來大力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不斷完善公司產業鏈、價值鏈。伴隨著特色中下遊產業的成長壯大,中國海油綜合型能源公司的產業架構基本形成。國內第一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廣東LNG項目已於2006年5月順利投產,福建、浙江和上海項目正在緊張建設階段。公司在中國LNG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牢固確立,並將為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出重要貢獻。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油集團)成立於2002年10月11日,是以原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為基礎組建的國有大型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中國航油集團的核心業務是為中外航空公司提供航油供應服務,下屬有中國航空油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油集團陸地石油公司、中國航油集團海天航運公司、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等11個全資、控股公司,以及7個參股公司。在全國擁有碼頭、油庫、輸油管線及機場供油設施,總儲油能力達166萬立方米。中國航油集團已成為世界第七大航油供應商,也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英國石油協會(IP)、美國石油協會(API)、國際航煤聯合檢查集團(JIG)成員。中國航油穩步拓展其他成品油和航運業務,初步形成了區域性油品配送體系和銷售網絡,在新加坡、香港、美國設立了公司,開展國際油品貿易和航油銷售業務。 2.成品油市場——開始放開,但雙寡頭形態短期內難以打破 199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中石化)成立,兩大集團公司實行“資源統一配置,運輸統一組織,價格統一制定(城鄉同價),銷售統一結算”的四統一運行機制,並由國家規定國內成品油批發業務由兩大集團壟斷經營,國內成品油市場屬於完全的雙寡頭壟斷。加入WTO以後,中國兌現開放服務貿易的承諾,先後開放成品油零售與批發市場,民營和外資企業開始全面進入成品油經營領域,中國成品油市場主體開始走向多元化,石油工業中、下遊產業領域有限競爭的局面開始逐漸出現。但目前中國成品油市場,仍以中石化和中石油為主導。 首先,從市場占有率來看,中石油、中石化仍然掌握著大部分市場份額。中石油、中石化經過多年的積累,分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營銷網絡與系統布局,以中石化為例,其成品油銷售網絡主要由五大部分構成。一是中國石化的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及在主要市場內的下屬4個大區分公司,承擔著中國石化成品油資源的統一平衡、運輸協調和直屬銷售企業以及專項用戶的成品油供應任務;二是主要市場內的直屬20個省級石油分公司(包括香港公司)及所屬的191個區域公司組成的銷售網絡;三是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在東北、西北、川渝等地區的37個分公司;四是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零售網絡;五是中國石化在全國範圍內與其他成品油經營單位合資組建以及采取特許加盟方式建立的銷售網絡。所有這些銷售企業都自行擁有完善的成品油儲運設施,成品油批發中心與煉油廠通過鐵路、水路相連,在某些情況下以成品油管道相連。同時還擁有部分鐵路專用線、原油碼頭、油駁、鐵路槽車。全國約8萬座加油站中,中石化、中石油全資、控股和聯營的約占50%,零售份額約占60%以上。作為上下遊一體化的大型石油公司,兩大石油集團經濟實力強,在東北、西北地區基本上是中石油獨占市場,而沿海和西南大部分地區則是中石化占據絕大多數市場。其市場影響力已根深蒂固,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對國內成品油市場仍然有較高的掌控能力。 其次,寡頭的原油開采市場使得原油資源掌握在大集團手中,國內成品油的存量資源也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雖然成品油批發市場已經放開,但卻沒有解決油源問題,目前在國內沒有除“兩桶油”之外的最終油源可供一級批發。對成品油進口而言,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公司政策不同。國有控股公司在進口數量上沒有限制,民營企業則有嚴格的配額數量限制,並且獲得成品油進口還要經過層層審批,短期內難以成行。油源的短缺使民營石油企業選擇與兩大石油集團建立合作關系作為主攻方向,獲取安全油源依然是它們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此,民營石油企業仍然缺乏競爭力。外資企業依靠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已經開始了進入國內成品油市場的步伐,但由於石油貿易權和油源問題,它們目前必須以兩大石油集團為合作夥伴,以合作方式進入中國成品油市場,對兩大石油集團暫時還構不成嚴重威脅。並且由於油價倒掛,短期內將難以快速擴張。唯一有可能挑戰成品油市場雙寡頭地位的只有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但其進入成品油領域的時間較短,市場份額的擴張需要時間。所以在成品油零售和批發雙放開的今天,中國成品油市場仍是典型的寡頭競爭市場。 兩大石油集團面臨著潛在的挑戰,但目前仍然互為主要競爭對手,以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為競爭夥伴。盡管這些民營企業、外企想分享這塊蛋糕,但目前來看占的份額不是太多。 三、原油、成品油定價及對總體價格水平的影響 目前,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市場直接接軌,成品油價格是在政府控制下與國際市場的有限接軌。 1.國內原油定價 中國原油主要進口源主要分布在中東和非洲地區,沙特、安哥拉、伊朗等國家是中國主要的原油進口來源國。2011年,中國的進口海外石油中來自中東和非洲的進口份額分別為51%和24%,其中沙特占我國原油進口量的19.91%,安哥拉占進口總量的,伊朗占進口總量的10.99%。由於中東、西非等地的原油都是以迪拜原油為標桿的,中石油、中石化進口原油同樣以迪拜價為標桿,其相互之間的原油交易也以迪拜原油價格為基準。 然而,即使是進口原油量最多的中石化,在原油采購價格方面仍處於劣勢。中石化201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采購原油的費用同比增長達到13.0%。而同期普氏全球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同比僅上漲1.96%,其采購價格上漲幅度遠遠大於世界平均水平。海關總署2012年度進出口數據也同樣顯示出這一問題,中國全年進口初級產品金額達6346億美元,增長5%。其中,進口原油的花費占三成之多,達2206.6591億美元,同比增幅接近300億美元。而全年原油進口量為2.7102億噸,同比僅增長2000萬噸,即進口單價同比增長接近15%。國內原油采購商在原油采購環節處於被動,主要受現行世界原油定價體系所致。眾所周知,全球原油貿易普遍采用基差定價的方式,一般以布倫特(Brent)或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的某個原油期貨合約價格為計價基礎,加上或減去雙方協商同意的基差來確定現貨價格。這種基差定價方式意味著,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以哪國或地區的期貨交易所的相關品種作為定價基礎,該國或地區就掌握了話語權。目前,期貨價格已經成為國際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基準價格,WTI原油期貨和Brent原油期貨是全球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兩個定價基準。而作為全球對國際原油市場依賴程度最高的亞洲地區,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基準原油,因此無法完全反映東北亞地區真正市場供求關系,從而導致中東銷往東北亞地區原油價格普遍偏高,亞洲國家承受進口溢價。 中國一方面大量進口原油;另一方面缺乏期貨市場、缺乏戰略儲備,社會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導致定價權旁落。石油市場金融屬性的張揚直接導致油價大起大落,給世界經濟尤其是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關鍵階段的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平穩增長帶來了巨大威脅。因此,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缺乏原油定價話語權的客觀事實急需打破,目前中國積極籌建石油期貨交易所的意義就在於此。 2.國內成品油定價 1998年以前的長時期內,中國的成品油用戶享受著低油價的待遇,那時石油價格的調整,一直由國家確定,往往是一次調整,長時期內不變。但隨著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完全由政府定價已經不合時宜,也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趨勢。到了1998年,隨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集團重組,油價改革也拉開了序幕。 1998年6月3日,原國家計委出臺了《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按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相應確定,原油價格自1998年6月1日起執行,成品油價格自1998年6月5日起執行;2000年6月份開始,國內成品油價格完全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階段,隨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相應調整;2001年11月份開始,國內成品油價格接軌機制進一步完善階段,主要內容是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石油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然而,2003年國際油價暴漲,按照三地加權平均價格來測算,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也是暴漲,嚴重影響了國內物價穩定和人民生活。