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市長茅傑飛 (Jeffrey Mountevans)將於7~14日率商界代表團訪問中國香港、上海、北京和天津。第一財經記者從倫敦金融城獲悉,其此行旨在加強中英兩國之間的商貿聯系,這也是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英國金融城商界代表團首次訪華。
“中國是英國至關重要的貿易與投資夥伴。我這次出訪正當時,我要向中國政商界承諾英國對商貿保持開放。” 茅傑飛表示,“我也將重申我們對深化中英兩國長久合作關系的承諾, 我為中英兩國間的密切合作歡呼,也將為未來的合作探索新路。”
在香港地區的3天訪問行程中,茅傑飛將會晤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探討增進國際貿易合作的契機,其中包括針對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投資者的商業機會。他在行前表示:“我所率領的金融城商界代表團由金融及專業服務業高層組成,我們將赴亞洲重要市場尋求商機。”
茅傑飛的香港之行還包括會晤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交易所,以及香港金融發展局的代表等,以及向香港的金融服務公司介紹英國在“脫歐”公投之後的商業環境及最新動態。
在上海、北京和天津的訪問期間,茅傑飛將會見中國政府部門領導和商界領袖,交流中英兩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情況,並探討雙方共同關心的領域,如人民幣國際化與綠色金融等。
據悉,他將訪問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上海清算所,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探討金融監管,並與北京西城區區長共同主持有關“脫歐”後中英金融市場的合作與機遇的圓桌會議。
茅傑飛表示:“倫敦金融城不僅是英國也是歐洲的金融與商業中心,對於想擴大國際業務的中國投資者與工商企業來講,倫敦金融城無疑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我們認為,更多合作良機將會不斷湧現,不僅惠及我們兩國的經濟發展,也會助力於廣泛的全球經濟增長。”
倫敦金融城市長每年選舉一次,任期為一年,該職位無薪酬、無黨派性。
1972年2月27日晚,周恩來和尼克松在上海舉辦的宴會上。(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76年精神號”專機抵達北京,展開其首度訪華之旅。當天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尼克松。在北京訪問數日後,尼克松一行續往杭州、上海兩地訪問。在華期間,中美雙方舉行了多次會談,2月27日下午,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揭開了中美兩國關系新的一頁。
關於尼克松訪華的細節,四十多年間國內媒體多有披露,其中大部分內容屬實,小部分與事實不相符。筆者認為其中疑點最多的,是關於“周總理用一噸頂級鮑魚款待尼克松”的故事。這一故事流傳甚廣,一些有影響的媒體也加以傳播。雖然尼克松訪華禮應隆重招待,但破冰下海捕撈一噸鮑魚,實在是不可思議。那麽,這一故事是如何流傳起來的?宴會上到底有沒有出現鮑魚呢?
這一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北京“×龍網特約撰稿人”金亞銀。2005年6月7日,該網發表其題為“周恩來一噸頂級鮑魚款待尼克松背後的故事”的文章稱:
1971年10月,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抵達北京後,與周恩來總理正式敲定,美國總統尼克松將於1972年2月21日正式訪華。一向主張“外交無小事”的周總理開始為中美談判殫精竭慮,連客人訪華期間的菜譜都要親自審定。
為了接待好客人,周總理決定準備1000公斤新鮮鮑魚,讓尼克松充分領略一番東方大國的飲食文化。當時中國品質最好的野生鮑魚就出自黃海深處,於是國務院把采捕任務下達給遼寧省,遼寧省又落實給大連市,大連市則選擇了長海縣,任務最終落實給了鮑魚資源最豐富的獐子島。
1971年12月,正值數九隆冬的季節,獐子島人民公社的領導找到當時任潛水隊長的王天勇,給他布置了這項國務院交辦的重任:必須在翌年1月底,采捕1000公斤個大肉肥的鮮活鮑魚。
聽到這個消息,王天勇當時真有點懵了,數九寒天,采捕區水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作業條件極為惡劣。按照老規矩,潛水隊早就收船上岸了。而且富有采捕經驗的王天勇知道,冬季里鮑魚還不知藏到哪兒去了,要采捕到這麽多鮑魚,容易嗎?