因此成品油價格開始由國家發改委宏觀調控,通過讓國家和國有企業消化高油價成本,將國際油價的波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降到了最小。但這同時導致國內外油價長期倒掛,一方面財政補貼壓力很大,另一方面效率較低,油價調整嚴重滯後於市場。2009年,國家開始實施成品油定價的新機制,即《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本次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5月8日,發改委發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對成品油價格調整規則做了詳細說明: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但是考慮到油價對社會穩定和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國家並沒有嚴格執行這一規定,國內成品油價格較長時期明顯低於國際市場價格。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兩年來,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其中兩個問題最為嚴重,一是放大市場調價預期,加重投機囤積套利;二是調價具有滯後性,無法對市場供需關系做出準確反應,導致漲易跌難。現行定價機制自2009年實施,該定價機制簡言之就是考慮國內石油公司的煉油成本,實現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有控制的接軌,並進一步明確提出,當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變化率達到4%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就可以調整。不過隨著這一機制的實行,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雖然同原來的定價機制相比,現行的成品油定價大大縮短了價格調整周期,價格調整頻率明顯加快,但以22個工作日國際原油價格變化情況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否實際上仍然是一種跟隨國際油價變化情況進行滯後調整的機制。由於定價機制披露了價格調整的條件,加上調價周期相繼時間較長約為1個月,每次在調價之前,市場上就可形成預期,導致一些社會油商加強囤油,加劇供應緊張。流通環節無風險套利行為客觀上加劇了市場供應的不穩定性,對成品油市場的穩定運行帶來一定沖擊,特別是在油價波動幅度較大時,這種沖擊就更為明顯。此外,國內油價“漲多跌少”也逐漸顯現。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國內油價一共進行了21次調價,其中油價上調13次,下調8次。汽油累計上調5070元/噸,下調2360元/噸;柴油累計上調4820元/噸,下調2310元/噸。 目前,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既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和汽柴油品質升級問題。新定價機制的要徹底解決目前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不接軌的問題,推出時機的選擇十分重要。如果在油價較高時推出,那就意味著國內油價將會加速上漲,顯然這是公眾難以接受的。另一方面,由於目前國內外油價差價仍較大,國際聯動意味著國內高油價向國外較低油價趨近,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而言,各大石油公司也不希望在這個水平上與國際接軌,因此他們也不願意調整定價機制。當前國內經濟處於觸底回升的關鍵時期,或為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推出的最佳時機,因為如果等到經濟形勢好轉,工業用油需求上升,成品油價格必將大幅上揚,屆時改革將遇到更多的阻力。市場預測,2013年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是大概率事件。新機制的方向是“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其中,“縮短調價周期”有望促使“實時定價”出現。即把原有的價格調整周期從22個工作日縮短到十個工作日左右。就是說有可能每半個月就會定期的調整一次。而調整的幅度也將小於當前的4%。除了新機制,汽柴油的國四標準也將迅速進入到實施階段。國四標準下,每升汽柴油的成本將提升5毛錢左右,而一次性的投入據測算更高達500億,政府、企業還消費者為這一成本買單也是成品油價格的焦點問題。 3.成品油價格變化對CPI的傳導影響 成品油價格的變化傳導到CPI有直接和間接兩條途徑: 其一,成品油價格上漲將直接影響CPI中的交通通訊及服務分項,這種影響非常及時而明顯,傳導系數在0.1左右。而以最小二乘估計法測算的CPI各分項權重中,CPI交通分項的占比為10%左右。也就是說,成品油價格每上漲1個百分點,將影響CPI交通通訊與服務上漲0.1個百分點,繼而對CPI上漲的貢獻率在0.01個百分點左右。可見,成品油價格上漲對CPI的直接傳導效應並不強。 其二,是間接影響,包括對農業產業和工業產業。對農業而言,油價上漲帶動化肥價格的生產成本提高,擡高化肥價格。以糧食作物為例,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統計,三種主要糧食作物的每畝總成本中,化肥費用的占比較高,為16.5%,化肥成本上漲將不可避免地形成對糧食價格的成本壓力,推動農產品的價格上漲,當然這種傳導並不非常及時,對農產品價格的間接推動作用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對工業而言,一來成品油價格上漲將帶動相關燃料、動力的購進價格上升,擡高工業生產成本,經生產鏈傳導至消費端,從而拉動CPI上漲。二來,以石油及下遊產品為主要原材料的化工、紡織等行業原材料成本提高,將有明顯的成本推動價格上漲壓力。這種間接傳導中間經過多重產業鏈,多種其他影響因素的幹擾,最終的效果已經很難區別精確測算,可能也不會即時得到體現,但影響力不可忽視,其作用力度會慢慢釋放,作用時間會持續更為長久,是一種長期的、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壓力。 來源:撲克投資家 |
讀懂芒格投資智慧 不糾結於市場情緒 作者:程兆民 市場波動,每一個人都很著急。其實,如果你讀懂了查理.芒格的投資智慧,就不會為市場波動而焦慮,不會為市場波動而睡不著覺,因為,你買股票,買的不是市場波動,買的是一家公司的股權,關鍵在於,這家公司的股權到底值不值?不值,每天都睡不著覺。值,買入價格低並且是一個好公司,那就可以夜夜安枕。 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的思維。沒有自己的思維沒有關系,最好的路徑,是跟聰明的人學習。但大多數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意識到不斷學習、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這是中國式教育制度的悲哀。我們不奢談構建自己的思維體系,單單芒格所倡導的,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以多學科思維模式為核心的大智慧,就值得我們不斷揣摩,反複領悟,如果每天糾結於市場行情,何談大的投資智慧?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追逐潮流,追逐市場波動的行為,以前我很不屑,現在我心態更加平和,只是微微一笑。因為他們的行為模式,我已經理解,即使如巴菲特,也經常做出一些很感性的事情,何況我們自己呢?但是在投資世界,是一個很殘酷的世界,你不能隨波逐流,如果你隨波逐流,註定成為不了贏家。 我涉獵的內容早已遠遠超出芒格推薦的書目,比如在閱讀到哲學家懷特海的著作時,我會這麽想,懷特海是哲學界的芒格,芒格是投資界的懷特海。但是隔三差五,我還是會不時地想起查理.芒格的智慧,並去再次重讀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思考為什麽我經常犯錯誤?思考為什麽我在投資上會出錯?思考為什麽我的情緒,依舊受到市場波動的困擾?每個人都會出錯,但是如果出了錯誤,不思悔改,那更大的錯誤會在前方等著你。每次把芒格的思維模式放在自己眼前,都會有新的感悟。既然芒格能讓巴菲特從大猩猩進化到人類,為什麽芒格不能讓你我從大猩猩進化到人類呢?沒有這個感觸,你讀不懂芒格。 查理.芒格說的下面這段話,有興趣地話,你可以好好琢摩,如果你覺得自己琢摩透了,還是沒有進化的感覺,我只能說,投資智慧之門無法對你開啟。 1995年威斯科金融公司年度股東會議上,有股東問,芒格是怎麽做出集中於少數投資的決定的。查理.芒格回答道:“哪是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當時我拿著一張複利表——我從不知道如何使用電腦,並且對通常情況下的普通股投資我可能具有哪些優勢做出了各種假設。假如我每一次只持有三只股票並對它們可能的價格波動做一些假設,我仔細考察了大量不同的情景。我發現如果我能夠應負跌宕起伏,那麽每次持有三只股票對我來說足夠了。”在這次股東大會上,查理.芒格還說出了那句我認為是至理名言,可載入投資史冊的智慧之語:只要能夠成功到達目的地,我不在意一路之上的顛簸,如果這就是代價的話。 兆民讀書的讀者們,今天我借用芒格的一句話贈送給您。“你們應該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終生持續學習這方面發展一種多學科學習路徑,這種路徑簡直樂趣無窮,並且非常有效。”兆民讀書的讀者們,既然我們曾經接受的教育很糟糕,那麽我們就不得不開啟自我教育之路。你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是否開始行動了呢? (來自兆民讀書) |
一圖讀懂3月以來瘋狂的A股 作者:王基名 3月份以來A股有多火爆,那波瀾壯闊的逾千點漲幅,真的不用贅述。 火爆的行情也不斷吸引增量資金和新股民跑步入場,開戶數、融資余額、銀證轉賬凈額等紛創新高。 穿越七年熊途,A股的強勢歸來,讓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也激動不已,3月份以來頻頻發聲中國股市,“4000點才是牛市起點”“股市有望演繹空中加油行情”,如此一連串的系列“牛文”,小編決定再好好體會一番。 改革牛、杠桿牛、自媒體時代第一牛,這波大牛市已經有太多遐想,面對“股市上行經濟下行”的事實,更覺某券商“桃子姐”神侃研報“俠之大者為國接盤”之大義凜然。 據說股民朋友近日小心臟略顯受不了,因為盤中常來大“V”字,這種時刻大佬們常常有話說。還是趕快戳下圖,跟著小編縷一縷這些與牛市有關的事。 ![]() ![]() ![]() ![]() ![]() 來源: 證券時報網 |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297
来自期权中国网
近
年期权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衍生品之一,成交量持续增长,其中股票期权及股指期权成交量超过整个衍生品市场的四成。我国的期权市场刚刚开放,然而投资者
对类似期权的产品并不陌生,包括权证、分级基金等一些类期权产品都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场外期权作为金融创新的业务,目前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支持,其中场外
期权的推出具有以下优点:期权合约框架标准化、部分条款可定制、交易成本低、同时也为场内期权推出储备相关的经验及策略。
场外期权的定价
场
外期权定价是交易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定价方法有别于场内交易。BS 模型是市场广泛使用的报价方法,然而BS
模型是建立在诸多理想条件下的期权定价模型,在场外期权定价时,交易双方都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隐含波动率、现金分红、收益率分布等。
经测试,蒙特卡罗报价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期权签发方的对冲风险。
场外期权对于签发方的收益及风险
期
权的签发方收益来源主要是在签发日会收到买入方的期权费,同时在期权到期前签发方需买入适量的股指现货(期货)进行对冲,并实时监控调整。签发方的风险主
要是对冲过程中标的指数的大幅波动;另外,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签发方一般会采用股指期货对冲期权风险,因此股指期货所使用的保证金比例成为衡量风险的
主要指标。通过历史回溯及随机序列模拟,若发行方采用较为稳妥的定价及对冲方法时,平均每张合约(一个月)收益率在5%左右。
场外期权对于持有方的投资价值及风险
场
外期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投机、套保两种投资需要。场外期权投机交易特点与场内期权类似,其套保的作用可以改善目前众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特征。通过比较发现,
在以保护本金安全为主要目的的理财产品中,期权的保险功能可以在原有的条件下,降低产品对固定收益部分权重的限制,释放更多空间给权益类投资,最终将产品
的年期望收益提高4%左右。风险方面:场外交易没有结算公司的监管,使买方承担签发方破产所带来的信用(无法履行合约)风险。我国市场的大多数投资者还不
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因此我国的场外期权签发方一般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级。
场外期权发展概述
上世纪初期,期权首先在美国衍生品的场外市场(OTC)诞生,在当时没有场内交易的情况下,场外期权市场的规模逐步发展壮大,随后美国在1973 年4月26 日成立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进行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期权合约买卖,引导场外期权交易者入场,美国期权市场自此进入了更加稳定的发展阶段。
近年期权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衍生品之一,成交量持续增长,由下表可知权益类(股票及股指)衍生品占所有衍生品成交量的62%,而权益类期权成交量占整个权益类衍生品成交量的75%,即股票期权及股指期权成交量超过整个衍生品市场的四成。
国内类似期权产品概况
我国的期权市场刚刚开放,然而投资者对类似期权的工具及产品并不陌生。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目前已有的类似期权的产品:
权证(Warrent):
权证与期权在投资性质上并无差异,都是标的证券权力及义务的买卖合约,然而权证是非标准化的,同时又是由特定发行商进行签发。也就是说,权证是以承销的形
式出现在市场上,签发方是唯一的,其定价过程与新股发行的方式类似,另外我国之前发行权证针对某支股票,而不是全市场(如指数)。综上,权证相对于期权具
有以下特点:发行方处于垄断地位;发行定价非市场化;投资者只能作为持有方,而不能成为签发方;投资标的尚未涉及股指。
分级产品:权
证在我国市场上已经消失了一段时间,目前场内唯一的类期权的交易产品就是分级基金。从投资性质上看,分级基金与期权在收益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本质上还不
属于衍生品,同时目前大多分级基采用定点折算,而在折算触发前,由于缺少有效的定价及套利机制,B
级产品的市价往往偏离其净值较远,这与衍生品的投资本质大不相同。
OTC期权的发展的必要性
市场需求:从
投资者需求上看,期权和股指期货都具有投机(杠杆)及套保(对冲)的作用,因此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上,期权、期货、现货(股票、ETF)构成了相对完善的权
益类投资体系。历史上,各国推出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的间隔一般小于两年,而我国市场的特定条件使得股指期权的推出时间较晚,打破了这一国际惯例,然而投资
者对期权的需求却客观存在。这一点可以从之前权证市场以及目前分级基金交易的活跃程度上看出。
相对优势:与权证和分级基金相比,OTC 期权具有一定优势。
1、合约框架标准化:OTC 期权的合约主体完全按照现有国际标准设计,保证了产品的通用性。
2、部分条款可定制:对于买方的需求,可以部分定制,例如行权期,增加了产品的灵活性。
3、与场内交易相比,场外期权减少了固定交易成本。
4、多家签发方竞争报价,提高定价有效性。
5、属于直接期权投资,相对于分级产品,更容易判断。
6、
为未来场内期权准备:自2012 年6
月,上交所已经开始了期权模拟交易,我国场内期权的推出是大势所趋。在场内期权推出之前,期权的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有必要通过场外期权交易,熟悉期权交易流
程,储备投资策略。美国上世纪70 年代的场外期权市场就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使得交易者比较容易从场外交易过渡到场内交易。
场外期权定价探讨
场
外期权定价是交易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定价方法有别于场内交易。场内交易有结算公司参与,使得双都不承担信用风险。而场外交易,持有方承担一定的信用风
险,需要得到一定的信用风险补偿;另一方面,签发方无法通过买入期权平仓,因此需要得到流动性方面的补偿,及对冲策略操作及风险补偿。
下面我们将从简单的场内期权定价开始,由浅入深的研究。
简单定价模型:BS模型+历史波动率
BS(Black-
Scholes)模型是目前市场上对期权定价的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当前标的的价格、波动率、行权期、行权价以及无风险收益率可以给出期权准确的报价,理想
状态下交易双方的期望收益都是无风险收益率,因此BS 模型是一种无套利机会的定价模型(Arbitrage free pricing model)。
目前我国投资者对股指期权最为关注,尤其是沪深300 指数更是成为了分级产品标的的热点,另外沪深300 股指期货是目前唯一可以有效地对冲工具,因此后文讨论主要针对沪深300 指数作为标的的场外期权。
实际报价时的必要调整
BS 模型是建立在诸多理想条件下的期权定价模型,因此场外期权定价时,交易双方都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一系列调整。
隐含波动率:期
权定价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预测波动率,因而场外期权报价也主要受波动率的影响,后文我们还将从签发方的角度,分析预测波动率对收益率的影响。波动率参数
对期权的影响以及波动率的估计方法,其中投资者一般通过量化模型(如Garch)或者VIX
指数来估计波动率。我国市场目前还未开放场内期权交易,无法通过VIX
指数来预测波动率,因此只能通过历史波动率或者量化模型来预测。以下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样本,来比较两种估计方法的差别。
通
常波动率是指标的收益率的年化波动率,统计时间一般为一个月(期权市场上主要交易合约为近月期权),历史波动率的估计方法是指用最近一个月的波动率作为下
个月的预期波动率,而Garch
模型估计方法是指通过量化模型对下个月波动率(收益率预计标准差)进行预测。我们分别比较这两种方法预测的波动率和真实波动率的区别。其中,样本时间自
2008 年7 月28 日至2012 年9月3 日(1000 个交易日)。
上图为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通过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以及跟踪误差可见Garch 模型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测较好(如下表)。综上我们建议,采用Garch 模型对波动率进行预测。
分红影响:分红影响期权定价的主要原因,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沪深300 指数的场外期权,因此在定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对分红做过多的关注,实际上分红对场外股指期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发方用股指期货对冲的时候。
收益率分布: BS
模型的假设之一就是期权交易双方都是风险中性投资者,同时标的的收益率服从均值为无风险收益率,标准差为预测波动率的正态分布。然而现实中这一假设很难满
足,通过统计2002 年1 月4日至2012 年10 月9 日,沪深300
日收益率的分布,发现其年化收益率为5.41%与无风险收益率差异不大;分布的峰度为6.22,明显大于3(正态分布峰度);偏度为-0.22,略为左
偏。
峰度偏高一般导致期权波动率被高估,导致期权费用偏高;而偏度对期权的影响根据期权类型有所差异,左偏(偏度小于0)会高估看涨期权,低估看跌期权,右偏则相反。然而历史上,股指收益率分布实时变化,因此签发方对于期权的报价要根据当前收益率分布情况适当调整。
蒙特卡罗模拟: BS 模型给出的期权价格是推倒出来的,而计算期权价格的另一个方法是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即按照收益率的分布,给出大量模拟的收益率,近而计算出期权期望的价格。
如
果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那么最终计算的期权的价格与BS