……連續幹了近10天,王天勇和他的夥伴們共采上來1500多公斤鮑魚。從中選出的1000公斤優質鮑魚裝上軍艦,轉乘飛機,順利運抵北京,如期出現在尼克松總統一行在京期間的宴會上。
當尼克松聽說這些新鮮的鮑魚采自冰封雪飄的黃海深處時,不禁為中國人的好客而感動。周恩來總理對此非常滿意,在上海《中美聯合公報》發表後,他致電遼寧,表揚大家都是中美談判的“幕後英雄”。
這篇文章只采訪了一個“當事人”,沒有其他當事人的印證,也沒有文獻的支撐,不像是一篇嚴肅的報道,本可一笑置之。孰料,該文發表兩天後,2005年6月9日,北京某大報以《捕一噸鮑魚款待尼克松》為題,對文章作了壓縮,署名“×龍”發表。
次年3月上旬,中×網轉載了金亞銀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註意和討論。同月15日,北京某報刊登了該報記者所寫的特稿《“海底闖將”王天勇與“鮑魚外交”》,情節與金亞銀所述基本一致。
2006年7月4日,大連某報發表了《三代潛水員的故事》,其中“王天勇:為尼克松訪華撈鮑魚”一節提及,“1971年年末,王天勇接到一個政治任務,需要下水采捕鮑魚。……經過一個星期的采捕,1000多公斤皺紋盤鮑帶著長海人民對祖國的深情被運往北京。王天勇後來才知道,這些鮑魚正是作為國宴主打菜肴招待首次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周總理也在事後對此大加表揚。”
2009年3月26日,中央電視臺第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播出了電視系列片《中國海島》的其中一集《長海鮑魚秘事》,時間長達25分鐘。2012年6月3日,中央電視臺旗下的中國網絡電視臺重播該片時稱其“以四十多年前圍繞獐子島發生的一次深海捕撈活鮑魚的故事為敘事線索,介紹了島嶼眾多、餌料豐富的‘國鮑’產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展現了當地遠古文化遺址,並對那段與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政局相關的鮑魚秘事進行了大膽猜想與合理解讀”。
自金亞銀的文章面世以來,學術界不乏質疑的聲音。迄今為止最強烈的質疑,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施愛東副研究員的論文《謠言的逆襲:周總理“鮑魚外交”謠言史》(載《民族藝術》2013年第4期)。施愛東從新聞傳播的專業角度出發,指出“這是一篇非常草率的舊聞報道。一件事關中美關系以及周恩來總理外交工作的故事,距離故事發生時間不到34年,理應采訪多名當事人,可是,記者卻只采訪了王天勇一位老人,其他只有諸如‘人民公社的領導’‘夥伴們’‘潛水隊員’‘他們’等匿名人物,除了幾位已故政治家,通篇再沒出現第二個當事人的名字”。施愛東指出金亞銀文章描述的當地氣候也不可信。
筆者認為,對所謂“鮑魚外交”的故事的質疑是有道理的。正如中央電視臺重新播出《長海鮑魚秘事》時所承認的,“那段與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政局相關的鮑魚秘事”,只是一個“大膽猜想”,當事人拿不出尼克松訪華國宴上有鮑魚(更遑論是一噸鮑魚)出現的任何證據,相反,作為質疑方,我們現在可以拿出當年每一次正式宴會上都沒有鮑魚的有力證明。
從1972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松抵達北京至2月28日上午離滬回國,中美雙方共舉行過四次正式宴會,即:2月21日晚中方的歡迎國宴,2月25日晚美方的答謝國宴,以及2月26、27日中方分別在杭州、上海舉行的晚宴。
時任香港大公報社副社長的馬廷棟,奉命以《大公報》特派員名義,對尼克松訪華全程進行跟蹤采訪,並受邀參加了上述四次正式宴會。馬廷棟保留了四次宴會的全部請柬及大部分菜單(唯獨缺2月21日中方歡迎宴會菜單)。馬廷棟去世後,其公子馬文通先生將這些珍貴的紀念物慷慨地贈予筆者。
2月21日晚,中方以周恩來名義舉行宴會,歡迎尼克松和夫人。以周恩來名義發出的請柬,封面為凸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內頁以紅色仿宋體書:
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訪華訂於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一)下午七時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宴會
請出席
周恩來
據美國加州橙縣約巴林達市的尼克松圖書館藏《理查德·尼克松總統日常活動記錄》,該晚尼克松及其夫人在“韓先生”(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韓敘)陪同下,從釣魚臺國賓館護送到達人民大會堂的時間,為晚上7時50分,比預定時間晚了50分鐘。而宴會結束、尼克松夫婦由周恩來總理陪同前往座駕離開人民大會堂的時間,為晚上10時15分。宴會進行了大約兩小時二十分鐘。
當晚的正式菜單,筆者未存,但有以下三方面的信息可以使用。
(1)被邀參加宴會的外國記者報道。
據馬廷棟報道,當晚被邀參加宴會的有隨同尼克松訪華的美國記者八十余人。翌日,香港《星島日報》刊登合眾社北京21日電稱,“中共總理周恩來本晚設宴款待美國總統尼克遜夫婦,菜單如下:竹筍蛋白湯、魚翅、紅燒蝦、鹵蛋、蛋卷、火腿、香腸、椰子雞、填鴨、杏仁餅、饅頭與水果”。