模型基本上相同(模拟路径越多,误差越小)。然而现实中,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分布并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如上文所述),因此我们需要对蒙特卡罗模拟出的收益
率进行修正,使之贴近于近期现实市场的收益率。
模拟过程如下:
模拟路径:N=100000 次;
模拟分布历史采样:近一年(250 个交易日)的沪深300 日收益率。
测试期权:行权期一个月(30 个自然日),平价看涨沪深300 股指期权。
样本测试:2003 年1 月23 日至2012 年9 月12 日。
下图为测试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 蒙特卡罗定价(正态分布)与BS 模型定价基本上相同,并且与当前市场的趋势相关性不大,因此这两种报价方法不会根据牛、熊市而改变。
2、
在市场波动不大的时候,蒙特卡罗定价(修正分布)与BS 模型定价差别较小,而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07、08
年),两者差别较大。当市场处于牛市上涨的过程时,该定价高于BS 模型定价,即反映了市场的趋势效应;而在大幅下跌的熊市时,该定价低于BS
模型定价。
场外期权的签发方最为关注的就是对冲过程中的风险,如2007
年的大牛市,如果签发方仍按照传统BS 模型报价,那么剧烈上涨的行情导致对冲策略效果很差(可参考图7,对冲策略Gamma
小于0),其直接原因是给出看涨期权价格偏低。若采用蒙特卡罗修正分布报价,那么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同样情况下,报价是BS 模型报价的2
倍左右。可见,蒙特卡罗定价可以降低签发方在市场大波动情况下对冲策略的风险。
场外期权签发方收益及风险分析
场
外期权的交易双方有不同的投资需求,因此除了上述定价方面外,双方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下文先从签发方的角度进行讨论。期权的签发方在签发日会收到买入方
的期权费,同时买入适量的股指期货合约进行对冲。在合约结束前,签发方需要对指数走势监控,当指数偏离一定程度时,调整股指期货的持仓量,保持Delta
中性。签发方的收益来自于两个部分:一是权力金的收入,即合约签发日就直接收到的期权费。另外是对冲收益,即合约签发后对冲策略的效果(这部分收益一般小
于零)。签发方的风险主要来自对冲过程中,标的指数的大幅波动,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签发方一般会采用股指期货对冲其期权风险,因此股指期货所使用的保
证金比率成为衡量风险的主要指标。
场外期权与动态Delta 套保策略
场
外期权签发方所做的市场行为实际上类似期权套保投资,我们可以看出,签发方可以采用现货(股指期货)来动态对冲期权的Delta,下图就是以沪深300
的签发看涨期权为例(2005 年1月至2012 年8
月),动态调整阀值为1%(标的变动超过1%的时候进行调整),其中期权的价格根据BS模型模拟计算。
据
统计,动态对冲看涨期权策略的的年化收益率为4.1%,收益率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在07,08 年市场非理性波动时,对冲策略仍采用BS
模型报价。在09
年之后,该策略的年华收益率达到6.94%,其收益标准差为2.32%,夏普率达1.7。特点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为止策略中的现货都是以沪深300
现货(如沪深300ETF)作为参考统计的,而实际交易过程中,期权签发方完全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如果签发放采用最低保证金(目前为12%)进行
对冲,那么09 年至12 年该策略得年华收益率为21.96%。
场外期权发行溢价设定
前
文策略效果是以期权理论价格为标准计算出的收益率,而在场外期权市场,签发方往往都会按照一定比例的溢价率进行期权,这里我们首先定义溢价率的概念(以区
别权证发行溢价),一般来说,市场上对于期权的报价高低的比较主要是参考所报价格的隐含波动率,因此这里采用隐含波动率作为溢价参考标准:
其中,P为发行溢价率
为签发方报价的隐含波动率
为标的历史波动率。
例如标的历史的波动率为20%,而签发方的期权报价的隐含波动率为25%,那么报价的溢价率为5%。现实中,由于场外期权签发方需要动态调整对冲资产比例,也需要承担对冲产生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报价的隐含波动率率一般都会高出历史波动率的5 个点以上。
签发方对冲策略
策
略假设及样本描述:期权标的为沪深300,对冲工具为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保证金率为20%(当前交易所保证金为12%),期权合约成数为1(即策略名义金
额为沪深300
指数点),合约期限为一个月,行权价格为期权价内5%,权利金按照溢价率5%的报价标准计算。另外还需要统计对冲过程中的风险指标,这里我们选取净现金流
(签发方所持有的现金)的方式评价风险。
对冲过程中风险及收益:通过下图可以看出,对冲过
程中的收益率波动较大,其年收益率为4.57%,标准差为1.1%,综合上看,对冲过程无法为签发方提供有效收益。净现金的均值为94.99
个点而最低净现金值为-1.89 个点,可见签发方的风险通过对冲基本上可以得到控制(净现金大于0 时表明签发方不需要投入额外资金)。
按
照单张合约统计:09-12 年一共统计43 个合约(每月一张),平均每笔合约净利润为25 个点(已扣除掉股指期货月基差,15
个点),由下图可见,签发方的利润基本上来自与权利金,对冲收益对净利润影响不大。最低现金流是签发方需要准备的现金,主要受股指期货的保证金比例影响。
当前策略设臵的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为20%,超过交易所规定的8%,因此我们这里按照历史最低现金流来设臵初始资金。之前我们统计历史最低保证金为1.89
个点,若签发名义金额为1 个亿的场外看涨期权,那么按照当前点位(2291 点)初期投入的资金量只需为8.24
万,按照这一比例实际每张合约收益率可超过10 倍。当然作为签发方,策略设臵20%的保证金过于激进,下文我们还将讨论保证金的合理比例。
参
数敏感性分析:以上对冲策略存在两个参数,分别是保证金率(20%),还有溢价率(5%),下表统计了策略的月平均净利润和最低净现金流关于这两个参数进
行敏感性检验。平均净利润受溢价率的影响较高,总体上利润对于两个参数都不敏感;最低净现金流主要受保证金比例影响较大,对于溢价率并不敏感。
最低净现金流为初期投入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每个合约的净利率,对于相对保守的策略而言(保证金率40%,溢价率6%),平均每张合约得净利率在10%左右,年化收益率为120%,下表中N/A 表示初期不需要投入成本。
收益率随机顺序测试:以上对冲策略是以历史指数收益率作为样本统计,受到历史样本数量的限制,为了考虑更多情况,我们将历史的日收益率数据打乱,随机组合以检验策略效果的稳定性,其中溢价率仍按照5%,保证金率按照40%来计算:
如上图所示,在20 组不同随机收益率排列路径下,策略的各项结果相对稳定,其中净利润均值在16 至46 点浮动。初始资金需求在300-900 点之间。下表可见,在40%保证金这一相对保守的比例下,签发方平均每张合约的收益率比较稳定。
保证金比例设臵:前文曾经对保证金比例进行参数检验,得出保证金设臵对于初始需求资金量有显著影响,实际上保证金设臵与签发方的风险偏好程度相关,保证金比例越低,初始资金要求越小,利润率越高,但同时暴仓的风险也越高。
下面我们通过历史上1833 次月收益样本进行统计,根据臵信度(暴仓概率)来设臵保证金比例。由下表可以看出,持有股指期货一个月,要保证股指期货暴仓概率低于1%,那么保证金设臵比例至少要36%。
场外期权的投资价值及风险
OTC 期权的买方主要关心两方面:其一是OTC 期权投资收益的特点,其二是OTC 期权的信用风险,下面我们针对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场外期权组合收益特点
场外期权在没有场内期权的情况下,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投机、套保两种投资需要。场外期权投机交易特点与场内期权类似,本文下面主要分析场外套保策略的用途。
套
保类的产品目前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喜爱,理财机构在保证投资者本金相对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额外收益,然而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对冲效果的工具比较
单一(沪深300
股指期货),且收益率与标的指数呈线性关系,对本金的保护作用效率较低。期权本身就具有对相关资产“保险”的特点,可以为理财产品提供更多的选择。下面我
们将比较几种常见的保本策略的效果。
常规“保本”策略方法
保
本策略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在投资末期保持本金不受损失,因此其本金风险暴露因素非常少,通常情况下只允许信用等级在AAA
级以上(含)的债券(以下简称高信用债)信用风险。目前市场上权益类保本策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高信用债+股票,高信用债+股指期货,股指套利策
略。其中套利策略的收益特征与权益类产品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只讨论前两种常规策略。
为
保护本金安全,常规保本策略中的高信用债的比例需要足够高,以保证其固定收益部分可以承担权益类部分的可预见损失。股指期货的收益特征与现货相似,只是增
加了杠杆,其对冲效果可以通过仓位控制来实现,因此对于对于保本策略无法提供有效的对冲作用(本文将Alpha
产品归于非保本的低风险投资产品)。而期权的收益率关于标的指数呈非线性关系,其对冲效果无法通过简单的仓位控制来替代。
场外期权“保本”策略及报价
期权保本策略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看跌期权对股指现货(期货多头)保险,资产管理方将资金分配到高信用债、股指现(期)货,场外看跌期权三个部分。
其分配比例需满足以下关系:
下面是2012 年10 月16 日场外期权报价,前日沪深300 收盘价为2298.67。
由下图可见,下个季月的看跌期权为98.77 点。
保本策略情景分析及效果比较
继
上文场外期权报价情况,比较不同保本策略效果,其中产品持有期为3
个月,标的指数为沪深300,股指期货保证金比例为50%(即两倍杠杆),高信用债到期年化收益率为6%。为了说明方便,假设3
个月后股指涨幅只有以下三种情景(二叉树模型):20%,0%,-20%,其概率分别为25%,50%,25%。
由上表可见,4 种策略都能在指数涨跌幅在20%之间时,实现保本的目的。对于前两种策略,固定收益部分需要对股指现货(期货)提供20%的安全垫,因此其仓位都超过总资产的90%,最终策略收益率基本上都来源于固定收益部分。
对
于后两种策略,由于期权具有保险的功能,使得固定收益部分不再需要对股指现货(期货)提供安全垫,只需要支付的权利金即可,因此固定收益部分的权重可以大
幅下降,释放了空间给权益类部分。若市场上涨,期权保本策略收益在6-7%之间,是常规保本策略收益的两倍以上;若市场震荡,期权保本策略效果略低于常规
保本策略;若市场下跌,所有保本策略都是零收益。最终的期权保本策略的期望收益超过债券固定收益1%,年化超额收益为4%左右。
信用风险
场
外交易没有结算公司的监管,使买方承担签发方破产所带来的信用(无法履行合约)风险。在国外,场外交易者对于信用风险一般是可以接受的,但前提是对方要提
供额外的回报率,或者利用一些增加信用的方式来降低信用风险,如抵押、担保、第三方评级等。我国市场的大多数投资者还不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因此我国的场外
期权签发方一般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信用风险衡量方法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签发方信用资质(Character):资质是签发方形象最为本质的反应,对于别人给与的信用,不论遭到困难和打击,都应以最大的努力偿还债务,保持良好的作风。一般来说是指国内外有资质的大券商或者银行。
签发方对冲能力(Capacity):签发方的信用取决于其盈利水平,其对冲策略亏损可能性越低,说明其破产可能性越低,因此好的对冲策略是签发方信用等级的保证。
签发方资本(Capital):签发方对冲策略的现金越充足,其抵抗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越强,如果签发方对冲时股指期货的保证金比率较低,则存在单向暴仓的风险,虽然资产仍处于浮盈状态,但无法坚持到期权到期。
合约抵押物(Collateral):对于信用资质较差的签发方,适当的提供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物可以增加其信用评级。(转自:扑克投资家)
CNNIC: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 手機網民6.2億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較2014年底提升了2.4個百分點。
其中,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較2014年底增加6303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 。
農村網民占比28.4%,規模達1.95億,較2014年底增加1694萬人。
我國互聯網普及率50.3% 北上廣全國最高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報告顯示,各省、市、自治區的互聯網普及率參差不齊,數字鴻溝現象依然存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省市互聯網普及率全國最高,雲南省互聯網普及率全國最低。
截至2015年12月,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網民數量超過千萬規模的達26個,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甘肅省;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達14個,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海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差異,各省、市、自治區的互聯網普及率參差不齊,數字鴻溝現象依然存在。報告稱,未來隨著移動上網設備的不斷普及、“寬帶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互聯網發展的地域差異將進一步減小。
另外,農村網民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增加,規模增長速度是城鎮的2倍,反映出2015年農村互聯網普及工作的成效。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8.4%,規模達1.95億,較2014年底增加1694萬人。
網民性別結構也趨向均衡,中國網民男女比例為53.6:46.4。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5.1%。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9%,10-19歲、30-3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21.4%、23.8% 。與2014年底相比,10歲以下低齡群體和40歲以上中高齡群體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互聯網繼續向這兩部分人群滲透。
中國網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截至2015年12月,網民中具備中等教育程度的群體規模最大,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4%、29.2% 。
在網民的職業結構中,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5.2%,其次為自由職業者,比例為22.1%。網民中月收入 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體占比較高。
互聯網向低齡化人群滲透 10歲以下網民占比提升
今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了《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男女比例為53.6:46.4,網民性別結構趨向均衡。
在年齡結構方面,與2014年底相比,10歲以下低齡群體和40歲以上中高齡群體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互聯網繼續向這兩部分人群滲透。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5.1%: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9%,10-19歲、30-3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21.4%、23.8% 。
學歷結構方面,網民中具備中等教育程度的群體規模最大,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4%、29.2% 。與2014年底相比,小學及以下學歷人群占比提升了2.6個百分點,中國網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
職業結構方面,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5.2%,其次為自由職業者,比例為22.1%,企業/公司的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員占比合計達到15.2%,這三類人群的占比相對穩定。
收入結構中,網民中月收入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體占比較高,分別為18.4%和23.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網民的收入水平也逐步增長,與2014年底相比,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網民人群占比提升了5.4個百分點。
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4.13億 手機網購比例54.8%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了《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依然保持著穩健增長,用戶規模達到4.13億,增長率為14.3%。
2015年,政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促進網絡零售市場快速發展。《“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和《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進中小城市、進社區,線上線下融合互動,跨境電子商務等領域產業升級;推進包括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等在內的11項重點行動。
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13億,較2014年底增加5183萬,增長率為14.3%,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依然保持著穩健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我國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3.40億,增長率為43.9%,手機網絡購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 。
在政策的支持下,跨境電商成為網絡零售市場新的增長點,影響力直達全球。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主要跨境電商交易額平均增長率在40%左右,其中進口網絡零售增長率在60%左右,出口網絡零售增長率在40%左右。網絡零售平臺引入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25個以上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個海外知名品牌的全進口品類,國內超過5000個商家的5000萬種折扣商品售賣到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的64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網絡零售企業深挖農村市場消費潛力,農村地區網購用戶占比達到22.4%,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在農村建立電商服務站,招募農村推廣員服務於廣大農村消費者。