(2)中方工作人員的回憶
據當日參與接待工作的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工作人員唐龍彬回憶文章《接待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載《秘書工作》2012年第7期)記載,當晚“最後菜單定為:大拼盤、芙蓉竹筍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草菇蓋菜、椰子蒸雞,另有點心和水果。”
(3)美方保存的英文菜單
2012年4月尼克松圖書館的“帕特·尼克松百年紀念展”,展出了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寫有日期為1972年2月21日的一份英文菜單。
保存於美國尼克松圖書館的中方歡迎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菜單上的英文可直譯為:
開胃冷盤、竹筍蛋白湯、三絲魚翅、炸燜大蝦、蘑菇芥菜、椰子蒸雞、杏仁豆腐、糕點、水果。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信息,2月21日晚的菜單可確認為:冷盤(包括鹵蛋、蛋卷、火腿、香腸、填鴨等)、竹筍蛋白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炸燜大蝦)、草菇蓋菜(蘑菇芥菜)、椰子蒸雞、杏仁酪、糕點、水果。
菜單上沒有鮑魚。
2月25日晚,尼克松和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答謝宴會,中方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等應邀出席。
美方的請柬當天才向中方官員及在京中外記者發出。白色的請柬足有2毫米厚,兩面凸印有橄欖色的美國總統徽章,以中英兩語書寫:
茲訂於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五)下午七時半假座人民大會堂敬備菲筵佇候
光臨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尼克松暨夫人謹訂
美國答謝宴會請(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當晚答謝宴會的中文菜單上,亦印有一枚橄欖綠的美國總統徽章。菜單為:
冷盤、豆苗鴿蛋湯、芙蓉三鮮、母油鴨塊、素什錦、松鼠桂魚、核桃酪、點心和水果。
美方答謝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據外電報道,菜單由美方委托中方擬定,最後獲得美方認可。所有菜肴均由人民大會堂廚師烹調,由美國政府付賬。冷盤前菜包括鹽水浸鴨、雙色魚卷、豌豆大蝦、黃瓜、番茄及青蔥、橙汁雞牛柳、粵式燒腸。芙蓉三鮮包括海參、雞柳及大蝦,點心包括湯圓及米糕,飲料包括啤酒、橙汁、中國葡萄酒和烈性的茅臺。美方空運了15箱尼克松喜愛的加州香檳,20加侖加州及佛羅里達州橙汁和10加侖西柚汁到北京,供宴客用。
菜單上沒有鮑魚。
2月26日中午,尼克松和夫人一行由周恩來等陪同由北京抵達杭州。晚上7時30分,浙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南萍在杭州飯店舉行宴會,招待尼克松和夫人一行。周恩來等出席了宴會。
以南萍名義發出的請柬,文字考究地印在一塊貼在卡紙的綢緞上:
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訪問杭州定於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六)下午七時半在杭州飯店禮堂三樓宴會廳舉行宴會。
請出席
南萍
據美聯社報道,“同在北京舉行的宴會相比,氣氛要不拘形式得多。尼克松在這里講祝酒詞是隨口講,而在北京他是照事先準備的講稿講。他贊美了杭州,當他引用了中國一句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時博得了熱烈的掌聲。”“周總理沒有講話,但是當他隨後挨著總統就座時,他興高采烈地談話,常常仰頭大笑起來。”(載1972年2月28日《參考消息》)
杭州晚宴的菜單,比北京兩次宴會都要豐富:
花籃冷盤、八味小碟、杭州煨雞、西湖醋魚、龍井蝦仁、香酥鴨子、宮保雞丁、油燜冬筍、火腿川幹貝、“菊花”酥、紹式蛋包、冰糖蓮子、水果。
杭州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其中杭州煨雞(即叫花童子雞)、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等為杭州特色名菜。
菜單上沒有鮑魚。
2月27日上午,尼克松和夫人由周恩來等陪同乘專機從杭州到達上海。據合眾國際社當日電稱,“今天尼克松總統飛抵中國最大的城市,進行他的最後一天的訪問,並將發表他和周恩來總理擬訂的開始改善中美關系的協議的具體細節。尼克松今天下午的活動日程表上沒有什麽安排,這大概是為了有時間對公報做最後一分鐘的潤飾。據說尼克松和周在杭州時都在他們各自的住處工作到淩晨三點,同助手們商量用兩種文字書寫的公報。”(載1972年2月28日《參考消息》)