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至1.14億 前三用戶量占比超八成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了《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1.14億,占整體網民的16.5%,其中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為1.04億,占手機網民的16.8% 。
報告還稱,2015年,網上外賣由單一商戶的外賣配送業務模式向一家專業外賣配送平臺對接多家商戶的生態化產業集群模式轉型,並獲得快速發展。在下半年的O2O行業整合大潮中逐漸形成了較為清晰的行業格局,市場集中度很高。美團外賣、餓了麽,再加上百度外賣,三家外賣配送平臺的用戶占到整體網上外賣用戶的83.4%,網上外賣平臺的市場格局已然形成。
“但是,隨著外賣平臺規模的擴大,一直困擾其業務發展的商戶營業資質問題以及配送團隊的人員管理、交通安全問題也逐漸開始引起社會關註。同時,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得外賣平臺僅以單純的餐飲快遞業務很難獲得更高利潤並確立競爭優勢,對合作商戶進行補貼的推廣方式也很難長期維持。”報告指出。
2015年互聯網活期理財收益下降 主流產品已跌破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了《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互聯網理財活期主流產品的收益率已跌破3%市場,產品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產品更加豐富。
在央行連續“降準降息”、貨幣供應量持續增加的經濟環境下,貨幣基金類互聯網活期理財產品收益與銀行存款利率同步下降,當前主流產品的收益率已跌破3%,產品定位已從高收益理財產品轉型為可生息的現金管理工具。本次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互聯網活期理財用戶規模為8594萬,相比2014年底,用戶規模有所提升。
報告還顯示,2015年互聯網理財產品已由發展初期活期理財產品包打天下轉變為活期、定期理財產品共同發展的新局面。截至2015年12月,購買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9026萬,相比 2014年底增加1177萬,網民使用率為13.1%,較2014年底增加了1.0個百分點。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在台灣,「吳念真」三個字,是溫暖帶著情感的溝通符號。 他的文案感人、產品熱賣,靠的不是販賣力,而是感動力。他說:「也許你不善言辭,但一定要打開觀察力、拿出同理心,必能產生共鳴。」導演吳念真走進「快樂學習協會」新北市三重的祕密基地,老師向教室內的小朋友介紹:「今天有幾位像天使一樣的人,來看大家喔。」小朋友歪著頭,舉手問吳念真:「你真的是天使嗎?為什麼你沒有翅膀?」吳念真張開雙臂做出飛翔狀:「喔,因為我剛下班,翅膀拿下來,休息一下。」「溝通不是自說自話,而是你要看今天講話的對象是誰?以同理心去理解,說出他們聽得懂的話。」被稱為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演講,是對著三千多名警察大學學生的講話。 「我生平最痛恨的人,就是警察。」他的開場白,讓台下學生豎起耳朵。「小時候,父親賭博,我寫信給警察,還畫了賭場地圖。」結果放學回家,發現警察來家裡,桌上還擺著檢舉信,笑著對阿爸說,「這囝仔很有才情,批(信)寫得很好。」父親當場舉起掃把怒砸他:「這麼細漢,就當抓耙仔(告密者)!」 拍廣告不找大咖 拍「保力達」說出藍領心事吳念真自嘲慘事,引來台下學生哄堂大笑。「這是一種情感與情境的連結,演講不是你想講什麼,而是台下的聽眾想聽什麼。」不管是警察、扶輪社的貴婦,還是難搞的青少年親子問題,吳念真都有辦法在第一時間,找出對方聽得進去的劇情。 也因為說話的共鳴度強,吳念真一直都是廣告商的最愛,其中合作最久的,是長達二十年的「保力達」廣告系列。 當初對手「維士比」找了港星周潤發拍出「福氣啦!」廣告,保力達也找上同樣是港星的成龍上場,效果奇慘。一籌莫展的廠商登門,吳念真分析:「喝藥酒的人都是藍領勞工,不會相信港星也喝這一罐。 」他改拍泥水工、捕撈烏魚子、拉麵線、曬紅柿等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故事,讓保力達在藥酒市場市占率從三成躍升到七成,至今穩穩領先。 「寫文章、演講,或是拍廣告,我定位自己不是創作者,而是一個溝通者。」吳念真認為,講出吸引人心的話,不是天生具備的口條魅力,可透過後天的心智鍛鍊。他的祕訣是:「開口前,先細心觀察對方的處境,抱持同理心回應,必能拉近距離,讓對方感受關注,產生共鳴,自然會跟你站在同一邊。」 面對陸網友挑釁 「反擊是必要之惡」 因為吳念真一言九鼎的說服力,讓他這次大選中,成為比候選人更關鍵的助選員。民進黨的友人請他錄製政黨票催票廣告,他也為導演好友柯一正,站上時代力量的造勢舞台。當「吳念真打吳念真」的標題出現在媒體,外界逼他表態時,他僅回覆:「相信初心,不要改變。」這句話,也是他一貫的處事風格,就算掉入政治漩渦,也不會昏頭轉向。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吳念真的微博湧入大量中國網攻,開罵「台獨狗,滾回去。」他想起二○○八年綠營慘敗後,他到中國演講,台下網友酸他:「我知道你是深綠分子,說說看你們那兩位總統,對台灣有什麼貢獻?」吳念真說:「李登輝對台灣的貢獻,就是當總統後,罵總統不會被關;陳水扁對台灣的貢獻,就是總統下台後,仍會被關。前者叫言論自由,後者叫司法獨立。」他的神回,引來台下滿堂喝采。他至今得意:「面對敵意與挑釁,反擊是必要之惡。」 隨時培養觀察力 一句話溫暖大夜班工讀生 吳念真說,神回覆功力雖然不是與生俱來,但觀察力是可以後天訓練的。 隨時啟動同感度,可以讓你的話語更有溫度,人緣更好。他說,前幾天到住家附近超商,遇見一位沒有見過的店員,從衣領露出學號。「很辛苦吧?下課還要來打工?」小女生驚訝地回答:「是啊,來上大夜班。」結帳時,吳念真說:「辛苦了,回家要小心喔!」頓時小女生眼中閃著淚光。店長隔天對吳念真說,小女生感動得不得了,在臉書上PO文:「今天遇到一位心腸很好的老先生。」吳念真笑回:「哎喲,告訴小女生,下次不要這樣形容,要說,今天遇到一個資深帥哥。」 搶救最在乎的兩個女人 吳念真用廣告逆轉選情 身為廣告代言人,許多廠商會要求吳念真不要在選舉場合站台。 「我可以理解廠商的顧慮,但2016年這場選舉太重要了,涉及到台灣的轉型與世代正義,我在乎的人,我一定要幫。」吳念真掛念洪慈庸與蕭美琴這兩位女性,因為她們的參選,代表新舊政治力的翻轉。所以他繞過半個台灣,二度到花蓮陪同蕭美琴掃街;去年12月底,幫洪慈庸錄製助選的錄影帶,更為選情投下震撼彈。 「大家好,我是吳念真,我今年63歲……,」選戰前兩周,吳念真招牌的口語出現在洪慈庸競選影片。「助選與拍廣告一樣,你要精確地掌握你的訴求對象是誰。」吳念真當時觀察,洪慈庸可以拿到年輕票,但缺乏年長者的選票,尤其是婦女票。所以影片開頭「我63歲」,拉近與被訴求者的年齡,再以一個疼女兒的心情娓娓道來。 根據一月初民調顯示,素人洪慈庸與對手有26年政治資歷的楊瓊瓔(兩屆省議員及五屆立委),是四比六的戰況,吳念真廣告一出,局勢逆轉;也讓洪慈庸所屬的「時代力量」知名度大增,支持率一星期內從7%暴衝到14%,政黨票甚至危及民進黨,嚇到黨主席蔡英文選前一周出來喊話,要綠營選民「集中投票」。 1月16號開票當天,看到兩位女性的逆轉勝,吳念真和朋友振臂歡呼,因為,這是他今年最滿意的代言作。 |
《alive》歸納年度五大趨勢,以超過18只新表速覽本屆SIHH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亮點走向。 Trend 1》複雜表大競技世界第四只 停秒陀飛輪誕生 愛彼Supersonnerie超問表,嚴格來說,去年曾以概念表RD#1的形式推出。通常業內人看到「概念表」時,會有個共識:看得到、不一定能量產上路,但愛彼的這只超問表,卻竟然只花了一年,就在今年正式量產,甚至還一舉拿下三項專利,進度超展開。要知道:問表的音質綜合表現向來是表款的評價關鍵。品牌首先重新設計調速機制裡的重要零件,令震動和噪音降至新低,再以吉他音箱為概念,將打簧機制放在機芯下方,並外置一枚共鳴板。所以當位於機芯下方的音簧敲擊,聲音將清脆、動容且更高分貝傳遞到人耳中。 若說聽覺是高級製表的樂趣之一,那陀飛輪就代表視覺帶來的直接享受。積家(Jaeger-LeCoultre)的ReversoTribute Gyrotourbillon球體陀飛輪四號,首見業內獨家的「碗狀(半球形)」游絲。從扁平、立體、桶狀、球形游絲::,積家絕對是全世界最明白游絲理論與實務的廠家。根據品牌說法,碗狀游絲與球形游絲在走時精準性上沒有相異,加上使用了新式的工形擺輪,放在Reverso的長方形表殼裡,三軸陀飛輪宛如小型衛星般,生生不息。 是否每一枚陀飛輪都像積家的球體陀飛輪四號一樣複雜?也不盡然。今年萬寶龍(MontblanC)就有一枚分鐘外置的EXoTourbillon Slim,將陀飛輪的框架外置,所以機芯厚度更為纖薄,難得的是:這還是一枚具停秒功能的陀飛輪!想調整時間時,一旦拉出表冠,三點鐘的扇形鏤空指針將會從Wineng跳至Setting位置,同時陀飛輪會停止轉動。聽起來很普通?停秒陀飛輪很厲害嗎?過去製造過停秒陀飛輪的分別是朗格(兩只)和積家(一只),萬寶龍是第四只,你覺得呢? 喜歡陀飛輪?恭喜。沛納海(Panerai)今年用上3D列印雷射燒結技術,打造了一只超輕量化的LOScienziato Pam 578兩地時間鈇金屬陀飛輪。從機芯到腕表都是鏤空的,戴在手上時輕飄飄,一下讓人不大習慣。 而既然提到陀飛輪,獨立製表兼陀飛輪名匠高珀富斯(Greubel Forsey ),今年則罕見推出Signaturel,一款只有自動上鍊三針的基本款式。雖然沒有複雜功能加持,但特別的平衡擺輪仍是一大賣點。同時整顆機芯的零件包含指針都採手工製造,即便拿出三十倍的放大鏡去欣賞機芯,細部的打磨拋光仍然能通過行家的嚴苛法眼。加上十八K金、九五〇鉑金和精鋼各限量三十三枚,比尋常複雜功能還要珍稀。 最後要提的,則是朗格的Datograph PerpetuaITourbillon朗格將計時分鐘、星期顯示、日夜顯示、計時小時盤、月份顯示、閏年顯示,一共六種時間資訊,以同軸方式顯示在兩個次表盤上,這就相當罕見。萬年曆向來以時間資訊繁雜為特色,怎麼在有限面盤上化簡為繁,看面子是設計功力,看裡子是機芯構造實力。 而L.9522這枚手上鍊機芯零件多達七百二十九枚,難得的是面盤卻相當清爽,讀時簡易。看似簡單的結果,其實背後下過苦工,這就是高級製表的迷人之處。 Trend 2》女表爭豔高級珠寶+專業機芯裝飾與功能俱足 傳統印象中,腕表是男性的專屬品,珠寶才是女性的閨中密友。從今年開始,女表將打破你的刻板印象,華麗再變身。 事實會說話,一月十八號的首場開幕活動,羅杰杜彼(Roger Dubuis)以坎城影展的紅毯為靈感,打造出一座四面的開放式舞台。品牌今年與高級訂製鞋Massaro聯手,推出Velvet by Massaro表款。 金色扭織表帶從高跟鞋的設計手法而來,配上金色面盤與鑲鑽表圈,貴氣奪人。名士(Baumeet Mercier)的「PetitePromesse」系列則帶點小確幸調調,雙圈式表帶加上小表徑,直攻平價入門女表。場內記者會結束後立即送上三位模特兒走秀,別出心裁。 但小確幸是用來過日子的,真正令女性傾心的,高級珠寶表仍是吸睛重點。愛彼今年的全鑲鑽女表Diamond Fury,全表共鑲嵌4635顆鑽石、耗費1500小時工時,尖銳線條透射出逼人傲氣。梵克雅寶(Van Cleef& Arpels)的Rubis Secret同樣走全鑲路線,但相當法式大家閨秀,整只手鐲鑲嵌大量鑽石與一一五顆、重達一五一.二五克拉的莫桑比克橢圓形切割紅寶石,內圈更加有光芒飾樣的鏤空金屬片,增加透光性。 想看時間?按壓側邊卡循,小巧表殼滑彈而出,原來這還是一只神秘表。 既然提到神秘表,怎能錯過卡地亞?卡地亞的Dragon MySterieux神秘火龍腕表,機芯零件被巧妙隱藏在面盤外,鑽石的龍形身軀高度捕捉了空想神獸的微妙韻味,橘色珊瑚更讓整體風雅再上層樓。 全表除鑽石又鑲嵌二三.七七克拉的枕形火蛋白石,限量一只,神龍不可多得。最後是伯爵的LimelightStella,用寶石、也以線條分勝負,圓形表殼與橢圓形內圈的線條,內外映襯出幾何之美,當月相從扇形視窗中悄悄探出嬌羞的面容,此時美景、無聲勝有聲。 Trend 3》藍色新潮流主流或小眾都愛藍色表盤 一直以來,腕表面盤以白色或黑色為主流,但今年卻改由藍色領軍!有多流行?像愛彼今年有五款、萬國表有六款,連一向不迎合主流市場、相對小眾的帕瑪強尼(Parmigiani Fleurier)的Tonda Metropolitaine系列,八種組合裡有四款都是藍色面盤,可見藍色今年真的夯到某種熱度!所以,有哪些藍面款式值得關注、值得人手? 萬國表被暱稱為「大飛」的大型飛行員腕表「小王子」特別版,四十六公釐超大尺寸,配上經典啄木鳥式表冠、七日動力儲存,是不少玩家心中的超級經典款;今年換上藍色面盤,還有義大利高級皮件廠製造的Santoni棕色小牛皮帶,復古好味道,只此一家。積家的Reverso系列適逢八十五週年,推出不少Reverso款式,其中Tribute Duo雙面腕表雖然功能僅是正反面的時、分顯示,但方形表殼配藍色鉚釘飾紋面盤,優雅到心坎裡。江詩丹頓今年亦有全新改款的。Overseas縱橫四海系列,簡單的大三針配藍色面盤看起來和以往相似,但自動盤卻已換上新式的光芒羅盤K金設計,耀眼奪目,全新款式更加送橡膠表帶和金屬鏈帶各一條,相當合算。 藍色是男性的專利嗎?非也。羅杰杜彼(RogerDubuis)的Velvet奧秘之心腕表,除有藍色面盤、雙圈鑽石表圈,兩側飛舞的雙逆跳日期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帶入複雜功能記憶。最後要提的,還有隱藏版的萬寶龍一八五八藍面小三針或計時碼表,鐵道式刻度加上酪梨式指針,機芯用的可是高級機芯廠Minerva的機芯。今年的藍色不再只是藍色,一如今日的萬寶龍,也已經不是以前的萬寶龍了。 Trend 4》各家拿手活琺瑯珠粒工藝首次現身腕表界 每個人都要有兩把刷子,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圈子裡活出光彩,也許不以陀飛輪炫技,但今年還是有這些表款,或是週年紀念、或是跨界聯名,闖出一番精彩。 一向以超輕量、高科技風格見長的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今年選擇與泛美航空合作,推出聯名款雙追針計時碼表陀飛輪腕表。整只腕表的面盤頗像飛機的觀景窗,而鈇鋁合金不僅應用在表殼上,靈感更來自飛機的渦輪葉片。僅在理查德。 米勒的專賣店限定販售,限量三十只,想在手腕上來趟藍天之旅?出手速度和資金都要一步到位。 朗格的Richard LangeJumping Second跳秒表,雖並無複雜功能加持,但罕見的三針一線面盤配置,加上獨特跳秒顯示,讓定時更加精準,視覺效果也大幅加分。愛彼的雙擺輪鏤空腕表將兩個游絲擺輪置於同軸之上,卻讓游絲往不同方向震動,進而創造出更加精準(三〇%以上)的走時效果,少有人能出其右。而創立於一九九六年的帕瑪強尼,今年則為品牌二十週年推出Tonda系列大日期雙追針計時碼表。有大日期視窗又有集成式計時碼表結構,不花俏、不炫目,回歸腕表本質,訴諸精準。 梵克雅寶一向擅長透過面盤的精雕加上逆跳功能,譜寫童話、傳頌情感。 Lady Arpels的Ronde desPapillons腕表,則用上三隻藏在雲朵裡的蝴蝶指示時間,詩情畫意。而伯爵的Altiplano。三十八公釐珍珠母貝與木質細工鑲嵌工藝表盤,是與專擅異材質拼接的名匠RoSe Audacity合作,以伯爵第四代傳人為名的Yves Piaget玫瑰為靈感,透過極精細的珍珠母貝與木片,在三十八公釐的方寸之間,以九十六塊極細小的木片或母貝,巧手拼接出一「只」YveSPiaget玫瑰,似有花香撲鼻而來。 快看得眼花撩亂了?還沒結束。卡地亞的琺瑯珠粒美洲豹腕表,是由藝術工坊匠師以金屬珠粒工藝為靈感,將琺瑯燒成圓形小珠再置於面盤上。整個面盤須反覆燒製達三十次,因不同成色的琺瑯在不同溫度下顏色變化也不盡相同。如此耗工,成果便是栩栩如生的豹鬚、黑黃相問的豹毛斑點,勾勒出一頭活靈活現的美洲豹。前提是三十次燒製中有一次失敗,就會前功盡棄。 Trend 5》實用款正夯一表多變入手好時機 萬國表的馬克系列,今年的飛行員自動腕表,除表徑縮減成三十六公釐(也符合女性手腕),價格也下修王十四萬元左右(和馬克十八同樣價格),競爭力十足。名士的Shelby Cobra限量款,今年已是第二回聯名,新款計時碼表的價位,精鋼款與DLC黑色塗裝版都在十三萬元上下,各限量一九六三只,客群瞄準熱血賽車迷。卡地亞近年主力雖在複雜功能的Rotonde系列,但今年的Drive de Cartier就好看也好買,變形的枕形表殼經過霧亮面處理,錯落有致。全系列有精鋼和玫瑰金兩種,用上小三針、兩地時間與陀飛輪三種功能合計四種組合。其中大日期逆跳雙時區晝夜顯示腕表,使用自家1904-FUMC自動上鍊機芯,具備雙時區功能,還可判定晝夜顯示,完全務實導向。 積家的Reverso ClassicDuo雙時區腕表同樣為商務旅人帶來雙時區的功能,雖無晝夜顯示,但正反雙面獨立顯示,清楚易讀。而如果你是重度的沛納海迷,當然會記得史特龍在電影《十萬火急》中首次佩戴沛納海的經典時刻。品牌今年推出一組兩枚的款式,一枚是白色面盤(採用藍色字樣)的右撇子腕表,一枚是黑色特殊塗裝的左撇子版本。兩枚成套發行,並附小說與魚雷模型一組,愛小沛?不妨左右手各來一只! 而今年加量(贈送其他材質表帶)不加價的江詩丹頓OverSeas Ultra Thin超薄腕表,除了機芯具備新式的光芒羅盤K金自動盤,新武表扣與快拆式設計,也很實用。兩百六十多年老牌都願意走入尋常人間,又是超薄款式,想為人生、風格再攀新高峰?江詩丹頓今年的新款倒是相當值得再三考慮。 撰文者釋俊哲 |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匯集了全球最棒的統計學人著稱。要如何讀懂他們充滿技術語言的半年期《經濟展望》?
以下這五張圖表為你解釋OECD眼中已經陷入“低增長陷阱”的全球經濟圖景,以及為什麽OECD認為超寬松貨幣政策存在著弊大於利的風險。
“低增長陷阱”
OECD表示,全球經濟已經陷入了“低增長陷阱”:不僅發達國家經濟增速緩慢,在許多新興經濟體中經濟都中放緩,同時全球貿易和投資疲軟現象持續。
過去的8年中,全球OECD經濟體每年經濟增長僅為2%,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僅有3.0%,2017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將稍有提升,為3.3%。
在這樣一個不斷自我實現的低增長陷阱中,由於國內外需求不足,持續的不確定性以及結構改革的步伐放緩,企業喪失了投資動力。
與此同時,預測中全球貿易增長率在3%左右,這個數據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而全球價值鏈的構建和以商品為主的貿易行為,正因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而受阻。
在國家方面,OECD認為美國前景低迷。由於外需疲弱,石油和采礦業投資不足,OECD將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的預估調降至1.8%。同時OECD還調低了日本的增長預期,較2月下調了0.1個百分點至0.7%。
OECD維持了對中國對預測在6.5%,2017年為6.2%。
經濟低迷之中的一絲亮光來自歐元區。此次OECD提高了對歐元區的增長預期至1.6%,前值1.4%,2017年預期則在1.7%。
英國退歐將危及全球
此次OECD在經濟展望中警告,英國退歐將危及全球,“不僅對於英國,對歐盟以及全球其他地區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具體而言,到2018年,歐洲其他經濟體將遭受明顯的沖擊,尤其是那些與英國存在強勁經濟紐帶的國家,同時包括美國以及金磚國家在內的許多非歐洲經濟體也因歐洲需求減弱而面臨產出下降的命運。
在其中,根據綜合情景計算,將高度遭受英國退歐影響沖擊的國家是愛爾蘭,盧森堡,荷蘭,瑞士以及挪威。
受到中度沖擊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德國,芬蘭,法國,希臘,西班牙和瑞典。
受到輕微沖擊的國家則包括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意大利,匈牙利,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共和國和斯洛文尼亞。在歐洲經濟體中,到2018年,其GDP將下降1%左右,其中五分之二是源於英國金融市場動蕩,譬如英鎊到大幅貶值。
歐洲經濟體的需求減弱也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不利影響,到2018年,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其他OECD經濟體,其GDP將下降超過0.5個百分點,在其中土耳其和俄羅斯將受到較為嚴重到沖擊受重擊。
超寬松貨幣政策弊大於利
OECD此次警告,長期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恐怕弊大於利。實際上這不少發達經濟體重,已經在近年內長期使寬松的貨幣政策,然而卻無法組織增長疲弱和低通脹。
在歐元區和日本,通過擴大資產購買計劃的持續時間、規模並通過負存款利率低等方式,上述區域持續執行超寬松貨幣政策。
OECD指出,長期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造成了一系列扭曲。這其中包括,養老基金和人壽保險公司資金緊張,貨幣政策影響減少,房價快速通脹,銀行利潤降低,風險/回報不平衡所導致的“銀行業高度緊張”等;而各國央行在低利率和量化寬松上被要求做得過多,不少已經成為了各國政府債的主要持有者。
OECD指出,必須更頻繁的使用財政政策,並善用貨幣政策所制造出的良好環境,實際上各國政府可以在很長時間哪鎖定很低的利率水平上,有效放開財政空間。
為此,OECD建議全球政府應該考慮團結一致增加公共事務支出,如果所有OECD成員在公共投資上增加GDP的0.5%,第一年就可以使世界經濟增長0.4%。 在其中美國增長0.7%,歐盟和英國分別增長0.6%。與此同時,美國國債會下跌0.7%,歐盟和英國會分別下跌0.4%和0.3%。
需要註意到的是,OECD此次的政策建議也呼應了上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於目前緊縮政策弊大於利的看法。IMF的報告以批評新自由主義為由,稱金融開放和財政緊縮加劇了收入不平等,其分配效應可能影響經濟增長,因此建議各國政府可以設計新政策以來抵消不平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左手技術,右手資本,毫無疑問,基因科技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寵兒。