下午,落款日期為2月28日的中美聯合公報提前在上海發表。公報里美方關於臺灣問題的一段聲明,體現了基辛格式的智慧:“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晚7時正,上海市舉行宴會,歡迎尼克松和夫人。周恩來出席了宴會。菜單如下:
蝴蝶冷盤、八小碟、青豆蝦仁、掛爐烤鴨、花籃豆腐、蟹形桂魚、冬瓜盅、小籠湯包、花色甜點、豆沙湯團。
上海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菜單上仍然沒有鮑魚。
晚宴於9時05分結束。尼克松一行隨後觀看了約一個半小時的中國雜技表演。第二天上午10時,從虹橋機場啟程回國。
任何有關歷史的闡述,應該依靠證據來說話。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金亞銀的文章,缺乏證據,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時任香港大公報副社長的馬廷棟受邀參加了尼克松訪華的四次正式宴會,文中三張中文菜單即其舊物,由馬公子馬文通先生惠贈給本文作者。)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2日宣布: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菲律賓共和國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將於10月18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杜特爾特
外交部發言人昨日表示,中方已多次對杜特爾特總統的訪華意願表示歡迎,期待他早日成行。雙方正就此保持密切溝通。“我們贊賞杜特爾特總統對中菲關系的重視,也相信兩國間的高層交往有助於促進兩國友好合作和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據悉,這將是杜特爾特就任3個多月來首次訪華,中國將是除東盟成員國之外,杜特爾特總統訪問的首個國家。
美媒10月12日報道稱,將有250名菲律賓商界領袖隨同杜特爾特訪問北京,開啟中菲關系的破冰之旅。
17日據央視新聞消息,針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將於明天起展開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在今天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期待此訪增進兩國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中國也願意繼續同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南海有關國家,積極探討在南海開展務實合作。
華春瑩介紹說,杜特爾特總統訪華期間,習近平主席將與杜特爾特總統舉行會談,就改善發展雙邊關系、深化各領域合作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將分別會見杜特爾特總統。
華春瑩表示,我們期待通過杜特爾特總統此訪,增進兩國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延續傳統友誼,通過對話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兩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性合作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正軌。雙方正就訪問具體安排、成果文件等保持密切溝通。
華春瑩稱,杜特爾特總統就職以來,致力於打擊毒品犯罪活動、改善社會治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方相信菲律賓在杜特爾特總統領導下,能夠走出一條適合菲律賓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另外,針對有外媒提問,杜特爾特總統此訪是否會涉及南海問題,華春瑩表示,中方一貫致力於同包括菲律賓在內的當事國通過磋商、談判和平解決有關爭議。這既是中菲雙方早已達成的協議,也是地區國家的共識和共同願望。
華春瑩稱,中國對菲對話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杜特爾特總統近期也多次表達了對與中方進行對話、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的積極意願。我們願意繼續同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南海有關國家積極探討在南海開展務實合作,共同致力於地區的和平穩定,實現南海有關國家的共同發展。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菲律賓共和國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將於10月18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杜特爾特出訪前表示:“自從2011年以來,這是菲律賓總統第一次訪問北京。