從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來看,人類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摩爾定律”:上世紀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計劃花費30億美元,用十三年時間完成一個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繪制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但到了今天,使用最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已經可以把人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下,時間只需要三天。
慶幸的是,從CRISPR-Cas9技術的發明人華人科學家張鋒,到最近基因領域的新晉“網紅”--新一代“基因剪刀”NgAgo-gDNA的發現者,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這一次,中國人終於走進了這一世界最新科技的頂級行列。
對於人類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關於基因這本人體“天書”,要如何才能讀懂?讀懂這份與身俱來的天書對人類來說,又有怎樣的意義?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基因技術與人類未來”現場,嘉賓們對此進行了解答。
基因,人類的另一個身份證
在基因領域,相比較基因編輯、基因治療,最先完成產業化的當屬基因測序。
快速、低成本的測序技術極大地拓寬了基因測序的應用範圍,它使得精準醫學的概念真正從科幻走到現實,從科研走進每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論壇現場,奕真生物董事長趙奕寧就作出預測,在不出十年的時間的時間內,每個新生兒都會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這會成為每個新生兒的另一個身份證,幫助每一個個體透析他獨一無二的生命奧秘。
“其實無論是現在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的的基因檢測,還是仍在產業化探索過程中的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相關的基因公司在投資領域都已經非常貴了。但是從技術的價值來說,盡管現在估值很貴,我們相信未來依舊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在論壇現場表示。
在現階段,基因技術的價值更多的是體現在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健康的管理上。
“中國每年大概有接近2000萬的新生兒,其中唐氏綜合癥的發病率大約在600分之一到800分之一,那意味著沒每年中國將會誕生至少3萬個唐詩綜合癥的患兒。但是來自基因技術的無創產前篩查使得孕婦可以很準確高效沒有痛苦地在生產前測出唐氏的出生率。這一點上來看,基因技術不僅可以造福人類,而且的確是可以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華大基因coo張淩在論壇現場表示。
在基因技術的應用上,藥明康德coo楊青則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測序成本還將會進一步大幅降低,速度也會更快。在未來,基因測序可能很快就會像現在人們到醫院看病做個常規檢測一樣普通;但是僅僅做基因測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能力對測出來的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解讀,就像天書一樣,需要有人能讀懂,這樣才有意義。
舉例來說,在去年,藥明康德收購了一家冰島的基因測序公司NextCODE作為其布局基因技術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這家公司的獨特之處在於,在過去近二十年時間里,他們把整個冰島全國的三十多萬人口進行了基因的測序和篩查。
冰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島國,從歷史上看,這個國家全國的人口最初都是由幾個大家族繁衍而來,而每個家族都記錄了非常清楚的族譜,其中包括:每個家庭有什麽病、每個人有什麽樣的遺傳屬性、從整體上看哪些基因上的變異可能導致了什麽疾病等等。
這份三十多萬人口的基因測序調查和篩查讓NextCODE公司建立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綜合了表型數據和基因數據、達到幾十萬人口規模的海量數據庫,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應用的生物信息分析系統。
藥明康德的此次收購,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獲得這份難得的生物分析系統。這對於科學家分析、解讀測序得來的海量數據非常有幫助,畢竟基因數據本身並不代表太大的實際意義,只有當它與表型結合起來,進行整合分析,與經過驗證的、人口規模的數據庫進行比對,對人類而言才更有意義。
基因技術“雙刃劍”?
“我們已經看到了突破性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誕生以及其在全球範圍的廣泛研究 基礎科學和工業制造的廣泛應用 ,這項技術有望定向改造一個人的致病基因,從而針對性地對這種疾病進行‘精準治療’。”王海蛟表示,伴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疾病的不斷了解,人類已經意識到,對於很多疾病,尤其是罕見病和遺傳疾病都與基因有關,基因編輯等基因工程技術無疑為治療這些疾病打開了一扇通向光明的大門。
但與此同時,就這項技術本身而言目前還存在著“脫靶效應”的風險,就是在嘗試編輯致病A基因的同時影響到了正常的B基因,這是要註意的,包對基因的人工改變,會不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這些都需要進行長期的觀察。
我們在好萊塢大片和科幻小說中已經看到了有關基因科技很多類似的大膽的想象。事實上,過去十多年,我們看到了基因技術的發展,已經大大超越了我們的想象。但對於基因,人類其實還知之甚少。
科學家本世紀初已經繪制出了人類基因組圖譜,但是要真正揭開組成人體2.5萬個基因的30億個堿基對的秘密,我們可能了解的還不到1%,包括基因的變異、環境對基因的影響,以及還包括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
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永遠是一把雙刃劍,就看掌握技術的人類去如何應用他們。比如原子能可以用來做毀滅性的核武器,也可以用來進行和平的發電。
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可以對目標基因進行插入、刪除或重寫,類似編輯對文字進行編輯、刪改和插入一樣,是一種對物種基因進行編輯加工的過程,由此不僅可以改變基因的功能,而且能創造新的生命。
如今,利用基因編輯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更為迅速地改變或刪除細胞中的多個基因,從而可以治療一些遺傳性疾病,例如亨廷頓氏病,甚至可以治療艾滋病等現在無法治愈的疾病。當然,這一技術還以用於糾正體外受精胚胎的基因缺陷,如此,將可以創造新的健康生命,甚至創造“超人”。
任何一項技術本身,在顛覆的同時往往還會夾雜著爭議,但正如第一財經首席執行官周建工所說,人類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多樣性 ,所以基因本身並不存在本身的好和壞,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應用。
不同於同行熱衷的信息數據提供服務,“讀懂新三板”著眼於市場的深度報道。
“讀懂新三板”創始人盧山林
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5月底,新三板掛牌上市的企業已突破7000家,年利潤超過1000萬的公司至少有1500家,預計今年年底會超過1萬家,市值將超過5萬億。同時,相較於成熟的主板市場,面向新三板的各方面服務商較少,這引起了一些有敏銳市場嗅覺的創業者的關註。在諸多細分領域中,盧山林選擇了內容創業,試圖立足新三板提供專業深度的信息服務。
之所以選擇內容創業,與盧山林之前的職業經歷息息相關。早期的他曾就職於理財周報,學會了系統上觀察和認識中國的資本市場。有了初步積累後他跳槽到創業家,並一路做到了總編助理。“從財經媒體到商業媒體的轉型,讓我對媒體的內容有了更深的認知和把握,我們要從用戶角度出發,瞄準特定人群去生產內容”,盧山林說。後來,他來到雪球擔任了運營總監,在一個投資者社交網絡上摸爬滾打,逐漸鍛煉了關於互聯網產品的思維方式,從而對用戶需求的把握與運營有了更深的認識。
選擇創業後需要定位目標用戶,當下“讀懂新三板”的用戶較為綜合,涉及上市公司高管、金融機構從業者、普通讀者等,未來將重點投向新三板的投資人。盧山林表示,生態鏈中是投資人指向企業,所以只有在投資人中建立強大的影響力,才會有資歷和本領去服務企業。
不同於同行熱衷的信息數據提供服務,“讀懂新三板”著眼於市場的深度報道,並形成了四個方向:市場研究報告、投資人專訪、公司報道、政策導讀。其中,研究報告一周推送一兩篇,主要對行業現象做數據分析與判斷,《一定有一個是錯的!黑石集團和九鼎投資市值驚人一樣》等傳播甚至影響到了政策走向。公司報道傾向於有意思、有價值的公司,主要介紹公司的基本情況、行業地位等。
據悉,“讀懂新三板”自去年9月上線以來,已累計21萬用戶,覆蓋2000個身價500萬的投資人,微信頭條均閱讀量過萬,市場分析報告達40多篇。今年4月,“讀懂新三板”獲得Pre-A輪融資,估值1億元。
然而在快速成長的背後也隱藏著種種挑戰,“生產內容簡單,生產好內容難,持續生產好內容且能滿足不同市場階層需求更難。”盧山林表示,這對於只有十幾個人的團隊顯然不易應對。
新一輪融資部分用於人力擴張後,難點的處理引發了盧山林更多的思考。
目前,“讀懂新三板”基於現有的內容和流量,推出了2B的企業級服務,如新三板上企業與投資人的關系管理,類投行服務。未來將會推出2C服務和涉及交易的互聯網產品。“我的思考是,單靠人工生產內容,並去獲取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的做法在未來是較困難的,從長遠看還是要通過互聯網產品實現人群的覆蓋。”盧山林表示,目前這種模式還在不斷探索中,但一定是兩條線,一條服務新三板公司,一條服務新三板人群,最後在他們間搭建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