我期待中菲兩國友誼的新篇章,並將重申密切合作的承諾,以實現我們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目標。”杜特爾特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盡管以前曾多次去過中國,但這次是他擔任總統以來首次訪華,將利用這個機會同中方開展對話,以期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鑒華14日在菲律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杜特爾特訪華期間,中菲兩國將討論及商定超過12項諒解備忘錄,涉及旅遊、基礎設施、漁業、打擊毒品及南海等多個領域。
今年是中菲建交41年。杜特爾特表示,他的中國之行將謀求與中國加強合作,特別是加強貿易和雙向投資,並進一步提高全面的雙邊關系。
據《馬尼拉日報》15日消息,將有300名菲律賓商界領袖隨杜特爾特訪問中國,這表明了當地商業團體對於和中國達成交易協議的渴望。今年7月,菲律賓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菲外貿數據。去年,菲律賓對外貿易總額為1298.9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1.9%。其中,中國是菲律賓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為176.5億美元,占菲律賓貿易總額的13.6%。中國仍是菲最大進口來源地。
擔任總統後,杜特爾特重視發展經濟,在菲國內推出了“10點社會經濟議程”,對發展與中國的務實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支持杜特爾特總統領導菲律賓人民建設國家、發展經濟的努力,願積極參與菲律賓經濟社會建設,同菲方在包括經貿、產能、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隨著中菲關系改善,相信雙方一定能在各領域拓展和深化務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不斷提升兩國人民福祉。
此外,據菲媒報道,杜特爾特此行還將與中國在禁毒領域開展合作。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杜特爾特對中國給予菲律賓掃毒行動的支持表示感謝。他說,與某些西方國家不同,中國不僅在口頭上對菲律賓的掃毒政策表示支持,而且付諸行動。中國幫助修建的戒毒所即將投入使用。
同時,杜特爾特表示,菲律賓目前百業待興,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亟須加強,但菲方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沒有鐵路,任何國家都難以實現快速發展。菲律賓需要鐵路,希望中國能給菲律賓提供軟貸款。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慢慢還。”他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提到。
趙鑒華預計,杜特爾特總統訪華後,來自中國的投資有望大幅上升。投資領域包括基建、鐵路、高速公路、海港、機場等。在“一帶一路”倡議中,菲律賓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組成部分,未來必定有更多中國企業前來投資。
談到南海問題,杜特爾特對新華社表示,在對抗和談判面前,菲律賓選擇談判。他說:“多談友誼,多談經貿合作,少談分歧。戰爭不是出路。”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在所謂仲裁案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同時,中方堅持通過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爭議的立場也是一貫的,中菲雙邊對話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任何兩個國家間可能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分歧,中菲之間只要保持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兩國關系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8日開啟訪華行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9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杜特爾特總統此訪,中菲兩國人民都很高興並抱有期待,兩國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正確軌道無論對於中菲兩國,還是地區和平穩定,都是利好消息。
針對一些西方媒體在杜特爾特訪華上“潑冷水”的聲音,華春瑩回應道:“對於杜特爾特總統這次訪華,中菲兩國人民都很高興也抱有期待。但的確也有人會焦慮、失落,五味雜陳。中菲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無論對於中菲兩國還是地區和平都是利好消息。我想,只要是真正希望看到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的人,都會對杜特爾特總統訪華持歡迎態度。”
對於中菲領導人是否會就南海問題進行溝通的問題,華春瑩表示,中方在此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中方一向主張並致力於同有關當事方通過雙邊對話磋商來妥善解決有關爭議。
華春瑩稱:“我們註意到杜特爾特總統已多次表示真誠地信任中國,希望通過這次訪問能夠妥善處理有關問題,拓展雙方的合作,開創兩國關系新局面。我們在南海問題上正在重返通過雙邊對話協商來妥善解決有關分歧的正確軌道,這是友好的鄰國相處應有之義。而且對於中方來講,我們對誰是中國的朋友我們自有判斷,我們對於在什麽問題上能夠以朋友的方式加以處理也會有自己的把握。”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10月31日開啟其訪問中國的五日之旅。
行前,加布里爾不僅接受了德國媒體的采訪,又在德國媒體親自撰文,還派出經濟部副部長接受英國媒體采訪,以強烈的媒體攻勢宣告:德國向中方呼籲平等的夥伴關系;德國要力促歐盟設立投資審查,來自中國的投資尤其要重點考慮;加布里爾甚至還拿出“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說事。
“如果中國想得到市場經濟地位,就應當表現得與之相符。”加布里爾在接受一家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
上周,加布里爾領導的經濟部決定重新審查中國企業擬收購德照明燈企業郎德萬斯(Ledvance)一案。此前,德國政府還撤回了中國企業對德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並購許可。有報道稱,這是因為美國情報機構向德方提出了安全警告,擔心中國將愛思強公司的芯片用於核項目,從而導致德方態度轉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28日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評估兩國企業間本著商業化原則的正常投資行為,如果任由第三方勢力出於各種利益考量去幹擾,恐怕有悖於中德經貿投資合作的初衷,也不利於兩國企業和民眾的利益。”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
加布里爾:投資不是單行道
早在中國企業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時,加布里爾就強烈地表達了他的不滿,貿易保護主義的味道頗為濃厚。因此,不難理解加布里爾緣何在10月末開啟五天訪華之旅前選擇密集發聲,表達其對於中資在德國大舉收購的不滿。
根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的報告,中國在2015年成為在德綠地投資項目數量第一的國家,項目達260個,創歷史紀錄。
2016年,中國企業持續對德國投資的熱潮。據安永咨詢公司發布的信息,僅在今年上半年,中國投資者對德國企業的投資額躍升至108億美元(約合97億歐元),接近過去10年總投資額的兩倍。其中,中國投資者共收購或參股37家德國企業。
然而加布里爾認為,這種投資不是雙向的:沒有人能反對中國企業在德投資。加布里爾還希望在其訪華行程中同中方進行討論。
加布里爾表示,歐盟企業在對待中國投資者的投資要求時具有歧視性,“但是中國卻在這邊開展了‘買買買’之旅,拿著一個感興趣企業的長單子,並對於有戰略重要性的關鍵技術有清晰的目的。”
德國經濟部副部長馬赫尼克(Michael Machnig)在接受英媒采訪時則表示,德國懼怕中資對德企的收入背後是中方希望得到德國的技術。“我們需要有授權來調查那些交易,是不是因為產業政策或希望得到技術轉移所導致的。”馬赫尼克表示,“如果必須,在一些非常例外的情況下,也許我們不會允許這種交易。”
2016年5月,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提出以每股6歐元的價格收購愛思強。德國經濟部卻於上周表示,撤銷此前批準中國企業收購愛思強的決定,給出的原因是“出於安全考慮”。隨後德國《商報》進一步爆出這項決定的隱情:21日,在美國駐柏林大使館中,美國情報機構人員向德國政府代表出示了愛思強產品也可以用作軍事用途的證據,美方擔心這有可能令中方將其產品技術用作軍事用途。
推動歐盟層面投資審查
加布里爾行前在德國《世界報》撰文,表示要敦促歐盟對中國采取更嚴格的投資審查制度。他甚至表示,如果中國不改變行為,就沒有希望得到市場經濟地位。
馬赫尼克則表示,德國政府歡迎外資投資,但是擔憂這些交易背後有過多國家引導的影響,並指向德國科技,而非將德國當作投資地。
“我們總說我們需要一個歐洲方式來解決公平問題和公平的競爭環境問題,”馬赫尼克表示,“有跡象表明,歐洲很多國家都希望對此進行討論。我們需要找到更好的規則。”
此前,德國經濟部推出了題為“歐盟層面投資檢查關鍵點建議”的文件,並計劃推出以下措施:第一,如果歐盟外國家外資收購者收購股份達到了董事會投票權的25%以上,政府有權阻止這一收購行為;第二,如果投資身後有外國政府身影,那麽歐盟有義務做出幹預。
上述第二點又分為四種情況:第一,投資受到產業政策引導;第二,政府補貼投資者;第三,收購企業為外國國有企業;第四,投資者來源國中,德國企業進入該國的準入十分有限。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在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將於1月12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阮富仲在越共十二大連任總書記後首次訪華,中方對此高度重視。
有記者問: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將於近期訪華,你能否介紹此訪具體安排?
陸慷說:“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將於1月12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阮富仲同誌在越共十二大連任總書記後首次訪華,中方對此高度重視。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阮富仲舉行會見會談,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看法。阮富仲還將赴外地訪問。”
他強調,中方願同越方一道,繼承發揚中越傳統友誼,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015年4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舉行歡迎儀式。
據悉,阮富仲曾於1992年、1997年、2001年、2003年、2007年訪華。阮富仲2011年就任越共總書記後於同年10月訪華。2015年4月,阮富仲第二次以總書記身份訪華時,曾帶“越共1/3政治局”前來北京,被國際輿論視為“越共1/3政治局集體訪華”。2016年1月,阮富仲再次當選越共總書記。
據新華社消息,外交部發言人陸慷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45周年,中方歡迎特雷莎·梅首相適時訪華。
據報道,英國首相辦公室發言人7日稱,特雷莎·梅將於年內訪華。對此,陸慷表示,去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特雷莎·梅舉行了首次會晤,雙方再次確認了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大方向。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45周年,兩國關系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中方歡迎特雷莎·梅適時訪華,願同英方一道努力,推動兩國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2016年9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抵達杭州出席G20杭州峰會
關於英國“脫歐”問題,陸慷表示,中方關註英歐談判前景。英國和歐盟都是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力量,相信英歐雙方能夠通過談判達成雙贏協議。
他說,繁榮、穩定、開放的英國和歐洲符合各方利益。中方也將繼續推進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系建設。
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今天(18日)中午抵達北京,展開履新後的首次訪華之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今天下午與蒂勒森舉行會談,並將在會談後,共同出席記者會,介紹會談成果。
王毅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中美關系取得重大發展 。特別是兩國元首互動,推動兩國關系取得更大發展。希望中美雙方能把增進信任、增進合作真正落到實處。目前中美雙方正在就兩國元首及各個級別的交往保持密切溝通。期待此次能與美方深入交換意見,達成更多共識。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今天下午與蒂勒森舉行會談(圖:央視新聞)
蒂勒森訪華期間,還將和中方官員就中美貿易、投資等合作領域,以及雙方面臨的挑戰等議題進行討論。輿論分析認為,此次蒂勒森訪華,凸顯了中美兩國願意保持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的勢頭,也將為兩國領導人未來可能的會晤鋪路。
訪問中國之前,蒂勒森還先後到訪日本和韓國,東北亞首秀,他多次提及朝核問題。輿論就預測,此次蒂勒森訪華,朝鮮半島問題也將成為中美雙方討論的重點議題之一。
雙方還將就中美貿易、投資等合作領域,以及雙方面臨的挑戰等議題進行討論(圖:央視新聞)